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黑龙江科技大学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新立煤矿1121工作面设计(60万t/a)年级专业:采矿11-1班

姓名:何茂祥

学号: 11

指导教师:

2013年12月23日

黑龙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何茂祥

一、设计题目:新立煤矿1121工作面设计(60万t/a)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121工作面地质资料、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1章采煤工作面地质情况;第2章工作面储量与生产能力;第3章回采工艺。

四、工作量:

工作面布置图;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五、工作计划:

第1周第1章采煤工作面地质情况;第2章工作面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2周第3章回采工艺;验收及答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1121工作面位于新立煤矿井田东部采区,走向长1560m,工作面长220m,该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为0.6Mt/a,煤厚2m,倾角约为12度。该采煤工作面采用综采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使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工作面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方式,双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截深0.6米,采用三班采煤,一班准备的循环作业方式。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目录

摘要 (1)

1.1 工作面概况 (1)

1.2 工作面地质情况 (1)

第2章工作面储量与生产能力 (3)

2.1 工作面储量 (3)

2.2工作面生产能力 (3)

2.3 工作面服务年限 (4)

第3章回采工艺 (5)

3.1 落煤 (5)

3.2 支护 (6)

3.3 采空区处理方法 (8)

3.4 采煤工艺 (8)

3.5 生产技术管理 (8)

3.6 安全技术措施 (9)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采煤工作面地质情况

1.1 工作面概况

1121工作面位于东六采区的91煤层,上部以+100m标高为界,南部以-100m 标高为界,西部以断层为界,东部以断层为边界。走向长1560m,倾向长220 m。

该工作面上下巷各留设15米保护煤柱。

1.2 工作面地质情况

一、煤层赋存情况

煤厚为2m,倾角为12°,焦煤,硬度为2.5,煤层构造稳定。

二、顶板岩层性质、厚度

煤层顶板好,以粉砂岩为主,厚度为20m。

三、瓦斯

属于低瓦斯工作面

四、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七台河发源于本区南部山区,为倭肯河支流,河宽20m左右,水深0.30m 左右,平水期流量为0.5~1.5m3 /s,洪水期流量为100~250 m3 /s,属季节性河流,该河位于本区西部,泾流方向由南向北,垂直煤系地层走向,基本切割本矿区全部煤系地层,对矿区的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2、含水层

第四纪疏松含水层在全区呈条带状分布。七台河冲积层宽约1500m,厚度约10m,其中含水层厚约6m,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砂岩和碎石,分选不良,微含粘土胶结,粒径一般为10~40mm,大者可达100mm,成份主要是安山岩、石英岩和砂岩,多呈棱角状或半圆状。单位涌水量为0.2~1.12L/s?m,渗透系数为5~40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2Ca水。

91煤层含水层据64-241孔抽水质料,K值为3.21~5.89m/d, q值为1.37~2.51 L/s?m。

图1-1煤层柱状图

第2章工作面储量与生产能力

2.1 工作面储量

区段走向长度为1560m,工作面长度为220m。

储量计算公式为:

?

=

Q?

d

M

S

式中:

Q——储量,Mt;

S——面积,m2;

M——厚度, m;

d——容重,t/m3。

Q=1560×220×2×1.2

Q=0.82 Mt

经过计算采煤工作面的可采储量为0.82Mt。

2.2工作面生产能力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可由下式计算

A0=L V0MγC0

A0——回采工作面年生产能力,Mt/a;

L——工作面长度,m;

V0——工作面推进度,m/a;,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γ——煤的容重,t/m3;

C0——工作面回采率,取0.95。

本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制为四六制,三采一准,双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截深为0.6m,一天割6刀,一年工作330天,工作面长度为L=220m,所以年推进度为

L=6×0.6×330=1188m

A0=220×1188×2×1.2×0.95

A0=0.6 Mt/a

经过计算的的工作面年生产能力为0.6Mt/a。

2.3 工作面服务年限

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T与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A的关系如下:T=L/A

式中:

L——可采推进长度,m;

A——月设计推进长度,米/月;

T=1560/(0.6×6×30)

T=14.4m

经过计算的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为14.4(月)。

第3章回采工艺

3.1 落煤

回采方法:

(1)破煤: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使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工作面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方式,双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截深0.6米。

(2)装煤;采煤机落煤以后直接落入刮板输送机中,浮煤由铲煤板和人工装入刮板输送机中。

(3)运煤;由刮板输道机经转载机胶带输送机运到采区煤仓,然后由大巷装车站运于井底车场。

1.采煤机类型

2.采煤机进刀方式

工作面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

3.采煤机割煤方式

双向割煤往返两刀。

4.合理截深的选择

采煤机的截深选择为0.6 m 。

3.2 支护

一、支架选型及规格的确定

1.由于根据本煤层最厚度为1.6m ~

2.4m ,且煤层倾角为 12 ° ,选择 ZY3200-13/32 型掩护式支架。支撑高度为1.3~

3.2 m ,倾角小于35°。

本工作面的端头支护选择迈步走向抬棚支护,工作面选择ZY3200/13/32 型掩护式支架。

2.液压支架强度校核

(1)经验计算支护强度

Pt =8×9.81×h ×r =8×9.81×1.8×2.6 =367.2(kN /m2)

