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合集下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近代上海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近代上海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1年 科研热词 近代上海 现代都市 新女性 工业化 孙中山 塑造 中国近代 上海 《妇女杂志》 鼓词 革命程序论 长江三角洲 金融因素 通商条约 近代企业 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前后 轮船招商局 转移思想 资源配置 资本总额 诠释 话语策略 言情 西学 自办发行 胶济铁路 耶稣形象 翻译 租佃制 社会批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研究文献 白话语料 物质 煤矿 激励约束机制 清朝政府 消费文化 海河联运 民间资本 民族危机 民主宪政三民主义 歧变 普鲁士东亚外交特使团 晚清 时间偏好不一致 时议 时空观 新闻纸 新闻画 新闻史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居住分异现象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居住分异现象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居住分异现象【关键词】居住分异;社会阶层;马太效应;贫富分化;社会整合;公平;和谐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居住分异的现象尤其凸显,特别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

居民居住分异是指由于不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的居民在住房的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趋于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1]。

其典型特点为各个空间内部的同质性较强,但空间之间异质性较强。

这种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产生会有诸多社会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居民居住分异是市场调节的正常体现,其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等。

但过分的居民居住分异会破坏社会整体团结,使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不仅在空间上产生分异,在心理上也会因为长期的相互分离而相互排斥。

这样会加剧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由于马太效应而使得贫富分化愈发明显,不利于社会公平、团结和稳定。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居民居住分异现象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这之后,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城市居民居住分异便是其一。

此现象的产生是多种社会因素促成的,其主导原因我认为仍是经济因素,既然是经济因素,那就不得不提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不断加深,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不同职业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加大,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后,我国信息技术业的发展使得从事信息软件产业的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快速增长,在高收入群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再如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从事金融股票业的人收入颇丰,成为社会上层。

我国土地价格不断飙升,也使得从事房地产业者跻身富豪行列。

而且,我国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也不断增加,使得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加大。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无数的外国人从世界各地涌入这个新开放的城市,为实现对中国的侵略目的,在获取经濟权益的同时他们在客观结果上将上海建设和发展成了当时的“东方巴黎”。

在这些涌入上海的外国人中,葡萄牙人因为其特殊的血缘属性呈现出了与其他欧洲国家公民不同的身份特质。

上海的葡萄牙人直接来自澳门,而非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他们已经经过了几百年与亚洲人的混血通婚,形成了“土生葡人”①族群。

如同权力关系理论的描述:“权力就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弥散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

”②从澳门来到上海的葡萄牙人也不得不面对这里的外侨社会所表现出的与澳门截然不同的权力关系。

目前,学界对上海的外国侨民研究,特别是上海的葡萄牙侨民研究还基本围绕在对其人口构成和在上海时的部分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的考察,尚未对葡萄牙人在上海的适应过程与融入结果进行发掘,也未将不同国家侨民在上海的社会交往为切入点来窥探上海外侨社会的权力关系与变动。

本文着重考察一路跟随英国人脚步从澳门和香港抵达上海定居的葡萄牙人,在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权利场域中的文化顺应与社会融入,以及日本攻占上海后对上海外侨社会尤其是葡萄牙人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以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上海外国人社会内部的等级秩序、互动关系与权势转移。

一、上海开埠初期的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等级秩序早在15世纪,葡萄牙人就率先从欧洲出发开始了向东方的航海探索。

在他们抵达亚洲后为了以少数的人口维持漫长的贸易网络,葡萄牙王室鼓励进行航海探索的葡萄牙人与贸易点当地女子通婚以扩充人口。

17世纪时,葡萄牙商人在澳门的对外贸易活动减弱,商业活动也逐渐转为由本地定居的葡萄牙人经营,葡萄牙人的通婚对象随之变为澳门的华人,由此在文献中开始出现了“土生葡人”这一概念。

根据有关澳门历史与土生葡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这样一个“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商埠,也因此在占据澳门初期享受到了贸易便利带来的繁荣经济,但这之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生活一直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石库门与海派文化

石库门与海派文化

石库门与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半殖民地的文化与生活特色(是什么)中西融合(外表是西方的,里面的功能设置是中国传统的)讲究实用(选址、里弄公寓)开篇19世纪50年代,随着由于“小刀会”起义而带来的“华洋分居”局面的结束,许多中国人为逃避战火而进入租界,住进了外国人专门为他们建造的不中不西的房屋。

