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综采设计
综采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上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巷道、切眼掘进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平均厚度为7.2m,煤层以亮煤为主,少量镜煤和暗煤,玻璃光泽,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表表3附图一:311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影响:该面煤岩层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小背斜(张庄背斜),背斜西翼走向105°,倾向15°,煤岩层倾角平均10°;背斜东翼走向168°,倾向78°,煤岩层倾角平均10°;根据巷道的实际揭露资料,工作面内构造比较简单,除面北部的巷道揭露断层情况表表4DF12和西部的F29断层外,只在工作面切眼上部揭露一条落差1m的正断层f1,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影响不大,另根据物探资料,在工作面中部有一条落差0~3m的正断层,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有一定的影响,在回采过程中预计还会揭露个别小断层。
巷道揭露及物探探明的断层情况详见下表:二、褶曲情况及对回采影响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本面基本上无褶曲影响。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根据现场工作面掘进巷道实际观察,工作面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附图二:1、311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1:1000)2、3111工作面皮带顺槽下帮、轨道顺槽上帮、切眼西帮巷道素描图(1:500)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一、含水层分析影响回采的含水层主要有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煤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1、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副井实测资料,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累计厚度为29.1m,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3煤以上4.6m,厚度为15.6m;第二段位于煤3以上26.15m,厚度为8.9m。
3煤底板砂岩含水层厚36.18m。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节工作面概况矿井14402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南侧,为一采区首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地表高程范围为+130m~+180m,工作面标高为-130m~-220m,煤层埋深厚度260~400m,平均埋深330m。
工作面范围内分布有ZK62与ZK63勘探线内有5个见煤钻孔,走向平均坡度3°~20°,西北侧临14401采空区,南面为回风石门及运输大巷,东面为一采区进风巷及回风巷。
14402工作面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
工作面走向长度平均580m,切眼长度180米。
工作面皮带巷、轨道巷、回风巷净宽3.2m,高2.2m,净断面7.04m2。
三巷均采用锚网支护。
工作面倾向长180m,走向平均长约580m 。
开采煤层为Ⅳ4煤层。
Ⅳ4煤层煤层厚度1.3~1.7m,平均厚度1.5m。
14402可采储量22.9万t。
此工作面对应的地表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无重点保护建筑物。
第二节地貌概况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
第三节煤层与围岩性质一、煤层性质1440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Ⅳ4煤层:褐黑色,条痕棕褐色,油脂光泽,薄层至中厚层状,亮煤、半亮煤夹暗煤,条带状结构,易燃。
显微特征为:条带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有机组份占71~81%,矿物组份为19~29%。
二、围岩性质Ⅳ4煤层直接顶和老顶以泥质、泥灰岩为主,近煤层处层理发育,局部发育成楔状,不易破碎,伪顶厚0.2~0.5m,易碎,易冒落,直接底为泥灰岩,层理发育,厚2.0m,该面直接顶为2类中等稳定,老顶为Ⅱ级,底板为Ⅲb级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四节水文地质一、地表根据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于2013年1月提交的《广西田阳县田阳探区XXXX矿段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在近右江河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
根据2016年05月,XXXX矿编制的《百色右江XX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评审意见书,本设计按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进行设计。
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开采的核心区域,其安全与高效的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矿山的生产效益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性和效率,开发一种智能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一、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智能化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