(2)最大平均支护强度=387.7(kN /m2)

(3)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387.7kN /m2<367.2kN /m2,因此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大于387.7kN /m2

(4)根据工作面顶底板条件,及液压支架的支撑能力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参数:

)

/(7105.1)475.0(3200D

d L N

2m KN P =??÷=??=

)(额

式中:

P额——支架额定支护强度,kN /m2; N ——支护阻力,KN ; L ——梁端距,m ; d ——顶梁长度,m ; D ——中心距,m 。 支架选型合理。

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参数:如表3-2所示

二、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

工作面液压支架每隔0.1m依次排放,工作面上下端头各配置两组端头支架,对端头进行加强支护,由于煤层倾角为12°,为了安全生产,工作面采取防止支架倾倒及发生倒架措施,可以采用排头锚固架、中间架的放倒千斤顶组成锚固站,中间架增设斜拉千斤顶,保证移架质量、移架数,防止相邻架脱离。

回采工作面中使用机械设备主要设备型号见下表:

表3-3 主要设备型号表

3.3 采空区处理方法

一、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缓冲法、刀柱法和充填法。由于顶板岩层为砂岩,属于中等以上稳定岩层,所以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随采随冒落。由于工作面为低瓦斯煤层所以可以用注浆或注水的方法来控制瓦斯。

二、控顶距及放顶距

控顶距及放顶距,以及特种支架形式控顶距、放顶距根据采煤机及液压支架型号确定。根据液压支架的尺寸,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4100㎜,最小控顶距为3500㎜。

三、回柱放顶方法

为了移架操作简单,易于保证规格质量,且对顶板的适应性强,采用单架依次顺序式。

3.4 采煤工艺

根据该采煤工作面的设计生产能力本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破煤:采煤机。

装煤:大部分煤直接落入刮板中,浮煤由刮板输送机的铲煤板装入刮板中。运煤:刮板输送机。

支护:液压支架。

采空区处理:全部跨落法。

3.5 生产技术管理

一、循环方式

采用四六工作制,三班采煤,一班准备的循环方式。

循环图表如下:

表3-4循环图表

二、作业形式

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量,并且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及培养综合技术人才选择“三班采煤、一班准备”的作业方式。

3.6 安全技术措施

一、保安煤柱的一般规定

保安煤拄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之一,可以减少很多重大隐患。为了安全生产,本设计工作面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留设保安煤柱如下:工作面上下巷各留设15m的保护煤柱。

总煤损为:

P=15×2×2×1560×1.2=0.112Mt

二、防止沼气爆炸的措施

本工作面为低沼气煤层,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应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预防瓦斯爆炸措施

(1)首先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到预防为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措施。

(2)采掘工作面都应当独立通风,如不得以串联通风时,在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必须装有瓦斯自动报警断电装置,瓦斯浓度不得超过6.5%。

(3)严禁井下发生明火,严禁各种违章作业,并在采掘工作面和沼气易积聚的地点设瓦斯检测与报警装置。

(4)井下各种电器设备应选用防暴型。

2.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1)在井下一定距离内应有完善的防尘撒水系统。

(2)先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工作。

(3)在有些地段采用水帘喷雾撒水撒布岩粉及设置水棚等综合防尘措施,尤其在风速过大的地方,应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

致谢

值此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向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表示衷心的

感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很充实,三年中我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回忆

这三年里的点点滴滴,和相濡以沫的采矿兄弟们,感到很欣慰。

首先,衷心地感谢指导老师秦涛老师的悉心执导,在设计开题、计划的

安排、具体内容的确定、调研以及论文撰写和修改过程中,都凝聚着老师的

汗水和辛劳。

此外,系领导和各位老师在设计过程中为我提供了热心帮助和大力支

持,在此,向他们以及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各位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本文的评阅和赐教。

祝福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平安健康!

学生:何茂祥 2013.12.23

参考文献

[1] 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385-392

[2] 徐永圻.采煤方法图[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235-247

[3] 张荣立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40-345,2195-2196

[4] 于学谦.矿山运输机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82-86

[5] 董方庭等.井巷设计与施工[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3-16

[6] 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85-95

[7]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255-261

[8] 刘吉昌.矿井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138-143,

220-243

[9] 杨孟达.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105-116,280-291

[10] 张世雄. 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08-117

[11] 李学诚.中国煤矿通风安全工程图集[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82-95

[12]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45-67

[13] 国家煤炭工业局.煤炭建设井巷工程基础定额[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2000:84-97

[14] 夏荣海.矿井提升设备[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92-118

[15]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编.中国煤炭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论文集

[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253-261

[16] 田水承,李红霞. 煤层开采自燃危险性预先分析及经济防灭火决策[J].

