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研究

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研究

浅谈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只有注重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才有生命力。

一座城市,是由历史和时间塑造的,而建筑就是其见证。

上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的出生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注重文物古迹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协调,尽力把保护历史风貌、体现人文传统和建设现代化设施结合起来是我们在下阶段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上虞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把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作为两大主要任务,确立了“工业立市、开放兴市、生态靓市、合力建市”的发展战略,强化了“规划立城”这一理念,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呼应大绍兴,全力营造环境,整合提升优势,广泛吸纳引进,建设与上海配套的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在杭州湾南岸一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同事,更应该注重对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的研究。

城市化要与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教育相连接,互相促进。

在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

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突出城市建设的特色,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要十分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提到上虞的城市文化、城市文脉首先呈现在人脑海的自然是曹娥江,说到曹娥江不得不提位于曹娥江西岸百官镇孝女庙村,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相传东汉时上虞曹家堡一位垂髻弱女曹娥,14岁那年父亲落水失踪,少女沿江号哭十七日无觅,奋不顾身投江寻父,五日后背负父尸浮出水面,以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孝义赞歌。

时人为了表彰她的德行,改江名为曹娥江,并建庙立碑,代代祭祀。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的名词解释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和积淀,是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城市的精神资源和独特魅力的体现,也是城市居民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一、历史文脉城市文脉的历史文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

历史文脉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历史建筑、历史遗址以及历史传统等。

例如,古代帝王所建立的历史遗迹、传统街区、城市规划等都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脉的存在不仅能够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底蕴和温度,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地理文脉城市文脉的地理文脉是城市地理环境对城市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塑造。

地理文脉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

例如,位于海滨的城市往往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山区城市则常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地理文脉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城市得以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优势。

三、社会文脉城市文脉的社会文脉是城市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对城市文化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是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文脉是城市文脉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会文脉包括城市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活动和城市社群等。

例如,城市的社会文脉中,具有丰富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在城市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四、经济文脉城市文脉的经济文脉是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文脉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商业活动、职业群体等。

例如,文化产业在城市中的兴盛会带动城市旅游业、创意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交融和互动,使城市文脉更加丰富多样。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一种特有特征,是城市独有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综合体。

它是承载城市记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城市文脉:人文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文脉:人文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文脉:人文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刘 涛 钱 钰摘 要:“城市文脉”在当下已经成为学术探讨、政府文件及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词汇。

通过梳理影响城市文脉话语形成、流行的主要因素,参照“文脉”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习惯,可以将城市文脉定义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特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反映。

城市文脉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城市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合力,也代表了城市历史的深厚积淀和城市文化记忆的提炼浓缩。

对现实的城市文化建设来说,延续城市文脉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最为紧密,而整理城市文脉则需要重视城市文化重心的演进。

关键词:城市文脉;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形象;文化重心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urban context has became a popular word in academic discussion,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news reports.This article sort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urban context’s formation and popularization,reviews its idiomatic usage in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Then, the urban context can be defined as reflection of the main trend of human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cities. The urban context is reflected in every aspect of social activities.This definition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many elements such as materail city life,cultural tradition,geographical environment,etc .It also represents profound accumulation of city history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city cultrcal memo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ul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uation of the urban context and shaping of the city cultural image should be the most close, and it’s finishing should follow the evolution of city cultural focus.作者简介刘 涛,河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城市文脉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名词解释

城市文脉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城市文脉这个事儿!你说城市文脉像不像一个城市的记忆宝库呀?它装着这个城市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咱就说那些古老的建筑吧,它们就像是城市文脉的“活化石”。

你看那斑驳的城墙,是不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块砖都有着它的经历,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的欢笑与泪水。

走在这样的城墙边,你难道不会感叹时光的神奇吗?这就好比家里的老照片,虽然已经泛黄,可那里面蕴含的情感和记忆却是无比珍贵的。

还有那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活动呢,那也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呀!就像过年时候的舞龙舞狮,热热闹闹的,多有气氛!大家聚在一起,欢欢喜喜地庆祝,这就是一种传承,一种延续。

这就跟家里长辈传给咱的手艺一样,得好好接着,不能弄丢了。

城市里的街道小巷呢,也藏着文脉的影子。

那些熟悉的街角,那家总是飘出香味的小吃店,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亲切?这就好像你小时候常去的那个秘密基地,有着你专属的回忆。

咱再想想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和传说。

哎呀呀,那可真是精彩绝伦!每个故事都带着这个城市独特的韵味,让人着迷。

就如同夜晚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遥不可及,但却一直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城市文脉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

你想想,要是没有了这些文脉,城市不就变得光秃秃的,没啥意思了吗?那可不行!我们得好好保护它,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就像我们保护自己家里的宝贝一样,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城市文脉。

