第七实验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课件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6
第一节概述
六、 分 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7
过去 (2001)
时间顺序
研究开始 (2011)
将来 (2021)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8
第一节概述
一、 病因研究步骤
描述性研究 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 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
病因推断
推断暴露和疾病 之间的因果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
9
第一节概述
二、 基本概念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 于某种状态
研究结束 12
第一节概述
三、 基本原理
❖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 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 (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 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13
第一节概述
时间顺序 是否暴露
目标 人群
代表 性样 本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35
第一节研究实例
二 、确定研究结局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临床流行病学第七章队列研究
36
第一节研究实例
三、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
2015流行病学第七章_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质PPT]
![2015流行病学第七章_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61a43fcc175527072208dd.png)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接受处理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人群或亚人群,与临床试 验不同的是研究对象是未患所研究疾病的“健康”个体。
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如评价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效 果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例如:用乙肝疫苗在母亲HBsAg阳性者的婴儿中进行预防乙型 肝炎感染的实验效率就较高。
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观察(observation)
实验(experiment)
观察是指对自然现象或过程的“袖手旁 观”。
实验是在一定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 一个或多个因素,并前瞻性地观察其效 应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观察法 描述性(横断面研究) 分析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法 理论法
随 抽样样本 机
分 组
随访观察
对照组 (对照措施)
结局+ 结结局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事件发生
结局+ 结局结事局件-不发生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早期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性 研究。实验流行病学是在20世纪以后发展 起来的。生物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性研 究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高级 阶段,既可以对病因研究中的假设进行验 证,也可以用于评价预防性措施对于疾病 或健康的效果。
接受临床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 体病人,包括住院病人和未住院的病人。
实际工作中,社区试验难以贯彻随机分组的原则,因此常属 于类实验。
例如评价戒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和死亡率的效果。确定高危人群就要对 人群进行详细的筛查,花费较多,在这 种情况下,应该采取针对整个人群的干 预措施,以降低危险因子的暴露,就可 降低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 名词解释重点

第一章绪论。
药物流行病学定义:,研究广大人群的药物利用,药物效应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科学,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监测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
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是指在做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的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通常用百分率表示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现历年的一般发病率,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发生,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诊症状相似的病人,,。
疾病分布:,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地方性,: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短期波动:,又称暴发或时点流行,是指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的现象,周期性,疾病按照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称为周期性,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员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第三章病因与病因诊断。
危险因素:也称为病因。
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等因素的。
流行病学课件:第七章 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性研究 : 又称 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 experiment) 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目标 人群
样本
实验组 (干预措施)
随 机 分 组
对照组 (对照措施)
结局+
结结局局事件-不发生
随访观察
d2
α水平相应的 标准正态差
公式适用于N≥30时
两组连续变 量均值之差
5、对照的设置
➢ 设立对照组的目的是消除非实验因素干扰而产生的混杂 和偏倚。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予 以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
所设立的对照组必须与实验组达到均衡可比。
除干预措施外,组间其他影响结果的非处理因素等均相同。 检测和观察方法及诊断标准必须一致。
标准疗法对照
实验组给予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对照组给 予目前临床上最好的疗法,即评价新处理措施是 否可以代替目前最好的疗法,或者和目前最好的 疗法相当。
适用于所研究疾病已有较为有效的治疗和干 预措施。
安慰剂对照
