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
2024年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施工员之市政施工基础知识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测设数据是()。
A.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B.纵横坐标差C.两个角度D.两段距离【答案】 C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应采用封闭管理。
在市区内,围挡应高于()。
A.1.8mB.2.0mC.2.5mD.3.0m【答案】 C3、下列有关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渣土运输车应采用覆盖措施B.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建筑物进行封闭C.搅拌场所采取喷雾洒水措施D.施工处地的料场、生活区域应进行硬化处理【答案】 C4、组合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是工程施工用得最多的一种模板。
它由具有一定模数的若干类型的()组成。
A.支撑、角模B.板块、角模、支撑和连接件C.板块、支撑D.板块、角模【答案】 B5、桥梁所受的荷载作用中,汽车荷载属于()。
A.临时作用B.永久作用C.可变作用D.偶然荷载【答案】 C6、人行道路面边缘距乔木中心平面距离不小于()。
A.1mB.2mC.3mD.4m【答案】 B7、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B.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1~3mC.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钢筋骨架上浮的措施D.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1m【答案】 B8、下列不属于桥梁附属结构的是()。
A.桥台B.桥头锥形护坡C.护岸D.导流结构物【答案】 A9、组合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是工程施工用得最多的一种模板。
它由具有一定模数的若干类型的()组成。
A.支撑、角模B.板块、角模、支撑和连接件C.板块、支撑D.板块、角模【答案】 B10、沟槽支撑的目的是防止侧壁坍塌,为沟槽创造安全的施工条件。
支撑材料通常由()做成。
A.管材或钢筋B.混凝土预制构件C.木材或钢材D.塑性材料【答案】 C11、当路面结构破损严重,或纵、横坡需作较大调整时,宜采用()。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布局和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组织形式:
1. 网格状布局: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组织形式,其中道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网格状交叉口。
这种布局能够提供简单明确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动,适用于中小型居住区。
2.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道路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组织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点或公共空间设置。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的内部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使居住区更安静和舒适。
3. 树状布局:树状布局是指从一个主干道分支出多个辅助道路的组织形式。
主干道连接各个重要设施和服务点,而辅助道路则连接到居民住宅区域。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良好的交通流动。
4.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通常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特点是道路相对狭窄,沿街建筑密集。
这种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供丰富的交通选择和便利的步行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计等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区交通环境。
道路网格化布局的道路规划方案

道路网格化布局的道路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道路规划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道路网格化布局是一种有效的道路规划方案,通过合理的网格划分和道路布局,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本文将从道路网格化布局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路网格化布局的概念道路网格化布局是指将城市道路网划分为一系列规则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部的道路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交通系统,通过网格之间的连接,实现整个城市道路的高效运行。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有序,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二、道路网格化布局的优势1. 提高交通效率: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将城市道路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部的交通系统相对封闭,减少了交通流量的交叉干扰,提高了交通效率。
2. 便于交通管理: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控和规划。
可以根据每个网格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3. 便于出行规划:道路网格化布局使得城市道路系统更加清晰,出行者可以根据网格的划分,更加方便地进行出行规划。
通过合理的网格连接和道路布局,可以减少出行距离,提高出行效率。
4. 促进城市发展: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进入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道路网格化布局的实施方案1. 网格划分:首先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网格划分,可以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网格的大小和形状。
划分网格时需要考虑到道路的连通性和通行能力,确保每个网格内部的道路系统相对封闭。
2. 道路布局:在每个网格内部,需要合理布置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路和步行街等。
主干道应该贯穿整个网格,连接不同的小区域,而支路和步行街则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3. 网格连接:在道路网格化布局中,网格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
需要合理设置连接道路,确保不同网格之间的交通畅通。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PPT

▪ 容易将过多的交通引入市中心,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 到充分
▪ 方向性差,不利于建筑物布置 ▪ 机动性较差
❖改进方法?
