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发电设备(2009No.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魏子杰(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站动力设备的开发技术工作。

新能源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魏子杰, 段宇平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4)

摘 要:结合甘肃省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工程对测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1年中各月份的平均风速,10m 高及70m 高处各等级风速的百分比,风向分布等,可得出主风向、年风功率密度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从而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精确评估。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有效风速;年可利用小时

中图分类号:T M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86X(2009)05-0376-03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WEI Z-i jie, D UA N Yu -ping

(Z hong N eng Power -Tech D evelopment Co.,Ltd.,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By a na ly zing the w ind me asur eme nt data o f G ansu Y umen D iw opu se cond -phase w ind f ar m pr o ject,the mo nthly ave ra ge w ind speed in a ye ar ,the perce nt age o f w ind spe ed a t v ar io us scales at heig ht 10m and 70m as w ell as specific air dir ection distribution ar e o btained,thus the main wind dir ection,annual wind pow er density and applica ble ho ur s o f annual w ind ener gy can be estimate d.T his m akes it po ssible to per fo rm accur ate a ssessment fo r the wind e ne rg y r eso ur ce.

Keywords:w ind f arm ;w ind energ y r eso ur ce;e ff ectiv e w ind speed;annual a pplicable hour

风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加快风电建设。甘肃省玉门市有着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具备规模开发、商业化运营条件。风能资源的评估是风电场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在玉门气象站测风数据的基础上对低窝铺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估[110]。

1 风电场概况

玉门市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该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

东西风的通道。由于大气环流和特殊地形等原因,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

量约3.0@107kW 。低窝铺风电场二期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西南约15km,分布在低窝铺风电场一期的东西两侧。地势平坦,场地开阔,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556~1620m,地形起伏不大。

2 测风数据来源

玉门气象站位于风电场的东北方向约12km ,是距风电场最近的气象站,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采用经国家鉴定的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EL 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6m 。该站具有30年以上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资料可作比对。业主单位甘肃洁源风电公司提供了3座测风塔的数据,由于2号、3号测风塔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低于98%,不符合5风

#

376#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发电设备(2009No.5)

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6的规定,故选用1号测

风塔的测量数据作为分析依据。1号测风塔塔高

70m,分别在塔的10m、25m、50m、60m和70m

处安装测风仪测风,时间段为2005年1月1日至

2005年12月31日。

3测风背景分析

气象站45年(19612005年)年平均风速3.8

m/s;30年(19762005年)年平均风速3.5m/s;

20年(19862005年)年平均风速3.2m/s;10年

(19962005年)年平均风速3.0m/s;气象站2005

年年平均风速2.9m/s。多年平均风速年内变化

的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7~9月平均风速较

小,4月平均风速较大。这表明该地区全年的风

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此测风数据可以代表本

地区长期气候特征。2005年月平均风速变化总

体趋势与多年月平均风速变化基本一致。气象

站与风电场场区距离较近,地势平坦无任何大尺

度阻碍,海拔相差50m,地貌一致。气象站多年

主导风向为E和W,统计气象站2005年风向频

率,主导风向为E和W,占全年的34%;同时这

两个扇区也是主风能方向,占全年的63%;与测

风塔同期数据统计结果一致,且与气象站多年统

计资料相同,这表明两地风况基本相同。

4风能资源计算与分析

4.1各月及年平均风速

表1为低窝铺二期风电场2005年112月

及年平均风速及玉门气象站的风速。

表1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2005年

1)12月平均风速

月份

风速/(m#s-1)

测风塔高70m测风塔高10m玉门气象站

17.8 6.01 3.1

28.9 6.95 3.7

38.87 3.7

48.3 6.94 3.7

5 6.9 5.74 2.3

67.3 6.03 2.5

77.6 6.25 2.3

87.7 6.33 2.2

97.6 6.12 2.4 10 6.9 5.66 3.6 118.2 6.39 3.1 128.3 6.07 2.9年平均7.86 6.29 2.9

由表1可知,测风塔70m和10m高度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7.86m/s和6.29m/s,玉门气象站同期的年平均风速为2.9m/s。全年中2月风速为全年最大值,至4月开始降低,7月和11月略有升高又有所下降,这个规律历年基本相同。平均风速随测风高度的增高而增大,10~70m 平均风速增大1.57m/s。

