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练习题

口算除法练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新| 课|标| 第|一| 网

200÷5 = 120÷6 = 2400÷6= 100÷5= 3×200=

350÷7= 500÷5= 100×6 = 2000÷2= 1200÷4=

700÷7= 2000÷5= 160÷4= 120÷3= 1500÷3=

800÷8= 630÷9= 400÷4= 4900÷7= 540÷6= 2、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x( )=240 8x( )=32 6x( )=4200

90x( )=490 6x( )=3600 2x( )=1400

30x( )=2700 8x( )=6400 7x( )=5600

3、估算

82÷9≈241÷4≈235÷4≈162÷2≈

330÷8≈121÷6≈159÷8≈260÷4≈

194÷6≈297÷5≈425÷7≈138÷7≈

267÷9≈440÷9≈410÷7≈360÷5≈

178÷6≈181÷3≈460÷9≈435÷7≈

4、买一个西瓜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西瓜?

5、买五件上衣要300元,平均一件共要多少元?

6、三年级的同学去野外活动。女同学有39人,男同学有42人。4个同学分成

一组,大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X|k | B| 1 . c|O |m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经验之谈: 测量一些比较微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先把这些物体“堆”成大量,比如测量纸的厚度,可以选择100页纸来测量,所测得的结果除以100就可以了。

最新三年级口算除法练习题

三年级口算除法(7) 一、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0÷2= 80÷4= 48÷2= 400÷2= 800÷4= 480÷2= 4000÷2= 8000÷4= 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0÷2= 30÷3= 6000÷2= 36÷3= 800÷4= 300÷3= 48÷2= 99÷9= 26÷2= 600÷3= 38÷1= 93÷3= 77÷7= 400÷2= 800÷4= 5000÷5= 500÷5= 84÷4= 900÷9= 400÷5= 三、填空 1.“48÷4”可以读作()也可以读作()等于()。 2.300÷3的商是()位数。 3.8除88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四、计算题 1.商店卖掉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 2.一个数除以8等于300,这个数除以4,商是几?

代码名称 NZ50 新西兰股市NZ50指数 N225 东京日经225指数 KS11 韩国综合指数 AORD 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 STI 新加坡海峡指数 KLSE 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 TWII 台湾加权指数 PSI 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 HSZS 香港恒生指数HKG33 香港恒生指数JKSE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 SENSEX 印度孟买Sensex指数 RTS 俄罗斯RTS指数 OMXSPI 瑞典OMXSPI指数 OSEAX 挪威OSEAX指数 FTSE 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FCHI 法国巴黎CAC40指数 AEX 荷兰AEX指数 GDAXI 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 SMSI 西班牙马德里SMSI指数 SSMI 瑞士苏黎士市场指数 MIB 意大利MIB指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2课时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80÷4 40÷2 6000÷2 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

(3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 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 2.完成练习三第3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三第4

4.完成练习三第7、8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 方法二:12÷3=4 120÷3=40 120÷ 3=40 例3 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

四年级数学 口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

口算除法 教学目的 1.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0×5= (3个500是多少) 7×800= (800个7是多少)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1500÷5= (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00÷7= (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 (1500里面有几个300) 5600÷800= (5600里面有几个800) 2.象1500÷300,5600÷800的除法,如果没有乘法算式,我们该怎样算出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尝试探索: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样的口算除法?请举例说明. 在学生举例之后,教师举例:200÷5270÷9320÷10450÷50 说一说这些算式的意义,你是怎样口算的? 归纳:(1)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2)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一个0,先不看,直接用0前面的数相除. 2.这样的除法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例4、例5(如果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就可以用学生中的例子作例题.) 500÷100=2400÷100=1200÷400=3600÷300= 这些题目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百数) 这些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又该怎样进行口算呢?(教师补充板书课题) 4.独立试算这些题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00里面有几个100;2400里有几个100;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36个百里有几个3百.)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0÷800=4500÷500=1200÷600=2800÷400= 讨论交流 1.通过口算刚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当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百数的时候,口算的方法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样. 2.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巩固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出几道这样的口算题目,练一练. 2.700÷100800÷4005500÷500 400÷1005400÷6002400÷2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例1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水塘中心小学刀晓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创设让学生分手工纸为引入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算一算 教师出示口算题,学生抢答。 6÷3= 20×4= 8÷2= 30×3= 9÷3= 50×4= 2、口答 (1)80里有()个十,4个十是()。 (2)300里有()个百,5个百是()。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根。 3、出示主题图,获取信息。 同学们喜欢做手工吗?(教师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你们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 现在老师有60张手工纸,要平均分给3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出示例1,学生完整地读一遍题目。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纸,怎样列式呢?找一找数量关系。(总数÷份数=每份数)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0÷3= 4、揭示课题:你会口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口算除法) 二、探究建模 1、探究60÷3=的口算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例1 60÷3=的口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方法(要求:回答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预设1: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里面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6÷3=2 60÷3=20 预设3:因为20×3=60,所以60÷3=20。(想乘法算除法) (3)教师补充 你认为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预设2) (4)尝试练习一:4÷2= 40÷2= 3、探究600÷3=和 6000÷3=的算法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下面的题吗? 教师出示:600÷3= 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 (3)、那么6000÷3=?聪明的孩子们,说说你的想法。 4、观察60÷3= 600÷3= 6000÷3= 3道算式,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小结: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即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得到结果后,再在后面添0,被除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出示课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 测量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课题】:测量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法】: 【学法】: 【课时数】:1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口算练习题 姓名:成绩: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 120÷6 = 2400÷6= 100÷5= 3×200= 350÷7= 500÷5= 100×6 = 2000÷2= 1200÷4= 700÷7= 2000÷5= 160÷4= 120÷3= 1500÷3= 800÷8= 630÷9= 400÷4= 4900÷7= 540÷6= 2、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x( )=240 8x( )=32 6x( )=4200 90x( )=490 6x( )=3600 2x( )=1400 30x( )=2700 8x( )=6400 7x( )=5600 3、买一个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 4、买五件上衣要300元,平均一件共要多少元? 5、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零件,如果每天做6个,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6、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完成? 7、用竖式计算 68÷6= 925+75=325-228=