自由式道路网
❖ 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的形式,多呈不规则状 ❖ 代表城市:重庆、青岛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
❖ 特点
▪ 常结合自然地形,呈现出不规则状、路网形式多变 ▪ 节省工程费用 ▪ 如果能有机的结合城市布局、建筑布置及城市园林绿
❖ 代表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城区
方格网状路网
方格网状路网
❖ 优点
▪ 布局严整、简洁,方向性,有利于建筑布置 ▪ 交通分布均匀 ▪ 交叉口组织较容易 ▪ 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
▪ 交叉口较多,对车流运行的连贯有影响 ▪ 非直线系数较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 ▪ 主次干道之间功能不易明确 ▪ 不利于过境交通分流,对城市扩展不利
城市道路功能结构
❖ 功能分级 ▪ 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
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 机动化出行为 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
▪ 第二级(次干路)
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 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
▪ 第三级(支路)
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 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化等因素,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交通效果、景观 效果
❖缺点
▪ 方向性差 ▪ 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 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 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城市的道路网格局有哪些

城市的道路网格局有哪些(1)方格式:又称棋盘式。
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
我国大部分旧城市和相当一部分新城市均为棋盘式。
美国除首都华盛顿外,其它大中城市亦多呈方格式。
国外新建的中小城市及居住区,为了建筑物布局之利,多以方格网状道路布置。
如英国伦敦市西北80公里的新城密尔顿凯内斯市(图97)。
方格道路网的缺点是城市两个对角端点间的距离加长。
衡量街道系统的定量指标是两个对角端点的非直线系数。
在棋盘系统中,如a、b是两点相邻二边长度,则非直线系数ρ = + + a b a b 2 2 当为正方形街道时,a=b,ρ=1.41,即实际路程比最短距离增加40%。
苏州城不仅道路呈方格网状布置,河网也是网格配置的(图98)。
(2)放射式: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
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
这时,两点间的非直线系数ρ α = a + b a + b - 2abcos 2 2 当α=b,角α=45°时,ρ=2.6,显然是造成了路程的过度迂回。
(3)环形放射式:即保持放射街道,但加上与市中心成同心圆的环状街道,以避免单纯放射式的缺点。
这种类型多在欧洲一些城市采用,如伦敦、巴黎、莫斯科(图99),但效果并不完全理想。
因为实际上还是人为造成了大的市中心交通拥挤区。
另外,由于房屋朝向不好排列和环形街道弯曲,在我国不太适用。
某些受地形限制或职能较单纯的城市,才可考虑采用。
成都市是由八条放射路及两条环路组成的放射环状道路网(图100),环形放射式的非直线系数在1.1~1.2之间,这方面是有利的。
(4)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为使方格式格局的非直线系数降低,早就提出了在方格系统中加入对角线街道的办法,但又出现了破坏市内街坊整体性和使中心交通过于集中的缺点。
我国东北伪满时期改建的一些城市如长春,部分采用了这种形式。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方格网状路网
优点布局严整、简洁,方向性,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组织较容易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缺点交叉口较多,对车流运行的连贯有影响非直线系数较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主次干道之间功能不易明确不利于过境交通分流,对城市扩展不利改进方法?
环形放射式路网
环形放射式路网由城市中心起向四周的若干条放射线和以城市中心为圆心的几条环行线组成。代表城市:成都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
特点常结合自然地形,呈现出不规则状、路网形式多变节省工程费用如果能有机的结合城市布局、建筑布置及城市园林绿化等因素,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交通效果、景观效果缺点方向性差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城市路网
城市路网布局结构
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棋盘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方格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混合式线性或带形道路网手指状道路网
方格网状路网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它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代表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城区
方格网状路网
城市道路功能结构
功能分级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 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 机动化出行为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第二级(次干路) 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第三级(支路) 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根据规范,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道路网络级配大致为1:2:3:8;人口在50-200万的城市网络级配大致为 1:3:3.5:10。要结合城市的地形、城市形态及交通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内安排和组织各种交通设施和道路,以确保良好的交通流动性和便利性。
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与否对于一个地区的交通管控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和一些常见布局方式进行探讨。
一、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1.线性布局:线性布局是指交通网络沿着一些线路或轴线条形排列的布局形式。
在这种布局下,交通设施和道路呈现出直线的形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沿着一些方向出行的需求。
线性布局通常适用于长距离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
2.网状布局:网状布局是指交通设施和道路呈现出网状的形状,交叉点密集,路网相互衔接,形成交通网络的形式。
网状布局适用于城市内部的道路布置,可以满足人们随时改变行驶方向的需求,提高交通流动效率。
3.辐射布局:辐射布局是指从一个中心点向周围连续辐射出去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适用于交通网络需要从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延伸的情况,如市中心向郊区辐射的地铁线路,或者市中心向各个城市外围延伸的铁路线路。