不能随便拆了那些老建筑,不能丢了那些传统习俗。

要让后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一切,这多重要啊!所以说啊,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我们可不能让它消失了,得让它一直闪耀着光芒,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这就是我对城市文脉的理解,你觉得呢?。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摘要:文章介绍了文脉主义的概念和背景,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失、地方文脉中断的问题,提出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分析认识城市建设中文脉主义倾向的案例,从中得到一些对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主义;城市;发展;保护1“文脉主义”的渊源“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范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文脉问题有了认识。

而“文脉主义”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后现代建筑理论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过分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潜藏在这种风格背后的割断历史、割裂文脉、重构价值取向的独裁者姿态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先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是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指出要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因素,以改变建筑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折衷主义立场。

“文脉主义”的正式提出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中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概括为三个特征:①文脉主义;②引喻主义;③装饰主义。

文脉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用来表达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上理解,它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在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研究,可以使建筑和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此称为“文脉主义”,还直接运用于建筑实践之上。

2城市规划中“文脉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文脉主义”观点提出以前,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提出者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就强调了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建筑不再被看成是放哪里都可以的、毫无血脉的“机器”和功利第一的“产品”,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

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之外,文脉主义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

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之中。

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

城市记忆的延续建筑的个性是城市文化的某种反映,巴黎的建筑因为高卢人对历史文化的记录而浪漫深沉;上海外滩的建筑飘渺而虚幻;北京建筑从外形到细节无不雄浑浩然,大有天地万方,唯我独尊的气概;杭州西湖边的建筑则如处深闺的处子般幽怨温婉。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形成了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个性。

然而这种个性就像大多数的我们儿时的梦想,随着我们步入社会,为生存摸爬滚打,而渐渐淡出我们的世界,也许有人一直记着,第二天却依然做着相同的事情。

即使有些人成功了,但成功的喜悦里总掩藏不了那一丝落寞。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的形象可能带来走向趋同的一面,城市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如果我们对城市历史建筑仅仅处于维持状态,它仍像一个僵化的躯壳,它的光辉只会逐渐的减损,消失,对文脉的保护也只是维持一种自然的衰败。

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积极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建筑新的内涵,使新老建筑协调共生,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对文脉问题的认识,早已有之,并可以追溯到前工业时代甚至古希腊时期。

文脉思想真正被正式提出,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是随着后现代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

后现代建筑注意到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过分强调对象本身,而不注意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缺乏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它们常常表现为:国际式风格千篇一律都用方盒子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术含义和少量功能的功能含义,没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导致了环境的冷漠和乏味,致使工业城市限于一片混乱之中。

为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试图恢复原有城市的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结构和文化,从理论到时间积极探索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新的语言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向。

他们主张:从传统化、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从中激活创作灵感,将历史的片段、传统的语汇运用于建筑创作中,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经过汲取、改造、移植等创作手段来实现创作过程,是建筑的传统和文化与当代社会有机结合,并为当代人所接受。

建筑知识:城市文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建筑知识:城市文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建筑知识:城市文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城市文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不仅涉及城市规划设计,更加重要的也在于保持城市的文脉,为城市注入历史和文化的时时感,建筑文化也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文明是与建筑文化伴随而生的,建筑文化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文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与贡献是多方面的。

一、城市文脉保持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建筑文化与城市文脉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文脉是指城市所累积的各类历史文化,如城市形态、民俗风情、故事传说等的总和。

当这些文化累积成城市的历史文脉时,往往体现在城市的建筑文化中。

比如,古代的城墙、城门、古街、庙宇、园林、广场等,都是城市历史文脉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筑文化所展现的建筑样式、风格、装饰、细节等都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表现形式。

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传承、发扬,对于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文脉助力建筑文化复兴建筑文化与城市文脉的关系也表现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

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往往伴随着城市文脉的重新利用和建筑文化的复兴。

例如,以古城文化和建筑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随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旅游业作为城市的服务业,通过开发城市文脉、建筑文化等资源,亦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

三、城市文脉为建筑文化创新提供源泉城市文脉与建筑文化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历史上建筑文化的传承,更体现在对城市的建筑创新的影响。

当代建筑作品一方面遵循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历史建筑文化的凝练,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独特创意和社会责任。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路易•维特展览馆就是城市文脉为建筑文化创新提供的源泉之一。

它原本是一座旧的火车站,曾是许多著名画家和艺术家进行过作品创作的地方。

1981年,由当时的文化部长杰克•朗斯建议,把这个旧火车站改造成一个艺术馆。

作为巴黎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卢浮宫—路易•维特展览馆的设计在借鉴现代艺术形式和展示手法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地标的造型和城市空间的整合,成为巴黎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容城市文脉

形容城市文脉

形容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通常描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形容词:
1. 多元化的:城市文脉指涉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的多元文化、语言和宗教。

