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

1.合群性强羊的合权性大雨其他家畜,不论是舍饲或放牧,都喜欢群居,无论是睡眠或躺卧休息,都喜欢头尾相依,靠在一起.因此可以组织大群放牧.在放牧中离群的羊,一经牧工呼唤,能迅速奔跑回群.当羊群通过桥梁,窄道时,只要”头羊”先过,整个羊全就争先跟进,因此羊群虽大,却易于驱感和管理.

2.适应性强羊的适应性较其他家畜强,但适应性与品种类型及分布区的其口条件有密切关系.如细毛养对干燥,含量的环境比较适应,对湿热则不适应;早熟长毛种绵羊则能抗湿热,抗腐蹄病,但不耐干旱及缺乏多汁饲料的环境条件;绒山羊体制强健,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在寒带,温带,暖湿带的丘陵,沟壑,盆地,高山,平地均有很强的适应性。

3.采食力强羊嘴尖耻利,唇薄而灵活,加之上下鄂强劲,吃草的能力很强.在天然草场上,牛马不能采食的杂草和短草,均可放牧羊群.此外,羊群还能利用庄稼茬地,拣食遗留的谷穗及田埂上的杂草.

4.其他特性绵羊较其他家畜温顺,易于调教.山羊生性活泼,除卧息反刍和采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中,喜欢登高.

(二)羊的消化机能

1.消化系统特点

(1)胃羊属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构成,瘤胃体积最大,通常把前3个胃称为前胃.前胃无消化腺组织,不能分泌消化液,前胃中德望诶生物在消化饲料营养物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皱胃具有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食物.

(2)小肠肠是事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液的分泌与其他大部分消化作用在小肠上部进行,而消化产物的吸收在小肠下部.蛋白质消化后的多肽和氨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葡糖糖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各种家畜中山羊和绵羊的小肠最长,山羊小肠为其体长的27倍之多.小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3)大肠大肠无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但可吸收水分,盐类和低级脂肪酸.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凡小肠内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也可在大肠微生物和小肠液带入大肠内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消化和吸收,剩余渣滓随粪便排出.

2.羊的消化特点

(1)反刍羊的反刍过程与牛的反刍特点相同,.

(2)瘤胃微生物消化作用羊瘤胃中的维生素通过其产生的纤维素水解酶,将食入粗纤维的50~80%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低级脂肪酸.瘤胃微生物把生物学价值低的植物蛋白质皱胃和小肠后,充当羊的蛋白质饲料而被消化利用,它可满足羊体蛋白质需要量的20~30%.瘤胃微生物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将牧草和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将淀粉和糖发酵装化成低级挥发性脂肪酸,能将无机硫和尿素氮合成含硫氨基酸.瘤胃微生物的类别

和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饲料的不同而异,不同饲料所含成分不同,需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才能分解消化,改变日粮时,微生物区系也发生变化.所以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使微生物能够适应新的饲料组合,保证消化正常.突然变换饲料往往会发生消化道疾病.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 耿文诚 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 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糖(纤维或半纤维)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相反,在瘤胃和网胃中生活的微生物群系则可使反刍动物从纤维中获得能量。还有,非蛋白氮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但可被瘤胃细菌用以合成蛋白质;瘤胃中合成的细菌蛋白是反刍动物所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 瘤胃的主要特点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 怎样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染色质和染色体质膜和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 二、简答题 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思考题 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名词解释 上胚轴和下胚轴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外始式和内始式叶迹和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和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 二、简答题 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3.根尖可以分为哪些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 4.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的位置? 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哪些结构? 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和生长? 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 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和芽的起源过程。 12.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13.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牛羊生物学特性

