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经皮血运重建还是内科治疗?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经皮血运重建还是内科治疗?张南南;饶向荣【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年(卷),期】2009(10)3【摘要】随着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化血管成像(DSA)的广泛应用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检出者增多。
肾动脉介入治疗(RAI),包括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和肾动脉支架移植物植入术。
1996年~2000年间,在美国接受RAI例数每年增加242%。
虽然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RAI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现阶段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能表明RAI确切的临床疗效,仍然很难预测任意个体接受RAI的临床结果。
此外,当前治疗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抑制的药物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跳骤停、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前还缺少合理的临床试验来比较优化药物治疗(OMT)和RAI的治疗效果。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课题,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RAI还是OMT?【总页数】3页(P261-263)【作者】张南南;饶向荣【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用Inoue球囊技术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狭窄治疗选择的方法 [J], 朱锐2.氯吡格雷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实施更多预治疗、再治疗或二者兼顾的时机成熟了吗? [J], David J. Moliterno;Steven R. Steinhubl;孙艺红3.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内科治疗和非心脏性外科手术的危险性评价 [J], 宋晓东;张伟丽;王继征;惠汝太4.肾脏滤过分数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选择的影响 [J], 冯琦琛;李选;栾景源;王昌明;李天润5.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J], 顾世杰;陈秋源;崔瑞文;马晴;马麟;石小红;孟凡航;曹荣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分析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夏风;梁社富;曹劲松【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5(24)7【摘要】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和AVEBridge支架,对18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
术后检测血管的内径和术后一周时血压的变化。
结果18例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
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为(1.7±0.6)mm恢复至术后为(5.3±0.4)mm,术后1周时血压由术前的(22.7±3.3/14.0±2.1)kPa降为(19.3±1.6/10.4±2.0)kPa,其中10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改善。
术后随访肾动脉血流通畅,血压控制满意。
结论PTRA+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PTRA+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总页数】4页(P624-627)【关键词】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肾性高血压【作者】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夏风;梁社富;曹劲松【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R699.2【相关文献】1.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探讨 [J], 谭宝高;覃斌;莫韦勇;黄富全2.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贾哲;刘文英;马玲3.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贾哲;刘文英;马玲4.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中远期疗效观察 [J], 谢和民;李春坚;王连生;王晖5.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沈鑫;李军荣;李圣华;羊文娟;陈季南;王晓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治现状

2024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治现状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超过90%的患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管腔狭窄。
据既往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0.5%~5%,尤其在伴有主动脉或外周动脉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更高。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具备微创、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具备治疗指征的RAS患者血运重建的主要治疗方式。
而根据ARAS的病变特点,为获得满意的血管重建和低再狭窄率,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在腔内治疗时,应当常规同期行肾动脉支架置入(PTRA stenting, PTRAS)。
据估计,约6%~20%的患者在PTRAS后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 SR).,ISR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的高血压再次恶化、肾功能进一步受损,甚至诱发充血性心衰等严重病理生理效应。
目前,受限于有限的研究数据,ISR的二次干预策略仍存在争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因ARAS接受PTRAS 治疗的患者数目不断增加,术后ISR的发生也将呈现增高趋势,但当前的临床实践中缺乏对千肾动脉支架术后ISR治疗的指导性意见。
本文拟对PTRAS术后ISR的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一、ISR概述ISR的定义可分为解剖学上的再狭窄和临床意义上的再狭窄。
解剖再狭窄(anatomical ISR, AISR)指的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或双功能超声检查(duplex ultrasonography, DUS)支架内管腔狭窄大千50%;临床再狭窄(clinicalISR, CISR)则指在初次支架置入后原有症状缓解后再次复发,且影像学检查发现AISR。
泌尿内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泌尿内科考试题库及答案题一:泌尿系统的解剖学构造1. 请简要说明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一套器官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肾脏的排泄和调节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输尿管的输送尿液,膀胱的贮存尿液以及尿道的排尿。
2. 描述一下肾脏的结构及其功能区域。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腹腔后方。
它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小球状结构和周围的肾小球囊,肾小管则是负责从肾小体中过滤出的尿液的排泄和重新吸收。
