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合集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技巧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技巧

0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对于穿 孔性阑尾炎局部脓肿和腹腔 内游离脓液的病人应避免腹 腔冲洗及引流。腹腔大量冲 洗并未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及 脓肿形成的发生率,而冲洗 易引起细菌及肠内容物播散 至全腹腔。
02
引流管只能引流局部, 对于 全腹膜炎不能起到引流效果; 同时, 引流管可能导致逆行 腹腔感染, 增加住院时间。 腹膜自身即具有较强的免疫 功能,可起到防御作用。
04
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广泛应用临床多年, 已经成为成熟术式,手术操作简单,但并不 是完美术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手术切口 大、术中不能探查腹腔其他器官及不能彻底 吸净脓液、术中寻找阑尾困难、术后切口感 染率高、术后疼痛率较高、术后相对恢复时 间较长、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高等。
术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低
术中在腔镜下充分 冲洗腹腔,吸净腹 盆腔脓液,且利于 肝肾间隙脓液冲洗, 减少了腹腔、盆腔 脓肿
术后肠粘连减少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减少了对肠管的干 扰,减少了对肠管 的牵拉翻转,减少 了器械接触肠管, 避免纱布的摩擦和 损伤,同时术中充 分冲洗及粘连松解 也减少了肠粘连的 机会
3
中出血, 烟雾少、 视野清晰, 同时缩 短手术时间。
使用 Hem-o-lok 夹处理阑尾残端时需 2~3
01
枚, 而产品包装为 6 枚,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 也使用Hem-o-lok夹处理阑尾系膜, 一般 1~3枚, 操作简单可靠。
注意阑尾系膜肿胀严重的病例, 应分次夹闭,
02
切断系膜时保留1~2 mm, 以免术后夹子脱 落引起出血。
有研究显示, 与使用内镜闭合器相比, 使 用Hem-o-lok处理阑尾残端在并发症发生 率、 感染发生率、 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但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一、病人的体位腹腔镜手术术野主要靠病人体位和气腹来暴露,一般原则是变动病人的体位抬高靶器官使其周围脏器因重力作用而远离,从而暴露术野。

上腹部手术病人需采用头高脚低位,倾斜100~200,肠管在重力作用下,移向下腹部盆腔,术野暴露与操作,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肝部分切除等,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

下腹部手术病人一般需采用头低脚高位,手术台向头侧倾斜100~300,有利于腹内内脏移至上腹部,盆腔空虚,利于术野显露与操作,通常适用于疝修补、阑尾切除术等。

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

病人有时还可以取Lyold-Davis体位,双下肢分开,膝部稍屈曲,双腿放在支架上,适于做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

这种体位也适用于行上腹部及甲状腺的腹腔镜手术,术者站在病人两腿之间比站在一侧操作起来更舒适,助手站在两侧,便于协助操作。

二、气腹的建立腹内充气方法的两种:闭合充气法和开放充气法。

闭合充气法:闭合充气法中气腹针充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原则要求插入腹腔镜后便于观察腹腔内手术部位和探查腹内其他部位、穿刺点血管少、穿刺点没有与腹壁粘连的肠管。

一般多取脐的上缘或下缘为穿刺点。

穿刺时病人仰卧,用两把巾钳在穿刺点的两侧对应钳夹筯膜与皮肤,充分提起腹壁,使腹壁与脏器间有足够的空间,在穿刺点做一纵行(沿腹白线)或弧形(脐上缘或脐下缘)做1cm小切口,用右手拇指和示指轻捏气腹针,进针时腕部用力捻动插入,穿破腹膜后有一落空感。

进针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以防针突入腹腔过深而损伤肠管。

要证实气腹针有否刺入腹腔,一是可用注射器抽吸少量水,接上气腹针,水被吸入,说明已刺入腹腔;二是将充气导管与气腹针连接好后,低流量充气,若腹内压在3mmHg左右,也说明已刺入腹腔;三是充气时,注意腹部是否均匀对称膨胀,对称说明已刺入腹腔,不对称则未刺入腹腔。

开放式充气法:开放充气法是在穿刺点做一个2cm左右的小切口,并逐层切开至切透腹膜,然后用两把巾钳在切口两侧提起腹壁,用10mm钝头套管轻轻插入腹腔后,两侧缝线打结,使套管与腹壁固定,同时也防止气体漏出,钝头套管上也设置有进气开关。

