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ppt

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ppt

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些特殊的方程或问题。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通过将一个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求解方程的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完全平方公式的第二课时内容。

一、前置知识回顾: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将形如ax²+bx+c=0的方程转化为(x+d)²+e=0的形式。提取后括号中的项,可以得到x²+2dx+d²+e=0。然后,我们通过观察系数,与完全平方公式比较,来求解方程。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继续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求解方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1.平方根:

我们知道,平方根是指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该数的正数。记为√x。例如,√25=5,√36=6

2.平方差(差平方):

对于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求它们的平方差,记作(a-b)(a+b),它等于a²-b²。例如,(3-2)(3+2)=3²-2²=9-4=5

3.完全平方:

如果一个数a可以写成两个相同数的平方,那么我们称它为完全平方。例如,4=2²,9=3²。

4.同底数幂的乘法:

当计算两个幂具有相同底数且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相乘。例如,2³*2²=2^(3+2)=2⁵。

基于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我们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x+d)²+e=0。

展开这个方程,我们有x² + 2dx + d² + e = 0。

通过观察系数,我们可以发现:

(1)x²的系数是1,与完全平方公式x²+2dx+d²相比较,得到d=

b/2a。

(2)常数项的系数是e,与完全平方公式x²+2dx+d²相比较,得到

e= c-(b/2a)²。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完全平方公式:

ax²+bx+c=(x+ b/2a)²+c-(b/2a)²。

三、应用实例: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例1:求解方程x²+6x+9=0。

首先,观察系数,我们可以得知d=6/2=3,e=9

将完全平方公式代入方程,我们有(x+3)²+9-9=0。

化简得(x+3)²=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为x=-3

例2:求解方程2x²-4x+2=0。

观察系数,我们可以得知d=-4/4=-1,e=2

将完全平方公式代入方程,我们有2(x-1)²+2-2=0。

化简得2(x-1)²=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为x=1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完全平方公式在求解方程中的应用。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求解方程的根。

四、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的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知识,我们推导出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表达式。然后,我们通过实例的方式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一些方程问题。通过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次方程,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 以长期关注 11.1 全等三角形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1.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2.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课件.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1.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2.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1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2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3a.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2.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3.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4.ppt

12.2.1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ppt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PPT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3.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1.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2.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1.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2.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4.ppt 13.1 平方根PPT课件5.ppt 13.1 算术平方根PPT课件.ppt 13.1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1.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2.ppt 13.2 立方根PPT课件3.ppt 13.2 平方根、立方根习题课课件.ppt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1.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这两个公式是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的. 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项相加时)或减去(这两项相减时)这两项乘积的2倍;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

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2.只要符合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这一公式. 在运用公式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例如可先变形为或或者,再进行计算. 在运用公式时,防止发生这样错误. 3.运用计算时,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与公式混淆,而随意写成. (2)切勿把“乘积项” 中的2丢掉. (3)计算时,要先观察题目特点是否符合公式的条件,若不符合,应先变形为符合公式的条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若不能变为符合公式条件的形式,则应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与都叫做.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后者叫做两数差的. 三、教法建议 1.在公式的运用上,与平方差公式的运用一样,应着重让学生掌握公式的

