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水仙”缘何凋谢?——解读中国第一家退市公司PT水仙

司成为 了中国证券 市场首个因连年亏损 而终止上市
的企业 。
二、 襄败从何而来?
( ) 一 忽视 新产 品的研 究 与开发 “ 水仙 ” 曾是上海 的骄 傲 ,0年 前 全国市场 上每 卖 l
水 仙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于 19 92年 6月 发 行 A
股 ,19 又发行 B股 , 别从 股市筹 得 资金 15亿 出的 l 94年 分 . 0台洗 衣机 中就有一 台是 “ 水仙 ” 的 。在 19 牌 94 元 人 民币和 20 54万美 元 。2 纪 8 0世 0年代 , 公 司是 年 ,水仙 ” 该 “ 牌洗 衣机 的市场 占有 率 高达 1% 。 2 随后 , 在 上海 市 的著名企业 ,被 称 为 “ 海轻 工行 业一 枝花 ” 激烈 的市场 竞争 中 ,国内的一 些厂 家如台肥 荣 事达集 上 , 其产 品 “ 仙”牌洗 衣机 是 国内家 电企业 中的名牌产 团 、 水 无锡小 天 鹅集 团 、 岛海 尔集 团等 异军 突起 , 青 它们
与利 位置 。与此 同时 , 国 公司 的进入 使得 国内洗衣 跨 由于水仙 公司连续 亏损 ,导致其 资金周转 极 度 困
饥行业竞争更趋激烈 ,而多年的竞争 和重复建设 , 已 难 。面对 如此 恶劣 的形势 ,水 仙公 司终于 意识 到资 产 19 该公 司先 后 与 1 家企 业 2 使整个洗衣机行业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面对如 重组 才是 唯一 出路 。 9 8年 , 此恶劣的环境和众多的竞争对 手, 水仙公司明显地有 商讨资产重组问题,但这些企业无法偿还水仙公司所 加上水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纳赛斯投 些力不从心了。这一切均缘 自其迟钝的市场反应能力 欠的巨额债务 , 资发 展 中心除 了拥有 “ 仙 ” 16 的股 权外 , 身也 水 2.% 本 和对竞争对手的轻视 , 日后的衰落也正是由此开始 其 是一个空壳, 根本无力负担 “ 水仙” 所欠的 2 亿元 的本 的。 金债务。就此 水仙公司的资产重组之路 以失败而告 f ) 二 战略投资失误 19 95年 3月 , 水仙 公司 与美 国惠 而浦公 司共同 投 终 。 无论内外 , 水仙 ” “ 都没能找到拯救 自己的有效途 资 70 50万美 元组 建 了上 海 惠 而浦水 仙 有 限公 司 ,其 中中方持有该公司 4 %的股权。 5 中方希望合资后的企 径 ,重组 之路 走 到今天这 个局 面 ,既是无奈 也是情 理
新中国企业破产第一例

新中国企业破产第一例作者:刘军申楠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41期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
沈阳市的探索,为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制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承认社会主义也有企业破产问题,是理论上的进步,在实践中意义更为重大。
时任新华社辽宁分社沈阳站记者的周保华全程经历、报道了这一事件。
——编者1986年8月3日,沈阳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
新华社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倒闭的企业”的消息,引发了海内外强烈反响。
一份向“杀富济贫”说不的宣言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始建于1966年,原是沈阳变压器厂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安排家属就业组建起来的一个职工家属生产组。
截至1984年底,厂子连续亏损欠下大笔外债,欠债总额已高达48万元。
事实上,1984年前后,沈阳以及辽宁乃至全国其他的一些地区,城市集体工业企业改革都进入了攻关阶段。
周保华说,以沈阳为例,1984年上半年,仅根据冶金、轻工、化工等11个工业局测算,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这本是一个应让人为之心焦的局面,但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下,工人们混日子,管理者也在混日子……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债台高筑,难以为继。
而政府当时能做的就是“拉郎配”,把“坏企业”拆散,“并转”到其他效益好的企业中去。
这种“杀富济贫”的作法,因其违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造成“坏企业”毫无压力更无动力,又严重侵犯企业自主权,侵吞了效益好的企业的利益。
周保华说,这或许也算是一场“战斗”,向“大锅饭”“铁饭碗”思想宣战;向束缚人们思维的旧有观念宣战,让企业找到真正的生存法则,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命运。
破产!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词汇。
周保华告诉记者,从1984年6月起,沈阳走上了一条艰辛曲折的探索之路。
沈阳市政府集体经济办公室承担了“破产试验”的准备工作。
经过调研论证,六易其稿,到1985年初基本完成了《沈阳市关于城市集体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的起草工作。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掉败案例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
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
纵观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l)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
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
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
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
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
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
