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采工作面设计回采规程.doc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四邻情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东距观岩村约350m,北距凤岩村约250m,南距白杨岭村约100m。

2、工作面井下位置:3105综采工作面位于31采区南部,北部为3106综采工作面(现已停采),西部为31采区南翼运输巷及回风巷,东部为采空区,南部为井田边界线。

3、工作面底板标高为788m - 820m。

第二节工作面回采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工作面地面大部分为荒地,没有建筑设施。

由于回采采高为2.2m,按岩石碎胀理论计算,工作面回采后不会对地面造成下沉、塌陷和裂缝现象。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及储量3105工作面切眼长:178.4m(大小切眼对接后的长度);其中大切眼长124.4m,小切眼长54m。

工作面可采长度:229m;其中大切眼可采长度为31m;大小切眼对接后可采长度为198m。

斜面积:39179.2m 2;煤平均厚:2.2m;煤体容重:1.4t/m 3;设计回采率:97%。

工作面工业储量分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大切眼工业储量=124.4×31×2.2 m×1.4t/m 3 =11877.7t第二部分:大小切眼工业储量=178.4×198×2.2 m×1.4t/m 3 =108795.5t 工作面工业储量共计为120673.2t工作面可采储量:120673.2×97%=117053t第二章地质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及围岩特征1、3105 工作面开采煤层属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的3#下煤层平均厚度为2.2m,容重1.4T/m3,均为贫煤。

3下煤层含夹矸0~2层,厚0.01~0.30m。

2、围岩及特性煤层,老顶为砂岩,厚度11.8m;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为4.5m;伪顶为3#下碳质泥岩,厚度为0.3m;底板为细粒砂岩,厚度为4.93m。

(图2-1 3105综采工作面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3105工作面整体南高北低,最大坡度为13°。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

综采⼯作⾯回采作业规程(新)⽬录第⼀章概况 (3)第⼀节编制依据 (3)第⼆节⼯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三节⼯作⾯参数及煤层情况 (4)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4)第五节地质构造 (5)第六节⽔⽂地质 (6)第七节⽡斯情况 (6)第⼋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7)第九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7)第⼆章采煤⽅法 (8)第⼀节巷道布置 (8)第⼆节采煤⽅法及采煤⼯艺 (9)第三节⼯作⾯设备配置 (12)第四节机巷跨转载机天桥设计 (12)第三章顶板控制 (13)第⼀节顶板⽀护设计 (13)第⼆节⼯作⾯顶板控制 (14)第三节机巷、风巷及端头顶板⽀护 (16)第四节矿压观测 (18)第四章⽣产系统 (19)第⼀节运输 (19)第⼆节“⼀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20)第三节排⽔ (31)第四节供电 (32)第五节⼯作⾯⽔泵专项供电系统 (45)第六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49)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9)第⼀节劳动组织 (49)第⼆节循环作业 (5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第六章煤质管理 (51)第⼀节煤质要求 (51)第⼆节提⾼煤质的措施 (52)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2)第⼀节⼀般规定 (52)第⼆节顶板管理措施 (53)第三节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54)第四节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54)第五节机电管理措施 (55)第六节运输管理措施 (59)第七节“⼀通三防”及安全监控管理措施 (62)第⼋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65)第⼀章概况第⼀节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

2.批准的《N2462⼯作⾯施⼯设计》。

3.批准的《N2462⼯作⾯回采地质说明书》、《N2462⼯作⾯回采供电设计说明书》和《N2462⼯作⾯回采通风设计说明书》。

4.批准的采掘⽣产接替计划。

5.其它依据。

第⼆节⼯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1-1⽔平名称⼆⽔平采区名称N24地⾯标⾼500~725m 井下标⾼252~309m地⾯相对位置⼯作⾯对应地表位置为⾼县点灯包,地表存在房屋建筑和河沟。

综采工作面搬家回撤规程(DOC 40页)

综采工作面搬家回撤规程(DOC 40页)