煤矿综采工作面通常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环境复杂,存在尘埃、高温、高湿等因素,需要耐受恶劣环境;二是作业空间狭小,机械设备和工人行动受限;三是矿山安全隐患较多,如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四是人工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疲劳和事故发生。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一是实时监测环境因素,包括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二是自动控制生产设备,如割煤机、支架等,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三是自动预警与报警,及时发现矿山安全隐患;四是对工人的监测与保护,避免发生工人伤亡事故;五是数据采集和分析,为煤矿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二、系统设计在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算法等多种技术手段。
1. 环境监测子系统:该子系统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用于实时监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采集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
2. 设备自动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控制算法实现对割煤机、支架等设备的自动控制。
通过实时采集到的数据来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3. 监测与报警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等设备监测作业区域,及时发现矿山安全隐患,并通过报警器等设备发出警报,引起人们的注意。
4. 人员监测与保护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对工人的生理状态监测和身体保护。
通过穿戴式传感器等设备对工人的心率、体温、运动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当工人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保护其安全。
煤矿综采方案

煤矿综采方案背景介绍煤矿作为一种传统的能源资源,一直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题,例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等等。
因此,采用科技手段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性已成为当前煤矿开采的重中之重。
综采技术介绍综采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煤矿开采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采回煤矸石,减少矿山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现在已有多种综采设备出现,并且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
煤矿综采方案对于一个具体的煤矿,为了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性,需要设计相应的综采方案。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综采方案设计要素:工作面布置综采上采采煤机的工作面通常为长壁式工作面。
将长壁式工作面分为多个工作面,并合理设计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采煤机选择在综采过程中,采煤机是最基本的设备。
根据煤层特点和采矿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采煤机是至关重要的。
支架选择采煤机的伸缩支架是综采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
支架的选择需根据煤层厚度、采高、采煤机型号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
集中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是综采设备的核心部分,能够对采煤机、支架等多个部件进行统一控制。
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煤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综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他要素综采方案设计还需考虑煤层倾角、煤质情况、风筒、通风系统等多项要素。
根据不同的煤层特点和采矿工艺要求,综采方案也各有不同。
结论通过合理的综采方案设计,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减少环境破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采设备将会得到更加完善和升级,为煤矿的开采提供更多的选择。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一一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二0一零年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4、《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5、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6、同煤集团矿井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办法7、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树儿里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境内小京庄乡树儿里村南部,距大同市城区西南8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54″~112°39′18″,北纬:39°48′28″~39°48′47″。
西部8Km处有右玉至山阴的柏油路,距山阴县岱岳镇45km,在岱岳镇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北距109国道约23km。
井田内地形平坦,村与村之间有公路相通。
井田位于洪涛山脉的西侧,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
为缓坡丘陵,是黄土覆盖在波状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
地势总体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海拔148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相对高差为。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酸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暂洪流,向西注入原子河,原子河向东南归入桑干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