腹腔镜手术操作

腹腔镜手术操作

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
机械套扎法 (1) 硅化橡胶环:将输卵管峡部夹住,套入 环内。
(2) 夹子绝育:夹子用在输卵管峡部,离子 宫角约2cm长。 输卵管结扎术
由一侧套管置入套圈后放在输卵管中部,对 侧的套管内置入无损伤抓钳钳夹输卵管峡部, 收紧套圈,套圈上方至少有1~2cm的输卵管, 用另外一个套圈加固后,剪断套扎线。对侧同 法处理。
(5)用6-0~8-0不吸收缝线缝合近端和远 端输卵管的粘膜与肌层,第1针缝线在相当 于管腔的6点处,沿输卵管系膜缝合,所有 的缝合线结要打在管腔的外面。一般粘膜 和肌肉层需要缝合3~4针。 (6)缝合输卵管浆膜层。缝合后即进行输 卵管通畅度检查。
异位妊娠
输卵管电凝切除术:自伞端开始用双极电凝钳靠 近输卵管钳挟、电凝输卵管系膜,然后用剪刀剪 断系膜,这样逐步剪断系膜直至输卵管宫角部, 切除患侧输卵管。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
处理圆韧带和骨盆漏斗韧带:钳夹牵张展 开一侧的圆韧带,于中部切断,打开后腹 膜通路,剪刀直接或单极电剪剪开阔韧带 前叶。
分离子宫与卵巢:在切断圆韧带后,朝向 卵巢分离阔韧带中段,应用双极电凝钳夹 止血后切断,此后进行小切割,如没有充 分电凝则可能发生令人棘手的出血,故应 贴近卵巢进行切割
输卵管套扎切除术:是使用已做好的套扎圈放入 腹腔,将输卵管系膜套扎,然后切除输卵管。
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或电凝术: 首先用双极电凝钳 将妊娠部位两侧的输卵管电凝后剪断,用抓钳将 病变部分提起,再电凝并剪断其系膜,从而将妊 娠部分的输卵管切除。
异位妊娠
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及修补术: 输卵管壶腹部妊 娠最适合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及修补术,部分峡 部妊娠也可行这种手术。
适应证 (1)明显出血,疼痛或由于肌瘤 所致的压迫症状。 (2)不孕症。 (3)习惯性流产。 (4)盆腔包块,子宫大于12孕周, 肌瘤外突,且增长迅速。

(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基本功

(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基本功

腹腔镜手术操作基本功王秋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一、造气腹技术有闭合式与开放式之分。

闭合式造气腹最好选择脐上缘或脐下缘1.0~1.5cm纵切口较易于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用弯血管钳钝性分至脐周筋膜层夹住提起,两把巾钳呈八字形向下按夹以45度角钩提起脐周腹壁。

距针尖2cm以持毛笔式捏住Veress气腹针杆斜向脐窝正下方,依次穿经筋膜和壁层腹膜,使针的侧孔进入游离腹腔,按程序完成测压管试验、抽吸注水试验、负压试验、初期充气压试验、容量试验和改良探针试验。

开放式造气腹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腹壁厚度将脐部纵切口适当延长至2cm左右,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和壁层腹膜,先用食指进行脐周指诊探查脐下有无腹腔黏连,再用小拉钩提起腹壁,以7号丝线分别在切口的上下1/3处缝合腹膜与筋膜,置入缠有湿纱布的10mm套管后,收紧两针缝线并打鞋带结暂时固定密封该切口,连通气腹管以低流量缓慢充起腹腔。

二、穿刺套管安置技术最好选择小钝头圆锥形穿刺器,造成戳口出血的几率最小。

其他的穿刺器由尖头圆锥形、尖头棱锥形到刀刃形导致戳口出血的危险性依次增加。

最为关键的是脐部首枚穿刺器的盲穿置入。

用两把巾钳提起脐周腹壁,尖刀切开5mm筋膜即可安全轻松地置入放置腹腔镜的首枚套管。

各操作套管则用尖刀戳开5mm、10mm皮肤后必须在腹腔镜直视下安全置入。

三、腹腔镜牵引暴露技术包括术前服用泻药排空胃肠道,术中调节体位使肠管远离手术野,使用腹腔镜手术专用的三叶钳、五叶钳、蛇形钳、7字形拉钩等,再辅助以套置胶皮管、纱布块(最好用含硫酸钡线的)大多可以获得优良的暴露效果。