所以,石库门源起于租界内,相对比较稳定,它的潜在优势使之一度独步上海房地产市场:实用,舒适,地段好,分布相对集中,交通便捷,租赁方便。

而石库门这种追求空间紧凑和使用效率的居住形式本身又完全是西方新的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晚一点出现的新式石库门住宅更是把西方先进的生活方式如现代的煤卫设备等带入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大量的西式建筑装饰也是石库门住宅不同与传统中国住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徵。

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称为“早期石库门”或“老式石库门弄堂”,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具有浓厚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而后期石库门也只不过是在早期石库门的单元平面布局上有了改变,并没有脱离中西合璧的影子。

所以石库门的历史内涵主要就在于它是中西建筑风格的结合,带有明显的“混血特征”。

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是我们这座城市一个不老的话题,石库门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产物。

它从最原始的早期石库门转变到后期石库门,有从后期石库门到如今风格迥异,带有海派风格的花园里弄及公寓式里弄,石库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沿革。

石库门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是上海过去的封面。

所以,正因为石库门有着这样的历史,正当世人惊叹上海经济和社会急剧变化之时,“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漫开来。

怀念石库门,是人们对原本熟悉而正在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也是人们对石库门情感的流露。

这也是石库门历史内涵之一。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石库门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兴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风格的高层,小高层,多层居民住宅楼。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王娟;杨贵庆【摘要】基于上海超大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选择街道(镇、乡)这一空间层面,利用六普数据、GIS技术分析上海城市社区类型的空间类聚特征、社会属性,并着重选取空间区位属性、人口密度、户籍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水平等5项基本属性进行社区类型划分,建构了“理论值”谱系;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类型再进行分级赋值,通过对社区单一属性分析和叠加分析,遴选出重点社区类型,旨在为下一步开展上海市重点类型的社区规划提供选择依据。

%Based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vision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in Shanghai, selecting street as spatial lev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clustering featur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by using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and GIS. And the paper constructs series of ‘theoretical value’ by focusing on ifve basic attributes such as spatial loc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and income level. Then it selects the major community types by analyzing single attribute and multiple attributes of the community so as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community planning of major types.【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6-12,25)【关键词】社区;社区类型;社区规划;上海【作者】王娟;杨贵庆【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1 问题的提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 347万人,中心城约1 140万人,上海已迈入超大城市时代。

海派文化发展五个阶段

海派文化发展五个阶段

海派文化变革的五个阶段社会现象最耀眼的部分,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文化现象。

1000年前,上海只是一个具有几户人家的荒僻小漁村;200年前,上海也不过是一个滨海小县。

但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这是一块缺少历史重负、可以重新设计而地理位置又极其优越的文化地带。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的尖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地处东南海角的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海派文化就在上海滩上中西方文化相互撞击、交汇、渗透、吸引、兼融的土壤中孕育诞生了。

任何一种文化既在时空中流变着,又在流变中保持着自身的基本脉络,保持着某些“遗传特性”的不变性。

海派近海,有学者称之为海洋派文化。

人们指出了它的许多特征,比方说海派文化的实效性、兼容性、多元性、商业性、市民性等等,但是最能够体现海派文化精髓和深层内涵的,我以为是它的开创性。

海派文化是创新的文化,也是富于变革精神的文化,海派文化自生成之日起,经常处在开风气之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它不墨守陈规、能迎合时代潮流、敢于吸纳新事物来变革传统文化,这也正是海派文化的活力之所在。

海派文化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史学界见仁见智,比较多的倾向于将海派文化的演进过程划分为酝酿期、生成期、兴盛期、转折期和更新期五个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海派文化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一.海派文化的酝酿期。

1843年开埠以前,可以视为海派文化的酝酿期。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远在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奠定了海派文化的根基。

尽管上海历经近代一百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幻,历尽了繁华与沉寂,吴越文化的底蕴无论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上海老城厢、青浦朱家角镇的水乡街巷,或者松江醉白池经典的江南古典园林中都能寻觅到踪迹。

吴越文化是一种水之文化,水是流动型的,而非静态型的,海派文化传承了吴越文化的亲水性特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动态文化,是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涵和存在方式为前提的,因此变异性也就成了海派文化的一大特征。