某些疾病患者,因依赖医药而表现出一种正向心理效 应,这种效应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当以主观症状的改善情 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时,其“效应”中可能包括安慰剂效 应。只有设立安慰剂对照,才易于对治疗效果下结论。
based-population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s)
based-community
18世纪 经典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James Lind George Baker Goldberger
vit C与坏血病 铅与腹绞痛 vit B与糙皮病
➢ 1955年,Francis进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 试验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人群实验;
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演示文稿

合格的
对照措施 + 洗脱期
研究因素
+
研究对象 (第一阶段) - (wash-out) (第二阶段) -
可比性好、节约样本量,但 难以做到双盲。
第20页,共28页。
5)交叉对照(intersection control)
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对照措施
+
研究因素
+
第一组
洗脱
合格的
(第一阶段) -
第19页,共28页。
3)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或称阴性对照
给对照组成员施加的是一种没有药理活性,但其 色、形、味均与试验的新药相同的制剂。实质上也 是一种空白对照。
目的是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4)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受试者要接受前后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 ,然后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1)处理因素的数量 一般一次研究只观察一个 处理因素,使其作用明确、突出且简单、易实施。在 需要和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亦可同时观察几种因素,这 样可节约对照组,还可进行组间的互相比较。
(2)处理因素的性质和强度 如在药物பைடு நூலகம்效考核
中应订出药物的剂量、给药方法、疗程等。
第12页,共28页。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 在对处理因素的使用作 出细致具体的规定的同时,还需使处理因素在整个 研究过程中始终如一,保持不变,如药品的生产厂 家、批号等必须一致,如观察的是某新的手术方法 ,则试验中所有手术的程序、熟练程度也应保持一 致。
如抗心律不齐药物疗效评价时,最好选择近期频繁 发作者。
(3)应注意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4)受试者应能从实验中受益(安全性) (5)应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伦理问题)
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五十二页,共69页。
析因设计 ≥2个研究因素,分析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当处理因素中的某个因素因质或量 发生改变时,使其它因素的实验效应的强度 发生改变。 解决的问题:
两个或以上处理因素的各处理水平间的均数有差异?
两个或以上处理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
第五十三页,共69页。
例如 拟比较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同时分析
研究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
☼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实验现场
☼设立对照 ☼确定样本大小
☼随机化分组
☼应用盲法
☻简单随机分组
☻分层随机分组
第四十页,共69页。
研究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
☼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实验现场 ☼设立对照
☼确定样本大小 ☼随机化分组
☼应用盲法
☻单盲 ☻双盲
☻三盲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数据分析
预防实验(preventive trial)
人群中预防措施和策略的效果考核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
以群体为单位的预防试验
第十五页,共69页。
按设计类型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随机抽样、随机分配 干预 前瞻
平行试验
作业
方法学特点 样本组成 分组标准 时间顺序 率
暴露与疾病 联系指标 优点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比较
前瞻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缺点
第一页,共69页。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比较
方法学特点 样本组成 分组标准 时间顺序 率
前瞻性队列研究
无病个体 暴露或未暴露 前瞻性(从因到果) 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病或死亡情况
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3、社区干预试验:选择整个社区进行试验,干预 是针对整个社区的。接受干预的单位是群体。
二)设计方法
1、随机化对照设计 设立对照组,随机分配 研究对象到两组中。受控条件好。
** 设立对照应注意避免对照组受到“沾 染”,或试验组有额外的“协干预”存 在。
2、随机化
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 素(使非处理因素在组间的分配均衡), 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 。
3、盲法 指在临床试验中,不让受试者、研 究者和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知道受试者接受 的是何种处理、从而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造成的效应测量的不可比。
2、样本含量 3、干预随访 保持测量方法始终一致 4、资料分析 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时
间序列数据,得出结论。 如果出现效应净升高,或趋势发生改变, 则表明干预有效。
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是非等同比较组设计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的结合,具有二者的优点。
样本 匹配 分组
试验组 多次测量 对照组 多次测量
n 2z z 2 1 21 1
1 2 2
1 2 2
n 21sc2
x1 x2 2
3、随机分配
1)成组比较的试验 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大 样本可以很好的保持均衡
2)配对比较的试验 配对随机分配方式,小 样本保持均衡。
4、治疗随访 1)治疗方案 2)试验期随访
洗脱筛选期 排除以前用药的效应
一、概述
一、实验指对研究对象有所“干预”。 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的控制下,人 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前瞻性的观察‘干预’的效应。 如果一个或多个因素的改变是由于自然 因素造成的,称“自然实验”。
流行病学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
18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
如果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布广泛,不易确定高危人群时, 须采用社区试验。
对预防药物或措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现场试验也常常以社区为基础,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在于干 预是否针对个人,疫苗是给个人的,水加氟预防龋齿则不 然。
.
