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用菌栽培设施及原料基质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1. 木屑基质:适用于香菇、平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
木屑基质通常由锯末、麦秸、菜秆等材料组成,需要进行堆积、蒸煮和消毒等处理。
它具有蓬松透气、保水性好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2. 玉米秸秆基质:适用于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玉米秸秆基质需要进行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酶活性物质。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分含量,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蘑菇床基质:适用于蘑菇类食用菌的栽培,如草蘑菇、杨草蘑菇等。
蘑菇床基质主要由秸秆、蘑菇渣、中性化料等组成,需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发酵处理。
蘑菇床基质具有疏松、保水、透气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扩展和子实体的生成。
食用菌的不同培养方法:1. 深层培养法:适用于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深层培养法通常在容器中放置一层湿润的栽培基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菌丝会向上下扩展,最终形成完整的菌体。
2. 面层培养法:适用于香菇、草蘑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面层培养法将栽培基质直接铺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相应的培养,如采用湿度控制、通风等方法。
菌丝会在基质表面生长,形成丰富的子实体。
3. 混合培养法:适用于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混合培养法将不同种类的基质混合在一起,然后添加适量的菌种进行培养。
混合培养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基质的优势,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这需要根据菌种的需求和栽培负荷进行选择。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一、栽培设施适宜的栽培设施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常,栽培设施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良好的保温性能,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2. 良好的通风性能,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3. 充足的光照,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4. 室内环境干净,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常见的栽培设施包括温室、菇房、厂房等。
根据食用菌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栽培设施。
二、培养料配置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生长和品质。
以下是培养料配置的注意事项:1. 根据食用菌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料成分。
2. 根据培养料成分的特性,进行适当处理,如发酵、混合等。
3. 注意培养料的pH值和浓度,确保符合食用菌生长的要求。
4. 严格控制培养料的污染,保证其无毒、无异味。
三、菌种选择选择适合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
以下是菌种选择的注意事项:1.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菌种。
2. 选择具有出菇期短、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优点的菌种。
3. 选择对培养料要求低、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菌种。
4. 选择无毒、无异味、品质优良的菌种。
四、栽培方法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料,选择适宜的栽培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栽培方法:1. 瓶栽:将培养料装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接种后进行培养。
2. 盘栽:将培养料放入盘中,接种后进行培养。
3. 床栽:将培养料铺在床架上,接种后进行培养。
4. 露地栽:将培养料在地面上铺成畦状,接种后进行培养。
5. 温室栽:将培养料放入温室中,接种后进行培养。
五、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控制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温湿度控制的注意事项:1. 根据食用菌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在生长过程中,加强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其稳定和适宜。
3.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加强通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六、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以下是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菌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食用菌的抗病能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选址规划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通常来说,适宜种植食用菌的场地应该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阴凉条件。
场地的土壤应该是疏松的,且富含有机质。
在选址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到水源和电源供应的问题,以保障后期的灌溉和温度控制。