上海围合行列式里弄建筑群的批判性价值

上海围合行列式里弄建筑群的批判性价值
2 对现代化的批判 “现代化(m o d e r n iz atio n)这一术语用
于描 述 社会 进 程 ,其主 要表 现 特 征 是 技 术 进 步与工 业化,城市化 与人口激 增,官僚主义的 兴 起 与民 族 国 家 的日益 强 大 ,大 众 交 流 系 统 的迅疾扩展和民主化,以及日益扩张的(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7]。虽然大多数人因现代化 带 来了一 些 具 有进 步 意义 的 结 果 而 认 同 它 的 发 展 方 式 ,但也 必 须 看 到 它 给更 深 层 次 的心 理、道 德、精神、文化、艺 术 等 领 域 所 带 来 的 现代性危机。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 认为“在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美好
Abstract Lilong housing with the enclosed linear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block space in modern Shanghai, however it has the limitations of its era, its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space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is still of great value to the current Chinese urban design. Its critical valu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tin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troverted space culture,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lifestyl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mercial space before the opening of Shanghai, the compliance and breakthrough of standardized land division, the pursuit and control of high-density development, de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space. Keywords Shanghai block of Lilong housing, Enclosed linear structure, Criticism, Traditional space culture, Modernization

4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和论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4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和论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1 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解析:关于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在《艺术概论》一书中,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中都有涉及,但是不成体系。

需要考生自己总结和分析。

如果只用艺术品论和接受论两章的内容来分析这个属性,又显得比较单薄。

所以需要全面思考,对艺术的本质、精神生产、艺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题:艺术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审美的认识。

(点评:这一句话总结了书中第一章的理论内容,是一个万能句子,考生可以掌握。

)艺术品具有风格、品味等属性,一旦艺术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艺术品就表现出一定的价格,带有商品属性。

第一,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审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点评:每段的第一句话,是这一段论述的核心,要准确、简练,不要啰里啰嗦。

第一段先从艺术本质——精神生产开始论述,主要是说明艺术的最根本的价值何在,这个价值也影响了艺术在市场上的价值。

)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即艺术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这正是艺术作为精神生产和艺术作品作为精神产品的实质或本质。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是一副不到半平方米的木板油画,达芬奇创作此画用了四年的时间,经过反复的修改才最终定型。

现在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每年有数以千万的观众去巴黎观看此画。

其实现在蒙娜丽莎的高仿作品不计其数,网上也有很多的电子图片,即使一个熟练的画家临摹一副蒙娜丽莎也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些高仿、电子照片的价值却远远比不上达芬奇的真作,依然有数以千万的观众去卢浮宫观看原作。

其原因就在于真作蕴含了达芬奇的审美独创,是达芬奇本人独特的精神产品。

(点评:此处用一个著名的案例分析独创的精神产品的价值。

此案例完全可以复制,比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兰亭序》等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熊月之摘要: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高度异质性,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说,类似于文化原生态。

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历史传统的文化,在这里相对从容、相对平静、相对理智地交流,包括文化的会面、碰撞、理解、融合,其中有各美其美又美人之美,也有只是以己为美而以人为丑的。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沙文主义两种现象都存在,从而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关键词:异质性;四大效应;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熊月之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教授近代上海城市文化,有一个特点,我们对它拥有的资料越是繁富,思考得越是深沉与持久,它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惊奇和兴味就越是历久而弥新,这就是笔墨难摹的高度异质性。

这里有三类市政机关,三个司法体系,四种司法机构领事法庭、领事公堂、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庭 ,三个警察系统,三个公交系统,三个供水系统,三个供电系统,电压有两种,法租界是伏,公共租界是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分两种。

假如有人想从南京路乘电车去中国城里的某个地方,他必须先乘英国电车到租界边的爱德华七世大街今延安东路 ,接着穿过马路进入法租界,乘法国电车到南头,然后穿过民国路,再乘中国电车继续前行。

在这趟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上,首先可看到的是穿着英国警察制服的英国人、白俄人和印度锡克族人,然后是穿着法国警察制服的法国人、白俄人和越南人,最后是中国警察。

①这里人口多元。

国内人口八成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山东等十八个省区。

同乡会是他们最熟悉的组织,同乡是他们最亲切的关系,名目繁多的会馆、公所,诸如浙绍公所、徽宁会馆、泉漳会馆、潮州会馆、四明公所、三山会馆、广肇公所、平江公所、锡金公所、江宁会馆、京江公所、山东公所、湖南会馆、楚北会馆,为同乡寻找工作、排解纠纷、申诉冤屈、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办理婚丧嫁娶之事,发挥重要作用。

