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合集下载

人血白蛋白不是聪明药

人血白蛋白不是聪明药

内容提要:即将到来的中考与高考,让众多考生家长精神紧张,高度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生怕有个疏忽。

而考生的营养问题首当其冲,被提到了考生家长最重视的位置。

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些天,在很多考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血白蛋白可以补充营养,提高智力,增强免疫力,多给孩子补充一些肯定是有利无弊。

于是,宁可信其有的家长们四处打听,争相购买白蛋白,希望它能提高孩子的聪明度,为高考更添些把握。

据报道,人血白蛋白在一些地方一度脱销。

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人血白蛋白真的是有助学习提高智力的万灵补药吗?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刘刚告诉记者,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浆容量扩张剂之一,从来没有听说它还有帮助学习的功效。

给孩子盲目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给发育中的孩子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白蛋白是一种处方药,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刘刚介绍说,目前,人血白蛋白制品主要是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健康人血浆中,用低温乙醇法分离,通过离心或压滤技术及深层过滤与脱脂等步骤加工制备而成的,它在60℃的温度下加热处理10个小时,以灭活可能存在的病毒。

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对白蛋白的使用作了明确的说明:“对因失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上,白蛋白溶液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肝脏功能低下造成的白蛋白缺乏;烧伤病人在丢失大量体液的同时也消耗或丢失一定量的白蛋白,给予一定量的白蛋白或血浆可使白蛋白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保持适当的血容量;其他如急性肾病、腹水或蛋白丢失性肠病导致急性白蛋白丢失的患者,也可以在短期内给予白蛋白治疗,将有助于疾病痊愈。

另外,白蛋白输注还是脑水肿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有的学者认为,通过补充外源性白蛋白,提高血液白蛋白浓度和胶体渗透压,可以减轻水肿;新生儿患溶血病时,由于白蛋白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阻止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手术后或创伤后的病人,由于营养不良,白蛋白合成减低和代谢增加,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此时也可以短期输注白蛋白。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那么白蛋白的不良反应你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白蛋白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白蛋白的不良反应使用本品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

白蛋白的作用生理作用(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

水肿。

(2)血浆人血白蛋白的运输功能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血白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治疗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3)血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

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

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

此外,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白蛋白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浆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

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

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

人血白蛋白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人血白蛋白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人血白蛋白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到医院主动要求注射白蛋白的健康人群越来越多,不少有钱人还把这当做一种时髦进补的方法,认为输入白蛋白越多越好,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滥用危及健康白蛋白是用人血经科学加工提取的一种生物制剂,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或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有时亦作为癌症病人晚期的支持治疗。

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健康的人输入白蛋白,并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

据了解,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周身血液及体液中。

当肝功能正常时,哪怕有一时性的低蛋白血症,只要合理补充足量蛋白质食物,即可使低蛋白血症得到纠正,根本不用输注白蛋白。

对于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的人来说,如果输注白蛋白,不但对人体无益,反而会使白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分解加速。

虽说白蛋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不当,仍可造成不良后果,若输入过多、过快,极易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肺负担。

故心、肺、肾等病患者使用时更应当谨慎。

由于是血液制品,虽然经过处理,但是其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会使接受者产生过敏反应。

营养药不能乱“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人把白蛋白、氨基酸、高浓缩葡萄糖等营养药当成营养品,希望以此来滋补身体。

其实,和白蛋白一样,氨基酸虽为人体所必需,但也容易从食品中获取,平时吃进的蛋类、鱼、肉、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而输注氨基酸同样也有隐患,有时可致过敏反应,因此应特别慎重。

除了把上述几种营养药当成营养品使用外,还有人把人参、维生素等药品当成营养品使用。

有人因盲目服用人参而出现头晕、眼花、烦躁不安、鼻出血;有的人因吃多了鱼肝油丸,引起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中毒而出现恶心、呕吐;有的人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中毒,引起腹泻、尿路结石……总之,营养药与营养品仅一字之差,但却区别多多。

因此,切不可把营养药当成营养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要求输注。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天然血液制品。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制造和检定的产品,是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分离纯化,并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白蛋白含量在96%以上,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供静脉输注。

随着我们对危重病人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中使用白蛋白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白蛋白具有很多生理学功能,在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很广。

在1998年世界范围内白蛋白的用量为300-400吨,很多医院白蛋白的用量占药房营业额的30%强。

现在随着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对这种昂贵药物不加限制的使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1. 蛋白的代谢血浆蛋白是血浆中主要固体物质,约占血浆总量的6-8%。