牛羊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的适应性:绵羊最怕湿热,南方分布少;瘤牛耐热性较强 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牛羊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二、采食性能:牛羊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喜欢青绿的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喜欢 采食带甜味的块根饲料与带咸味的饲料(能依靠牧草的外表和气味识别不同的植物)牛: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混合成食团吞入胃中,牧草矮于5厘米,不易牛的采食。 山羊:靠灵活的上唇采食牧草,喜欢采食牧草幼嫩的尖叶部分与灌木叶。 三、合群性:牛羊的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牛羊通过角斗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 序列(当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群时,打斗较为明显,尤其为公牛、种公牛),育肥群体一般不随意加入陌生个体。 一般羊比牛合群性要强,绵羊比山羊强,粗毛羊最强,长毛羊和肉毛羊较差。 四、抗病力性能:牛羊的抗病力很强,在潮湿且多寄生虫的地方也能很好生存。牛的抗病性 能强于羊的抗病力,牛羊疾病多见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五、爱清洁:牛羊爱清洁,对有异味、受粪便污染的草料及水源拒食(尤其为山羊),所以不 管是放牧还是舍饲,都应搞好舍内外的卫生,舍饲时最好设置草架以方便采食。 牛羊的消化特点:牛羊是典型的反刍动物 一:唾液腺及唾液分泌:牛羊主要是靠腮腺分泌唾液,其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所以牛羊在口腔中对富含淀粉的精饲料消化不充分,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注:牛羊唾液可混合嗳气中的大部分NH3,重返回瘤胃吸收。 成年母牛的腮腺1天可分泌唾液100~150升、高产奶牛1天分泌唾液可达250升 二:反刍和胃的组成 (一)、反刍:牛羊摄食时,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在瘤胃内浸泡和软化, 在休息时,较粗糙的饲料刺激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沟黏膜的感受器,能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饲料逆呕到口腔,经仔细咀嚼后重新混合唾液在吞入胃,这一过程即为反刍。 反刍时,网胃在第一次收缩之前还有一次附加收缩,使胃内食物逆呕到口腔。 反刍的生理意义:把饲料嚼细,并混入适量的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牛的日反刍时间一般为6~8小时,翻出周期14~17次,食后反刍来临时间1~2小时。 犊牛:一般在生后3周出现反刍。 (二)胃 瘤胃:体积最大,是细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牛的94.6升,羊为23.4升饲料内的可消化干物质的70%-80%,粗纤维约50%经过瘤胃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还可合成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网胃:又称蜂窝胃,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网胃是水分的贮存库。同时能帮助食团逆呕和排除胃内的发酵气体。网胃体积最小,成年牛的网胃约占宗伟的5%(金属异物被吞入胃中,易留存在网胃,引起创伤性网胃炎。 瓣胃:也称‘百叶肚或千层肚’,主要起过滤作用,位于瘤胃右侧面,占总胃的7%。 皱胃:也称真胃,胃体部处于静止状态,皱胃运动只在幽门窦处明显,半流体的皱胃内容物随幽门运动而排入十二指肠。 三:食管沟及食管沟反射: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 四:瘤胃发酵及嗳气:瘤胃内的饲料发酵和唾液流入产生的大量气体,大部分必须通过嗳气排除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动作),当瘤胃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加时,就兴奋瘤胃背

植物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 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 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 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此外, 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功能。因 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等。往往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木质素,还有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层次: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①胞间层(中胶层、中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最早形成,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种结构,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成分是果胶质,特性是柔软和胶粘,由可塑性,在细胞间起缓冲作用。 ②初生壁:细胞分裂和正在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即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通常较薄,柔软富有弹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展。 ③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加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常有木质素、木质、栓质等物质填充其中,常出现在机械支持或运输作用的细胞中。 功能:①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②保护、支持作用;③吸收、蒸腾、运输、分泌;④细胞识别;⑤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和胞间层,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的胞间运输功能。 细胞间物质运动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第三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应用:细胞分化是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专门活化细胞内某种特定基因,使其转录形成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从而合成特定的酶和蛋白质,使细胞之间出现生理生化的差异,进一步出现形态、结构的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备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后随之往往发生再分化。 脱分化的应用:为再分化作准备,沿着另一个发展方向,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利用根、茎、芽进行扦插。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微繁殖、脱病毒、体外种质保存、遗传转化、突变体筛选。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等的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细胞编程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或者程序性死亡,它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

植物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定义:是一门综合性的植物基础学科,包括各植物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植物学:研究植物和植物界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类群的进化和分类,以及植物生长、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特化:细胞壁生长分化过程中,由于生理上的分工,原生质体合成一些特殊物质渗透到细胞壁内,以改变细胞壁的性质而适应一定功能的现象称为细胞壁的特化。 木化:木质素渗入细胞壁内,增加细胞壁的厚度,使细胞壁坚硬、加固支持作用。纤维细胞、导管分子等。纹孔:是指细胞壁形成次生璧时,初生纹孔场处不沉积璧物质而形成许多凹陷的区域。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粘度、半透明、不均一的亲水胶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生命特征。 双层单位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质体、线粒体两种细胞器。 液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细胞的水势与膨压(是植物体保持挺立状态的根本因素);参与细胞内物质的积累与移动(细胞液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营养物质需要时可以转移出去,可以贮藏细胞中过剩的有机酸和其他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草酸钙结晶等使其与细胞代谢区隔离,从而保证细胞内代谢活动正常进行);参加大分子物质更新中的降解活动(因为液泡常含有水解酶等多种酶类);与植物的抗性相关(液泡形成的内环境可以缓解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 染色质:是由核小体组成的串珠状结构,每个核小体中心有8个组蛋白分子,DNA双螺旋盘缠在它的表面,各核小体之间以DNA双螺旋和1个组蛋白分子相连。在细胞分裂间期时呈细丝状、分裂期时呈短棒状特称为染色体。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4个时期,2个阶段(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1、前期染色体出现,纺锤丝形成、分裂极确定,核仁、核膜解体。 2、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3、后期染色体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出现中间丝。 4、末期染色单体分别到达两极,回复到染色质形态,子细胞核形成。(核分裂)||在赤道面处先是产生成膜体、继而形成细胞板、最后形成新的细胞壁把母细胞分隔成两个新的细胞。(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染色质只复制1次,1个母细胞产生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死亡:1、坏死性死亡: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物理、化学损伤和生物侵袭造成的非正常死亡。2、程序性死亡:由于基因程序性活动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正常生理性死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或者细胞凋亡。 组织分类:按照程度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1、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保持着胚性特点、细胞相对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 有两种分类标准:(1)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划分①顶端分生组织:根茎叶等器官的先端部位,使器官伸长。②居间分生组织:是穿插于茎叶、花梗、花丝等器官中的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可使器官进行有限的伸长生长。③侧生分生组织:主要分布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周侧,与所在器官的长轴平行排列,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主要是使器官加粗。 (2)根据来源和性质划分①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性原始细胞。细胞极小、近于等径、细胞核相对较大占据细胞中央位置、细胞器丰富、细胞质浓、无明显液泡,具有强烈、持久的分裂能力,是产生其他组织的最初来源。②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形成,是原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部分,逐渐衍生形成原表皮、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液泡明显、体积增大(主要是细胞加长)。③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某些成熟组织细胞(如薄壁细胞、厚角细胞、表皮细胞等)脱分化形成。细胞明显液泡化、扁长形。