综采工作面搬家回撤规程(DOC 40页)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1)第二章需拆除设备 (5)第三章准备工作 (6)第一节运输准备6第二节通风系统7第三节绞车布置及选型8第四节其他9第四章回撤工艺和方法 (10)第一节工作面设备撤除顺序10第二节拆除方法10一、设备分解 (10)二、移动变电站 (10)三、煤机 (11)四、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12)五、转载机 (13)六、胶带运输机撤除方法 (15)七、液压支架 (15)第五章施工组织 (18)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19)第一节一般规定 (19)第二节顶板管理23第三节一通三防23第四节车辆掉道处理规定26第五节运输安全技术措施27第六节起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9第七节大平板装封车及安全运行管理规定31第八节绞车司机操作规定32第九节抽架拖架安全技术措施35第七章避灾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6)第一节避灾路线 (36)第二节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37)第三节应急救援的方针及原则 (37)第四节发生事故时的处理程序 (38)第一章概况10201工作面已回采推进至停采位置,为安全、及时地撤除工作面综采设备,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地质情况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二、煤层情况三、煤层顶底板附图: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四、水文地质工作面涌水量:无五、瓦斯与煤尘:依据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得知:该工作面相对涌出量为1.27m³/吨,绝对涌出量为0.55m³/min。

六、巷道规格:二采区回风巷,巷道规格(净):4×2.8 (11.2 m2),支护形式:锚喷、架棚,倾角3-7°;用于二采区回采工作面行人、回风。

运输顺槽规格(净):4×2.6 (10.4 m2),支护形式:锚网索;倾角3-7°,长度34m;用于工作面运煤、行人、回风。

材料顺槽规格(净):4×2.6 (10.4 m2),支护形式:锚网索;倾角3-7 °,长度34m;用于工作面进料、行人、进风。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旗山矿回采作业规程编号:采煤-2014-01工作面名称:11010综采工作面施工区队:综采队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批准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生产技术科:年月日安监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生产副矿长:年月日机电副矿长:年月日安全副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旗山矿11010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会审意见一、存在主要问题1.作业规程摘要里面工作面使用两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应该使用一部。

2.作业规程摘要11010下顺槽回风,上顺槽进风;顺序颠倒了,应该是11010下顺槽进风,上顺槽回风;3.31页在工作面进风流及回风流中安装七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实际为4台。

二、落实意见1.作业规程摘要里面工作面使用两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已改为使用一部。

2.作业规程摘要11010下顺槽回风,上顺槽进风;顺序颠倒了,已改为11010下顺槽进风,上顺槽回风;3.31页在工作面进风流及回风流中安装七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实际为4台,已改为4台。

总工程师(签字):禹州神火旗山矿业有限公司作业规程、措施月份审查表摘要11010采煤工作面位于11采区最上部,南邻DH4断层保护煤柱,西邻北翼采空区,东邻11030工作面(设计)。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为760m,倾斜长度125m,工作面煤厚最小为2.2m,最大为4.6m,平均厚度为3.5m,工作面可采储量31吨,预计服务期限为10个月。

工作面煤层倾角为22°~28°,平均为25°,地温为18.6°~21.28°,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3.3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86m3/min,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

根据11010工作面实际揭露水文地质特点,预计工作面回采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根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工作面选用MG150/375-W型双滚筒采煤机,配套ZF3200/16/24型液压支架及一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下顺槽运输选用SZB730/75转载机配合一部DSJ80/40/2-40伸缩式胶带输送机;液压系统选用两台BRW200/31.5型乳化液泵和一个RX200/16A型乳化液箱供液。

煤矿工作面综采规程

煤矿工作面综采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31106工作面是三采^一层第二个工作面,该工作面南邻三采十三层辅助轨道上山, 上邻31105工作面(已开采),下邻31107工作面正在开拓。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第二节煤层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十一层煤,煤厚1.5〜1.8m,平均1.68m,根据工作面上下巷及切眼揭露煤层厚度稳定,预计工作面内煤层厚度稳定,只是在断层附近,受断层拉伸影响,煤层破碎变薄,对正常回采有一定影响。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二附图一:煤层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复杂,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断层36条,其中上巷揭露18条,切眼揭露1条,运煤巷揭露17条。

