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五德与五行的转化关系

合集下载

关于“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内容对我们从八字的五行情况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内容对我们从八字的五行情况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内容对我们从八字的五行情况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帮助的!【德】对身体和关系的影响!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

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

一、仁德养肝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

他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

为什么会“慈眉善目”呢?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从人的眼睛上就可以发现这一个人是否具备比较浑厚的肝木仁德和品格,有了品格才有能量。

仁德品格缺乏,仁德能量缺乏,这样的人性格上肯定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自己生气。

这种人很多,女性一般就表现出爱生闷气,在心里仇恨别人,但外在表现不显露出来,可以憋到自己对着墙角流眼泪,但是却淤积在自己体内。

★表现在健康上,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面部长斑。

肝五行属木,仁德为肝脏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

仁德缺乏的人,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肝部疾病。

而且,仁德品格缺乏表现在命运际遇上,就会人际关系紧张,一生各种事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义德养肺义德能量丰厚、义德品格强的人,他就非常快乐,以助人为乐、为本,常常侠肝义胆,助弱扶危,济安拔险,身周围常常能聚拢讲义气的朋友,因为他考虑自己少,帮助别人多,所以处善聚缘。

这种人,一般处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因为义德属金,快刀斩乱麻。

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为人排忧解难,就像及时雨一样。

交到这样义德充沛、义德品格强的人作朋友,也是一种幸福。

有这样的朋友在身边,那么对我们的事业、对我们的人生、对家庭,都是个好事。

肺五行属金,义德又称为金德。

金德为肺脏健康之本,也是上焦调节的一个能量体。

肺主皮毛(皮肤、毛发),金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很多顽固性皮肤疾病和毛发的疾患。

五行五德的对应关系

五行五德的对应关系

五行五德的对应关系
五行与五德的对应关系是:**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

具体解释如下:
1. 木:对应的是“仁”,意为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应如树木一样,是为“仁”。

2. 火:对应的是“礼”,意为礼是维持整个儒家社会的基本信条,是维系社会的规则,必须遵守,相当于程序法,是为“礼”。

3. 土:对应的是“信”,意为对承诺的遵行和高度尊重,是为“信”。

4. 金:对应的是“义”,意为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是为“义”。

5. 水:对应的是“智”,意为能够在明辨是非基础上趋利避害的判断力,是为“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

“五德”是什么?

“五德”是什么?

“五德”是什么?五德基本解释(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史记·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

”《文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 蔡邕注:“五德,五行之德。

自伏羲已下,帝王相代,各据其一行。

始於木,终於水,则復始也。

”唐张说《应制和千秋节》诗:“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2).指人的五种品德。

谓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

”(3).指人的五种品德。

谓智、信、仁、勇、严。

《孙子·始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三国魏曹操注:“将宜五德备也。

” 唐王维《谢集贤学士表》:“固当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 赵殿成笺:“《新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也。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

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汉郑玄笺:“玉有五德。

” 孔颖达疏引《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

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白居易《池鹤八绝句·鸡赠鹤》:“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

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晋陆云《寒蝉赋》:“夫头上有绣,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即其信也……迈休声之五德,岂鸣鸡之独珍。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浅谈五行——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浅谈五行——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浅谈五行——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早把阴阳五行的观念作有系统的归纳而成其理论者,是先秦阴阳家邹衍的功劳。

发展至汉代的五行,如淮南王刘安之《时则训》和《齐俗训》、以及刘向之“五德终始说”,便与邹衍有分歧之处、同时也有类同之处,而其中材料似乎又皆追溯春秋战国时代。

汉代的五行说由于必须关顾朝代兴衰的敏感性,多少涉及这方面的一些政治意识,就如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的“世经篇”便大量讨论过汉室对待“五德终始说”的问题。

不过,我们亦实在很难以偏概全地为谁是谁非下定论,尤其是有许多资料的确切性在今天己不易肯定、复有不少著作早己亡佚不传之故。

古人对五行的理解,特别是五行功效性的认识,如颜色跟运气的关系,五行禳解方法的运用等,四时祈福的仪式等等,还有很多值得今人学习体悟的东西。

秦汉间之五行五行虽不是邹衍发明,但他的阴阳五行说应是最早订成一派之学问,故称“阴阳家”。

可惜,邹衍的著作已散佚不传,现只有在他人著作的节录中得睹其有限的材料,只此而已。

后来,西汉刘向父子的五行说又成为另一个有理论系统的学说,足与邹衍的抗衡。

然而,大家似乎忽略了比刘向更早的《淮南子》。

一、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先秦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以历代帝王与水土木金火的五德相配,依五行相胜的原理来解释朝代的更替。

