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国际贸易【英文】

合集下载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篇一: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

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绝对优势对于个别国家来说是有益的,能够形成绝对的贸易顺差;但就长远来说是不利的,会增加国家间的贸易矛盾,造成贸易阻塞。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较绝对优势更灵活些,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间贸易的进行;但此理论的缺点是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则无法进行下去。

本回答专业性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张雪认证【篇二: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比如: a 一小时写100 个软件或擦200 块玻璃, b 一小时写50 个软件或擦20 块玻璃。

绝对优势: a 每一项都比 b 强比较优势:相对来说 b 在写软件上更有优势,因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篇三: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答: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的标准不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率,比较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

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两种理论所主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3)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个人、公司、地区或国家在单位时间内以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更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或每单位时间生产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与竞争对手相比,投入更少的时间。

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使用更少的投入以更低的每单位绝对成本或通过更有效的流程来创造商品或服务来实现。

(二)绝对优势的关键知识点关于绝对优势,有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绝对优势是生产商可以以相同的成本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2)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可以是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进行贸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

(3)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生产者总能获得比孤立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收益。

(4)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三)亚当.斯密对绝对优势的理解绝对优势的概念是18 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旨在展示各国如何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地生产的商品从贸易中获益。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决定专门生产和销售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并使用产生的资金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

史密斯认为,专注于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易这些产品,可以让所有国家变得更好,只要它们各自至少拥有一种产品,它们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个人、企业和国家相互贸易是有意义的。

由于每个实体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两个实体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

这种贸易中的互惠互利构成了斯密的论点的基础,即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随后的贸易导致繁荣的全面增长,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史密斯认为,这就是同名《国富论》的根源。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比较优势(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 (cost)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补贴s ubsidy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

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垄断竞争等。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 产品具有基本相同功能但有差异,从制造品来看大多数产品是同类不同质产品生命周期the product life cycle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可以理解为市场上产品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在时间上的表现。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可分为试销、畅销、饱和、滞销四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the product life cycle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可以理解为市场上产品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在时间上的表现。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可分为试销、畅销、饱和、滞销四个阶段。

产业间贸易Inter industry trade 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类显示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有说服力。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补充:
国际贸易理论四大定理: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em; Hetcher-Ohlin Theorem;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Rybczinski Theorem。
绝对优势出自亚当斯密《国富论》,用以解 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亦即贸易 的模式(pattern of trade)。绝对优势表 明本国应出口比外国更少成本的产品。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只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特例。
当然,杨小凯并不这样认为。
依绝对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国专业 化生产红酒,两国皆能得到好处:
假设布匹与红酒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A国用4单位 劳动力就能得到1单位红酒,而这原本需要用8单位 劳动力才能生产出的;而B国用3单位劳动力就能换 得1单位布匹,而这原本需要6单位劳动力才能得到。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行国际交换,则贸易双 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按比较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 国专业化生产红酒。
只要布匹对红酒的国际价格(交换比例)介 于0.5~0.6间,则两国就能进行贸易。假设 国际价格为0.55。
在A国中1单位布匹只能换得0.5单位的红酒, 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换得0.55单位的红酒; 同样地,在B国中1单位布匹需耗费0.6单位 的红酒,但在国际市场上仅耗费0.55单位。 因此双方都受益。
4
6
红酒
8
3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4
6
红酒Βιβλιοθήκη 810Robert Torrens在1815年的《论对外谷物贸易》 中首先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李嘉图在1817年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完善了比较优势的理 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

