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基质相关标准一览

本刊编辑部 张 瑜 编辑整理
PraltrcalEncyclopedia 实 用 百 科
DOI: 10.16815/ki.11-5436/s.2019.01.015
近年来,我国基质产业方兴未艾,从事基质产品 生产及销售的企业逐年增多,基质产品产量也在逐年 增长,但由于我国基质产业起步晚、基础弱,基质制 备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标准缺乏,基质产品质量不 高不稳。虽然国内已有原国家林业局主持制定的《绿 化 有 机 基 质 》、原 农 业 部 主 持 制 定 的《 蔬 菜 育 苗 基 质 》 和各省市制定的地方栽培基质标准,但标准大多偏重
甜瓜无土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设施韭菜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蔬菜基质栽培设施建造技术规程 设施番茄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生菜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设施茄子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设施甜(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设施黄瓜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日光温室草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DB21/T 1950-2012 日光温室番茄人工营养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单一产品和有限地域,技术指标较多,检验成本较高; 同时各地方还发布了一些基质栽培规程,在规程中规 定了栽培单一品种基质的技术指标、配置材料选择、 配比、铺设等。基质产业亟需标准化。小编在本期特 整理了一系列的基质相关标准,以飨读者。但整理的 内容不尽全面,如有遗漏,欢迎通过编辑部邮箱或电 话告知我们!
2009-8-19 2009-08-19
2014-09-13 2014-10-13
第一起草单位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 微生物中心
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为了保障食用菌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以及保护环境和资源,我国对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要求。
这些规程要求从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对无公害食用菌生产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高效、高质、高产。
以下是关于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一、生产环境要求1. 选址要求: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应远离污染源,空气清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且无重金属污染。
2. 土壤要求:选用有机质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性能好的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
3. 场地要求:重金属污染以及化肥、农药残留严重的地方不宜种植食用菌。
4. 灭菌要求:场地及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保障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二、生产设备要求1. 栽培设备:栽培设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设备:应具备合理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设备,以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要。
3. 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设备的质量和效率,及时排除生产场地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
三、生产工艺要求1. 培养基要求:选用无公害、无污染的培养基,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2. 菌种培养要求:选用无公害、无污染的菌种,加强菌种的保存和养护工作。
3. 菌种接种和发酵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菌种接种和发酵,确保菌种的质量和纯度。
4. 菌体收获要求:选用适当的收获工艺和工具进行收获,不损伤菌体。
四、生产管理要求1. 人员要求:生产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从事食用菌生产。
2. 安全生产要求: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安全。
3. 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健全的生产记录和档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
4. 质量检验要求:对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废弃物处理要求: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做到无害化处理。
无公害袋料香菇1

香菇品种
2.4 菌种质量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生 产资质的菌种生产场家。菌种应符合 GB19170-2003 香菇菌种的要求:无杂菌、 无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 基不萎缩、不干涸。
2.5 菌棒生产
2. 5.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袋装→封口→灭菌→冷却→接 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2.6.4 出菇
2.6.4.1 温度 不低于8℃和高于33℃,适宜保持在13~25℃之间。夏 菇以降温为主,冬菇以自然温度及保温为主。 2.6.4.2 湿度 向菇棚地面及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5%之间。夏菇覆土排放用水漫灌菌棒后排水,防 止浸泡时间太长菌棒软烂。 2.6.4.3 光照 给予少量散射光。 2.6.4.4 空气 空气新鲜,防止畸型菇和菌柄过长。
2.5.7 冷却
灭菌结束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好的接种 室、接种棚(地面要用薄膜覆盖处理)内 进行冷却,打开门、窗通气降温,菌袋以 “—”字型排放,高度不要超过120cm,排 与排之间留10cm的空间以利于散热。当 菌袋内温度降到28℃以下时才可以接种。 如果高温接种菌种会烧死,不发菌,易霉 变。
2.5.8.2 接种室接种棚的消毒
待料温降至28℃以下后,按菌袋数量将所 需菌种、套袋、打孔工具、药棉、酒精 (75%)等一切所需工具放在灭菌后的菌 棒上一起消毒,以4~6克/立方米气雾消毒 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用量,在中间位置 点燃,进行密封熏蒸消毒,消毒3~4小时 后进行接种。
2.5.8.3 接种方法
生产前首先要准备好接种培养室、培养棚, 要求选用可密封的房间或用塑料薄膜搭建 大棚。接种培养场地要求干燥、卫生,在 灭菌前清洁干净,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 预先空间处理,使用药剂应符合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室 外大棚接种,要求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以 便于隔离土壤中的杂菌和水分。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2002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霞、贾身茂、左雪梅、李世贵、姜瑞波、顾金刚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用菌培养基质用水、主料、辅料和覆土用土壤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化学添加剂、杀菌剂、杀虫剂使用的种类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基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主料组成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是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大的碳素营养物质。