我院2006年研制的7字形拉钩常规用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Heller-Dor/Toupet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等,用一胶皮管固定于手术单起弹性牵拉、相对固定的半自动牵引暴露效果。

四、腹腔镜电外科分离止血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电外科设备的依赖性大大增加,因为腹腔镜手术时出血量以及对后续分离的阻碍程度都有所放大,出血后的处理难度也相应增大,所以,腹腔镜手术中特别强调先凝后断的原则,以尽量保持手术野的清楚干洁和解剖层次。

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的基 本操作技巧
Report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刘芳
女性内生殖器官特点 女性内生殖器为半固定或 游离的器官 01
03
盆腔多粘连
02
血管丰富,吻合支多
01
三维立腹体手腔术视镜野消手失 术操作特点Biblioteka 02手术视野被放大03
间接接触手术部位
04
医师远距离操纵控制加
05
使用电凝外科技术的操
长的手术器械
作多
01
一、病人体位
仰卧位
改良膀胱截石位
膀胱截石位注 意事项:
大腿支架与手 术台的角度约 10~15°
两膝之间距离 约30cm
保护好大腿腘 窝,防止腓总 神经损伤
手臂放在手术 台两侧并固定
二、手术人员组合
单人单手操 作法
单人双手操 作法
双人配合操 作法
02
三、人工气腹
01 气腹针穿刺 穿刺部位
02 脐孔:脐上或脐下
穿刺方法
1 切开脐孔皮肤
穿刺针与腹壁呈90度
3

有较明显的二次性突
5
破感
用两把布巾钳提起腹
2
壁 均匀用力进行腹壁穿
4
刺 进行气腹针进入腹腔
6
的检测
03
四、套管针穿刺
观察孔的套管针穿刺
切腹壁皮肤呈 90度角进针
两个突破感
二氧化碳溢 出 —穿刺成功
操作孔穿刺
持针钳钳夹缝针 尾部,将缝针摆 成缝合位置
打结
A
腔外打结法
B
腔内打结法
左手钳夹缝线,右手持针钳绕缝线两圈 右手持针钳钳夹缝线尾部 将缝线向两边牵拉并拉紧
谢谢大家

外科规培专业基地腹腔镜练习方法及手术技巧

外科规培专业基地腹腔镜练习方法及手术技巧

腹腔镜培训学习内容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

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腹腔镜模拟训练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手眼协调训练:在训练箱内放入2个塑料盘子,其中1个盘子里装有许多黄豆大小的橡胶颗粒或塑料颗粒(也可以用花生等物品代替),在监视器屏障显像下,用抓钳将盘子中的物品逐个钳夹到另一个盘子里;或向训练箱内放入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用组织剪将图形剪下。

要求在操作中不可随意碰撞周围,尽量做到稳、准、轻、快。

扶镜者应根据手术训练者操作的部位,随时调整镜头及焦距,使术野图像始终保持清晰、准确;②定向适应训练:在训练箱内放入钉有木钉的木板,用抓钳将橡皮筋在各个木钉上有目的地进行缠绕,或用丝线完成类似操作。

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腹腔镜操作的定向能力;③组织分离训练:在训练箱内放入橡胶、葡萄、橘子或带皮的鸡肉,用抓钳、剪刀、电钩等器械进行钝性分离、锐性分离训练;④施夹和缝合打结训练:腹腔镜手术中对胆囊管或血管的处理通常用台夹夹闭或缝合打结来完成,可选用不同的动物组织来进行施夹及缝合打结训练;⑤模拟胆囊切除训练:可选用带胆囊的猪肝,放入训练箱,安置好电刀电极,按照人体胆囊切除的程序,进行胆囊切除训练。

缝合技术和体内打结法一样,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下缝合技术也显得相当重要。

初学者在进行临床腹腔镜手术缝合之前,应先摸拟训练设备下作反复的练习。

间断缝合:缝合前,用持针器抓住眼后的缝线,不要夹住缝针,使其可活动自如,根据针弯度直径的大小,如果针弯度直径偏大,可把的缝针稍扳直,然后顺着10mm或5mm套管纵向滑入,这样缝针就会跟着缝线进入腹腔。

缝针到达缝合部位后,先用左手抓持钳夹住针,再用右手的针持夹在针体的中段,使针尖朝上,左手用无创抓钳抓住欲缝合的组织的边缘,使其有一定张力,便于进针,针尖以适当的角度刺入进针点,右手腕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将针穿过组织,在适当的出针点穿出,再用左手抓持钳抓住针尖,拨出针。