落差从0.4〜10.0m不等,均为正断层,断层产状如下断层情况表表四、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本回采工作面为向斜构造,不利于防治水工作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根据物探资料和巷道实际揭露情况表明,31106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发育和火成岩侵入。

附图二:工作面运煤巷、上巷、切眼实测剖面图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涌水量1、顶板涌水量预计根据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与采空面积的相关性,求得东51101回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与采空面积相关的富水系数,来预测31106工作面开采期间的顶板正常涌水量。

Qo 12K F = —=——=14 --------------- x 10-4(m/h)Fo 83824其中:K F为富水系数(m/h )Qo为东51101回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nV h )Fo为东51101回采工作面采空面积(m)31106工作面的预计采空面积为F=114141.1 (吊)预计31105面开采期间的顶板正常涌水量为:Q=K X F=1.4 x 10-4x 114141.1=16 (m/ h )根据最大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的经验比值,计算出31106工作面的顶板最大涌水量为:Qa=2Q=X 16=32 (mV h )。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工作面位置32301工作面所在煤层为2-2煤,盘区为三盘区,地面标高1205.7m~1315.6m,煤层底板标高1022.3m~1074.4m。

地面位置:至上湾砂石路从工作面西部穿过,原赵家湾位于工作面中部,黑炭沟上游从工作面中部穿过。

1.2开采范围32301工作面长度301m,走向长度5220m,煤层倾角10-30,面积为1571220m2,煤层厚7.17 ~8.05m,变异系数0.7%,容重1.28*103 kg/ m3,地质储量1703.7万吨,设计采高6.1m,可采储量1246.9万吨。

1. 3 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四邻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西南至井田西部边界煤柱。

西北为2-2煤回风大巷。

东南为32302面新开掘区搬家通道。

东北为搬家通道。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采空后因地表下陷,将对房屋等造成一定破坏,应提前做好地面人畜等的搬迁工作。

附:32301井上下对照及地物调查图(1)第二节煤层2.1煤层赋存情况该煤层主要以丝炭、亮煤为主,暗煤次之,贝壳状断口,煤层中垂直裂隙发育,充填物以方解石脉和黄铁矿薄膜为主。

结构:煤层结构简单,普遍在煤层底部存在一层均厚0.24m的夹矸。

2.2煤质情况煤质特征表Qnet.d M t(%) A d(%) S t.d(%) V(%) P(%)5810千卡12.7 8.4 0.3 31-37 0.09工作面煤层煤质较好,只在局部有高灰煤,预计对煤质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特征由于该工作面煤层厚度稳定,顺槽掘进时均以留顶煤为主。

在回采过程中只要留足顶煤(大于0.5m,)就目前的开采条件,一般不会发生漏、冒顶事故。

但在一些裂隙较为发育和砂岩冲刷体地段在回采过程中还要加强支护,底板在最初回采的400~800m内为细砂,以后均为泥质砂岩。

(详见下表)顶、底板岩石名称厚度岩性特征老顶砂岩互层>20 灰色及黑灰色,含植物化石,局部炭屑,致密。

14159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14159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14159综采工作面位于洒基采区井筒西翼,上为14157采空区,工作面标高最高为1716m,最低为1622 m,地面标高最高为2087 m,最低标高为1961 m,地面无建筑物,走向长平均775m,倾斜长平均138m,倾斜面积 103372.8 m2。

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煤质15#煤层走向为104-109°,倾向为194-199°,平均厚度为 2.1m,煤层倾角14-20°,距上覆13#煤层间距为19m,距下伏16煤层间距为24-29m。

该煤层为气煤,含1层夹矸,灰分29.2%,挥发分36.8%,硫分0.18%,胶质层最大厚度38mm。

第三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分别在回风巷见一条F3正断层,其落差为1m,正断层,对回采影响不大。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岩性:15#煤层直接顶为2.6m厚的灰色、致密、局部松散粉砂岩,直接底为4-6m的深灰色、致密、坚硬的泥之粉砂岩。