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
地质资源量为,工业资源储量为。
设计资源储量为,设计可采储量为。
矿井设计规模为a。
矿井服务年限为,本矿井为单水平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为。
二、井田开拓方式本井设计按照调整后井田开拓方式为:新掘主斜井、将原副斜井改为回风斜井、原主斜井调整为副斜井,三个井筒位于一个工业场地内。
原有主斜井坡度25°,斜长428米,砌碹,半圆拱断面,净断面,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副斜井,由于原有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受井筒断面的制约也无法对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在确保井筒墙体稳定性和满足支架宽度与提升高度的前提下,拆除井筒内原有胶带,对原主井井筒进行扩刷,铺设30kg/m单轨,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提矸、下料等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一、供电系统的分类根据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情况和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可以分为高压供电系统和低压供电系统两部分。
1.高压供电系统:2.低压供电系统:低压供电系统主要为井下照明、通风、监控等非主要设备供电。
具体包括配电箱、照明灯具、电缆桥架、插座等。
二、供电系统的设计原则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供电系统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安全规定,确保供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故障,且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2.合理高效:供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电能供应,降低能耗,提高供电的效率和质量。
3.经济合理:供电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供电系统的具体设计要点1.高压供电系统设计要点:(1)变电站的选择:变电站应选择可靠性高、运行安全稳定的设备,具备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功能。
(2)高压开关柜的选型:高压开关柜应满足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经济合理的要求,具备过流、短路等继电保护功能。
(3)高压电缆敷设: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压电缆,并进行正确敷设,保证电缆的绝缘完好性和安全可靠性。
2.低压供电系统设计要点:(1)配电箱的选型:配电箱应选择品牌可靠、结构合理的产品,具备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
(2)电缆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压电缆,并进行正确敷设和维护,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性。
(3)照明设计: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照明灯具,并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工作面的照明质量,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
四、供电系统的检验和维护程序1.定期检测:供电系统应定期进行综合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检查,排除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2.配电设备的定期维护:配电设备应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并进行记录,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3.灯具的定期更换:照明灯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保证井下的照明质量。
总之,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综采一队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煤矿综采一队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庞庄煤矿综采一队设计时刻:二〇一〇年元月9542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会审人员签名编写单位:编写人员:审批人员签字:通风部分:井巷部分:机电部分:运输部分:矿技术负责人:生产副总:安全副总:矿总工程师:目录第一章9542综采工作面安装概况--------------------------------1第二章9542综采面工作面切眼安装设备技术安全措施----------4 回绞安装、回收及运输技术安全措施--------------------------4安装运输机、转载机及破裂机的技术安全措施----------------4 安装支架技术安全措施-----------------------------------6安装煤机技术安全措施-----------------------------------9安装开关列车泵站技术安全措施----------------------------10工作面安装期间起吊大件设备的技术安全措施--------------11 工作面安装期间其它技术安全措施------------------------12第三章9542综采工作面安装期间运输技术安全措施---------------13 运输绞车的选型及运算----------------------------------13运输绞车与轨道的治理----------------------------------19大件车运输技术安全措施--------------------------------20第四章954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24 工作面供电设计-----------------------------------------24供电安全技术措施--------------------------------------25第五章9542工作面安装期间通风技术安全措施--------------28第一章9542综采工作面安装概况一、9542综采工作面切眼所要安装的设备:9542综采工作面切眼长度100m,安装ZY3200-13/32型爱护式液压支架70架。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1. 组织架构设计本项目施工组织架构将按照岩层条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分别设立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安全质量部、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配合关系。