腹腔镜操作方法讲诉课件

腹腔镜操作方法讲诉课件

手术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 求,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包括手术部位、操作步 骤等。
术前准备
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 备,如备皮、灌肠、留置 导尿管等,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手术过程
01
02
03
04
建立气腹
在患者腹部建立气腹,使腹腔 内充满气体,便于手术操作。
置入腹腔镜
将腹腔镜通过腹壁插入腹腔, 连接显示器,以便医生观察腹
腹腔镜操作方法讲诉 课件
目 录
• 腹腔镜手术简介 • 腹腔镜手术操作流程 • 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 • 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腹腔镜手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腹腔镜手术简介
腹腔镜手术的定义
0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 ,将带有摄像和操作器械的腹腔 镜插入腹腔内,在电视屏幕监视 下进行手术操作的方法。
04
如今,随着微创技术的 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 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手 术方式。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 症少、住院时间短等。
局限性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对腹 腔内疾病的诊断能力有限,不适 用于所有腹部手术等。
02
腹腔镜手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01
02
03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评估手术风险,确保 患者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
置入腹腔镜器械
置入腹腔镜器械是手术的重要步骤之一,需要将各种器械通过腹壁插入腹腔内,以 便进行手术操作。
在置入腹腔镜器械时,需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保养,确保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置入腹腔镜器械时,需要避免损伤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 的康复。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乙状结肠切除技巧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乙状结肠切除技巧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乙状结肠切除技巧导读·关键步骤1.套管位置:采用Hassion法,放置脐部10mm套管、右髂窝12mm套管、右上腹5mm套管、左髂窝5m套管(备选)。

2.调整手术台令患者右倾,呈轻度头低脚高位。

3.腹腔镜探查,将小肠、大网膜放置于右上腹。

4.确认和分离肠系膜下血管蒂,保护输尿管和骶前植物神经。

5.于后腹膜松解降结肠系膜。

6.离断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外侧附着处(腹膜)至脾曲。

7.游离直乙状结肠肠交界部,选择横断面。

8.横断直肠上段及其系膜。

9.通过左下腹切口取出标本并切除乙状结肠。

10.重建气腹并行(结直肠)吻合。

11.关闭切口。

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的豆状充气袋上。

全麻诱导成功后留置胃管和尿管,双腿固定在Dan Allen或Yellowfin脚蹬上(图1)。

患者双臂被固定于身体两侧,对豆状充气袋充气,腹部常规消毒铺巾。

图1 患者的双腿被放在手术台的Dan Allen脚蹬上仪器设备的放置腹腔镜主显示器置于患者左侧,大致位于臀部水平。

第二台显示器置于患者右肩水平,用于助手手术初期及套管置入时的操作(图2)。

手术护士的器械台放在患者两腿之间,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使术者在手术中能从患者的一侧移动到患者两腿之间。

术者站在患者右侧臀部水平,助手开始站在患者左侧,套管置入后助手就要移至患者右侧肩部水平。

如手术需要第二助手,他(她)应站在患者左侧,手术使用0度腹腔镜光学视管。

图2 乙状结肠手术的手术室布置脐部套管的放置通过改良Hassion法开放入路置入套管。

具体操作:脐下1cm垂直切口,深至腹白线,用Kocher钳夹住中线两侧。

手术刀(15号刀片)在两Kocher钳之间切开腹膜。

要保持腹膜切口<1.0cm,以尽量减少气体泄漏。

确定进入腹腔后,在脐部套管的位置,围绕着脐下筋膜缺损处以0号聚乙醇酸缝线行荷包缝合,并应用Rommel套收紧荷包缝线。

通过该孔置入可重复使用的10mm套管并向腹腔内注入CO2气体,压力为12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腹腔镜手术技巧与方法之分离
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是外科的四大基本技术,但腹腔镜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操作技术方面却截然不同。

因此,要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一定要经过技术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分离技术
【分类】
1.锐性分离
(1)锐性分离是指用剪刀、电手术、激光或超声刀的切割分离。

锐性分离应遵循下面的原则:切割前应尽可能先闭合血管。

(2)切除的组织要充分暴露辨认,确保切割的组织在切割时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

(3)采用结扎或止血夹的组织切割应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以避免结扎或止血夹滑脱。

