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826里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Ⅱ826里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一、概述Ⅱ826里综采工作面是西二采区一个综采工作面,切眼总长140米,机巷420米。
该工作面采煤机选用MG450/1050WD型,工作面车选用SGZ800/800型,机巷安装DSJ100/100/2×75型皮带机、SZZ830/315型转载机、PLM2000/200型破碎机;运斜使用DSJ100/100/2×75型皮带机;选用BRW400/31.5型乳化泵站一套,通讯控制采用KTC-2 型。
供电电源来自西二下部变电所。
二、移变容量计算1、设备负荷统计根据设备选型,负荷统计结果如下:本系统设备设备额定功率之和为:∑P=1050+2×400+315+200+250+2×75+4+2×75+4+18.5=2941.5KW 2、移变容量计算与选择(1)移变选择:根据以上计算和目前现有情况,选用三台移变负责该面供电,其中1140V 系统采用3300V系统采用1#KB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工作面刮板机、转载机、破碎机供电和2#KB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对采煤机、乳化泵供电,3#KBSGZY-8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机巷皮带机、运斜皮带机和回柱绞车进行供电。
(2)容量验算如下:1#移变KBSGZY-1600/6型(6/3.3KV)控制工作面刮板机、转载机和破碎机:设备总功率:∑P=315+200+2×400=1315KW 需用系数:max 4000.40.60.40.60.581315de e P K P =+⨯=+⨯=∑ 式中:max p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de K ---为需用系数。
故移变容量为 0.5813151090cos 0.7de N ca wn K P S KVA ϕ∙∑⨯===式中: cos wn ϕ---一组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综采工作面一般取0.7。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节工作面概况矿井14402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南侧,为一采区首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地表高程范围为+130m~+180m,工作面标高为-130m~-220m,煤层埋深厚度260~400m,平均埋深330m。
工作面范围内分布有ZK62与ZK63勘探线内有5个见煤钻孔,走向平均坡度3°~20°,西北侧临14401采空区,南面为回风石门及运输大巷,东面为一采区进风巷及回风巷。
14402工作面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
工作面走向长度平均580m,切眼长度180米。
工作面皮带巷、轨道巷、回风巷净宽3.2m,高2.2m,净断面7.04m2。
三巷均采用锚网支护。
工作面倾向长180m,走向平均长约580m 。
开采煤层为Ⅳ4煤层。
Ⅳ4煤层煤层厚度1.3~1.7m,平均厚度1.5m。
14402可采储量22.9万t。
此工作面对应的地表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无重点保护建筑物。
第二节地貌概况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
第三节煤层与围岩性质一、煤层性质1440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Ⅳ4煤层:褐黑色,条痕棕褐色,油脂光泽,薄层至中厚层状,亮煤、半亮煤夹暗煤,条带状结构,易燃。
显微特征为:条带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有机组份占71~81%,矿物组份为19~29%。
二、围岩性质Ⅳ4煤层直接顶和老顶以泥质、泥灰岩为主,近煤层处层理发育,局部发育成楔状,不易破碎,伪顶厚0.2~0.5m,易碎,易冒落,直接底为泥灰岩,层理发育,厚2.0m,该面直接顶为2类中等稳定,老顶为Ⅱ级,底板为Ⅲb级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四节水文地质一、地表根据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于2013年1月提交的《广西田阳县田阳探区XXXX矿段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在近右江河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
根据2016年05月,XXXX矿编制的《百色右江XX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评审意见书,本设计按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进行设计。
115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5-105工作面是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
本面开采二叠系山西组5-1#煤层。
工作面走向长150m,倾斜长1200m,平均采煤厚度2.59m,可采储量675990吨。
工作面标高+725~745m。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第二节煤层与煤质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1#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具体情况:所开采二叠系山西组5-1#煤层,煤厚1.23~3.97m,平均为2.59m,属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倾角0~3o。
煤质情况表二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附图1-1:115-105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第四节地质构造概况:本工作面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区,根据上分层及掘进资料,工作面有三条小断层。
第五节水文地质(一) 115-105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况: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含水层均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由于上部煤层已回采,对本工作面回采影响最大的是上部采空区积水。
在回采前首先进行探放水工作,确认上部采空区无积水时方可进行回采工作。
上部煤层采空区内有积水,在掘进过程中部分已探放,预计剩余积水量100~300m3,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在两巷及工作面低凹处,淋水较大应加强探放水。
(二)涌水量预计预计本面最大涌水量10m3/h,正常涌水量5m3/h。
(三)防治水措施1、建立畅通的排水系统,在两顺槽分别安装一路Φ89mm排水管路,各水仓处分别安装一台排水能力分别不低于30m3/h、扬程50m的水泵。