千姿百态的地方话、地方菜、地方戏,成为各路同乡认同的重要标志。

外侨人口最多时超过十五万,所属国籍与民族最多时超过六十个,包括英、美、法、德、日、俄、犹太、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瑞典、挪威、瑞士、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希腊、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乌拉圭、印度、安南、韩国。

各种总会是他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中间成果,项目批准号为。

①石海山等著,朱荣发译:《挪成人在上海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年版,第页。

四中国名域们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包括英国人为主的上海总会、美国总会、法国总会、德国总会。

日本人则自成社区,讲日本话、住日式房屋、吃日本料理、建日本神社、办日本学校、出日文报纸,将虹口地区建成了“小东京”。

这里货币多元。

外国银行由于受到治外法权的保护,获得在中国发行货币的权利。

几乎所有重要的列强都有银行在上海发行过货币,确切可计的有家,其中英国家,美国家,日本家,法、德、荷、比各一家,还有家是合资银行。

它们发行的各种面值、各种文字、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纸币,英国女王头像、孙中山头像、自由女神像、赵公元帅像,同时出现在上海货币市场上,光怪陆离,莫此为甚。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哪怕是伦敦、纽约那样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能够像这里有那么多品种的货币流通这里教育多元。

除了国人官办或民办的学校之外,有教会办的,租界工部局、公董局办的,外侨团体办的,有在美国注册、用英语教学、英语考试的,如圣约翰大学,也有用法语、俄语、德语、日语教学的,学制、教员、教科书、教学方法、毕业文凭五花八门。

这里宗教多元。

宗教门类之多,教务之盛,信徒之众,均为全国其他城市所罕见。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五大宗教在这里都相当繁盛。

佛教方面,到年,上海地区有各种寺院近二千处,龙华、玉佛、静安为其著者,信徒难计其数。

佛教各大宗派在这里都有活动,包括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等。

全国有影响的高僧大德风云际会,住锡沪上,弘传佛法。

上海城市佛教在全国独步一时。

道教方面, 年以前,上海有道院、道房所,海上白云观、南市城隍庙为其著者,有道士三千人。

道教的两大宗派,正一派与全真派,在这里都有重要发展。

伊斯兰教方面,到年,上海有清真寺座,小桃园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沪西清真寺为其著者,掌教阿訇人,穆斯林. 人。

天主教方面,年以前,上海是天主教在江南传播基地,徐家汇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名闻遐迩,上海教区共有个天主教修会,座天主教堂,外国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六百多人,中国神父、修土、修女近九百人,信徒万以上。

基督教新教方面,到年,上海地区基督徒达 . 人,教堂处,教职人员多人,其中外籍传教土多人。

英国伦敦会、美国长老会、圣公会、浸礼宗、卫斯理宗等宗派在这里都有发展。

除此之外,犹太教、东正教、祆教、锡克教、理教也很有影响。

这些信仰系统来源各异,形成历史长短不一,信奉对象千差万别,教堂样式千姿百态,礼拜仪式形形色色、节日庆典斑驳陆离的宗教,如果散布在世界各地,每个地方都自成一道风景线,一旦汇集到一个城市,那就是众神毕至、群仙成集、各显神通、各呈异彩的名副其实的宗教博览会。

不难想象,近百年间的上海,这里是佛教的水陆法会、春节烧香、除夕撞钟、元宵彩灯、观音诞辰、龙华庙会、浴佛盛典、盂兰盆会;那里是道教的画符念咒、掐诀步罡、祈晴祷雨、驱鬼逐妖、占卜堪舆、超度亡灵,各路神仙从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九天玄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到铁拐李、吕洞宾、关公、钟馗、春申君、黄道婆、施相公、秦裕伯、陈化成,一路走来。

一会儿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五大功修、开斋节、宰牲节;一会儿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感恩节、圣餐礼拜、结婚礼拜、追思礼拜、安葬礼拜;一会儿又是犹: 。

、五旬节、住棚节、普林节、修殿节、除酵节。

这边是留蓄长发、上衣至膝、戴镯佩剑的“红头阿三”锡克教徒;那边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衫的“白衣秀士”祆教信徒;再那边则是壁挂葫芦椰瓢、戒烟戒酒、大摆素斋的理教信众。

人口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必然带来节假日多元、风俗多元。

一些多民族人混处的机关、团体、学校,为了照顾各自的宗教信仰,放假的节日就特别多。

比如,圣约翰大学就中西节日兼顾,在春节、端午、中秋节要放假,在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感恩节、圣诞节也要放假。

