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规模化鸡场禽白血病的综合防治

规模化鸡场禽白血病的综合防治

鸡产生肿瘤而导致的死亡和导致感染鸡性成熟推迟、母鸡产蛋率 病病毒的含量 ,且育雏舍在进鸡前要保持舍 内高温状态 ,并保持 4 h ,有 助 于 减少 舍 内环 境 中病 毒 的含 量 ,还 有助 鸡 舍 甲醛 的排 下 降 、蛋 重 下降 、受 精 率下 降 和孵 化率 下 降并 产 生免 疫抑 制 ,易 2

蛋 鸡及 地 方 品种 鸡群 也普 遍 受 到禽 白血 病病 毒 的侵 染 ,其 发病 死 全进 全 出 的饲养 制 度 ,从 而切 断水 平 传播 途 径 。雏 鸡入 舍前 ,育 亡 率甚 至 高 达3 0— 4 0 %,严 重 影 响我 国养 禽 业 的可 持续 发 展 ,是 雏 舍 应该 加 强 隔离 和卫 生 消毒 ,要 进 行 两次 冲洗 和 熏蒸 消毒 ,空 当前危害我国养禽业发展 的重要疫病之一。其危害只要表现为病 舍地 面 、墙 壁 、饲 养管 理 用具 等 用热 碱 水消 毒 ,减 少环 境 中 自m
病 病毒 可 通过 粪便 污 染 场地 、饲 料 、饮 水及 其 他用 具进 行 水平 传 播 ,因此 搞好 鸡 群 的环 境卫 生 、加 强鸡 场 的中 心环 节 。 因此在 做 好禽 白血 病病 毒 净化 工 作 时 ,种鸡 场 和孵 化 室 的环 境控 制 是至 关 重要 的 ,核 心是 出雏 厅 和 育雏 舍 。 禽 白血 病 是 由禽 白血 病 病 毒 引 起 的 以 造 血 细 胞 增 生 为 主 的 在 出雏 厅 的 雌雄 鉴别 ,免疫 以及苗 箱之 内雏 鸡 啄食 胎 粪 等都 会增 类 肿 瘤 疾病 ,包 括 淋 巴细 胞性 白血 病 ,成 红 细胞 性 白血 病 ,成 髓 细胞 白血病 和 骨髓 细胞 瘤 白血 病 。 自1 9 0 8 年 首次 报道 并 分离 到 加 禽 白血病 病毒 感染 的机 率 。 育 雏 舍 应 与 其他 鸡舍 有一 定 的 安全 距 离并 隔 离 ,严 格 实行 A L V 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 国肉鸡 、

中国麻鸡中发现禽J亚群白血病

中国麻鸡中发现禽J亚群白血病

中国麻鸡中发现禽J亚群白血病近年来,禽J亚群白血病在中国麻鸡中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简要介绍禽J亚群白血病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禽J亚群白血病是一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在鸡群中传播。

在中国麻鸡中发现该疾病,提示我们需要重视并加强防治。

近年来,禽J亚群白血病在中国麻鸡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历史病例的分析,发现该疾病的传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部分品种的鸡对禽J亚群白血病易感,这提示该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环境污染:养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能增加鸡群感染的风险。

免疫抑制因素:如其他疾病感染、营养缺乏等,会导致鸡群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禽J亚群白血病。

禽J亚群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鸡常见症状包括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病鸡还可能表现出神经症状,如震颤、瘫痪等。

为有效控制禽J亚群白血病的传播,以下预防措施值得:选育抗病品种:针对易感品种的鸡,应加强选育工作,提高其抗病能力。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养殖过程中应减少环境污染,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卫生。

强化免疫接种:针对其他疾病疫苗的接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提高鸡群的整体免疫力。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全面,避免营养缺乏;同时,要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以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尚未有针对禽J亚群白血病的特效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饲养,避免疾病传播。

同时,可采用以下辅助治疗方法:给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减轻病毒对鸡群的侵害。

免疫调节: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等物质,提高鸡群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对症治疗:针对病鸡出现的贫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提高病鸡的生存率。

