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雷山苗族芦笙舞的探析

对雷山苗族芦笙舞的探析
对雷山苗族芦笙舞的探析

松桃县瓦窑苗族花鼓舞

松桃县瓦窑苗族花鼓舞 瓦窑地理位臵 瓦窑,系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东部片区,撤区并乡前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瓦窑乡。 明万历年间,统治者为加强对苗族的控制,从松桃正大亭子关至湖南永顺,修筑一道300里长的边墙(今南方长城),将生活在湘黔边区的苗族一分为二;东南侧谓之“熟苗”,西北侧称之“生苗”。瓦窑位于边墙外围,即所谓“生苗地区”。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角,距县城所在地67公里。东、南、北三面毗邻湖南省凤凰县,西南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大兴、牛郎三镇接壤。地理位臵:东经108°42′—108°53′,北纬28°—28°09′。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6个行政村,24个自然寨,6000多人口,其中90%为苗族。 瓦窑海拔高度750米,处于腊尔山的褶皱里,是武陵山脉腹地,亦是云贵高原东部大斜坡与湘西丘陵的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山原丘陵地貌,山坡草场辽阔,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摄氏16.8度,年降雨量1378.4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极利于林木和农作物生长,并以盛产油茶、茶叶和优质稻米享誉一方。 该地交通尤欠发达,唯一一条公路是由正大水竹坪至凤凰腊尔山镇的简易公路,此路连通湘黔,是瓦窑通向山外仅有的交通要道。瓦窑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水流缓慢,不宜行船。 花鼓的辉煌 瓦窑苗族花鼓舞因源出前瓦窑乡而得名。主要流布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及其周边地区。鼎盛时期,瓦窑地区花鼓班曾发展到20个之多,有鼓师200余人,鼓手34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瓦窑苗族花鼓舞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地大型活动演出,曾出席了全国一、二、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作为文化使者,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余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较大贡献。2009年九月份又在江西省婺源县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大赛中获得最高奖山花奖;参加2010年中央七台举行的亿万农民的笑声春节联欢晚会;并以苗族花鼓舞的独特魅力征服亿万海内外观众。并成功举办地一、二、三、四届花鼓艺术节。 据《松桃厅志》记载,瓦窑苗族花鼓舞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盛行松桃,其演出时时间多在苗年十一月,以后逐渐演化至正月及其他民俗节日和集会。 该舞蹈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祭祀性、叙事性、仿生性特征世界罕见。是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信息宝库。亦是民族认同的纽带。对民俗和艺术研究,对丰富和完善中华舞艺术,保护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基本内容 花鼓舞,苗语叫“保诺”。是一种以牛皮大鼓为道具的苗族民间舞蹈。风格独异、自成一体、内涵丰富,蕴藏着苗族人民的历史风韵、劳动景观、艺术审美和生命涵养等丰富内容。 瓦窑苗族花鼓舞有两面鼓舞和四面鼓舞之别。两面鼓舞:固定一人敲击鼓点,指挥舞蹈节奏的快慢缓急;男女舞者两人各站鼓面一端相对而舞,也可四人同舞。四面鼓舞又称八音协奏,是瓦窑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象征。可细分为四人舞和八人舞。四人舞以鼓为圆心舞蹈,时而腾挪闪跃,时而绕鼓换位,击鼓而舞,要求鼓音、鼓点、节奏、动作一致,快慢相协。八人舞则每方两人,时而交叉击鼓,

贵州传统村落-黔东南

第一批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则里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高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莫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乡翁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郎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坝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蝉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场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高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岑扣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高青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滚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归欧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九江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贡寨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蚕洞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冲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高近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寨头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高冷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纪登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

