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四章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设计美学》是一本关于审美范畴的教材,其中第四章讨论了审美的根源和技术美的意义。
以下是课后题的简答题参考答案:1.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实践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
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使形式感更加丰富和精细。
2.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
美在和谐,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3.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并不是矛盾的。
审美和功能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设计师可以在追求功能的同时,将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融入设计中,使产品更加美观和吸引人。
4.要体现生态美,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设计师可以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如植物、水和光线等。
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加健康、舒适和美丽的生态环境。
三、美学研究的矛盾二重性问题是指美感既有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也有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质。
这说明审美活动是在人类历史长期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反应方式。
虽然感官是个体的,但经过文化教养后也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感官。
四、产品的实用和审美表现功能应该相互融合,不会产生干扰。
同时,装饰要结合技术质量和对人的生理适应性,让人感受到舒适感。
这样的装饰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
五、生活环境的洁净和卫生状况、宜人的环境、畅通的道路和发达的交通系统,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此外,空间的秩序感、布局的合理化和情感化,以及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也能给人带来舒适感。
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应该具备以上各方面的条件。
设计美学目录

设计美学目录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
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目录总序导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第一节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陆内涵与功能启示2.人工形态的构成第二节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1.感知觉与感受性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3.完形理论第三节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2.艺术的形成过程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第四节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3.意境的营造第二章功能转化论第一节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第二节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功能转化原理第四节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第三章文化整合论第一节文化的形态构成第二节设计文化的构成第三节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第四节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第一节形式美第二节技术美第三节功能美第四节艺术美第五节生态美第五章符号表现论第一节符号与传播第二节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第三节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第四节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第六章风格变迁论第一节风格范畴的内涵第二节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第三节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第四节装饰的审美趋向参考文献。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美学第四章 设计美的系统认知与学科延展

包括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开 放性原理、目的性原理、突变性原理、稳 定性原理、自组织性原理、相似性原理。
系统论基本原理对设计美感的启发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可以了解设计中各要素组成 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当,有哪些要素是多余的, 有哪些要素还未充分发挥其功能,还应补充什么 新的要素。通过系统整体性分析,使设计者在设 计的创作过程中更加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加强和集中整体功能。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通过对系统层次性原理分析,可以了解设 计结构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协调,有无 互相脱节现象,因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 应是杂乱无章,而应是秩序井然,有条不 紊的。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通过对系统开放性原理的分析,了解设计 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系统之 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否正常、合理,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 关联的强度、联系的密度等有无需要改进。
第一节 设计美的系统认知
人们观察问题的眼光正逐渐由“实物中心” 转向“系统中心”,这使得人们在设计活 动中不仅仅是对其本身实体的认识,而是 将设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认知,从传统 的部分、要素和组成来认识,转向系统事 物的发生、过程、功能、关系的认识。由 此可见,设计需要更新的系统的观照以达 到全新的认知和美感体验。
系统目的性原理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体现在设计之中即任何 设计都具有既定的设计目标,在设计的过 程中一切设计元素均指向最终的目标。
系统突变性原理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师在设计 中往往会有灵感的迸发,一些意外之举会 为设计的最终结果带来更多的亮点。
系统稳定性原理
工业产品设计,例如汽车设计,亦或者生 活用品设计都极其讲究这种结构和功能的 稳定性原理。
(完整word)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编号:070320201 开课学期:春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预修课程:艺术概论、艺术史教材:孙湘明.《造型艺术美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
美学是文化艺术领域各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对设计美学课程的学习,对美学、艺术哲学与美学、设计哲学与美学等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并通过艺术调查和文献研究等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从而为设计研究服务。
教学要求: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美学基本原理;第五章至第七章为设计艺术美学概论。
通过对美学的认识,联系本专业方向的实际应用,作一次理论性的学习和探讨。
考核方式:提交以美学为主题的设计艺术方向论文以考核学生的成绩。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 4学时一、美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二、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第二章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4学时一、现代设计的特征二、技术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第三章设计与认知科学 8学时一、视知觉及其他二、色彩心理效应三、图形构成与错觉四、光影感第四章设计信息传达 8学时一、信息与设计二、多元与主导三、传播媒介与法则第五章各门类设计美学 8学时一、产品的审美形态二、广告与企业的魅力三、环境的审美创造四、书法的审美法则第六章新世纪设计艺术美学展望 4学时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Chapter1 Conspectus of aesthetic of design4Chapter2 Modern design and modern aesthetics of design4Chapter3 Design and cognition science8Chapter4 Communication of design information8Chapter5 Aesthetic of various design8Chapter6 The prospect of new century aesthetic of design4五、读专著或文献1。
设计美学 第4章 20世纪设计美学及其转型