42
Example
抗氧化剂预防先兆子痫的国际性试验 (INTAPP)
.
37
五、 设计与实施
l 确定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l 研究对象的确定 l 结局的确定和测量 l 确定样本量 l 设立严格的对照 l 随机分组 l 应用盲法 l 质量控制
.
38
(一)、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这项实验解决什么问题:
单纯验证病因? 考核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预防性实验? 治疗性实验? 控制个体发病? 控制疾病流行?
.
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观察法 描述性(横断面研究) 分析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法 理论法
.
5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实验: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 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 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 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和多组人群的 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
14
.
15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分类
(一)按研究场所划分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3、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一
在本研究中,通过基线调查,提供了部队 腹泻病流行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信息 和危险因素分析(如战士文化程度低、卫 生观念差、饮水不洁、食堂卫生制度不完 善、外出就餐等导致疾病流行的原因)为 干预提供了思路和直接依据。
资料一
问题4:这是何种类型实验流行病学方法?该 设计有什么特点?
资料一
资料二
双盲:指执行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每个对象被分配 到哪一组,需要有第三者来负责安排、控制整个试验。这 种盲法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缺点是方法 复杂,较难实行。一旦研究对象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事先未 预料到的意外反应,需要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时,负责此项 试验研究的第三者若不能及时查出此对象所在的组别,将 耽误对研究对象处理的时机。 三盲:不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 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第三者也不了解分组情况。这样可以更 客观地评价反映情况。
主要是社区干预试验 社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有时 也可以是某一人群的各个亚群,如某学校的班级、 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 (1)能有效地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提高效率。 (2)研究者能人为地设置处理因素。
资料一
问题5: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量是否合理? 选取研究对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生率
第I型(α )错误出现的概率
第II型(β )错误出现的概率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考虑失访和抽样方法
非连续变量 样本大小的估计
N
[ Z
2 p (1 p ) Z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1 (1 p1 ) p2 (1 p2 ) ]2
( p1 p2 ) 2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资料三
问题18:如果由你主持该研究你将如何设计(对象数量、选择、分组、 效果评价) 1、目的: 2、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 提出标准: 3、分组和实验方法 4、研究药品:实验组用药 对照组用药 5、给药方法: 6、观察项目 7、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设计
资料二
问题7:请问如果由你主持此项工作,你将主要考 虑哪些设计和实施问题、并了解和收集哪些基础 信息和资料?
资料二
主要考虑现场试验设计,以新兵为研究单位,选 取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干预研究。 首先要选取新兵连即实验现场,确定研究对象。 收集基线信息如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 程度、民族、婚姻状况等)、身体状况(疾病既 往史、体质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年患病率等。
资料一
㈠现场试验 以自然人(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 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某 种干预措施(要研究的因素),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措施或给予安慰剂,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 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亚人群。现场试验主要用于病 因研究和疫苗及预防措施效果评价。
资料一
㈡社区干预试验 以社区或某一地理区域即群体为单位来划分实验组 和对照组,并按实验组的群体给予干预措施。如通 过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实验研究。
资料一
㈢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是评价某一药物或某一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其基本原理与前述现场试验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临 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已确诊患有某病的病人。在临床 试验时,首先从具有临床症状的大量病人中选出合适 的研究对象,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 给予安慰剂或传统疗法。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过程及 转归,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等指标, 从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设盲对象 盲法 受试者 研究者
结局评估或 数据分析者 × × × √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 √ √ √
× × √ √
资料二
由于本研究尚可考虑采用三盲方法。(不会出现 比较严重的意外反应。)
资料三
问题13:这是何种类型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 与资料1、2相比有什么特点?
资料三
这属于临床试验。与资料1、相比,它是以个体为 研究单位。与资料2(自然人)相比,它是以病人 为研究对象
样本量确定
干预措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干预前 发生率越高,干预后发生率越低,样本量越小 第 I 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α取 0.01 时样本量大于 α取0.05。 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把握度1-β,把握度定 得越高,样本量愈大 单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少于双侧检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分组数越多所需样本量越大
资料三
本次作业: 问题14:研究对象的选择有无不妥,为什 么? 问题15:分组是否合理? 为什么? 问题16:效果的评价标准客观吗?为什么? 问题17:有关结论是否真实客观?为什么?
