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白蛋白使用指南

白蛋白使用指南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在人体中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为您介绍白蛋白的使用指南,包括其作用、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白蛋白的作用白蛋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它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白蛋白能维持血液的渗透压,保持血液的稳定。
其次,白蛋白能够与药物、激素和代谢产物结合,起到运输和转运的作用。
此外,白蛋白还参与免疫反应、血液凝固和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
二、白蛋白的用途由于白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白蛋白可以作为营养支持的补充物,用于治疗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疾病。
其次,白蛋白可以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
此外,白蛋白还可以用于治疗休克、大面积烧伤和创伤等情况。
三、白蛋白的使用方法白蛋白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在使用白蛋白之前,需要先检查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和肾功能,以确保安全使用。
白蛋白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来决定。
四、白蛋白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蛋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白蛋白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以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其次,白蛋白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降低其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白蛋白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受热和受冻,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白蛋白时,需要注意其作用、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关白蛋白的使用指南,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白蛋白。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解析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解析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以下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白蛋白临床应用分析解析。
一、白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白蛋白是一种球形蛋白,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其主要功能包括负责血浆渗透压平衡、运输类脂物质、维持血液pH值、参与激素传递以及抗氧化等。
二、白蛋白在危重症监护中的应用1.血浆扩容剂:白蛋白能有效增加血容量,使血压维持稳定,预防和纠正低蛋白血症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
在危重症患者中,白蛋白的使用已被广泛认可。
2.营养支持:白蛋白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能量和热量,同时还可以提供必需氨基酸,促进重要物质的合成。
因此,在危重症患者中,将白蛋白作为营养支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康复能力。
3.治疗性替代治疗:一些疾病或情况下,机体白蛋白合成减少,如肝功能不全、严重烧伤、肿瘤等,此时可以使用白蛋白进行替代治疗,以维持血浆中白蛋白浓度的正常水平。
三、白蛋白在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1.腹膜透析液:使用含有白蛋白的腹膜透析液,可以在腹腔中形成渗透压梯度,促进溶质与毒素的扩散。
白蛋白还可以与小分子物质结合,降低其毒性,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毒素的排除。
2.合成免疫吸附材料:白蛋白可以与免疫吸附树脂结合,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液灌流,去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
四、白蛋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1.肿瘤标志物检测:白蛋白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与白蛋白可以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浓度可以反映肿瘤的变化。
2.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白蛋白可以与化疗药物结合,通过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提高药效和减轻毒副作用。
五、白蛋白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常会出现液体潴留和水肿现象,此时可以使用白蛋白进行液体调整和扩容治疗,提高组织的灌注和供氧能力,减轻移植器官的损伤。
白蛋白的合理应用(胃肠外科)

前白蛋白
甲状腺素的转运蛋白,以视黄醇结合前白蛋白复 合体存在。 转换率较快,半衰期为2-3天。 肝脏合成,肾脏分解。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降低前白蛋白水平,再进食 (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可恢复。 感染而无营养不良时前白蛋白可降低。 肾衰可增加,肝衰可减少其血浆浓度。
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维持胶体渗透压。 物质代谢的最主要载体。 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调节凝血与血管通透性。
组别 白蛋白水平(g/L) 白蛋白水平 前白蛋白水平(mg/L) 前白蛋白水平 并发症 白蛋白组 术后1d 术后
27.3±4.3 ±
羟乙基淀粉组 术后7d 术后 术后1d 术后
26.7±3.9 ±
术后7d 术后
36.1±5.2 ±
37.4±5.7 ±
165±23 ±
2
203±29 ±
173±20 ±
欢迎斧正
白蛋白的合及消耗
机体的能量储备主要是糖和脂肪。 蛋白质在体内无储备,它是各器官和组织的组成成 分。 若蛋白质作为能源被消耗必然会使器官功能损,因 此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来考虑。 人体能量的需要常常以非蛋白热量来计算。
正常成人蛋白质需求