2. 历史悠久的:城市文脉强调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如历史建筑、古老文化等。

3. 艺术充盈的:城市文脉突出了城市的艺术氛围和创造力,如艺术家大量聚集、艺术展览等。

4. 社交活跃的:城市文脉传达了城市中人们的社交互动和群体活动的紧密性。

5. 教育发达的:城市文脉强调了城市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氛围,如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存在。

6. 环保意识的:城市文脉凸显了城市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7. 文化深厚的:城市文脉突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如艺术、音乐、戏剧等。

8. 创新活力的:城市文脉表达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环境。

9. 大都市的:城市文脉指涉了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以及其充满挑战的生活方式。

10. 多元化的经济:城市文脉描述了经济多样性和各种产业的存在。

这些形容词可能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具体形容词还需根据具体城市情况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文脉主义的认识摘要:文章介绍了文脉主义的概念和背景,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失、地方文脉中断的问题,提出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分析认识城市建设中文脉主义倾向的案例,从中得到一些对于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脉主义;城市;发展;保护1“文脉主义”的渊源“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范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文脉问题有了认识。

而“文脉主义”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后现代建筑理论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过分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潜藏在这种风格背后的割断历史、割裂文脉、重构价值取向的独裁者姿态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先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是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指出要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因素,以改变建筑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折衷主义立场。

“文脉主义”的正式提出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斯特恩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中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概括为三个特征:①文脉主义;②引喻主义;③装饰主义。

文脉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用来表达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上理解,它是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在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文脉的研究,可以使建筑和城市内在联系的明晰性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此称为“文脉主义”,还直接运用于建筑实践之上。

2城市规划中“文脉主义”的提出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文脉主义”观点提出以前,后现代主义观点的提出者美国建筑学家罗伯特文丘里就强调了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建筑不再被看成是放哪里都可以的、毫无血脉的“机器”和功利第一的“产品”,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

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之外,文脉主义还强调空间上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构成与和谐。

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之中。

在文脉主义的启发下,许多后现代理论家如何阅读和理解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凯文•林奇于1960年出版的《城市的意向》,探讨了如何通过城市形象使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够融入到城市文脉中去的过程。

城市规划中的“文脉主义”是由后现代城市规划学家舒玛什在1971年的论文《文脉主义:城市的理想和解体》中正式提出的:“把城市中已经存在的内容,无论什么样的内容,不要破坏,而尽量设法使之能够融入城市整体中去,使之成为这个城市的有机内涵之一”。

文脉主义的城市规划方案主要有两种不同表现:一是采用古典的方法和城市尺度改变工业化城市的景观,从而加强城市的亲和力,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含量,例如著名的比利时城市列日的“霍斯-沙托区域”的改造、巴黎哈尔斯区的改造;二是使用通俗文化方法,增加城市的趣味性,具有波谱、通俗的形式特征,例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城市的规划设计。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建设区也无限蔓延,但是由于在现实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常常会因为对建设规模和新城形象的急功近利而出现千厦一调、千街一貌、千城一色的情况。

可以明显地感到,传统文化和地方文脉的突出中断,使人感到物质上的丰富与自我文化空虚的强烈反差。

而在一些城市为了发展大打文脉牌,郑州黄河景区巨大黄帝炎帝雕塑,技术工程都让人佩服,只是其中所谓的文脉值得深思。

如何使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不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呢?3城市文脉延续的必要性和层次性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有机时空背景。

不同城市的显性因素及隐性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城市文脉的差异性及多层次性。

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是指能够为人所感知的外在城市特征,直观上表现为城市实体及城市空间。

城市显性文脉中所体现反映的深层文化内涵即是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历史文化密切相联。

北京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有特色的建筑物及文物古迹向人们传递出深层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我们将故宫、长城、传统四合院称为城市的象征符号,那么正是这些符号形成了首都的整体风貌,使人感受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城市文化发展的层次越高,人类对过去的历史、文化越发注重,城市就通过这些人类文化的“痕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对城市文脉的传承是必要的。

城市文脉延续的层次性。

以上已说过城市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一座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之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城市文脉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景观层次、城市层次、建筑层次。

景观层次是城市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城市这个巨大人工物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及形象。

城市文脉的特色首先在这一层次上得以体现城市的发展,城市文脉的传承,积极组织利用城市自然山水应成为重要的方面,尤其对于那些有山有水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积极的意义。

城市层次是城市文脉延续最重要的部分。

城市文脉的延续首先在于传承城市隐性文化的意义,同时在城市整体上反映城市的个性及特色。

凯文•林奇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归结为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五要素。

建筑层次是城市文脉传承及延续的具体表达层次,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必然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影响、发展、变迁,这是建筑文脉历时性的要求。

4城市文脉传承的案例及启示4.1法国巴黎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样,巴黎有今日的风采,无处不体现着对文脉的尊重和延续。

