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临产期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引言:产妇是指怀孕并分娩后的妇女,她们在分娩后需要适当的护理和心理支持,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本文将探讨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其进行的护理措施。

一、产妇心理状态:1.兴奋与紧张:产妇在即将分娩前往往会感到兴奋和紧张,尤其是对于第一次生产的产妇来说。

这种情绪的表现包括焦虑、睡眠困扰、食欲不振等。

产妇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生的支持与鼓励,以减轻她们的紧张情绪。

2.疼痛与疲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疼痛和身体极度疲劳。

分娩结束后,她们的身体仍然处于虚弱状态。

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会影响到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她们感到抑郁和无助。

产妇需要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同时还要有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

3.自我价值感:部分产妇在分娩后可能会出现对自己身体改变的否定以及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怀疑。

她们可能会对自己无法照顾好孩子、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等方面产生焦虑和压力。

对于这种情况,产妇需要得到其他家庭成员和朋友的鼓励和肯定,同时可以通过参加产后康复班等活动来提升自信心。

二、产妇心理护理:1.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倾听,帮助产妇宣泄情绪,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医护人员可以与产妇交谈,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2.提供信息与教育:产妇需要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以及分娩后的恢复过程。

医护人员可以向产妇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教育,包括产后饮食、运动、乳房护理等方面的建议,帮助产妇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3.建立社交支持系统:产妇可以加入产前产后康复班、母婴健康团体等社交网络,与其他产妇交流经验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产妇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强她们的社交支持系统。

4.鼓励积极而适度的体力活动: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产妇的恢复和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可以指导产妇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产后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和身体的恢复能力。

5.定期复诊和产后随访: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产后复诊和随访,检查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并解答产妇在恢复过程中的问题和疑虑。

待产产妇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待产产妇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11 紧张恐惧感 .
当产妇有不规律 阵痛 ( 宫缩 ) 或见红等
出现 临产 征 兆 时 , 产妇 对 期 待 已 久 的 婴 儿 将 来 临 而感 到 欣
快, 但又缺乏对分 娩的正 确认识 , 直进 入有规 律宫 缩阶 至 段, 特别是见到其她产妇在 阵痛 中的痛苦 表现或 曾经有过 难产 经历 、 年龄较 大者 , 就很 容易产 紧张 、 惧情绪 , 恐 这种 心态若未得到及时调整 , 能成 为一种对 分娩不可逆 的有 可 害心理因素 , 进而增加难产 率 , 高危 产妇危 害则大 , 对 故助 产人员对此应充分关 注。 12 焦虑 . 产妇人院后对周 围的环境感到陌生 , 进待产室 后产妇与家属的暂时分离 , 产妇 顿感 失去 家人的安慰 照料 而无所依靠 , 同时家属又对产妇 分娩进展情况 及生活照料 担忧 , 种彼此 间的悬 念和 焦急常 引起 产妇极 大焦 虑 , 这 高
l 产 妇 在 待 产 过 程 中 可 能 出现 的心 理 状 态
中动作轻柔 , 尊重产妇 , 为其 保守秘密 , 并做好 细致的解释
和宣教工作 , 尊重 并满 足其合 理 的要求 , 等对待 每一位 平 产妇 , 使产妇尽快 地适应 医院这一 陌生环 境 , 建立对 医护 人员的信任 和依赖 , 除 紧张情绪 和各种 顾虑 , 消 使之 有宾
情极为复杂 , 既希 望新 生儿尽 快平 安降 临 , 对具 体而艰 又
巨 的分 娩 历 程 感 到 恐 惧 、 虑 , 种 积 极 和 消 极 两 方 面 心 焦 这
理反应影 响着产程进展 , 切期待心情 是支持产妇 承受分 急
娩 过程 艰 巨历 程 极 为 有 利 的心 理 因 素 , 产 人 员 应 充 分 利 助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课件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课件

