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c-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化实用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中心,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线路的规划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旨在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车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城市公交线路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

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减少换乘次数,节省时间和金钱。

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或居住区周边设置多个公交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根据道路拥堵情况,规划高效的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系统的运营效果,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舒适度。

其次,城市公交线路规划需要注重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协调。

现代城市交通多元化,除了公交,还有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公交线路规划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实现无缝换乘,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例如,在地铁口或重要交通枢纽设置公交场站,方便市民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城市公交线路规划可以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公交线路的拥堵情况,调整公交车流量。

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市民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查询和预定服务,提高出行的准时性和便利性。

例如,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乘车路线等信息,方便行程安排。

除了规划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网络的优化也是提高公交系统效率的重要环节。

公交网络优化需要考虑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和空车率,提高运营效益。

通过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调整发车间隔,可以实现公交线路的均衡发展,避免人员集中和过度竞争。

同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票价和乘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公交线路规划与网络优化的过程中,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公交运营公司的合作至关重要。

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城市规划部门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研究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研究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公交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舒适度和可达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的意义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旨在高效地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出行时间,并促进公共交通的普及。

合理的线网布局可以使市民更便捷地使用公交系统,从而减少对个人汽车的依赖,降低车辆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公交系统的使用满意度。

通过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线路选择,适应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公交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进而增加市民对公交的认可度和乘客满意度。

二、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的方法1. 运输需求分析运输需求分析是公交线网优化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城市的人口分布、人流状况、出行规律等因素,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结合市民的出行习惯和偏好,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从而提高公交系统的可达性和使用率。

2. 线路优化线路优化是公交线网布局的核心内容。

通过评估现有线路的运行状况和客流数据,优化线路的走向、长度和停靠点设置,以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在优化线路布局时,需充分考虑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从而形成更完善的多模式交通一体化系统。

3. 车辆配备和调配策略车辆配备和调配策略在公交线网布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公交车辆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合理配置和调配车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段和不同线路的客流需求,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坐体验。

三、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策略面临的挑战1. 资金和资源限制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包括土地、设施、车辆等。

然而,由于资金和资源有限,这给公交线网优化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输中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和人民出行的必需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亟需优化设计,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出行效率,同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降低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庞大,分布于各大城市,共享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出行。

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车流不畅、车次不足、线路覆盖不全等。

1.车流不畅: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使公共交通的流量也有很大的压力,常常出现车流拥堵等情况。

而过度拥挤的车辆和站点不足等因素也加剧了公交拥堵交通的情形。

2.车次不足:一些线路车次不足、班次不够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使得各家出行者难以按时到达目的地,造成了出行阻碍和不方便。

3.线路覆盖不全:城市道路多变、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因素都为公交线路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各个地区的公交线路覆盖面不同,部分地区的人们出行难度较大。

二、为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现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包括车辆、站点、路网以及服务等方面。

1.车辆优化设计:公交车型、公交车辆的数量和车辆的质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车辆的外观、车内布置以及座椅等方面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并增加科技手段,如电子支付系统、GPS等功能,使得公交车辆的服务更满足公众需求。

2.站点的优化:公交站点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站点设计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客流量,为要过转换的用户提供更加合理的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增加站点信息、站点接驳等功能,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3.路网的优化设计:设计公交线路的技术和方法都是不同的领域,由于城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改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部分地区根据路网情况,可设计多条线路并联设定,满足城市不同地区的出行需求。

4.服务系统的优化:公共交通增加科技元素,提高服务质量,如增加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增强公交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整合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资源、发展公共交通服务联动等。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还能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并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在进行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时,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这些都会对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而地理条件复杂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轻轨和有轨电车线路。

因此,规划者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二、优化线路布局线路布局是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和效率。

首先,规划者可以根据人口密度和交通需求,确定主要干线和支线的位置和长度。

主要干线应该贯穿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区,以满足人们的长途出行需求;支线则应该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以满足人们的短途出行需求。

其次,规划者还可以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例如,与地铁、火车站、公交站等进行无缝连接,以提高换乘效率。