黄平仰阿莎故事

黄平仰欧桑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五岭坡的地方,住着一户苗族人家,男的叫雄公,女的叫吴嫚①。他俩整天心事重重、闷闷不乐,看到别人家有男又有女,每天开开心心生活、开开心心生产,常责备自己命苦,没有一男半女陪伴身边。 这天,吴嫚和雄公商量,去找神仙和阴阳两人,听说他们手中有一个神奇罗盘。罗盘是一个叫里汞的能人发明的,经过几经周折才落到神仙和阴阳的手中,它可以测试到很多未卜先知的事情。于是,雄公和吴嫚开始了艰辛跋涉。他们的真诚和信念打动了天上阴阳和地下的神仙,他们对雄公和吴嫚说:“像你们这样情况,必须找一个好的地势架一座新桥,才可以实现你们的愿望”。在雄公和吴嫚的再三恳求下,神仙和阴阳手持罗盘,穿越跋山涉水,穿越九十九道弯,终于找到一个适合架一座桥的地方。这里山明水秀,绿草茵茵,有十二座山相互叠嶂,聚集一起,各类花卉争相斗艳,万紫千红。 雄公和吴嫚用红苋菜、虎杖杆材料来架新桥,可是新桥建成后,不牢靠,这样仰欧就不敢走过来,最后又采用当地两种植物--仰馨②菜、扁金杆来架新桥,桥面宽三尺六,高三丈六,新桥敦实稳固,这样仰欧才起来③。就像歌中唱到哪样: 用那红苋菜,虎杖杆架桥,大桥架得牢,还是架不牢?仰 ①吴嫚:意为井老太,这里音译为吴嫚。 ②仰馨、扁金,植物名音译。 ③仰欧才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新桥架好了,仰欧德魂才走来,投身到架桥的吴嫚和雄公家去,他们家才生小孩。架桥生贵子,这是苗族习俗。

欧魂愿走,还是不愿走? 用那红苋菜,虎杖杆架桥,大桥架不牢,仰欧不敢走。 大桥架不牢,仰欧不敢走。又用啥来架,大桥才架牢,仰欧才肯走? 用那,拿这来架桥,大桥才架牢,仰欧才肯走。 大桥架牢了,谁是好心人,他在桥头站,他在桥头立,高声不停喊,唤仰欧过来? 新桥加好后,雄公和吴嫚的内心特别高兴。他们在新桥边栽种苦竹,并立一个指路牌,供人行走,走的人越多,他们的家丁越兴旺。用好酒好菜和白纸剪成的小人图案插在敲边做祭祀用品,天天祭拜新桥。这样的执着和诚意终于感动了石疙瘩,石疙瘩为雄公和吴嫚诞生了聪明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并取名仰欧桑。仰是苗族美丽女孩子的名字,欧桑是冷水、冰水的意思,合并是冷水姑娘。从此,石疙瘩养育仰欧桑,石疙瘩是仰欧桑的爹和娘。 仰欧桑从此快乐生长,到三岁的时候,可以看守田坝上的鸭子,六岁便可以自己到处玩跑,九岁放牛到上坡。女大十八变,仰欧桑到十五六岁出落的更加美丽动人。身材像桑枝般苗条,头发又黑又亮,如青丝,皮肤光亮洁白,像一块洁白无瑕的玉,裙子底边像渔网,人人都想触摸,花带像马缰。 十五六岁是游方的年龄,有一天,在游方场的柳树下,来了九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他们时不时嬉戏,时不时聊天,这时,仰欧桑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顿时,他们眼睛一亮,嘴巴半张,感觉像一阵

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介绍 ------以雷山县为例 开头: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给大家介绍我的民族文,今天我的ppt是关于苗族文化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 am honor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our national culture. Today I do the PPT is about the miao culture . PPT 1第一页:首先我们看第一页,是关于苗族及音乐的概述First we see the first page, is about the overview of miao and its music 贵州苗族音乐音调的风格面貌,可以分为四大色块,东部色块,中部色块,西部色块,黔中南色彩小块 Guizhou miao music tone style appear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olor piece,Eastern area, middle color piece and color piece in the west and guizhou zhongnan color small pieces。 Ppt4: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下苗族民歌的作用和语言使用状况 The following simple introduce the role of miao's folk songs and language usage 我认为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喜欢音乐吧,那我想问一些同学,你们为什么喜欢音乐或者说音乐有哪些作用呢? I think a lot of students here are fond of music, that I want to ask some of my classmates, why do you like music or music what role?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贵州苗族文化发展史 (贵州省桐梓县麚角山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转载) 作者:谢先林 更多苗族资讯来自神州苗族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514027579.html, 1.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监察御史裴承祖上奏朝廷:平越、龙里、新添、都匀等卫,平浪等长官司诸种苗蛮,不知王化,宜设儒学,使知诗书之教。 2.明正德三年到五年(公元1508~1510年),王阳明贬谪贵州,在龙场书院讲学,苗、彝人民环观听讲者甚众。 3.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题准贵州各属大学取进苗生5名,中学3名,小学2名。均属各学肄业,廪额大学2名,中小学1名。次年,题准贵州各属苗生分大中小学,定入学补禀额数。 4.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廷饬令贵州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设立义学,有的还直接命名训苗义学,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全省兴设义学301所。 5.清康熙四十五(公元1706年),题准贵州仲家,苗民子弟一体入学肄业。 6.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苗学童为新童。 7.州等处苗疆义学,化导苗民子弟。并对设立苗疆义学的目的、计划、经费、教育内容、管理办法等提出具体措施。 8.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规定贵州各属苗民岁科两考试者,仍与汉童合考,不必分立新童取进,取消了科举考试与入学