孕产妇心理调适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位孕妈妈在孕期面临工作压力和生活变化,通过心理调适活动成功缓解了焦 虑情绪,顺利度过孕期。
案例二
一位产妇在产后出现了轻微的抑郁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服务和家人的关爱支持 ,成功走出了抑郁阴影。
05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资源
专业机构和组织
孕产妇心理健康协会
提供专业的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培训课 程和资源。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 缓解孕产妇的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 抑郁症状。
产前心理咨询服务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为孕产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 务,解答孕产妇在孕期遇到的心 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 指导。
建立支持系统
鼓励孕产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 系统,如与家人、朋友、医护人 员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 孕期心理压力。
家庭成员在支持产妇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共同成 长和面对挑战。
03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的重要 性
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1 2
促进胎儿发育
孕产妇产前心理状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 响。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胎儿的 器官发育和健康生长。
降低产后并发症
孕产妇产后心理调适护理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 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产后恢复。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妇产后心理调适 •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的重要性 •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实践 • 孕产妇产前产后心理调适护理资源
01
孕产妇产前心理调适
产前焦虑和抑郁的识别
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孕产妇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 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这些可能是产前焦虑和抑郁的表 现。

分娩期焦虑与疼痛的护理

分娩期焦虑与疼痛的护理
结果评价
1.待产妇在他人鼓励下,能应用有效 方法缓解焦虑状态。 2.待产妇的心率、呼吸、血压在正常 范围。
【疼痛妇女的护理】
疼痛 是个体在应对有害刺激过程中所
经受的不舒适体验。分娩期疼痛可能是 每一位产妇都要经历的不适之一。虽然 健康的产妇都可以承受分娩痛,但剧烈 疼痛产生的体内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 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例生理变化。绝 大多数孕妇因分娩过程中所经历的疼痛 而困扰。
分娩期焦虑与疼痛的护理
【焦虑妇女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详细询问产妇早期发育情况、受教
育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婚姻、个性特征及家庭关 系;评估产妇孕产史,参与产前教育情况、对分娩 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产妇日常生活情况,如
睡眠、衣着、饮食、自理能力;评估产妇以往面临
问题的态度,焦虑的程度及其应对方式。
【疼痛妇女的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娩疼痛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1. 分娩疼痛的特点
2.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
3. 影响分娩疼痛的因素
(1)心理因素(2)身体因素 (3)社会因素(4)文化因素
【疼痛妇女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心状况 (三)相关检查
疼痛评分标尺
【疼痛妇女的护理】
护理诊断/问题
恐惧 与疼痛威胁而感到不安有关。
个人应对无效 与过度疼痛及未能运用
应对技巧有关。
【疼痛妇女的护理】
预期目标
1. 产妇表述疼痛程度减轻、舒适感增加。
2. 产妇情绪稳定,能以正常心态接受分 娩。 3. 产妇积极运用有效的应对技巧。
【疼痛妇女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干预 药物性分娩镇痛
【疼痛妇女的护理】

过度焦虑与恐惧产妇的护理

过度焦虑与恐惧产妇的护理

【手术方式】
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2.子宫体剖宫产术 3.腹膜外剖宫产术
【护理要点】
(一) 术前准备 1.知情宣教 2.备皮 同一般腹部手术。 3.药物过敏试验 4.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 5.核实交叉配血情况,做好输血准备。 6.做好新生儿保暖和抢救准备,如气管插管、氧气 及急救药品。 7.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监测胎心,并作好记录。 8.遵医嘱注射术前药物
第四节 过度焦虑与恐惧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 潜在威胁产生恐惧和忧虑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评估】
1.病史 包括年龄、婚姻、社会经济情况,以前的孕产史,
对分娩的相关知识及了解程度,是否具高危因素,对 分娩的期待等。 2.身体评估
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观察产妇对疼痛和焦虑 所表现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
次,牵引时间超过10分钟不能分娩者,应改用其他 助产方式或剖宫产。 4.牵引时用力要均匀,切忌左右摇晃胎头。 5.术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有否裂伤,及时缝合。
【护理要点】
(一)产妇护理 l.知情宣教 向产妇及家属讲解胎头吸引的目的、方 法,取得产妇的配合。 2.护士及其丈夫陪伴在产床旁边安慰,指导产妇配合医 护人员完成分娩。 3.增加营养 产后应提供高能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 及微量元素的饮食。 4.休息 产后应让其卧床休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5.定时观察宫缩,避免发生产后出血。
一、胎头吸引术
胎头吸引术是利用负压原理,将胎头吸引器置于胎 头顶部,依据分娩机制通过牵引,配合产力,协助胎儿娩 出的一种助产手术。
常用的胎头吸引器
【适应证】
1.需缩短第二产程者,如产妇有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宫缩乏力或胎儿宫内窘迫。 2.第二产程延长者或胎头拨露于会阴部达半小时胎儿未 能娩出者。 3.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有瘢痕者。