中国麻鸡中的禽J亚群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分析了该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并探讨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 - 养鸡技术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 - 养鸡技术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养鸡技术1危害该病是感染禽白血病病毒或者肉瘤病毒而导致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指淋巴白血病,其次是指成红细胞白血病、血管瘤、肾母细胞瘤、骨髓细胞瘤和骨石病等。

引起免疫失败:该病主要是导致机体淋巴细胞被侵害,造成胸腺和法氏囊发生萎缩,致使机体对疫苗的敏感度减弱,从而很到程度上减弱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其中对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造成最为严重的影响。

继发或者混合感染:病鸡发生该病后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外界病原侵袭的能力减弱,导致机体更容易感染病原,从而会引起继发感染。

该病还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从而使其在发病后容易混合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的病原.如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呼肠孤病毒和霉菌毒素等,进而会同时发生两种或者多于两种的免疫抑制病,造成机体的防御功能极度降低,甚至完全失去,还会导致鸡白血病对机体的侵害程度进一步加重,更容易形成肿瘤,降低生产性能。

如果鸡群早期感染有马立克病,只要再感染鸡白血病病毒就会促使病情立即加重,导致病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增加饲养成本:蛋鸡感染白血病病毒后,由于引起疫苗免疫失败,提高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饲料转化率,更容易感染疾病,增加治疗成本.者B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

2.流行特点鸡是该病的自然宿主。

外源性白血病病毒能够经由垂直传播以及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引起水平传播,其中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

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随着蛋鸡的日龄增长导致各型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通常最容易在7~12日龄出现该病。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鸡能够感染该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携带病毒的蛋鸡,尽管自身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其产出的鸡蛋往往会携带病毒。

蛋鸡整个生殖系统都存在病毒,并不断进行繁殖,其中病毒浓度最高的是输卵管,尤其是蛋白分泌部。

也就是鸡卵中会含有病毒,从而导致孵出的雏鸡携带病毒,再加上其会密切接触健康雏鸡,进而导致整个雏鸡群都发生感染。

禽白血病的诊断治疗

禽白血病的诊断治疗

禽白血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管瘤等,其中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

禽白血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对养禽业影响很大。

本文对禽白血病的临床综合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1病原ALV是反转录病毒,具有脂质囊膜,病毒粒子为20面体对称性的近似球形结构。

病毒粒子从外到内分为3层结构。

病毒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衣壳蛋白P27、基质蛋白P19、核衣壳蛋白P12、囊膜蛋白gp85和跨膜蛋白gp37。

其中,衣壳蛋白P27是所有亚群的病毒的共同特异性抗原,囊膜蛋白gp85具有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可用中和试验区分不同抗原型。

2流行病学此病最常见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自然条件下,垂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有病毒血症母鸡的输卵管的病毒浓度最高,特别是蛋白分泌部,因此其产出的鸡蛋常带毒,孵出的雏鸡也带毒。

3诊断3.1 临床诊断剖检可见多发性肿瘤病灶。

肿瘤可发生于肝、脾、法氏囊、肾、性腺、心脏、骨髓、肠系膜等处。

3.2 实验室诊断采病鸡血液、肝、肾病料进行化验,当对送往的病料接种细胞单层后,然后将其放置在37℃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而后在吸去其培养液进行培养6h,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反应检测,在4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呈病毒特异性荧光的细胞,检查结果呈阳性,则可判断鸡群患有禽白血病。

3.3 鉴别诊断应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做病毒分离试验及 gp85 基因序列比较,来确证ALV 的感染,并进而确定感染ALV 的亚群。

一般来说,由MDV 引发的肿瘤的死亡高峰期较早,在12~16周龄左右,而白血病肿瘤发生较晚,通常在性成熟前后才出现肿瘤死亡,肿瘤发病死亡高峰应在22~23周龄后。

