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校史解说词(详)

校史解说词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林启恩纪念中学校史室参观。
林启恩纪念中学是印尼爱国华侨林如光先生1986年捐资兴建的一所侨资公立学校,1987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
开办时是一所完全中学,有高中,也有初中。
从2000年开始,只招收高中学生。
现在是汕尾市重点高级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绿色学校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创办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谢非、叶选平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办学30多年来,林启恩纪念中学实现了从完全中学向高级中学的转变,从一般学校发展到办学条件先进、信息技术一流、高考成绩突飞猛进、艺体教育渐成特色的省一级学校。
在发展中,学校积淀了厚重的办学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促进了和谐发展办学环境的形成;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传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稳定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推动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艺体教育优势突出,成为学校一大办学亮点;高考成绩不断上升,办学影响逐渐扩大。
这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组林如光先生的图片。
林如光先生,是林启恩纪念中学创办人,原籍广东陆丰,生活在印尼,年少丧父,白手起家。
为纪念他的父亲,1986年,林如光先生回到家乡,捐建了一所用父亲的名字来命名的学校——林启恩纪念中学。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校史室中第一部分的图片是建校初期,启恩人艰苦创业的情形。
这些照片还反映了中央及省市领导关心我校办学以及来学校视察的情况,包括林如光先生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叶选平、李瑞环、张德江等合影的照片。
1992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宋平同志来到林启恩纪念中学,关心学校的建设,为我校师生留下“为国成长”的珍贵题词。
学校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和每个课室挂有校训“好学力行,敬业乐群”,学校大厅前贴有“勤学守纪,文明进取”校风警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启智增能,崇德承恩”,其中,“崇德承恩”涵盖了学校的德育理念。
淮阳中学校园导游讲解词

淮阳中学校园讲解词(开头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专家:大家好!我是校园讲解员,首先欢迎大家到我们淮阳中学指导工作。
(大门口至青春广场,边走边讲,至影壁石背面停留。
)我们淮阳中学位于素有“北方水城”之称的淮阳县城北关。
淮阳在过去叫陈州,著名戏曲《老包下陈州》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的淮阳。
淮阳还是居于“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建都和长眠的地方,迄今已有6500年的历史。
这里人杰地灵,风景秀美,文化积淀丰厚。
我们淮阳中学的南面有幸毗邻“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东面即是106国道,西面可以直通周商高速路口。
1903年,即清光绪二十九年,陈州知府刘庚寿奉清廷教谕,于陈州城东南隅柳湖书院旧址,创办了“陈州府中学堂”,这是淮阳中学的前身,也就是说,淮阳中学迄今已经走过了110个春秋。
创办人刘庚寿素有教育救国的志向,他曾把“二千石自信未能幸淮水东流不带渣滓污故土;七十子同心向学看柳湖西畔遍栽桃李待成才”书写在教室抱柱上,以此表白自己的办学心迹。
“陈州府中学堂”是河南省第三个创办的新式学堂,也是当时仅有的四个中学堂之一。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时期的淮阳中学一直是河南省立中学。
先后易名为河南省立三中、河南省立四中。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淮阳中学积极投身抗战洪流,历尽抗战烽火的洗礼,先后辗转于南阳的方城、内乡和周口的商水等地流亡办学。
在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辗转于驻马店的西平和信阳南关等地办学。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淮阳中学有长达11年之久的流亡办学之路,学校随处招生办学,历经艰难不改其志,也由此形成了淮阳中学“爱国,坚毅”的办学灵魂。
1949年3月,重回淮阳。
全国解放以后,195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河南省淮阳中学”,学校依照教育部和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恢复、调整、充实和提高,学校从此走上正规办学的道路。
与国家的发展一样,淮阳中学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错误办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一度受到冲击。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以上就是我对___校史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学院的历史和辉煌,也希望学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此展厅中,您可以仔细观看我们的老校长___教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研究生活概况。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院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学院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
学院培养了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
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
同时,学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还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
学院的师资
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立足专业,培
养学者,创新学术,注重应用”的科研工作方针。
学院采取内
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学
院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教材著作的统计表明,“科研兴校”已成为促进学院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活水。
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宣传片解说词123

片头:三D动画,大鹏在星空宇宙间展翅腾飞,展示学校勇往直前精神意念,同时在背景音乐中推出主标题----跨越巅峰--淮阴中等专业学校职教品牌再上新台阶背景音乐加解说:“南船北马”的辉煌映照着历朝峨冠博带;千年古县的历史散发着深厚底蕴。
古老的运河在前行中碰撞着淮阴的智慧, “运河之都”让淮阴充满灵气;“母爱之都”让大爱在淮阴生根!取景:“南船北马”标志特写、古运河风光带、“运河之都”标志特写、母爱公园景点若干......背景音乐加解说:在这片人文积淀深厚而又勃发着时代风采的沃土上,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正日新月异、迸发异彩,这就是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创建于1986年,最初名为淮阴县第一职业中学,三十载风雨岁月,先后易名为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是淮阴唯一一所集农、工、商、贸、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2012年学校成功晋升“四星级”,跻身于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学校正在以其快速的发展、良好的声誉、广阔的前景,傲然地绽放出夺目、耀眼的光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德育先进学校”、“淮安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取景:航拍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大场景若干、胶片形式画面中飘过学校的曾用名、聚焦当下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标志特写、各种荣誉在画面中交替展示.....背景音乐中推出小标题:校园环境美如花园背景音乐加解说:学校占地212亩,建筑面积9.34万平方米。
校园里绿荫遍地、鸟语花香,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现代化的教学楼、综合楼、实训楼、学生公寓与师生餐厅等错落有致,小品、喷泉、雕塑、石刻点缀其间,宛如一个风光秀丽的风景区。
这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在这里,聪慧睿智的淮阴中专人用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谱写着“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壮丽诗篇。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中学校史展览解说词