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品牌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
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2001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
2001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
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的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笔者认为,盲目的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A 股 30 年十大典型退市公司警示未来

A 股 30 年十大典型退市公司警示未来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20年第9期股市“不死鸟”长期存在,不光给市场带来巨大危害,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差公司不断退市,有利于促进股市的健康。
分析这些典型退市公司,也有助于投资者避开“坑”。
朱宝琛乔川川我国资本市场成立30年来,记者根据同花顺等数据系统不完全统计发现,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以主动退、强制退等方式退出A股市场。
《证券日报》特对那些被强制退市的公司进行梳理,挑选10家典型公司,就其退市原因进行简单介绍。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将引发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进行深思。
1.昔曰“创业板一哥”乐视网退市市值蒸发约1700亿元28万股民遭殃摘牌时间:2020年7月2102020年7月21日,曾经的“创业板一哥”乐视网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摘牌前股价收报0.18元,总市值7.18 亿元,市值较高峰时的超1700亿元蒸发99%以上。
公幵数据显示,乐视网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前,仍有28万股东,这些股东也成为最遭殃的人。
2010年8月12日,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视频概念公司。
2011年,乐视影业成立,2012年,乐视致新成立。
2014年,乐视云、乐视体育、乐视移动、乐视汽车相继成立。
2015年5月12日,乐视网股价达到179.03 元的历史高点,市值突破1700亿元。
2016年10月,乐视体系资金链危机暴发,股价幵始一路下跌。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公幵表示,“贾式故事时代”终结,乐视网神话正式破灭。
这一切缘于当初步子迈得太大,在乐视网没有明显盈利的状况下,贸然进军手机、体育、汽车、互联网金融等七大领域,最终不得不走向终点。
2.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第一股长生生物4年A股路落幕长生生物不“长生” 摘牌时间:2019年11月27日长生生物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家因为重大违法行为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从2015年年底借壳上市成功到最终退市,只有短短的不到4年时间。
2008中国企业之败——一新制药:退路须是安全路

目前兰溪 市政府正 在讨 论如何拯
救这家濒于破产 的企业 。 ▲
万 ~9 0 o0万 元 。
成为一 家以中药生产和 药品 出 口为主 年 国家宏观调控 ,招标现价 等要求对
中小企业带 来不小的 冲击 。一新制 药
出 口产 品集 中在原料药和植物提取物 ,
这 些高度受 制于原材料供 应的产 品类 别近年来利润空间更是进一步被压缩 。 除此之外 ,一新 制药厂落 后的家
是银行为了确保既得利益而拼命扎紧钱 袋子 ,银企交恶成为浙江经济界之痛 。 不久 前 ,郑 亚津 曾与 当地 另一家 知 名制药企业 洽谈过兼并 事宜 ,想以
郑亚津 曾给人 留下最 深刻 的印象 就是做事有魄 力有主见 。1 8 9 9年郑亚 津 刚组建一新厂 时意气风发 ,当年他 力排众议 , 砸下一千万广告费为 “ 小儿
连 串的打 击让原 本就性格 内向
的郑 亚津倍感 身负重压 。就 在 自杀 当
晚 ,郑 曾发 了一条短 信给一位 好友 : “ 我真的受不 了了。 ”
本上处 于半 停产状态 。而 当初轰 轰烈 烈成立 的房 地产公 司、投资公司等 基 本上都 “ 存实亡 ” 名 。
真正逼郑 亚津走 上绝路 的可能是
季度数据显示 , 浙江的银行平均不良 贷款率仅为 12 %,即便是在 “ .9 经济最 困难的年份” ,这个数字在第一季 度仍 降低 了 0 1 个百分点。一方面是资金 .5 “ 贫血”的企业嗷嗷待哺 ,另一方面却
经理等重要 位置上也都是 郑亚津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属 ,不过 由于当时制药行 业竞争并不 激烈, 加上得到 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
这 种管理模式 所带来 的弊 端也一直没
中国民营企业的大死亡地带民营企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死.doc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民营企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死亡,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价值中国邱旭瑜中国民营企业的高死亡率,与此传统文化中孕生出来各种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渊源和联系。
2、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以至于后来突然病死在巡游途中,发生二世夺位的“沙丘之变”;3、独断专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中程不得休息”;4、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痴迷神仙方士但求长生不老之药,并因此引发焚书坑儒。
5、迷信暴力,视民为草芥,发谪戍——使百年基业付之东流。
这就是历史中真实的秦始皇,他命好,百年基业梦想在他手上实现;他的命也不好,自己的命在无所不用其极中早早就送给了自己的江山。