但这不是绝对的,在经过MDV 疫苗免疫的鸡群,其发病可能延后。

在少数情况下,白血病肿瘤也会早在8~12 周龄时发生。

虽然MDV 引发的是T淋巴细胞瘤而ALV-A、B 引起的是B淋巴细胞瘤,但除非是很有经验的病理组织学专家,一般的兽医专家也很难真正有能力鉴别。

禽白血病的综合防制

禽白血病的综合防制
品记 录 。
其他饲料 购入 ( 、 盐 添加 剂等 ) 和消耗 量 。 5 商贸档 案 。 牛 育 肥 场 内 发 坐 的 商 贸 活 动 、 肉
记录 。
6 固定 资产 档案 。设备 、 、 房地产 、 车辆 等 。
4饲料记录 。①精饲料购入和消耗量 ; 、 ②蛋白 质饲料购人和消耗量 ; ③粗饲料购人和消耗量 ; ④
2 中国 动物 保健 C i n l e l 0 0年 " 月 8 h aA i ah2 1 n ma H t
7 无形资产。科技成果 、 、 专利等。
8 财会档案。建立公司财会有关管理制度 。■H 、 F
因 马 立 克 疫 苗 中携 带 白 血 病 病 毒 造 成 10 7 0万 只 鸡 感 染 白血 病 ,使 日本 养 禽 业 遭 受 巨 额 的经
国养殖 密集省份 均有 发生 ,以大面积 散发 为主 ; 易 感鸡 群 以蛋 种鸡 与商 品蛋鸡 为 主 ,各 品种 都 有 发 病, 主要 以海兰 褐 为主 , 土 品种 与 肉鸡 品 种发 病 本
较少 。
根据 自 然 传 播 方 式 的 不 同 , 可 将 A V 分 L 为 外 源 性 和 内 源 性 病 毒 。 外 源 性 病 毒 ( B、 A、
然宿 主是鸡 。 0世纪 8 2 0年代 末 期 墨 西 哥 、 日本 曾
瘤性 疾病 的统称 。禽 白血病 / 肉瘤病 毒群是 反转 录
剖 记 录 ; 药 品购 销 记 录档案 , 月 、 度 、 ④ 分 季 年度 记 录 ; 防疫 注射记 录档案 , 月 、 度 、 度记 录 ; ⑤ 分 季 年 ⑥ 牛场 消毒 记 录档 案 ; ⑦传 染病 记 录档 案 ; 非 常药 ⑧
病 。从 3 日龄 到 3 0 日龄 均 能 见 到 发 病症 状 , 0 0 比较 集 中 的发 病 日龄 是 在 产 蛋 的前 后 ,大 概 在

三黄肉鸡白血病的防治与体会

三黄肉鸡白血病的防治与体会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 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疫 苗,提高鸡群免疫力。
治疗手段
1 2
早期发现与隔离
及时发现病鸡,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在鸡群中扩 散。
药物治疗
选用敏感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进行 治疗。
3
辅助治疗
如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等,帮助病鸡康复。
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
对鸡群进行定期监测,了解疾病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抵抗力。
及时报告疫情
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 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
扩散。
学习养殖技术
养殖户应不断学习先进 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提 高自身的养殖水平和管
理能力。
04
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养殖场在饲养三黄肉鸡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疫苗 接种和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有效控制了白血病的发生和传播。
案例二
某养殖户在饲养三黄肉鸡时,注重改善鸡舍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提供营养均 衡的饲料,同时配合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保健,成功降低了白血病发病率。
防治失败案例
案例一
某养殖场在早期未重视白血病的预防,当发现病鸡时已出现大面积感染,治疗措 施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最终导致大量鸡只死亡。
案例二
某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未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和疫苗接种,当发现病鸡时已错过 最佳治疗时机,尽管采取了治疗措施,但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黄肉鸡白血病的防治与体 会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疾病概述 • 防治策略 • 防治体会 • 案例分析 • 相关研究与资料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特性

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估

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估

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估禽白血病(V)是一种主要感染鸟类的病毒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禽白血病净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尚未充分评估。

本文旨在评估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油鸡。

油鸡是一种快速生长、肉质鲜美的品种,广泛应用于屠宰业。

然而,油鸡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禽白血病的感染,因此禽白血病净化对油鸡的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禽白血病是由禽类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唾液和排泄物传播,感染鸟类后会使其产蛋性能和繁殖能力受到影响。