名额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 9.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廷议准裁撤社学之师,取消对少数民族加额取进科举的照顾。 10.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松桃苗族贺增龄考取庚子辛丑科举人,成为松桃苗族中的第一位举人。贺增龄后任松桃书院山长,对教育本地汉苗子弟有所贡献。 11.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美国基督循道公会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光华小学。美国基督教内地会在威宁葛布(今属赫章)创办光华小学。 12.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中华基督教内地会美籍传教士党居仁到安顺少数民族地区传教,并设学校于柴家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13.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循道公会西南教区苗疆部设立专门管理苗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委员会。该会以石门坎光华小学为中心本部,逐步地向石门坎周围地区推广、扩大办学,其他地区发展的学校为光华小学第××分校。 民国年间 1.1912年,麻江县苗族青年吴厚安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黔军旅长、师长等职,并捐资兴办都匀五中。吴厚安解放后任贵州农林厅厅长。 2.1913年4月30日,《贵州公报》有苗民兴学的报道:平越县(今福泉市)西乡王卡、江边等寨苗民各捐树木、砖瓦等,在大麻

雷山县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雷山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苗岭主峰雷公山山脉直接贯穿全县,最高海拔达到2178.8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7%,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雷山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以1694米的垂直高差,跨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地土四个土带,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全县设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地丹江镇,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3万人,少数名族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以苗族为主。 二、农业发展情况 (一)粮食种植。紧紧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粮食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种植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在6.5万亩以上、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1.7万亩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 (二)畜牧水产养殖。2011年,全县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00万元,实现牛存栏2.35万头,出栏0.6万头;羊存栏

3.8万只,出栏1.09万只;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6.32万头;禽类存笼22.8万羽,出笼2 4.5万羽。肉类总产量达6600吨以上,水产品654吨以上。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把茶叶、中草药、果品、蔬菜、黑毛猪养殖和大鲵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使我县特色种植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一)茶产业。茶叶作为雷山县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十年间,全县共以国家项目直接投资6700万余元,带动社会资金和配套资金3亿余元,各项指标年度均以成倍递增,已挤身进入贵州省茶叶重点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茶产业已有了质的发展,200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贵州名牌产品”;银球茶2002年荣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会金奖;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特型名茶”称号;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贵州十大名茶”和入选“多彩贵州百强品牌”,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为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优质奖”。截止目前,全县已有茶叶种植面积7.8万亩,实现采茶青面积近4.5万亩,茶青产量达5400吨以上,产品产值达1.9亿元以