秦始皇虽然已经死了二千多年,但是秦始皇开创的称王称霸之遗风却一直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情结,并也使一个又一个企业在重蹈着秦始皇的覆灭之辙。
对内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对外无视天理国法,公然与社会、政府为敌,最后在众叛亲离、人鬼共愤中天地不容。
“商而优则王、商而优则霸”从传统的文化中演绎出来的怪胎,几十年来这个怪胎不知道断送了多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高死亡地带之一,也是最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反思的问题。
死亡地带之二:穷凶极恶的孙悟空情结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西游记》之所以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与孙悟空的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也反映人们在传统文化和宗法体制下思想、行为和意志被高度的禁锢中对自由和反抗精神的向往。
孙悟空石破惊天,水帘洞称王、龙宫借宝、阎罗殿改生死以及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封得弼马温,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也是普通百姓津津乐道之事。
但是,后来孙悟空因二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救下孙悟空。
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取得真经。
獐子岛巨亏课件

管理出了大问题,公司管理层难辞其咎。
•
其二,由于黄海冷水团具有不可预测的复杂特性,公司方面表示面对这样的天灾几乎无能
为力。但令人生疑的是,扇贝大规模死亡为何突然在收获前才发现?公司方面为何没有日常的
扇贝检测措施? 去年媒体曾经公开报道, “据獐子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3年1月,獐子岛
集团启动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涵盖育苗过程管理、养殖过程管理、海洋环境
. 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
3
二、案例背景
.
2006年,獐子岛以25元的发行价格,成为“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的第一高价股。在其
上市首日,更是以62.11元收盘,成为了当时深市的第一高价股。鉴于当时市场给予獐子岛
如此偏高的定价,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看好獐子岛的发展前景。
.
显然,凭借全国最大的海珍品生态养殖基地,依靠“獐子岛”的驰名商标也为公司带来了
自獐子岛上市以来,累计已有约20名高管申请辞职。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巨额年薪及
奖励的诱惑下,高管们却不为所动。 更有意思的是,据前期的媒体报道,有公司内部的前高
管透露,獐子岛公司的治理混乱,下面业务员经常出现违规性操作。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贪
污资源的现象。 由此一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獐子岛的整体运作能力也备受质疑。
不少的人气。自其上市至今,獐子岛的影响度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
.
2011年 募集资金7.76亿元,用于投资25万亩虾夷扇贝底播增殖项目和獐子岛贝类加工
中心项目。当年共投入3.26亿元。
.
2012年 1.55亿元用于42.2万亩新扩增虾夷扇贝底播海域增殖项目。同年,公司对25万亩
虾夷扇贝项目底播投入8392.09万元。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9月9日,在苏州昆山周市镇的惠宇包装集团门口,停着一长溜的车辆,其中有惠宇包装的供货商,也有民间借贷的债主。
据悉,这些人是在获悉公司资金链断裂后赶来要债的。
据该公司员工透露,一些原纸供货商听闻消息后紧急调来车辆拉回未付款的整卷原纸。
目前原纸仓库被清空,工厂也被迫停产,政府部门已经派人进驻工厂,但老板并没有露面。
因为老板不愿露面,此前借了大量钱款给惠宇的一名债权人心急如焚,甚至爬上惠宇厂房,以跳楼相逼,幸好被消防人员及时救下。
据公开资料显示,惠宇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拥有6家子公司的大型纸包装集团,现在员工上千人,年产值逾7亿,是当地的龙头包装企业。
主要客户有富士康集团、万福阁家具、台达电子、华美电器、天乐数码、康佳集团、泰普森集团、坚田电机、好丽友食品、华硕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对于惠宇包装资金链断裂一事,位于昆山的一家包装企业的负责人并不觉得奇怪。
他表示,由于近几年纸箱行业早早进入微利时代,惠宇集团却大肆扩张,从2007年至今先后新建扩建四家分厂,导致资金十分紧张。
由于扩张太快,公司的管理一直没跟上。
虽然从永丰余挖了大量管理人员,且公司福利制度不错,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算稳定,但基层员工却不太稳定,听老同事说新人很少能熬过1年。
有员工在私下说,感觉惠宇公司比较浮躁,企业文化很功利,基本上大家都盯着自己那点KPI,还美其名曰结果导向。
此外,从2014年以来,苏州建联、宏晖等大型电子厂纷纷倒闭,三星、普光光电、泰金宝等在苏州的工厂渐次撤离,导致昆山纸箱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企业基本无利润可言,这或许是压垮惠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有行业人士分析,迟迟看不到行业转暖,等来的却是更加严酷的寒冬。
对于那些2008年后疯狂扩张的企业来说,情况极为不利。
相信这一轮大洗牌,还将有很多企业步惠宇后尘。
近期,不断传出民营企业倒闭的消息。
中国实体经济已亟需转型升级,中国民营企业如果不抓紧时机尽快转型升级就会被残酷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四:在建工程
名称
已投入资金
产生效益时间
达尔曼总部大楼
4000万元
1997年
西安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41Fra bibliotek0万元1998年(延迟)
扩建、改造珠宝生产线 1亿元(累计)
2000年