17÷3= 74÷9= 56÷7= 8、口算下面各题 24+8= 36-14= 40+86= 80-56= 24-8= 36+14 100-45= 72÷9×8= 48÷6+2= 46÷5= 650+80= 72÷9= 9、填一填 (1)1米=()分米1厘米=()毫米1千米=()米 1吨=()千克1千克=()克1米=()厘米 (2)1米-3分米=()分米,4厘米=()毫米,8千米=()米 6000米+4000米=()千米,1吨-800千克=()千克, 7000千克=()吨, 10、估算 82÷9≈241÷4≈235÷4≈162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试题

第一单元:《测量》练习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测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做单位。 (2)8千米是4千米的()倍。 (3)我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以上。 (4)人步行每小时走4000()左右。 (5)马拉松长跑赛程全长约是42()。 (6)曲别针长28();重约1() (7)一辆卡车车厢长6();每小时在公路上行驶80()。 (8)一枝粉笔长约8()。 (9)电线杆的高度约是10()。 (10)教科书长约是20();课桌的高度约是75()。 (11)把8分米长的铁丝,每2分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段;如果每3分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段,还剩()分米。 (12)1分米比1厘米多()厘米;1厘米比1分米短()厘米。 (13)( )个500千克是1000千克,也就是()吨。 (14)一头牛约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约重2吨,这样()头牛和一头大象一样重。(15)标准运动场的跑到一圈是400()。日记本的厚约是()。 (16)小玲家离学校约是1750(),妈妈骑车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5()。(17)10张纸叠起来约厚1毫米,100张同样的叠起来约厚()厘米。 (18)一个西瓜约重9();汽车的载重量是5()。 (19)教师门的高是24(),宽是11()。 (20)我用的橡皮长是()。厚是()。 (21)测量两边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7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2)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250米,4天可以修路1千米。() (3)莉莉身高109分米。() (4)90分米和9米同样长。() (5)一支铅笔长150毫米。() (6)一层楼高约30分米。() (7)千米是较大的重量单位。() (8)1千米也就是1公里。() (9)千克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10)所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1)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有1分米。() (12)长江全长620米.。() (13)妈妈散步1小时走了96千米。() (14)7个1000千克是7吨。() (15)一瓶墨水重500克。() (16)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17)1千米也叫1公里。() (18)5吨比4999千克多1千克。() 三、选择题,没小题1分,共14分。 (1)千米和吨相比() A:千米长一些B:吨重一些C:无法比 (2)4米和60厘米合在一起是() 第 1 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整十数除的算理,提高口算能力. 3.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62,请学生读题.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师:这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题发生变化,你们还会计算吗?看谁答得快,(边问边板书). 如被除数添一个0得几? 602=30 如除数也添一个0得几?6020=300.30.3(此处可能会出现不同答案) 师:咱们先看看这道出现不同答案的题和前面的两道比较有什么不同?(除数是两位),这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题,应该