4.2风速百分比分布

统计得到10m和70m测点各等级风速百分比分布见表2。在测风塔高70m处,7m/s风速出现频率最大,占10%;在测风塔高10m处,6 m/s风速出现频率最大,占16%。

表2风电场各测点风速百分比分布风速

/(m#s-1)

数值/%

70m高50m高

021

122

245

369

4811

5914

6916

71013

899

996

风速

/(m#s-1)

数值/%

70m高50m高

1094

1173

1262

1341

1431

1521

1610

1710

1800

1900

4.3风向分布

风向分布可以确定主导风向,是反映风向稳定的指标,风向稳定有利于提高发电量和保护风机,对风电场机组位置的排列起到关键作用。测风点的风向分布见表3。两处测风点主导风向均为E、W,且这两个扇区呈180b,十分有利于机组排布。

表32005年1号测风塔风向百分比分布

扇区

数值/%

70m高50m高

N11

NNE12

NE34

E NE914

E2316

ES E97

SE23

SSE12

扇区

数值/%

70m高50m高

S12

SS W37

S W49

WSW1011

W2014

WNW85

NW22

NNW21

#

377

#

发电设备(2009No.5)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4.4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由1号测风塔70m和10m高处日平均风速统计可知:70m高度12时后风速增大,16时风速达到全天的最高值,之后开始回落;10m高度由于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9时以后风速增大, 16时风速达到全天的最高值,之后开始回落。4.5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在近地层中风速随高度有显著的变化,切变指数表示风速在垂直于风向平面内的变化,其大小反映风速随高度增加的快慢。本风场切变计算结果见表4。经曲线拟合得出,风电场切变指数为0.137。塔高70m处的年平均风速是塔高10m处的1.25倍。

表41号测风塔切变值统计表

项目数值

测风高度/m7060502510

年平均风速/m#s-17.867.297.46 6.56 6.29 10m与各高度切变0.140.120.150.13-

25m与各高度切变0.150.120.19--

50m与各高度切变0.06-0.13---

60m与各高度切变0.29---

4.6风速频率Weibull分布参数

风频曲线是设计风电场的重要依据,风速的分布是通过风频曲线来描述的。用Weibull模型拟合各测风点的风速频率分布,计算得出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各测点的尺度参数A值和形状参数K值(见表5)。

表5风电场各测点的A、K参数

测风点尺寸参数A形状参数K

70m高9.0 2.35

10m高7.1 2.19

4.7年风功率密度、风能可利用小时数

通过对风电场测风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参考气象站长系列资料评价,该实测年风资源数据的代表性,并推算代表年各风能要素,代表年70 m高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分别为7.86m/s和417W/m2,代表年10m高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分别为6.29m/s和214W/m2;代表年70m 高和10m高度3~25m/s有效风速风能可利用小时数分别达到8118h和8017h,代表年70m 高和10m高度4~25m/s有效风速风能可利用小时数分别达到7577h和7256h。

4.8风向风能分布

70m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都是E和W,风向占全年的43%,风能占全年的58%;10m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都是E和W,风向占全年的30%,风能占全年的58%。

5结语

对风能资源进行精确的评估直接关系到风电场效益,是风电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低窝铺二期风电场风能资源1年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分别为7.86m/s和417W/m2,4~25m/s 有效风速风能年可利用小时数达到7577h;10m 高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分别为6.29m/s和214 W/m2,4~25m/s有效风速风能年可利用小时数达到7256h,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级。E和W为主风向,同时也是能量最多的方向,有利于风电机组布局。总之,低窝铺二期风电场规划区域属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具有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桁,朱兆瑞,杨振斌,等.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估算[J].太阳

能学报.2001,22(2):167-170.

[2]朱兆瑞.风能计算和我国风能分布[M].北京:气象出版

社,1980.

[3]宫靖远,贺德馨,孙如林,等.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丁明,吴义纯,张立军.风电场风速概率分布参数计算方法的

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0):107-110.

[5]刘晓燕,徐卫民,贺志明.老爷庙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J].

江西能源,2003,23(4):22,28-31.

[6]包能胜,刘军峰,倪维斗,等.新疆达坂城风电场风能资源特

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6,27(11):1073-1077.

[7]张智,林莉,梁旭.贺兰山风电场风能资源特性分析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2008,7(2):101-103.

[8]洪祖兰.风电场选址阶段风能参数估算方法[J].云南水力

发电,2007,23(1):30-32.

[9]连捷.广东南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J].电力勘测,2001

(2):61-64.