第五节、储量该工作面15#层走向平均775m,倾向长平均138m,煤层平均倾角17.5°,斜面积103372.8 m2,煤层平均厚度2.1m,容重1.4t/m3,回采煤量31.8万吨。

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14159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采面主要是大气降雨顺断层、裂隙渗入。

第七节、瓦斯及煤尘由于土城矿为突出矿井,15#煤层瓦斯含量中等,煤的自然发火倾向为四级,煤尘具有爆炸性,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及防尘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1、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该工作面过老巷措施另报。

第二节、工艺流程:(一)落煤1、采用MG-200 /500AWD型采煤机落煤。

2、采煤机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型号:MG-200 /500AWD电机电压:600/1140V采煤机功率(2×200+2×40+7.5)KW最大采高:2800mm 卧底量:165mm截深:800mm 滚筒直径:1.4m机面高度:1200mm牵引速度:0~~7.0/min牵引方式:电牵引额定牵引力:550/325KN灭尘方式:内外喷雾整机重量:36.0T3、循环进度:0.8m4、进刀方式:机头、机尾割三角煤斜切进刀,其进刀斜长大于30m。

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编号:SXXYHG-HC09-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施工单位:编制日期:执行日期:目录编制、审批意见 (2)作业规程学习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7)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7)第四节地质构造 (7)第五节水文地质 (8)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9)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采煤工艺 (10)第三节设备配置 (11)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 (14)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8)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9)第四节矿压观测 (21)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系统 (21)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22)第三节排水系统 (26)第四节供电系统 (26)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8)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 (28)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0)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 (31)第二节顶板管理 (35)第三节防治水 (38)第四节爆破管理 (38)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40)第六节运输管理 (45)第七节机电管理 (50)第八节其它 (54)第八章规程安全风险因素评价 (65)编审单位签章审批意见各单位意见: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意见本作业规程于年月日在矿部二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参加会审人员有:总工程师、生产经理、采掘副主任、安全副主任、机电副主任、地测副主任、技术科长、通修区长、综采工区、安监处。

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规程所编写的一切内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①该面内中部煤层赋存夹矸有变厚现象,工作面推进时,及时编写专项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安全措施。

同意施工。

作业规程学习记录传达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从两巷揭露无断层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第二节 煤层煤层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附图: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无断层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无褶曲。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无陷落柱、火成岩。

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工作面主要水源为顶底板裂隙渗水,上、下顺槽在掘进期间发现局部顶板有滴水、底板有渗水现象,但水量、水压均不大,正常出水量维持在1 m3/h左右,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二、其它水源分析无其它水源。

三、涌水量正常涌水量:1 m3/h预计回采后最大涌水量:2 m3/h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为采空区悬顶地段及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外20米范围内,因煤层倾角不大和裂隙较发育。

顶板不易形成大面积悬顶冲击,地压表现不明显。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工作面工业储量:T工作面可采储量:T(回采率为93%)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 =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260/25=10.4个月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11011综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260米,倾斜长度65米,可采储量T,设计生产能力1.28万T/月,服务年限10.4个月。

二、工作面上顺槽(进风巷)支护形式:2.5m×2.5m工钢梯形棚,净断面积7.2㎡,棚距0.5m。

三、工作面下顺槽(回风巷)支护形式:2.5m×2.5m工钢梯形棚,净断面积7.2㎡,棚距0.5m.四、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MG200--W轻型综采支架支护附图: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11011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1、工艺流程:采煤机割煤、装煤→移架→推溜→后方顶板自行垮落。

2、工艺说明:a割煤、装煤工作面采用MG200—W双滚筒采煤机(滚筒截深0.6米)。

正常割煤时,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采煤机滚筒旋转时,煤体被滚筒上的截齿破落下来,并由螺旋叶片装入溜子,少量煤在顶溜时被铲煤板装入溜子内,极少数散落在支架与溜子之间的浮煤,由人工装入溜子内。

b运煤工作面采煤机割下的煤由刮板运输机经转载机转入皮带运出。

c移架移架时,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进行(顶板破碎时追机作业,应滞后采煤机前滚筒3—5架),采煤机割煤后及时伸出伸缩梁护顶,护邦板护邦,移架时带压擦顶移架,先收回伸缩梁,边收边移,移架后及时伸出护邦板护邦,煤壁片邦处超前拉架。

d推移输送机推移输送机时,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2—15架,并且推移千斤顶同时逐次推出,推移后的弯曲段不小于15米,最大水平弯曲1—2度,垂直弯曲不超过3度,严禁从两头向中间推溜,以免造成溜子中间鼓起搭桥,使支架发生咬架事故。