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新授 (一)教学例3.口算:6010=6 6020=_____ 1.学生讨论.6020=300.30.3,这道题有三种结果,那么哪种结果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验证. (1)602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大家?60是几个十?用小棍表示是几捆?请你拿出6捆小棍,动手分分看,60里面有几个20. (2)学生动手摆小棍. (3)小结.谁把分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是这样分的吗?(老师演示分小棍的过程) 2.巩固.师:你们再分一遍,边分小棍,边说分的过程.60里面有几个20? 6020=几? 6020=3(把复习题中6020=300.30的结果擦掉) 3.师:还是分60根小棍,你们知道还可以怎么分吗?也就是说60还可以除以几十? 6030 6010 6060 6040 你们动手摆摆小棍,看6030=几,谁说你是怎么想的?4.通过摆小棍,你们知道了怎样算,如果不摆小棍,让你们计算题,你能说说结果和怎么想的吗? 出示卡片: 8020 8040 9030 10030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都是质量单位。 2.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宽25()长8()长江全长约6300()厚9() 重200()重7()载质量40()高14()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10枚这样的硬币约厚2()。 6.一辆货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100()的水泥。 7.6吨比()千克多1吨,1千米比999米长()米。 8.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二、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 1.1000克泡沫塑料比1千克石头轻。() 2.王平每分钟走2千米。() 3.一辆货车可运煤2000吨。()

4.测量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教室讲台的高度大约是9分米。() 三、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排球重()。 ①1吨 ②15千克 ③500克 2.下面的长度中最短的是()。 ①40分米 ②500毫米 ③1米 3.我1小时可步行()。 ①400米 ②4千米 ③20千米 4.操场1圈长250米,小明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①250 ②500 ③750 5.小丽身高是1米35厘米,小明身高是1米4分米,那么()。 ①小丽高 ②小明高 ③无法比较谁高 四、量一量,画一画。(共8分)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5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3分)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练习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25×4 31×30 18×4 300×8 70×11 120×7 130×5 60×11 100×24 24×4 16×4 75×3 25×2 2×310 70×13 21×60 55×2 450×3 360×5 48×7 二、判断。 31×30=93()30×50=1500()200×12=2400()三、列式计算。 40个21是多少?200乘18得多少? 40的15倍是多少?600个12相加,得多少? 四、食堂每天用大米200千克,一个月(30天)要用多少千克大米? 五、一台电扇的价格是200元,买19台这样的电扇共需要多少元? 六、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450()×7<50015×()<610()×30<280 27×()<550()×40<98071×()<600()×19<960 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96元,是一张桌子价格的一半,一张桌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练习题 一、计算能手。 560÷70= 96÷8= 780÷30= 320÷8= 960÷80= 80÷16= 420÷30= 9600÷800= 2000÷40= 360÷60= 1400÷200= 450÷30= 20×4= 50×2= 80×6= 60÷20= 240÷40= 150÷30= 160÷40= 400÷50= 560÷70= 490÷70= 540÷90= 720÷80= 360÷40= 480÷80= 560÷70= 200×4= 300÷50= 350÷70= 420÷60= 320÷40= 二、连一连。 242÷60≈ 6 178÷90≈ 142÷72≈7 244÷38≈ 308÷52≈ 2 577÷78≈ 三、列式计算 1.360是90的几倍? 2.720里面有几个90? 3.50个25是多少? 4.30个210是多少? 5.已知一个数的40倍是320,求这个数。 四、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一共有560千米,这量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几小时?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一)使大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大家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简单口算.下面我们共同练习一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30÷3 20÷2 36÷3 60÷3 600÷6 84÷4 80÷2 48÷4 900÷3 360÷3 240÷2 440÷4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是由( )个1组成的. (2) 40是由( )个10组成的. (3)42是由( )个10和( )个1组成的. (4)420是由( )个100和( )个10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1:口算42÷3.(板书) 指名读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也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老师逐行巡视,个别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请同学到投影仪给大家摆. 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上给大家分分看,大家边分,老师边提问:先分哪部分?为什么先分3捆?而不把4捆一起分呢? 实际操作的同学回答: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么办呢?)要把这1整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师:请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分法的同学,也到投影仪上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分法,进行争论,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到第一种为最佳分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