巴黎经过了绝对君权时期的改建——主要内容是为商业发展完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修建了一系列广场如法兰西广场、皇家广场、胜利广场等;改建街景以及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的建设和改造;修建了丢勒里花园轴线。

以及之后奥斯曼的巴黎大改造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结构,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道路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采取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在城市的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新建改建了街道照明、供水、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等措施,使巴黎成为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在以后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巴黎的城市设计者们审慎地采用对比手法,运用城市中建筑物形成的空间几何关系和特点,按不同时期、不同城市文化形态,把城区各部分联系在一起,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进行新旧文脉之间的转换。

为此,他们创建出一种“盔甲式”连接和转换方式,即在城市的一些节点上,建设广场或纪念碑,使新旧建筑得以自然延续和交接。

“新”与“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正因如此,当今天我们徜徉在巴黎的街巷,似乎仍可感受到路易国王时代的显赫;走过凯旋门,仿佛仍可体会到拿破仑时代大炮驶过街市时的骄傲。

在其城市轴线的另一端,德方斯新区则表现着当代科学的完美,在德方斯的大平台下面是地铁和公交汽车站,在这种空间中我们就可以享受到与老城的广场中相似的意趣。

而工业革命时代的埃菲尔铁塔则正是这种新旧文脉的转换点。

4.2北京朝阜文化街规划阜文化街规划时,考虑到了不同文化群体与脉络的处理。

如白塔寺——宫门口——锦什坊街一带,原有一条庙会和传统商业活动的脉络;东岳庙——神路街——日坛一带,存在着一条“神脉”,即帝王祭祀大明神的路线。

考虑到这种不同地段之间的差异,朝阜文化街规划将这条7 km长的大街划成了6个街区,从西往东依次为:白塔寺民俗文化小商业区、西四广场休闲娱乐区、皇城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北大红楼近现代民主运动及艺术展示区、朝内大街综合商业区、朝外大街现代商贸文化区。

并且每个地段之间规划出一些城市绿地和广场,如白塔寺南的“妙应广场”,西四的“西四广场”及五四大街的“民主广场”。

这些广场是为了使文脉得以顺延与转换,避免生硬过渡,从而把紫禁城与城市的其他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3案例启示——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以上案例主要是从城市层次出发延续城市文脉的,表1主要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总结出一些延续城市文脉的方法和手段。

表1城市要素法国巴黎北京朝阜文化街定义和作用道路巴黎改建时留下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历史的象征,城市的传统轴线成为巴黎新的城市建设的依据。

各个时期的建筑师都注意尊重这一轴线,以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和拉德方斯副中心构成的城市轴线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城市的特色形象。

朝阜文化街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迹及生活街区以及广场、城市绿地、娱乐场所、商业街等公共性强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使人们在街道上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道路是建立对城市认知的一种渠道,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

道路往往形成城市的格局。

因此在城市文脉延续中对道路格局的保护与完善有助于人们对城市形态产生心理连续感,有助于保持城市格局特色。

道路具有连结城市物质景观要素的功能,历史文物遗迹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利用道路将有意的场所及空间联系起来,可达到历史文脉传承的目的。

边缘巴黎大改造时,塞纳河南岸作为弧线成为了内环线的一部分,在塞纳河岸建造的对滨河绿地至今仍然是具有特色的空间。

朝阜文化街中段的故宫的古城墙构成了城市的一个鲜明的边缘,强烈表现出了古城的特色。

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界线,这是不作为道路线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如河岸、路堑、城墙、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城市尤其是传统历史文化名城往往留下某些有特色的边缘。

对于这些反映城市文脉特色的边缘可分为不同情况给予保留或从视觉上加强,利用边缘的限定性加深人们对城市的意象。

区域1977年通过的法令把巴黎分成了三个区域:历史中心区、19世纪旧区、外围区。

历史中心区是最能体现城市文脉的地区。

朝阜文化街被定位为兼容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兼具历史韵味与时代精神,对其的保护可以体现北京的特色。

区域指的是观察者心理上所能进入的城市较大面积,并且本身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可以从内部去认识的地带。

区域常常是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

区域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审美意识、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综合信息的载体,是城市文脉传承极富意义的地区。

城市中的区域对城市文脉延续及传承、城市特色的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节点拿破仑时代的凯旋门,工业革命时代的埃菲尔铁塔,德方斯新区新凯旋门……代表了城市不同时期的面貌,也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

北海、景山成为北京城的重要标志物。

节点是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典型的就是道路的连接点,某种特点的集中。

在城市形象中也许是一些概念性的小点,但实际可能是大的广场和伸展的线状,甚至是整个城市中心区。

加强节点处的建筑及环境特征是传承城市文脉创造城市特色的有效途径。

标志武汉黄鹤楼重新修复在建立城市标志的同时,创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对历史文化的联想(因为在此没有适合的标志,故用黄鹤楼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