禽白血病净化是一种通过选择禽场清洁方案、加强消毒等方式,从饲养环境中减少禽白血病病毒的存在,减少感染风险的方法。

对于北京油鸡而言,禽白血病净化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蛋率、卵重和蛋品质等方面。

研究发现,经过禽白血病净化处理后,油鸡的产蛋率明显提高。

这是因为禽白血病会导致鸟类免疫系统受损,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了产蛋率。

而净化处理通过减少饲养环境中的病毒存在,使鸟类的免疫能力得到恢复,从而提高了产蛋率。

此外,禽白血病净化对油鸡的卵重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过净化处理后,油鸡的单个鸡蛋重量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净化处理能够改善油鸡的饲养环境,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从而促进卵巢发育和卵泡的形成,增加鸡蛋的产量和重量。

此外,统计数据还显示,在经过禽白血病净化处理后,油鸡的蛋品质也有所改善。

研究发现,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油鸡的鸡蛋外观更加光滑均匀,内部结构密实,并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这表明禽白血病净化处理能够提高油鸡鸡蛋的质量,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然而,禽白血病净化对北京油鸡的繁殖性能的影响尚未明确。

研究人员认为,禽白血病净化处理能够降低饲养环境中的病毒含量,减少油鸡的感染风险,从而提高其繁殖能力。

禽白血病的净化及防控

禽白血病的净化及防控

135禽白血病的净化及防控潘金升(新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新兴 527400)摘 要:禽白血病是由肉瘤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该病在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药物,通过净化措施建立健康无白血病鸡群是当前避免感染鸡群的重要措施。

在对该病的净化的过程存在众多的不足与问题,积极的改进当前的净化措施对有效防控该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禽白血病;净化措施;防控策略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

禽白血病可导致鸡死亡、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和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

禽白血病对养鸡业的危害越来越大,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经过多年的净化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禽白血病仍在临床上大量发生和流行。

目前,禽白血病病毒的宿主谱正在扩大,已从肉鸡和蛋鸡传播到我国地方品种。

我国地方种鸡J 亚群禽白血病的纯化仍是禽白血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因此,净化和预防禽白血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禽白血病的净化及防治措施提出了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 净化措施(1)垂直传播控制垂直传播是指阳性鸡通过产卵将病原体传播到下一代。

控制措施是进行多次阳性检测,及时剔除阳性鸡,并确保下一代的种鸡为阴性鸡。

①一日龄鸡胎粪检测1日龄胎粪检测,及时排除阳性鸡,避免鸡间水平传播。

孵化前每个鸡蛋都放在同一个孵化纸袋里。

对1日龄雏鸡的胎粪逐一采集,检测抗原。

如有阳性鸡则对整个鸡群进行淘汰,同时对相应的种母鸡也淘汰。

② 6~10周龄鸡检测6~10周龄为排毒高峰期。

肛拭子检测鸡群。

胎粪检测后,将雏鸡按种系分笼饲养,对同一母鸡进行泄殖腔拭子检测。

如有阳性鸡只存在便要对同笼的鸡群进行淘汰。

③初产期检测初产期也是鸡群排毒的高峰期。

可检测蛋清判断是否为阳性鸡,取初产蛋前3个鸡蛋检测蛋清抗原,如检测为阳性则对阳性鸡进行淘汰。

④病毒分离与检测病毒分离检测是检测公鸡是否携带禽白血病病毒的常用方法。

它可以用来防止公鸡通过接触或交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

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1]。

目前,国内养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2],α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

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

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

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

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

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

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3]。

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稳定,染力。

在pH5~9 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1,4]。

致病性强的鸡ALVALV二大类,详见表一都属于外源性病毒。

它们既可以和内源性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

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

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宿主内、外源性亚型A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B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C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D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J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E 鸡内源性F 环颈雉、绿雉内源性G Ghinghi 雉、银雉、金黄雉内源性H 匈牙利鹧鸪内源性I冈比亚鹌鹑内源性2 的流行病学ALV由于ALV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ALV的这种横向传播能力比其它病毒弱得多。