羊的消化器官解剖

羊的消化器官解剖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观察羊的消化器官的构造是研究羊消化特征的基本方法。因为羊的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是其工艺性能的基础。 本实验在于解剖观察羊消化器官如四胃,小肠等的特殊构造,组织内皮细胞及纤毛形状、大小及排列状态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为更好的饲养管理作准备。 认识和记忆羊的消化器官结构。 二、实习用品 动物解剖台,解剖剪,解剖刀,磨刀石,黑绒布板、尖头镊子、外科直剪、玻璃棒、吸水纸、双面刀片、四氯化碳、浓硫酸、蒸馏水、显微镜、肥皂、消毒液等 三、实习方法及步骤 (一)羊的口咽器官 羊唇灵活,上唇中间有明显的纵沟,两鼻孔之间形成鼻唇镜,齿颈明显,舌体后部隆起叫舌圆枕。舌背上有较粗的角质化的乳头,称锥状乳头。菌状乳头分散在舌背上。在靠近舌圆枕处有明显的轮廓乳头。五叶状乳头。唾液腺:腮腺近于三角形,开口于第五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颌下腺比腮腺大,自寰椎起向下颌伸延,在下颌间隙处,左、右颌下腺几乎相连。 (二)羊胃的观察 1.首先观察胃的外形: (1)瘤胃:两侧稍扁,前后稍长的椭圆形,有浅的左纵沟,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两个囊的前、后端分别又称为前背盲囊、后背盲囊、前腹盲囊和后腹盲囊。瘤胃后端还有背冠状沟和腹冠状沟。羊的后腹盲囊比后背盲囊长。 (2)网胃:为圆囊状,位于瘤胃背囊的前下方。 (3)瓣胃:呈椭圆形,在瘤胃右侧。 (4)皱胃:呈长囊状,前端较粗大,后端较细,背缘为小弯、腹缘为大弯。 2.观察胃的内腔面:

(1)瘤胃最大,呈前后稍长,左右略扁的椭圆形,占据腹腔的左半部,其下半部还伸到腹腔的右半部。瘤胃的前方与网胃相通,约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前口。瘤胃的前、后两端有较深的前沟和后沟;左右两侧面有较浅的左纵沟和右纵沟。在瘤胃壁的内面,有与上述各沟相对应的肉柱。沟和肉柱共同围成环状,把瘤胃分成瘤胃背囊和瘤胃腹囊两部分,背囊较长,由于瘤胃前、后沟较深,在瘤胃背囊和腹囊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前背盲囊、后背盲囊、前腹忙囊和后腹盲囊。瘤胃的前端有通网胃的瘤胃口,瘤胃口大,其腹侧和两侧有瘤网褶。瘤胃的入口为贲门,在贲门附近,瘤胃和网胃无明显分界,形成了一个穹窿,称为瘤胃前庭。瘤胃粘膜一般呈棕黑色或棕黄色(肉柱颜色较浅),表面有无数密集的乳头,乳头大小不等。 (2)网胃网胃略呈犁形,前后稍扁,大部分位于体中线的左侧,在瘤胃背囊的前下方,约与第6—8肋骨相对。网胃的壁面(前面)凸,与膈、肝接触,脏面(后面)平,与瘤胃背囊贴连。网胃的下端呈一圆形盲囊,称为网胃底。网胃上端有瘤网口,与瘤胃背囊相通。在网胃壁的内面有食道沟。食管沟起自贲门,沿瘤胃前庭和网胃右侧壁向下伸延到网瓣口。沟两侧隆起的粘膜褶,称为食管沟唇。羊的网胃下部向后弯曲与皱胃相接触。网格较大,但周缘褶较低,次级皱褶明显。 (3)瓣胃瓣胃比网胃小,呈卵圆形,位于右季肋部,约与第9—10肋骨相对。有网瓣口和瓣皱口,分别通网胃和皱胃。瓣胃粘膜形成百余片辫叶,瓣叶呈新月形。 (4)皱胃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位于右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在网胃和瘤胃腹囊的右侧,瓣胃的腹侧和后方,大部分与腹腔底壁紧贴,约与第8—12肋骨相对。皱胃的前部较大,为底部,与瓣胃相连,后部较细为幽门部,以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皱胃粘膜光滑、柔软,在底部形成12—14片螺旋形大皱褶,粘膜内含有腺体,可分三部分,为贲门腺区、幽门腺区、胃底腺区。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系统 1.复胃有四个胃室,前胃:前三个胃无腺体分布,储存食物`微生物发酵`分解粗纤维。刍胃:粘膜内分布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 2.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3.大肠:未被消化的食物进入大肠,脱水后成粪便。 反刍动物的饲料搭配 1.根据自己的资源,利用现成的饲料配方,但要进行验算是否符合饲养标准。 2.常态饲料原料中都含有不同的水分,计算配方时,必须统一按各种原料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核算。干物质含量就是原料烘干水分以后所占百分比。譬如玉米青储干物质24%,也就是说100公斤青储玉米中,只有24斤烘干物质。 3.查营养价值表,把配方中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逐一累计,然后与饲料标准逐项对照,满足饲料标准95%—105%即可,超过范围者予以调整,增减相关的饲料原料。 精料配方: 玉米50%-60%麸皮15%-20%豆饼10%-15%杂饼或饲料酵母5%-10%石粉(蛋壳粉)1%-4%磷酸二氢钙1%小苏打1.5%-2%预混料1%-5%盐1%-1.5%其他。 进食特点 多数反刍动物的胃都分为四个部分、或四个腔。最坚硬的食物首先进入第一个腔——瘤胃,并储存在那里。

随后瘤胃慢慢地将食物转移到第二个腔——蜂巢胃。胃中的微生物则开始分解食物,并使其聚集成一个球体,称为“反刍团”。 待反刍动物休息的时候,这个食团会通过食道返回动物的嘴里,被仔细咀嚼并混合唾液中的酸性物质进一步消化分解。反刍动物又 将其咽下进入第三个腔——重瓣胃。 然后进入最后一个腔——皱胃,并通过其中的胃液完成最后的消化。 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 反刍动物的胃多分为四个胃室(骆驼分三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和唾液混合,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经缓 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经过瘤胃到 重瓣胃,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反刍动物组成了哺乳动物中偶蹄动物目的反刍动物亚目。

竹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本资料由维绿网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852724237.html, 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很广,南自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西迄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下游都有分布。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的变化和竹不同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我国竹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主要以长江以南地区的竹种类多,分布面积大。在这一地区,有些竹类植物,如毛竹是主要的用材竹。园林中常用的观赏竹主要有凤尾竹、慈竹、紫竹、黄金竹、斑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竹等观赏竹类。根据其竹鞭得分枝方式竹种可分为散生竹和丛生竹两大类,这两类观赏竹的栽培方法比较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散生竹的生长特性。散生竹的竹鞭属于单轴型分枝类型。竹鞭细长,在地下横向生长,鞭上有节,节上生根,每节一芽,交互排列。有的芽抽生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成竹,立竹呈稀疏散生状态,故称之为散生竹类,如刚竹属、淡竹、唐竹属等的竹种。 竹笋出土与温度、土壤水湿条件及竹鞭深度等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南方早于北方,阳坡早于阴坡,林缘早于林内。土壤水分充足的竹林里,竹笋出土早、数量多;而久旱不下雨,土壤过于干燥,竹笋出土缓慢、数量少。 竹笋在出土前,全竹的节数已定,出土后不再增加新节,竹杆的增髙主要是由居间分生组织的分裂活动使节间不断伸长而成。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靠母竹和鞭根系统供给,养分充足,竹笋生长旺盛,退笋率低。在立地条件较差或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大部分竹笋常因缺乏营养而枯死。在竹林培育上,必须保留足够数量的健壮母竹,加强抚育管理,改善土壤条件,提高竹林的合成能力和养分积累,为竹笋的孕育和生丛生竹杆柄短缩,杆基堆集,竹杆稠密,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40?60厘米内,120厘米以下无须根。这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和储存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根芽萌发到长成新竹所消耗的养分,主要依靠其连生的母竹来供给,发笋愈多,供给愈难满足。同散生竹一样,丛生竹的一株母竹可以抽发数枝竹笋,但只有1?2支笋能够成竹,其余的均因营养不足而萎缩死亡。 混生竹的生长特性。混生竹的地下茎为复轴型分枝。混生竹竹鞭的鞭梢在夏季生长较快,在冬季停止生长后,一般都萎缩断掉,来年春季又从附近侧芽抽发出新鞭,因此,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的特点。既在土壤里有横向生长的细长竹鞭,又有短缩的地下茎,发笋生长的竹株,兼有散生竹类和丛生竹类的双重特点,故称为混生竹类,如茶杆竹属、苦竹属、箬竹属、箭竹属、赤竹属等的竹种。 混生竹的竹笋和幼竹生长受气候和土壤条件影响较大,土壤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于出笋和幼竹的生长。同时,还受母竹生长状况的制约,母竹密度越大,出势量少,幼竹的生长不良;母竹生长好,生命力强,贮藏养分多,出笋量多,幼竹健壮,生长快。