二、培育基质培育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养分和水分供食用菌生长。
常见的培育基质有木屑、稻草、秸秆等。
在培育基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
三、种植方式食用菌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场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种植方式。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平菇栽培、叠菇栽培、袋菌栽培等。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光照、通风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病虫害有青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六、管理和维护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培育基质的水分和养分情况,及时更换和添加培育基质。
还需要注意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包装等工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栽培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食用菌: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
(注:食用菌只是在生长的某一个时期可以食用,食用菌也并不是说整个个体都可以食用)2: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的菜篮子结构,还可以变废为宝,扩展就业渠道。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1:子实体:指含有或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2:菌丝体:管状的丝状物即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菌丝前端不断的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主要吸收水分和养料,属于营养器官)3:菌丝体按形成过程划分: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属于单核菌丝。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双核化过程形成的异核的双核菌丝。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有锁状联合现象,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三生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构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4:菌组织: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疏松或紧密交织的结构。
(属于菌丝体的特殊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才出现这种特殊形态)5:伞菌的组成部分:(由上到下的结构顺序)菌盖、菌褶或菌管(有些少数是菌管)、菌环、菌柄、菌托。
一般来说共有的结构为菌盖、菌褶和菌柄,只有部分食用菌有菌环和菌托,其中同时有菌环和菌托的为毒蘑菇。
①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②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6:伞菌的生活史(课本65面):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用示意图表示伞菌的生活史(课本11面笔记)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次生菌丝的顶孢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n)7:孢子印:担孢子无色或浅色,成熟的子实体不断的释放出的孢子堆积起来出现的菌褶形印成为孢子印。
食用菌栽培设施及原料基质概要

图5-2 铡草机
(二)原料配制、分装设备
搅拌机(将各原料及水分混合、搅拌 均匀)→装瓶机(将原料装于菌种瓶)→ 装袋机(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膜制的菌种袋) 现已有装瓶装袋两用机械。 图5-3搅拌机 图5-4装袋机
装袋可采用装袋机,装袋机每台每 小时装800袋,需配7人为一组,其中 添料l人,套袋装料l人,传袋l人,捆扎 袋口4人。 不论采用机械或人工装料,都要装 料紧实无空隙,光滑均匀,特别是料与 膜之间不能留有空隙,否则袋壁之间易 形成原基,消耗养分。
图5-6
流水线式接种箱
用法:清洁、放所需物品→药喷、熏→紫外灯30分钟。 (使用前后用2%来苏擦净,箱温勿超30℃)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消毒彻底,移动方便。
(五)接种工具
一般要求:导热好、冷却快。如图5-7所示, 常用种类有环、针,铲、耙、钩、匙、镊、刀等
如图5-7所示,
(六)菌袋培养没备
(一)、菇房
菇房是北方食用菌的栽培场所之 一。利用菇房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创 造适宜的外界环境。生产上可以建造 专门菇房,也可以因陋就简、因地制
宜地利用旧空房。
1.场所选择
场所选择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形地势 地形要求方正、开旷,不要 窄长边角多,战线长不易管理。地势要求干燥, 向阳背风,近水源,排水良好。 2、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要求无有害气体、 废水和垃圾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硫酸 厂、印染厂等,并要远离厕所、粪堆坑、禽舍、 仓库等场所。场地四周最好有绿化带,起净化 空气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交通条件 菇房场所应选择交通方便的 地方,以利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4、堆料场和晒料场 场内应有一定空地, 以供堆料和晒料之用。
二、食用菌的栽培设施
食用菌的主要生产过程必须在特定 的温、湿、光、气条件下进行。 因此,食用菌生产不仅取决于菌种、 原料配方、栽培方法和管理水平,而且 与栽培场所及设施有着密切关系。特别 在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冬 季寒冷,栽培场所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 正确选择和建造栽培场所就显得尤其重 要。
