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简介

合集下载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禽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类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本文
将以一例患禽白血病的鸡为例,介绍其临床诊断的过程和方法。

1. 病史和症状
该鸡为一只8个月龄的母鸡,一周前开始出现病症,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精神萎靡,双眼呈现半闭状态,体温升高,同时还有明显的腹泻现象。

2. 体检
对该鸡进行全面的体检,发现其毛色暗淡、羽毛下垂,皮肤发绀,肝脏有肿大感,心
跳加快,肺部有明显的湿性啰音,同时腹部有明显的肿胀和松弛感。

3.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
采用血细胞计数和差计数,发现该鸡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
含量降低,同时还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现象。

采用鸡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采集该鸡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证
实了该鸡患上了禽白血病。

4. 诊断
根据以上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确认该鸡患上禽白血病,因此诊断结果
为“禽白血病”。

5. 治疗和预防
由于禽白血病具有极高传染性,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应采取及时隔离、消毒的
措施,同时还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其他的鸡群,可以采取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控制,
同时保持环境卫生和日常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禽白血病,是由一种非致瘤病毒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害家禽,特别是鸡,引起严重的生产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供临床医生和兽医参考。

病史采集:一只3个月大的家养母鸡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

饲养者发现鸡冠色泽异常,眼睛周围有血管扩张,体温略有升高。

兽医对该鸡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其日常饲养条件、饲料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

临床观察:对该鸡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其精神差、食欲下降、毛色暗淡,腹部明显膨胀,并有浓稠的腹水,呼吸急促,体温轻度升高。

鸡冠色泽偏暗、松软,眼睛周围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

对该鸡进行全身骨骼和肌肉的触诊、听诊等检查,未觉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对该鸡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和病毒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形态不规则,白细胞核分叶增多。

病毒学检查结果显示:通过PCR方法检测到禽白血病病毒的存在。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该鸡的诊断为禽白血病。

进一步结合其他饲养鸡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对该批鸡进行疫情调查,发现该批鸡中多只鸡出现类似症状,部分鸡已经死亡。

进一步提示了禽白血病的疑虑。

治疗及预防:对该鸡和同批鸡进行隔离,对病鸡进行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高营养的饲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等。

对存活的鸡进行疫苗接种和消毒措施,预防传染。

对已死亡的鸡进行处理和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总结:对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全面了解病史、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及时的诊断可以帮助饲养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家禽饲养者也需要密切关注饲养环境和鸡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预防措施,确保鸡的健康和产能。

鸡的白血病

鸡的白血病

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专业:动植物检疫班级:14—2姓名:史杰学号:2051210227鸡的淋巴细胞白血病<一>鸡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

1. 简介。

鸡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

临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淋巴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肾母细胞瘤、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自从Roloff 1868年首次报道淋巴白血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

并认为该病几乎波及所有商品鸡群。

尽管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但由于它以垂直传播为主,使该病难以控制,使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尤其是患鸡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鸡群的饲养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禽白血病给生物制品工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也造成巨大危害。

不断发现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禽用疫苗、犬用疫苗,甚至人用疫苗的报道。

因(ALV)污染问题给利用鸡、鸡胚或鸡源细胞从事研究和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带来许多困难。

鸡白血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疾病,我国也普遍存在,甚至某些地区还十分严重。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是近性成熟鸡或性成熟鸡的一种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疫病。

以流行缓慢、病程长、死亡率低,肝脏、脾脏、肾脏及法氏囊出现肿瘤为特征。

鸡白血病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科的RNA肿瘤病毒C属的白血病/肉瘤病毒群。

本病毒不耐高温,50℃、8分钟或60℃。

30秒即可失去活性,但在-60℃低温条件下可保存数年。

2. 分类。

眼观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节性、弥漫性和粟粒性。

结节性:瘤体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表面光滑,与周围的组织界限比较清楚,切面呈乳白色、油脂样;肿瘤若发生在器官表面,瘤体常呈扁平地隆起。

