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社会咨询题。

2.认识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爱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3.树立可连续进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关心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适应。

2、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爱护环境的意识。

3、鼓舞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教学预备;

实验器材:学生用器材,每两人一组,每组铁架台一个、小烧杯2只、漏斗一个、滤纸,浑浊的河水,玻璃棒。

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投影器,有关水资源及水污染的VCD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

一、水资源危机

课前安排学生从多种渠道猎取有关信息,从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各个方面猎取信息。

教师用多种方式展现学生从多个方面猎取的信息,并安排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播放有关水资源危机的VCD光盘。

咨询:大量的事实讲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缺水差不多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咨询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峻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咨询题也专门严峻,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都市差不多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峻,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咨询: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咨询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生讨论、交

学生观看、讨

学生回答

学生听讲

培养学

生的节

水意识

进一步

样节水呢?

咨询:造成水严峻缺乏的要紧缘故是什么呢?

教师播放有关水污染的VCD光盘.

咨询:面对严肃的缺水、污染咨询题,我们应该如何办?

教师总结:珍爱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学生讨论、回

学生回答:水

污染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讨

学生回答

培养学

生的节

水意识

二、惜每一滴水

安排、组织学生完成课本图10-45的实验

咨询:水的净化有几种方法?水净化后水质有什么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20面图表。

咨询我们学生应该为防止水污染作出哪些奉献?

教师总结学生实验学生回答学生讨论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小结

作业:课本P20页作业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一、水资源危机

造成水资源严峻缺乏的要紧缘故之一是水污染。

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

垃圾等。

一、珍爱每一滴水

珍爱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

用和爱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有限的淡水资源

自然界中水的资源极其丰富,据估量全世界水体总贮藏量约为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咸水约占97.2%;陆地淡水占2.8%,约0.4亿立方千米。除了冰山和冰川外,可利用的淡水量还不到淡水总量的1%。天然水一样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三类。降水包括雨水、冰雹和雪等。降水一部分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地面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和岩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地球中分布专门广泛,几乎占地球表面的3/4,它充满了所有地表凹陷处。

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有一亿公顷耕地平均每公顷占有地表水资源约为26325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的1/2。

水污染和环境爱护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看起来是无处不在。然而,饮用水的短缺正威逼着人类的生存!

尽管地球71%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地球上的水大约有97%是海水,2%是冰川和冰山;除此之外,空气和地壳中含有水,动、植物体内含有水,人体质量中70%是水。真正可供饮用的淡水不足地球上总水量的1%。

中国是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每年淡水总量约26000亿吨,居世界第六位。由于人口众多,每人平均占有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水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100多个国家之后。

随着世界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物迅速进展,用水量猛增,全球水危机日益严峻。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奇缺,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进展的要紧资源;海水尽管不能直截了当饮用,但海洋是雨雪的源泉,淡水的发源地。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爱护海洋、爱护环境刻不容缓!

人口的增长及现代工业的进展,使自然界的水受到明显污染。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大约20亿吨放射性废料、化学毒品、污水、废渣、化肥以及生活垃圾,给海洋带来繁重的实验,其中有毒物质杀死

鱼、海鸟和海洋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海藻大量繁育〔如赤潮〕而窒息其他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差不多濒临灭绝的边缘。

我国人口众多,是污水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一,近年呈上升趋势。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一样成为当代世界最严峻的社会咨询题。

要紧水污染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种类污染物危害

有毒物质酚、汞、铅、砷、碱、酸、盐类、氰化

物、氟化物、有机农药、化肥、饲料、

合成洗涤剂等危害生物、恶化水质、危害农业、使人慢性中毒〔有的会致癌〕

污水生活污水,食品、造纸等工业污水消耗水中的氧,使水变黑发臭

石油石油及其残渣在水面形成油膜,使水缺氧,危害水

生物及海鸟类

热污染热电厂及工业冷却水使水温变化,破坏生态环境

核爆炸粉尘、核反应堆废物阻碍鱼类生长、使生物食物链恶化

放射性物

面临日趋严峻的全球咨询题〔人口咨询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现象、森林的破坏、物种的消逝、垃圾泛滥〕,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国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环境咨询题,通过了?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1983年12月,联合国任命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为联合国世界环境进展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于1987年公布了?我们共同的以后中国?长篇报告,对世界经济进展和环境爱护中存在的咨询题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等咨询题,首次提出来了可连续进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进展〞