如木屑、棉籽壳、作物秸秆等。
3.2辅料栽培基质组成中配量较少、含氮量较高、用来调节培养基质的C/N比的物质。
如糠、麸、饼肥、禽畜粪、大豆粉、玉米粉等。
3.3杀菌剂用来杀灭有害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的药剂,包括消毒剂。
3.4生料未经发酵或灭菌的培养基质。
4要求4.1水应符合GB5749规定。
4.2主料除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的针叶树种的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梁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皮壳;糠醛渣、酒糟、醋糟。
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3辅料麦麸、米糠、饼肥(粕)、玉米粉、大豆粉、禽畜粪等。
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4覆土材料4.4.1泥炭土、草炭土。
4.4.2壤土符合GB156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
农业部公告(第211号)

农业部公告(第211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7.25•【文号】农业部公告第211号•【施行日期】2002.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公告(第211号)《无公害食品黄瓜》等137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农业部审查批准,现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二00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Y5074-2002公害食品黄瓜2Y/T5075-2002公害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3Y5076-2002公害食品苦瓜4Y/T5077-2002公害食品苦瓜生产技术规程5Y5078-2002公害食品豇豆6Y/T5079-2002公害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程7Y5080-2002公害食品菜豆8Y/T5081-2002公害食品菜豆生产技术规程9Y5082-2002公害食品萝卜10Y/T5083-2002公害食品萝卜生产技术规程11Y5084-2002公害食品胡萝卜12Y/T5085-2002公害食品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13Y5086-2002公害食品鲜食葡萄14Y5087-2002公害食品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15Y/T5088-2002公害食品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16Y5089-2002公害食品菠菜17Y/T5090-2002公害食品菠菜生产技术规程18Y5091-2002公害食品芹菜19Y/T5092-2002公害食品芹菜生产技术规程20Y5093-2002公害食品蕹菜21Y/T5094-2002公害食品蕹菜生产技术规程22Y5095-2002公害食品香菇23Y5096-2002公害食品平菇24Y5097-2002公害食品双孢蘑菇25Y5098-2002公害食品黑木耳26Y5099-2002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27Y5100-2002公害食品梨28Y5101-2002公害食品梨产地环境条件29Y/T5102-2002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30Y5103-2002公害食品草莓31Y5104-2002公害食品草莓产地环境条件32Y/T5105-2002公害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33Y5106-2002公害食品猕猴桃34Y5107-2002公害食品猕猴桃产地环境条件35Y/T5108-2002公害食品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36Y5109-2002公害食品西瓜37Y5110-2002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38Y/T5111-2002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39Y5112-2002公害食品桃40Y5113-2002公害食品桃产地环境条件41Y/T5114-2002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42Y5115-2002公害食品大米43Y5116-2002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44Y/T5117-2002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45Y5118-2002公害食品菜籽油46Y5119-2002公害食品饮用菊花47Y5120-2002公害食品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48Y/T5121-2002公害食品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49Y5122-2002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50Y5123-2002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51Y/T5124-2002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生产技术规程52Y5125-2002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53Y5126-2002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54Y5127-2002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55Y/T5128-2002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56Y5129-2002公害食品兔肉57Y5130-2002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药使用准则58Y5131-2002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医防疫准则59Y5132-2002公害食品肉兔饲养饲料使用准则60Y/T5133-2002公害食品肉兔饲养管理准则61Y5134-2002公害食品蜂蜜62Y5135-2002公害食品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63Y5136-2002公害食品蜂胶64Y5137-2002公害食品蜂花粉65Y5138-2002公害食品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66Y/T5139-2002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67Y5140-2002公害食品巴氏杀菌乳68Y5141-2002公害食品灭菌乳69Y5142-2002公害食品酸牛奶70Y5143-2002公害食品皮蛋71Y5144-2002公害食品咸鸭蛋72Y5145-2002公害食品鸡杂碎73Y5146-2002公害食品猪肝74Y5147-2002公害食品羊肉75Y5148-2002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76Y5149-2002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77Y5150-2002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78Y/T5151-2002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79Y5152-2002公害食品