(4)分离粘连时应尽量靠近健康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其下方的器官。

(5)保证重要脏器远离分离切割的区域。

(6 采用反牵引力暴露分离切割部位。

2.钝性分离钝性分离分为机械性钝性分离和水分离两种
水分离是靠灌洗液压起到无损伤分离组织的作用,灌洗液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使用前应加温至接近体温。

使用低温溶液手术时间长时易引起病人体温下降。

水分离的技术是将灌洗吸引管的半尖锐的头端,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或
剪开的小孔插人需分离的组织间,液体靠水压顺阻力最小的途径进入,无损伤地推开组织间隙。

当分离界线显示出来后,再进行锐性分离或用灌洗器头端作钝性分离就比较容易和安全。

机械性钝性分离是采用分离钳和剪刀的刀叶插入需分离的组织间,通过钳叶或刀叶张开的推进和牵引力达到组织分离,其原则包括: ( 1)重要结构不要施加不适当的牵引。

(2)不准备切割或切除的组织应采用无损伤钳,或钝性拨棒轻轻拉开或拨开。

(3)血管应在分离闭合后切割。

(4)未辨认清楚的部位不要切割。

【分离方法】
1.电刀分离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泛。

大多数情况下用电钩分离。

电凝钩有各种不同形状,其中L 形钩或直角钩应用最多。

电凝钩分离时应先在组织如腹膜和脏器包膜表面开一小口,钩子经此小口薄薄地钩起要分离的组织,确认为非重要结构后再接通电凝器,将钩起的组织按线条状切断。

使用电凝钩时要注意勿使钩子刺破周围结构和肠管。

也可用钩背而不是钩尖分离,电凝钩不是向上提,而是轻轻往下压来分开组织。

注意切勿钩起大块组织或连续通电分离。

因为单极电烧的击发点在通电区域内的最细处,钩起大块组织通电很可能会在重要的组织结构处发生电烧。

在分离炎性水肿的病变脏器时,可用电铲边推边电烧,较为安全有效。

电钩与电铲一般均有一个冲洗/吸引通道。

可在电烧时
打开阀门利用腹内高压排出烟雾,也可在电烧时冲洗手术野。

2.撕剥分离
剥离是指夹住小部分的疏松组织将其从粘连器官上剥脱下来,有时可用电凝钩完成。

与剥离相比,分离不需夹持和剥脱组织,只需将一把分离钳置于疏松组织面上,通过钳爪不断地张合,分开疏松组织后,即可产生一个间隙。

组织分开的长度取决于钳爪张开的宽度。

一般来说,张得太开的钳爪不易控制,引起的组织撕裂和出血比张得窄些的钳爪要更多些。

某些时候,也可以采用闭合的抓持钳分离
撕剥分离在妇科常用于分离附件周围粘连带。

也用来撕剥一些疏松的粘连组织。

对于血管相对较丰富的区域可接上电刀,先凝后撕,较之
单纯的撕剥分离或电钩分离更为安全、实用、快捷。

3.剪刀分离
一般分离可用长弯剪,精细的分离最好用尖头的微型剪,
双向活动剪优于单向活动剪。

使用剪刀分离应注意以下几点:
八、、•
(1)直视下闭合着剪刀插入手术野,直至靶器官。

插入各种内镜手术器械特别是像剪刀类锐性分离器械,应在内镜直视下并参考体外解剖标志与冷光源打出的“航标灯”先向手术野上空推进,然后压下器械头端进入手术野内,接着前后左右微调即可安全快捷地抵达靶器官。

(2)先在浆膜层剪开一小的分离窗,然后闭合着剪刀插入,轻柔地张开,撑出一组织平面,原位闭合剪口。

剪开两侧的浆膜,扩大分离平
面并向纵深推进。

(3)如用单向活动剪,应将固定的剪刃插入要剪的组织下面,以活动的剪刀直视下剪切组织。

(4)由于电烧会使剪刀变钝,所以要节省着使用电烧。

如确实需要应闭合着用剪背以低于200V 的能量电烧。

最好用电剪头去触有绝缘的分离钳,避免剪刀与组织直接接触电烧。

(5)不用剪刀时应拔出穿刺套管,以免意外刺伤腹内脏器。

4.钝性分离在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法比锐性分离法更为重要。

这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血引起的术野模糊。

用一个5mm 直径的活检钳夹住一块“花生米”剥离子,与转换套管一起插入11mm 套管进入手术野。

这种顺组织层次钝性推剥的方法十分有效,可用来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

完成分离后的“花生米”剥离子应先退至转换套管内然后一同拔出,避免其遗落在腹腔。

此外,在剪刀分离出组织层次后,也可接着用钝头剪钝性推剥或用探棒、牵引用的钝头抓钳与冲/吸管进行分离。

冲吸管在钝性剥离过程中还可以吸去或冲洗少量渗血,而不必更换器械。

5.水流分离采用高压喷射的水流作分离之用,是腹腔镜外科中钝性分离的另一种方法。

高压水流可冲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脂肪,将疏松组织自较为坚韧的血管等结构上分离下来,而不会伤及这些坚韧的结构。