52-羊的消化生理(田得红).

羊的消化生理特点 一、消化器官的特点 羊属于反刍类家畜,具有复胃结构,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胃室。其中,前三个胃室总称为前胃,胃壁黏膜无胃腺,犹如单胃的无腺区; 皱胃称为真胃,胃壁黏膜有腺体,其功能与单胃动物相同。据测定,绵羊的胃总容积约为30L,山羊为16L左右,各胃室容积占总容积比例不同。瘤胃呈椭圆形,容积最大,其功能是贮藏在较短时间采食的未经充分咀嚼而咽下的大量牧草,待休息时反刍;内有大量的能够分解消化食物的微生物。网胃呈梨形,与瘤胃紧连在一起,其消化生理作用基本相似。瓣胃黏膜形成新月状的瓣页,容积最小,对食物起机械压榨作用。皱胃可分泌胃液(主要是盐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羊的小肠细长曲折,长度约为25m相当于体长的26?27倍左右。胃内容物进人小肠后,在各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等)的参与下进行化学性消化,分解为各种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末被消化吸收的食物,经小肠蠕动被推进大肠。 大肠的直径比小肠小,长度比小肠短,约为8.5m.。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在小肠没有被消化的食物进人大肠,在大肠微生物和由小肠带入大肠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继续消化吸收,余下部分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二、消化机能的特点 1. 反刍反刍是指反刍草食动物在食物消化前把食团吐出经过再咀嚼和再咽下的活动。其机制是饲料刺激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的黏膜引起的反射性逆呕。反刍是羊的重要消化生理特点,反刍停止是疾病征兆,不反刍会引起瘤胃臌气。 羔羊出生后,约40d左右开始出现反刍行为。羔羊在哺乳期,早期补饲容易消化的植物性饲料,能刺激前胃的发育,可提早出现反刍行为。反刍多发生在吃草之后。反刍中也可随时转入吃草。反刍姿势多为侧卧式,少数为站立。正常情况下反刍时间与放牧采食时间的比值为0.8:1 ,与舍饲采食时间之比为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2018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

2018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 为了展示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植物科学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举办“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大会定于2018年10月18日-22日在山东泰安召开,将邀请国内植物生物学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并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青年科学家进行学术报告。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同行参加本次大会。 大会主题:植物科学助力乡村振兴 会议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52724237.html,/2018/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8日~22日(18日报到) 会议地址:泰安市泰山宝盛大酒店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承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山东遗传学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大会主席: 许智宏、翟虎渠 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艳锋、于振文、万建民、王学路、邓兴旺、左建儒、巩志忠、朱玉贤、朱健康、任海云、向成斌、刘旭、刘宝、刘宝辉、刘春明、刘耀光、许智宏、孙大业、孙蒙祥、李家洋、杨洪全、杨维才、束怀瑞、何光存、何奕騉、何祖华、宋纯鹏、张启发、张宪省、陈晓亚、武维华、林宏辉、林鸿宣、周俭民、周雪平、郑绍建、赵进东、赵振东、种康、钱前、黄三文、曹晓风、戚益军、康振生、韩斌、廖红、谭保才、翟虎渠、黎家、薛红卫、薛勇彪、瞿礼嘉 组委会主任:刘春明、张宪省 组委会成员: 王台、王佳伟、王宝山、王勇、毛龙、孔令让、左建儒、卢从明、巩志忠、向成斌、刘希山、刘春明、杨克理、杨淑华、张彦、张宪省、陈凡、郑成超、赵延兵、赵忠、廖红、谭保才、瞿礼嘉 组委会秘书长:毛龙、郑成超、王勇、杨克理 组委会秘书:徐琴、崔强、石佼、赵翔宇、李祥、李滨、苏英华、齐盛东 墙报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徐麟、张彦 青年学者论坛主席:王佳伟、田志喜、赵翔宇 大会日程安排: 10月18日:会议报到(10:00-22:00) 10月19日:08:30-12:00 开幕式和大会报告;13:30-17:30 分会报告 19:00-21:00 青年学者论坛一; 19:00-20:00 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ASPB)论坛。 10月20日:08:00-12:00 分会报告;13:30-17:30 分会报告; 19:00-21:00 青年学者论坛二。 10月21日:08:00-12:00 分会报告;13:30-17:30 大会报告和闭幕式。 大会报告(按报告人姓氏笔划排序;报告时间30分钟含提问时间) 1、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重要基因克隆和育种利用研 究