煤炭学报,1998:374-381

[17] 宋宏伟.井巷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40-200

[18] 钱鸣高.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218-265

[19] 谢锡纯.矿山机械设备[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9:26-407

[20] 姜学云.综采面工艺参数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4:23-200

[21] 邢福康等.新编煤矿支护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3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样本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范畴 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程序、根据、技术内容、设计阐明书编写格式。 2、本规范合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拟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关于科(部)室,依照采区设计研究拟定采煤工作面设计详细原则。 3、设计负责人依照设计指令下达设计告知单,告知关于单位提供有关基本资料或者告知各专业依照有关基本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依照拟定设计原则及收集有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阐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关于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根据 1、长治公司批准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掘进地质阐明书。 3、采面位置、范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地质状况。涉及煤层赋存状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状况与涌出特性,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状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性、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状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要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原则和规范规定。 7、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必要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关于部门批准设计文献(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采区地质阐明书为根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选取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状况,采动对地面影响预测及采用相应办法,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办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拟定根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依照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拟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办法。 5、通风、运送、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有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隔爆设施、办法及灌浆系统拟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他危险现象安全技术办法。 8、采煤工作面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系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涉及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阐明书编制

推荐-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精品001

10级采矿工程专业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号:120XX020XX34 姓名:刘洋 班级:采矿工程<5、6>班 指导老师:王文 设计成绩: 设计时间:20XX-10-22---20XX-11-8

目录 一、带区巷道布置 1、带区概况 (3) 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3) 3、带区的再划分 (6) 4、确定采区内巷道布置 (8) 5、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推进终点位置 (12) 6、确定通风布置系统煤层通风系统 (12) 7、带区车场路线设计 (13) 二、采煤工艺设计 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 2、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 (15) 3、采煤机工作方式 (16) 4、工作面的支架方式 (17) 5、超前支护方式和距离 (18) 6、校核支架的强度和高度 (18) 7、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1) 8、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3)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一、带区巷道布置 1.1 带区概况 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四采区,其中二采区已采,六采区未采。上部标高-150m,下部标高-300m。本采区构造简单,单斜构造,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煤层厚度4.5m,煤的密度为1.35t/ m3,煤的密度为1.35t/ m3,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采区走向长度20XXm,倾斜长度1200m,煤层倾角为7.5°,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运输方式:大巷运煤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电机牵引。 瓦斯等级:瓦斯相对涌出量 5 m3/t,为低瓦斯矿井。 图1 煤层柱状图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1.采区工业储量

综采工作面设计使用说明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2205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矿别: 李家窑煤业 单位: 生产技术科 工作面名称: 82205工作面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3) 第一节概况 (3) 第二节地质特征 (4) 第二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及巷道布置 (6) 第一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 (6)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7) 第三章工作面生产能力及生产系统 (9) 第一节工作面生产能力 (9) 第二节生产系统 (10) 第三节机电设备及供电 (16) 第五章技术经济指标 (53)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54)

前言 根据《采矿设计手册》、《综采技术手册》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82205综采工作面进行设计,该工作面位于我矿+1240m 水平一盘区,预计2017年8月15日采出。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及地表概况 本矿井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行政区划隶属左云县小京庄乡,经济类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41″~112°47′52″,北纬39°45′57″~39°48′18″。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大同52km,与大秦铁路相连;南至朔州到太原长303km。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大同的运煤专线。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井田南东有岱(岳)~马(营)公路与大运也相连,另外井田内和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该矿东与峙峰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北与整合后的左云县长春兴煤矿相邻。南、北无其它煤矿开采。 二、工作面参数 82205工作面为22#煤层综采工作面,本采面北部为已采82203工作面,南部为82207设计采面,西部为22#煤层82204采面。 工作面标高:1302~1333.5m 工作面走向长度:890m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概况 察布查尔县联发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察布查尔县坎乡东南部,康萨依沟源头,隶属察布查尔县坎乡管辖。井田向北9KM有简易公路与县级公路相连,过卡拉塔姆吊桥,沿县级公路向东行4KM与S216省级公路连通,北西距察布查尔县城约62KM,距伊宁市约68KM,交通较方便。 矿井建于1989年,原生产能力3万t/a,“十五”期间,该矿井被列为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9万t/a改扩建井。2006年开始9万t/a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即将完工验收。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目前生产水平为+1065m,主要开采8号煤层,采用炮采放顶煤采煤方法,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 为了加强放顶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管理,减少重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精神,该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8号煤层放顶煤工作面进行专项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