4.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将道路布置成环状的形式,使交通可以沿环路方向流动,适合人们多次进出相同区域的需求。
环形布局通常用于指示牌设置、园区道路设置等。
二、常见的交通网络布局方式:1.传统布局方式:传统的交通网络布局方式通常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的,道路设置和布局较为杂乱,不够规范和科学。
这种布局方式常常会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优化,如拓宽道路、设立交通指示牌、引入交通控制系统等。
2.圈层式布局:圈层式布局主要指将一个城市或地区分为不同的圈层,每一圈层内部交通发达,而圈层之间的交通连接较少。
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人口分布集中的城市,可以避免不同圈层之间交通流量的交叉和干扰,提高交通流畅性。
3.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设置环形道路,将交通引导到环路上,形成环形的交通流动。
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需要分流交通的地区,如市中心的商业区、景点周边等。
资料_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类型

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类型我国城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城市运输需要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经过改建和建设形成多种不同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有7种。
1.方格式这是我国城市道路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
我国许多老城市采用的棋盘式道路网就属于方格式。
其优点是道路系统比较简单,便于组织交通,且有机动性,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道口。
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布置。
缺点是对角线间的交通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速度受影响。
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方格式道路网。
如50年代新兴工业城市洛阳,新市区在老城西侧布置,涧西区和洛北区道路网均为方格式。
西安市以老城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仍基本保持了方格式道路网的特征。
2.方格-环形-放射式实为内方格外放射,并以环线相联的布局形式。
是我国众多棋盘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与欧洲城市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放射干道起自环形干道(多在老市区外),而后者是起自市中心广场。
前者道路多是垂直相交,后者道路却多以锐角和钝角相交。
如北京以老城区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先建设了四条环状干道。
一环在市中心区内,二环环绕市中心区,三环沿着城市建成区。
以二环路为起点,已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平交路口。
首都现代化道路系统已初步形成。
成都市的道路网也属此类型,干道网由8条放射干道和2条环路组成。
3.扇形城市干道以对外交通车站或港口前的中心广场为轴向外布置成扇形。
这种道路结构对客货集散十分有利,尤其对于有大量职工利用铁路或水运通勤的城市最为有利。
其缺点是随交通量的增加,主要交通流都经过中心广场,易造成交通阻塞,须另建干道予以分流。
本溪市道路网就是以本溪站为中心呈扇形布置。
4.星形组合式即一个城市的道路网由数个星形道路系统组合而成。
环形中心广场多联接4条以上主干道路,在交通量不很大时,可以不设红绿灯信号,车辆适当减速均可通达任一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
所谓城市道路网,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道路网一经形成,就确定了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发展轮廓,影响深远。
因此,对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的研究,围绕城市路网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路网布局形式的利弊影响,为城市路网执行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来确定。
不同城市规模、性质及自然条件和用地现状决定了不同的城市道路网络规模和分布形态。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通达便捷原则
城市道路网布局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应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特性的需要。
城市道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功能,交通的发展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而生,道路网是联系城市和交通的脉络。
道路网结构要尽可能衔接完整、功能明确,在城市各主要功能地区和交通流量大的地点之间组成最便捷的交通线路,合理衔接城市中心和郊区与邻近外埠在社会生活和行业发展方面的通达,既便于组织各商业区、新老城区、工业区、生活区路段叉口生活交通和工业物流,也便于不同交通工具方向性分流和交通发生源集散协调,实现城市人和物流安全、方便、迅速,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二)建设效益原则
城市道路网布局不仅要实现基本的交通功能,还需要考虑到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线的布设,需要利用城市现有自然条件,依山势、河道、环区因地制宜,保证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城市各分区间要有必要数量的干道相联系,在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大量客、货流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一定的机动性,还需为发生地震时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同时要给道路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在便捷的交通功能基础上,涉及到轮船码头、机场高速、电车火车、动车高铁、轻轨地铁、区域红线等客货运输和城市发展综合因素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应为城市空间景观、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旅游服务等带来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建设效益。
(三)环境质量原则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应符合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环境质量的要求。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是促进城市化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城市道路布局与城市区域热环境、大气环境、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息息相关。
在保证维护现有自然环境、利用再生资源开发治理不断优化环境质量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居住面积和公共休闲绿化面积,建设适当的自然、人文景观,平衡区域文化、教育、工业、服务业发展,是实现城市区域规划协调发展,建设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型城市的必要原则。