兽医临床诊断学复习题解析

《兽医临床诊断学》 复习题解析 2014年6月23日

1.几个常见的专有名词 ⑴症状(Symptom):动物患病以后,全身或局部在形态或机能上出现异常,而引起临床上呈现的异常表现,称为症状。如发热、咳嗽、肿胀、溃疡、呼吸困难、流鼻涕、腹胀等均为病理性异常表现,都是症状。 ⑵诊断(Diagnosis):兽医师运用各种方法对病畜进行检查收集症状和资料,经分析综合,对病畜的健康状态和病理变化做出概括性的判断,即对所患疾病提出病名。 ⑶预后(Prognosis):兽医师在做出正确诊断,并熟悉病程经过的特点之后,对疾病的发展趋势、相对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结局做出科学的推断,称谓预后。所以,客观地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⑷综合征(Syndrome):又称症候群,系某些症状经常有规律地同时出现或按一定次序先后出现,这些症状的组合,称为综合征。它常可提示某特定器官或系统的疾病。 2.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问诊、视诊、叩诊、听诊、触诊、嗅诊。 3.何谓问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又称病史调查或询问病史,是兽医师在检查病畜之前及检查过程中,向畜主及有关人员(包括饲养员、牧工、使役人员等)了解病畜发病前后的情况。 (2)应用范围:包括:现病史:病畜的来源;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发病数及死亡情况;病的经过及治疗情况;可能的病因;畜群情况。既往病史。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日粮组成及饲料品质;养制度;饲料调制;使役情况。畜舍卫生和防疫制度。繁殖方式和配种制度。环境条件。 4.何谓视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利用视觉直接或间接(如内窥镜)观察病畜的整体状态和局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2)应用范围:整体状态(①精神状态;②体格发育程度;③营养状况;④姿势;⑤运动与行为);被毛和皮肤;生理活动(采食和饮水状态,呼吸运动等);眼结膜和其它可视粘膜;排粪、排尿动作;粪尿性状。 5.何谓触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用手抚摸或触压体表某部的检查方法,称之。以此可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温度及是否敏感。 (2)应用范围:皮肤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脉搏;反刍动物瘤胃、网胃、真胃和马的腹壁;小动物腹腔脏器;直肠检查。 6.何谓捏粉样? 捏粉样(Doughy):如生面团样硬度,无热无痛,指压留痕,除去压力后压痕会慢慢恢复,见于皮下水肿,由组织中发生浆液浸润时。 7.何谓叩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用手或器械叩击动物体表某部位,借产生声音的性质间接判断内部器官物理状态的检查方法。 (3)应用范围:主要用于肺和胸部的检查,也用于心脏、胃肠和副鼻窦的检查。 8.叩诊音有哪几种?在健康家畜的什么部位能叩诊到? 清音:肺部;鼓音:瘤胃上部、盲肠底部;浊音:肌肉、肝和心脏绝对浊音区;过清音:上颌窦和额窦;半浊音:肺边缘、心脏相对浊音区。 8.何谓听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直接或间接(借助于听诊器)听取动物内脏器官活动而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性音响,根据声音性质以推断内部器官有无病变的检查方法。

植物生物学总结知识讲解

植物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 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 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 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此外,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 功能。因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等。往往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木质素,还有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层次: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①胞间层(中胶层、中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最早形成,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种结构,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成分是果胶质,特性是柔软和胶粘,由可塑性,在细胞间起缓冲作用。 ②初生壁:细胞分裂和正在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即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通常较薄,柔软富有弹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展。 ③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加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常有木质素、木质、栓质等物质填充其中,常出现在机械支持或运输作用的细胞中。 功能:①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②保护、支持作用;③吸收、蒸腾、运输、分泌;④细胞识别; ⑤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和胞间层,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的胞间运输功能。 细胞间物质运动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第三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应用:细胞分化是基因有选择地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专门活化细胞内某种特定基 因,使其转录形成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从而合成特定的酶和蛋白质,使细胞之间出现生理生化的差异,进一步出现形态、结构的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备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后随之往往发生再分化。

