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优质课件

三.文艺的春天
三.文艺的春天
小结
助学助记
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 百花凋零
1949
年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知识深化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二、曲折发展
二、曲折发展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二、曲折发展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全国横扫一切 “牛鬼蛇神”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样板戏一统天下
知识深化 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中取得 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贯彻“双百”方针,文化事业繁荣。
违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凋零。
正确处理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知识拓展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的部分学者专家等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4.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姜永宁: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8.傅其芳: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9.熊十力:国画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解剖,在体 内找发报机 12.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 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 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难忘的1959年”)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绽放
凋零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二、遭遇曲折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 倾错误 的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 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 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电影《五朵金花》朵金花》 《青春之歌》为 1959年国庆 35部优秀电影展中的两部.深受人民喜爱.这 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 在?
《青春之歌》
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 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 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 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 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 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 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 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 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26张PPT)

文艺事业发展趋势
春 天 来 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再度逢春


1949
1966 1976 1978
年份
“双百”方针能否顺利贯彻取决于社会环境
总结:“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 “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 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 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1956年毛泽东接见巴金等人时,国际 国内的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即“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作品 《青春之歌》 《雷锋之歌》 《蔡文姬》 《茶馆》
五朵金花
电影艺术
1958年,中国出现 了第一部中外合拍 片 《风筝》
《林家铺子》
流行歌曲
《我的祖国》——《上甘岭》
《九九艳阳天》——《柳堡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护士日记》
《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67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PT课件(67张)

吴晗
邓拓
廖沫沙
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文 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
田汉被批斗
吴祖光和新凤霞被下放农村劳动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曾任政务 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 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 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 “四人帮”迫害致死。
傅雷, 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 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代,被法国吸收为巴尔 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 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材料: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 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 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 跳井身亡 4.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 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 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 上吊自杀 7.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8.顾圣婴 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 杀 9.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 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0.老 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材料:
•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 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 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 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 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 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 产阶级文艺方向” 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
A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 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 闹,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风骚
3.提出
1956.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D
1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 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 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 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 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 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 程”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昆曲 《李慧娘》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昆一曲、“《双李百慧”娘方》针(的提2出)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4.成就 (2)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 文 学 领 域: 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5)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蔡文姬》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历史剧、话剧、小说)
《蔡文姬》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郭沫若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 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2)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5)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历史剧、话剧、小说)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 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2)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双百”方针 (2)以改革实践为主体的文学 (1)根本原因是“左” 倾错误的影响 ” 5月26日,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 ,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创业史》
《创业史》作者柳青, 这部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 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 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 情感的转变。最早是以连 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 杂志上,每期两章。这是 1959年春天的事这部巨著 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 生活的丰厚积累。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文体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国力强弱等 因素息息相关,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文体事业繁荣 进步的保证,认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的一个缩影;形成健全的人格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 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 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文学作品《红岩》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3 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共54张PPT)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 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 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 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 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 武装越狱斗争等。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 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状况: 在文艺问题上动辄扣帽子情况时有发问生,把 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原因: 受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影响;自身 “左”倾思想的影响
危害: 挫伤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利于文艺发展
联系必修2经济史思考:1956年,随着三 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 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谢晋:为电影而生
序幕:谢晋的困惑
1951年,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归来 的谢晋,正式调入上影厂,但每天听到的都是某某影片 被批判,某某导演写检查的消息。被誉为中国电影半壁 江山的上影厂仅拍出1部故事片,电影创作降到了冰点。 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如何?原因 何在?有何危害?
• 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 发展经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探究1:结合教材及学案材料1---4,思考“双百” 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
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共试图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国内: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党中央提出让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 的矛盾。
探究2:结合学案材料5和教材内容概括:什么是 “双百”方针?其内涵是什么?目的何在?实质?
“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新时期出现文艺的春 天的原因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 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 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 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想想看,这种看法对吗?“双百”方针中所 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 何不同?
两个自由的实质不同 。“双百”方针中所指 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 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 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 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 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 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 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 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 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 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反思 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 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 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 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 的历史阶段。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 《犯人李铜钟》、王蒙写作《蝴蝶》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摩尔根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心主义的
1956年8月全国遗 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 开,明确表示不赞成把 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 唯心论,宣布全部摘 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 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 治帽子.
李森科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物主义的
建国之初中国也 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 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 派的态度。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重现春天——1978年以后:
1、恢复“双百”方针 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蓬勃生机
2、总结经验教训
处理好三个问题。
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的关系
“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 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 “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代表 作:泠墨雨《晚霞消失的时候》、刘心武《班主任》。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对党的“双百”方针的正确理解是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A” B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其主要形式 C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 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 A 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方针 C B 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D 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 平演变”
活力初现(1956——文革前):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摩尔 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中科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会议,各派各抒已 见,不扣政治帽子。(难忘的1959年)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成果。
老舍--《茶馆》 郭沫若--《蔡文姬》 杨沫--《青春之歌》 赵树理--《三里湾》 ……
毛泽东、陈云等接见参加全国 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的演员
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 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
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与演员亲切交谈
遭遇挫折——文革时期:
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破坏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 学术之争说成是阶级斗争。
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地位:
“双百”方针不仅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 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4、“双百方针”的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
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 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 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 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 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 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针 双 提出 百 ” 方 贯彻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
1、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进一步调动包括知识分 子在内的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关于知识分子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 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著名植物学家胡先 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 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 到政治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