回顾分析30例术后低蛋白血症在25-30g/L的患者,分别给予 白蛋白(15例)和羟乙基淀粉(15例)。分析疗效及并发症等: 两组患者术后7d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白蛋白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白蛋白过敏反应1例,羟乙基淀 粉组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 若单纯为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羟乙基淀粉可替代白蛋白。
危重病人低蛋白血症原因
血管内和血管外白蛋白交换量较大,交换率很小 的变化即可引起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巨大变化。 正常血管内和血管外白蛋白交换率是白蛋白合成 或分解率的10倍。 重危疾病时血管渗透性增加。 恶液质病人白蛋白由血浆进入血管外的量增加2倍, 感染病人则增加3倍。
6点掌握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6点掌握白蛋白的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因此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证范围。
但是另一方面,白蛋白属于血液制品,来源紧缺,价格昂贵,是医保行政部门严格管控的药物。
根据国内多家医院的调查结果,目前临床医生对白蛋白的认识仍有不少误区,存在大量误用、滥用的情况。
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造成医疗费用的不必要增加,而且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为此,本文初步梳理白蛋白的合理使用适应证,以及临床上常见的使用误区。
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1. 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55%~60%,起到保持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 转运与解毒:白蛋白能可逆性结合多种非水溶性分子,可以运送多种营养物质和药物。
白蛋白也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而用于治疗脓毒症。
3. 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4. 抗炎作用: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细胞氧化状态而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和脓毒症。
5. 抗栓与抗凝血作用:白蛋白通过与一氧化氮(NO)结合形成S-亚硝基硫醇,显著减少 NO 的失活而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白蛋白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样反应,并可能伴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荨麻疹、低血压、唾液分泌增加、并且对呼吸系统及心率存在影响。
输液过快时(20~50 ml/min)可能导致全身性血压降低,而对于老年或存在充血性心衰竭风险的患者,可引起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竭,特别是在使用高浓度白蛋白的治疗中。
各种临床情况下白蛋白应用的循证研究1.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可合用非蛋白胶体液(下文简称胶体液)。
后者的费用效益比优于白蛋白。
如患者需限钠或对胶体液有禁忌,可使用白蛋白。
2. 非失血性休克:晶体液为一线用药,胶体液用于存在肺毛细血管渗透或外周水肿时,如有胶体液禁忌,可使用白蛋白。
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1]
![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1]](https://img.taocdn.com/s3/m/c26b9f9451e79b896802262f.png)
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白蛋白制剂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
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规范白蛋白的使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白蛋白的作用1、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2、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3、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4、白蛋白对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有胶体保护和稳定的作用。
如果免疫球蛋白缺少了这种保护,免疫力就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临床存在的“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
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
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
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维持体内稳态、调节血容量和血压等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作用机制的详细介绍。
一、用途广泛的血浆替代品由于人血白蛋白具有天然血液成分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血浆替代品中。
在手术、外伤、烧伤等情况下,大量的液体丢失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发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
通过输注人血白蛋白来增加血容量,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达到保护组织器官的目的。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常用于肝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等情况下的蛋白质补充。
二、用于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剂,可以提高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常出现蛋白质消耗过快、合成不足等情况,而补充人血白蛋白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
同时,人血白蛋白中的氨基酸对于机体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
三、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血白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促进利尿,从而缓解腹水形成。
此外,在腹水引起的有效循环减少的情况下,输注人血白蛋白还能够改善重要器官的灌注,减少循环紊乱的危险。
四、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