2、《煤矿安全规程》。 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4、新疆伊犁703勘查大队于2004年5月提交的《新疆察布查尔县联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及评审意见书。 5、该矿井的初步设计等相关文件。 三、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设计结合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现有巷道系统、生产系统、生产设备、地面设施等,尽量采用先进开采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投资少,见效快,工程量小,力求实用、安全、可靠,加强放顶煤开采的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应注意的问题 1、该矿井未作煤的力学参数测试,如煤的硬度、单向抗压强度等,建议矿井开采前作煤的相关力学参数,以便更好的掌握放顶煤冒落规律。 2、井田内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查,在生产中应做好掘进超前探放水工作,以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3、矿井虽然为低瓦斯矿井,但放顶煤开采增加了瓦斯的涌出,生产中应加强矿井的瓦斯管理工作,严防瓦斯事故发生。 4、矿井煤层易自燃,自然发火期短,生产中应加强工作面防灭火工作。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范围 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范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 1、长治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某矿炸药库设计使用说明

赵楼矿井下爆炸材料库设计说明书 一、矿井概况 根据已批准的**体规划,本矿井井田边界为东起**断层…..矿井设计规模…Mt/a,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净提升时间为16h,矿井劳动定员为….人。 二、设计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中的有关规定; 2、《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1999)中“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有关规定,《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MT/T5026-1999); 3、《采矿设计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4、矿井机械化程度,日炸药消耗量和日雷管消耗量; 5、井下爆炸材料库围岩资料; 6、井下爆炸材料库所在区域巷道关系及井上下关系对照图。 三、爆炸材料库服务区域 该爆炸材料库为新建矿井永久性爆炸材料库,由于矿井开拓形式考虑工业场地压煤量少、井下勘探程度及地层地质的原因,所以初步设计选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构造验证孔附近,造成井下爆炸材料库可直接服务区域主要为矿井一采区,距离超过2.5km以后应在适当位置建立火药发放硐室,以方便使用。但井下永久炸药库仍可作为井上下炸药的主要中转站继续使用。 四、爆炸材料库类型

根据井下巷道的布置关系及库房周围的巷道及地质状况,设计推荐采用壁槽式布置,该布置形式由于将爆炸材料分散储存,巷道布置较硐室式要求稍低,易于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布置。 五、爆炸材料库容量选择依据 根据矿井..Mt/a的设计年产量,普掘工作面将是矿井投产后的爆炸材料主要消耗地点,根据初步设计,矿井后期考虑8个普掘工作面和4个综掘进工作面。1个普掘工作面的炸药消耗量按每日两茬炮,日进尺3.6m计算,每炮进尺1.8m。掘进断面按平均22m2计算,每次爆破平均消耗炸药45~50kg,取48kg;消耗雷管约100发,则一个工作面日均消耗炸药48×2=96kg,消耗雷管约100×2=200发。8个普掘头用炸药量约96×8=768kg, 消耗雷管约200×8=1600发。同时,考虑到煤矿的井下断层较多的实际地质条件,综掘头过断层时用药平均按普掘头的0.2倍计算,则4个综掘头日均消耗炸药量96×0.2×4=76.8kg, 消耗雷管约200×0.2×4=160发。 3天炸药消耗量:(768+76.8)×3=2534.4kg 10天雷管消耗量:(1600+160)×10=17600发 六、井下爆炸材料库位置选择 根据开拓部署及矿井初期投产安排,设计将爆炸材料库位置选择在井底车场附近,并尽量靠近一采区。 七、主要技术要求 1、布置形式 本爆炸材料库采用壁槽式布置,右侧回风、左侧进风,回风道连

8203对拉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8203对拉采煤工作面设 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采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214水平东翼+250-+160m标高段,东部以8203E工作面风巷为界,西以8201E工作面风巷为界,南部+230东翼回风巷为界,北部为井田边界。工作面底板标高为+175m,最低标高为+160m,工作面走向长245m,倾向长平均840m,可采面积为205800m2。 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羊儿坡、半边街,地表为丘陵地带,无大型建筑物,地面标高在+450-530m之间。 二、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走向75-85°之间,倾向345-355°之间,倾角4-6°之间,平均倾角5°。该煤层为复杂结构,以双层结构为主,由2-4个分煤层组成,纯煤厚度0.3-0.67m,由1-3层夹矸组成,夹矸厚度0.04-0.33m。根据其临近的8201工作面机巷煤厚变化情况并结合附近钻孔资料分析,工作面煤层最大厚度为0.6m,最小厚度为0.3m,平均厚度为 0.45m,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三、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从揭露出来的巷道及开切眼来看均无断层出现,因此估计该对拉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不会遇到断层;只是局部煤层有变薄的现象。 四、顶底板岩性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页状粘土岩,质软,底部含砂质,富有植物化石碎片,煤层与顶板多呈直接接触,个别地段有0.03—0.12m厚的含黑色高炭质粘土岩伪顶与煤层呈过渡接

