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部大开发的几点认识
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调控

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调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
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介绍一些调控措施。
首先,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会带来大量的土地开垦。
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原始森林、湿地和草地被迫退却,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态平衡被打破。
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严格管理,确保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其次,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给水资源带来压力。
西部地区多山且干旱,水资源稀缺。
但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大型水库和水电站建在了这些地区。
这不仅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也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避免水资源的枯竭和水污染的发生。
另外,西部大开发也带来了空气和土壤污染的加剧。
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和能源开采会导致废气和废水排放,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也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到人类健康,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西部大开发也对当地社会和文化造成了影响。
许多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逐渐被改变,一些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需要通过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来保护和发展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特色,让当地居民参与到发展过程中,使发展更加可持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控。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规划,确保开发项目与保护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其次,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补偿的管理,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进行投资。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的调控措施,可以减少其负面影响。
对新时期继续深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几点思考

部 地 区 与东 部 地 区 发 展 水 平 差 距 较 大 的现 实 依 然 存
在 ,如 何 在今 后 十 年 、西 部 大开 发 承 前启 后 的关 键 时
二 是着 力 推 进重 点 生 态 区建 设 , 固退 耕还 林 、 巩 退 牧 还 草成 果 。作 为 我 国生 态 建设 的重 要工 程 ,退 耕 还 林 、 牧 还 草 工 程 的 实施 , 于封 山育 林 、 复 草 原 植 退 对 恢
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 5 7 . 亿亩 , 中禁牧 2 7亿亩、 9 其 . 8 休
牧 29 .7亿 亩 ,配 套 安 排 重 度 退 化 草 原 补 播 改 良任 务
工作 会议 也 已明 确提 出 “ 西部 地 区 生态 环 境 保 护上 一 个大 台阶, 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 今后十年 , 生 是 深 入 实施 西部 大 开发 战略 的总 体 目标 之一 。 ・
补 给 区有 效 保 护草 原 面 积 6 0 0 O多 万 亩 ,定 居 游牧 民 21 户 ,初步 恢复 了水 源涵 养 和土壤 保 持生 态功 能 。 .4万
水平就是指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 的效率, 其本质
就 是 以更 少 的生 态成 本 获 得更 大 的 经 济产 出。 而在 我
文 明 建设 意识 ,深 入 理解 并 认 同生 态文 明建设 的重 要
岩 溶 地 区开 展 石 漠 化 综 合 治 理 工 程试 点 , 贵州 、 南 : 云 广 西石 漠 化恶 化趋 势开 始得 到控 制 。塔 里木 河 、 河流 黑
域 治 理工 程 成 效 显著 ,河道 断 流 天数 逐 年减 少 。但 目 前 , 国陡 坡地 7 %以上集 中在 西部 地 区 , 全 0 每年 流入 黄
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心得

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心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学习活动,并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不仅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悟和心得。
首先,我意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
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这对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了解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通过参观考察和听取专家讲座,我了解到西部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例如,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网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密集,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西部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再次,我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尽管西部地区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仍然依赖传统产业,缺乏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撑;同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解决问题,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我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应当有责任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
通过参加学习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几点认识

问 题 , 推 动 西 部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和 繁 荣 , 不 能 搞 地 区 封 锁 , 以 邻 为 壑 ; 四 是 西 部 地 区 政 府 部 门 要 严 把 项 目 审 批 关 , 不 能 为
、
西部 大开 发 必须转 变 观念 和 思路
西 部 大 开 发 首 先 是 观 念 问 题 ,不 正 确 的 观 念 必 然 产 生 认 了本部 门 、本地 区的利 益 ,以吸 引 资金 和 技 术 为 由 ,上 高 污 识 上 的 误 区 ,导 致 思 路 、决 策 和 行 为 选 择 上 的 失 误 ,从 这 一 染 、高 能耗 项 目,以损 害 国家 和 民族 的 长 远 利益 为 代 价 获取