[10]齐丽丽,袁国恩.尖山子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J].可再生

能源,2003(5):39-41.

# 378 #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

【摘要】风电场区域范围内的风能资源藴藏状况,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最基础的组成因素,能否客观的掌握其风能资源状况是项目成功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区域初步甄选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 1 概述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甄选、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 2 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踏勘,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电场的开发范围。 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应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 测风塔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 测风高度最好与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3 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资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

山东省风能资源分析评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3 条 [1] 龚强,袁国恩,汪宏宇,蔺娜,于华深. 辽宁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初步分析[J]地理科学, 2006,(04) . [2]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20) . [3] 杨秀媛,梁贵书. 风力发电的发展及其市场前景[J]电网技术, 2003,(07) . [4] 林志远. 风能资源及测风数据整理技巧[J]广东电力, 2003,(05) . [5] 顾本文,王明,施晓晖. 云南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J]贵州气象, 1999,(S1) . [6] 陕华平,肖登明,薛爱东. 大型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J]华东电力, 2006,(02) . [7] 谭恢曾. 风能与风力发电[J]湖南电力, 2002,(02) . [8] 徐卫民,曾辉,陆长清. 江西省风能资源分析[J]江西能源, 2002,(04) . [9] 曹明晓. 山东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J]经济地理, 1993,(01) . [10] 杨振斌,薛桁,桑建国. 复杂地形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初探[J]太阳能学报, 2004,(06) . [11] 包能胜,刘军峰,倪维斗,叶枝全. 新疆达坂城风电场风能资源特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 2006,(11) . [12] 郝毓灵,吴新敏. 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需要和发展前景[J]新疆环境保护, 2001,(01) . [13] 齐丽丽,袁国恩. 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6)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49 条 [1] 艾斯卡尔. 变速恒频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原理研究[D]河海大学, 2004 . [2] 陈实. MW级风力发电系统单机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无功补偿和偏航控制系统[D]南

第一章 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

第一章风能资源概述 第一节风能基础知识 一、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空气流动形成的动能称为风能。 空气的流动是由于不同区域空气的密度或者气压不同引起。大气压差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改变空气密度主要方法 (1)加热或冷却 (2)外力作用 二、影响地球表面空气流动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地面和大气接受热量多、温度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少,温度低。 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做水平运动,风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从高压向低压吹。 2、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表面及空气间摩擦力的作用,地球自转过程中将带动地球表面的空气沿地球自转的方向流动。 地球自转使空气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 由于地转偏向力和高低纬度间压差所引起的压力的合力成为主导地球表层空气流动的作用力。 3、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等地形分布的影响 (1)山坳和海峡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使风速增大 (2)丘陵、山地因表面摩擦大而使风速减小 (3)山脉的阻挡作用导致局部风速的增加 4、局部热效应的影响 三风的种类 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全球性的风 大气环流是在全球范围内空气沿一封闭轨迹的运动,是决定全球风能分布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 了解当地的盛行风向对微观选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避开盛行风向上的障碍物,当然,当地的地形条件对风向的分布也具有决定作用。 2、季风环流 季风现象: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 主要是由于海陆分布的热力差异及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所形成的。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无论风电场的选址或运行,季风特征必须认真考虑。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4月14日发布发改能源[2004]86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 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 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大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或、)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其它观测资料 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四、收集相关科学(考察)试验的测风资料。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风 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 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为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风能资源持续、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之前全国风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能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该项目针对中国大陆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具备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我国陆上风能资源特点及其分布,为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前期工作。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气象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一、中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发展和项目主要成果 1. 初步建立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依托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中国气象局针对风能资源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大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设立了400座70~120米高的测风塔,初步建成了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 图1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分布示意图