中国针对全球咨询题及我国的要紧环境咨询题〔人口咨询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的退化、水资源的减少、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减少、物种的消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9年,中国制定了?环境爱护法?: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从1988年7月1日,保证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防治水害方面走上了以法治水的打捞时期。1994年3月我国政府公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它包含了中国可连续进展的战略与计策、立法与实施、经济政策、教育、人口、居民消费、社区服务、排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居住、生物多样性爱护、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爱护大气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治理等内容。这是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的指导性文件。

3.〝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

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从1988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全国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在防治水污染、爱护和改善环境,保证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走上了以法治水的新时期。

节约用水

图014所示的徽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

爱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徽标右上方弧线代表

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伸出的手掌接住。将

〝节水〞之意寓于〝接水〞之中。

5.?人类环境宣言?与〝可连续进展〞

人类正面临日趋严峻的环境咨询题〔人口咨询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现象、森林的破坏、物种的消逝、垃圾泛滥〕,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国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环境咨询题,通过了?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

1983年12月,联合国任命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为联合国世界环境进展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于1987年公布了?我们共同的以后中国?长篇报告,对世界经济进展和环境爱护中存在的咨询题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等咨询题,首次提出来了可连续进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进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将可连续进展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可连续进展战略和规划,以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针对全球咨询题及我国的要紧环境咨询题〔人口咨询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的退化、水资源的减少、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减少、物种的消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9年,中国制定了?环境爱护法?:1994年3月我国政府公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它包含了中国可连续进展的战略与计策、立法与实施、经济政策、教育、人口、居民消费、社区服务、排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居住、生物多样性爱护、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爱护大气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治理等内容。这是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的指导性文件。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净化

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的活动,依靠于地球上水的不循环。水以蒸汽形式从海洋、湖泊和江河蒸发到大气中,经冷凝和沉降回到地面,流经大地而回到海洋,它渗入地下被植物所利用,其中一部分又通过蒸发回到蒸发回到大气中,另一部分那么通过地表下面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运

动叫水的循环。这能够用图015讲明。

自然界通过水的循环来净化天然水,通

过其专门的〝蒸馏〞方式而产生的雨水

中,只含有限量的不挥发杂质以及从空

气中溶解来的气体。从海洋盐水中结成

的冰与淡水中结成的冰其成分是一样的,差不多上相当纯洁的水。地面上的水在慢慢流经岩石表面或在溪流快速的流淌中,会将在水中溶解的大部分气体开释出来。关于悬浮在水中固体颗粒,会在缓慢流淌的溪流或静止湖泊中沉积于河床的底部再通过沙将类似于污泥的物质过滤掉。另一方面,天然存在的有机物质,它们大多是动植物的组织及由动植物产生的废物,在地表水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步骤将其转变成环境中常见的简单分子,最后通过自然界中水的稀释而将这些简单分子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下,如此,这些被分解的产物就变成无害的物质了。

在工业革命及全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往常,除了一些洪涝的沙漠地区外,自然界本身的交货作用完全能够满足全世界对水的需求。自然界对水的净化过程规模是庞大的,但同时又是比较脆弱的,当人类的活动超出了自然界净化水的限度时,就会引起水的污染。

自然界本身的净化过程对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许多污染都无能为力。例如从河床中挖掘砾石。在挖掘过程中,水中产生大量的悬浮物,使得下游几公里以内的水生生物遭到破坏,只有等到这些悬浮物沉降了,才能在溪流中发觉正常的水生生物。

另外一个更为严峻的污染咨询题确实是人类在生活活动中会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化合物,而自然界对这些化合物束手无策不能分解。例如我们平常所看到的一些白色垃圾的东西,实际上确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它们原先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也就不存在能降解这些物质的化合物或微生物。假如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物质,那么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就能将这些物质分解成简单的分子,例如,悬浮于水中的纤维素最后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0O5)n(纤维素)

CO2+H2O

整个氧化过程专门复杂,在那个过程需要微生物及其分泌物——酶〔一种高效催化剂〕的参加,而且中间要经历许多复杂的步骤,甚至,有的步骤至今科学家都不

再例如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洗衣粉,大差不多上一些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它的一

氧化剂4

─SO 3-Na +

CH 3─CH ─CH 2─CH ─CH 2─CH ─CH 2─CH ─

│ │ │ │

CH 3

CH 3 CH 3 CH 3

端可溶于水,而另一端可溶于油。有一些带有支链的洗涤剂分子如:

是不能被生物降解的,即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不能将其催化分解,因此当溶解有这种洗涤剂的水流入沟渠或河流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更严峻的量,在净化后的水中也会起泡沫。但另外一种没有支链的直链洗涤剂就可不能存在这类咨询题,它的化学分子式如下: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OSO3-Na+

它专门容易实现生物降解,正逐步取代带有支链的洗涤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