三、提升服务质量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其的使用意愿。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规划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大投入,提高车辆和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

老旧的车辆和设施不仅会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容易引发故障和事故。

其次,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频次。

乘客希望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因此,公共交通的准点率至关重要。

此外,规划者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座位、增加车厢容量等方式,缓解高峰期的拥挤情况。

四、智能化与信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

规划者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公共交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并根据交通状况进行合理调度。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挑战。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影响着城市规划、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和优化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瓶颈、发展对策及解决方案。

一、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影响着城市交通效率和生态环境。

在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谋划公共交通线路科学谋划公共交通线路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最为基础的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实施需要充分尊重城市的地形、规模和特色,进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合理设置公共交通节点和引导点,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分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线网体系,以提高公共交通线路和服务效率。

2.建立公共交通分层次网络建立公共交通分层次网络不仅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并且还可减少交通拥堵对道路通行产生的影响。

公共交通分层次网络应该依据城市分区与路网结构的复杂性和交通拥堵的程度,将公共交通分为主干路、快速路和支路等几个层次,使各类公共交通路线相互协调、优化、相互衔接,实现公共交通的分层分流效果。

3.促进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出行的联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建设中应重视对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出行的联接效果,特别是对低碳出行的倡导。

在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和布局中,应充分考虑降低城市交通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增强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出行的耦合度,建立与步行、自行车出行相混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体系。

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服务品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提高是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关键之一。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公共交通节点的管理服务公共交通节点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

在公共交通节点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可扩展性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便利性、实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综合品质。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质量。

然而,在不少城市中,公共交通的问题依然严重,如车内拥挤、车辆老旧、运行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如何优化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设计,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交运营的服务质量直接与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有关。

因此,在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中,必须加强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车站、路标、自行车道等方面,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首先,加强道路建设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的重要方面。

城市交通是道路建设和公共交通运营的相互作用,因此,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设计要优先考虑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应该依据交通量、交通速度、城市规划要求及预算资金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

其次,加强车站的建设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城市中,车站是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节点,公共交通的设施和设备都集中在车站。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设计应该优先考虑车站设施建设,如车站内部设施的升级、车站信息发布设施的完善、车站的安全保障设施等方面。

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城市居民的出行舒适度和出行效率。

首先,公共交通的班车频率要更高。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应当调整公共交通的班车车次,增加公共交通的班车频率,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当公共交通的班车频率越高时,乘客等候的时间越短,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从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效率。

其次,公共交通车辆应该更加现代化。

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度和性能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也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现代化水平。

因此,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中,应当加快公共交通车辆更新换代,采用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度。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是许多城市居民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建立可靠、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为居民带来更便利、低成本的出行方式,同时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是提高公共交通流动性和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从网络优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果。

一、公共交通网络规划要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关键在于对公共交通路线的规划。

路线规划应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商业和休闲需求。

该规划应该将公共交通路线与社区和城市各个区域连通起来,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此外,公共交通规划不仅应关注道路通行情况,还要考虑文化、政治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使规划既符合公共交通运营方面的要求,又符合城市的“人文环境”。

在规划公共交通路线时,建议采用现代技术和数据模型,识别流量繁忙的路段和时间段,并在这些繁忙的路段,加隆建筑、桥梁、红绿灯系统等各类基础设施,从而避免公共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率。

二、车队管理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车队管理。

车队管理可以通过实时交通流量数据、时间表和路线信息来维护车队运行的运营模式。

这可以提高车队的运转效率,同时减少车辆故障和事故风险。

车队管理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优化不同路线上的车辆分配比例,以满足城市每个地区的公共交通需求,并根据人口密度和时段变化动态调整,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三、智慧交通信号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离不开交通灯的改善。

传统交通灯系统只考虑路口的通行数量,而新型的智慧交通信号灯不仅能够识别车辆和行人的数量,还能根据实时路况和时段需求调整交通流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智慧交通信号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路况数据,让驾驶员了解道路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支付系统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还包括对支付系统的改善。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许多人要通过不同的电子支付方式完成公交车票购买。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第一章:引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改善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概念出发,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与规划。