2、支护方式工作面采用ZF2000/15/23轻型综采支架支护。

前后端头支护使用ZF2600/16/24放顶煤液压支架。

二、采煤方法11011工作面采用端头斜切进刀的方式割煤,工作面平均煤厚5m,其中第三节设备配置11011工作面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表第三章顶板控制第一节乳化液泵站乳化液泵站(一)泵站选型、数量乳化液泵型号为BRW—200/31.5,数量为2台;乳化液箱一台,即2泵1箱;输液管路选用¢25高压胶管,耐压40Mpa以上。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二)泵站设置位置泵站安设:第二联络巷内,距工作面400米左右。

(三)泵站使用规定1、卸载阀整定值为28Mpa,严禁随意调整安全阀的整定值。

2、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乳化液浓度保持在3~5﹪之间。

3、要加强泵站设备管理的维护、维修和保养,保持液压系统完好,杜绝跑、冒、滴、漏、窜液现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本工作面安装ZF2000—15/23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46架,两端头安装ZF2600/16/24过渡支架5架,对顶板实行全支护垮落法控制,最大控顶距3.66米,最小控顶距3.06米。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采用追机移架的方式对顶板进行及时支护。

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前部输送机,再拉后部输送机,最后移架,即割煤—移前后输送机—移架;采用带压擦顶移架的方式移架,正常移架在采煤机割过3~5架后进行,超过此距离或发生片邦冒顶时,必须停止割煤进行移架。

然后再进行其它操作,工艺为移架—割煤—移输送机。

移架步距为0.5m。

支护要求如下: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

2、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4Mpa。

3、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移架与采煤机的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6m,防止长时间空顶。

4、工作面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升实移架。

5、工作面支架严禁歪斜和咬架、挤架,否则,要及时调整。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顶板的观察。

2、工作面支架液压管出口处初撑力不低于28Mpa,上、下顺槽所有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特别注意工作面中部、两端头支架的初撑力及支架状态,确保整体支护强度,预防冒顶。

3、加强上、下端头顶板控制,打好双排抬棚柱,一梁三柱,梁头接梁头,不得留间隙。

4、工作面停采时要加强顶板控制。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根据上顺槽、下顺槽以及盘头巷掘进情况分析,本工作面没有揭露出断层。

但必须加强回采时的顶板控制工作,要控制好采高,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超过0.3米时,可超前采煤机移架,及时支护顶板;在顶板破碎的地段,为了有效的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要带压移架。

第三节上顺槽、下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一、工作面上顺槽(进风巷)、下顺槽(运输巷)的顶板控制(一)上顺槽(进风巷)、下顺槽(运输巷)的超前支护工作面上顺槽、下顺槽的超前支护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或11#工字钢梁支护,支护距离不少于20米,双排不得低于10米。

(1)两巷单体液压支柱要打成一条线,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

(2)支柱应支到实底上,并做到迎山有力,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柱芯拔出高度不得低于0.8米,其误差不得超过±50mm。

(3)两巷道的高度不得低于1.8米,超前支护范围内严禁堆放闲置设备及杂物,确保行人畅通。

(二)上顺槽、下顺槽的加强支护10米范围内,用木梁单体柱替换原工钢支护,一梁两柱,料径不小于0.18米,木梁下打双抬棚,一邦一个,抬棚一梁三柱,工钢梁单体柱。

10到20米范围内靠煤壁打单抬棚一梁两柱。

上、下顺槽超前煤壁20米范围内,支架必须完整无缺,行运畅通,人行道高度不低于1.8米,宽度不小于0.8米,支柱呈直线布置,顶板压力大时,打加强柱支护。

(三)安全出口支护说明因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过渡支架支护,回采期间煤墙侧不再超前采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留在前后过渡支架箱内,支架箱内的安全出口不得低于1.8m,并保持行人畅通。

