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55页)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11•【字号】渝办发[2007]283号•【施行日期】2007.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7〕28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十月十一日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为了进一步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5〕70号),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土地政策按照渝府发〔2005〕70号文件精神,对符合全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经市政府现代物流联席会议认定的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和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按照工业园区用地的相关政策执行。

(一)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对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

(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应依法按实际用途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耕地开垦费和征地管理费按用地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

(三)重点现代物流项目非经营性用地(即不含项目配套的商业、旅游、住房、加油站等经营性用地),按工业用途和工业出让最低价标准实行招拍挂有偿使用。

(四)入驻重庆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物流基地的重点现代物流项目非经营性出让用地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

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成部分(存量分成),由市财政扣除政策规定的相关规费后,返还物流基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政府,按规定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9•【字号】川府发[2006]29号•【施行日期】2006.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川府发[2006]29号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对今后5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为此,省政府决定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州)和各部门,纳入年度发展目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一)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规划、指标、法规、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相关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责,进行约束性目标和任务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的领域不作目标和任务的分解。

(三)落实责任主体。

按照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要求,依据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州)人民政府和重点行业。

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刖言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现代物流业贯穿于社会化大生产各个方面,正以其独有的渗透性和复合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排放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相继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1)63号)、国家十二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2)1619号),从通行费优惠、税收优惠、园区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现代物流业扶持力度,成效明显。

我国东部省市凭借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完善的产业体系、扎实的交通基础打造了一批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物流中心城市和运输枢纽,中西部地区也凭借国家现代物流发展政策以及自身优势条件,建设了一批互联互通的物流基础设施。

可以说,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大势所需。

省委省政府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前瞻性、科学性的确定了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的既定任务,明确了把某某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的奋斗目标,并把物流业确定为我省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六大行业之一。

抢抓机遇 推进渝北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抢抓机遇 推进渝北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规模超过 10 O万平方米 , 辐射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的 能力不断增强 。
二、 渝北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机遇
( ) 一 区位优势突出彰显发展前景。渝北 区位于 重庆主城东北部 , “ 素有 重庆北大门” 。 之称 西部地 区 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江北 国际机场 、西部地区最 大的客货编组站—龙头寺火车站均坐落境内,长江 上游地区最大 的集装箱码头一 寸滩港毗邻周边 , 物 流通道极为便捷 。渝北区是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


万以上的物流企业有5 家。 3 经过多年发展 , 物流企业 集聚加快 , 驻区重点物流企业的水平不断提升。 ( 物流项 目加快实施 , 四) 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近 期30 0 亩的机场货运区一期工程 已竣工投用 , 为西永 微电园 、 空港保税区笔电出口提供 了便捷通道 。 空港 保税 区建成 1 万平方米保税仓储设施 , 满足近期保税 物流的需求。长安民生物流建成3 万平方米的零部 0 件仓储配送服务 中心 、0 3 万平方米的整车物流配送 设施 、. 2 万平方米 的专业包装基地。1万平方米的 3 0 庆荣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用 ,重庆雪峰冷藏物 流中心成为中国冷藏物流业前十强 , 6 万平方米 的重 庆嘉里大通物流中心 、重庆领先公共物流中心 已于 2 1 ̄建成投用。 00 截止 目 , 前 全区建成的物流设施总


撤县建 区以来 , 尤其是“ 十一五” 间, 期 物流需求逐年 增加 ,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 物流企业逐步集 聚 , 物流 项 目加快实施 ,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 了长足进步 。 2 1 ̄渝北 区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 亿元 、占G P 00 1 D 的 比重达7 %, . 分别高于全市及全 国平均水平0 与0 1 - . 3 2 个百分点。 ( 交通设 施提速建设 , 一) 支撑条件不断完善 。 江 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已于2 1年底完工 , 00 在西部地 区率先实行双跑道运行 ,航空货邮吞吐能力达N3 o 万吨。 龙头寺火车站成为西部最大的客货编组站 , 毗 邻的寸滩港已形成2 0 0 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 重庆主城 “ 二环八射” 高速公路 中的内环快速干道 、 绕城高速 公路及渝涪 、 渝邻 、 渝合高速公 路贯穿境 内, 机场高 速路 、 金开大道 、 中环快速干道已经建成或者完成改 建, 渝怀铁路 、 渝利铁路连通周边 。渝北 区交通基础 设施的提档升级 ,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支撑条件。 ( 物流需求逐年增加 , 二) 物流规模不断扩 大。 近 十几年来 , 渝北区工业经济 由小到大 、 由弱变强 , 已 连续8 年成为重庆工业第一强区。0 0 2 1 ̄底拥有规模 以上工业- 1 8家 ,  ̄1 34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 k 关 、 23 达12 亿元 , 原材料 、 产成 品储存 、 运输 、 装卸等 产生了巨大物流量。 十一五” “ 时期 , 渝北区强力推进 线两圈” 商贸发展战略 , 大市场 、 大商贸 、 大流通 的格局正在形成 ,00 2 1 年限额 以上商贸企业 累计达 2 7 实现商品销售额4 6 6 家, O 亿元 ,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30•【字号】渝发改推进〔2022〕160号•【施行日期】2022.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人民政府,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川渝两省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渝府〔2022〕2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97号)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1月30日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在合川区、广安市、长寿区打造环重庆中心城区的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根据《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重庆“一区两群”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协同。

规划建设示范区,有利于促进主干城市与支点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联动发展,共同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示范区整体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打造促进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二)有利于发挥重庆中心城区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规划建设示范区,承接重庆中心城区一般制造业和专业市场、物流基地等功能疏解,共享成渝地区双核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辐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重庆城区功能布局,促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内涵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为重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重要支撑。