课题口算除法 课时1课时班级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13~1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数口算,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一般方法.通过这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算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计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一位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重视乘、除法之间关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节课是在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通过平常观察我发现学生对于乘法口诀非常熟悉,但当应用时就会发现个别学生不会用口诀.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加强学生口诀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比较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 1、填空. 80里面有()个十;240里面 有()个十. 400里面有()个百,有() 个十. 2、口算. 20×23×3040×3 6÷324÷649÷7 师:同学们对过去学习知 识掌握得真牢固.老师要出道 难题考考你们.(课件出示120 ÷6)你们知道它答案吗? 师:这种口算题,你们过 去学过吗?它和前面第二行 算式有什么区别呢? 师:这就是我们接下要解 决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吧! (揭示课题:口算除法) 组织学生进行复 习. 生可能回答:被除 数是三位数. 通过复习,进行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年幸福农庄里蔬菜真是 大丰收啊!叔叔阿姨们正在辛 勤地忙碌着.我们先一起来看 看有哪些蔬菜大丰收呢? 师:从这个搬运现在,你能获 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从这张图上我们能获得这 么多数学信息,那你们能提出 哪些数学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①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 箱? ②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 箱? ③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 箱?)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难关一 个个破解吧! 组织学生个别汇 报.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 得数学信息,培养学 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发展学生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1口算除法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71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口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20÷2=40÷8=70÷7= 20÷3≈40÷9≈70÷6≈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71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列式:80÷20=________。(板书列式) 师:这是一个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式子,想怎么计算,试一试。再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探索出你们的方法。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算法1:因为20×4=80,所以80÷20=4。 算法2:因为8÷2=4,所以80÷20=4。 (3)小结。 师:在计算80除以20的时候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做除法想乘法,想几和20相乘得80,二四得八,因此就想到20乘4等于80,所以80除以20等于4。也可以做除法想除法,先把被除数和除数看成8个十和2个十,8除以2等于4,8个十除以2个十也等于4,80里面有4个20,或者把80和20的个位上的0先不看,想8÷2=4,所以80÷20=4。 (4)估算。 师:想一想,83÷20≈____80÷19≈____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优秀教案范文三篇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优秀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优秀教案范文一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60÷2600÷26000÷28÷480÷4800÷48000÷410÷22×5 60÷320×324÷3240÷32400÷3120÷370÷710×754÷6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8×97×927÷36×75×840÷545÷5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完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练习题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3.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4.汽车每小时行驶60()一支铅笔约长185() 5.一头牛重500千克,()头牛重1吨。 6.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毫米,合()厘米。 7.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8.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小学生字典厚4( ) 李明体重35( ) 一只公鸡重3(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一袋水50( )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690()一包奶粉重250( ) 一辆汽车载重5( ) 一个杯子高10() 9.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2吨+4吨○6000千克1500千克○2吨 3千米○2970米7厘米+23厘米○3米2500千克○3吨 6分米○58厘米1米-2分米○8分米60毫米○6厘米 990克○1千克6吨○6000千克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300厘米○40分米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1吨5千克○1050克1米○2分米30厘米 10.8千米=()米70厘米=()分米9千克=( )克3厘米=()毫米4000千克=()吨8吨=( )千克 5厘米=( )毫米70厘米=( )分米4米=( )分米 4000千克=( )吨2千米=( )米( )米=50分米 6千克=( )克100厘米=( )米( )厘米=1分米 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吨-600千克=( )千克 480克+520克=( )克=( )千克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3千克+500克=( )克 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 602、606 、604(说明:604以后再学) 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三年级口算除法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 180÷6= 210÷7= 3600÷9= 560÷7= 98÷2= 93÷3= 7×0= 4200÷7= 4000÷8= 300÷6= 400÷4= 880÷4= 84÷4= 4200÷2= 120÷6= 一、估算 85÷4≈ 89÷9≈ 181÷6≈ 161 ÷2≈ 139÷7≈ 448÷9≈ 348÷5≈ 419 ÷6≈ 二、判断题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余数最大是8。 () 3、一个数除以7,商是32.余数最大是8 () 4、200÷5的商的末尾有两个0 () 5、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 6、0÷18=0×18=0+18 () 7、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 8、从49里连续减去7。减7次得0。 () 9、如果被除数中间有0,那么商中间一定有0 () 10、85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 四、填空 1、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先用()和()相乘,再加 ()。 2、0除以()都得0.

3、635÷5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一个()位数。 4、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5、0+5=() 0÷5=() 0×5=() 5—5=() 6、一个数除以它本身(0除外),商等于() 五、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15÷5= 846÷7= ※905÷3= 910÷7= 706÷5= ※920÷5= 六、解决问题 1、小敏家养了176只白兔,黑兔8只,那么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在植树节活动中,第一小队6人种了78棵树,第二小队8人种了96棵树,哪 个小队平均每人种的树多?多多少棵? 3、三年级同学收集了228件玩具,捐出84件,剩下的平均分给幼儿园的3个 班,每班分多少件玩具? 4、5个同学共做了315个纸盒,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多少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实际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