2、做好清淤工作,每班设专人及时清理巷道中淤煤,确保两巷畅通。
3、一旦发生水淹巷道事故,要按既定避水灾路线撤人,同时向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汇报。
4、加强矿压观测和水文地质观测,做好预测预报。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自燃等级Ⅰ,属容易自燃煤层。
在回采过程中需加强“一通三防”工作,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永煤集团公司永华能源一矿2201综采工作面设计编号:综2201-1号设计人员:年月日生产科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第一章工作面简介2201工作面原为炮采工作面,根据生产形势需要,现变更为综采综放工作面。
本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工作面内煤层平均厚度为4.2m,综采切眼以东剩余可采储量为96万吨,本工作面服务年限为21个月;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070m,倾斜长度为150m,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回采。
在二1煤层底板约10m的L7灰岩中下部掘进2201轨道集中巷及2201皮带集中巷,集中巷每隔150m掘石门(联巷)揭煤。
工作面支架型号为ZF2200/16/24,采高为2.2m;采煤机为MG132/320-WD双滚筒采煤机,前后刮板输送机长度均为150m;2201轨道集中巷为进风巷及材料运输巷道,2201皮带集中巷为回风巷及煤炭运输巷。
截止2010年5月底,2201轨道集中巷已掘进1450m,剩余390m;2201皮带集中巷已掘进1310m,剩余510m;2201工作面已回采420m。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2201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为+328.2m~+448.7m,地面为雷坡农田。
本工作面内有7209号钻孔,见煤标高为-68.19m,煤厚为5.2m。
工作面地面南部为雷坡村,北部为尚未开采的2203工作面,东部为井田边界,西部为双塔农田。
根据工作面及其附近钻孔资料可知,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大占砂岩之下,煤层底板下距L7灰岩顶10m左右,煤层顶板上距田家沟砂岩底71.21m,二1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矸1~2层,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煤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倾角12-20°,平均倾角15°。
煤层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具有短距离增厚变薄,具有典型的“鸡窝”状特征。
局部不可采,煤层赋存基本稳定。
二、煤质1、煤质的物理性质二1煤层为黑色、条痕灰黑色,粉状及鳞片状产出,属半亮型煤。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前言:我矿156下山区5322综放面因走向过长(1460米)、开采深度大、地压大,上、下顺槽维护时间长,反复翻修,维护十分困难,投入力量和资金大,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经集团公司、矿共同研究决定将现156下山区由单翼采区变为双翼采区,和高德层群联合布置,为此我矿已经编制了《156、166联合采区设计》。
在该设计中,考虑到156下山区的下山系统已经形成,为减少准备工程量,提前投产,故将5326工作面仍划归现有的156下山系统开采。
原156下山区设计5326工作面下面还有5328工作面,在施工采区下山时,发现F8断层向采区内偏移,深入5328工作面内,还有5328面煤层条件较差,且不可靠,因此,决定取消5328工作面,这样,5326综放面就是该采区的最下部工作面。
根据生产接续要求,5326工作面已应开始准备,因此,我矿编制了156、166联合采区5326综放工作面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5326综放面位于156、166联合采区西翼、5322面下部,利用原156采区下山系统开采,开采煤层为太下3、4(合层),该面圈定的可采面积为:700米×150米,煤层平均厚度为4.5米,圈定地质储量为:63.8万吨,可采储量为:54.1万吨(回采率按85%),工作面呈伪仰斜开采,倾角10-14°,采用综放工艺开采。
二、工作面四邻关系1该面上部为正开采的5322综放面,下部为原规划的5328工作面(已取消),左部为156、166联合采区的东翼原煤体,右部为原156采区下山系统,顶部没有可采煤层,该面底部为高德层群,未开采。
三、地质构造预测及影响情况该面上部有β13带岩墙。
该岩墙对工作面外段回风顺槽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在工作面里段,该岩墙逐渐远离工作面,进入5322工作面。
预计该面没有其它大型地质构造。
四、邻近和上覆采空区及旧巷积水情况工作面左、右部无采空区;上部约30.0米处有同层位的5322工作面,现正开采,采毕后,内有积水,经计算30.0米煤柱能满足隔水要求,但为了保证安全,采掘时应加强观测;底部高德煤层未开采;顶部没有可采煤层,因此没有采空区。
5105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5105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该工作面属于5-1煤层,平均煤层厚度1.63m,工作面长度200m,走向长度为1625m,平均倾角1-3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井下中央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KYGC型高压开关柜,PA150微机综合保护装置;井下中央变电所负责向综采移动变电站供电。
井下中央变电所距5105运输顺槽皮带机头供电距离650m。
(二)设备选用1、工作面设备采煤机选用江苏鸡煤有限公司生产的MG2×200/910-WD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910KW,其中4台截割主电动机功率为200KW,额定电压为114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45KW,额定电压为380V;调高泵电机电压1140V,功率20KW。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选用宁夏天地奔牛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GZ764/50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125/250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1140V。
2、顺槽设备1)转载机:采用宁夏天地奔牛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ZZ730/110型转载机。
其额定功率110KW,额定电压660V。
2)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安徽攀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DSJ100/63/2×160型输送机,驱动电机额定功率2×160 KW,,额定电压660V。