结构特征和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教科书把公式中的字母同具体题目中的数或式子,用“ ”连结起来,逐项比较、对照,步骤写得完整,便于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进行计算. 2.正确地使用公式的关键是确定是否符合使用公式的条件.重要的是确定两数,然后再看是否两数的和(或差),最后按照公式写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结果. 3.如何使学生记牢公式呢?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 (1)既讲“法”,又讲“理” 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我们引导学生借助面积图形对做直观说明,也是对说理的重视.在“明白道理”这个前提下的记忆,即使学生将来发生错误也易于纠正. (2)讲联系、讲对比、讲特点 对于类似的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比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数学《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说课稿《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是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内容。下 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与教法、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分解因式与数系中分解质因数类似,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都将以它为基础。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因式分解中体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因此,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不仅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而且为学生以后分解二次三项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公式法(直接运用公……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在学习有理数和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作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方程组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式分解是中学代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进行因式分解时要灵活、综合运用过去学过的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并且分解的途径很多,技巧性强,逆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因式分解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深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和方法,特别是学过了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与本节课有类似之处,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研究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了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目标分类理论和学生实际,制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⑴能记住完全平方公式; ⑵能辨认完全平方式; ⑶能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能力目标 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的质疑精神与积极地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的倾向,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特别是对完全平方式的判断,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安排步骤,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整体思想的掌握。整体的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要启发学生注意不断总结规律和积累解体经验。 二、说教法 (一)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诱导法和练习法,并辅以讲解法、分析法,采用这一教法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表明,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能力;第二,学习者还应具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由于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与上一节课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类似,整体与换元的思想在前边的知识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内容易于同化,若能精心设疑、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学生易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要熟练掌握用此种方法分解因式,必须通过练习巩固,因此,练习指导法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二)本节课还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练习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三、说学法 1、由于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与上一节课知识有类似之处,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类比的学习方法记忆、理解知识。 2、指学生导采用练习法以达到巩固、熟练知识的目的。 3、对于换元法要求较灵活,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运用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概念与方法,并由平方差公式联系到完全平方公式由其逆过程引出课题。 (二)学习公式、巩固公式 1、先边提问边板书公式,并用数学语言叙述公式,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 2、从两个例子入手边提问学生边示范紧扣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3、用口头回答练习的方式巩固公式。 4、由一组练习启发学生学会熟练判断完全平方式,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完全平方式的一般特征。 5、处理课本第58页的判断正误练习进一步巩固公式。 6、引导学生解决例题3、例4,启发学生要一步一步来以减少失误,并用练习2巩固之。 7、师生共同处理关于换元法的例题二,并提出通过整体的观念与换元法,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化为简单的知识,把新知识化为旧知识,启发学生体验这种思想,通过两个练习巩固之。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1、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3、整体与换元的思想方法。 (四)分层练习反馈 准备一份分层的练习以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纠正错误、熟练知识,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我对教材的处理 (一)在第58页练习二中添加两个类型较新的练习,同时把想一想的内容提到这里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总结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把判断正误的练习提前进行,可以帮助学生趁热打铁地掌握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并可以预防一些错误的发生。 (三)分层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大的发展,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时间安排与板书设计 (一)时间安排 复习、引入:3分钟左右学习、掌握公式:10分钟左右 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18分钟左右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 练习反馈:10分钟左右布置作业:1分钟 (二)板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ppt

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ppt 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些特殊的方程或问题。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通过将一个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求解方程的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完全平方公式的第二课时内容。 一、前置知识回顾: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将形如ax²+bx+c=0的方程转化为(x+d)²+e=0的形式。提取后括号中的项,可以得到x²+2dx+d²+e=0。然后,我们通过观察系数,与完全平方公式比较,来求解方程。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继续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求解方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1.平方根: 我们知道,平方根是指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该数的正数。记为√x。例如,√25=5,√36=6 2.平方差(差平方): 对于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求它们的平方差,记作(a-b)(a+b),它等于a²-b²。例如,(3-2)(3+2)=3²-2²=9-4=5 3.完全平方:

如果一个数a可以写成两个相同数的平方,那么我们称它为完全平方。例如,4=2²,9=3²。 4.同底数幂的乘法: 当计算两个幂具有相同底数且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相乘。例如,2³*2²=2^(3+2)=2⁵。 基于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我们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x+d)²+e=0。 展开这个方程,我们有x² + 2dx + d² + e = 0。 通过观察系数,我们可以发现: (1)x²的系数是1,与完全平方公式x²+2dx+d²相比较,得到d= b/2a。 (2)常数项的系数是e,与完全平方公式x²+2dx+d²相比较,得到 e= c-(b/2a)²。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完全平方公式: ax²+bx+c=(x+ b/2a)²+c-(b/2a)²。 三、应用实例: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例1:求解方程x²+6x+9=0。 首先,观察系数,我们可以得知d=6/2=3,e=9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导学案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4.3 因式分解 14.3.2 公式法 第 2 课时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分解因式,并能利用因式分解进行计 算.重点:掌握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分解因式. 一、知识链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并且学会了一些因式分解的方法,运用学过的方法你能将a2+2a+1分解因式吗? 2.(1) 填一填: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式子,使等式成立: ①(a+b)2=;②(a-b)2=. ③a2++1=(a+1)2;④a2-+1=(a-1)2. (2)想一想:①你解答上述问题时的根据是什么? ②第(1)①②两式从左到右是什么变形?第(1)③④两式从左到右是什么变形? 二、新知预习 1.观察完全平方公式: =(a+b)2;=(a-b)2 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左边:①项数必须是; ②其中有两项是; ③另一项是. 右边:. 自主学习

典例精析 要点归纳:把 a²+ +b²和 a²- +b²这样的式子叫作完全平方式. 2. 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与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联系是 . 把乘法公式逆向变形为: a 2 +2ab +b 2 = ; a 2 -2ab +b 2 = . 要点归纳: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 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三、自学自测 1.下列式子为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a 2+ab +b 2 B .a 2+2a +2 C .a 2-2b +b 2 D .a 2+2a +1 2.若 x 2+6x +k 是完全平方式,则 k = . 3.填空: (1)x²+4x+4= ( )² +2·( )·( )+( )² =( )² (2)m² -6m+9=( )² - 2· ( ) ·( )+( )² =( )² (3)a²+4ab+4b²=( )²+2· ( ) ·( )+( )²=( )² 4.分解因式:a 2-4a +4= . 四、我的疑惑 教学备注 配套 PPT 讲授 1. 复习引入 (见幻灯片 3) 2. 探究点 1 新 知讲授 ( 见 幻 灯 片4-12) 3. 探究点 2 新 知讲授 ( 见 幻 灯 片13-21) 课堂探究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 1:完全平方式 例 1:如果 x 2-6x+N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N 是( ) A . 11 B. 9 C. -11 D. -9 变式训练 如果 x 2-mx+16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m 的值为 .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五章第二节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设计 郝增华 河北省武安市第四中学§15.2《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第四中学郝增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对公式的学习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且在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环境分析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教学重难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建立生动活泼的界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全过程。同时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为了使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产生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潜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6 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课时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1.6 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课时 主备:曹玉辉 副备:孙芬 李春贺 审核: 时间:2016/2/16一、学习目标 1.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二、学习准备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98 (2)2203 (3)2102 (4)2 197 2.计算: (1)22 (3)x x +- (2)22(1)(1)ab ab +--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用 由()()22b a b a b a -=-+ 反之 ()()b a b a b a -+=-22 ()2222b ab a b a +±=± 反之 ()2 222b a b ab a ±=+± 1、填空: (1)2 4(2)( )a a -=+(2)225(5)()x x -=-(3)22()()m n -= (4)2 64( )( )x -=(5)2449(27)()m m -=- (6)4422 22()( )()( )( )a m a m a m -=+=+ (7)若22)2(4+=++x k x x ,则k = (8)若92 ++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 例1 计算:1.()() 42122 +--+a a a 2.()()2 2 1212+--xy xy (二)合作探究 现在我们从几何角度去解释完全平方公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 , 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则S = = 即: 如图(2)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它的面积 是 ;矩形DCGE 与矩形BCHF 是全等图形,长都是 ,宽都是 ,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 ;正方形HCGM 的边长是b ,其面积就是 ;正方形AFME 的边长是 ,所以它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熟练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的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用直接开平方法接下列方程:(1).x2=4 (2).(x+3)2=4 (3) .x2+6x+9=4 (2)、回忆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x2±2bx+b =(x±b) 2 (3)填空: x2+6x+ =(x+ ) 2 x2-4x+ = (x+ ) 2 x2+3x+ =(x+ ) 2 课堂练习:书34页第1题 二、讲解新课 问题:我校上操场准备修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园,要是长比宽多6米,则设计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学生讨论做,抽生列方程x2+6x-16=0 (2师生探讨:由上面的题目能否得到什么启示?如何解方程x2+6x-16=0 显然,这个方程不能直接用开平方法解,由上面的题目能否得到什么启示?那能否把这个方程化成可用开平方法来解的形式?即(x+a)2=b的形式。