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有效的重要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脏的负担,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能促进氧的传递和组织灌注,有助于减轻急性肾损伤的发展。
五、用于创伤、烧伤等危重患者在创伤、烧伤等危重情况下,患者容易发生蛋白质丢失,导致身体功能受损。
人血白蛋白可以提供营养支持,促进伤口的愈合,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
同时,人血白蛋白还可以维护正常的微循环,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制剂,在临床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白蛋白合理使用方法

白蛋白合理使用方法
白蛋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来源,它可以促进身体生长和发育,因此,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对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白蛋白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体型、年龄等条件而定,如果体重过轻,应增加白蛋白摄入量;而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白蛋白摄入量。
其次,应根据自身的营养需求,每天摄入适度的白蛋白,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避免过度摄入和缺乏,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适当摄入一些高蛋白食品,如牛奶、鱼虾、豆类、鸡蛋等,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白蛋白,营养丰富,能够有效改善和滋养身体,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白蛋白的目的。
另外,应尽量避免类似饼干、面包以及高糖饮料等没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同时,应减少烹饪时使用的油脂和盐,避免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热量和脂肪,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最后,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烹饪的油脂和盐的使用量,此外,还应注意尽量减少摄入油炸食品和高热量食品,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总之,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是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步。
以上就是白蛋白合理使用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白蛋白,达到健康的目的。
- 1 -。
人血白蛋白处方限制范围

人血白蛋白处方限制范围以人血白蛋白处方限制范围为题,我们将探讨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范围以及处方的限制。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具有多种医疗应用,但由于其特殊性质和供应限制,使用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处方规定。
一、人血白蛋白的应用范围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调节血容量、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和分解物质等多种功能。
因此,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补充血容量:人血白蛋白可以通过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水分从组织间隙回流到血管内,增加血容量,从而起到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这在大面积烧伤、手术、创伤等情况下特别重要。
2. 治疗低蛋白血症: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会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造成低蛋白血症。
人血白蛋白可以通过补充血浆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从而治疗低蛋白血症。
3. 援助疗法:人血白蛋白还可以作为其他药物的辅助载体,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疗效。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血浆蛋白的参与下才能发挥作用,这时可以使用人血白蛋白作为辅助药物。
二、人血白蛋白处方的限制虽然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特殊性质和供应限制,使用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处方规定。
1. 适应症限制:人血白蛋白的使用需要明确的适应症。
只有在确诊为血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或需要辅助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人血白蛋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使用人血白蛋白。
2. 剂量限制:人血白蛋白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过高,增加心脏负担。
因此,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确定剂量。
3. 过敏反应风险: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外源性蛋白质,有一定的过敏反应风险。
因此,在使用人血白蛋白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确保患者没有过敏反应。
同时,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
4. 存储和运输限制: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易于变性的蛋白质,对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出血性休克 晶体溶液可以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 输入4L晶体液后2小时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 如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可以考虑使用5%白蛋白。 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休克表现,也符合如上处理原则。