意义 上讲 观念 影 响着 发展 成本 。与现 代 市场 经 济 基本 原 理 相 本 地 区 的 经 济 增 长 。 悖 ,与先 进文 化方 向相 悖 的观 念 ,长 期 影 响着 落 后地 区 的发 展 ,其 成 本代 价 十分 高 昂 ,我 们 必须 警 醒 。 只有 观念 的大 变
对西 部大 开发 的成 功实 施 有着 极其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和推 动 作 的资源 使 用 的低效 益及 无 谓 浪费 ;三是 西 部 地 区在 扩 大 对 外
用 。 然 而 ,在 西 部 开 发 过 程 中 我 们 应 树 立 什 么 样 的 思 想 观 开 放 的同 时 ,应该 加强 区 域 之 间 的联 合 ,形 成 合 力 ,打 破 行
念 ?如 何 吸取 东部 发展 过程 中 的经验 与教 训 ,少 走 弯路 ,保 政 区域 界线 ,综 合 利用 资 源 ,取 得 规模 经 济 效益 ,促进 西 部 证 西 部地 区能 够持 续健 康地 发 展 ?如 何 才能 使 西 部地 区经 济 区域 发挥 整体优 势 ,同时联 合解 决 制 约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共 性 更具 有竞 争力 ?本 文将 针对 上 述 问题提 出 自己的 几点 20 0 2年 9月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
这项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影响。
首先,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状况。
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还加强了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前,西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潜力有限。
然而,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成为战略重点,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如新能源、高新技术等。
这些新兴产业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许多人口流向了东部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扶持和引导,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回流到了西部地区,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当地,减缓了东部地区就业压力。
这种人口流动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
然而,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对环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措施,努力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摘要: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三、西部大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四、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五、政策举措及未来展望正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受地理、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助于挖掘西部地区的潜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西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西部大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东西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强化环境治理。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政策举措及未来展望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持、优化税收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等。
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将不断创新思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几点思考

阶 ,基础 设施 更加 完善 ,现代 产业体 系基 本形成 ,建 成 国家重
“ 二五 "规 划进 一 步 凸现 十
要 的能源 基地 、资源 深加 工基地 、装 备制造 业基 地和 战略性 新 兴产 业基 地 ;人 民生 活水 平和 质量上 一个 大台 阶 ,加 快推进 以
陕西省社会 科学院院长任宗哲
对 西部 大开 发 十 二五 ” 规 划 的几 点思 考 “
口文 / 宗 哲 任
近 日 , 国 务 院 批 复 同 意 《西 部 大 开 发 “ 二 五 ” 规 十 划 》,通 过 学 习 ,形成 几点 思考 :
《西部 大 开 发 “ 二 五 ”规 划 》 ( 十 简称 《 划 》 )提 出 规
西 部 的战 略地 位 和特 殊使 命
西 部 地 区是 我 国贫 困 面最 广 、贫 困 人 口最 多、 贫 困程 度 最深 的区域 ,聚集 了中国绝 大 多数 的农村绝 对贫 困人 口 :乡村 人 口比重最 大 ,消除 “ 二元 结构 ” 的任务最 为艰 巨 ;文化 结构 多元 ,居住 着 中国5 多个少 数 民族 ,少数 民族 人 口占全 国少数 0 民族 人 口7 % 5 左右 ,同时 ,西部地 区与周 边 1 个 国家和 地 区接 4 壤 ,陆地边 境 线 占全 国 的8 % 0 以上 ;地 处 长江 、黄 河等 多条 重 要河 流 的上 游 ,是 森林 、草 原 、湿地 和湖泊 等集 中分 布 区 ,生 态地 位极 为重 要但 又十分 脆 弱 ,关 系到 整个 中国 的生态 安全 。 以 上诸 特 征 决 定 了西部 大 开 发 比 东北 振 兴 和 中 部崛 起 需 要更 长 的时 间 ,面临 的任务 也更 艰 巨 ,需要 打好 基础 。深入 实 施 西部 大开 发战 略 ,事 关各 民族 群众 福祉 ,事关 我 国改革 开放 和社 会 主义 现代化 建设 全局 ,事 关 国家长 治久 安 ,事 关 中华 民 族 伟大 复兴 。西 部大 开发承 担 着特殊 使命 ,在促 进 区域协 调发 展 中处 于突 出重要 的地位 。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2000-04-051999年3月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对此,全党和全国上下要统一认识,同时要精心研究,统筹规划,科学地提出大开发的政策、办法、实施步骤和组织形式等”。
1999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列入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任务。
作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初步探讨,本文拟在反思我国过去中西部开发政策、借鉴国际上开发落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如下的战略思考。
1.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需要国家系统的政策投入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西部地区开发放在国家近期大战略的重要地位来加以论述。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
在八十年代,国家出于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的战略考虑,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先行崛起和国民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也同时拉大,其中东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现象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仅相差0.4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后(1979-1996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扩大到了2.11个百分点。