触,间有微冲刷接触的。 底板为K8与K7煤层相夹的一套沼泽相沉积物灰,以粘土岩为主,间夹0.3m的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透镜体,与煤层呈明显接触。 五、水文条件 本矿区位于犍乐煤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纪须家河组顶部,中下侏罗系沙溪庙组,岩层为碎屑岩类,含水性弱,区类气候温暖潮湿,常年降雨量1668mm,地貌属低山丘陵,矿井主要水源为顶板含水层充水、地表水等,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煤层顶板上部有一若含水层,其上部至地表有多层隔水层。在掘进8201E 风巷时,未见顶板有淋水,估计在开采过程中不会受影响。 根据其临近的8201工作面机巷煤厚变化情况并结合附近钻孔资料分析,预计在开采过程中不会受断层水的影响;该工作面无地质钻孔。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的洒水防尘后的积水,水量小,对开采影响小。 六、瓦斯 根据2010年瓦斯鉴定情况,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2.14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823 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48 m3/t,绝对涌出量为1.936m3/min,属于高瓦斯矿井。由于该工作面的开采深度增加、规模扩大为普采、相似开采解放层、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因此采用统计法进行预测:该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 m3/min,绝对涌出量为0.40 m3/min;同时,该工作面为W型通风,上隅角容易瓦斯超限,通风部门要加强通风管理。 七、地表情况 该工作面地面为荒坡,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第二节危险源分析及采掘工艺、采面生产能力确定 一、危险源分析 1、顶板 根据8201采煤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期间的资料分析,该采面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在局部地段可能会有小的褶区,但对巷道施工及回采无大的影响。 在回采过程中经过煤层薄化地段及其顶板破碎带时,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巷的瓦斯检查,预防瓦斯大量涌出,工作面的液压支柱要加固加牢,对压力增大地点要加密支护,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山西吕梁离石金晖荣泰煤业有限公司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设计:孟庆保 2011-6-21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10#煤层一采区,平均煤层厚度3.3m,工作面长度180m,走向长度为117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3.5m。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采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PBG23-630/10Y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常州市武进矿用设备厂GZB-ARM-911系列智能型高压数字式综合继电保护装置,采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山西太重煤机煤矿装备成套有限公司生产的MG300/730-WD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730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

功率为300KW,额定电压为114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55KW,额定电压为380V;调高泵电机电压1140V,功率20KW。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GZ764/63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160/315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114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PCM-110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110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ZZ764/160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160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兖州市华泰机械公司制造的DSJ100/63/2*11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2×110 KW, 4)乳化液泵站:两泵一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2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125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315/6.3型(2台),其额定功率45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工作面电源电压为10kV,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根据用电设备的容量与布置,采用1140V电压等级供电,照明及保护控制电压采用127V。在临时变电所处设置移动变电站,为顺槽皮带机供电;在顺槽

综采工作面模型要求

综采工作面模型设计要求 一、模型组成要求 1、进风顺槽设备列车模型:移动变压器、组合开关、监控中心、清水泵、乳化泵 2、进风顺槽模型:超前支架 3、采煤工作面模型: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 4、回风顺槽模型:破碎机、转载机、超前支架、胶带运输机 5、地面监控中心模型 二、模型设备功能要求 1、各设备具备仿真模拟运行功能,包括乳化泵、清水泵仿真运行,皮带仿真运行,三机仿真运行(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采煤机具备牵引行走、滚筒旋转割煤、前后摇臂升降功能。 2、工作面支架具备跟机移架功能。采煤机过后的支架能跟机自动移架,包括降柱、移架、升柱、推溜等动作。 3、监控中心具备“一键启停”顺序控制功能。当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后,乳化泵、清水泵、皮带、三机(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采煤机顺序启动,设备上安装的指示灯也顺序亮灯。当按下“一键停机”按钮后,所有设备顺序停机。 4、设备状态视频监控功能。在工作面运输机机头和机