4.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引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是去最好机会的价值5.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充裕要素是指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6.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7.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8.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9.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再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10.偏向型增长(biased growth)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11.边际支出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2.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是指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_英文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_英文
• Eg. Zambia has large reserves of copper ore is better suited to produce copper for export
• This is not main reason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pportunity cost = sacrifice/gain
The opp. cost of Country Y producing wheat is 6/5 (sacrifice over gain) The opp. cost of Country X producing wheat is 9/6 So, Country X should do the wheat (lower opportunity co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 PPF
Corn
6
Country X
5
Country Y 5
6 Wheat
Because the PPF gradients are the same, these two countries have the same opportunity costs between Corn and Wheat they will not trade!
Opp. cost in China of 1 car is 3 units of textile Opp. cost in Japan of 1 car is 1/4 unit of textiles
China should produce textiles & Japan cars.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皆处于劣势地 位(如表中B国),但是劣势的程度有所不同,相 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劣势地位要少一些(如红 酒),则称此种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行国际交换,则贸易双 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3
按比较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 国专业化生产红酒。
只要布匹对红酒的国际价格(交换比例)介 于0.5~0.6间,则两国就能进行贸易。假设 国际价格为0.55。
在A国中1单位布匹只能换得0.5单位的红酒, 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得0.55单位的红酒; 同样地,在B国中1单位布匹需耗费0.6单位 的红酒,但在国际市场上仅耗费0.55单位。 因此双方都受益。
4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只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特例。
当然,杨小凯并不这样认为。
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补充:
国际贸易理论四大定理: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em; Hetcher-Ohlin Theorem;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Rybczinski Theorem。
绝对优势出自亚当斯密《国富论》,用以解 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亦即贸易 的模式(pattern of trade)。绝对优势表 明本国应出口比外国更少成本的产品。
1
依绝对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国专业 化生产红酒,两国皆能得到好处: 假设布匹与红酒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A国用4单位 劳动力就能得到1单位红酒,而这原本需要用8单位 劳动力才能生产出的;而B国用3单位劳动力就能换 得1单位布匹,而这原本需要6单位劳动力才能得到。
2
Robert Torrens在1815年的《论对外谷物贸易》 中首先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李嘉图在1817年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完善了比较优势的理 论。

国际贸易 名词解释中英文 自己整理

国际贸易 名词解释中英文 自己整理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中英文自己整理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生产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要素密度。

因此,不同国家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才会有相对的优势。

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供应充裕和价格低廉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供应稀缺和价格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才能从贸易中获利。

古典贸易理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能够生产除此以外最大可获收益的产品的代价。

The amount of another item must be given up in order to release sufficient resources to produce one more unit of a given item.机会成本不变的存在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两种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固定不变,并且可以相互替代;第二,所有产品中使用的同一要素都是同质的。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Division of labor or specialization is the specialization of cooperative labor in specific, circumscribed tasks and roles, intende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完全分工Complete Specialization: The utilization of all of a nation’s resour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only one commodity with trade. This usually occurs under constant costs.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The continued production of both commodities in both nations with increasing costs.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The producer/country that has the lower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a good or service,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or services that must be given up to produce that good or service,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good or service. 5. Even if a producer/country doesn’t have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or service, it can still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that good or service.
Session 16: Talking Points, Cont’d
International Trade
1. Generally, when a country imports a good or service, domestic producers of that good or service are made worse off and domestic consumers are made better off. However, the country as a whole is better off because the gains of those who are made better off from trade will exceed the losses of those who are made worse off.
2. Generally, when a country exports a good or service, domestic producers of that good or service are made better off and domestic consumers are made worse off. However, the country as a whole is better off because the gains of those who are made better off from trade will exceed the losses of those who are made worse off. 3. Trade barriers—those imposed naturally or by governments (tariffs, quotas, embargos, standards, and so on)—reduce trade and, therefore, a country’s gains from trade. 4. The formation of trade blocs and participation in free-trade agreements are attempts to lower trade barriers between certain countries.
Session 16: Talking Points, Cont’d
Absolut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6. Producers/countries should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ose goods or services for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7. Trade expands a country’s consumption possibilities beyond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and, thus,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in the country to consume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are the fundamental gains from trade.
ABSOLUT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alking Points
Absolut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1. Trade increases the value society receives from a given or fixed amount of goods andm a voluntary trade. Each trader receives goods or services that they value more highly than the goods or services they trade. 2. In addition, trade makes specialization possible, allowing people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produced.
Session 16: Talking Points, Cont’d
Absolut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3. The producer/country that has the greater output of a good or service per unit of input (or resource) used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good or servi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