2. 工作任务安排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技术质量部负责综采工作面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配合各部门工作所需的物资保障和人员支持等。
3. 施工进度控制制定综采工作面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周密的施工协调和管控,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二、安全技术措施1. 安全防护设施在综采工作面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牌、安全通道等,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 作业环境保障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严格执行作业环境保障措施,如通风、照明、排水等。
3. 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落实施工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安全作业意识和技能。
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施工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因此,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以下是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继续分析:5. 安全监测对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灾害防治措施。
6. 职业健康保护在施工现场设置职业健康检测点,对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定期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7. 设备安全管理对参与施工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施工作业。
8. 安全信息报告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检,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并且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报告和处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井上下对照关系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许疃镇与集南王家附近,地表为季节性河流和农田。
该面位于82采区左翼第二区段,南侧为81采区7114工作面,北侧为82采区上山。
上邻8221工作面(尚未开拓),下邻8225工作面(尚未开拓),顶部7123及7223工作面已回采完毕。
工作面概况:该面可采走向长600 m,倾斜长152m。
总面积约91200 m2。
工作面标高- 410.9~- 460.0m。
(二)煤层及围岩情况:82煤层属二迭系下石盒子组,该煤层由亮煤和半亮煤组成,具有玻璃光泽,该工作面煤层厚度1.9~2.46米,平均2.18米,结构简单,赋存较稳定。
倾角一般在4°~28°左右,平均16°,该煤层与上覆72煤层的层间距为8.95~16.23米,平均为15.78米,与下伏83煤层的层间距0.45~2.1米,距下部铝质泥岩约12.5米。
该工作面顶板为细砂岩,厚度平均为13.86m上部水平层理,浅灰色;中部灰白色细砂,以石英为主,局部含菱铁鲕粒,厚层状;下部灰白色,夹大量植物根部化石而呈波状层理。
该工作面直接底为泥岩,厚度平均为1.27m,灰色,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83煤,玻璃光泽。
老底为泥岩,厚度平均为4.6m灰色,靠上部较厚,部分地点略带褐色。
(三)地质构造情况:根据三维勘探资料及72煤层回采的资料,该区域内共发育断层10条,其中三维地震勘探7条,7223回采揭露3条。
对8223有一定影响的各断层参数如下:(四)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该工作面掘进施工时将会出现顶板滴,淋水等现象,对掘进工作面有一定影响。
预计涌水量5~10t/h。
8223工作面位于7123工作面、722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由于7123工作面、7223工作面老空区积水,将会对8223工作面掘进施工构成水害威胁。
掘进工作面的充水水源为8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上覆7223老空区积水,特别是在断层等裂隙发育处,滴、淋水现象较严重。
(五)工作面瓦斯、煤尘及地温情况:根据南京设计院提供的瓦斯钻孔资料显示,该工作面瓦斯含量为4.85m3/t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82煤层属于有可能自燃发火~不自燃发火。
地温较高,为25°C。
(六)工作面储量:该工作面设计走向长为600 m,煤厚平均2.2m,回采率95%。
1、工业储量:0.268 MT2、可采储量:0.255 MT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工作面生产能力1、采煤方法:8223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工作面等长布置,后退式回采一次采全高。
老塘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回采工艺:考虑该工作面煤层局部厚度可能达到3.0m,工作面采用ZY5000-19/40型支架支护顶板,落煤方式为综合机械化采煤,煤机选用无锡产MG-400/920WD型无链电牵引采煤机,工作面液压支架沿割煤方向顺序移架放顶,后推移运输机至煤壁,完成一个采煤工序,当采煤机割到工作面端头处时,煤机沿运输机弯曲段斜切进刀开缺口,并将运输机机头或机尾推至煤壁,循环完毕。
作业方式:采用每日两班采煤、一班检修的三班作业方式。
采用斜切进刀双向割煤,原班进7刀,8223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为1828吨/日。
三、工作面巷道布置该工作面位于82采区左翼二区段,采用后退式回采。
机风巷平行布置,切眼位于82采区边界,机巷、风巷、轨道巷方位角均为200°,切眼方位角为285°。
1、8223机巷:从8223机联巷拨门,开窝点坐标(x=8170.183,y=1681.835)。
2、8223风巷:将8223风联巷按方位角100°施工至风巷拨门点,开窝施工风巷,开窝点坐标(x=8023.864,y=1486.210)。
3、工作面贯通后,对组装硐室另行设计。
主要巷道工程量:四、巷道断面、支护设计8223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全部为煤巷,设计采用锚带网支护,机、风巷:净宽×净高=4m×2.6m。
