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血管壁的损伤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脑血管内和/或外的血液流出,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CISS通常包括脑梗死和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积液等),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CISS的分型包括大血管病、小血管病和心源性栓塞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CISS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二级预防措施。
大血管病包括大脑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硬化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脂和控制糖尿病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以及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酮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剥除术、颅内动脉球囊扩张术、血管搭桥术等。
心源性栓塞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和心脏血栓。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利尿剂和心血管药物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和心房颤动消融术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CISS,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二级预防措施。
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健康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并控制高危因素,预防CISS的发生和复发。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或颅内小血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大脑缺血综合征。
CISS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分型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通过不同的分型可以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措施的选择。
CISS分型将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5个亚型,分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小血管病变型(Small-Artery Disease,SAD)、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Other Cause),以及未确定原因型(Undetermined Cause)。
对于不同的CISS分型,治疗和二级预防的策略也不同。
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治疗、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戒烟、控制血糖等。
心源性栓塞型的治疗和预防重点在于抑制心房颤动、预防栓塞形成。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对于小血管病变型,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微循环和防止再次发作。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治疗、血脂调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根据具体原因制定。
如有心脏瓣膜病变导致血栓形成,则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或抗凝治疗。
未确定原因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依然是一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考虑。
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级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适度运动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浅述

脑 血 管 病 的预 防要 分 一 级 预 防 、二 级 预 防 。一 级 预 防就是要始终保 持健康体质 和 良好 的精神状态 。二级预
防即预 防中风 的复发 。对 于高血压脑 出血 的预防 ,控制 血压是有效 的方法 ;对缺血性脑 血管病复发的预防 ,要 实行个体化治疗 ,也就是因人而宜 。 1 二 级 预 防 的 重 要 性 缺 血 性 中 风 占所 有 类 型 中风 的 8 %左 右 。流 行 病 学 5 调查发现 ,我 国近年来 出血性 中风 的发病率 明显 下降, 缺血性 中风则明显上升。 复发性 中风 占所有中风 的1 / 4左 右 ,中风存 活者在 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 88 .%,5年 内为
第 8卷第 6期 总第 8 6期  ̄ O- O年三 月・ - 下半 月刊
◎
李
现 N DD擞 I远O SUF TCC AA 息 代T N程 CI EO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二 级 预 防 浅 述
松 黑龙 江省双城 市人 民医院急救 中心 ( 5 10 10 0 )
关键 词 :缺血 性脑 血管 病 ;治未 病 ;二级 预防 中医养 生学 d i 036 0i n17—792 1.614 o :1.99 .s. 22 7. 00.0 s 6 0 文章 编号 : 17-7 9 (00 0—1 1 1 622 7 2 1 )一602 ・ 0
再次梗塞 。
脑 组织代谢和促进神经 功能恢复的药物 。②进行正规的 语音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 功能锻炼 等。康复治疗对 缺血 性 中风 很重要 康 复 治疗 开始 的早晚对病 人 日后 的病 情 恢复关系密切 ,只要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损 害症状 不再 发展 ( 常在病 发后第 四天 )就可开始康 复治疗 。这对 通 防止肢 体瘫痪 、关节僵硬 、肌 肉挛缩 ,促使肢体功 能的 恢 复在某 种意义上说 比药物还重要 。康 复治疗 的持续 时 间要长 ,病人 患病后动 与不动其后果很不一样 ,有些病
二级预防2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缺血性脑血管的二级预防
背景
概念及目的 如何进行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特点
发病率高: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 19/100万。 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 死亡率高: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 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致残率高: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 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 。 复发率高: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 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 1年内复发的 最多。 并发症多:感染、褥疮等。
1
粘附
3
聚集
Fibrinog en
Activated Gpllb/llla
Platelets Collagen Gpla/lla bind
von Williebrand Factor/Gplb bind
Lipid core
2
Thrombin ADP 5 HT TXA2
激活
4
血小板栓子
Kumar A et al. Exp Opin Invest Drugs. 1997;6:1257–1267.