羊的消化系统疾病

羊的消化系统疾病 一、瘤胃积食。常发于采食过量粗硬易膨胀的干性饲料(如:豆类),又缺少饮水和运动的羊群。症状:病羊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病初不断嗳气,后停止,腹痛摇尾,弓背,回头顾腹,呻吟哞叫。鼻镜干燥,耳根发凉,口出臭气,粪少而干黑,瘤胃蠕动音弱,触诊瘤胃胀满,坚实,似面团状,指压时有压痕。后期呼吸迫促,脉搏增加,粘膜呈深紫红色。治疗:以消食下泻、排除瘤胃内容物为主,辅以止酸防腐,健胃补液。用硫酸镁或硫酸钠,成羊50-80克配成10%溶液,一次性灌服,或石腊油100-200毫升,1次内服。用5%碳酸氢钠100-200毫升,加5%葡萄糖200-400毫升静脉滴注。中药用陈皮10克,枳壳6克,枳实6克,神曲10克,厚朴6克,山楂10克,萝卜籽10克,水煎取汁灌服。二、急性瘤胃膨气。常见于春季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如嫩豆苗、麦草等)而致病。症状:一般呈急性发作,初期病羊表现不安,顾腹,拱背,努责,呻吟,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食欲减退或废绝。很快出现腹围膨大,左肋部隆起,叩诊呈鼓音,心律较快而弱,呼吸困难。重症虚弱无力,站立不稳。治疗:以胃管放气、止酵防腐、清理胃肠为主。用氧化镁30克,加水300毫升灌服;或石腊油200毫升,鱼石脂2-4克,酒精10毫升,加水适量,1次灌服;

或用蒜200克捣碎后加食用油150毫升,1次喂服。病情较重者应实施瘤胃穿刺术。三、胃肠炎症状:病羊消化机能紊乱,发热,腹泻,食欲废绝,口腔干臭,舌面有黄白苔,不断排稀或水样粪便,有恶臭或腥臭,粪便混有血液及坏死组织片,并伴有严重脱水症状。治疗:以抗菌消炎、清与胃肠、补充体液为主。可使用庆大霉素2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脱水严重时配以复方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00-300毫升,加10%樟脑磺酸钠4毫升,维生素C100毫克,混合静脉注射,每天1-2次。中药以黄连4克,黄苓10克,黄柏10克,白头翁6克,枳壳9克,砂仁6克,猪苓9克,泽泻9克,水煎去渣温服。四、口炎 症状:病羊食欲减少,口腔流涎,咀嚼缓慢,有口臭。卡他性口炎患羊口腔粘膜发红,充血,肿胀,疼痛;水疱性口炎患羊的上、下唇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充满透明或黄色液体的水泡;溃疡性口炎患羊可见有明显溃疡性病灶,口内恶臭,体温升高。治疗:轻度口炎可用0.1%雷佛奴尔液,或0.1%高锰酸钾液或20%盐水冲洗;发生靡烂及渗出时,用2%明矾液冲洗;口腔粘膜有溃疡时,可用磺甘油、5%磺酊、龙胆紫溶液、磺胺软膏、四环素软膏等涂擦患部;体温升高时,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中药用青黛散(青黛9克,黄连6克,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 1.合群性强羊的合权性大雨其他家畜,不论是舍饲或放牧,都喜欢群居,无论是睡眠或躺卧休息,都喜欢头尾相依,靠在一起.因此可以组织大群放牧.在放牧中离群的羊,一经牧工呼唤,能迅速奔跑回群.当羊群通过桥梁,窄道时,只要”头羊”先过,整个羊全就争先跟进,因此羊群虽大,却易于驱感和管理. 2.适应性强羊的适应性较其他家畜强,但适应性与品种类型及分布区的其口条件有密切关系.如细毛养对干燥,含量的环境比较适应,对湿热则不适应;早熟长毛种绵羊则能抗湿热,抗腐蹄病,但不耐干旱及缺乏多汁饲料的环境条件;绒山羊体制强健,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在寒带,温带,暖湿带的丘陵,沟壑,盆地,高山,平地均有很强的适应性。 3.采食力强羊嘴尖耻利,唇薄而灵活,加之上下鄂强劲,吃草的能力很强.在天然草场上,牛马不能采食的杂草和短草,均可放牧羊群.此外,羊群还能利用庄稼茬地,拣食遗留的谷穗及田埂上的杂草. 4.其他特性绵羊较其他家畜温顺,易于调教.山羊生性活泼,除卧息反刍和采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中,喜欢登高. (二)羊的消化机能 1.消化系统特点 (1)胃羊属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构成,瘤胃体积最大,通常把前3个胃称为前胃.前胃无消化腺组织,不能分泌消化液,前胃中德望诶生物在消化饲料营养物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皱胃具有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食物. (2)小肠肠是事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液的分泌与其他大部分消化作用在小肠上部进行,而消化产物的吸收在小肠下部.蛋白质消化后的多肽和氨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葡糖糖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各种家畜中山羊和绵羊的小肠最长,山羊小肠为其体长的27倍之多.小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3)大肠大肠无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但可吸收水分,盐类和低级脂肪酸.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凡小肠内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也可在大肠微生物和小肠液带入大肠内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消化和吸收,剩余渣滓随粪便排出. 2.羊的消化特点 (1)反刍羊的反刍过程与牛的反刍特点相同,. (2)瘤胃微生物消化作用羊瘤胃中的维生素通过其产生的纤维素水解酶,将食入粗纤维的50~80%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低级脂肪酸.瘤胃微生物把生物学价值低的植物蛋白质皱胃和小肠后,充当羊的蛋白质饲料而被消化利用,它可满足羊体蛋白质需要量的20~30%.瘤胃微生物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将牧草和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将淀粉和糖发酵装化成低级挥发性脂肪酸,能将无机硫和尿素氮合成含硫氨基酸.瘤胃微生物的类别