尾、皮带机头安装微型摄像头,配备电脑并在电脑上对监控画面进行显示。 三、其他要求 1、模型要做到形象逼真、仿真度高,按照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模型能直观反映出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生产工艺、巷道布置、运输系统。 2、顺槽监控中心模型应与实际相符,包含六台显示器、两台操作台(采煤机操作台和支架操作台)、两个凳子及其上面坐着的两个操作员等,具有“一键启停”按钮并能顺序启动顺序停止所有模型设备。地面监控中心模型与顺槽监控中心模型配置、功能相同并进行互联。 3、所有设备均需安装指示灯,安装预警语音,用以指示设备的启停状态,用以指示“一键启动”过程中设备的启动顺序。用机械传动技术显示工艺流程。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田地质概况 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王家山煤矿位于靖远县城北约60km, 宝积山矿区西北约10km, 行政区划属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和东升乡管辖。面积约 8.3421km 2,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 48 ‘06 〃?104 ° 53 ‘12 〃,北纬 36 ° 5135 〃?36 ° 5314 〃。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王家山煤矿的采矿权, 国土资源部12 月26 日颁发了采矿许可证, 开采深度标高为效期 自12 月至12 月。 1780 —850m, 有 王家山煤矿西北距国道(积山)线的长征车站接轨专用线。矿区内的公路、 309 线约2.5km 。铁路由白(银)?宝, 经旱平川、水泉, 至煤矿工业广场有简易公路纵横交错, 交通甚为方便。交 通位置如图 1.1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干旱区,地形复杂。地形陡峻,最高点位于枸条岘, 标高2021.7m, 最低点位于下红湾,标高1815.0m, 相对高差 206.7m,水洞沟以西基岩裸露,属剥蚀构造地貌,王家山向斜两翼 形成相向的单面山着向斜的倾没, 岩层逐渐被黄土覆盖; 水洞以东主要为黄土丘陵区, 相对高差较小,一般20?50m。 由于沿张性构造裂隙易于向下切割侵蚀故横向沟谷发育。随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矿区气候属内陆半沙漠干旱气候 ㈠气温:月平均-9?24 C ,最低-18?23 C ,最高达35?38 C , 年平均7.9?9.2 C。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夏、秋季昼夜温差10?16 °C ㈡降水量:年平均量在187 ?374mm 之间, 平均250mm 左右. 多集中于7、8、9 三个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 常形成暴 雨。 ㈢蒸发量:年平均1439 ?1782mm, 平均1655mm, 为降水量的 6.6 倍。 ㈣湿度:年平均55 ?64%, 4、 5 月份最干燥, 为41 ?60%, 7?11 月份湿度在58?75% 之间。 ㈤风向:除夏、秋季有东南风外, 其它时间多西北风, 风力2? 4 级, 最大达6?8 级, 全年平均风速 1 ?1.4m/s 。 ㈥每年11 月至次年 3 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结深度93cm 。 区内无常年流水, 仅有两条砂河在每年7?9 月雨季期间山洪暴发才有短暂的暂时性流水。一条是苦水峡砂河, 发源于矿区东南部的小井子沟, 由南向北穿过矿区中部, 经胶泥崖村、大红沟、北滩, 与咸水河汇合, 至中卫注入黄河; 另一条是孔家沟砂河, 由李家坪向西流经矿区南侧, 在33、 107 号孔附近折向西南, 经石碑 子沟、旱平川, 流入黄河。 矿区以南的变质岩裂隙水沿F1 断裂带溢出, 在苦水峡砂河上游形成水质良好, 但水量甚小的上升泉, 最小涌水量0.175L/S, 最大涌水量为 1.112L/S 。由于受F1 断裂带中断层泥的阻滞, 进入孔 家沟砂河后形成地下潜流,潜水面深3?10m,对河床中分布的各

一份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84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一、工作面概述 842综采工作面是西四采区8层煤的一个综采工作面,总安装长度635米,其中切眼长145米,机巷长400米,溜斜长90米。工作面支护选用ZY3800/13/28型综采支架,采煤机选用MWG-300/700WD型,工作面车选用SGZ-764/2×315型。机巷安装SDJ-150P型皮带机一台、溜斜安装SGB-80T 型刮板机一台、转载机使用SZZ-764/160 型以及WRB-400/31.5型乳化泵站、通讯控制采用KTC-2 型。移变、乳化泵站、工作面设备控制开关设备集中安设在联巷设备硐室,这样可便于检修和管理,供电电源来自西四上部变电所。 二、移变容量计算 1、设备负荷统计 根据设备选型,负荷统计结果如下: 本系统供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为: ∑P=700+160+250+110+2×315+2×75+2×55+2×55=2220KW 2、移变容量计算与选择 采区供电一般采用需用系数法,因自移支架且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故需

用系数为: 589.0222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查表综采面加权平均功率因数cos Ψdj 取0.7。 因此移变容量计算为: KVA P K S dj e X B 97.18677 .02220589.0cos =?=ψ∑?= 2、移变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选用两台移变负责该面供电,114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8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转载机、破碎机、机巷刮板机、机巷皮带、溜斜刮板机进行供电。330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对工作面输送机、乳化泵、采煤机进行供电。 容量验算如下: 1#移变KSGZY-800/6型(6/1.14KV): 设备总功率:∑Pe=640KW 查表K X 取0.5,cosP dj 取0.7 故移变容量计算为:KVA P K S dj e X B 14.4577 .0640 5.0cos =?=ψ∑?= 因S B 457.14KV A <Se=800KV A ,该移变选择符合要求。 2#移变KSGZY-1600/6型(6/3.3KV): 需用系数:666.0158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设备总功率:∑P =700+250+2×315=1580KW 故移变容量为 KVA P K S dj e X B 86.15027 .01580 666.0cos =?=ψ∑?=

井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方案

. 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巷道掘进 爆破设计 编制单位: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矿井小型机械化项目办公室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25 日