食用菌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栽培实施方案一、选址选择适宜的菌种种植场地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食用菌栽培场地要求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同时,要远离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化学污染源,保证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清洁。
二、菌种选择在进行食用菌栽培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不同的菌种对环境的要求和栽培技术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菌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三、基质配置食用菌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基质,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基质配置包括菌种的培养基和菌包的基质。
培养基的配置要根据菌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来确定,而菌包的基质要选择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的材料,如玉米秸秆、稻草等。
四、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步骤,接种前要对菌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均匀地撒播在基质上,并轻轻拌匀。
接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扩散。
五、环境控制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生长阶段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通常情况下,菌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而菌盖形成和子实体生长需要适当的光照。
六、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菌棒和菌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七、采摘和贮藏当食用菌长成后,要及时进行采摘,并注意保持菌体的完整性,避免破损。
采摘后的食用菌要及时进行贮藏,避免受潮发霉,可以采用冷藏或干燥的方式进行贮藏,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八、营销策略最后,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销售渠道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可以通过农产品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途径进行销售,也可以开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进行农产品体验和销售。
总结: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土壤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保证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和市场供应提供保障。
第五章食用菌栽培设施及原料基质

•
⑹ 石灰: 石灰可分为生石灰(CaO)和熟石灰 (Ca(OH)2),我们通常用的石灰为生石灰,主 要作用是调节酸碱度,添加量为1-3%。此外还可 用轻质碳酸钙(CaCO3),主要是对培养料的酸 碱度起缓冲作用。其添加量为1-3%。 • ⑺ 石膏: 石膏可分为生石膏和熟石膏。栽培食用菌通 常用的是生石膏(CasO3),添加量为1-3%。 • ⑻ 白糖: 一般为蔗糖(双糖),主要作用是增加栽 培初期的碳素,添加量应为1-2%。
•
3 .禽畜粪便 一般多作为双孢蘑菇、大肥菇、草菇、 鸡腿蘑等粪草菌的栽培主料。常用的有马 粪、牛粪、猪粪、鸡粪等。 • 4 .野草与树叶 一般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与 其他主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 5 .食用菌栽培废料 也就是一般栽培过香菇、平菇、银耳、 金针菇、草菇等的废料称为菌糠,仍含有 多量的纤维素等有机物,可再次用它栽培 食用菌,用量可达50-80%。
喷水的方法采用轻喷勤喷、循环喷 水的方法,不可一次喷水过多,防止水 分流大料中,妨碍菌丝生长。
调水的具体标准是粗土已无白心, 质地疏松,手能捏扁土粒,手捏粘手, 此时粗土的含水量在20%左右。
其它菌类的覆土也可先喷透水,再 保持土层湿润。
四、添加剂 添加剂: 是用于增温发酵、抑制杂菌或刺激生 长的一类物质,主要有生物发酵剂、抑菌 剂(多菌灵、克毒灵、甲基托布津)、生 长调节剂(三十烷醇、萘乙酸、福菇肽)。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主料
• ⑴ 棉籽皮: 棉籽皮也称为通用培养料或万能培养料。 用棉籽皮为培养料栽培各种食用菌之所以能获 得高产,究其原因为: • ①棉籽皮营养丰富全面。不但含有丰富的 碳源(木质素和纤维素等),而且还含有丰富 的氮源,其C/N(碳氮比)也非常适合菇类的 生长发育。 • ②由于棉籽皮特殊物理性状而透气性较好 • ③棉籽皮含有大量的短绒,拌料后可容纳 大量水份和氧气,能满足出菇时对培养料含水 量的要求而获得高产。
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

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的栽培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食用菌的栽培工艺流程。
一、基础设施建设。
食用菌的栽培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一个通风、采光良好的场地,然后搭建温室大棚或者简易的菌棚,以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水源、电源等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栽培工作。
二、菌种培育。
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因此菌种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选取高质量的菌种,然后进行培养和繁殖。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等。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观察和调控,以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三、基质准备。