肾脏除了排尿的功能外,还能通过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液的酸碱平衡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题二: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1. 简述尿路感染的原因、症状及常见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
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例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杀灭病原菌来治疗感染。
2. 请简要介绍肾结石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尿液成分异常、尿路感染、饮食习惯不良等。
其临床表现包括剧烈腰背部疼痛、血尿、尿急等。
治疗方法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以及内窥镜手术等。
题三:尿液分析与检查1. 简述尿液检查中的尿常规检查项目及其参考范围。
尿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尿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质、糖、酮体、潜血、亚硝酸盐等。
其参考范围是根据不同项目的正常范围确定的。
2. 描述一下尿液沉渣镜检的意义和常见异常所指示的疾病。
尿液沉渣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淀物中的细胞、管型、晶体等进行判断和诊断的方法。
常见异常如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出血,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管型增多可能与肾小管功能异常有关。
题四: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1. 简要介绍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外周血管介入是怎么回事

外周血管介入是怎么回事外周血管介入现今发展和原理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在现今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成形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置一根导丝,然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一个膨胀球囊导管送到病变部位。
一旦球囊导管到达病变部位,医生会将球囊膨胀,通过压迫狭窄部位来扩张血管。
这样可以恢复血流通畅,改善症状。
2. 血管支架植入术:在血管成形术后,有时候血管会重新狭窄或闭塞。
为了维持血管的通畅,医生可能会在狭窄部位放置一个金属支架。
支架可以保持血管的开放状态,防止再次狭窄。
3. 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
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是用于清除血管内的血栓。
血栓抽吸术通过导管插入血栓,然后使用抽吸器将血栓抽出。
血栓溶解术则使用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现今,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得到了许多创新和改进,使得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例如,引入了药物洗脱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可以释放药物来预防再狭窄。
另外,使用更先进的影像引导技术,如三维血管造影和经皮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导管的引导和治疗。
总体而言,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更加安全和有效,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认识外周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
它是通过在患者的动脉或静脉中插入导管,然后使用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和治疗。
外周血管介入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外周血管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等。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术、血栓溶解术等。
在外周血管介入中,医生会使用影像引导技术,如X射线、超声或血管造影,以确保导管准确地放置在需要治疗的血管位置。
然后,医生可以通过导管进行治疗,如扩张狭窄的血管、修复血管壁、清除血栓等。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肾动脉狭窄治疗主要包括:①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以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②通过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纠正(或消除)肾动脉狭窄,恢复肾血流,保护肾功能。
(一)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失败、多分支狭窄或狭窄远端有动脉瘤形成及肾动脉起始部狭窄等情况。
手术治疗包括肾血管重建术(肾血管旁路移植、搭桥)、动脉内膜切除术(剥脱术)、自身肾移植术等。
如上述治疗无效,血压难以控制者,可作病肾切除术。
若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可达85%~E15%,但据以往的临床观察,其远期疗效与介入治疗无显著差别。
手术治疗创伤大,需全身麻醉,对术者心、肺、脑等脏器功能尚有一定要求,临床应用受到定限制。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风险”成本较大,临床作治疗选择时应认真评估其“效益”,权衡“风险-效益”比。
治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消除狭窄病变本身,更重要的还要看它对改善、挽救患者肾功能的意义。
如肾实质缺血损害已呈不可逆改变,再做消除狭窄的努力显然徒劳无益;但对尚具一定可逆性的病变,过早或轻易放弃治疗,则有可能错过原本有挽救希望的时机。
临床医生应更多的关注后一种情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肾功能。
临床病例也表明,病程较短的肾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并不等于肾实质损害已不可逆。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①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②反复发作肺水肿;③肾动脉狭窄程度>75%;④肾动脉狭窄侧肾脏无明显萎缩者(肾脏长径)9cm):⑤同位素肾图或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功能尚可;⑥血管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建立,远端肾动脉供应区有逆影。
此种情况即使术前肾功能已严重受损,狭窄消除血流恢复后肾功能也有可能得到戏剧性改善。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肾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及操作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尚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造影剂肾病、术后再狭窄及胆固醇栓塞等。
手术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手术行血管重建比介入治疗更有效.高血压治愈或改善率更高,但创伤大,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2%一6%)较其他方案高,仍可能出现术后再狭窄等。
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_修改

第二节 支架成形术基本概念
六、适应症 1、PTA术后并发症或疗效不佳者 2、狭窄性病变累及主动脉壁或粥样硬化明显 者 3、颈部及颅内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 4、腔静脉和较大静脉分支的狭窄或闭塞 5、重建血管通道 6、支架移植物用于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治 疗 7、其他