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概念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指在城市道路网络中,对公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地面交通服务的系统。

它包括公共汽车、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可以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减少交通拥堵,同时降低城市环境污染。

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效益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以下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法:1.多式联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连接,比如自行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构建多式联运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例如,在地铁站出口或附近设置共享单车租借点,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出行选择。

2.信息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居民了解公共交通的线路、时刻表、票价等信息。

同时,为居民提供出行建议、路径规划、实时公交等服务,方便居民出行。

3.调整线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随时调整线路,确保线路的覆盖面广,可以覆盖居民区、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学校等地方,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4.提高服务水平: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比如提供空调车厢、设置无障碍设施、增加座位数等。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是指基于城市交通需求、交通状况、城市规划等因素,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全过程规划。

以下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1.网络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设计应该考虑交通需求、城市规划和交通环境等因素。

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使用多种交通方式并联运营,提高网络覆盖度,减少交通拥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路段运载能力
包括换
R——公交车额定载客量(单乘乘客
节车:72人/辆,铰接车:129
人/辆)
r——公交车辆满载率(高峰小 时取0.85)
N1——只设一个同名站点的设 计停靠能力(单节车:110量/h, 铰接车:75辆/h)
i——同名站点的个数(i<=3)
Ki——同名站点的利用系数 (i=1时,Ki=1.0;i=2时, Ki=0.8;i=3时,Ki=0.7)
每一OD点对的留剩量取它在该线路上各断面留剩量的最大值:
Ti1j max Ti[1jkl] 被该线路运送的OD量: Ti2j Tij Ti1j
17/27
AF+ AJ+AL+ AD=116
5
1171 1165
A1
2
3
G
4
5
H
6B
7
8
9
10
11
12
Vkl +Qkl〈 C2
1171 1165
K
LE
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 化实用方法
——“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法
1/27
“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法的流 程
确定优化目标、分析约束条件
选定拟设线路的起终点集 线网优化
线路客流预测 线路及断面流量检测
确定最大直达乘客量 线路起终点对 按最短路布设直达 乘客量最大的线路 复线系数修正 线路约束条件修正
目标实现?
831
E0
614 482 807 0
11/27
Step3:优先线路的布设
计算各备选线路的 最大直达乘客量 Zij+Zji值,
确定最大值 [Zij+Zji]max,
取该最大直达乘客 量所对应的备选线 路为公交网络中的 线路,在线网中按 其最短路线布设该 路线。
D区号 A
B
C
D
E
O区号
A0
646 825 1825 0
1328 1328
F 13
14
15
16
1342 1342
J
I
17
18
各OD量的 留剩量均 为零,该 线路上的 OD量全部
1260 1288
C 19
20 AJ+AL+KA D+FJ+FL
1260 1213
1213
21
22
23
24 D
1288
L 1245
1245
由该线路 运走。
+FD=134 2
Vkl=0
B-D
6-12-18-24
B-E
6-5-4-3-2-8
C 824 1801 81 941 473 D 1794 799 929 34 831 E 347 614 482 807 38