199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西部地区的2.35倍。
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2.2倍;若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么最高的浙江省也是贵州省的4.86倍。
事实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已到了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时候。
我国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6.4%,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部大开发的几点认识李恩生一、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存有较大差距,2000年不少沿海城市年人均GDP都已超过3000美元(深圳、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广州等),而云南省年人均GDP仅约570美元(昆明市为1500美元)。
因此一方面在西部地区应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带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特色经济,努力缩小这一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应冷静地看到缩小这一差距需有一个过程,决不是几年就可以办到的,更不应以牺牲环境、生态和资源为代价而追求一时的“繁荣”或“政绩”。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之美称,特有的气候条件使拥有的生物资源物种名列全国第一。
由于历史原因和“大跃进”、“十年浩劫”,致使森林覆盖率由1957年的38%降至25%左右。
国家去年开始实行的禁伐天然林的政策正是出于对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负责、对长江母亲河不再重蹈黄河复辙这一惨重历史教训而制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
尽管对上游林区的经济在短期内会有一定影响,但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且国家已制定“天保”工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必要的补偿。
当地也正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和改伐木为育林等以逐步开拓和改善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但也有少数人抱有急于脱贫的心理,置国家政策方针于不顾,采取明显违背国家法规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办法发展当地经济。
如最近国际上发现紫杉醇具有较显著的抗癌、防癌疗效,有人就不顾后果地乱伐天然紫杉林(紫杉林只有在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需40-50年才能成林);再如由于国际上某些有色金属价格较坚挺(如锌、锡等),也有人出于短期利益而采用“选择性开采”——实际上是在整个矿体、甚至矿段内只采富矿即掠夺式开采,一时土法小冶炼厂遍及各地。
(硫化矿需脱硫后才能进一步冶炼提纯,由于无力承担回收硫制酸的资金和技术,致使二氧化硫烟雾弥漫,酸性水乱流严重污染环境,导致周围植物群落遭受毁火性损失;氧化矿虽不需焙烧脱硫,但对品级要求较高,为了一时的效益只能专采富矿,以致破环整个矿体甚至矿段而留下大量采空区并形成严重安全隐患而无法再进行工业化开采。
一般现代化工业的采、选、炼资源总回收率可达55--65%,而土法冶炼再加上掠夺式的开采最多只有15--20%)。
由于矿产资源是无法再生的,如再蔓延下去不仅违反“矿产资源法”,明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不但破坏了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就更无从谈起。
生态系统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要花大力气需几十年才能恢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要影响几代人的正常生活。
如高原明珠——滇池自六十年代末“围海造田”、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年未加处理的排放,原有渔业资源已几近枯竭。
近年虽经大力抢救,全流域的工业废水已做到达标排放,耗资近30亿元,但因生活污水尚未全面处理达标,农田施用的氮、磷肥经雨水冲人滇池后,水质仍然未明显好转(基本上是富营养化的四类,部份五类水质)。
且滇池无常流水注入,完全依靠天然降雨,若无新水源补充,虽然也可将治理达标后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不再排人滇池而排至下游河道,但因水量平衡和生态系统人为地改变,几十年后滇池水位将进一步下降,面积将会缩小,可能引起生态和环境的重大变化。
我国西部除少数地区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沿河西走廊至中亚的古丝绸之路上像古楼兰国的遗址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荒漠、戈壁、沙漠和缺水是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南方如桂西,黔西、滇东南喀斯特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与美国西部的情况完全不同(西部有太平洋沿岸出海口,除西南一隅如科罗拉多、亚利桑纳、新墨西哥等州有部份缺水荒漠外,其余皆为宜农、宜林、宜牧的平原、山地和大草原等),因此不能照搬别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采用的发展模式,应按照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开发道路,以求做到生态、人口、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而不顾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去迎合少数人的“快速致富”甚至“暴富”的心理。
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力度,尽快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教育、文化和科技知识水平,使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深入扎根于西部地区。
各地区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特别需要请有关生态、环境、农林、水利、地质、气象、地理、冰川、沙漠……等专业的专家会同相关产业及经济方面的专家反复论证,力求能达到科学、合理和更经济的开发效果。
二、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自己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目标西部各地区之间情况不尽相同,除少数地区(如陕西关中地区和成渝线)外科教水平相对也较低,但总体上看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但资源优势只是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还必须有其他条件配合。
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目标,以避免地区间的趋同性,以达到各地区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不可能也无必要改革开放后再在各地区建成“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七十年代曾出现过)。
云南省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从本省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拥有的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出带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支柱产业群体。