第二节 支架成形术基本概念
七、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 2、大动脉炎活动期 3、肢体广泛的动脉病变 4、生长发育未成熟者 5、其他
第二节 支架成形术基本概念
四、支架分类 3、按支架表面情况分 为: 裸支架(Bare stent) 覆膜支架 (Covered stent)
第二节 支架成形术基本概念
五、支架 置入步骤
第二节 支架成形术基本概念
Stents provide an intravascular scaffold for the vessel lume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tent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angioplasty, as the plaque and vessel wall are literally pushed aside by the stent to enlarge the lumen
①、PTA后血管壁损伤处的内皮细 胞的过度增生。 ②、病变血管壁的弹性回缩。
第一节 血管成形术基本概念
七、PTA后再狭窄机制
3、晚期再狭窄:PTA后1年以上发生 的再狭窄 原因: ①、PTA后血管壁损伤处的内皮 细胞的过度增生。 ②、原有病变的加重或发展。
第一节 血管成形术基本概念
七、PTA后再狭窄机制
1984 年 Inoue 进行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TMA)的临床应用研究。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第34卷第8期2021年4月医学信息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Vol.34No.8Apr.2021论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谢澎,郭怡(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肝胆血管外科,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探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不同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冤的效果和安全性遥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2020年5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5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A不同术式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取球囊扩张术,研究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后踝肱指数渊ABI)、跛行距离、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遥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BI及跛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遥结论PTA中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PAD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后者能更好的改善踝肱指数,提高跛行距离,且并发症少遥关键词:球囊扩张术曰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曰踝肱指数中图分类号:R543;R81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1.08.026文章编号:1006-1959(2021)08-0103-03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XIE Peng,GUO Yi(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Vascular Surgery,521Hospital of Norinco Group,Xi'an710000,Shaanx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105ASO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7to May 2020were selected retrospectively,and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55cases)and control group(50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cedures of PTA.The control group took balloon dilatation,and the study group took percutaneous stent angioplasty.The postoperative ankle-brachial index(ABI), claudication distance,treatment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tudy group's ABI and claudication distanc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1month,3months,and6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94.55%,which was higher than90.00%in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J>0.05);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3.64%,which was lower than16.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 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JV0.05).Conclusion Balloon dilatation and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stenting in PTA have basically the sam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D,but the latter can better improve the ankle-brachial index,increase the claudication distance, and have fewer complications.Key words:Balloon dilatation;Percutaneous stenting;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nkle-brachial index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病症,有着较高发病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机制
>70%
Vascular Medicine 2008;13:141-156.
4
术前评估
➢ 肾动脉超声:普遍的一线筛查,评估狭窄程度、部位 ,可测量PSV、RI(PSV-EDV/PSV),但检查易受影响 :呼吸、肥胖、肠道气体、狭窄程度和仪器品质、操 作者的经验。 PSV>180cm/s 提示狭窄>60%, >220则 75%(灵敏性71-98%、特异性62-98%)。
皮质血流差伴明显萎缩,则肾功逆转可能性小) ➢ 一侧狭窄伴严重肾功障碍提示肾实质疾病——保守治疗
24
球囊扩张
支架释放
25
禁忌证
➢ 患肾已明显萎缩,长径<7.0cm ➢ 严重的慢性缺血性肾病,Cr>265mmol/l或患侧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接
近需要长期透析,这类患者需要肾内科专家会诊,如必要时有即刻透析条件 方可考虑介入手术 ➢ 已有明确的造影剂严重过敏或胆固醇栓塞病史 ➢ 伴随严重疾病预期寿命有限或无法耐受介入治疗 ➢ 病变肾动脉解剖不适合介入治疗 ➢ 解剖适合但支架植入后可能严重影响其他重要的后续治疗。
16
介入指征
解剖指征: 直径狭窄>70%。但对于肾动脉直径狭窄50%~70%
的临界患者,要有以下依据: 1.血流动力学上显著狭窄(跨狭窄SBP压差>20mmHg)
2.狭窄与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有因果关系
17
临床指征:
➢高血压:急进型、顽固性、恶性高血压,高血压 伴一侧肾萎缩,不能耐受降压药物;
➢挽救肾功能:肾功能恶化/不全,无法用其它原 因解释;使用ACEI/ARB后肾功能恶化;
➢伴随的心脏问题:不稳定心绞痛;反复发作的 急性肺水肿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匹配。
Circulation,2002,106(12):1572-1585.