大多数慢性高血压病人应该在几周内逐渐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 这样对远期事件的减低有益。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其作用可长达24小时,每日服用 一次,这样可以 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
生危险和防治靶器官损害,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强调长期有 规律的抗高血压治疗,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的要求。 根据基线血压水平、有无靶器官损害和危险因素,选用单药治 疗或联合治疗
因此,卒中患者降压需平稳,以减少血管损害 与事件风险
高血压和卒中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继续教育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继续教育答案1、(单选题)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该首选用哪种药物预防卒中:A .阿司匹林B .氯吡格雷C .银杏叶片D .西洛他唑E .华法林2、(单选题)患者武某,男,49岁,突发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1.5小时入院,急诊头颅CT排除出血,考虑后循环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治疗,应该何时给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A .立即给予B .12小时以后C .24小时以后D .48小时以后E .72小时以后3、(单选题)刘女士,55岁,半年内出现3次突然不能言语,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第3次伴右侧肢体麻木,既往有房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最可能诊断是A .癫痫B .偏头痛C .颈椎病D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E .颅内肿瘤4、(单选题)患者马先生,65岁,以急性脑梗死入院,生化检查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3m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3 IU╱L,适合该患者的降脂治疗策略是:A .不需服用降脂药物B .阿托伐他汀5mg/dC .阿托伐他汀10mg/dD .瑞舒伐他汀5mg/dE .瑞舒伐他汀10mg/d5、(多选题)患者,男性,78岁,既往有吸烟史50年,40支/日,高血压病史30年。
患者入院前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及行走。
血管超声示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狭窄约40%。
头CT示多发脑梗死。
该患者脑梗死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A .吸烟B .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C .高血压D .年龄78岁E .椎动脉狭窄。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危(wei)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wei)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wei)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
一、高血压[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 或者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 以下(Ⅱ级推荐,B 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 D 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 3 方面因素(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二、脂代谢异常[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当LDL-C 下降≥50%或者LDL-C≤1.8mmol/L (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 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 级证据)。
缺血性脑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的二级预防

脂代谢异常
目前常用调脂药物
目前常用调脂药物
主要作用 降胆固醇 (TC) 药名 考来烯胺 考来替泊 普罗布考 弹性酶 商品名 消胆胺 降胆宁 丙丁酚 舒降之 普拉固 来适可 阿乐/ 立普妥 常用量及用法 4-5g/次 口服 1-6次 10g/次 口服 2次 0.5g/次 口服 2次 300单位/次口服3次 每日晚饭后 : : : 主要副作用 恶心便秘 恶心便秘 恶心腹胀Q-T延长
同ACEI抑制剂
氯沙坦 50-100mg 1次/日 缬沙坦 80-160mg 1次/日 厄贝沙坦150mg 1次/日
表-2
推荐意见: 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TIA,建议进行抗高 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 复发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 受性的情况,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 ≤140/90mmhg,理想应该到达 ≤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
TIA症状:一般认为单纯性眩晕、头痛、尿 便失禁、EP、意识障碍、跌倒发作、记忆 障碍(短暂性全面遗忘综合症可部分为TIA) 不能诊断为TIA。
一般判断,一次TIA后一月内发生卒中危险 约4-8%,一年内约12-13%,5年内可达 24-29%。前循环TIA伴有颈动脉狭窄70% 的人预后不佳,2年内发生卒中几率是40%。 后循环TIA发生脑梗死比例较少。
一般认为年龄>70岁,糖尿病史、 TIA>10min,有肢体无力和障碍者,发生 卒中可能性大。
人们最近试图对TIA重新定义,2002年TIA 工作组的Albers教授提示(N.Engl.J Med):TIA是短时间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 由脑局灶性或视网膜缺失所致,症状在1h 内,并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治疗及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疾病。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中,CISS分型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病情划分为四个级别:C型、I型、S型和S型加重型。
下面将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措施。
治疗:1. C型: C型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阶段,治疗的重点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首先要进行体检,核实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然后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等。