较早期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应同篇》)只有粗略地提出:黄帝为土德、夏禹为木德、商汤为金德、周文王为火德。

可能后人按历代的兴替依次加入了五德,使看起来更符合五行转移之序,如此,则黄帝土德、少皞木德、颛顼金德、帝喾火德、帝尧水德、帝舜土德、伯禹木德、商金德、周火德。

故据《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引邹衍“五德终始说”是所谓“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即是说,唐代居水德、虞代居土德、夏代居木德、殷代居金德、周代居火德。

“从所不胜”指水遭土克,故虞代唐;土遭木克,故夏代虞;木遭金克,故殷代夏;金遭火克,故周代殷。

“从所不胜”的理念基础,或可说:朝代更替并含革命的意义。

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

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

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

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

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

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

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

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 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元(金)→明(火)→清(水)。

自清以后,又变为相生说:清(水)→中华民国(木)→中华人民共和国(火)在中国古代,有君王受命于天的说法,又认为天象和君王之间有心灵感应,君王贤德则风调雨顺,君王暴虐则灾象四起。

后来,有人总结出宇宙间的万物有相生相克的元素,朝代更替也有相生相克的原理。

中国五德终始说

中国五德终始说

3、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①甲乙:木,东方②丙丁:火,南方③戊己:土,中方④庚辛:金,西方⑤壬癸:水,北方4、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①寅卯:木,东方②巳午:火,南方③丑辰未戌:土,中方④申酉:金,西方⑤子亥:水,北方三、我国历史上各种思想对应的五德:①儒家:木德②法家:火德③墨家:土德④释家(佛):金德⑤道家:水德儒家重仁,而五德中木为仁,儒家为木德最为合适,五岳中唯选东岳泰山封禅,东为木,这也不无关系。

儒家为木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德旺之时不得势,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秦朝金德旺而克木之时更有焚书坑儒的挫折,但在西汉水德旺时便得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优待。

皆因土阻木、金克木、水能生木故也,更在宋朝木旺时发展至理学。

法家配火德,火主礼乐,主文字,文明,主无情,法家配火德较合适,法律无情。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兼爱则为包容,而土藏其他四气,具有包容的特点,故墨家配土德。

释家本为外来宗教思想,原属西方,而金配西方,佛家也曾说西方极乐世界。

另金为义,释家提倡的义为根本上的义,最广泛的义,对世界有情生命的大义,故释家配金德。

道家重无为,尤其推崇水之至善,且水主静且智,道家配水德比较合适。

四、各朝代五德所属归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文明发展长河中,经历了许多的朝代更替,这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那么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替有哪些规律呢?利用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如何总结中国的朝代盛衰。

世间万物离不开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各朝代的更替亦不离此根本。

在这篇论述中,五德皆代表各朝代的五行势力。

盖禅让、逼禅皆为五行相生,禅让为主动相生,自然过渡,而逼禅为受生强过主生,一般出现在前朝式微而被其他取而代之。

盖战争、叛乱、自立皆为五行相克,因为战争造成两方受伤,是强烈的斗争,以五行相克为适宜。

依此,试为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对号入座:第一阶段:炎帝,蚩尤,黄帝,尧,舜,禹。

五德与五行

五德与五行

五德与五行五德与五行我国古代有阴阳五行的学说。

这个学说影响其实很大。

当时,几乎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此消彼长等等都要归结到阴阳五行学说中去。

乃至于改朝换代也是五行的“五德”轮回。

由于它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加上某些有意无意的故弄玄虚和随意发挥,以及古代文言文不够精确的缺点,使得后人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越看越糊涂。

因此,本文试图以最简单、最本质的释义去说明一些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

“仁礼信义智”,这个相信大家都听过。

其实,这是五行派生出来的“五德”的概念,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这五行。

那么五德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仁”的本义是理想。

例如:“不成功便成仁”,就是说不成就我的事业,就成全我的理想吧。

“妇人之仁”,是嘲笑妇女的理想短浅,不是嘲笑她们的爱心。

所谓“明君施仁政”,也不仅是关心老百姓如此简单,而是希望达到一个更高的,更“理想”的社会境界。

当然,这里的理想都是指好的、高尚的内容,否则只能叫“欲望”了。

爱心、善良、创新等则是“仁”的引申含义。

“礼”的本义是文明。

学会用火,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猿人开始摆脱了寒冷、疾病、野兽等的侵袭,使得人和动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至于礼貌、礼法、规则等等都是文明下的产物,是“礼”的引申含义。