组织器官明显肿大。

弥漫性:肿瘤在组织器官里弥漫性增生,使器官明显肿大,尤其是肝脏,可肿大几倍,颜色土黄,质地脆弱已破裂,通常称为“大肝病”。

40禽白血病课件

40禽白血病课件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白血病
内容简介
一、病 原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禽白血病
一、病 原 病原种类:属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禽C型肿 瘤病瘤群。
培养方式: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产生痘斑;58日龄鸡胚,卵黄囊,引起肿瘤。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低,不耐酸碱,不耐热;
精神沉郁、鸡冠苍白、皱缩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禽白血病
三、临床症状
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下痢、排绿色粪便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禽白血病
四、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和法氏囊肿大,有肿瘤
灶或大小不一的结节,另外在肾、心脏、肺、性
腺、骨髓和肠系膜等器官均可见。
血管瘤:皮肤和皮下组织有散在或密集的暗红色
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白血病
二、流行病学
一、易感动物 鸡,各阶段均发,日龄越小越易感,
死亡率越高。4-10日龄发病率最高,性成熟后发病率
最高。
二、传染源 病鸡、带毒鸡。羽毛囊上皮细胞增殖。
三、传播 经带毒蛋垂直传播,带毒鸡及其污染的
粪便、垫草水平传播。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知识点名称:禽白血病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白血病
概 述
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肿瘤性疾病,临 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 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等,其
中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本病波及所有鸡群,但临床症状少见,病鸡呈 现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大多发生后生产 性能下降,尤以蛋鸡明显。

浅述禽白血病的发生与流行

浅述禽白血病的发生与流行

公鸡 和母鸡对外 源性 A L V都 易感染 ,母鸡在本病 的流行
中起主要作用 ,而公鸡仅起 次要作用 ,不影 响对后代 的先 天 感染的速率 。不同鸡群对 不同亚群 A L V易感 程度也 不一样 .

细胞性 白血病 、成 红细胞性 白血病 、成髓 细胞性 白血病 、血
管瘤病 、 骨髓瘤病 、骨化石病等 『 J J 。禽 白血病 病毒属于反转
I o wa ,U S A, 1 9 91 : 3 3 4 -3 8 0 .
前 尚未研制 商品化的禽 白血病 病毒疫苗 ,对鸡群 的监测 和筛
选是 控 制 白血病 的主要 方法 ,因此 了解 禽 白血病 的 流行 病 学 ,对净化禽 白血病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 感 染 源
自然 感染 情况 下 ,AL V的感 染 可分 有毒 血症 而 无抗 体 ( V + A 一 ) ;无病毒 血症 而有抗体 ( v — A + ) ;有病毒血症 又有抗
趾断喙过程中感 染。
3 易 感 动 物
禽 白血病 ( A v i a n L e u k o s i s ,A L )是 由禽 白血 病 病 毒
( A v i a n L e u k o s i s V i r u s ,AL V )引起 的多种肿瘤性疾病 的总称 . 主要 以造血 细胞 恶性增生 为特 征的一类传染 病 ,它包括 淋巴
【 3 】 P a y n e L N, Ho we s K. E r a d i c a t i o n o f e x o g e n o u s a v a i n l e u c o s i s v i us r
系统 内都有 病毒存 在 ,以输卵 管 的蛋 清分 泌 部病 毒 含量 最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
造血系统包括血液、 骨髓、脾、淋巴结以及 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 和单核巨噬细胞(也称 网状内皮)组织。
病原
禽白血病病毒: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录 病毒属。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此统称为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
分为A~J 10个亚型。仅A~E和J亚群从鸡 分离到,其余亚群见于其他鸟类。A亚群对 蛋鸡危害较大,J 亚群对肉鸡危害严重。
精 神 沉 郁 、 鸡 冠 苍 白 、 皱 缩
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下痢、排绿 色粪便
肝脏肿大
可 见 肝 脏 肿 瘤 性 增 生 变 形
肝脏肿胀,表面有弥散性肿瘤结节
脾脏极度肿胀
脾脏有结节性肿瘤增生
脾脏切面可见肿瘤病变和坏死
法氏囊严重肿大、肿瘤增生,是本病的特征
法氏囊肿瘤性增生
法氏囊肿瘤增生
肾脏可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呈肉样变
卵 巢 呈 灰 白 色 均 质 肿 瘤 增 生
骨髓褪色,被肿瘤组织取代
成红细成红胞细性胞白性血白病血病
少见。常发生于1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分两种 病型:增生型和贫血型。增生型较常见,主要特征 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 有少量未成熟细胞。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 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鸡消瘦、下痢。病程从12d 到几个月。
抗体的检测:补体结合反应、ELISA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 J亚型:骨髓细胞瘤,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核较大,空泡化。经典型LL:成淋巴细胞或淋 巴母细胞瘤,瘤细胞是体积较大、发育一致的 大淋巴细胞。MD:肿瘤切片为各种成熟程度 不一、大小各异的多形性中、小淋巴细胞,胞 核染色较深;胞浆更少或缺如。 J亚型和经典型淋巴白血病往往存在法氏囊 的肿瘤性病变,而缺乏神经和皮肤肿瘤,马立 克氏病则相反。