结局+
结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
理论课复习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
2、随机分组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
理论课复习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对照的原则 2、随机的原则 3、盲法的原则 4、重复的原则
理论课复习
流行病实验分类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试验
( p1 p2 ) 2
资料一
问题6:如果由你主持此项研究你将如何设 计和实施?
实验设计原则和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 2、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 3、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 4、确定观察指标 5、确定研究对象的样本大小 6、确定抽样方法 7、设立适当的对照 8、随机化分组 9、确定研究期限 10、明确研究时间与步骤 11、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12、组织领导与经费预算
资料一
问题1: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以造成一个单位 或局部地区的腹泻病流行或高发。
资料一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 道传染病;所谓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传播途径:粪—口—粪方式,主要为水、食物、接触 及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普遍易感,感 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问题11:何为安慰剂,就本研究来讲对安慰剂有 什么具体要求?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 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 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 在本实验中,安慰剂应该在外观、颜色、大小、 味道上与实验药物相近。同时在使用安慰剂后对 研究对象的病情无严重影响。
资料二
问题8:选择该目标人群对开展此项研究是否合适, 为什么?还有哪些人群可以候选进行该研究,各自有 何优缺点?
资料二
在以上原则中,新兵作为研究对象为流感高发者, 且稳定集中、便于随访符合了某些条件,但在第 代表性上,新兵为18~25岁,年龄覆盖相对不广, 且只有男性。如果研究目的是针对整人群则代表 性不足。 可以选择社区人群,在代表性上较好外推。但依 从性与易感性上不如新兵好。
资料一
传染源没有做好管理如病人没有得到很好 管制,自然环境因素如夏秋季节,气温高、 湿度大,病菌迅速繁殖等因素。 传播途径得以建立,如不注意卫生,病人 粪便没有得到管理; 人群易感性提高,如人群自身免疫力太低; 都可造成腹泻疾病的流行。 复习: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强度有什么?
资料一
问题2:对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 干预性研究,可采用何种类型的实验流行 病学方法?
规定α水平为0.05,β水平为5%,把握度(1-β) 为95%,本研究为双侧检验, p1=4.0%, p2=4.0%* 70%,Zα和Zβ可从表 查出,双侧检 验时Zα为2.58,Zβ为1.64,
p =(p1+p2)/2 代入公式:
N
[ Z 2 p (1 p ) Z
p1 (1 p1 ) p2 (1 p2 ) ]2
资料二 问题 9:与资料一比较,同为干预性研究,此次实 施方案是否有所区别? 资料一采用的是社区干预实验、主要是针对社区人 群整体。该资料采用的是现场试验,干预单位是个 体,即将干预措施具体分配到每个个体。
资料二
问题10:样本估算合理吗?为什么?
样本量确定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
资料一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所选择研究对象也不同。应注意一下问 题 (1)按统一标准选择研究对象 (2)选择研究对象注意其代表性 (3)选择容易观察到结果的敏感研究对象 (4)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对象 (5)选择研究疾病的高发人群,以便能产生预期效果 (6)要考虑随访观察或调查的方便 (7)从可能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 在本实验中,对照组在选择友邻某团部分指战员时应考虑是 否会受到实验组的干预沾染问题。
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实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
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
组的结局,从而判定处理因素的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结局+
实验组 (干预措施)
随 机 分 组 对照组 (对照措施) 随访观察
结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
目标 人群
样本
结局事件发生
背景研究:即基线调查,是指了解研究对象的基础状 态或研究开始阶段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其目的是为 以后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展开提供基础资料。一般包括 人群的基本人口特征、结局指标的基线水平、其他可 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也叫干预前调查。 其作用如下 有利于研究者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可以为项目活动的实施提供方向和着力点。 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和指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