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听课、评课是校本研修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为了提升评课的有效性,达到改进教学实践,促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学品质,促动学生发展的目的,我们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了以下评课要点。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

2.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

(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

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

(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2)内容的表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水准。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理解的顺序是否一致。(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

(3)每一项活动的展开关联目标的水准如何。

2.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协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3.课堂教学的调控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水准。

(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

(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

四、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动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优化

(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

(2)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五、评教师素质

1.课堂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

(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4)教师使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

示操作是否规范。

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

2.学科知识水平

(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

(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使用相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

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

(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

(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习的效果

(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水准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

(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

大,不同水准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

(3)是否注重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水平、态度、习惯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