我们能够这样变形: 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得x2+6x=16 对等号左边实行配方,即两边都加上9得x2+6x+9=16+9 (x+3)2=25 ①移项,得 ②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③配方,即两边都加上9(即2)26()得x2+6x+9=16+9 这样, 就把原方程化为与上面方程一样的形式了。像这种先对原一元 二次方程配方,使它出现完全平方式后(即化为(x+a)2=b,b ≥0的形式),再用开平方来解的方法叫配方法。 ④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 三、例题讲解 例1,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7=0 解:移项,得x2+6x=7 配方x2+6x+9=7+9 (x+3)2=16 由此可得x+3=±4 x1=-1 x2=7 思考: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利用配方法解呢?如:2x2-4x-1=0 例2:解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 解:略 四、随堂练习①、x2-2x-7=0 ②、2x2-5x-6=0 五、归纳小结

完全平方公式经典讲义

完全平方公式 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一、自主学习指导 1.问题: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a,那么(a+b)2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a+b)2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 p2+2p+1;(m+2)2=_ p2-2p+1__; (2)(p-1)2=(p-1)(p-1)=________;(m-2)2=_______ 2、分析推广:结果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而2p=2·p·1,4m=2·m·2,恰好是 两个数乘积的二倍。(1)(2)之间只差一个符号。 推广:计算(a+b)2=_____ ___ (a-b)2=_____ ___ 3、得到公式, (1)结论:(a+b)2=a2+2ab+b2 (a-b)2=a2-2ab+b2 即: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加(或减)它们的的2倍.4、公式特点:1、积为二次三项式 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 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 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 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5、运用公式 (1)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 (3)(-a-b)2(4)(b-a)2 (1)(4m+n)2(2)(y-1 2 (2)简便计算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2)982

二、自主学习检测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x+2y)2 (2) ( 21 x – 2y 2)2 (3)(3x-7y)2 (4)(2a 2+3b)2 三、拓展与探究 1、计算: 2)4(y x -= 222)43(c ab b a - = -x 5( )2= 4210y xy +- 2、在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由完全平方公式得来的?(考虑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算) (1)442+-x x = (2) 2161a += (3)12-x = (4)22y xy x ++ = (5)2241 39y xy x +-=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简便运算 (1)712 (2)199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七彩课堂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七彩课堂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尚无的整式乘法的科学知识中探索、探究,提炼出全然平方公式 (二)技能目标 1、通过乘法公式的运用,培育学生运用公式的计算能力。 2、通过从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再运用公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能力。 3、通过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培育学生运用数形融合的思想,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积极探索和化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 教学重点: 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公式中字母的广为含义 教学工具: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科学知识总结 出示小黑板: 1、排序:(2m+n)(2m-n) (x+y)(x+y) 2、有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林地,将它的各边均增加b米,问现在此林地的面积 为多少?(先画图,再列式表示) 学生活动(口请问),师板书: (a+b)(a+b)=(a+b)2=a2+2ab+b2