18
预测临床效果指标
➢ 无创指标
*多普勒超声测量的肾内段动脉阻力指数(RI)
*有创指标
*跨狭窄压差 *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比值(RVRR)
Circulation,2006,113(11):1464-1473.
15
FMD诊断标准
➢ 中青年发病,尤其是育龄女性
➢ 血管造影时肾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受累,尤其是主干中远 段,呈典型的串珠样改变,或局限的孤立性狭窄
➢ 除外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血液炎症指标如血沉和C反 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N Engl J Med,2004,350:1862-1871. 蒋雄京,杨倩.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876-879.
经皮肾动脉血管成形 术+支架植入术
工作实施 组织培训
1
发病率
PTRA+STENT
➢ 肾血管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0.5%~5%
➢ >65岁6-7%合并肾动脉狭窄
➢ 冠心病或者弥漫动脉硬化30-50%合并肾动脉狭窄
Am J Kidney Dis, 1994, 24(4): 636-41.
2
病因
➢肾动脉粥样硬化 >80% ➢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FMD) <15% ➢大动脉炎(TA) <5%
5
➢ CTA:敏感性、特异性>90%,对肾动脉和副肾动脉显 示清楚,结果容易判读,临床常用。eGFR<60ml/min 注意造影剂肾病。
➢ MRA:钆增强造影,敏感性、特异性同CTA,植入起 搏器、大支架注意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风险,透析 患者患病率1-6%, eGFR<30ml/min的CKD相对禁忌。
Int J Cardiol,1996,54:S99-S102.
14
TA实验室指标
➢ 常用的TA活动期指标有ESR,CRP等 ➢ 新报道的TA活动期或者急性期发作相关的免疫指
标有: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 补体C4结合蛋白(C4BP) * 血浆五聚蛋白3(PTX-3) * TNF-alpha * IL-18,IL-8,IL-12 * 抗单核细胞抗体(AMA)
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引 起 (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
13
TA活动性标准
➢ 全身症状,如发热、肌痛、血管痛等
➢ ESR升高
➢ 受累血管有缺血与炎症表现,如患肢间歇性活动疲劳,动 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杂音,上肢或下肢血压不对称
➢ 造影见典型的血管损害 (具备≥2项初发或加重即可判断为病变有活动性)
26
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
➢5% ➢ 与植入部位所获得的最大直径及晚期管腔丢失有关 ➢ 再狭窄后再次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
➢ 提倡FMD及TA患者先行PTA,如残余狭窄≥50%(既往≥30% )或伴有明显夹层,可考虑植入支架,单纯PTA者只服拜 阿司匹林1个月。
➢ 大动脉炎活动期不宜手术,一般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血 沉降至正常范围后2个月以上方可考虑行PTA,术后阿司匹 林100mg qd1个月。
23
ARAS
➢ 如一侧狭窄,肾功正常,双肾血流对称,降压药效果好——密切随访 ➢ 一侧肾血流量明显减少或双侧狭窄,肾功正常或轻度受损——血运重建 ➢ 肾功进行性恶化——积极血运重建(如存在糖尿病肾病、严重蛋白尿、患肾
➢ 胸片:怀疑大动脉炎患者术前要行胸片检查以除外 结核,有结核杆菌感染者要同时抗结核治疗。
6
入路选择
➢ 一般选取股动脉路径(6FRDC)
➢ 如肾下腹主动脉和髂动脉严重迂曲、闭塞或肾动 脉和肾下腹主动脉成角过大可选择经肱动脉或桡 动脉路径
➢ 如存在桡动脉环和严重迂曲,则选择肱动脉路径 ,甚至尺动脉路径
7
8
造影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
9
大动脉炎
10
FMD
11
12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 发病年龄≤40岁 ➢ 患肢间歇性运动乏力 ➢ 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 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 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 主动脉及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
19
刘某,女,13岁,血压高1年,间断胸闷、气短1月。血压最高 180/110mmHg。心彩LA43mm,LV59mm,EF35%。
20
术前
术后
21
术前
术后
22
PTA/Stent
➢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尤其肾动脉开口部病变,PTA效果 不理想,多主张直接植入支架,口服氯吡格雷75mg qd+拜 阿司匹林100mg qd 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