至于语言多元、报刊多元、饮食多元、服饰多元、建筑样式多元、娱乐方式多元,早已为人们所习知,毋庸赘言。

上海作为异质文化交流的奇特场所,在近代就已经为有识之士所注意和研究。

下面两段话,分别出自中国、西方文化人笔下,角度有所不同,但都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近代上海这一特性:上海好比是一所最复杂的、最奇特的、最丰富的博物院,在那里,什么样的人物都有,自吴鉴光、丁甘仁、哈同以至最新式的科学家;在那里,什么样的社会状况都有,自虹庙的烧香,哈同路某宅的宫廷生活,以至最新式的欧化的舞蹈与其他娱乐;在那里,什么样的交通器具都有,自独轮车,塌车,轿子,马车,人力车,电车,以至最新式的汽车;在那里,什么样的房屋都有,自江北乳莪船改造之土室,草房,平房,楼房以至设备得最新式的洋房。

这其间相差相距,不啻有二十个世纪。

时时的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这还不够你的鉴赏么世界再没有一个博物馆有那样复杂完备的活的“陈列品”了。

②走在南京路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在参加世界各族大聚会。

路上走的有高高的大胡子俄国人、胖胖的德国佬。

没准你一头撞上一个瘦小的日本军官,他显得趾高气扬,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大和民族的一员,征服整个欧洲都不在话下。

老于世故的中国人坐在西式马车里,精瘦的美国人则乘人力黄包车。

摩托车飞驰而过,差点撞到一乘帘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轿子,轿中坐的是中国的官太太。

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狭窄的人行道上向人脱帽致敬,帽子正好打在一名穿着精美黄色丝绸外套的印度人脸上。

耳中听到的是卷舌头的德语夹杂着伦敦俚语。

穿巴黎新款时髦衣衫的人旁边站着近乎半裸的穷苦小一对水手踏着双人自行车飞驰而过,两名穿和服、趿拖鞋的日本仕女转身避让,显得有点恼怒。

着一身灰袍的和尚手肘碰到了一名大胡子的罗马传教士。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而不是商人那种惟利是图的本性,一位俄国店主店里的商品标价一律用俄文书写,使人看了茫然。

对面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理发店,店主用生硬的英语写了些广告词,保证大家在此理发,价格低廉。

③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北京大学教授曾觉之,从不同文化的并存、融合和新文化产生的角度,对上海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上海将成为人类新文明的中心之~:人常讥上海是四不像,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

将来文明要混合一切而成,在其混合的过程中,当然表现无可名言的离奇现象。

但一经陶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所谓的“四不像”,所谓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 ,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就是异质文化和谐相处。

这么多的多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近代上海处于中外两种权力控制边缘地带,处于多种文化影响的复合区域。

这里处于中国权力控制的边缘地带。

租界虽是中国土地,但受治外法权保护,中国地方政府不仅不能管辖作为上海城市主体的租界里的外国人,连对租界里的华人也没有充分的管辖权,不能随意征税,不能随意拘捕,不能随意审判。

这里也处于英、美、法等国权力控制边缘地带。

公共租界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权力主要控制在英国人手里,但是,它不等于香港或新加坡,工部局总董不等于香港总督。

工部局总董由租界有关居②郑振铎:《上海的居宅问题》,原载《文学周报》年第卷,见《郑振铎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③, ”, ? 。

转见卢汉超:《霓虹灯外》,段炼译,第 ~ 页④新中华杂志社:《上海的将来》,第六六条,年出版。

四中国名城仃民选举产生,并不需要向英国政府或英国驻沪领事负责,也不一定总要听从英国领事的意见。

法租界的情况有别于公共租界,但法租界与法国政府的关系并不是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

这种权力控制边缘地带,如果仅出现在一个租界与华界之间,那还比较简单,而出现在两个租界并存、三个政权同在的情况下,就更为特殊,对于英、法、中等权力控制系统来说,也更为边缘。

俗话说: “天高皇帝远”,上海租界距离英、法、中国权力控制中心都特别遥远。

这种权力控制边缘地带,如果出现在政治体制相近、司法理念相近、价值观念相同的情况下,那还比较简单,其间的差异会较多地体现利益的不同、立场的不同。

但事实是,英华、法华之间在政治体制、司法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方面既大异其趣,英法之间又曾为宿敌,在政治体制、司法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