编制人员名单表 审核人员

目录 矿井基本情况 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掘进爆破设计目的及要求爆破参数的确定 凿岩工作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煤矿机械化改造。 2、所在位置: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河煤矿(以下简称“双河煤矿)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城北西330°方向,直距约10km。地处剑川县东岭区石菜江村境内。 3、隶属关系:该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法人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属民营企业。 (二)项目背景 双河煤矿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双河煤矿为一小型矿山企业,主要经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现在册职工125人。矿山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国有煤矿,年产量1万吨左右。2006年以后,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完善了生产系统,矿井产量逐年增加,近年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云煤行管[2008]23号文件核定生产能力5万t/a,在大理州“十一.五”煤炭资源整合中属单独保留型矿井,拟整合规模9万t/a。双河煤矿于2009年1月申请延续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3120,有效期十年,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公司双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双河煤矿截至2008年12月,矿界范围内共获资源总量3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18万吨。为进一步规范采掘部署,改进采煤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并为认真落实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云工信煤技【2012】614号精神,按照“大力推行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双河煤矿拟在对矿井采掘运系统进行机械化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取得开工备案并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 1、工作面位置范围: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四平硐下部,距四平硐硐口300m,南以16上山二级的上出口为界,北以四平硐运输平巷为界,西以原16上山二级上部的采空区为界,东以五平硐北三运上部的待采掘区域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40m,倾向长度为76m,该煤层属双河南井田C1煤层,含矸1~2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上层煤在1.2~1.6m,(可采煤层),中间夹矸为0.2~0.8m,下层煤0.2~0.5m,(一般不可采),即:1.4~1.8m,平均厚度1.6m;煤层倾角9~13°,平均倾角11°,为进水平煤层,该煤层属长焰煤,煤质中硬,硬度系数f:2~5、岩石硬度系数f:7~11。 2、掘进目的用途:主要为探明一采区的资源及地质构造情况,解决一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主要是回风)过长等问题。详见

南岔煤矿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概述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以山西忻州神达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关闭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1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10011220053745),井田面积5.6532km2,批准开采2号、3号、5号煤层,生产规模1.20Mt/a。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依据 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3.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函[2008]168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通知; 4.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5.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6.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11]12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确保圆满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通知》;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1 工作面地质概况 2127工作面位于吕家屯村南约1公里处。井下位置:位于F19断层和主暗斜井延伸之间,西2123工作面650m,工作面运输巷紧靠近矿区边界线。该工作面周围无采动情况,工作面南侧有两条巷道,即二水平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 2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1 地质构造情况: 由于邢东矿下水平钻孔稀少,所以在2003年初在下水平搞了三维地震勘探,从首采区的地震资料来看可靠性不大,下水平地震资料可靠性怎样?有待揭露验证。 工作面涉及的断层共3条,以下列表说明: 2.2 工作面回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127工作面大部分储量在大色庄村庄保护煤柱内,通过矿与唐山研究院合作,计算得2127工作面在不同长度下回采完毕后对村庄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说明: ⑴从水平变形来看,各个方案对大色村的影响均小于规程所指的Ⅰ级破坏。 ⑵Ⅰ级破坏:水平变形≤2.0mm/m;倾斜变形≤3.0mm/m;曲率变形≤0.2×10-3。 ⑶表中《2100及2300开采》是指2127、2125、2126及2321、2322、2323六个工作面全部开采对大色村影响的初步计算结果。(此时的2127面宽度约155m) 结论:2127工作面宽度可以取为150m,对大色村的地表破坏小于Ⅰ级破坏,因此可以正常回采,不用迁村。 2.3 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 2#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影响除外),煤层厚度来源于相关钻孔煤厚资料和主暗斜井算术平均值。 2#煤为深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节理发育,参差状断口,主要由亮煤组成,并夹有镜煤暗煤条带,属半光亮型煤.具有三低一高之特点,

