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密布的欧洲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孟曙光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备课人孟曙光教学目标:课标: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教学重点、难点:一战发生的根源及主要原因对极端民族主义的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举例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指出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但一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有其深刻的根源。
讲授新课:一、战争根源: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殖民国家瓜分、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矛盾尖锐。
1.争夺市场、占领殖民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图例,指出后起的美、德、日三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所占殖民地有限,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材料,认识到在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获取更多殖民地的意愿最为明显。
德国的扩张威胁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利益,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各国间矛盾重重。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各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主要原因:列强间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形成统一后的德国将防范法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竭力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
(2)1882年,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
欧洲上空战云密布。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
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
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
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 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
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
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
《谛波一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谛波一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谛波一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谛波一家》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马丁杜加尔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作家。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2)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2)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1939年4月7日,意大利进攻阿尔巴尼亚,这是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之扩张政策的结果,仅用6天时间,阿尔巴尼亚灭亡,其国王索古一世流亡国外,而整个国家则变成意大利的被保护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简称“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72公里,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首都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的法罗拉湾,处于亚得里亚海的入口处,控制这片地方,亚得里亚海就如自家内海一样,况且,历史上巴尔干半岛是罗马帝国的半壁江山,这对于意大利来说,地理与历史诱惑双重折叠。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意大利在所占的阿尔巴尼亚地区成立了意属阿尔巴尼亚保护国,1918年,同盟国战败投降后撤出,意大利趁机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大部分地区。
原本,意大利想吞并阿尔巴尼亚,但其国内爆发革命,再加上阿尔巴尼亚一直要求意大利撤军,意军于1920年退出该国。
墨索里尼统治意大利时,又将目光转向这里,从1925年起,意大利开始干预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该国同意意大利开采其当地矿藏。
1926年,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第一次地拉那条约》,两国建立起防卫同盟,阿尔巴尼亚政府及经济也由意大利的贷款支持,军队由意大利的军事督导员负责训练,并鼓励建立意大利的殖民地租界。
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巴尼亚城市街头虽然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该国国王索古一世拒绝完全屈服于意大利的压力之下,1931年,他公开面对意大利,拒绝重新修订定1926年的《地拉那条约》。
1934年,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王国及希腊王国签署贸易协议时,墨索里尼尝试派出一队战舰舰队,以威吓阿尔巴尼亚人,但最终失败。
1939年3月15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没有预先知会意大利而入侵捷克后,墨素里尼惊叹不已。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和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201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
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20世纪 30 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
欧洲上空战云密布。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
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 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 R.Watson-Wart )发明了雷达。
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 Bawdsey 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 17 分钟即可到达英国。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
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 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 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 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 Blachett 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
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 Blackett 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
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 nal Research” 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
2015年滨州市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

2015年滨州市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13.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条款表明A.诸侯拥戴周天子 B.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 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14.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15.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
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16.观察下面两幅地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斗争的对象相同B.斗争的中心区域相同C.斗争的策略相同D.斗争所属的范畴相同17.以下是中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以及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留学主要路线示意图。
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主要路线相符的是A BC D18.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
”该战役是指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孟良崮战役19.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
该现象主要得益于A.公民法的制定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万民法的推行D.《十二铜表法》颁布20.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岳麓版选修三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共31张PPT)

(3)该演说反映了德国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这将带来什么影响?