但火还有一个含义是热情、热烈,这是礼字没有概括的。

“信”的本义是原则。

土是一种很坚固的东西,不容易变化,为原则;土同时又盛载万物,没有厚此薄彼,为度量。

因此土本身包含了这两重的基本含义。

这两重含义是不可分的。

但“信”字只概括了原则性的一面。

其他如信用、信誉等则是“信”的引申。

“义”的本义是责任。

“义不容辞”,就是责任不容许我推辞的意思。

所谓“义气”也是和某种责任有关的东西。

有责任心的人自然会不断反省,因此金的引申含义是反省。

“金”是锋利的,用于收割和切削,因此金也有收缩、节俭、去繁存简等含义。

“智”的本义是理智,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等等。

其他如灵活性、智慧、聪明等等都必须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

《哲学观·五德络始说》:亦称“五德转移说”战园时期阴阳五行家邬

《哲学观·五德络始说》:亦称“五德转移说”战园时期阴阳五行家邬

《哲学观·五德络始说》:亦称“五德转移说”战园时期阴阳五
行家邬
《哲学观·五德络始说》:亦称“五德转移说”。

战园时期阴阳五行家邬衍倡导的学说。

邬衍把五行的相生相克附会于帝王朝代的兴废递嬗,创造了“五德终始说”。

这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唯心主义学说。

所谓“五德”就是水、火、木,金、士一一五行的“德”。

按照“五德终始说”的说法,历史的变化和朝代的更迭是受“五德转移” 支配的。

每一个朝代都以一种“德”为基础,受一种德”的支持和支配。

每一个“德”都有盛的时候和衰的时候。

当某一个“德”盛的时候,受它支持的这个朝代就兴盛。

当某一个“德”衰的时候,受它支持的这个朝代就买亡,而受另一个“德”支持的另一个朝代就起来代替。

也就是说朝代的更选是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五德与五行的转化关系?『熊春锦』提问:五德缺失,是直接转化为相应的阴五行了吗?阴阳能量总量是不变的吗?如果不是这样,五德缺失和阴五行增加是遵循什么规律呢?觉得有人某一德的阴阳两面都表现很突出,有时非常仁爱,但有时又倔强固执得很。

某一德的阴阳两面都不很突出,比如不聪明,也不怎么贪恋声色。

所以自己觉得应该不是直接转换的关系,而是有强有弱。

但对其中的规律还不是很明了。

比如说,通过诵读增加五德能量,并不是绝对性剔除相应的阴五行吧?阴五行只能通过自检,除去相应的德行缺陷才可以完成吗?如果自检出肝阴木的特征最严重时,并不能简单认为“缺失最严重的德是仁德”、“五臟中最薄弱的是肝臟”吧?解答:五德之一的缺失,首先就是使其内在最相邻的拮抗能量失去制约平衡作用力,能够助长阴五行之一的活力,放纵它的成长。

这种现象并不是直接转化,因为这两者各自的来源并不相同,各有其神司职,不能简单地判定缺德就是缺神,而少精缺气倒是可能的。

这种现象,就如同一个多动好闹的孩子,在集体中首先损耗的是自己,同时影响着周围的人,邻坐位的同学就可能最倒霉,小组、班级全沾光。

若有靠他传递信息相助的人,也就最受其害,指望不得。

例如肝阴旺者,自身的仁慈性就难以稳定地表现出来(自身内乱),同时直接影响心礼的正确和稳定地表达(相生者不安),使智能肾气无谓地被调用损失(其母忧患),同时会使肺义易于无谓地损耗而疲劳(相制者虚耗),若长期不改变,则动摇脾胃的信土支撑,全面垮下来,由量变转向质变。

自检出肝阴木的特征最严重时,并不能说“缺失最严重的德是仁德”,而只能说最弱的是肝仁能量,是肝阳缺少仁德能量克制肝阴木。

每个人体内皆有道的本体,天生的并不是真正缺失本体而是能量,上帝造人挺完美,差别只是各自能量的强弱盛衰变化不同,构成品质的差异性。

善正德的能量一强化以后,阳的本性活力就能表现出来,质量的提升能够推动它的生机活力,而使阴性的质量表现被中和抵消与清理,品格也就被影响而从量变到质变。

阴性的变化中具有日损的特征,最后“以至于无”,与阳转合为一体,即是局部的成功。

如果五行五臓全都依此变化,综五归一,攒簇五行的变化,也就自在其中。

所以,在自我教育中,在外行道德教育中,对品格和品质都要整体把握住,用能量进行分析,天生其才(材)必有用,物无弃物,品和质提升与改变了全都有大作用。

在转变万物的品质过程中,集体行动效果最佳。

个人身内,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单位,内在集体性的五德变化机制,其实全都在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或推动中,所以个人道德文化复兴的自我教育,与家庭、社会型的集体教育实践密不可分,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使变化表现出艰难。