采煤工作面爆破要求

(一)采煤工作面的爆破工作要求 采煤工作面爆破工作应满足“五不、两少、两高”的要求。 “五不”:不崩坏顶板;不崩倒、崩坏支架;不崩翻刮板输送机;不留底煤,以减少工人起底煤的工作量;不出大块煤炭,以减少工人二次破碎的工作量。 “两高”:爆破自装率高,爆破后要求煤体松动适度,使尽量多的煤落入刮板输送机,以减少人工攉煤量,同时防止把煤抛到采空区一侧,以提高煤炭采出率;炮眼利用率高,以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循环进度。 “两少”:爆破消耗的时间少,应尽量增加每一次爆破的炮眼个数,以减少放炮次数,缩短放炮的辅助时间,提高出煤工效;爆破材料消耗量少,应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降低炸药、雷管消耗量,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进行爆破作业时,还有特殊的安全要求,概括为以下基本内容: (1)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 (2)放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取得放炮合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作业包括放炮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 (3)放炮作业时,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4)装药前和放炮前后,必须检查瓦斯。如果放炮地点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准装药、放炮,同时附近20m以内,都必须进行洒水降尘。 (5)炮眼封泥必须使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充填封实。严禁放糊炮和放炮出现“打筒”现象。 (6)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禁在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两台放炮器同时进行放炮。 (二)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方式 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单排眼布置方式:在煤层厚度为1.0m以下的薄煤层或煤质松软、节理发达的中厚煤层中,可沿工作面中间打一排向下倾斜的炮眼,称为单排眼,如图5--7所示。炮眼与工作面煤壁的夹角为65。~75。。 (2)双排眼布置方式:在煤层厚度1.0m~1.5m,煤质中硬的中厚煤层中,可靠近顶、底板沿工作面打两排眼,称为双排眼,如图5—8所示。如上、下两排眼互相错开,又称三花眼。 底眼位于工作面下部,靠近底板。它的作用是将煤层下部的煤沿底板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井田位置及交通 1. 井田位置 门克庆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境内,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的中部,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乌审旗图克镇、伊金霍洛旗台格苏木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9°25′35″~109°31′00″ 北纬: 38°52′21″~ 38°59′00″ 井田范围:按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门克庆井田境界由原门克庆井田和陕汉毛利井田合并后范围为准,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1-1-1)。井田北与葫芦素井田毗邻,西与梅林庙井田相接,南与母杜柴登井田为邻,东与二号勘查区西部边界相接。井田东西宽约7.6km,南北长约12.3km,井田为一规则的长方形,面积约94.95km2。 2. 井田交通 井田交通方便,东部有包(头)~神(木)铁路、正建的新包(头)~西(安)铁路和210国道(包头~南宁)呈南北向通过;紧邻井田西部边界外有规划的矿区铁路、矿区公路呈南北向通过。井田距210国道约23km,有乡村公路相通。沿210国道向北约130km可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向南约60km 可达陕西省榆林市。 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通信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门克庆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主要的铁路和公路均在此交汇,南北向有210国道(北京~南宁)、213省道(包头~府谷)、包神铁路(包头~神木)、拟建的包西铁路(包头~西安)通过,东西向有109国道(北京~拉萨)通过。东胜区北距包头市108km,南至包神铁路大柳塔车站78km,西距乌海市360km,东抵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45km。 表1-1-1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本井田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为煤炭外运及生产所需设备、材料物资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1,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见图1-1-2。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东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为毛乌素沙漠的东北边缘地带。井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

煤矿工作面综采设计

一、地质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井上下对照关系 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许疃镇与集南王家附近,地表为季节性河流和农田。 该面位于82采区左翼第二区段,南侧为81采区7114工作面,北侧为82采区上山。上邻8221工作面(尚未开拓),下邻8225工作面(尚未开拓),顶部7123及7223工作面已回采完毕。 工作面概况:该面可采走向长600 m,倾斜长152m。总面积约91200 m2。工作面标高- 410.9~- 460.0m。 (二)煤层及围岩情况: 82煤层属二迭系下石盒子组,该煤层由亮煤和半亮煤组成,具有玻璃光泽,该工作面煤层厚度1.9~2.46米,平均2.18米,结构简单,赋存较稳定。倾角一般在4°~28°左右,平均16°,该煤层与上覆72煤层的层间距为8.95~16.23米,平均为15.78米,与下伏83煤层的层间距0.45~2.1米,距下部铝质泥岩约12.5米。 该工作面顶板为细砂岩,厚度平均为13.86m上部水平层理,浅灰色;中部灰白色细砂,以石英为主,局部含菱铁鲕粒,厚层状;下部灰白色,夹大量植物根部化石而呈波状层理。 该工作面直接底为泥岩,厚度平均为1.27m,灰色,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83煤,玻璃光泽。老底为泥岩,厚度平均为4.6m灰色,靠上部较厚,部分地点略带褐色。 (三)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三维勘探资料及72煤层回采的资料,该区域内共发育断层10条,其中三维地震勘探7条,7223回采揭露3条。对8223有一定影响的各断层参数如下: (四)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该工作面掘进施工时将会出现顶板滴,淋水等现象,对掘进工作面有一定影响。预计涌水量5~10t/h。 8223工作面位于7123工作面、722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由于7123工作面、7223工作面老空区积水,将会对8223工作面掘进施工构成水害威胁。 掘进工作面的充水水源为8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上覆7223老空区积水,特别是在断层等裂隙发育处,滴、淋水现象较严重。 (五)工作面瓦斯、煤尘及地温情况: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 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 一、煤层简述: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 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

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在5~3为 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 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 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 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伪顶为碳质泥岩或泥岩较松软,一般厚度为0~1.6米,局部发育,随采随落。 2、底板岩性:直接底为硅质泥岩或泥岩,松软遇水膨胀,容易造成底鼓或使巷道变形,平均厚度为6米。老底为泥灰岩,一般厚度米。4米,平均为5~3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