第2课 黄平泥哨

第2课黄平泥哨 一、艺术品起源: 黄平泥哨产自且兰古国——旧州。系旧州镇石牛寨苗族泥塑艺人吴国清在传统泥俑、陶俑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小型手工彩塑泥捏,至今已七十余年历史。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平泥哨又名“泥叫叫”。黄平泥哨是流行在黄平一带的苗族民间玩具,大者如掌、小者似李。黄平泥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亦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二、题材: 其题材广泛,除有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外,亦有部份神话人物。最负盛名的泥哨题材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造型以动物形象为主,有牛、羊、鹿、鸡、青蛙、穿山甲、孔雀、锦鸡等,目前已有15 0多个品类,仅虫类泥哨就不下50种 三、色彩 颜色以黑主底,多是黄与紫、红与绿、黑与白等对比色,色彩丰满,对比强烈。近似当地苗族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 三、基本特征: 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每个泥哨下部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泥坯入窑煅烧后着色,一般以黑底点红、绿色为主,兼杂黄、白、蓝、紫等色,近似当地苗家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近年来,黄平泥哨多次出国展出,品种已发展到100种,每年有数十万个泥哨销往省内外。 二、制作方法 1、先将(白泥、黑泥或黄泥)和好,反复摔打后。 2、根据制作者的艺术构思与丰富想像,手捏成各种可爱动物形状,再用制哨棒开哨,即开启吹气孔与回气孔,两孔约成 35度角。置炉窑中盖上谷壳或锯木灰烧制。24小时后取出,泥哨变得坚硬黝黑。 3、出窑后,用水粉颜料绘上彩色纹饰、图案。 4、最后罩以清漆,使之光滑生亮。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 施 方 案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施?方?案 大部分学生为苗族学生,而苗族有其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如热情奔放、寓意丰富的苗族舞蹈,古朴豪迈、直抒情意的苗族民歌,英勇矫健、动人心魄的苗族五艺(芦笙舞、打鼓芦笙舞、多声部合唱民歌、板凳拳舞、苗家武术),苗族语言等等,无不展示了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苗族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苗族同胞们世世代代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苗族历史的缩影。是不能够随意丢弃或流失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化屋小学苗族文化和精神文明校园建设,提高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以提高苗族学生的民间民俗文化综合素质为宗旨,认真落实苗族民间民俗原生态文化走进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地开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系列活动,为了民间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此,我校制定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案,着力打造苗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发展和谐蓝图。? 为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内容:把苗族语言、苗族民间武术、苗族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芦笙、板凳拳等原生态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及苗族民族服饰、苗族刺绣民间文化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主要内容。? 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组建30人大型原生态民族舞蹈队合唱队,传承和发扬民间歌舞、传承苗族经典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等民歌。? 二、规范芦笙舞课程,普及校园“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此任务由杨长坤老师负责)?

(1)、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是苗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开设苗族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等课程目的在于让师生了解“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会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介绍“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让学生通过参加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的活动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修德启智,健康成长,并做到传承经典的作用。?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 苗绣 调查报告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苗绣调查报告本资料由marxistwooden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苗绣)调查报告 2010-09-26 雷山县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雷公山区的山箐沟壑之间,辛勤耕耘,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苗族服饰工艺文化。 从服饰结构和风格来划分,雷山苗族服饰有西江型(长裙)、也蒙型(中裙)、公统型(短裙)、大塘型(超短裙)四种。 西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各乡镇,周边的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丹寨县均有分布。 也蒙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达地乡,周边的丹寨县、三都县、榕江县部分村寨均有分布。 公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望丰乡,周边的凯里市和丹寨县也有分布。 大塘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大塘乡、桃江乡,周边的丹寨县也有分布。 苗族服饰势必伴随着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发展、变迁,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籍对其服饰的发展变化脉络进行清晰的记录,但从零星的汉文文献中,从现存的雷山苗族服饰形制中,仍可以看到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据《楚辞离骚》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配之陆离。"表明当时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楚人好服高冠;《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苗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宋郭虚若《图画见闻志》记载,唐代"东谢"苗族"卉服鸟章";朱辅《溪蛮丛笑》中说苗族"通以斑细布为之裳"。"高冠"、"五色服"、"卉服鸟章"、"斑布"既表明古代苗族服饰的风格,也说明苗族先民掌握了制作这些服饰风格的技艺。足见苗族先民,曾与中

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服饰文化。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服饰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外族文化的影响, 但仍较好地沿袭了其历史传统风格。现在雷山苗族服饰,无论是服饰的形制,纹饰的造型、颜色的喜好以及织绣、染色的技术都与历史一脉相承。具体而言,雷山四个不同类型的服饰都有用银饰装饰而成的"高冠",特别是西江型、大塘型银冠,特色突出;用各种刺绣、织锦装饰成的"百鸟衣"(也蒙型),鸟纹、蚕龙、蝴蝶妈妈衣袖装饰的"乌贝"衣(西江型)有古代"五色服"、"卉服鸟章"的遗风;蜡染、植物染的花布就是"斑布"传统的延续。 进入21世纪的今天,苗族服饰及其工艺也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布料考察,是由早期的葛藤、苎麻植物纤维织布,到与养蚕巢丝织布到植棉纺纱织布并存后,再到现代以棉布、丝绸及化学纤维作为衣料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染料上考察,是由早期的泥矿物、植物染色,发展到当今的植物、化学药物染色交叉进行。然而,苗族服饰作为表达苗族宇宙观、信仰观,以及族源、迁徙、情感、认知、神话、传说、故事和族群意识的符号意义依然延续至今。 雷山县苗族服饰按结构和风格来划分主要有长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种,即西江型、也蒙型、公统型、大塘型四种。四种类型服饰的形成与居住在雷山的四个不尽相同的苗族支系有关。虽因支系不同,服饰有所区别,但都有便装、盛装之分。这四种服饰的便装大体相似。男便装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的大脚长裤,制作简便。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是传统的苗族女装,无纽扣,以布带束腰。下装皆为裙。有的妇女着右衽上装时,围绣花鸟围腰,系银质围腰练。 西江型盛装:系长裙服饰,上装分内层和外层,内层用手织棉布,靛染成浅蓝色,外层也是棉布,经植物染色成紫黑色,款式为交襟大领衣,领向后倾(当地苗