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

对热抵抗力弱,病毒在-20℃很快失活,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

在鸡舍内的温度下特别是在夏天,排出体外在环境中的ALV,即使不做任何清洗和消毒措施,病毒也会全部失去传染性。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那些有病毒血症的母鸡,本身没有病状而其产的蛋常常带有病毒。

ALV主要是由种鸡通过鸡蛋(胚)向下一代垂直传播,即祖代鸡场直接传给父母代及商品代,且逐代放大。

此外,被AL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 ALV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禽白血病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也不同。

在已知的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中,ALV感染在鸡群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是最为多种多样的。

ALV可引起疾病的类型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id Leukosis,LL)、成红细胞性白血病(Erythroblatosis)、成髓细胞性白血病(Myeloblastosis)、髓细胞瘤病(Myelocytomatosis)、结缔组织性肿瘤(Connective Tissue Tumors)、内皮性肿瘤、肾瘤和肾胚细胞瘤、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等。

白血病不仅仅表现为内脏肿瘤或体表皮肤血管瘤,更多的鸡表现为产蛋下降、免疫抑制或生长迟缓。

实际上,由ALV感染后的亚临床病理作用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临床上显示肿瘤性死亡带来的损失。

3.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自然发病的鸡都在14周龄以上,到性成期后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仅发现鸡冠苍白,皱缩,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消瘦或衰弱。

肿瘤主要见于肝、脾及法氏囊,也可侵害肾、肺、性腺、心脏等组织。

通过触摸常可检查到肝脏、法氏囊和(或)肾脏的肿大。

一旦出现临诊症状,一般病程较快。

.3.2J-亚型白血病1988年英国开普顿动物保健研究所Pynae及其同事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病毒。

我们采用血清学方法、病毒干扰试验等研究时会发现:与主要引起蛋用型鸡白血病的A、B、C、D 亚群和内源性E亚群比较后发现,分离的毒株完全不同于以往这些经典亚群,遂定名为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

J-亚型禽白血病能引起成年肉鸡骨髓细胞瘤并导致很高的死亡率,在鸡群中无论公母鸡均可发生。

雄鸡衰弱,繁殖力下降,种母鸡高的死亡率,而使孵化用蛋减少。

发病鸡表现为嗜眠、鸡冠苍白、厌食、消瘦、腹泻,头部、胸部和肋骨异常隆起。

特征性剖检变化是肋骨和肋软骨接合处胸骨内侧有奶油状肿瘤形成。

3.3结缔组织性肿瘤由ALV病毒引起并有传染性的结缔组织肿瘤,包括以下几种: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粘液瘤和粘液肉瘤,组织细胞瘤,软骨瘤,骨瘤和成骨肉瘤,软骨肉瘤。

这些肿瘤可能为良性,也可能为恶性。

在肿瘤变得非常大影响器官机能或转移前,对宿主的健康没有影响。

病鸡可能死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毒血症、出血或肿瘤侵害器官的机能丧失。

良性肿瘤不引起死亡,而恶性肿瘤病程很快,可在几天内死亡。

病鸡可能死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毒血症、出血或[3] 。

肿瘤侵害器官的机能丧失3.4内皮性肿瘤[1]。

血管瘤通内皮瘤和间皮瘤ALV也可引起内皮的多种肿瘤,包括血管瘤、血管肉瘤、常眼观可见单个发生于皮肤表面,以脚趾、胸部、颈部处皮肤多发,当瘤壁破裂时,可引起大量出血。

肿瘤附近的羽毛被血染,病鸡可变得苍白并死于失血;剖检常见到肝脏严重瘀血,[5,6]。

质脆,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血栓囊肿,肾脏也有严重的肿胀现象,有较大的白色肿瘤结节有学者试验性接种野毒株,3 周到4 个月可出现血管瘤,这些肿瘤在不同日龄的鸡均有发[7][8]。

另外,血管瘤的发生与病毒株、ALV现,血管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而在胚胎期感染[9]。