在巷道内加设一排木点柱,能在顶板来压时起警示作用,给人员的撤离留有足够的时间,同时减小巷道跨度,提高锚杆支护的可靠性。
点柱为直径不小于18cm的园木,垂直于底板打在顶部钢带上。
采用导硐法施工切眼,导硐断面为净宽×净高=4.0m×2.6m,切眼刷大后断面为净宽×净高=6.5m×2.6m。
机巷宽度确定依据:a、皮带机机架宽1.5m,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留设0.3m间隙。
b、巷道采用木点柱补强支护,木点柱贴紧皮带架子打设。
考虑到点柱的施工误差,木点柱宽度按0.2m宽考虑。
c、风水管路吊挂在下帮,宽度按0.3m计算。
d、8223工作面电缆车宽度为0.9m,电缆车紧靠点柱放置,另一侧留0.5m的行人空间。
则机巷的断面宽度为1.5+0.3+0.2+0.3+0.9+0.5=3.7m,预留0.3m 的两帮移近量,巷道的宽度定为4.0m。
风巷宽度确定依据:我矿掘进利用生产系统出货,巷道内设点柱,后路铺设皮带,皮带架子宽1.2m,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留设0.3m间隙。
b、巷道采用木点柱补强支护,木点柱贴紧皮带架子打设。
考虑到点柱的施工误差,木点柱宽度按0.2m宽考虑。
c、施工期间,风水管路吊挂在上帮,电缆吊挂在对侧即木点柱的上侧,它们的总宽度按0.3m计算。
d、8223风巷运送材料的叉车宽度为0.9m,叉车与点柱间留0.3m 的安全间隙,另一侧留有0.8m行人空间。
则风巷的断面宽度为1.2+0.3+0.2+0.3+0.9+0.8+=3.7m,预留0.3m 的两帮移近量,巷道的宽度定为4.0m。
工作面安装支架前重新调整轨道的位置。
切眼宽度确定依据:ZY5000-19/40型支架长6.1m,宽1.5m,对角线长6.3m,留0.2m富余空间,则切眼宽度为6.5m机巷高度确定:转载机机头高度为1.8 m,留有0.8 m的检修空间。
巷道高度定为2.6 m。
风巷高度确定:在8223工作面收作线以外布置一个组装、拆除两用硐室,支架在风巷外口组装后整架运至切眼。
支架的最小高度为1.9 m,平板车高度为0.36 m,取钢轨高度0.1 m,考虑巷道起伏变化留有不少于0.2m间隙,巷道高度定为2.6 m。
局部因顶底板移近量大支架无法通过时,采用卧底法处理。
切眼高度确定:应当满足运送支架的需要,巷道高度定为2.6 m。
风量验算:8223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预计配风850m3 /min则风速v=q/s=(850/60)/10.4=1.41/s。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8223工作面巷道支护形式及参数见《许疃煤矿8223掘进工作面锚杆支护设计》。
五、主要设备配备及有关技术特征根据8223工作面范围内82煤赋存情况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及回采工艺上的要求,工作面设备应具有效率高、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的特点,结合我矿的综采工作面所选用的设备使用情况,8223综采工作面选用SGZ-800/800型刮板运输机,煤机选用产MG-400/920WD型采煤机,ZY5000-19/40型掩护式支架,具体参数详见附表四附表四:8223工作面主要设备及技术特征六、8223综采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作业循环及劳动组织:1、循环方式:一班多循环2、作业方式:两采一准3、组织方式:分段追机作业4、循环进度:0.6米采用斜切进刀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每原班进7刀,8223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Q=L×h×d×γ×η=152×2.2×4.2×1.37×0.95=1828(吨/日)式中:L 工作面倾斜长,152mH 工作面采高,取2.2mD 工作面日进,取4.2mγ煤的容重,1.37吨/米3η循环率,取0.95。
附表五:综采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七、生产系统(一)、通风系统新鲜风流:地面―→副井(主井)―→-500m 轨道运输石门―→82采区轨道上山(82采区进风行人上山)―→82采区二区段轨道联络上山―→8223机巷―→8223工作面乏风流:8223工作面―→8223风巷―→8223风联巷―→82一区段回风联络上山―→82采区回风上山―→西风井―→地面。
工作面所需风量:1、煤层赋存条件该工作面位于82采区上山左翼第三阶段,北到82采区回风上山,南到82采区边界,上为8221工作面(尚未开拓)。
顶部为7223工作面采空区。
2、工作面通风、瓦斯情况根据南京设计院提供的瓦斯钻孔资料显示,72瓦斯含量为4.85cm3/g,计算该工作面瓦斯储量Q=0.268×4.85=1.2998Mm3。
3、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按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风量方法,以采煤工作面风道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的供风原则。
Q采=100×q瓦斯×k采涌Q采:采煤工作面供风风量,单位m3/min;q瓦斯:采煤工作面需风排的瓦斯绝对涌出量,预计为5.0m3/min;k采涌:瓦斯涌出不平衡系数为1.2~1.5,取最大值1.5。
Q采=100×5.0×1.5=750m3/min②按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计算:Q采=4N=4×100=400 m3/min③按工作面温度计算风量:Q采=60×V采×S采=60×V×〔(S max+S min)/2〕=60×1.1×〔(12.1+10.3)/2〕=739.2m3/minV采:为工作面风速m/s,工作面温度按20~23°计,风速为1.0~1.5m/s,1.1m/s;V采: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取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
④按使用炸药量计算:Q采=25×A=25×30=750 m3/min式中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A——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⑤按集团公司规定:Q采不小于500 m3/min通过以上计算,该工作面风量初步选定为850m3/min校验所选风量情况下风速是否符合规定:V1=850/(60×S max)=850/(60×12.1) =1.17>0.25 m/sV2=850/(60×S min)=850/(60×10.3) =1.38<4 m/sV1:工作面最小风速1.17 m/sV2:工作面最大风速1.38 m/s由以上计算可知,该工作面供风量可以取850 m3/min>500 m3/min,符合集团公司规定,且工作面机巷、风巷、联络巷均能满足通风要求。
(二)、瓦斯治理因8223工作面位于7123、7223工作面的下部,7123工作面和7223工作面已回采结束,且在回采7223工作面时,工作面的瓦斯很小,完全可以利用风排来解决,故本工作面不需要进行瓦斯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