业观测网(图1),该专业观测网于2009年5月正式全网观测运行,已获取的实地观测数据为全国(陆上)风能详查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规范风能资源观测的专业化运行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该专业观测网的持续运行,可为开展风能预报业务和风电场后评估提供基础支持。 2. 研发了适用于中国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在引进和吸收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风能数值模拟评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地理、气候特点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开发了适于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W E R A S/C M A),数值模拟的水平分辨率达到1千米以下,风能参数模拟精度能够满足各级风电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图2展示了W E R A S/ 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3. 研发了规范、适用的风能资源 计算评估系统 依据IEC61400-1、IEC61400- 12-1、GB/T 18710-2002、QX/T74- 2007等国际国内风能资源计算评估技 术规范,在气象部门原有的“风能资 源计算评估系统” V1.0版软件基础上 进行研制和完善,使之适用于风能专 业观测网一体化观测系统特有的仪器 设置和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了多种观 测仪器原始数据格式的标准转换,原 始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查、缺测数据的 自动插补订正、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Word文档图表的全自动生成等功能, 满足了本项目计算评估大量的数据处 理、规范的参数计算、标准的图表制 作和便捷的报告编制等要求。 4. 建立了风能资源数据库共享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根据风能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特点,通过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建 立了具备测风塔观测数据实时采集、 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加工、分发存 储等全功能处理流程;建成的全国 风能资源数据库包括了风能观测塔数 据、风能评估参政气象站历史数据、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的各类参数,通过分级管理形成了 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可为全 社会各个层面提供风能基础数据、评 估参数和图表成果等的公共服务。 5. 编制完善了一系列风能资源详 查和评价的规范性技术文件 针对项目执行中的各个技术环 节,参考国际、国内相关规范,考虑 我国气候特点、地理条件等因素,并 结合本项目工作大纲要求,研究编制 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测风塔 选址技术指南》、《测风塔塔体及其 防雷技术要求》、《测风塔风能观测 系统技术要求》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技术规定》、《风能资源短期数值 模拟技术规定》等规范性技术文件, 在规范和指导项目执行的同时,及时 进行总结、补充和修正,使各规范性 技术文件更加完善、合理,并具有普 适性和可操作性。 图2 WERAS/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深圳市太阳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深圳市太阳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简本)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市气候中心) 一、 编写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在今天,节能减排已不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更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核心问题,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政策甚至能影响到数十亿人的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于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随后国内各 省在发改委的牵头下,制定本省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工作,节能减排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被明确为“减缓”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举措。节能减排 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节流”,在技术上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向低能耗发展,从而减少单位GDP 的能耗和排放;一方面是“开源”,通过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达到消费能源却不增加排放的目的。 2010年12月,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明确由市气象局负责组织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这其中,关于深圳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深圳市气候中心 深圳市气候中心

评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前期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提供深圳市太阳能、风能的评估报告,将为深圳市政府、企 业科学合理地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提供科技支撑,从而有效地 推动深圳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进展。 二、深圳市太阳能资源评估 (一)评估方法 深圳太阳能资源评估采用了基于起伏地形下的天文辐射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方法,综合使用深圳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深圳及周边4个城市的30年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完成了深圳市太阳能时空分布的计算。在计算中充分考 虑了地形坡度、开阔度和不同用地类型反射率等因素的影 响。 (二)评估结论 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很丰富地区。平原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759-5116 MJ/m2之间;山地南坡南坡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027-4759 MJ/ m2之间;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年总量在3135-4223 MJ/m2之间,具体分布见图1。 深圳市气候中心 深圳市气候中心

内蒙乌拉特后旗XXX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内蒙乌拉特后旗XX风电场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2019年2月

1.1设计依据 1)地图:DEM30米网格精度的矢量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6812#、6498#测风塔测风数据; 3)业主提供的一期相关资料; 3)海力素气象站的气象数据; 4)风力发电场设计相关规程。 1.2区域风能资源概述 乌拉特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深居大陆内部,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特点,四季分明,春干燥多风,夏短促干热,秋温和凉爽,冬漫长寒冷。全年干旱少雨,风沙大,无霜期短。春季3~5月,是大风季节,年平均风速5.5m/s。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长时间控制,风电场所在区域已成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南下气流通过时具有增速效应;加之其地域开阔平坦、植被稀疏,建筑物及树木稀少,气流的摩擦阻力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常年有风,冬春最盛,风能资源丰富。 1.3风电场所在地区气象站资料分析 1.3.1.参证气象站站概况 本工程收集了海力素气象站资料做为工程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海力素气象站设立于1958年,原址位于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巴音温都尔公社虎勒盖尔“戈壁”,1964年改名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虎勒盖尔气象服务站,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0′,北纬42°12′,观测海拔高度1185.8m;1970年10月1日迁往海力素地区,地址为巴彦淖尔盟潮格旗那仁宝力公社海力素“戈壁”,东经106°24′,北纬41°24′,观测场海拔高度1509.6m。