融合前面(x+y)(x+y)=(x+y)2 师问:以上式子为何种运算形式?如何计算? 生答:两数和的平方,结果存有三项:等同于这两数的平方 和再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a+b)2= a2+2ab+b2 二、知识运用(出示小黑板) 试试看: 下列各题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若符合,那么a、b分别代表准? 2 2(3a+2b)2 (2a+—) (4s+1) 2 b 引导生观察得出:以上几个完全平方公式,结果均有三项(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间)。 互动1:(出具幻灯片) 1、(a-b)2 (2x-3y)2 以上2式与否具备全然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若具备:说道说道a、b分别代表谁? 师生共同观察得出:a、b可表示数字、字母、代数式等互动2:(出示的灯片) 练一练,填空题 1、(2x+y) (2x+y)= (2x+y)2=(2x )2+(2×2x×y)+(y )2 22 2、(-—a+1)=( )+( ) +( )=( )3 4 (-2s-4t)2 = [( )+( )]2=( ) +( ) +( ) = ( ) (x+y)(x-y) = ( ) (x+y)2=( x-y) 2+( ) 互动3:师生共同完成 我当小老师,推论以下各题恰当是否: (2x+1)2=(2x)2+2×2x×1+1=4x2+4x+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3)完全平方公式法

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使学生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掌握公式的形式和特征; 3.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分解因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整式乘法和分解因式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发展学生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整式乘法和分解因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意识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演示、PPT课件、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拼图游戏: 教师:你能用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为a、b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教师让学生快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析探寻: 问题:1.所拼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有几种表示方法 间接求是:a2+2ab+b2 直接求是:(a+b)2 2.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b)2=a2+2ab+b2

出示课题: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法)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辨析: 1.对比与思考: 我们现在学习的乘法公式与前面学习的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什么关系呢? 乘法公式 ()2222b ab a b a ++=+ ()222 2b ab a b a +-=- (动画演示左右两边交换过程.) 反过来得:()2 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由此可见:它们是互逆的过程. 问题:这个公式是用字母a 和b 表达的,我们能不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呢?请同学 之间交流总结.(归纳结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2.试一试: 下列各式中,哪些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哪些不能?为什么? ①22n mn m ++; ②222y xy x --; ③22444y x x +-; ④252042+-a a ; ⑤482++x x ; ⑥221236b ab a ++ 归纳总结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①由3项组成; ②两个平方项,且是平方和的形式; ③另一项是平方项底数乘积的2倍或-2倍. (三)例题教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 2+10x +25; (2)4a 2-36ab +81b 2. 分析:观察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应引导学生把25、4a 2、81b 2改写 成52、(2a )2、(9b )2的形式,10x 、-36ab 改写成2×x ×5、-2×2a×9b 的形式, 能否准确的改写是本题的关键.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技巧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技巧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技巧完全平方公式的八项变形技巧: 一、符号变形 例1:计算(-2t-l): 解:原式=[-(2t+l)]2 =(2t+l)2 = (2t)2+2 ・ 2t+l2 =4t2+4t+l 二、系数变形 例2:计算(2a+6b) (4a+12b) 解:原式二2(a+3b)・4 (a+3b) 二8(a+3b)2 =8a:+48ab+72b2 三、逐步变形 例3:计算(a-b-c) 2 解:原式=[(a-b)-c]2 =(a~b) 2_2 • (a~b) • c+c~ =a-+b-+c_-2ab+2bc_2ac 四、指数变形 例4:计算(a+l)2(a-l)2(a2+l)2

解:原式=[(a-l) ( a+1) ( a2+l)]2 = [(a2-l) ( a2+l)]2 = [a4-l]2 =a s-2a1+l 五、分组变形 例5:计算(2x+y+l) (2x+y-l) 解:原式二[(2x+y)+l]・[(2x+y)T] =(2x+y) :-1 =4x'+4xy+y:-l 六、拆数变形 例6:计算1022 解:原式=(100+2)2 =1002+2X100X2+22 =10000+400+4 =10404 七、拆项变形 例7:计算(x-3y) (x-4y) 解:原式=(x-3y) [ (x-3y) -y] =(x~3y) 2~y(x~3y) 二x~_6xy+9y~_xy+3y_ 二x~_7xy+9y_