大菱鲆80Y/T5153-2002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81Y5154-2002公害食品近江牡蛎82Y/T5155-2002公害食品近江牡蛎养殖技术规范83Y5156-2002公害食品牛蛙84Y/T5157-2002公害食品牛蛙养殖技术规范85Y5158-2002公害食品罗氏沼虾86Y/T5159-2002公害食品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87Y5160-2002公害食品虹鳟88Y/T5161-2002公害食品虹鳟养殖技术规范89Y5162-2002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90Y/T5163-2002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91Y5164-2002公害食品乌鳢92Y/T5165-2002公害食品乌鳢养殖技术规范93Y5166-2002公害食品鳜94Y/T5167-2002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95Y5168-2002公害食品黄鳝96Y/T5169-2002公害食品黄鳝养殖技术规范97Y5170-2002公害食品克氏鳌虾98Y5171-2002公害食品海蛰99Y5172-2002公害食品水发水产品100Y5173-2002公害食品荔枝101Y/T5174-2002公害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102Y5175-2002公害食品龙眼103Y/T5176-2002公害食品龙眼生产技术规程104Y5177-2002公害食品菠萝105Y/T5178-2002公害食品菠萝生产技术规程106Y5179-2002公害食品哈密瓜107Y/T5180-2002公害食品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108Y5181-2002公害食品哈密瓜产地环境条件109Y5182-2002公害食品杨桃110Y/T5183-2002公害食品杨桃生产技术规程111Y5184-2002公害食品脱水蔬菜112Y5185-2002公害食品速冻绿叶类蔬菜113Y5186-2002公害食品干制金针菜114Y5187-2002公害食品罐装金针菇115Y5188-2002公害食品粉丝116Y5189-2002公害食品豆腐117Y/T5190-2002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范118Y/T5191-2002公害食品粉丝加工技术规范119Y5192-2002公害食品速冻葱蒜类蔬菜120Y5193-2002公害食品速冻甘蓝类蔬菜121Y5194-2002公害食品速冻瓜类蔬菜122Y5195-2002公害食品速冻豆类蔬菜123Y5196-2002机茶124Y/T5197-2002机茶生产技术规程125Y/T5198-2002机茶加工技术规程126Y5199-2002机茶产地环境条件127Y5010-2002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1128Y/T5012-2002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12-2001129Y/T5015-2002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NY/T5015-2001130Y5023-2002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23-2001、NY5026-2001131Y/T5054-2002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NY/T5054-2001132Y/T5061-2002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NY/T5061-2001133Y/T5067-2002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NY/T5067-2001134Y/T5069-2002公害食品鳗鲡池塘养殖技术规范Y/T5069-2001135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Y5070-2001136Y5071-2002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Y5071-2001137Y5072-2002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Y5072-2001。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规范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流程、环境要求、农药、化肥使用和监测、病虫害防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所生产的食用菌安全、无公害。
一、土壤环境要求1.选址要避免高压线、垃圾场、工业烟尘、有毒废气等对环境的污染。
2.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并配合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水源洁净。
3.土壤要求pH值在6.5-7.5之间,砂土、壤土或者壤土质砂壤土为宜。
4.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如镉、铅等。
二、种菌材料选择1.要选择种植适应性强、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健康种菌材料。
2.种菌材料要经过无公害处理,可采用热处理、辐照处理等方法进行消毒。
3.种菌材料要具有完整的菌丝体结构,且无明显的菌核等外来物质。
三、施肥管理1.施肥要采用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的方式进行,且不得使用有害的化肥或者超量使用化肥。
2.施肥比例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特点和所在环境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3.要定期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
4.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肥料。
四、农药使用和监测1.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限制农药的使用,尽量选用对食用菌生长无害的农药。
2.严禁使用有毒的农药,如杀灭这次类农药等。
3.对使用的农药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使用,并遵守使用期限和安全间隔期。
4.定期监测土壤中化学残留物的含量,确保农药的使用达到无公害要求。
五、病虫害防治1.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尽量减少对环境和食用菌本身的损害。
2.定期检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合理使用生物农药,避免使用有毒的化学农药。
六、食品安全1.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生产的食用菌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
2.要做好食品安全记录的保存工作,包括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等。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类标准汇总(2013年6月5日整理)

GBT 26433-2010 粮油加工环境要求
GBT 22508-2008 预防与降低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操作规范
GBT 20569-2006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SBT 10246-1995 平转白米分级筛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245-1995 平转谷糙分离筛通用技术条件
NYT 5033-200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T 5333-2006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31-2006 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54-2004 无公害食品 四棱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 5218-2004 无公害食品 茼蒿生产技术规程