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因此基质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
通常采用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在基质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和调理,以保证基质的适宜性和清洁度。
四、接种和培养。
接种是将培育好的菌种接种到基质中,培养是指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在接种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外界环境的污染,促进菌丝的均匀生长。
五、管理和调控。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和调控工作。
这包括对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监控和调整,对病虫害的防治和控制,以及对菌丝的生长和发育的观察和调节。
只有做好这些管理和调控工作,才能保证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
六、采摘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成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摘和加工了。
采摘要轻柔,避免损伤菌丝和菌盖,加工要及时,避免品质的下降。
采摘后的食用菌可以进行清洗、去皮、切片等加工,也可以进行腌制、晒干、冷冻等处理,以便长期保存和销售。
七、贮藏和销售。
最后,采摘和加工好的食用菌需要进行贮藏和销售。
贮藏要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霉变和腐烂,销售要选择适宜的渠道和方式,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生产者对料水比有这样一个误区,认 为培养料的含水量越大,鲜菇的产量越高。理 由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含水量均在90%左右,这 些水份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所以认为培养料 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特别是二茬菇的产量更 是如此。 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就是菌棒发菌的质量。培养料含水量过大,由 于透气性差菌棒发菌的质量就差,菌丝自然长 得不好,出菇时产量当然也不会高。 所以,含水量过高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 减产。为此,拌料时料水比一定要合理,做到不 大不小最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宁干勿湿。
如以亩产500kg稻谷大约可收到等量的稻 草,若用来栽培食用菌,按一般生产技术水平, 可产400kg菇类,相当于稻谷产量增加了一倍。 同时种植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又可做菌糠 饲料和肥料。据有关单位研究测定,收四茬平 菇的下脚料,由于菌丝酶的作用与原料相比, 纤维素可由36.6%下降到18.9%,蛋白质由 2%~3%提高到6%~8%,木质素可分解30%左 右。 我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地区的气候条件都 可进行食用菌的周年栽培,菌物资源极为丰富。 为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五、培养料配方
(一)制定配方的原则
不同的原料栽培食用菌由于自身营养物 质含量的差别其产量有所不同。合理的配方及 添加适量的辅料对产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在制定配方时应注意二个问题: • ①针对每种菇对营养的需求特点,合理搭 配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做到碳素和氮素营养 平衡,达到一定的C/N(碳氮比)。一般 C/N为20︰1~40︰1的配比。 •
•
⑹ 石灰: 石灰可分为生石灰(CaO)和熟石灰 (Ca(OH)2),我们通常用的石灰为生石灰,主 要作用是调节酸碱度,添加量为1-3%。此外还可 用轻质碳酸钙(CaCO3),主要是对培养料的酸 碱度起缓冲作用。其添加量为1-3%。 • ⑺ 石膏: 石膏可分为生石膏和熟石膏。栽培食用菌通 常用的是生石膏(CasO3),添加量为1-3%。 • ⑻ 白糖: 一般为蔗糖(双糖),主要作用是增加栽 培初期的碳素,添加量应为1-2%。
喷水的方法采用轻喷勤喷、循环喷 水的方法,不可一次喷水过多,防止水 分流大料中,妨碍菌丝生长。
调水的具体标准是粗土已无白心, 质地疏松,手能捏扁土粒,手捏粘手, 此时粗土的含水量在20%左右。
其它菌类的覆土也可先喷透水,再 保持土层湿润。
四、添加剂 添加剂: 是用于增温发酵、抑制杂菌或刺激生 长的一类物质,主要有生物发酵剂、抑菌 剂(多菌灵、克毒灵、甲基托布津)、生 长调节剂(三十烷醇、萘乙酸、福菇肽)。
第五章 食用菌栽培设施及原料基质
第二节 食用菌栽培原料基质
主讲 王德芝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物质均来自 培养料,为此,栽培食用菌原料的营养与配方, 直接影响到其生物学效率。 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基质可分为主要原料和 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菇树和耳树、工农业副产物 和下脚料、禽畜粪便、野草和树枝以及食用菌 栽培废料等,简称为主料。它们富含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食用菌生长的 主要营养源。 辅助原料在培养料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对 整个培养料的营养起着重要调节与平衡作用的 原料,我们简称为辅料。 此外,还有覆土、其它添加剂等。
•
•
•
•
⑶ 玉米芯: 在棉籽皮、木屑缺乏地区,可采用玉米芯 为主料栽培食用菌。 实践证明,玉米芯作为主料熟料栽培木腐 食用菌其效果远远好于麦秸、稻草、玉米秸 、 棉花秸 、杂草等。 其特点为:透气性好,持水力强,含氮量 低,质地疏松,营养后劲不足。为此,栽培实 践中应添加一定量的辅料。 玉米芯作为主料或辅料栽培食用菌,使用 前可先将其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然后用1%的石 灰水提前浸泡一夜,使之充分吸水并软化。
(二)、覆土的杀虫灭菌处理 为了防止覆土中带入害虫、杂菌,要严格 消毒灭菌,可采用下列处理方法。 • ①用10%甲醛溶液及1%的杀虫剂溶液洒在土 粒上,1000kg土用以上两种农药各2--4kg,喷洒 后拌匀,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两天,利用农药 挥发出的气体杀死病菌与虫卵。 • ②用泥土质量1%--2%的石灰拌人泥中,杀 死线虫等害虫。由于菇房的覆土量大,且对覆 土的质量要求较高,如在覆土期遇到长期下雨 等不良天气,往往延误覆土,影响产量。因此, 蘑菇菌床所需要的覆土必须在覆土前及早准备, 并晒干贮藏备用。