实验一: 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实验一: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前胃驰缓的临床症状,要求学生掌握诊疗的基本方法要领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讨论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训练:视、触、叩、听、嗅等:注射、服药等 (三)、实验动物:山羊两只、 (四)、操作步骤 1 临床基本检查 1.1 问诊:向畜主询问了解畜群和病畜的一般发病情况,包括 1.2 视诊:视诊原则:内容注意事项等 1.3 触诊:触诊原则:触诊内容:触诊方法: 1.4 叩诊: 1.5 听诊听诊内容;听诊时注意事项: 2. 整体及一般检查 2.1 全身症态的观察①精神状态:②营养,③姿势与步态 2.2 被毛和皮肤的检查①鼻镜的检查②被毛检查:③皮肤检查: 2.3 眼结膜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状态常见病理变化 2.4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五)、病例分析讨论题:(重点) 洛阳市郊区,张三,黑白花乳牛。长期饲喂干玉米秸,于2005年8月中旬突然改喂青干草,喂后2小时发病,不吃,不喝,不反刍,喜卧,每次仅排少量粪便。临床检查:T38.4℃,P85次/min,精神沉郁,眼窝凹陷,左膁平坦,触诊瘤胃内容物坚实,拳压留痕,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1.初诊为何病?为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4、描述据具体治疗措施方法 (六)思考题(选做) 1、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鉴别诊断要点。 2、分析瘤胃内环境在致病中的作用。 每班自行分几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在下次实验时向全班同学病例分析,开展讨论 实验报告的时间统一为本周日,2.27号

羊的种类及特性

羊的种类及特性 绵羊的品种:萨福克羊、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边区莱斯特羊、考力代羊、林肯羊、杜泊羊、夏洛莱羊、德克塞尔羊、罗姆尼羊、德国肉用美奴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等。 山羊的品种: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成都麻羊、马头山羊、雷州山羊、黄淮山羊、隆林山羊、承德无角山羊、鲁山“牛腿”山羊、贵州白山羊等。 波尔山羊的特性:波尔山羊是世界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多、肉质细嫩、适口性能、耐粗饲、适应性强和抗病力强的特点。 麻城黑山羊的特性:麻城黑山羊全身被毛纯黑,体型高大、增重快、繁殖率高、肉质好,既适合放牧,又可圈养;一年两胎,一胎两至三羔,成年公羊体重可达120—140市斤,成年母羊可达80—100市斤,屠宰率为52%,刮毛屠宰率为61%,肌纤维细嫩、肉质好,营养丰富。 南江黄羊的特性:南江黄羊不仅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板皮品质优。 萨福克羊的特性:萨福克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羔羊生长发育快、母性好、性早熟的特点。 小尾寒羊的特性:小尾寒羊具有体质结实、个体高大、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四季发情、适应性强、耐粗饲、肉用性能好的特点。 成都麻羊的特性:成都麻羊被毛呈棕红色,犹如赤铜,又名四川铜羊,单根毛纤维上、中、下段颜色分别为黑、棕红、灰黑色,故名麻羊。公母羊大多有角,有髯,背腰宽平,尻部略斜,四肢粗壮,公羊前躯发达,体躯呈长方形,母羊后躯深广,略呈楔形,乳房发育良好。成年公羊平均体重43千克,母羊32.6千克。周岁羯羊体重26.3千克,成年羯羊42.8千克,屠宰率分别为49.8%和54.3%。板皮品质良好。早熟,3-4月龄性成熟,8-10月龄即可配种,1年产2胎或2年3胎,产羔率平均210%。 马头山羊特性:马头山羊被毛以白色为主,公母羊均无角,有髯,头颈结合良好,胸部发达,体躯呈长方形。公羊平均体重44千克,母羊34千克左右,羯羊47.4千克,最大可达100千克。周岁羯羊34.7千克,成年羯羊屠宰率60%左右。早期育肥效果好,7月龄体重可达23.31千克,胴体重10.52千克,屠宰率为52.34%。板皮品质亦好,张幅大,平均面积8190平方厘米。早熟,10月龄左右即可配种,1年可产2胎或2年产3胎,产羔率200%左右。 波尔山羊的体形特征:波尔山羊被毛白色,头颈部和耳、尾部为棕红色;头部粗壮,眼大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