SNT 1886-2007 进出口水果和蔬菜预包装指南
GBT 18525.7-2001 空心莲辐照杀虫工艺
GBT 17240-1998 辣根贮藏技术
GBT 18526.7-2001 冷却包装分割猪肉辐照杀菌工艺
NYT 1198-2006 梨贮运技术规范
GBT 16870-2009 芦笋 贮藏指南
NYT 5111-2002 无公害食品 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65-2002 无公害食品 乌鳢养殖技术规范
NY 51002 无公害食品 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NY 5087-2002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88-2002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42-2006 无公害食品 产品认证准则
NY 5228-2004 无公害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NY 5332-2006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食用菌及菌种相关标准汇总

食用菌及菌种相关标准标准属性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GB/T 21125-2007 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GB/T 34317-2017 食用菌速冻品流通规范GB/T 34318-2017 食用菌干制品流通规范GB/T 37109-2018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食用菌类GB/Z 35041-2018 食用菌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1098-2006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NY/T 1204-2006 食用菌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NY/T 1731-2009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 1742-2009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 1935-2010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NY/T 3220-2018 食用菌包装及贮运技术规范NY/T 3291-2018 食用菌菌渣发酵技术规程通用标准NY/T 3819-2020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食用菌NY/T 3828-2020 畜禽粪便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规范NY/T 3833-2021 微生物肥料菌种保藏技术规范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SB/T 10717-2012 栽培蘑菇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SB/T 11099-2014 食用菌流通规范SN/T 2632-2010 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技术规程SN/T 4994-2017 有害生物标本、菌种、毒株编码规范GB 1903.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富硒酵母GB 1903.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富硒食用菌粉GB 2640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 GB 709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19169-2003 黑木耳菌种GB 19170-2003 香菇菌种GB 19171-2003 双孢蘑菇菌种产品标GB 19172-2003 平菇菌种准GB/T 14151-2006 蘑菇罐头GB/T 19087-2008 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GB/T 227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泌阳花菇GB/T 23188-2008 松茸GB/T 23189-2008 平菇GB/T 23190-2008 双孢蘑菇GB/T 23395-2009 地理标志产品卢氏黑木耳GB/T 23599-2009 草菇菌种GB/T 23775-2009 压缩食用菌GB/T 37749-2019 茶树菇GB/T 38581-2020 香菇GB/T 40635-2021 银耳干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GB/T 6192-2019 黑木耳GH/T 1013-2015 香菇GH/T 1132-2017 干制金针菇GH/T 1133-2017 灵芝破壁孢子粉GH/T 1335-2021 灵芝孢子粉LY/T 1207-2021 黑木耳LY/T 1649-2005 保鲜黑木耳LY/T 1919-2018 元蘑干制品LY/T 2133-2013 森林食品榛蘑干制品LY/T 2465-2015 榛蘑NY 862-2004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NY/T 1045-2014 绿色食品脱水蔬菜NY/T 1061-2006 香菇等级规格NY/T 1790-2009 双孢蘑菇等级规格NY/T 1836-2010 白灵菇等级规格NY/T 1838-2010 黑木耳等级规格NY/T 223-1994 侧耳NY/T 224-2006 双孢蘑菇NY/T 2715-2015 平菇等级规格NY/T 3418-2019 杏鲍菇等级规格NY/T 435-2021 绿色食品水果、蔬菜脆片NY/T 445-2001 口蘑NY/T 695-2003 毛木耳NY/T 799-2004 发酵型含乳饮料NY/T 833-2004 草菇NY/T 834-2004 银耳NY/T 749-2018 绿色食品食用菌QB/T 1357-1991 香菇猪脚腿罐头QB/T 1397-1991 猴头菇罐头QB/T 1398-1991 金针菇罐头QB/T 1399-1991 香菇罐头QB/T 3615-1999 草菇罐头QB/T 3619-1999 滑子蘑罐头QB/T 4630-2014 香菇肉酱罐头QB/T 4706-2014 调味食用菌类罐头SB/T 10038-1992 草菇SB/T 10484-2008 菇精调味料检测标准GB 23200.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44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 23200.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50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2533-2008 食用菌杂质测定GB/T 15672-2009 食用菌中总糖含量的测定GB/T 18525.5-2001 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工艺NY/T 1097-2006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酯酶同工酶电泳法NY/T 1257-2006 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NY/T 1283-2007 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NY/T 1284-2007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NY/T 1373-2007 食用菌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冲氮蒸馏分光光度计法NY/T 1676-2008 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NY/T 1677-2008 破壁灵芝孢子粉破壁率的测定NY/T 1845-2010 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拮抗反应NY/T 2213-2012 辐照食用菌鉴定热释光法NY/T 2279-2012 食用菌中岩藻糖、阿糖醇、海藻糖、甘露醇、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核糖的测定离子色谱法NY/T 2280-2012 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3170-2017 