4Q10禽白血病

4Q10禽白血病

5、防制-3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检测和淘汰带毒 母鸡以减少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均能奏效。 因刚出雏的小鸡对接触感染是敏感,每 批之间孵化器、出雏器、育雏室的彻底消毒, 均有助于减少来自先天感染种蛋的感染。 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 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从长远来看,抗病 遗传也是控制本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4、诊断
实际诊断中常根据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结 合病原和抗体的检查来确诊。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在外周血液、肝及骨髓涂片, 可见大量的成红细胞,肝和骨髓呈樱桃红色。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在血管内外均有成髓细胞积 聚,肝呈淡红色,骨髓呈白色.
病原的分离和抗体的检测在日常诊断中很少使 用,但它们是建立无白血病鸡群的重要手段。
3、症状和病变-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症状]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
可分增生型和贫血型。增生型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存在 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
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 鸡消瘦、下痢。病程从12d到几个月。 血。 [剖检] 表现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和内脏有点状出
1、病原 学-2
本群病毒只要有淋巴白血病病毒(LLV)、成 髓细胞白血病病毒(AMV)、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 (AEV)和肉瘤病毒等。 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 对热的抵抗力弱。 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 失活。 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
2、流行病学-1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
再见!
禽白血病的电镜照片
禽白血病的易感动物
珍 珠 鸡 野 鸡
鸡火 鸡鹦 鹉Fra bibliotek鹌 鹑
病鸡精神萎顿,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和贫血, 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

禽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

禽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

禽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的禽类瘤病,其病原体主要侵袭家禽的淋巴系统及其中细胞,导致淋巴瘤、白血病和肉瘤等疾病。

目前,禽白血病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存在,并对家禽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禽白血病的检测及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禽白血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了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病毒学方法等,以下详细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有关禽白血病检测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病毒。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H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荧光抗体测定(FAT)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以确诊禽白血病感染。

近年来,PCR技术被应用于禽白血病的检测,PCR技术可快速、高效、灵敏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常用的PCR方法包括常规PCR、实时荧光PCR等。

(三)传统病毒学检测传统病毒学检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病毒接种、细胞培养等手段进行病毒扩增和培养,检验扩增出的病毒是否存在,以检测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