i.休克病人 至少已给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1000ml后尚不能维 持稳定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压积>30%,或血红蛋白>10g/dl, 须要继续静脉输液时,宜优先使用合成胶体类溶液,如右旋 糖酐、羟乙基淀粉、聚维酮等。若无上述合适制剂,可给白 蛋白溶液,每一病人用量限50g。 ii.70岁以上老人及二岁以下幼儿或并有心衰竭的休克病人, 无法忍受太多静脉输液时,可一开始即使用白蛋白溶液,每 一病人用量限50g。
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一、现况
❖ 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 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 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 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去年, 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因此,规范白蛋白 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 讨论。
❖ 非出血性休克 对于非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临床研究尚未证实 胶体溶液用于治疗败血症更有效; 当存在毛细血管漏伴肺水肿或严重的外周水肿时,应先给予4L晶体溶液, 若无效,则应换用非蛋白胶体溶液。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的应用存在禁忌,则换用白蛋白。 对于败血症的患者,应慎用非蛋白胶体和白蛋白。
❖ 肝切除术 应首选晶体液; 如晶体液无效,且患者存在贫血和/或凝血障碍,在考虑应用白蛋白之前应先试用 浓集红细胞或新鲜冻存血浆。 在肝大部切除后(>40%),用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是适当的; 当应用晶体液导致严重水肿,应使用白蛋白。
❖ 烧伤 在受伤后最初的24小时内,晶体溶液可作最初恢复体液容量之用; 如符合下列各条件,则应将晶体溶液与非蛋白胶体溶液联合使用: * 烧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 * 烧伤发生后,已超过18-26小时; * 应用晶体溶液已超过4L。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的应用存在禁忌,则换用白蛋白。
2.免疫系统紊乱
过敏反应:Hale Waihona Puke 疹、荨麻疹3.严重不良反应
低血压、过敏性休克
❖ 目前,我国临床上缺乏规范的白蛋白应用指征,
滥用白蛋白的现象十分普遍。临床医师应该 根据现有的证据,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严格限 制白蛋白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在当今医疗 改革、血源紧张的背景下,药品花费过高对病 人、医师都是负担。限制白蛋白制剂的使用, 可以避免医药资源的浪费,也可以保护医患双 方的利益。
❖ 肝硬化和腹水穿刺术 对患有肝硬化腹水的成人患者,应首选饮食调节(每日限钠2g)和利尿治疗; 如上述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或大量腹水(>5L)需行腹穿的患者,可给予白蛋 白(25%)或非蛋白胶体溶液。 当抽取腹水量<3L,需要扩容时应考虑应用晶体液。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
因病使用人血白蛋白以符合下列适应证为限: ❖ 1.休克病人扩充有效循环血液量
小结
❖ 白蛋白输注的禁忌症有哪些?
1.循环超载、心功能衰弱 2.对蛋白制品有过敏史 3.严重贫血 4.食管静脉曲张
❖ 附:误区一:营养药 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
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目前,临床上应 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 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 病人中。
二、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 1.维持胶体渗透压扩血容 :留水储钠 ❖ 2.活化或增强毒素清除 :药物、激素 ❖ 3.抗氧化效应 :活性氧、结合重金属 ❖ 4.内皮稳定作用 :干扰中性粒粘附内皮 ❖ 5.其他:抗凝,改善血液载氧力等
三、白蛋白的适应症
❖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液使用指南
❖ 心脏手术 晶体溶液应作为心肺分流泵的首选溶液; 但对于某些病例而言,避免发生肺间质积液极为重要,此时将非蛋白胶体和晶体 溶液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在用于手术后扩充容量时,应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是白蛋白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白蛋白不能与光线疗法同时使用; 白蛋白可作为换血疗法的辅助治疗,但在换血疗法之前不能使用。 晶体溶液和非蛋白胶体没有胆红素结合作用,因此不能作为白蛋白的替代品。
四、白蛋白使用的临床误区
❖ 误区一:营养药 ❖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 ❖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 误区四:常规体液治疗
五、白蛋白输注的禁忌症
❖ 1.循环超载、心功能衰弱 ❖ 2.对蛋白制品有过敏史 ❖ 3.严重贫血 ❖ 4.食管静脉曲张
六、不良反应
1.一般机能紊乱与给药部位症状
发热、恶心、皮肤潮红
❖ 营养支持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但是对于不 能耐受胃饲的病人,如符合下列各条件,则可以使用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0g/dl; *严重腹泻(>2L/d); * 持续腹泻(使用过短链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制剂治疗无效,考虑并排除了其它 可能引起腹泻的原因)
❖ 脑血流灌注 (CPP)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或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液维 持CPP。红细胞压积高的患者应首先用晶体液来扩张血容量。可应用甘露醇降低 颅内压。 如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作为胶体液维持CPP。 如红细胞压积低于30,使用浓集红细胞扩张血容量。如扩容治疗无效,应使用血 管收缩药。
❖ 2.病危,有腹水或水肿并有血清白蛋白浓度偏低病人 i.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 2.5g/dl a.肝硬化 (有相当之腹水或并发水肿)每日最多用量限25g b.肾病症候群(严重蛋白尿致血清白蛋白下降),每日最多 用量限25g c.严重烧烫伤 d.肝移植 ii.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 3.0g/dl a.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超过三天,仍无法脱离 b.严重肺水肿 c.大量肝切除(>40%) iii.心脏手术用于维持体外循环液,用量限 3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