香菇中香菇素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NY/T 3872-2021 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2074-2008 主要食用菌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SN/T 0217-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SN/T 0293-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百草枯和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49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苯氟磺胺残留量检测方法SN/T 0693-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烯虫酯残留量的测定SN/T 0860-2016 出口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SN/T 2233-2020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SN/T 2910.4-2012 出口辐照食品的鉴别方法第4部分:热释光法SN/T 3545-2013 出口食品中多种防腐剂的测定方法SN/T 4260-2015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粗多糖的测定苯酚-硫酸法SN/T 4396-2015 出口食品中荧光增白剂85、荧光增白剂71和荧光增白剂113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4591-2016 出口水果蔬菜中脱落酸等6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NY/T 1730-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ISSR法NY/T 1743-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RAPD法SN/T 2660-2010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藏方法GB/T 35880-2018 银耳菌种质量检验规程NY/T 1846-2010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SN/T 0626.7-2016 进出口速冻蔬菜检验规程第7部分:食用菌SN/T 1881.2-2007 进出口易腐食品货架贮存卫生规范第2部分:新鲜果蔬SN/T 3693-2013 出口鲜松茸检验规程GB 478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B/T 29888-2013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检测基本要求GB/T 29344-2012 灵芝孢子粉采收及加工技术规范GB/T 29368-2012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GB/T 29369-2012 银耳生产技术规范GB/T 34671-2017 银耳干制技术规范GB/T 39072-2020 袋栽银耳菌棒生产规范GB/T 39357-2020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GB/T 39922-2021 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GB/Z 26587-2011 香菇生产技术规范GH/T 1325-2021 白玉菇生产技术规程LY/T 1207-2018 黑木耳块生产技术规程其他相LY/T 1651-2019 松口蘑采收及保鲜技术规程关标准LY/T 2841-2017 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NY/T 1934-2010 双孢蘑菇、金针菇贮运技术规范NY/T 2018-2011 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NY/T 3415-2019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NY/T 3560-2020 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NY/T 3627-2020 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NY/T 3846-2021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NY/T 2117-2012 双孢蘑菇冷藏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SN/T 0631-1997 出口脱水蘑菇检验规程SN/T 0632-1997 出口干香菇检验规程SN/T 4255-2015 出口蘑菇罐头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T 29397-2012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检疫检测与鉴定GB/T 37671-2019 金针菇菌种GH/T 1239-2019 果蔬风冷预冷装备LY/T 2775-2016 黑木耳块生产综合能耗NY 527-2002 光合细菌菌剂NY/T 1109-2017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SB/T 10790-2012 果蔬真空预冷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用菌培养基质用水、主料、辅料和覆土用土壤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化学添加剂、杀菌剂、杀虫剂使用的种类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基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语用于本标准。
3.1
主料
组成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是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大的碳素营养物质。
如木屑、棉籽壳、作物秸秆等。
3.2
辅料
栽培基质组成中配量较少、含氮量较高、用来调节培养基质的C/N比的物质。
如糖、麸、饼肥、禽畜粪、大豆粉、玉米粉等。
3.3
杀菌剂
用来杀灭有害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的药剂,包括消毒剂。
3.4
生料
未经发酵或灭菌的培养基质。
4 要求
4.1 水
应符合GB 5749规定。
4.2 主料
除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的针叶树种的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梁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皮壳;糖醛渣、酒糟、醋槽。
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3 辅料
麦麸、米糖、饼肥(粕)、玉米粉、大豆粉、禽畜粪等。
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
无霉、无异味。
4.4 覆土材料
4.4.1 泥炭土、草炭土。
4.4.2 壤土
符合GB 156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
4.5 化学添加剂
参见附录A。
4.6 栽培基质处理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经灭菌处理的,灭菌后的基质需达到无菌状态;不允许加入农药。
4.7 其他要求
参见附录B。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见表A.1。
表A.1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B.1 高毒农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食用菌作为蔬菜的一类也应完全参照执行,不得在培养基质中加入。
高毒农药有三九一一、苏化203、一六○五、甲基一六○五、一○五九、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钠、二氯溴丙烷、四○一等。
B.2 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B.3 植物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