中学校史展览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前言新郑二中是一所在本市历史最悠久,并具有光荣传统的中等学校。
她是新郑人才的摇篮,新郑现代文明科学的传播地。
近一个世纪以来,她追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艰辛历程,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铸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
自建校以来的90年间,在播撒革命火种、宣传革命真理、培养革命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9年,新郑二中的前身——新郑县立甲中蚕桑学校冲破落后愚昧的重重阴霾,诞生于轩辕故里,给新郑这块古老土地带来了现代科学文明的曙光。
“五四”时期,她高举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领新郑时代风气之先。
抗日战争时期,她的许多爱国学子,为抵御外侮,抗击侵略,奔赴延安,投笔从戎,有的甚至战死疆场,为国捐躯。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从新郑二中走出去的学生,更是无愧于母校,为民族振兴、国家兴旺舍身忘我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九十春秋桃李争艳,跨廿一世纪鲲鹏展翅。
世事沧桑,岁月峥嵘。
自1909年建校至1999年,新郑二中已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
值此90周年校庆之际,为使母校的光辉历史彪炳后世,为弘扬母校光荣传统,告慰前贤,激励后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特举办此校史展览。
一、基本概况新郑二中始建于1909年,初为新郑县立甲种蚕桑学校,1925年改为新郑县立初级中学,解放后沿用旧名,至1958年改称新郑县第二初级中学。
1975年始招高中班,1979年单设高中至今。
历经90年峥嵘岁月,新郑二中已由1班40名学生、数名教师的蚕桑学校,发展成了拥有28班1800名学生、130多名教职工的设施齐全的誉满中州的现代化学校。
截至1999年,学校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89平方米,绿地面积2460平方米。
办公楼1幢,教学楼2幢,实验楼1幢,学生宿舍楼2幢,餐厅1座,教工家属楼6幢。
教学设施齐全完备,校园环境优雅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理想场所。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12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 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桑砥砺百十载薪火传承谱新篇——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1.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校
史馆。
2.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
我们面对着的屏幕,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
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4.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
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
这是我们的校史沿革表,这是我们的历任校长。
5.这是我们学校的起源-淮安府中学堂(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安府中学堂
注意:杨锡绂(fú)
对联:
花暖莺捎蜨(dié同蝶),溪喧獭趂(chèn 同趁)鱼。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
大概意思:春暖花开,黄莺蝴蝶齐飞;
小溪潺潺,水獭追着鱼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李更生为办学兴教,不惜变卖家产,将住所改为教室。
毛泽东称赞他“毁家办学,高风亮节”。
(指示边上的牌子)
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是显示省立淮安中学基本面貌的沙盘,是根据有关资料和老校友的回忆制成的。
淮安县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阜联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文章。
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里陈列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一书,收录了新政府以校长谭稚成和副校长汪育才名义发布的《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招生简章》,它明确省立淮安中学和县立淮安中学的学生都到二联中登记入学。
淮安县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安市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江苏省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6.世纪腾飞部分主要讲的是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阶段的情况。
分新校区建设、科学管理、高效教学、校本科研、塑造灵魂五大部分。
关于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32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餐厅等,或用我们淮安区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号来命名,或以学校前身的书院名来命名,历史感厚重,文化内涵丰富。
关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部分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三块,我们请来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开讲座铸师魂,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练师能。
关于高效教学:我校始终坚持在提高教学效益上做文章,近年来,高效课堂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结出了丰硕成果。
学校被评为区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淮安日报》整版报道了我校高效课堂创建经验,学科竞赛、高考等捷报频传。
关于校本科研: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论文发表数量连年攀升,课题研究层次高、效果好,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塑造灵魂部分:塑造灵魂部分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我校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这项活动被《德育报》《新华日报》多次广泛报道,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块德育品牌。
二是“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活动,这项得到温家宝同志批示和支持的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三是校园文化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校园社团、校园刊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们的荷韵文学社被“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吸收为联盟会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
富有新意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师生灵魂起到了重要作用。
7.110年来,淮安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的100位校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母校成就了校友,广大校友也不忘母校的教育之恩,尽己所能反哺母校,这里的树形灯柱记录了他们赠送给母校的部分礼物和资助母校学子的部分活动。
顶天立地的大树是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左手边的照片显示了我们的名师风采。
8.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未来厅。
北面是对外交流的情况,南面是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东面是放映区,西面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9.(读后记)光阴荏苒,薪火传承,校史展览馆呈现了淮安中学生命延续的脉络。
我们不会忘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不会忘记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不会忘记四方校友的拳拳反哺。
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图表、照片,都将激励我们高擎创一流教育之大旗,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同心共进,再创辉煌!
10.感谢各位来宾的参观指导。
各位如果有需要表达的心意,请在此留下墨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