黄平县苗族丧葬习俗

黄平县苗族丧葬习俗 黄平苗族丧葬为土棺葬,因死者年龄、死因有别,其葬礼各异。六旬以上寿终正寝者,葬礼尤为复杂、隆重。安葬前后有整容、沐浴、穿寿衣、报丧、杀牲、守灵、开路、出殡、入殓、退魂、服三、烧绳、禁忌等过程。 整容老人病危,命在旦夕,为方便照顾病人,将病人移至火坑边临时搭的简易床上(或地铺),亲房一同陪护。将落气时,孝子以背靠或扶老人坐。落气后,及时按摩亡者眼、嘴、手,使其瞑目、闭嘴、握拳。鸣放鞭炮报丧,寨上人闻讯,相继前来帮忙、守灵。 沐浴托一男性长者去水井边取水,到井边先丢下几分钱,意为将钱买水,才舀水回丧家,待水烧温热后,孝子替死者象征性洗身,主要把脸部洗干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各擦三把至肚脐眼,洗尸者,如抓空气一样抓三把放入自己衣袋内,意为将“荣华富贵”抓回,不给亡者带走。洗尸的白布帕,丢在洗尸盆内,置于死者在世时的床脚。 穿寿衣洗尸毕,给死者整容穿寿衣,寿衣多以棉布或丝绸为料精心制成。男性死者须剃头修面,穿长衫马褂,腰带置于腰上而不打结。衣合拢

而不扣,左襟在下,右襟在上,与在世人相反,谓之“殓衣皆左衽,结纹而不纽”。头包六尺长头帕,足穿鞋袜。女性死者穿百褶裙,上衣是最精致的苗族老年妇女盛装“欧善”(古盛装)。衣襟着法与男性死者同,左手握一块雪白毛巾,戴金(银)手圈、耳环(忌铁、铜质),酷似要走客、赴会的样子。整容着装后,置于堂屋的灵床上,头朝神龛,足向外。灵床两侧置简易木凳,供来吊唁守灵者坐。死者头旁,用菜油灯点,谓之“长明灯”,忌用桐油。供桌上有饭食、酒肉、糖果奠祭死者。不隐尸面,前来吊唁的宾主,随时可去瞻仰死者遗容,妇女们还往往看死者寿衣挑花绣朵的工艺。女性死者的寿衣乃是她在生前的一件精美的艺术佳品。 报丧丧主请巫师择定安葬日期后,托男性青年,两人为一路,由近及远分头去亲戚好友家报丧。现今多用电话通报。报丧人无论天晴下雨,均须带雨伞。每到一家不吃饭也得喝水才离去。报丧内容为亡者的死期、享年、入葬日期等。亲戚家闻讯后,备敬奠丧礼,如期前来奔丧。如死者系女性,办丧事多征求舅爷意见。丧席请舅爷客人在堂屋就餐,以示尊重。前来吊唁的各路客人,权衡亲疏关系,送大米几百斤,鸡或鸭一只,帐单一幅,鞭炮香纸