C-D
19-20-21-22-23-24
C-E
19-20-14-8
D-E
24-18-12-11-10-9-8
9/27
A-D的直达乘客量:O点、D点均在该线路上的OD量之和。
B 651 0
1775 801 603
C 824 1801 0
941 473
D 1794 799 929 0
831
E0
614 482 807 0
ZAD+ZDA=3619,最大直达乘客量 取A D、D A为公交线路 其最短路线: 1-7-13-14-15-21-22-23-24
12/27
第一条线路:
一个起终点站的运载能力:
C od 60 R r/t(ik0)
Cod——一个起终点运载能力 R——公交车额定载客量,铰接车: 129人,单节车:72人
r——高峰小时满载率 取=0.85
ti——高峰小时发车间隔
k0——线路上最大断面流量与起点 站站前断面或终点站站后断面的流 量之比,k0=1.5-2.5 据调查,南京现状k0为1.93.
13/27
Step4:乘客O-D量矩阵修正
原OD量矩阵中减去已布设线路运送的OD量: • 将O点、D点均在该线路上的OD量全部分配在该线路上 • 计算每一断面的总流量(包括已存在的流量)及每一断面的运载
能力 若每一断面的运载能力均大于断面流量,则起终点均在该线路上 的OD量全部被该线路运送,从OD矩阵中减去各OD量 若某些断面的运载能力小于断面总流量,则该线路只能运送部分 OD量,需先计算OD量留剩量,然后从原OD矩阵中减去被运送 部分的乘客OD量。
由OD表可知,交通区ABCDE需设置起终点站,且D区需设2个 起终点站,即拟设公交网络有6条单向线,组成3条双向线路。
8/27
Step1:确定备选线路的最佳走向及直达乘客量
起终点之间 的最佳配对
起终点之间配对后的 直达乘客量Zij
线路走向
最短路
用Dijkstra法确定各备选线起终点间的最短线路 备选线路直达乘客量矩阵Zij
1260 1288
C 19
20 AJ+AL+KA D+FJ+FL +FD=134
2
1260 1213
1213
21
22
23
24 D
1288
L 1245
1245
总断面流量= Vkl +Qkl
Vkl=0
AL+AD+FL+FD+JL+JD=1288
15/27
断面流量
﹥ ?﹤ 断面运载能力
C 1 R * rN * 1 * i* K i *不换乘比 C 2 R * r* N 1 * i* K i* B w
AL+AD+FL+FD+JL+JD=1288
18/27
乘客OD矩阵的修正: 原OD量矩阵中减去已布设线路运送的OD量:
DA BC DE F GH I J KL ∑
O
A 81 347 501 0 347 0 39 112 31 0 23 0 2646
B 357 32 491 801 377 108 51 67 39 80 28 77 2508
A
130 1
70 2
113
32
3
4
5 50 6 B
44
43 G 43
43
H 43 41
119
70
113
23
54
7
8
9
10
11
12
A-F 201 A-J 142
30 29 E 29
29 29
I 26
A-L 59 A-D 763
F
13
110
70
14
27 26
123 15
26 J
38
69
16
17
18
26
26 31
F-J 81 F-L 56 F-D 241 J-L 41
﹢ C 19
108
77
20
K
120 21
34 22
L
23 70 24 D
J-D 128 L-D 113
1825
10/27
Step2:直达乘客量矩阵的修正
(1)线路长度限制修正
经过上述修正后,得直达乘客量矩阵如下
最短限制距离为5km, 最长限制距离为11.25km (中小城市),15km(大城 市)。
6/27
南京市某城区交通分区与道路网络示意图
A
130 1
70 2
113
32
3
4
44
43 G 43
43
H
119
70
113
23
7
8
9
10
5 50 6 B
43 41
54
11
12
30 29 E 29
29 29
I 26
F
13
110
70
14
27 26
C 19
108
77
20
K
123 15
26 J
120 21
38 16
提出规划线网实施计划
2/27
线网优化的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
方便
到达步行时间/距离 直达率/换乘系数
迅速
线 网 评 价
广泛
非直线系数 单程行程时间
运行速度
路网/站点密度 道路网覆盖率 路线重复率 路线密集度
高效
满载率 路线效率
线网优化目标:
尽量组织直达运输,使全服 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5/27
确定起终点站个数:
一个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
C0 B60/ti
C0——一个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 ti——高峰小时发车间隔,2-5min; B——高峰小时平均每车从中间站点 搭载的乘客数。
交通区i的总发生量(或吸引量)Ti〉 该交通区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设起 终点站 △Ti=Ti-Ci 当(K-0.5)Cod〈 △Ti〈= (K+0.5)Cod 时,该交通区需设K个起终点站
14/27
AF+ AJ+AL+ AD=116
5 A1
流量分配及断面流量的确定
2
3
4
5
6B
1171 1165
G
H
Vkl——断面 [k,l]上已
7
8
9
10
11
12
存在的乘客
1171 1165
K
LE
1328 1328
F 13
14
15
16
1342 1342
J
I
17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