表1.1 海力素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 项目数值项目数值全年平均气温 5.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1% 全年平均气压848.7hpa 冻土期10月上旬~4月 中旬 全年平均水气压 4.3hpa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200cm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8.1℃累年最大积雪深度12 cm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32.6℃年均沙尘暴日数16.8(天) 全年平均降水量128.8mm 年均雷暴日数16.2(天) 多年平均蒸发量3314.4mm 年均冰雹日数0.8(天) 1.3. 2. 气象站平均风速 图1.2 海力素气象站历年风速年际变化直方图 海力素气象站多年逐月平均风速统计成果见下表,多年平均风速年变化直方图见下图。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发电设备(2009No.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魏子杰(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站动力设备的开发技术工作。 新能源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魏子杰, 段宇平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4) 摘 要:结合甘肃省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工程对测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1年中各月份的平均风速,10m 高及70m 高处各等级风速的百分比,风向分布等,可得出主风向、年风功率密度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从而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精确评估。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有效风速;年可利用小时 中图分类号:T M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86X(2009)05-0376-03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WEI Z-i jie, D UA N Yu -ping (Z hong N eng Power -Tech D evelopment Co.,Ltd.,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By a na ly zing the w ind me asur eme nt data o f G ansu Y umen D iw opu se cond -phase w ind f ar m pr o ject,the mo nthly ave ra ge w ind speed in a ye ar ,the perce nt age o f w ind spe ed a t v ar io us scales at heig ht 10m and 70m as w ell as specific air dir ection distribution ar e o btained,thus the main wind dir ection,annual wind pow er density and applica ble ho ur s o f annual w ind ener gy can be estimate d.T his m akes it po ssible to per fo rm accur ate a ssessment fo r the wind e ne rg y r eso ur ce. Keywords:w ind f arm ;w ind energ y r eso ur ce;e ff ectiv e w ind speed;annual a pplicable hour 风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加快风电建设。甘肃省玉门市有着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具备规模开发、商业化运营条件。风能资源的评估是风电场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在玉门气象站测风数据的基础上对低窝铺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估[110]。 1 风电场概况 玉门市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该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 东西风的通道。由于大气环流和特殊地形等原因,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 量约3.0@107kW 。低窝铺风电场二期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西南约15km,分布在低窝铺风电场一期的东西两侧。地势平坦,场地开阔,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556~1620m,地形起伏不大。 2 测风数据来源 玉门气象站位于风电场的东北方向约12km ,是距风电场最近的气象站,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采用经国家鉴定的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EL 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6m 。该站具有30年以上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资料可作比对。业主单位甘肃洁源风电公司提供了3座测风塔的数据,由于2号、3号测风塔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低于98%,不符合5风 # 376#

风电场前期风资源评估

风电场前期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前期风能资源评估(SPWRA-3000)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目前许多风电场建成投产后的年平均发电量要比预测值低20%~30%。 同时由于风电场在建设初期需对区域风资源进行评估,业主不得不在该区域建立大量的测风塔进行考查以寻找合适的风场建设点。据分析,拟建风场场址需提供1到3年当地连续有效风资源气象信息方可确立。为此业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和空间成本。 为解决风电场选址带来诸多限制条件,国能日新通过多年的气象经济分析及电力工程实践经验,可准确分析当地区域的风能资源图谱,大量的降低业主的各项投资成本,为风电场的前期选址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一、功能概述 1、风能地图简介 国能日新长期以来经营着国内300多家风电场的风资源预报业务和风电并网服务,因此存储了中国境内每一个经纬度坐标的风资源时间序列。基于这一大规模数据库,我们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局部地区的风资源分布地图——风能地图。 下图是中国区域的风能分布示意图。颜色越红,代表年均风速越大。 2、风能地图原理 在风能地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看到不同地域的风能大小。如果说风能投资最终取决于天时(风资源)、地利(接入条件)、人和(当地公共关系)的话,那么风能地图为风电场宏观选址提