孕产妇产前心理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

孕产妇产前心理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

经过问卷调查和详 细记 录 ,O例调 查对 象 中, 焦虑 反 8 有
的过程 , 树立分娩信心 , 顺利完成分娩。
3 33 发挥 家庭 支持 系统作用 . . 产前 要对 包括 丈夫 、 公婆
应 6 人 , 7.% , 1 占 6 3 有抑郁 反应 5 5人 , 6 . % , 虑、 占 88 焦 抑 郁 反应情绪均有 的为 4 2人 , 5 .% ,焦 虑、 占 25 抑郁 反应情绪
中 国 中 医 药 咨讯

21 00年 3月
第 2卷
第 3期
2 8・ 4
Ju n lo hn rdt n ie eMe iieIfr t n o r a fC iaT a io a Chns dcn nomai i l o
Ma c 2 0 rh 01
、 . No 3 2 .
虑、 抑郁会 降低 孕妇 对分 娩 的信心 , 加上焦 虑 引起 睡眠 障 再 碍 , 院后晚上不能很好 休息 , 住 引起身体 疲乏 , 耐受宫缩 痛 的 能力下 降 , 再加上家庭的焦急心理及不能 目睹孕 妇忍受痛 苦 , 往往有采取 剖官产 的倾 向。同时, 长期较高水平 的焦 虑 , 还容 易出现妊 高征、 早产 、 产程延长 、 胎儿 官内窘迫 、 新生 儿窒 息、 产 前产后 出血等并发症 。
孕产 妇产 前 心 理存 在 问题 及 护 理对 策
李晓青
(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2 30 3 10 )
妇女从怀孕到分娩 要经过一 个漫长 的生理及心理 变 化 , 往往 给产妇带来重大 的应激反应 , 尤其 是初产妇 更容易 出现 些 复杂 的心 理 变 化 … 。

病房 , 加上随之分娩所 带来 的疼 痛 , 情绪 尚未稳定 , 心理 活动 起伏大 , 护理人员结合风俗 习惯 、 文化背 景等特点 , 针对性 的 展开心理护理 ; 如在孕妇情 绪稳定 之后 , 护士作 自我介绍 , 给 予亲切感 , 介绍病室环境及 本科 医术水平 , 给予安全 感 , 强 增

产前恐惧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前恐惧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前恐惧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临产产妇精神心理健康是决定顺利分娩的因素之一。

过去产科一直沿用决定分娩“三要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忽略了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近年来,我院对临产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估,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健康水平与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

因此,重视和分析影响临产产妇精神心理健康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决定是否顺利分娩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临产产妇精神心理健康的原因产前健康教育不完善。

在门诊产检的孕妇,多数只着重于孕期的健康及自我监测,对于分娩有关的生理知识却很陌生,一旦临产就很紧张,缺乏自然分娩的信心。

住院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待产室,将凡是住院的包括未临产、临产或某些病理产科入院治疗的孕妇集中在一起,临产产妇阵痛的呻吟声,常令未临产的产妇胆战心惊,以致还未临产便匆匆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

还有传统产房内千篇一律的清冷模式使产妇缺乏温馨的感觉。

传统的医疗化分娩模式。

传统的医疗化分娩模式在孕妇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破坏了分娩的正常性及自然性。

助产士的功能制排班及接生,使助产人员与产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助产人员未能为产妇提供充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产妇感到陌生,孤立无援,使其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重。

对分娩阵痛的恐惧。

临产产妇对分娩疼痛耐性不同,但助产人员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产妇的阵痛使产妇处于绝望境地,产妇甚至出现不愿配合医护的心理。

剖宫产率因不能耐受疼痛而大幅度升高。

促进临产产妇健康心理状态的策略产前进行到位的知识宣传。

采用集中授课,开设咨询热线等形式,详细介绍分娩先兆及经过,孕妇入院待产时,必须完成必要的环境、制度、人员等介绍。

讲解女性生殖系统与分娩有关的知识,以便为分娩做好各种准备,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

改善住院环境。

对入院孕妇系统管理,因病理妊娠入院治疗者归一室,未临产及计划分娩者归一室,已临产者为一室,避免孕妇相互干扰,减弱其入院前对分娩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临产期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产妇临产期心理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减轻待产妇临产后的心理压力。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询问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状况以及相关原因,归纳为: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状况、医院的环境、注重孩子性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恐惧分娩等,并针对心理焦虑状况采取了相应地护理措施。

结果105例产妇在临产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出现,但通过医护人员对各产妇的心理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使得临产妇的心理压力得到明显地改善。