易感鸡种、性别、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及日龄存在密切关系4我国鸡白血病发生和流行历史鸡群中发现鸡白血病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经典的A、B、C、D亚群白血病。

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可能一直存在着经典鸡白血病,虽然我国从未对ALV采取过净化措施,但是由于饲养规模小,看不出危害。

自从1988年,英国从白羽肉用型鸡中发现了新的J-亚群ALV,在几年内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白羽肉用型鸡群,并且它的肿瘤发病率比经典ALV要高得多。

我国在引进白羽肉用型种鸡时也就同时引进了J亚群ALV。

由于采取净化措施,从2005年后,ALV-J肿瘤不再成为我国白羽肉鸡生产中的严重问题了。

然而在这期间,由于不当引种和种鸡场在繁育过程中不适当的经营管理,J亚群ALV也已被带进我国自繁自养的黄羽肉鸡(每年饲养有20~亿羽的蛋用型鸡中。

蛋鸡中白血病的普遍流行更成为目前危15~12亿羽的)及年饲养量30.害养鸡业特别是蛋鸡业的最主要疫病之一。

总之,近十多年来,我国鸡白血病主要是由ALV-J 引起的。

4.1我国鸡群中J亚群禽白血病J-ALV是80年代末期英国首次从肉鸡中发现和分离鉴定的白血病病毒的新亚群。

我国在1999年首次从市场肉鸡及肉种鸡场肿瘤病鸡中分离检出J-ALV,随后在多个省份确定了J-ALV的流行。

我国ALV-J感染状态表现在:(1)白羽肉种鸡,2003年前很普遍,之后就显着减少,2005年就没有再分离到ALV-J。

这是因为经过十多年严格净化,国外大型种鸡场已基本不在有ALV-J感染,而我国祖代白羽肉鸡全部进口,只要保持生物安全,就不会再感染;(2)[10]最先报道了由J 辛朝安教授亚过去主要为经典型白血病。

但是自从2006 年,蛋用型鸡,群ALV引起蛋鸡血管瘤的病例,这种新病型的禽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报道及现场病例也逐渐增多(3)地方品系鸡,广东、广西的三黄鸡和山东及其它省份的地方品系鸡中的肿瘤中大多分离到的也是ALV-J。

4我国近年来鸡白血病发病特点与趋势[11-22],篇除我10年的时间,我国鸡白血病的病例正式报道的有近70从1999年至2009年近国的少数几个省份没有出现报道外,其余各省均有鸡白血病发生的病例报道,占全国近80%的省份。

当然,一些省份虽然没有报道,但不一定没有病例出现。

其中山东、北京、河北、广东等省份报道的病例较多,占全国病例数的50% 以上。

说明鸡白血病在这近10年的时间,几乎蔓延到我国所有省份地区,而且愈是养殖量大的省份,发生该病的机率愈高。

4.1感染率及发病率高[23]使用禽白血病抗原检测ELISA 1 月,白海瑛等试剂盒对北年9 月至2007 年2006京市某种鸡场的新产鸡蛋进行血清学调查,禽白血病阳性率分别为33.2%、21.3%、25.6%,[24]报道了我国白羽肉鸡、蛋用型鸡、自主培育鸡崔治中鸡场禽白血病平均感染率为27.2%;及地方品系鸡ALV 检测的结果,鸡群ALV 的感染率达80.5%,其中感染AB 亚群的占47.9%,感染J 亚群的占52.8%,但个体阳性率,J 亚群为5.7%,AB 亚群为3.4%。

罗明星[25]于2009 年报道了贵州省某鸡场暴发ALV 等的病例,日产蛋率从发病前82%缓慢下降到27%(200 日龄),死亡率达13.6%(2000/14700)。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具有感染率及发病率高的特点。

4.2 宿主范围扩大,可与其他肿瘤性病毒混合感染鸡白血病鸡群对应的类型和品系在扩大。

1999—2003年该病引起白羽肉鸡发病的病例较多,而在蛋鸡上发病的报道较少;而2003年至今,该病引起蛋鸡发病的病例增多,蛋鸡不仅ALV 中以进口海兰鸡居多,另外还有尼克、罗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