二、目前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及其优缺点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式是指道路网系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是随着当地自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的发展,为满足城市的交通、土地利用及其建筑风格等要求而形成的。
国内外常用的道路网结构可归纳为方格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方式。
(一)方格网式
呈方格形状,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即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接近平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再布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研究
温暖枫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道路路网布局形式对一个城市的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道路网布局原则着手,着重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不同形式及其优缺点,对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网;布局形式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124-02
市政建设 Municipal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 温暖枫(1982- ), 吉林省辽源市,2005年毕业于吉
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 124 –
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合适的街坊。
其优点是道路系统形状简单,便于建筑布置和组织交通,所有交叉口都是由两条道路相交而成,具有机动性,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但对角线方向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交通不便。
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方格式道路网,为了便利方格网对角线方向交通,可加设对角线方向的干道,道路网形成了不规则的棋盘式道路,如洛阳、西安、福州等城市。
(二)环形、扇形放射式
鉴于放射式道路网有利于城市中心的对外联系,加上环道设计便捷了各分区之间联系,逐步演变形成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一般认为这种形式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组织交通上比较适宜,使城市主干道路由多条放射干线和环状干线有机结合。
例如北京以中心老城区方格式路网为核心,先后建设了五条环状干道,在市中心区内建成一环,环绕市中心区建成二环,沿着城市郊区建成三环,连接城市近郊区的内沿建成四环,连接近郊区的中、外延建成五环。
从二环路起,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平交路口。
天津市道路系统通过建设内环、中环和外环(三环)及14条放射干道构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络;成都市也由8条放射路和两条环道组成。
扇形式道路网一般是由城市干道以对外进行客货交通的机场、车站或港口前的中心广场为轴心向外布置构成。
这种路网布局十分有利于运输集散,特别是对于有大量市民或职工利用铁路或水运通勤的城市尤为有利。
但是,这种路网的缺点是随交通流量的逐步增加,主要交通都流经中心广场,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必须另建干道予以疏散分流。
例如,在2010年亚运会召开期间,广州市积极建设“四环、四联络、二十射”扇形城市道路网络格局,在公路主枢纽管理服务中心、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等多个城市交通中心向外设置扇形道路架构,并辅之放射状次干道以便分流错开运输高峰,形成良好的交通循环系统。
(三)星形式
星形式路网是指一个城市由数个星形道路系统组合而成的道路网。
一般在环形中心广场多联接4条以上主干道路,在交通量不很大时,可以不设红绿灯信号,车辆适当减速均可通达任一方向。
例如,长春市的干道网就是由8个星形广场和多条放射干道组合而成。
(四)自由式
自由式布局形式优点是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省道路工程造价,缺点是非直线系数,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我国许多山丘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减小纵坡,常沿山麓或河岸布线,形成自由式道路网,例如山城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道路主要沿等高线开辟,形成了不同高程的道路网,并以几条干道(包括隧道)将其相连;又如青岛市地形起伏,三面环绕岸线曲折的大海,道路依山傍海呈不规则的自由式网络;另如地处平原的芜湖市道路,依湖泊和残丘也呈自由式布置。
三、我国各地城市道路网布局形态现状及规划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主要呈分散集团式与多中心组团式交通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城市中心区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最大的区位优势和明显的聚集效益,拥有种类众多的公共设施,如综合性商场、高档写字楼、文化娱乐设施、行政管理机构等,而且是城市公共活动最强的区域,具有商业、商务、文化娱乐、行政管理等功能,是城市中车流、人流、物流最密集的区域。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发展在未来建设过程中“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大部分城市必然会实施“区域差别”政策,在交通设施的配置或者交通管理政策方面都应有所不同,鉴于城市主体建成区通常是按照圈层式扩展的方式形成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应主要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用地集约化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在交通量、交通方式的设计标准和执行变通措施方面综合考量,在保证通行能力、优化占地使用、节约工程费用、便利长期规划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结合方格网式、环形、扇形放射式、星形式、自由式和混合式道路网布局的优缺点,尊重已经形成的道路网格局,对道路系统进行适用性和发展性研究,最大化满足城市道路网通达便捷、服务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效益。
四、小结
近年来,为应对我国高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带来的挑战,满足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环境保护战略和节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这就要求城市道路网布局应满足多种交通模式、不同交通系统高效合理协调发展的要求。
参考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对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的研究,为城市路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和社会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2.
[2] 陆建.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3] 龚丽俨,余万超.城市路网交通规划及其与经济、政策的
协调发展[J].交通标准化,2010(09).
[4] 蔡军.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温暖枫: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研究
–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