从我做起,影响周围,集体行动,组成合力,效果最佳,无论在体内或者在身外,都是最佳的办法。

五行与五德的良性变化,在个人体内、在家庭、在社会中理义相同。

世间万象,其实皆在这个五行五德的能量变化之中,只有黄老修身学指明了它的良性转化之道。

“品格”,就是看人总体表现出来的是阴还是阳的特征;“品质”是指其能量的厚薄、正负。

“阴阳怪气”的成语,就挺有意思。

万物本有阴阳,不离阴阳,但是如果冒出来的是“怪气”,那就不逗人爱了。

为什么会冒“怪气”呢?因为承载能量之物生出来的“怪气”,而并不是“人”这个物本身天然具备“怪气”。

一个普通的盆子,若装满了金砖,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喜欢,并且亲近它。

是喜欢金砖,还是爱盆子呢?如果这个盆子原来是装过一盆粪便时,人们见了是踢开它,还是捧在怀中?如果现在装了金子,而人们又不知此前它装过粪便,而只知现况如此,态度又如何?人们的判断是对盆焉?还是对盆中物焉?盆中物能反应盆的本来性质吗?时间与空间会改变心识的判断,但人们却不易从本来面貌中将万物视为一体,分别心自生矣。

在唐朝的时候,黄皮肤人、白皮肤人、黑皮肤人(昆仑奴)全往长安跑,学习中国文化,留在长安不愿意走。

现在跑来的人虽然也不少,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方水,但是人们却不愿留下来,是地皮儿变了?还是人变了?或是气氛不同了?欧盟没有实质性的老大,生出个欧元,它却滚大了。

亚洲弄个亚盟能成吗?唐代倒是有点像亚盟的味道,远至日本都向往而前谒。

可是今天呢?是武力强焉,还是精神强焉?做人的道理一样,既需要魄力,更需要内在的道德精神,仅仅只是孔武有力则难以立世,只会被人利用。

机械唯物论是智能文化的产品,没有认识到精神同样是物质,而且是更高级的根本性物质。

但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受这种教育的长期洗脑,虽然能够认同老子的大唯物观,但是有时仍然还会时不时地用已经固化在心脑中的经验思维看待和分析事物,并未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在锅中热水内泡得半熟的青蛙。

所以,还是需要时间炼己为根本。

近代高能物理学,已经开始认识到:超脱形相的制约,万物皆是能量的运动与变化。

这与古人的慧识不期而遇。

科学总是引领哲学不断地否定自己,也不知彼岸在哪儿。

当科学能回归到祖先们的智慧中时,也许它的航线才会正确一些,而不至于在时间和空间中像头怪兽一样瞎撞,将地球弄得满目疮痍,不可收拾。

神奇啊:根治骨质增生绝顶秘方(转载)骨质增生,中老年多得,致本就体弱的身体带来更大痛苦,不但行动难便,更是痛切心肺,且顽疾难除,长期倍受折磨,生不如死。

天下有孝心之儿孙,见此也无不感同身受,屡感煎熬,然却无能为力。

本人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妙方,愿为解除众患者痛苦献上一份爱心!该偏方从一女老中医处获得。

当时,我母亲膝盖骨质增生,走起路来时不时刺辣辣的痛,遍用医院各药不济,遂求中医。

一乡间中医开方,我自去取药,因有几味药独特,全市各大小药店无一能供,最后在该乡间中医的指点下,到一百年老字号药铺中求得。

药铺老板娘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精明强干,两眼颼颼有神,世代为医,乃是神医世家。

她得知我老母年近八十,我为除母病痛奔走全城,感我孝心可嘉,为我另举一方,并优我药价,只收半钱。

回来后,先用乡间中医药方敷之,多日不见起效,只得弃而改用老板娘药方。

谁知,不两日,病情明显好转,三日,痛觉全无,五日,可谓痊愈,我母亲甚为惊讶,为加固效果,继续坚持敷药一月,如今病根彻底不见,一年来尚未有复发,神奇哉!此后,我母又将此方传播至近邻、善友,凡有骨质增生者敷之,无一不愈,且起效神速,除表除根。

为怜天下骨质增生患者之痛苦,也为感该女老中医之美德,遂将该偏方告白于世,让该女老中医之良方恩泽于天下,美德广播于人间,愿天下众骨质增生患者早日解除病痛,尽早脱离苦海。