•
②对于通气性较差的原料,可适当添加 透气性较好的原料。以棉籽皮为主料可适当 添加5-10%麸皮,0-5%玉米粉;木屑为主料 可添加15-20%麦麸,5%以上的玉米粉;玉米 芯为主料可添加15%以上麦麸,5%以上的玉 米粉。 • 在高温季节一定注意玉米粉的添加量, 其原则是少加或不加。如果以细木屑为主料 还要添加10%以上的玉米芯以利通气。 • 生产实践表明,对于许多原料而言,只 要我们添加适量的辅料,做到营养均衡,配 方合理,就会得到很理想的产量。
⑵ 本屑: 木屑是仅次于棉籽皮的优质培养料。实践证明,颗 粒状的粗木屑优于细木屑;硬杂木屑优于软杂木屑;针 叶树旧木屑优于新木屑。 对于大多数食用菌来讲(灰树花除外)阔叶树旧木 屑均优于新木屑。需要注意的是:阔叶树的旧木屑一定 不能腐烂变质,霉变结块,而是指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存放时间较长的木屑或旧木材所产生的新木屑。 针叶树的新木屑一定要经过处理才能用于生产。处 理方法一般将针叶树新木屑在露天场地堆积半年以上, 在此期间应不断向上喷水,使之风吹日晒自然发酵,逐 渐改善其物理及化学性状,使一些不利于菌丝生长的芳 香性物质和树脂等得到分解和挥发。 如果以木屑为主料栽培食用菌须添加一些辅料才能 获得高产。
•
⑶ 米糠: 是指水稻或谷子的细米糠,也是越新越好, 主要作用是增加氮素。其作为辅料栽培食用菌的 效果亦很好,一般添加量为5-15%。 • ⑷ 黄豆粉: 将大豆粒粉碎成米粒大小我们称之为黄豆粉。 主要补充培养料的氮源,其蛋白质含量高。作为 辅料黄豆粉添加量应为2-3%,也是越新鲜越好。 高温季节可少加些,低温季节可多加些。 • ⑸ 粕饼: 有些农副产品榨油后的下脚料,如花生饼、 豆饼、芝麻饼、菜籽饼等。主要补充培养料的氮 源,其蛋白质含量高,还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但要控制添加量,一般应为0.5-2%为宜。
二、辅助原料
• 用于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改善化学、物理状态的一类物质,用量较小, 一般称为辅料,常用的辅料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天然有机物质 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有机态氮、水溶性碳 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成分,如糖、米糠、麸皮、 玉米粉、蚕砂、蛋白胨、酵母膏(粉)、麦芽 根、大豆粉、玉米糠、高粱糠、谷壳糠等。 • 2. 化学含氮物质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氮素营 养,如尿素、硫铵等。 • 3 .无机盐用于补充主料中的矿质元素,调 节酸碱度,改善化学、物理状态,如石膏、碳 酸钙、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等。
(三)覆土的具体方法是 先覆粗土一层,铺满料面,以不见 料为标准,并用中土(介乎粗土与细土之
间的土粒)填满粗土的缝隙,以防止调水
时水分渗入培养料内,造成料内菌丝萎
缩,最后铺上一层薄细土。
(四)、覆土层的调水
双孢蘑菇覆土多采用先将粗土预湿,然后 在2-3天内调粗土水分。一般覆粗土1~2天内开 始调水,连续调水3天。 在用水量上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 即第一天调水2.5~3.5kg/m2,第二天调水 4.5kg/m2,第三天调水2.5~3kg/m2,3天内共 调水l0—11kg/m2。如土料干的调水量还可增加 到13.5k/m2。
六、秸杆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
(一)、我国的秸杆资源 农作物籽粒、秸杆、根茬的比率一般为5: 3:2。在我国农作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仅有25% 被人类直接利用,其余75%的秸杆、根茬、叶、 秕壳、残渣等有机物质被当废物或是只有一次 利用。 中国每年大约有4590.97亿kg。如果根据生 态经济学的原理,按照大循环多层次增值的利 用方式,那么50kg稻草可得到2.1kg肉类、40kg 菇类和60kg含有N、P、K的高效有机肥料。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辅料
• ⑴ 麸皮: 麸皮是栽培各种食用菌最常用的辅料,它的 作用主要是增加培养料的氮源,其蛋白质含为 11-13%。麸皮的添加量一般为5-20%且越新鲜越 好。 • ⑵ 玉米粉: 将玉米粒粉碎成米粒大小我们称之为玉米 粉。。玉米粉也是常用的辅料之一,它的作用 是增加培养料的碳源和维生素。作为辅料玉米 粉添加量应为2-5%,也是越新鲜越好。高温季 节可少加些,低温季节可多加些。一般来说, 添加了玉米粉就没必要再添加糖类。
•
3 .禽畜粪便 一般多作为双孢蘑菇、大肥菇、草菇、 鸡腿蘑等粪草菌的栽培主料。常用的有马 粪、牛粪、猪粪、鸡粪等。 • 4 .野草与树叶 一般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与 其他主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 5 .食用菌栽培废料 也就是一般栽培过香菇、平菇、银耳、 金针菇、草菇等的废料称为菌糠,仍含有 多量的纤维素等有机物,可再次用它栽培 食用菌,用量可达50-80%。
(一)、覆土的选择
•
覆土的性质往往影响到出菇的迟早与 产量的高低。 • 澳大利亚的蘑菇农场目前多采用泥炭 土作覆土材料。 • 泥炭苔藓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与土 壤河泥等材料相比,泥炭苔藓的吸水量要 高得多。
目前,我国蘑菇栽培上所用的覆土,根据土 粒的大小,分为粗土与细土。 粗土直径2cm左右,其质地以壤土为好,要 选毛细孔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持水 量大、且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的土壤作覆土材料, 以利于蘑菇菌丝穿透泥层生长。菇房每平方米床 面约需粗土35kg。 细土直径约为0.5cm,如黄豆大小,每平方 米床面需细土20kg左右,其质地以稍带粘性的壤 土为宜,因床面的泥层上经常喷水,稍带粘性的 土粒喷水后不会松散,也不会造成床面板结的现 象,如细土选用砂性土,床面喷水后泥粒变得松 散,造成床面泥层板结,直接影响到土层的通气 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也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三、覆土
• 有些菌中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覆土, 并且有“不覆土不出菇”的习性。常见 的有双孢蘑菇、鸡腿菇、竹荪、天麻等 等。 • 此外,多数食用菌都可覆土栽培, 一旦覆土,生长壮,产量高。 • 因此,覆土也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 原料基质。下面以双孢蘑菇为例说明对 覆土的选择要求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