二、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工作面上顺槽超前20m支护,需要80根单体柱,12根π型钢梁或工字钢,50根木料<2.4m(长)×0.18m(直径)>。

工作面下顺槽超前20m支护,需要80根单体柱,12根π型钢梁或工字钢,50根木料<2.4m(长)×0.18m(直径)>。

(1)支柱、顶梁要建帐统一管理,现场牌板与实物相符。

(2)支柱、顶梁码放整齐,损坏的柱、梁不得使用,及时更换上井。

(3)按工作面正常使用的10﹪准备备用支护材料,支护材料存放于工作面下顺槽料场,有1m以上宽度的人行道和必需的运输通道,专人负责并挂好标志牌。

附图:1、工作面支架支护示意图;2、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示意图;3、工作面最小控顶距示意图;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工作面支架及端头支护平面示意图2、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示意图3、工作面最小控顶距示意图1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4、巷道超前处理支架剖面图5、巷道超前处理支架断面图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一)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其螺旋滚筒配合工作面运输机前移配合装煤,落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送到上顺槽一部SGB—40/40刮板输送机,至下顺槽80皮带,经皮带巷、上仓巷到主井,到地面。

工作面机头、机尾溢出的浮煤可通过人工将其装入输送机中。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质,采用0.75T矿车和料车、JSDB--13型小绞车,通过上顺槽运进工作面。

二、移溜(转载机、破碎机等)方式采用支架推拉千斤顶推移工作面输送机,推移步距0.5米,推移刮板输送机距采煤机12~15架。

输送机弯曲段不得小于15米,弯曲度最大水平弯曲1—2度,垂直弯曲不超过3度,推移方向自下(上)而上(下)顺序进行。

1、采煤机向下(上)端正常割煤时,按照自上(下)而下(上)的顺序,依次推移刮板输送机,距离至采煤机后滚筒18米。

2、在采煤机向上(下)斜切进刀切入煤壁规定截深后,将工作面输送机按自下(上)而上(下)的顺序推向煤壁,成一条直线。

三、运煤路线11011工作面→11011下顺槽→皮带巷→上仓巷→主井→地面四、辅助运输路线副井→轨道巷→11011上顺槽→11011工作面附11011工作面运输系统图第二节通风、防尘、防灭火系统一、通风系统(一)风量计算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据公式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采=100qK=100 ×0.6 m3/min×1.45= 87 m3/min式中:Q采:实际需要风量:87 m3/min ;q: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0.6 m3/min;K:工作面通风系数,主要为瓦斯涌出的不均衡系数: 1.45 ;2、按工作面气象条件计算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其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Q基本=60×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不小于1.0m/s)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1)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2)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见表3)表1 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式中:Q采:实际需要风量:427 m3/min;Q基本: 工作面基本需风量:353 m3/min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1.1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1.0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1.1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据公式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采=4N=4×40 = 160 m3/min;式中:Q采:实际需要风量:160 m3/min;N:工作面每班最多人数:40 ;4.按风速进行验算:(1)按最低风速验算据公式按最低风速演算Q采>15S式中:Q min:实际需要的风量:108 m3/min;S:工作面最大断面:7.2 m2(2)按最高风速验算据公式按最高风速验算Q采<24S式中:Q max:实际需要的风量:136.8 m3/min;S:工作面的最小断面: 5.7 m2;5.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为427 m3/min(二)通风路线主井→主井大巷→胶带运输巷→11011下顺槽行人斜巷→11011下顺槽→11011工作面→11011上顺槽→轨道运输巷→总回风巷→副井(三)通风系统管理措施(1)为了确保工作面所需风量,通风科必须按规定在11011上、下顺槽进行测风,测风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三次,并及时将风量填绘到测风牌板上,严禁弄虚作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