供了必不可少的天时(风资源条件)的遴选前提。 然而风能地图的生成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对我们的技术进行验证,中国水电集团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向我公司提供了吉林和山西4个自有测风塔的经纬度,国能日新从我们的气象系统中计算得到上述4个地理坐标处的风资源时间序列,提交贵公司进行验证。最终验证的结果十分令人满意,序列的相关度相当之高(超过60%)。 上述实验显示国能日新公司有能力计算中国境内每一个地理坐标点的长达一年以上的风资源时间序列。 以百色地域为例,风能地图的整体生成步骤有三: 按照需要的空间精度对百色地区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有网格节点的经纬度坐标; 计算每一个坐标的年风资源时间序列,并计算平均风速; 根据风速大小对所有坐标点进行染色处理;既可得到整个地区的风能地图。 可见,风能地图的制作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风资源计算过程;国能日新基于多年开发的风电气象资源和大规模云计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上述的所有计算过程。有了风能地图,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寻找还没有开发的风资源富集地区进行下一步的考察和前期工作了。 二、风能详查 风能详查是通过计算模拟给出某个测点的按时间序列的风速风向数据。首先用户选定大的位置之后,在小范围空间中进行细分式筛选时,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空间坐标进行风资源详细分析。此时,根据用户提供的经纬度坐标,给出详细的风资源时间序列,用于风资源评估和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这一步骤有三方面优势: 缩短前期考察时间周期,节约时间成本; 补齐实际工作中的缺测数据,减少前期工作周期; 为测风塔选址、风电场最终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有了时间序列,我们就可以计算风资源的威布尔分布、风向玫瑰图等,进行相关前期的分析工作了,这为定量对比不同地理坐标点的风资源提供了确切的量化指标(如下图所示)。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2017-07-21 科技论坛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高兴建 (黑龙江华富风力发电穆棱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穆棱157500) 摘要: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方法1风能资源评估 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甄选、 1.1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 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 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勘探,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 应电场的开发范围。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 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 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无高大建筑物、 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测风塔数

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测风高度要最好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1.2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 资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 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根据风场测风数据处理形成的资料和长期站(气象站、海 《风电场风资洋站)的测风资料,按照国家标准 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计算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日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年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向、风能玫瑰图,风电场 风能玫瑰图,风电场测站的风切测站各月风向、 变系数、湍流强度、粗糙度;通过与长期站的相关计算整理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 地表粗糙度、障表数据。综合考虑风电场地形、 碍物等,并合理利用风电场各测站订正后的测风资料,利用专业风资源评估软件(WASP、WindFarmer等),绘制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图,结合风电机组功率曲 按照国家标准《风力发线计算各风机的发电量。 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2001)计算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和50 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提出风电场场址风况对风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根据以上形成的各种参数,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以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1.3微观选址目前,国内微观选址通常采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风电场设计软件WASP及WindFarmer进行风况建模,建模过程如下:

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南大学 新能源概论论文 题目:风能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杜文齐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1402班 学号: 2015年2月14日 风能的开发与利用 外语院杜文齐 【摘要】: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利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风能发展的历史背景、具体用途、我国的现实利用状况和开发的阻力出发,浅析风能这一新能源的无限潜力。 在有着“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的湛蓝天空下,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里的风。四周安静的时候,甚至能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它从你的耳畔掠过,从你的指尖流过,胸中浊气涤荡一空,在一呼一吸之间,身心也轻盈起来。在这个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密的地方,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毫无负担地呼吸。这清新除了缘于高原的气候特点之外,也与云南省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减少大气污染有关,以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

风能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在蒸汽机发明以前,风能曾经作为重要的动力,用于船舶航行、提水饮用和灌溉、排水造田、磨面和锯木等,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风帆行舟”。我国是最旱使用帆船和风车的国家之一,至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帆船,唐代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可见那时风帆船已广泛用于江河航运。最辉煌的风帆时代是中国的明代,14世纪初叶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风帆船队功不可没。明代以后,风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有:“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这是对风车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描述。我国风帆船的制造已领先于世界。方以智着的《物理小识》记载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皆为之”,描述了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风帆驱动水车灌田的技术。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风帆船和用风力提水灌溉或制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仅在江苏沿海利用风力提水的设备曾达20万台。 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16世纪,荷兰人利用风车排水、与海争地,在低洼的海滩地上建国立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今天,荷兰人将风车视为国宝,北欧国家保留的大量荷兰式的大风车,已成为人类文明史的见证。在蒸汽机出现之前,风力机械是动力机械的一大支柱,其后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廉价电力的获得,各种曾经被广泛使用的风力机械,由于成本高、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等,无法与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相竞争,渐渐被淘汰。 而今,在这个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世纪,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它具有极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 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 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 V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30