“芦笙文化进课堂”方案

“芦笙文化进课堂”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多的学生家长在在打工潮的冲击下,纷纷去到发达地区赚钱,现在的留守儿童已经很少接触到民族传统文化,许多传统技艺有断代失传的危险。 然而如何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这些宝贵的遗产-教育,教育是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受和传承自己本民族的一些东西,是我们开展这样的兴趣小组的初衷。 二、可行性分析: 我们支教团所在的贵州省丹寨县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苗族)为主的,作为贵州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我们才到支教地,我们决定可以除了完成我所有的教学工作外,我们还可带着孩子们更多的学习他们自己名族的文化,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丰富我自己的人生阅历,从走上兴仁中学讲台那一天起,我发现自己的责任重大。兴仁中学虽然离县城很远,大部分生源主要来自本镇下面的农村,大多数学生属于苗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就更加有条件和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去挖掘苗族的文化。 三、课程内容:苗族芦笙舞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训练两个方面) 文化学习: 第一、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芦笙舞,作为学生学习苗族文化的一个部分,芦笙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苗族在很多场合都会采用这种形式作为庆典的一种手段。 第二、芦笙舞的简单介绍,——(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自娱性芦笙——最为普及,因对舞者年龄、性别不限、故参加人数甚众,通常在草坪、河坝或山坡空地上活动。常见的活动形式有二种,一种是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踩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摆动着身体绕圈而舞。还有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作领舞,众人(多为女性)尾随其后围圈而舞。动作随领舞者吹奏的曲调而变化。自娱性芦笙舞,从动作特点上看,又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 第三、了解芦笙舞所要表现的:这种舞蹈形式表现出苗族同胞的一种洒脱,学生通过学习这样的舞蹈,在自己节日时候,与自己的亲人乐在其中,对于苗族舞蹈的培训也是对学生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5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具体分为10类:①民间文学;②民间音乐;③民间舞蹈;④传统戏剧;⑤曲艺;⑥杂技与竞技;⑦民间美术;⑨传统手工技艺;⑨传统医药;⑩民俗。民间文学中,苗族古歌与长诗最具文化价值与民族特色:西部苗族的芦笙舞和飞歌在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传统苗族服饰、习俗与节日中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蕴涵。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下: 民间文学:①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②贵州省施秉县的刻道。民间音乐: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靖州苗族歌鐾。 民间舞蹈:①芦笙舞(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的锦鸡舞、鼓龙鼓虎一长衫龙、滚山珠);②贵州省台江县的反排苗族木鼓舞;③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西苗族鼓舞。民问美术: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的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传统手工技艺:①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②贵州省雷山县的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③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④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民俗:①贵州省雷山县的苗族鼓藏节;②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姊妹节;③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系列坡会群;④云南省保山市的昌宁苗族服饰。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历史性 从许多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能够找到厚重的历史印记。 古歌与传说:在苗族古歌中,<迁徙歌》、《跋山涉水歌》、《焚巾曲》、《指路歌》、《开路歌》等题材,集中反映了茁族各支系的迁徙历史。如湘西苗语方言区的苗族古歌《部族变迁·迁徙》,讲述了原来居住在东方水乡的苗族先民,被迫迁徙到武陵山腹地山区的过程。 二、综合性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个显著特色为综合性强。 如茁族古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闻文学,两同时传唱古歌的声乐曲调又属于表演艺术的民间音乐类。又如芦笙,首先它是苗族的传统乐器,其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中的手工技艺类,芦笙曲调属于民间音乐类,芦笙舞又是最具苗族特色的舞蹈,其舞蹈过程中还带有许多杂技动作如滚山珠、走竹竿、肩上乘人、踩鸡蛋等等,此外,许多苗族地区都有形式与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的规模宏大的芦笙节。 三、濒危性 芦笙舞至今仍深受各地苗族群众的喜爱,但“阿作”芦笙舞及类似舞蹈带有高难度的杂技动作,本身不易传承,再加上规模较大,文化内涵又极其深厚,这是导致濒危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民族语言也开始出现危机,一些人不愿意再讲自己的母语。而语言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当载体消失以后,文化也会随之消失,纵有用汉语记录下来的文字资料,如苗族古歌,也很难再看到其原始风貌了。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家乐》人教版

《苗家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的观念。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感。 3、思想目标: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并认识休止符。 4、情感目标:体验声音世界的美妙。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歌曲所属于的曲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视唱法、演示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1- 3- 5-起立 5 3 3|4 2 2 |1 3 5 5 | 1 - |5 3 3 |4 2 2| 上课了上课了1 2 3 4 |5 5 5 |5 3 3 | 4 2 2 |1 3 我们回到座位上老师好老师好大家 5 5 3 | 2 2 2 2 | 2 3 4 |3 3 3 3 |3 4 齐欢笑努力用功学习每天都有进 5 | 5 3 3 |4 2 2 |1 3 5 5 |1 - || 步精神爽乐陶陶老师上课好。 5-3-1-坐下 1、发声练习 1 2 3 4 | 5 4 3 2 |1- || 啊