现代物流降本增效三年(2025-2027)行动方案

现代物流降本增效三年(2025-2027)行动方案

现代物流降本增效三年(2025-2027)行动方案为满足主导产业的物流需求,切实提高物流时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活力和竞争力,提升硬实力,结合物流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聚焦现代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着力构建多维高效物流通道、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强化内外畅联物流网络、提高专业物流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引领,加快聚集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惠企有感,对标企业需求,以解决企业反映的物流贵、物流难等问题为出发点推动物流产业有序、合规发展。

三、工作目标至2025年底,物流网络更加健全,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与商贸业融合发展更加深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业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底,物流成本同比下降30%,通达一二线城市时效提高30%。

四、重点任务(一)高质量编制现代物流规划1.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围绕现代产业分布和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围绕市域一体化,按照整合优化布局、做强核心枢纽、补齐物流短板、完善服务体系、畅通内外循环的总体思路,加快形成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的物流节点网络,合理规划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推进物流资源向物流枢纽和园区整合集聚。

2.落实落细物流工作举措。

以规划为引领,以行动计划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强化系统思维,突出重点攻坚,加强市区纵向联动、部门横向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精细化工作举措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梳理一批重大物流项目,打造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重要载体。

按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快完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促进枢纽、园区等节点高效协同,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争取降低高速通行成本。

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车辆免征高速费,推动优化抽免检,对符合条件的ETC车辆、大中型货运车辆、集装箱车辆等执行高速公路差异化。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doc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doc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4年9月12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

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

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7.11•【字号】渝北府办发〔2020〕21号•【施行日期】2020.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国有公司,有关单位:《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任务。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7月11日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为确保区人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就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如下计划。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成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支柱、枢纽门户和生态样板,深化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四区”发展定位,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农村发展“双十万工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新动力源,确保全区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第一节发展机遇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

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

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

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

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

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

“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

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

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

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

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

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

“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为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和50多个中心城市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不少地方已形成综合性物流工作协调机制。

第二节发展优势区位优势日益显著。

重庆位于西部地区东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周边经济腹地广阔,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内陆口岸城市,三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后,航运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正加快建设提高“三枢纽五重点”港口能力,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口岸体系;全国“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中的包柳通道、沿江通道、沪昆(成)通道在重庆交汇,已形成“一环五射”铁路骨架;全国公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渝湛线和沪蓉线在重庆交汇,已建成以主城为中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拥有国家干线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规模不断扩大,万州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黔江机场已启动建设。

物资集散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589.3亿元增加到3069.1亿元,年均增长10.9%。

货运总量从27889.1万吨增加到39199.8万吨,年均增长7.0%;货物周转量从354.4亿吨公里增加到624.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0%;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448.0万吨增加到5251.3万吨,年均增长16.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3.0万标箱增加到22.0万标箱,年均增长49.0%。

四川、贵州等周边地区经重庆中转的物流量急剧增加,物流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物流产业已具雏形。

“十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增长,从101.3亿元增加到219.0亿元,年均增长16.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于EDI技术的重庆电子口岸、口岸信息网、口岸电子操作平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物流企业加快成长,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重庆;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从109家增加到489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由13家增加到41家,1000万以下的从96家增加到448家。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重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实现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提高认识,统一规划,重点解决现代物流业系统配套差、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建立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节指导思想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宗旨,以组织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资源整合,扩大开放,环境营造”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促进物流资源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传统物流向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转变,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发挥重庆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四节发展原则发挥优势原则。

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交通、口岸等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依托各类口岸,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依托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突出重点原则。

合理规划现代物流业生产力布局,鼓励组织创新和流程创新,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服务水平。

协调发展原则。

注重长江上游地区乃至国内外的物流协作和市域不同地区的协调;注重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协调;统筹城市和农村现代物流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紧紧围绕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发展服务性现代物流业。

坚持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发展方向,提高现代物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充分发挥重庆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和配送物流,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重庆现代物流体系。

“十一五”期间,优化结点布局,建设物流平台,实施物流项目,健全保障措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2010年,重庆成为全国物流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和结点之一,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现代物流业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框架。

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

(二)具体目标——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到2010年,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60亿元,占GDP比重9.2%,年均增长16%。

——优化物流结点布局。

到2010年,以主城为核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若干综合和专业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布局体系。

——构建物流基础平台。

建成高效快捷、合理衔接的物流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资源共享、开放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

——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到2010年,改造和提升15—20家物流企业,重点培育3—5家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收入上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5—10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第三章优化结点布局依托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根据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沿江布局,建设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按照产业发展及生活需要,建设若干综合和专业物流中心。

建成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

第六节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重庆寸滩物流园区重庆寸滩物流园区以寸滩为核心,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包括寸滩4平方公里、回兴2平方公里、石坪2平方公里和出口加工区1平方公里。

园区毗邻重庆市出口加工区、港城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与渝涪、渝黔、机场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等构成的水陆综合运输国际网络相连接。

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长江流域的集装箱水陆多式联运中心,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散杂货水陆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以及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寸滩二期工程、寸滩一类水运口岸及配套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港区的集装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建立分拨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以区域物流、水路口岸物流为主,城市物流为辅的枢纽性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70万TEU以上。

——重庆铁路物流园区重庆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园区毗邻西永微电子工业园、井口工业园区,与成渝、襄渝、渝怀、渝黔、兰渝铁路,外环、成渝、渝长高速公路,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梨树湾、西永、回龙坝、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构成的陆路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

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集装箱陆路多式联运中心,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服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团结村铁路二类口岸建设,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建立分拨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构建以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