3)德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政策。
影响:加剧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矛盾,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矛盾实质:对世界市场(殖民地或霸权)的争夺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源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导↑ 致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结↑ 果
1876---1914年殖民面积简表
类别
英法俄德美日 比利时、荷兰 半殖民地 其余国家 全球总面积
殖民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65 9.9 14.5 28 133.9
从中可以得 到什么结论? 1、19世纪末至20世纪 初,世界被瓜分完毕
一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英 德 美 法 1870-1913年工 1.3 4.6 8.1 1.9
业增长倍数 英
类
别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情况
占世界工 业总产量 殖民地积 殖民地人口
14 2.6 6 16
3350 1740 1060 290
39350 3320 5550 1230
1860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1
3
3
2
4
1
2
4
俄 法 德
日
1
38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
后果: 1)、战争突破陆地的限制,扩展到空中和海底 2)、新交通使战争突破到更大范围内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3)、新通讯工具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能够在世 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 段,促使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3
1
2
4
4
2
1
5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 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产 生什么影响?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重新分割殖民 倒挂现象 地
教师备课、 末20C初) 一 经济: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19C 备考伴侣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 根本原因是 D A.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的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C A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斗争 3.19世纪晚期,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 D A 争当欧洲霸主 B 是否支持斯拉夫人独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 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 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 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 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1、军国主义
①含义:是指整个国家机体投入军事扩张中,那 时文人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受军人控制、军事主义 及思想会扩散于政府内及社会上,不论内政或外 交都以军事扩张为主。
②原因:近代以来,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 当权利。在20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 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扩军备战,展 开军备竞赛。
探究:为什么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 重,掀起军国主义浪潮? ①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残 余; ②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发 展迅速,实力强大,但对世界殖民地的分 配现状最为不满,崇尚用军事力量夺取 “阳光下的地盘”,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 转,掀起军国主义浪潮。
2、极端民族主义
①含义: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 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 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 在,声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 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②表现: 德国:“泛日耳曼主义”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 列强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③影响: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陷入民 族主义的狂热之中,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 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欧洲笼罩在 战争阴云之下。
三 科技: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原因: 科学技术的突破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 2、表现:
A 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 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 新的交通手段的使用 D 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 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 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从 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 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 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只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 环境中…… 举例:20世纪人类社会历史上爆发了哪些大 规模的战争?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11)
3、协约国 (英、法、俄)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国同盟的形成 英、德之间矛盾尖锐化
教师备课、 备考伴侣
A 原因:
法国积极推动 英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专注中国基 础教育资源 建设
1892年 俄、法结盟,签订《法俄军事协定草案》 (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B 过程:
1904年 英、法结盟,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 英、俄结盟,签订《英俄协约》 (标志协约国集团最终形成)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 要的矛盾是 D A 俄奥矛盾 B 法德矛盾 C 美日矛盾 D 英德矛盾 4 一战爆发前,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局面的标志是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法俄协定的签订 C 英法协约的签订 D 英俄协约的签订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有 C A 德国和奥匈帝国 B 意大利和土耳其 C 土耳其和保加利亚 D 意大利和日本
础教育资源 2、长久以来,英国对欧洲 建设
图1
“光荣孤立” (不同任何国家 专注中国基 结成持久固定的同盟)
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 么?
大陆均势。希望欧洲大陆出现强国 对峙的局面,便于英国插手欧洲事 务。
3、20世纪初,英国的外交政 策发生怎样改变?为什么?
图2
英国与俄、法结盟。原因是英德矛 盾激化,自身实力下降,欲寻求盟 友。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 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 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 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 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 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 思考: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中哪些是20世纪 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 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 面爆发。
C 列强间矛盾错综复杂
2、形成:同盟国(德、意、奥)
德法矛盾
俄奥矛盾 法意矛盾 原因: 普法战争 实质: 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原因: 实质: 原因: 争夺巴尔干地区 争夺欧洲地区的霸权 争夺突尼斯地区 争夺地区殖民地
实质:
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 1、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 政策》的漫画,思考: 备考伴侣 什么?
E 预示未来战争更残酷,更危险,规模更大
一战中问世的新式武器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德军的重炮
一战德国潜艇
电话的发明
战用电报机
崇尚战争和强权的 威廉二世: “火药是干的,剑 是磨过的,目标明确, 力量集中,悲观者已 经被赶走,我为我武 装的人民干一杯。”
德皇威廉二世
这反映了什么?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பைடு நூலகம்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 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 础教育资源 建设
1907年 1882年
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同1882 盟 国
德
1879
争夺市场和殖民地
英
1907
1892
协 约 国
奥
争夺巴尔干
俄
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 (单位:万人)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 1880 1890 1900 1910 备考伴侣 1914 沙俄 79 67 116 128 135 专注中国基 法国 53 54 71 76 91 础教育资源 德国 42 50 52 69 89 建设 英国 36 42 62 57 53 奥匈 24 34 38 42 44 意大利 21 28 25 32 34 日本 7.1 8.4 23 27 30
1 原因: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专注中国基 础教育资源 历史原因: 资本主义的本性具有扩张性 (原料、市场) 建设
现实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直接原因: 生产过剩,急需市场,加紧争夺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材料一“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 ,向 教师备课、 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 , 备考伴侣 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 专注中国基 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 础教育资源 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建设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现实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直接原因: 生产过剩,急需市场,加紧争夺
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 占有殖民地情况
项 目 英 1 1.3 德 3 4.6 法 2 1.9 美 4 8.1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A 整个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成为整 体 B 出现一些世界性大国,发展不平衡加剧
C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其中德英矛盾 最尖锐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D 在争夺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 一战
二 军事: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原因:
A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国家利益驱使
法德矛盾 英德矛盾 俄奥矛盾
(1)材料一中,德国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
指的是什么?“别的国家” 是指哪些国家?
殖民地 英、法
(2)反映当时德国要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它对 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推行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政策。 影响:加剧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矛盾,导致一战爆发。
2 实质: 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 3 结果: 19C末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原因)
(经济因素) 一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二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军事因素)
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科技条件) 四 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思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