多用于分离那些包埋于丰富脂肪组织之中的组织结构,如盆腔淋巴结
的清扫等。

使用水流法分离血管比抓持钳钝性分离法更不易撕破血管。

但水流分离时需使用特制的压力泵,以产生足够的水压来离断组织,所需的液体量很大。

6.超声刀分离
此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技术在内镜外科中的拓展。

因其不发生类似电刀的传导伤,不产生烟雾,对血管及重要器官的误伤少于电外科手术。

7.激光分离微创外科手术中较常使用的是接触型激光,因其方向性强,特别适用于一些准确性要求高的手术,如胸腔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等。

但由于仍有损伤深部组织的危险,而且分离起来较电刀慢,加上使用人员要戴防护眼镜,需要额外经济投入等缺点,所以应用不很普遍。

归纳起来,微创手术中的分离方式分为“冷” 、“热”分离两大类“冷分”离包括单纯的分离钳分离、剪刀、冲吸管、水流分离等;“热”分离包括电刀、超声刀、激光分离等。

但在应用过程中有些分离工具具有双重功用,如分离钳、分离剪均可接电烧,电钩、电铲应用得当也可做推剥分离。

【分离原则】(1)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情况下才能着手操作。

(2)应清楚地辨认粘连层次,用抓钳钳夹牵拉粘连带以暴露分离界面。

(3)切割前必须辨认在粘连下面的组织结构或脏器。

(4)横切必须与器官边缘平行。

(5)多层粘连必须分离成单层。

薄膜样粘连可用锐性分离,广泛的薄
膜样粘连必须沿着器官边缘和粘连远端附着点分离,并尽可能去除所有粘连组织。

(7)横切可采用剪刀剪,也可采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重要结构附近的分离操作用剪刀或超声刀较为安全,但如果应用电切割或激光切割则必须与重要脏器保持足够的距离。

(9)用于分离的器械必须以正确的角度接近待分离的组织。

(10)切割线上遇血管应在分离切割前先电凝或内凝【分离技术】
1.大网膜粘连大网膜粘连常影响手术器械到达手术部位和手术野的暴露。

存在大网膜粘连的盆腔手术,必须先处理大网膜粘连。

切断大网膜断前结扎网膜内血管。

电凝法必须控制温度,避免大网膜血管组织碳化的术后出血并发症;超声剪是用于大网膜切割的最佳选择。

超声剪切割属冷切割,大网膜切割面整齐,无脂肪溶解,其中血管闭塞完全。

2.肠曲粘连薄膜样粘连很少有血管,用剪刀分离,若有血管应先凝后剪。

肠曲与盆腔脏器的粘连在分离前必须识别分离界线,在两个粘连结构之间先用剪刀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剪刀的刀叶以开张动作钝性分离粘连,也可用水分离法。

肠曲与肠曲之间的粘连一般也是用剪刀和水分离法。

因电能和激光均有热扩散损伤肠曲的可能,一般很少用于肠曲粘连的分离。

若选用或必须使用电能或激光,则凝固及切割前应先用机械性分离或水分离法分出界线。

3.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输卵管和卵巢的粘连影响输卵管蠕动和其拾卵功能。

分离粘连目的是要恢复这两个重要的内生殖器官结构的正常解剖关系。

因电能、激光均会对十分脆弱娇嫩的输卵管伞部皱嬖有不
可逆的热损伤,导致其挛缩再粘连而影响其拾卵功能。

故对大多数脆弱组织的分离术,包括伞端粘连分离及输卵管卵巢分离术,采用腹腔镜显微剪刀的损伤最小。

剪刀分离粘连要注意界线,分离术中不断用灌洗液冲洗手术创面检查出血点,以便精确止血。

若冲洗液中见血液,应注意辨认出血来源。

任何微小的出血均需给予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