快干原子灰生产线
3700万元
1999年
工厂化种植、养殖业项目 1.05亿元
•2002年,中国证监会警告达尔曼之后,达尔曼被迫调整 2001年报表,补提坏帐准备金1088万元,补提折旧511万 元,2001年净利润因此下降1/6以上。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三:其他业务利润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其他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五:关联企业
•南昌珍珠工艺品厂资不抵债,达尔曼于1998年投资7000万元 收购并予以改造。结果,“奇迹”发生了……
•?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利润 亏损 3598万元 未注明 1470万元 1473万元 934万元
2004年9月,达尔曼董事会宣布无法公布半年报告,被处以 停牌两个月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达尔曼月K线图——一条名副其实的毁灭之路
•1997年4月51.4元 •1998年4月逼近50元
•2005年1月跌破1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六:配股圈钱
•操纵利润 •抬高股价 •增发配股
•抬高股价 •增发配股 •圈得现金
•配股获得巨额现金之后,一部分转移出去 •一部分维持债务偿还能力,骗取银行信任
•圈银行的钱和圈股民、基金的钱 •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达尔曼(600788)债务偿还能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戴梦得(600208)债务偿还能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二:应收账款比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戴梦得(600208)每股收益
•(十转增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达尔曼与戴梦得的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之一:资产负债 率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达尔曼的战略价值显然被市场严重忽略 ……还是高科技农业潜力个股。”(2002年11月6日) • 《上海证券报》:达尔曼公司决策者和员工为了今天和明天 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不断增添着宝贵财富 。这种把企业向着更宽广领域拓展的执着追求,仿佛在向人们 昭示:见识、勤劳、智慧和梦想。(2003年7月8日)
1998年,十送三转增二,派1.5元 同年,第一次配股(十配二) 1999年,无送配 2000年,十派1.5元 2001年,十派1元 同年,第二次配股(十配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2000年以后,神话开始走下坡……
•《上海证券报》:达尔曼正处于稳健增长期……将经营范围 扩展到高科技、旅游度假、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生产规模 、加工能力以及销售收入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逐步形成“ 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高科技、外向型”规模化经营的全新 格局。(2002年6月3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 上市公司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达尔曼——一个曾经的“神话”
1996年,达尔曼的每股收益高达0.82元,
被《上海证券报》追捧为“沪市第三蓝筹股”,仅次于当 时的“领头羊”四川长虹、张江高科。
1997年,达尔曼实行“十送十”的分红政策
在强烈刺激下,达尔曼的股价一度涨至51.4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神话的破灭
•2002年,中国证监会对达尔曼公司进行了巡回检查,第一 次发现了违规操作的痕迹,并下达了“限期整改”的通知。
2003年8月17日,达尔曼无法按期偿还工商银行的2000万元 贷款,申请延期到2004年2月13日。
2004年4月,西安西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对达尔曼的 2003年年度报告无法出具意见。 2004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对达尔曼立案调查。 同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达尔曼提出公开谴责。
•一场理应避免的悲剧
•戴 梦得
•VS
•达 尔曼
•(600788)
•1996年上市 2005年退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600208)
•1999年上市 2002年转卖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达尔曼(600788)每股收益
•(十配三)
•(十送三转增二配二) •(十送五转增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01年
都江堰宝石加工中心
8500万元(至2002年底) 2004年?
林木种苗和轻型基质项目 2100万元(至2002年底) 2004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在建工程”账户内的款项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关联企业巨额违规担保及资产转移
•为母公司(西安翠宝首饰集团)提供担保9250万 元为各子公司提供担保5000多万元。 •为各子公司提供质押近2亿元 •达尔曼总部大楼、珠宝交易中心和地皮都被质押
•究竟有多少钱在子公司的往来款项中消失了 ,至今仍没有调查清楚
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
坏账准备金比率
公司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达尔曼 0.5% 0.5% 0.5% 5% 5% 5.2% 5.2% 5.2%
戴梦得 0.4% 0.4% 0.4% 6% 6% 6% 6%20%
•与此相似的还有折旧、存货跌价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