偏方非常简单,就两味药,据说乃为消淤化瘀通血软骨之药。

偏方:川芎 1斤(500克),山奈 2两(100克),陈醋(或白醋、醋精均可)1瓶(500克)备用。

用法:将川芎、山奈两味药混合一起打成粉未备用。

每次取一小抓药粉(约50克药粉,用量视敷处面积大小而定,如敷膝盖处药少,一小杯足矣,而敷颈椎处面积大,约需两小杯),用少许醋精调和、揉搓成面团状,用手抓捏时不干涩、不粘手、不滴水,象做包子的面筋便可。

此时用透气性好的纱布包裹好该“面团”两层做成“药布包”,放在锅里蒸(最好有蒸笼,如无蒸笼,则须注意防止被水浸泡,可将“药布包”置于小碗里,再在小碗上盖上一个大一点的碗“罩住”,既要保持小碗透气又要防止蒸气遇冷化成水后反滴入小碗里浸泡“药布包”。

如此一起架放于锅里,锅底盛少许水,盖好锅盖,文火而蒸)。

水开后,约蒸5-6分钟,取出,稍冷,平摊于纱布上,趁热(以皮肤能受得了为度)敷于骨质增生处,绑扎固定,外面可再垫上一层塑料,以防药水渗出污染衣裤。

敷两三个小时后,解开,让敷处透气两三个小时,再如上法又将药包蒸一次,此次蒸时只需2分钟即可,又趁热敷上,两个小时后,解开,透气,依此类推,交替进行,一天十敷十解(病情稳后,可放松一点,晚上可视情况敷或不敷),一幅药团可连蒸连敷2至3天,再换新药团。

本药方所开药量约摸可用一月。

古人把“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叫做“五常”,就是“三纲五常”的“五常”。

“常”是什么呢?“常”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

昨天蔡礼旭老师讲得好:“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为。

”知道一个人的正常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叫做“明”,反过来就是“不明”,不明就会妄为,妄为的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是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就是自己的内心造出来的,这叫“造病”。

“五常”里的第一“常”是“仁”,“仁”就是“仁慈”“仁爱”,博爱,就是慈悲善良,能同情人。

它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方向是东,对应的四季是春,对应的五脏是肝,这个肝不单单指肝的那个脏器,而包括肝脏脏器在内的一种状态和功能。

很明显,一个人仁慈善良博爱,富于同情心,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化育、茵岚和滋润肝脏,反之就会伤害肝脏。

肝脏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如果肝脏出了问题,眼睛就会出问题,因为肝开窍于目,当然,其它地方也会有外应的表现。

我学习传统文化后,特别是读了《了凡四训》后,我就首先反省自己:仁,仁者爱人,我自己有没有做到呢?我发现我没有做到。

我是个独子,从小父母对我寄托的希望很大,自己又非常倔强要强,倔强要强就会使木气生发太过,肝脏受损,疾病就来了。

我要强到什么程度呢?考试必须是第一,得了第二我就特别苦恼,攀缘心也特别重,而且在家里孝敬父母方面也做得特别不好,那时认为主要任务是学习,其它的都不重要,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理念是非常害人的。

我这种性格就容易导致肝瘀气滞,肝经的经络从脚走身体的内侧一直到头部,肝开窍于目,所以我从小眼睛就不好,近视眼。

当我反省到这一点时,我就进一步推己及人,因为很多患者的病也表现在肝经上。

我在临床上遇到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患者姓高,是个女孩,她得的是甲状腺肿瘤,脖子里整天憋的慌,一试脉她的两个脉特别的弦,我对她说:你有个德行需要改,就是性格太倔强,太倔强的人肝经就不通。

男性是往外散的,女性是往里收的,收时往往收到咽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肝经所过之处,这个地方一旦瘀阻了之后,上下不通就会得病。

她说太对了,他父母都在旁边,都说她从小就倔。

他爸爸说,谁的车要是超了她的车,她就一定要再超过人家并把人家逼到边上。

我对她说你这个性格要是不改,再怎么吃药治疗都没有用。

因为“气”是一种能量趋势,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排列组合而成的,原来这里没有瘤,为什么后来有了瘤?因为细胞、分子、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来不一样了。

人体实际上就是一堆原子的组合体,排列成健康人的样子和病人的样子,都是这一堆原子,只不过是排列不一样而已。

那么原子又听谁的话?听能量的话,能量就是平时所说的“场”,物理学叫“场能”,这种倔强之气就会在咽部形成一种场能,这种场能就会形成肿瘤。

你即使把这个肿瘤切掉,但你的倔强之气不消除,它这个场能还存在,将来这些成份还是往这里聚,还会得肿瘤。

这个女孩子还有一点是总顶撞父母,顶撞人特别是父母长辈,这都是木性里面最伤肝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