可以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二大类。

白蛋白含584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69000道尔顿,易溶于水,表面带负电荷。

血浆中白蛋白总量约为120g,浓度为40-50g/L。

除了分布在血浆中,白蛋白还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白蛋白约为160g,浓度比血浆中的要低,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的一半。

正常人体肝脏每天生成9-12g白蛋白,其生成的速度受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严重的蛋白缺乏症会降低白蛋白的生成。

另外一些药物如胰岛素,可的松等会刺激白蛋白的生成,但生长激素对白蛋白的合成没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在体内还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在血浆中白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间隙进入组织液中,然后通过淋巴系统重新进入血浆中,白蛋白的循环半衰期为16小时。

外源性白蛋白进入人体后,有一个快分布期,从血浆中迅速消失进入组织间隙,分布半衰期约为15小时,之后是一个缓慢的消除过程,消除半衰期约为19天。

白蛋白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血管内皮中,代谢速率为9-12g/天,约为总量的4%。

影响白蛋白代谢的主要因素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人体热量和蛋白的不足也会加速白蛋白的代谢。

感染,外伤,或手术引起炎性级联反应进会释放出许多炎性介质活化白细胞,这一过程引起了血管内表皮细胞的损伤,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成分包括白蛋白渗透到组织中去,这加速了白蛋白的泄漏,炎性介质还会抑制了白蛋白的合成,促进了白蛋白的分解,因此从总体上降低了白蛋白的含量。

2024人血白蛋白知识科普

2024人血白蛋白知识科普

2024人血白蛋白知识科普大家好!我叫人血白蛋白,就叫人血白蛋白,没有小名,没有别名,没有其它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我疯狂喜爱,认为我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万能药”、“营养品”。

在此我要郑重地为自己正名,我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药店甚至超市买到的,我是名副其实如假包换的处方药,只能在医院有严格适应症的情况下才能开具使用哦。

白蛋白白蛋白是健康人体循环中的主要蛋白(35~50g∕L),大约占血浆蛋白的50%,由肝细胞合成,正常肝脏可以合成满足身体需要的白蛋白量。

对于肝脏功能受损或肝手术患者,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有三个最主要的作用: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运输和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进行处理。

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体内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蛋白营养。

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原料来自人血。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

我国通常所说的血液制品是血浆蛋白制品,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类别。

用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

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

滴注速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2ml为宜,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输注本品5〜IO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输注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注意:输注前,白蛋白溶液的温度应提高到人体温度。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过敏反应致死亡2例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过敏反应致死亡2例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过敏反应致死亡2例王美英【摘要】@@ 病例1:患者男,61岁,体重65 kg.以"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障碍22个小时",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并收入住院,既往有四环素过敏史,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于2010年11月3日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术,4日凌晨发现左大腿严重肿胀、质地发硬,疼痛剧烈,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 g/L,彩超排除静脉血栓后,发现较大软组织血肿,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当日急诊行经皮超选择动脉造影术,发现并栓塞出血动脉,术后继续输血、抗感染、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20【总页数】2页(P83-84)【作者】王美英【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7.6病例1:患者男,61岁,体重65 kg。

以“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障碍22个小时”,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并收入住院,既往有四环素过敏史,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于2010年11月3日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术,4日凌晨发现左大腿严重肿胀、质地发硬,疼痛剧烈,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 g/L,彩超排除静脉血栓后,发现较大软组织血肿,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当日急诊行经皮超选择动脉造影术,发现并栓塞出血动脉,术后继续输血、抗感染、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体质仍较差;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7 g/L,肝肾功能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3.3 g/L),请内科医生会诊后,为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人血白蛋白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

5日晨9时静脉输入第1组液体(生理盐水250 mL+注射用头孢替安1 g),约10时30分静脉输入第2组液体(果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血栓通500 mg),12时静脉输入第3组液体(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16时输入第4组液体(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L),18时50分给予第5组液体(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人血白蛋白的那些事儿