最大值max V 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min V 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V (或max V 、min V )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30V 、max V 、 min V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 其它观测资料 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四、收集相关科学(考察)试验的测风资料。 第六条 补充资料 一、对无测风资料区域,从气候学、农谚、前期气候调查、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收集有关风能资源情况的材料。重点区域包括山区、存在峡谷效应的山谷、风口、沿海岛屿等。 二、加密观测:根据风能资源评估深度的要求,在地形复杂、站点覆盖率低的地区设点,进行补充观测。设点密度、观测高度等要求参照《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执行。 第三章 数据处理 第七条 风能资源参数计算 一、评估风能资源所需的参数包括: 1 各代表年年平均风速、年风向频率、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各月平均风速、各月风向频率、各月平均风功率密度;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14T12:56:27.887Z 来源:《福光技术》2019年32期作者:潘婷 [导读] 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 中国三峡新能源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风能资源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能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后,随着人类科技的创新发展,风能一定会更广泛高效可靠地为人们应用并为人类造福千秋万代。 关键词:风能;资源评估;关键问题;分析 一、风能资源评估相关技术概论 现有的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手段有 3 种: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以及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及 2003 年,我国气象研究所分别开展了三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即采用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技术对我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进而计算平均风速、Weibull 参数等风能参数,最后给出 10m 高度上风能资源分布图谱,图 1 为第二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绘制结果 [5]。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风能评估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可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气象站检查风能高度限制 我国气象站观测站的测风高度只有 10m,而风机的轮毂高度大多数都在 50 和 70m,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取决于局地地形和地表条件以及大气稳定度,因此从 10m 高度的风能资源很难准确推断风机轮毂高度的风能资源; 气象站分布广度和密度限制 我国地域辽阔,这就导致了气象站分布的广度和密度受到了限制,据相关资料记录,我国的气象站分布间距为 50~200km,东部地区气象站分布密度较大,西部地区分布稀少,西部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误差就会很大,即使是 50km 分辨率的统计计算结果也只能宏观地反映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趋势,不能较准确定量地确定一个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覆盖范围和风能储量; 气象站分布位置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城镇地区的风速相对较小,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有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还不能满足中国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对风能资源评估的需求。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由于测风资料的时段不统一,因此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设立测风塔观测的人力和物力耗费很大,仅仅依靠气象塔的观测资料进行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是不可行的。由于观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建立密集的观测网,也不可能像气象站一样进行常年观测,所以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的适用准确性不高。 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基础理论上讲,建立在对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运动数学物理描述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技术要优于仅仅依赖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可开发风能资源的面积和风机轮毂高度的可开发风能储量,更好地为风电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和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关键问题 2.1“Wasp”与“GFD”的应用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风电行业中风资源的评估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风电场工程建设方面 ( 尤其是陆上风电场的建设 ) 明显已经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与其相关的风资源评估技术也处在日趋完善与成熟的发展进程中。然而,在世界各国持续进行风电大规模开发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够适应陆上风电开发的区域越来越少(地形简单、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复杂地形区域、风能资源丰富的山区则逐渐成为了陆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我国正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凤能资源的山区存在很多,但是这些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其空气的流动在地面附近始终都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这样的现象俨然不能够满足 Wasp 风能资源评估软件中风流模型的附着流假定条件,所以对风能资源评估往往都会存在误差。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风电场的实际年发电量长期低于地域预测值的状态(往往都会在地域预测值 20%-30% 左右)。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风电场的复杂地形,这种复杂的地形与 Wasp 评估软件的性能并不匹配,一旦地形或气候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之后,Wasp 评估软件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风能资源工程中,我们理应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来对风电场的区域进行分区,将测风塔适当的分布于每个典型地形区域,以分区的形式来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的实现必须以测风数据为基础)。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的应用 从整体上来看,观测三维展示、平面图形显示、观测要素显示、风能分布产品、数据管理模块以及系统设置模块等功能模块,GIS 系统主要是利用了 Are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组件对空间图形的表达与分析以及其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特点来实现的,GIS 系统以此来有效建立了高度层不同的全国风速、风能分析模型,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时空组合与表现形式来实现对风电场区域内的风资源影响因素的空间操作,整个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是可视化、自动化的。具体来说,GIS 系统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以下几种:一是数据的监控分析。能够实现对各个测风塔测风数据的实时监控,成为空间分析的数据源,二是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GIS 系统为风能产品的生成提供了在数