高直式座椅(麦金托什)
• 麦金托什的探索,在奥地利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派设计运动 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03年成立的维也纳生产同盟,得到麦金托什 的指导。 • 这个同盟是一间手工艺作坊,主要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与 传统的装饰不同,维也纳生产同盟的金属器皿采用精练的几何形式, 造型和表面处理都模仿机器制品,预示着功能主义的标志--机器美学 的到来。
“现代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在美学和文学领域中有广义和 狭义两种理解。 • 广义的理解是指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系列反传统的美学、 文学思潮,即所谓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思潮的总和。 • 狭义的现代主义则是指19世纪初到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取代象征主义 而出现的几个特定文学艺术流派,其中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 成主义等。
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
电壶
•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Des Stoatliches Bauhaus成立。“包豪 斯”,是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集大成者。它总结和发扬了自工艺 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继承了德意志工业同盟 的传统,使现代主义融汇,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 • 包豪斯的目标是“为了对抗现代的手工主义和专业化,把所有的 形式都综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合于新时代的崭新的民众文化”。 •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 的是人而不是作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来进行”的基本观点, 并在以功能至上为特点的功能主义设计领域进行了最为广泛的尝 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耶百货公司大厦(沙利文)
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进一步发展了 弗兰克 劳埃德·赖特 沙利文的思想,把功能主义又进一步发展到了住宅建筑的领域,提出 了“有机建筑”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 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协调。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简答题: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
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4)其四,美在和谐;(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2021年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学?设计美学?概念: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研究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规律。
美学的产生“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美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审美现象,它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这一关系是广阔无比和非常复杂的。
“人”b.审美现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产生矛盾,这也就怎增加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阶级状况的制约。
d.审美活动存在着美丑转化的问题。
中外美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1、华夏美学思想核心:阴阳相合儒道佛三家美学共有核心“和谐”(魏晋南北朝时的“个体审美”山水画自然美)2、西方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a,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之源,美就是数的和谐、比例”黄金分割率“1:1.68b.亚里士多德艺术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西方美学的两大特点:概而言之:美学的研究领域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由美的主体转向审美经验,由逻辑推演转向实证分析,导致审美理论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复杂化。
第二章美论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
2、从意识精神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人的精神意识观念。
3、从心里、生理属性探求美心理学、生理学美的含义: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体美的特征:a、社会客观性:公认的评判标准b、具体的形象性c、感情真挚性:打动人d、自由开放性第三章美感论概念:美感是个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诞生:美感从使用感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之一是:原始巫术(舞蹈、绘画)、图腾崇拜。
美感的界说:区分:1、关于美感和快感,美感以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不等于快感,而是快感的升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e、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2、美感和理智感第四章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形式:(以观念的形式体现在四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中国工艺沿革史略》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191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正式确 立了中国图案教育的开端,在蔡元培倡导的“美育”思想影响下的建立的艺术教育 单位。(P100)【单选】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重点1 郑观应(“商战”论积极倡议者)—《盛世危言》,讨论中外形势,介绍西方、 日本等国的教育制度与政治形势。(P99)【1810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10
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
11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掌握程度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PART 01
理论知识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的 简要回顾
从“中国制造” 走向“中国创造”
第三编 美学批判
第五章 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章节小结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自测表
本次课程精讲5学习第4章的内容,共11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建议同学 们制作一个自测表,边听课边自测。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篮—上海土山湾工艺院,主要培养具有美术才能的孤儿,采 用工徒制,分级分班教学。(P98)【单选】
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月份牌广告画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格致书院—以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为宗旨,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科学 技术人才的学校。《格致汇编》—中国最早的一份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的综合 性科技期刊,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P98)【单选】
序号
重点
1
郑观应—《盛世危言》
2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发展
3
现代性转变
4
中山陵
5 现代意义的设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理解程度 掌握程度
自测表
序号
重点
理解程度
6
传统文化元素
7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
8
金茂大厦的美学特征
9
中国结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如何仿制国外产品,促进我国工艺发展,郑观应提出四点 (P99)【简答】
01 保护国民发明、设计或仿造外国产品,招揽其工务员并给予20年专利; 02 设立工艺学堂; 03 提议派人游学各国,增加洋务人才; 04 设博览会、劝工场,考工艺的优劣,以刺激工艺发展进步。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张之洞设立湖北工艺学堂,提出了游学外国或设立工艺学堂。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成立学部,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宗 旨,在“尚实”的宗旨下,工艺教育得到特别的重视。(P100)【1801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陈之佛出版中国第一部图案教科书《图案讲义》,我国最早的自编图案教材。 许衍灼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工艺史著作《中国工艺沿革史略》。(P100)【单选】
陈之佛
56 号图案 39.7 cm × 18 cm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简述北京美术学校的成立宗旨? (P100)【简答】 梁启超写了《美术学校开学记》,指明该校成立宗旨有3点:
为中小学提供美术师资;
为社会教育界提倡美育; 为社会实业界改良制造品。
教材介绍
教材:《设计美学》 科目代码:04026
版次:2011年1月第1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子川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目录
第一编 背景
第二编 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章 何谓现代设计 第二章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研究、提倡、试验、推广 职业教育为目标的组织。(P100)【单选】 职业教育的目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 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重点2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发展(P99-100)【单选、简答】 “新政”的实施使得科举制度废止,新式教育制度《癸卯学制》得以建立,标志着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突破中国工艺教育的师徒制度,改以现代教育的形式教授“设计”; 《癸卯学制》 贡献:教学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 。
特征:普通、实业、师范教育三驾并驱的模式。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世界博览会(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通过世 博会展现自我,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P99)【单选】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李圭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设计美学中的 传统文化情结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一、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P97)【单选】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和发展,宣称以科学方法制造器物的过程 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萌发点。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