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包括寒、温、亚热和热带在内的立体气候条件),宜于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栖息、生长,生物资源物种居全国之冠,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发展生物创新工程依赖的基础,云南省山川秀丽、地处云岭之南,境内横断山脉延绵、森林茂密、河流众多,既有低纬度的雪山、草原、也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温泉和寺庙遍及全省,还有世界上罕见的怒江大峡谷(两岸从4000多米海拔的雪山沿山坡而下依次出现各种气候带的植物群落直到河谷底芒的热带植物,在峡谷内就是一个拥各种气候带的天然植物园),除汉族外还居住生活着勤劳朴实的25个兄弟民族,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云南还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美称,有色金属品种齐全,储量丰富,保有平衡表内的金属储量名列全国前矛(铅、锌、富铁矿、锡、铜、镍等),磷资源也极为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已具有相当基础,科研院所较多,已拥有一批骨干力量。
云南地处高原,境内河流多,落差大,可供利用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三,与其他省区相比,还具有梯级开发优势。
有淹没农田面积小、搬迁人口少、单位容量造价较低的特点(装机600MW以上水电站仅4000-7500元/KW),开发水电不仅可实现“西电东送”,甚至“云电外送”(至泰国、缅甸等国)。
还因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
节省大量矿物(不可再生)能源并可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而改善环境,因此还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也可带动高电耗工业的发展(如电钮、铁合金、烧碱等)。
云南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古道,又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接壤,是通向东南业和南亚最近的陆路五道。
随着东南亚联盟各国的发展,我国与东南亚名国的交往联系将更为广泛,云南将处在最近的有牙位置。
正是基于对以上优势的科学分析,云南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冒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发展目标。
具体产业上则另在巩固提高现有烟草、糖、茶的基础上,再形成生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磷化工和有色金属罗重点的矿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等支柱产业为此又涉及到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金筹措、财税及金融卑各方面的问题。
而咨询业(不仅仅是工程咨询业)则需围绕中心议题,尽早作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切实作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及时提出建议,力求能做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大力气提出一批可供选择的备选项目,以便进行对比、分析、筛选,为下一步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三、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毋庸置疑,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科技创新的时代,过去的二十世纪已创造出自人类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科技奇迹,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更会大放异彩,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将会创造出比上世纪更为辉煌的业绩。
西部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然也不能置身于这一发展潮流之外,需要认真落实和加强科教兴国的方针,应与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合作或通过与国外交流,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缩短现有的差距,以赶上时代的步伐。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能是绝对平衡的。
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水平(除个别地区外)普遍低于沿海地区,20岁以上年龄段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含成人高教等各种形式高教)的比例仅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9%,而印度已达7.5%)。
原有产业多数也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原料及一般加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的比例较低。
(如云南199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及销售额只占工业总产值及其收入的3.5%,远低于深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
西部除陕西关中、四川成都、重庆市等少数地区拥有门类较齐全的科研院所(含国防军工业)和较多的重点高等院校以外,其余地区科技人员的比例较小,门类也较缺。
虽也不乏实力较雄厚的某些科目、门类的院所,但总体上不配套,实力也相对较弱,特别是人们的观念需要改变,思想上还应进一步开放,且需有一套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从事研发工作所必需的环境,因此对西部多数地区而言,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不宜盲目地进行攀比,一味追求高科技产业的比例,各地的情况不同,起点和现有水平也各异,不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衡量。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家都在力求创新,都在发展,所谓“后发制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齐头并进。
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或少为)的方针,结合自己的优势,努力发展符合实际又有市场前途的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一定各地都大干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除外),非要在近期内赶上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比例已占工业产品总收入的40%以上,其中信息产业约占其中的72-75%)、北京和上海不可,以免再重复前几年各地出现的蜂拥而上彩电、VCD生产线的现象。
云南省就是根据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化医药和绿色保健食品、花卉、香料和林产品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产业两手并举的方针作为近中期的发展目标。
传统产业特别是农林产品加工、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制造业,在西部地区占有的比例较高,容纳的劳动力较多,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变。
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现代高科技加以改造、升级,开发新产品,以达到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和加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