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减少饮酒、控制体重等。
2. I型: I型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轻度损伤阶段,治疗的重点是改善脑血管功能,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防止血小板凝聚,改善脑血液循环。
还可以使用脑血管扩张药物,如丙戊酸等,以增加脑血流量。
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针灸等,以增加脑血流。
3. S型: S型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度损伤阶段,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
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脑血管扩张药物外,还可以使用脑保护剂,如脉络酸和丙戊酸钠等,以保护脑细胞免受损伤。
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
二级预防:除了治疗阶段的措施外,二级预防措施是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后,为了预防再发和并发症的措施。
主要措施如下:1. 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要继续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坚持规律的用药、定期复查,保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 正常生活: 患者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膳食调理: 患者要选择低盐、低脂、低糖的膳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高热量、高脂食物的摄入。
4. 动态监测: 对于有再发风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脑血管超声、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等检查,以及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Hemorrhagic transforamtion is an very important clue to an embolic mechanism
22
23
Contents
Brain Embolism? Recipient Artery Donor Source Pathophysiology Nature of Embolic Particles Treatment﹠Prevention Complications
6
Brain Embolism Clinical Features
危险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较少 -- 心脏病因素较多(如AF、心肌病、心 瓣膜病、心衰等 -- 主动脉弓病变 -- 头颈部大血管病变 -- 静脉血栓形成条件 -- 其他部位栓塞证据
7
临床提示栓塞的证据
TIA或小中风通常单次或发作频率较低,但单 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长 症状在一开始就达高峰,或阶梯式发展 有时在活动、咳嗽、打喷嚏时发作 梗塞灶可累及不同形态的多个血管区域 出血转化多见,也是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可发现远端血管内栓子 梗塞灶常成楔形,位于皮质或皮质下 存在心脏、动脉或静脉栓子源的证据
24
Donor Source
Heart Aorta Cervico-Cranial Arteries Veins (Paradoxical Embolism)
Dictionary
5
Prevalent Concepts
Embolism =Cardiac-origin embolism The hit rate is very high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sourceanticoagulants for cardiac-origin embolism and antiplatelets for arterial source embolism
3
Contents
Brain Embolism? Donor Source Pathophysiology Nature of Embolic Particles Recipient Artery Treatment﹠Prevention Complications
4
Definition of an embolus
Undissolved material carried by the blood current and impacted in some part of the vascular system such as thrombi, tissue fragments, clumps of bacteria, fat globules, or air bubbles
14
常见的栓塞部位
15
16
The recipient arter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What information is used to classify a stroke as embolic
17
Recipient arteries Factors favoring an embolic stroke mechanism
19
Recipient arteries(At necropsy and imaging)
Open-no blockage Distal blockage beyond the infarct Abrupt occlusion without narrowing Absence of underlying AS or other intrinsic disease No attachment of thrombus to artery
Recipient Artery Donor Source -- Heart -- Aorta -- Cervico-Cranial Arteries -- Veins (Paradoxical Embolism) Embolic matter ( the “stuff” )
11
12
13
Clot in BA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1
Disclosures
2
Contents
Brain Embolism? Donor Source Pathophysiology of Embolic particles Recipient Artery Treatment﹠Prevention Complications
18
Size of Infarcts Stroke Data Bank
Size of infracts on CT scan -- Cardiac-origin embolism- the median volume of infracts was 2.4x that found in patients with intraarterial embolism 早期意识障碍发生率 -- 心源性 29.8% -- 动脉源性 6.1%
Timing of symptoms--max at onset or one step within 24~48 hours Size of infarct Infarct location--cortical, cortical/subcortic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ppearance on vascular imaging of recepient artery--no important underlying AS, passage of blockage, shape of block, filling defect
8
9
Contents
Brain Embolism? Recipient Artery Donor Source Pathophysiology Nature of Embolic Particles Treatment﹠Prevention Complications
10
Brain Embolism Actors in the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