6 - - -|5 - - - |4 - - -|5 - - - || 呜 2、用科尔文手势唱音阶 3、复习导入 老师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教唱,引导学生唱准 学生随琴模唱主旋律。 用唱名唱歌曲的曲调。 二、创设情境导入 1、导入 (1)教师播放苗族芦笙舞图片或视频资料片(背静音乐为《苗家乐》)。 (2)教师简单介绍苗族的风俗人情,尤其是苗族的芦笙舞(背景音乐为《苗家乐》)。 2、模唱主题 (1)教师用琴弹奏乐曲主题,学生聆听。 (2)教师弹琴(慢速),学生随琴模唱主题(第三、第四乐句可降低八度模唱)。 (3)教师指导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3、聆听乐曲 (1)教师播放乐曲《苗家乐》并提问: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是由刚才模唱的主题反复多遍构成的)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3)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首芦笙与乐队合奏的乐曲。 4、简介芦笙 (1)教师展示芦笙图片或实物,简要介绍芦笙的形状、结构特点。 (2)教师播放芦笙音响片段,提示学生注意听辨芦笙的音色特点。 5、再次聆听乐曲 (1)教师播放乐曲,当听到芦笙演奏的片段时,请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 (2)聆听乐曲,教师请学生想象苗族芦笙舞的盛大场面。

黄平县情简介(定稿)

黄平县情简介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西北部,地处东经107°35`40"-108°12`48"和北纬26°43`46"- 27°14`30"之间,距州府凯里49公里,离省会贵阳176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市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6.17万,其中苗族、亻革家人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4.2%。黄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 资源储藏丰富。黄平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水能等自然资源,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1.78%,有天然药材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等1000多种,黄平是贵州省唯一发现冬虫夏草的地方;黄平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县境内有优质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黄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7.76万千瓦,目前自发电量4840千瓦;此外,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 历史文化厚重。黄平有文献可考的历史2282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旧州多次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是战国时期的且兰国都。新州、重安也为历代古城要镇。黄平