结论通过对产妇临产期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焦虑心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临产期;心理焦虑;护理对策
因为分娩是女性生命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完成,顺利地进行每个阶段对产妇和婴儿而言都意义重大。

所以,产妇在临产期一般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特别初次分娩心理焦虑问题更为突出。

分娩是一个特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妇存在着这种特殊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焦虑情绪将会导致产妇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而影响到体内激素水平,将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使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妇的顺利分娩,所以全面调查分析产妇临产后焦虑相关因素并采取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优质的护理将会很大程度地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有效减轻她的心理焦虑。

现将对我院采取的对临产后产妇心理焦虑状况的护理措施简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105例待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为26.5岁,其中初产妇有70例,经产妇35例,在刚入院时所有产妇心理状况都较好。

该105例产妇中,有102例产妇顺利分娩,成功率为97.1%,有3例产妇分娩不顺利行剖宫产,占
2.9%。

该105例产妇在临产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1.2方法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焦虑量表评估和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表。

2 结果
用焦虑量表测得结果,每例临产期产妇均存在着焦虑情绪,与其相关的因素有:产妇的年龄、经济收入状况、文化程度、医院的环境、恐惧分娩等、关注孩子的性别,担心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能否安全顺利分娩。

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临产期产妇的焦虑情绪有了显著的缓解。

3 护理对策
3.1正确认识心理焦虑情绪心理焦虑是内心的一种紧张不安而造成的不愉快情绪。

主要是自身施加的心理压力,产妇往往会有无助感,缺乏自信,不能放松,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出现预测不幸、哭泣、退缩等行为[2]。

产妇的心理状态、胎儿、产道、产力是影响分娩的四大重要因素。

因此,產妇在临产后,随着宫缩地不断加强,消极情绪的进一步放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机体变化,例如、产妇心率加速、子宫缺氧收缩乏力、肺内气体交换不足等,这样就会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

由此可见,对产妇临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心理护理
3.2.1降低产妇产前的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待产妇并富于同情,态度和蔼,耐心听取待产妇的叙述和提问,不向待产妇提要求或强制其行为,接受产妇的各种行为方式,如允许她与他人谈话、哭泣、喊叫等,允许家属陪伴在她身边,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产前给予其丈夫、父母有关知识和信息,如分娩过程中必要的检查、治疗等,鼓励家人参与及配合,使孕妇减轻焦虑,并且用待产妇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交谈,解答她所提出的疑问,让她对要掌握的知识、技巧有所了解,积极配合。

3.2.2降低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感
3.2.2.1通过调查表研究发现,产妇自身的因素方面,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丰厚,往往考虑的事情越多,反而会导致焦虑的分值偏高。

所以,必须要正确地、全面地调查分析产妇的心理焦虑的程度及其来源因素,对产妇的内心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后有针对性地讲解分娩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信心。

3.2.2.2热情接待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并营造一种温馨、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尽可能的为产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适时地播放轻音乐,使得产妇地整个身心处于放松的状况。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简要地向产妇介绍待产室、分娩室、分娩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这样更能有效地解除产妇因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3.2.3护理人员帮助产妇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述男女平等的知识,消除产妇心理上多余的担心,进而保持平静地心态待产。

3.2.4减轻产妇对胎儿发育情况的担心。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提倡优生优育,而有些产妇仍然顾虑也较多,担心新生儿的发育情况,特别是之前有过发育畸形的孩子者其心理更加敏感、焦虑和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交流沟通时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

耐心地回答产妇提出的合理的问题,并给予讲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减轻产妇对胎儿发育情况过分的担心。

4 讨论
产妇临产后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将不断变化着伴随到分娩,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应激反应过程。

一旦这种应激反应造成产妇心理出现异常变化却不能自我控制与调节时就很容易形成焦虑情绪。

而这种焦虑情绪过度就形成心理病态,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自然分娩。

待产妇过分焦虑可导致胎儿窘迫、产程异常、难产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全面调查分析临产后产妇焦虑情绪的来源以及相关因素,加强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做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舒适和谐的医疗护理氛围,予以心理疏导[3],并做好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议产妇家属的全程陪护,特别初产妇让她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鼓励和分娩生产知识,还有正确的分娩方法等,并指导家属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和生活的护理,尽量消除产妇临床后的焦急情绪,这样更加有利于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徐小春.待产妇临产后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6:2.
[2]周红琳.产妇临产后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198-199.
[3]刘美凤.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