目前,传统病毒学检测包括原代培养、细胞系培养、动物接种、显微镜检测等。

病理学检查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病理学检查可对禽白血病病情进行直接观察,如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可验证病理诊断标志,病灶形态与病程,病变程度,病因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是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以判断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滴度法、抗原检测法、免疫荧光试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变化 • 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肿瘤, 单个存在或密集分布; • 脾脏肿大,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肿瘤,法氏囊肿大; • 此外,肾、肺和心有时也发生肿瘤。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AEV)
以上的高产鸡。
·此病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
·临床上分为两种病型:增生型和
贫血型。
病鸡羽毛 囊常因血 液凝固不 良而出血
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 法 • 直接PCR法 • RT-PCR法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五 防制
防制要点
• 由于本病垂直传播占主要位置,先天感染的免疫耐 受鸡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所以疫苗免疫对防制的意 义不大,目前也没有可用的疫苗。减少种鸡群的感 染率和建立无白血病的种鸡群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 措施。 •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检测和淘汰带毒母鸡以减少 感染。 • 由于刚出雏的小鸡对感染最敏感,故应在每批之间 对孵化器、出雏器以及育雏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5.抵抗力
·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 ·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 ·本群病毒的pH5~9稳定。
二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传播方式 感染方式
1.易感动物
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所有品系肉用鸡都易感,蛋用型鸡 较少发病。如Rous肉瘤病毒(RSV)宿主范围广,野鸡、珠鸡、鸭、鸽、 鹌鹑、火鸡和鹧鸪人工接种均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 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目录
一 病原学
二Hale Waihona Puke 流行病学 三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四 诊断
五 防制
一 病原学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抗原性 培养特性 抵抗力
1.病原
• ALV是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 反录病毒属的病毒,俗称禽 C型肿瘤病毒属。 • ALV病毒粒子直径80~120nm, 由外部的囊膜和内部电子致 密的核心构成,核心直径 45nm,病毒囊膜上有放射状 突起,直径约为8nm。ALV的 基因组是两分子的单股、正 链、线性RNA组成的二聚体, 单体长为7~11Kb.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生产以及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15号令)的要求, 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基础防疫工作
各饲养场、屠宰场(厂)、动物防疫监督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一是检测ALV主要基因gag, pol和env编码的一种或多种特异性蛋白;
二是用PCR检测特异性的前病毒DNA或用RT-PCR检测病毒的RNA序列; 三是采用ELISA方法检测p27抗原来确定病毒是否在细胞上增殖,也可以利 用各亚群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使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来检测病毒。
J亚群的分离鉴定: 疑似患病鸡的血清、血浆、血液、肿瘤组织、骨髓、脾脏、
·症状:两者前期均为嗜睡、鸡冠
稍苍白或发绀;后期下痢、消瘦、 部分毛囊出血。
精 神 沉 郁 、 鸡 冠 苍 白 、 皱 缩
病理变化 • 增生型的特征性肉眼病变是肝、脾、肾呈弥漫性肿 大,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有的剖面可见灰白色肿 瘤结节。 • 贫血型病鸡的内脏常萎缩,尤以脾最明显,骨髓色 淡呈胶冻样。
• ALV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LL需与马立克氏病(MD)进行鉴别诊断。
1.病毒的分离鉴定
ALV检测最常用的样品为全血、血浆、血清、泄殖腔和阴道拭子及肿瘤。分
离病毒还可以采用以下材料:新鲜的蛋清、10日龄阳性鸡胚、羽髓及精液。
绝大多数ALV毒株接种细胞后均不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因此,检测ALV 主要根据以下方法:
2.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L. N. Payne & V. Nair,2012)
3.感染方式 • 无病毒血症又无抗体(V-A-) • 无病毒血症而有抗体(V-A+) • 有病毒血症又有抗体(V+A+) • 有病毒血症而无抗体(V+A-) • 先天感染的胚胎对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出壳后成为 V+A-鸡,血液和组织含毒很高,到成年时母鸡把病 毒传给子代有相当高的比例。 • V+A-鸡死于LL的比V-A+鸡高出几倍。
3.抗原性
根据病毒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差异、病毒干扰实验、宿主范围等生 物学特性,将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分成A-J共10个亚群,其中A, B, C, D, E和J亚群的宿主是鸡(Darcel et al., 1973 )。
禽白血病病毒A, B, C和D亚群主要诱发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J亚 群主要诱发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较常见A和J亚群病毒感染病例, 而B亚群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病例较少见。B亚群禽白血病由禽白血病 病毒B亚群(ALV-B)引起,主要造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肉瘤。
肝脏以及排泄物等都可以在处理后接种到成长至70-80%的单层
CEF或者DF-1细胞上,在进行培养复制病毒9天以后,对接种病
料的细胞上清进行ELISA检测ALV的群特异性抗原p27,若是结
果呈现阳性,即可初步判定鸡体中存在ALV的感染。
2.血清学检测方法 • 病毒中和实验(NT) • 琼脂扩散实验 •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脾脏 表面 有弥 漫性 或结 节性 肿瘤 增生
脾 脏 切 面 干 酪 样 坏 死
5.ALV-J • ALV-J感染发病可发生在4周龄或更大日龄的肉鸡。 • 4-20周龄病鸡在肝、脾、肾和胸骨可见病理变化。 • 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是肿瘤由含酸性颗粒的未成熟 的髓细胞组成。
四 诊断
病毒的分离鉴定 血清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三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瘤病 ALV-J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LL) • LL的潜伏期长,自然病例可见于14周龄后的任何时 间,但通常以性成熟时发病率最高。 • LL无特异临诊症状,一旦出现临诊症状,通常病程 发展很快。 • 可见鸡冠苍白、皱缩,间或发绀,食欲不振、消瘦 和衰弱。腹部增大,可触摸到肿大的肝、法氏囊或/ 和肾。 • 隐性感染可使蛋鸡和种鸡的产蛋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V) • 此型很少自然发生。 • 临床表现为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 AEV长。 • 病理变化:在肝脏偶然也见于其他内脏发生灰色弥 散性肿瘤结节以及关节病变。
4.骨髓细胞瘤病
• 此型自然病例极少见。 • 全身症状与AMV相似。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 • 病理变化:骨髓细胞呈淡黄色、柔软脆弱,脾脏切面呈干酪样坏死,呈弥散或结节 状,且多两侧对称。
4.培养特性
肉瘤病毒可在CEF上生长,产生 转化细胞灶,常用于病毒的定量测定。 包括LLV在内的大多数禽白血病病毒 可在敏感的CEF上复制,但不产生明 显的病理变化。 本群的肉瘤病毒, 接种11日龄 鸡胚绒毛尿囊膜,在8d后可产生痘斑; 接种5~8日龄鸡胚卵黄囊则可产生肿 瘤;接种1日龄雏鸡的翅蹼,也可产 生肿瘤。
(核心结构由二倍体RNA和核衣壳、 反转录酶以及整合酶组成。)
2.生物学特性
病毒RNA基因组的结构基因顺序从5’端到3’端为gag-pol-env, 分别编码群特异(gs)抗原、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及p32 整合酶)和囊膜糖蛋白。 基因组的大小约为7.2Kb。gag基因编码至少4种非糖基化蛋白质, 其中包括主要gs抗原p27。env基因编码两种糖蛋白,其中包括决定 亚群特异性的gp85和跨膜蛋白gp37。
• 加强监测工作,接受防疫机构监督
养禽场应做好死亡鸡肿瘤发生情况的记录,并接受防疫监督机构监督。
• 加强引种检疫,从源头控制传播
国内异地引入种禽时,应经引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标准,并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 构出具的无禽白血病证明和检疫合格证明。
谢谢!
禽白血病
2017年4月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Avian Ieukosis,AL)是一类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家禽多 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在自然条件下以淋巴白血病(LLV)最常见,其他如成红 细胞白血病(AEV)/成髓细胞白血病(AMV)/髓细胞瘤/纤维瘤和纤维肉瘤/肾母 细胞/血管瘤/骨石症等出现频率很低。(刘功振,2010) 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由于禽白血病病毒与禽肉瘤病毒在理化特性、病毒形态以及致病性等方 面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常常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