人血白蛋白的那些事儿

知识链接
1、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的能力: 1 g 白蛋白可保留18毫升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 ml血浆或200 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人血白蛋白稀释剂的选择: 人血白蛋白可以用5%的葡萄糖或0.9%的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进行稀释,不可使用注射用水 进行稀释,因为注射用水是低渗性,使用其稀释人血白蛋白有导致患者溶血的风险
在临床中,各位老师是如何保存、使用的呢?
近日,某专业群内有同仁问:“你们科室输注人血白蛋白是用的精密输液器还是输
血器呢?如果连续输注两瓶时,除了前后冲管还需要更换输液器吗?”
• @杜老师:人血白蛋白需要使用输血器,我记得说明书中有要求。 • @赵老师:我了解到的很多医院输注白蛋白都没有用输血器,有的还用普通输液器,我们科室
目前使用的精密输液器,之前有静疗老师讲过,就是因为需要过滤杂质才需要用输血器或精密 输液器哒。
• @丁老师:普通输液器既可以,用输血器就是起到过滤的作用。 • @曾老师:我们也是用的普通输液器。 • @朱老师:我们也是用的普通输液器。 • @琳老师:我查了一下药物助手,国产的一般有使用输血器这个要求,有要求的还是按说明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输血器的材质及其过滤孔径
• 目前国产输血管路及输血漏斗材质90%为
聚氯乙烯PVC,过滤孔径为170um~ 260um,孔径太小时,容易被血细胞中的 血小板白细胞的微聚物阻塞,影响有效过 滤面积
人血白蛋白的特性
人血白蛋白属于生物制剂,是由健康人血浆,经过乙醇蛋白分离法提纯,并经过60度10 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略粘稠,分子量较高为66000-69000道尔顿(分子呈对称椭圆,直 径为3.8 ×15nm,25%浓度的白蛋白的黏度与血液黏度相当)。

人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人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人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的蛋白制剂,属血容量扩充药,临床用于治疗失血、烧伤、创伤等引起的继发性休克,脑水肿、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内压升高,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和腹水等。

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

药物因素统计资料表明,输注人血白蛋白后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11%,总发生率为0.47%~1.58%,多为荨麻疹、发热和低血压等,症状轻微。

过敏样反应临床多见速发型,常在使用后几分钟内发生。

患者可连续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腹痛、腹泻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下降及过敏性休克等。

虽然由人血白蛋白所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低,但其中有约1/3是致命的。

热原样反应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抽搐等反应,约占30%以上。

人血白蛋白被认为是小分子蛋白,不具有抗原特性,许多人对其诱发变态反应认识不够,但其属于生物制品,也是异体蛋白,易引起过敏。

曾有报道,异种动物血清注入人体后引起血清病的发生率为30%~50%。

引起过敏样反应和热原样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血白蛋白制剂中的细小微粒和细菌内毒素等,人血白蛋白在生产过程中提取不纯、储藏和运输中均可能产生细小微粒(杂蛋白或异物的复合体),同时生产和储运中污染的内毒素也是导致发热、溶血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的重要因素。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杂质,包括血型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热原质等。

资料提示,发热反应多集中在某个厂家,或某个批号的产品中,这说明发热反应与该批药物的某项指标有关。

按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每1g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应<0.16mmol,而资料认为辛酸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红细胞聚集,替换白蛋白-胆红素结合物中的胆红素等不良反应;输入人血白蛋白后会产生一种抗体,此抗体与辛酸钠有关。

因此,生产厂家应不断提高产品的纯净度,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血白蛋白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到医院主动要求注射白蛋白的健康人群越来越多,不少有钱人还把这当做一种时髦进补的方法,认为输入白蛋白越多越好,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滥用危及健康
白蛋白是用人血经科学加工提取的一种生物制剂,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或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有时亦作为癌症病人晚期的支持治疗。

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健康的人输入白蛋白,并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

据了解,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周身血液及体液中。

当肝功能正常时,哪怕有一时性的低蛋白血症,只要合理补充足量蛋白质食物,即可使低蛋白血症得到纠正,根本不用输注白蛋白。

对于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的人来说,如果输注白蛋白,不但对人体无益,反而会使白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分解加速。

虽说白蛋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不当,仍可造成不良后果,若输入过多、过快,极易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肺负担。

故心、肺、肾等病患者使用时更应当谨慎。

由于是血液制品,虽然经过处理,但是其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会使接受者产生过敏反应。

营养药不能乱“补”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人把白蛋白、氨基酸、高浓缩葡萄糖等营养药当成营养品,希望以此来滋补身体。

其实,和白蛋白一样,氨基酸虽为人体所必需,但也容易从食品中获取,平时吃进的蛋类、鱼、肉、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而输注氨基酸同样也有隐患,有时可致过敏反应,因此应特别慎重。

除了把上述几种营养药当成营养品使用外,还有人把人参、维生素等药品当成营养品使用。

有人因盲目服用人参而出现头晕、眼花、烦躁不安、鼻出血;有的人因吃多了鱼肝油丸,引起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中毒而出现恶心、呕吐;有的人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中毒,引起腹泻、尿路结石……总之,营养药与营养品仅一字之差,但却区别多多。

因此,切不可把营养药当成营养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要求输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