测风数据处理和风能资源评估 工作大纲

任务项目报告之五 测风数据处理和风能资源评估 工作大纲 浙江省气候中心 2008年12月5日

设计任务 项目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CRESP-PMO) 承担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 项目负责人:陈胜军(高级工程师) 主要参加人员:徐集云(高级工程师) 李正泉(博士/高级工程师) 毛裕定(高级工程师) 樊高峰(高级工程师) 冯 涛(硕士/工程师) 吴尧祥(工程师) 柳 苗(硕士/助理工程师) 李仁忠(硕士/助理工程师) 何 月(硕士/助理工程师)

目录 一、背景 (1) (一)项目背景 (1) (二)“浙江沿海地区(陆上)风资源评价”项目概况 (2) (三)浙江省风能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概况 (6) 二、目标 (8) 三、任务 (9) (一)任务一:测风塔测风资料的收集、检验、插补订正 (9) 1、观测系统的第一次验收 (9) 2、测风数据的收集 (9) 3、观测系统巡检维护 (9) 4、观测系统的第二次验收 (9) 5、测风数据的检验 (10) 6、测风数据的插补订正 (10) (二)任务二:气候特征分析和代表年测风数据订正 (10) 1、长期气象站基本信息及观测数据收集 (10) 2、选取参考气象站 (11) 3、参考气象站气候特征值的分析 (11) 4、代表年测风数据订正 (12) (三)任务三:风能参数计算分析 (12) 1、测风塔资料风能参数的计算分析 (12) 2、高分辨数值模式风能参数的模拟计算分析 (13)

(四)任务四:气象风险评估 (14) 1、极大风速 (14) 2、极端温度 (14) 3、台风 (14) 4、雷暴 (14) 5、覆冰 (15) (五)任务五:风能资源综合评价 (15) (六)任务六:编制报告 (15) 四、提交成果 (16) 五、时间进度 (17) 六、预算 (18) 七、付款时间表 (19) 八、资质要求 (20) 项目成果报告咨询会专家意见 (21)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电力技术标准汇编水电水利与新能源部分第13册 12 GB/T 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目次 前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 4测风数据要求 5测风数据处理 6风能资源评估的参考判据 附录A(提示的附录)数据订正的方法 附录B(标准的附录)风况参数的计算方法 附录C(提示的附录)订正后的风况数据报告格式(示例)附录D(提示的附录)风况图格式(示例)

前言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风电场项目选址过程中评估风能资源的经验基础上,参考力争国外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的。主要有美国风能协会标准AWEA8.2—1993《推荐的风能转换系统选址方法(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HE SITING OF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以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规范NREL/SR-440-22223《风能资源评估手册(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HANDBOOK)》。 本标准的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A、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电力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鹏飞、朱瑞兆、娄慧英、易跃春、刘文峰、谢宏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18710-2002 Method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估风能资源应收集的气象数据、测风数据的处理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风功率密度的分级、评估风能资源的参考判据、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风场 wind site 拟进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场地、区域或范围。 3.2 风电场 wind farm

风资源评估综述

风资源评估综述 摘要:本文以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的介绍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风资源评估需要的基础资料,以实际为出发点对风资源评估综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资源,评估,综述 一、前言 在跨入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环保资源的利用发展已经成为资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推进风资源的发展利用。可以带动了资源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的介绍 中国气象局及所属各科研院所和各省(市)气象局是研究和掌握中国风能资源状况最为深入的部门。上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风能资源普查,其中包括了900个气象站资料。1980-1986年,对海岸带进行调查和评价,推算了近海的风能资源。“九五”期间尝试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取得的较好的效果。为了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促进我国风电建设的更快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决定从2003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个10×104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井完成风资源评价和提出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风能资源评价由气象部门承担。 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中国气象局的要求,“第3次全国风能资源评价”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国家气候中心、气象信息中心、广东、河北等省气象局作为参加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综合报告、研制国家风能资源数据库、开展复杂地形下的风场数值模拟试验、编制相关的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风能资料质量审核规程和风电场气象观测仪器检定规程等管理办法。项目于2003年10月启动,其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已于2004年4月通过专家论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文全国执行。省级风能资源评价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结果,“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综合报告”、“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库”、“小范围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等分项日正按计划进行。 三、风资源评估需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风电场的年平均容量系数仅为0.21~0.24,有些风电场的单机年平均容量系数仅为0.16~0.18。影响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场址上的风资源较差。据调查,目前许多风电场建成投产后实际的年平均发电量比预测值要低20%~30%,还有极少数风电场甚至低达40%。导致该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资源的测量和评估存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