八、逆用变形 例8:计算(m+n)'-2 (m+n) (m-n) + (m-n) ~ 解:原式二[(m+n) - (m-n) ]2 = (2n)2 =4n: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20-沪科版

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第八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内容是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继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二个乘法公式,通过探究乘法法则的特殊规律推导出平方差公式,体现了教材由一般到特殊的编写意图。同时,平方差公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主要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的理解和对字母能代表任意的数或代数式的意义的理解,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平方差公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品质,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并能感受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难点探索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几道题: 计算:1、(a+b)(a-b); 2、(x+y)(x-y) 3、(3m+1)(3m-1); 4、601×599 主持人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等于a2-b²,第二题等于x²-y2,第三题等于9m²-1,第四题等于359999.”其速度之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想掌握他的简便、快速的运算方法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方法: 首先我们观察前三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归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用式子表示:(a+b)(a-b)=a²-b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另一个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板书)) (二)剖析公式 我们拿到一个公式,要验证它是否正确? 平方差公式有何结构特征? 在平方差公式中,其结构特征为:

2021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案

2021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案 2021年八年级下册最新湘教版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 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16.3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件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会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重点) 2.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果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2cm , 43cm ,高为6cm ,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毛毛是这样算的: 梯形的面积:1 2(22+43)×6=(2 +23)×6=2×6+23×6=2×6+218=23+62(cm 2). 他的做法正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计算: (1)12 223 ×9145 ÷35 ; (2)⎝⎛⎭⎫312-213+48÷23+⎝ ⎛⎭ ⎫132 ; (3)2-(3+2)÷3. 解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解:(1)原式=1 2×9× 83×145×53=12 ×9×229 =2; (2)原式=⎝⎛⎭⎫63-233+43÷23+13=2833×123+13=143+1 3 =5; (3)原式=2-(3+2)÷ 1 3=2-3+23 =2-1-23 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再进行二次 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探究点二:利用乘法公式及运算律进行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计算: (1)(2+3-6)(2-3+6); (2)(2-1)2+22(3-2)(3+2); (3)⎝ ⎛⎭ ⎫6- 1 332-3424×(-26). 解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然后合并 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然后合并即可;(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 解:(1)原式=[2+(3-6)][2-(3-6)]=(2)2-(3-6)2=2-(9-218)=2-9+62=-7+62; (2)原式=2-22+1+22×(3-2)=2-22+1+22=3; (3)原式=⎝ ⎛⎭ ⎫ 6- 66-326×(-26)=- 2 3 6×(-26)=8. 方法总结:利用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 探究点三: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 【类型一】 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有关的新定义题型 对于任意的正数m 、n 定义运算※为 m ※n =⎩⎨ ⎧m -n (m ≥n ), m +n (m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第二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第二课时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 实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 第十三课时 ●课题 §1.8.1完全平方公式(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讨完全平方公式的进程,进一步进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明白得,成心识地培育他们有层次的试探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了解数学的历史,激发学习数学爱好. 2.鼓舞学生自己探讨算法的多样化,成心识地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进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几何说明.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说明. 2.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方式 自主探讨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说明、代数运算角度的推理,揭露其结构特点,然后达到合理、熟练地应用. ●教学进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去年,一名老农在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中取得启发,将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农田改成实验田,种上了优质的杂交水稻,一年来,收益专门大.今年,又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使老农铁了心,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于是他想把原先的实验田,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同窗们,谁来帮老农实现那个愿望呢? (同窗们开始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图,寻求解决的途径) [生]我能帮这位爷爷. [师]你能把你的结果展现给大伙儿吗? [生]能够.如图1-25所示,这确实是我改造后的实验田,能够种植四种不同的新品种. 图1-25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实验田的面积吗? [生]改造后的实验田变成了边长为(a+b)的大正方形,因此,实验田的总面积应为(a+b)2. [生]也能够把实验田的总面积看成四部份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