开化时间早,人才辈出,从明景泰时期到清朝末年,有进士29人,举人251人,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解放以来,文化教育一直保持较好基础,高考恢复后,历年位居全州前列。黄平是教育大县,许多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成为学术深厚、造诣精湛专家学者等等。红军二过黄平,肖克将军长征时在旧州天主教堂获得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使红军顺利转战云贵、转至湘西的“革命文化”,林则徐、郭沫若等名流在黄平留下的传奇故事形成的“名人文化”,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飞云崖建筑群等独特景观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神奇而厚重。全县人文景观4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旅游发展快速。黄平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县,地处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上游,拥有舞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即:飞云崖、上舞阳、旧州古镇、浪洞温泉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山水风光秀丽迷人。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等,全县自然景观多达52处。此外,还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兴枫香亻革寨、谷陇大寨苗寨。黄平苗族文化悠久古远,民族节日盛多,谷陇九月苗族芦笙会规模宏大,集会人数最多达8万人,是最大的国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鼓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式的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枫香树作为苗家的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 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浅谈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大众文艺 32摘要:隆林苗族芦笙舞是广西苗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形式之一,它以高难惊险的技巧性、能说会唱的言语性的突出特点,在苗族舞蹈的大家族中风格突出、独树一帜! 关键词:苗族;芦笙舞;特点 苗族舞蹈,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丛书,它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具有丰富的内容,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芦笙舞”历史的悠久。 苗族支系众多,隆林苗族支系主要有六个分别是:花苗、白苗、红头苗、清水苗、偏苗、裁姜苗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原始文化源流的影响,各支系之间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和类别,都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语言音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调式、不同色彩的音乐表现形式。舞蹈方面,由于各支系之间风俗的差异,舞蹈表现的内容不同,舞蹈的风格和表演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其有多种的舞蹈表演形式和风格,但它独具特色的竞技性、语言性都是隆林苗族芦笙舞在苗族文化艺术的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 一、高难惊险的技巧性 广西苗族芦笙舞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一般是在节日、集会、祭祀活动、庆贺、丧葬仪式时跳。按其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习俗性、表演性、祭祀性和礼仪性五种。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技巧性就属于表演性芦笙舞,多在节日或集会中,带有竞技特点,又充满生活气息。 1.滚地龙。苗语叫“YaajKubTsaab”(谐音:羊锅展)。这个舞蹈一般在丧失或祭祀活动结束时,芦笙手们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舞蹈技巧而进行。它既可以集体跳,也可以由单人或者双人跳,舞蹈技巧很多,一般有小滚地龙、大滚地龙、翻跟斗、过刀尖、过油灯、过酒碗等。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滚地龙呢?相传在很久以前苗族有一个勇士,他是保护寨子风调雨顺的龙的化身。每到喜庆丰收的日子,寨老都会做一把银芦笙,同时举行模仿勇士滚地龙的比赛,大家边吹专门的滚地龙的曲目边滚地龙,谁的技艺更高超能赢得比赛,就能获得嘉奖这一年勇士的银芦笙。 2.梅花桩。苗族叫“NceNtaivNtuj”(谐音:阶待夺),天梯的意思。这是从蹬柱舞发展出来的竞技舞蹈,又叫“上天梯”。跳舞前,先在地上竖起三组高度不同的木桩,由一个或多个芦笙手边吹边舞踏上木桩,以舞到最高一组木桩然后回到原地为止。这是有一定杂技性质的舞蹈,舞者必须艺高胆大才可以完成。关于梅花桩起源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自从赙仪把天上的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射下后,天地间陷入一片黑暗,这时苗族的一个勇士为了上天求得太阳和月亮,就搭了一个天梯,他边吹边跳芦笙舞,同时地上的人们打木鼓,来震动上天,于是求得了太阳和月亮。所以跳梅花桩就由此保存了下来。 3.滚油锅。苗族叫“NcigNtugYag”(谐音:阶多牙)。这个舞时在做祭祀道场时,芦笙手到厨师那里讨肉汤喝时跳的舞。跳法是在煮牛肉汤的大铁锅上横放一根扁担,厨师把一只盛满肉汤的碗放在芦笙手背上,由芦笙手一边吹一边舞地踏过铁锅上的扁担,并在锅沿边转九圈,回到原地时,以碗中的肉汤不泼出来者为最佳。它也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很早以前,苗家作丧事要把已故的人台上山,12天后再过来相聚,俗称“放魂”。相聚后杀一头牛放到油锅里煮,由于牛肉不够分,芦笙手们就上油锅跳芦笙舞,不会落入油锅的就可以分得牛肉。现在在苗族谁能上油锅,则说明他的技艺是最好的。 可以看出隆林苗族芦笙舞技巧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芦笙技巧,不但具有高超的难度而且是带有体育、杂技性的芦笙舞蹈动作,它是隆林苗族芦笙舞最有特点和代表性的苗族舞蹈样式,在苗族节日与集会中都极为盛行。 二、能说会唱的“语言性” 苗族古代传说和汉文史料的记载,都说苗族历史上曾有过文字,因统治者歧视和禁用而失传。所以由于苗族文化具有的“无字”特征,无法详细地记录有关苗族古代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状况,为了能够很好地传播和保存自己的历史,苗族人们采用口头艺术和人体艺术等民闻文艺形式来保存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料,将自己民族在时间长河里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先辈们的光辉业绩,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教育子孙,昭示后人。 众所周知,苗族的芦笙是舞蹈的伴奏乐器,表演时边吹边舞。但是在不同的地区芦笙的样式、调式、用法与表达都存在差异。如在隆林苗族地区,芦笙不仅是舞蹈的伴奏乐器,也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在隆林六大支系中,红头苗芦笙以“说”为主,像说话一样。吹奏芦笙时它的每个音都有相对应的字词,所以能听懂芦笙话的人们会把可以说的话,想说的话,说不出口的话都会用芦笙来交流;在隆林偏苗支系中的芦笙吹奏起来旋律感很强,以“唱”为主,像唱歌一样。当吹奏起芦笙时曲调婉转动听,娓娓道来,更是蕴藏了他们想表达的信息与感情。而在贵州与广西融水等其他苗族芦笙盛行地区,他们的芦笙只是作为舞蹈伴奏的乐器,以“大声”为主,没有词与意的语言性。可以看出只有广西隆林苗族芦笙可以直接通过“说话”、“唱歌”记录历史,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所以,“能说会唱”的语言性是隆林苗族芦笙区别于其它地区芦笙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隆林苗族芦笙舞不管是高难惊险的技巧性还是能说会道的语言性都蕴含了深厚的苗族文化内涵,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历代人民群众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琢磨、加工和创作,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是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的一只奇葩,历经沧桑、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巴芳.广西隆林苗族舞蹈调查及研究[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05). [2]钱应华.广西苗族芦笙舞的表现形式及体育价值[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06). 浅谈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邹宛彤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550003)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