3)乳化液泵站:两泵一箱,乳化液泵采用南京六合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RW4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250KW,额定电压660V。
4)喷雾泵:南京六合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PW250/6.3型(2台),其额定功率45KW,额定电压660V/1140V。
5)回柱绞车:安徽恒泰矿山机械公司生产的JH-20/22型(2台),其额定功率22KW,额定电压1140V。
2、其它设备1)采区配备两套QJZ9215-1800 /666(1140)/8组合开关和一套QJZ-4×315/660(1140)组合开关。
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设计资料⊙⊙⊙⊙⊙⊙⊙⊙⊙⊙XXX矿XXX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松藻煤电公司XXX矿机电运输部200X年X月X日目录概述 (2)1.工作面负荷统计(详细负荷统计见附表1): (2)2.变压器选择 (3)2.1确定变压器类型及台数 (3)2.2计算容量及选择移动变电站 (3)2.2.1S1821工作面运输巷口处的第一台移变确定(编号B01) (3)2.2.2所选变压器参数表 (5)2.3计算容量及选择移动变电站 (5)2.3.1S1821工作面距运输巷口606m处的第二台移变确定(编号B02) (5)2.3.2所选变压器参数表 (7)3.电缆的选择 (7)3.1电缆型号的确定及走向 (7)3.2电缆长度的确定 (8)3.3电缆截面的确定 (8)3.3.1高压电缆选择 (8)3.3.2低压电缆截面的确定 (12)3.4采区低压电器选择 (19)3.4.1计算各点的短路电流 (19)3.4.2高低压开关的选择 (20)3.5高压配电装置的整定校验 (21)3.5.1GK01高压开关的整定 (21)3.5.2GK02高压开关的整定 (21)3.6低压开关的整定校验 (22)3.6.1低压开关各种保护装置整定及检验 (22)4.工作面保护接地措施 (24)4.1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装设原则 (24)4.2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地点和要求 (24)4.3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接地 (25)5.防火措施 (25)附表1 (26)附表2 (27)参考资料: (28)概述1、工作面位置S1821工作面井下位于XXX矿S区W部+350水平上山部份,S区8#轴部巷以南,S1820工作面以西,S1821运输巷以东(S1821工作面以西为打通建筑物下保护煤柱),S1821切割巷以北,位于S1720、S1721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以下,属已保护的8#煤层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地表位于打铁沟、福龙岗、牛滚凼坪、双龙弯、大顶一带。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大洪沟煤矿+591水平东翼B1+2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洪沟煤矿二○○七年四月编制单位:生产技术办编制人:魏晋涛审批表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作面概况第三章:煤层地质特征一、煤层特征二、煤层顶、底板情况三、煤层地质构造四、水文地质五、煤质六、瓦斯、煤尘爆炸性七、煤层自然发火期八、工作面煤层生产能力九、与邻近煤层间距及邻近工作面巷道关系十、煤层的冲击地压十一、工作面上部的采空区情况及采动后对矿井或地面影响的预测和采取的措施第四章:工作面储量及回采率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的确定二、开采顺序三、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四、截深的确定五、工作面设备选择与确定六、支架布置及支护七、回采工艺八、顶板管理第六章:矿压观测和初次放顶一、研究内容二、测站布置及观测方法三、观测仪器四、初次放顶第七章: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一、巷道布置二、生产系统第八章:通风安全一、通风系统二、防治瓦斯三、综合防尘四、防灭火五、避灾线路第九章:安全监控系统第十章采区供电一、采区供电二、高低压电线的选择三、工作面电气设备的选择四、信号与照明五、高低压电气设备保护六、保护接地及漏电保护第十一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劳动组织二、指标确定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四、设备明细表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00六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一九九0年版《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安全技术规定》3、神华新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制度4、大洪沟煤矿水平延深初步设计说明书5、大洪沟煤矿采煤方法设计说明书6、+591水平东翼B1+2煤层采区地质说明书7、+591水平东翼B1+2煤层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工作面概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矿井+591-+607水平防洪渠保护煤柱以东至井田东翼边界的B1+2煤层。
其东界至井田东翼边界,西以防洪渠保护煤柱东缘为界,北至B2煤层顶板,南至B1底板。
工作面上界为矿井+607水平,下界为+591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一一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二0一零年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4、《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5、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6、同煤集团矿井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办法7、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树儿里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境内小京庄乡树儿里村南部,距大同市城区西南8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54″~112°39′18″,北纬:39°48′28″~39°48′47″。
西部8Km处有右玉至山阴的柏油路,距山阴县岱岳镇45km,在岱岳镇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北距109国道约23km。
井田内地形平坦,村与村之间有公路相通。
井田位于洪涛山脉的西侧,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
为缓坡丘陵,是黄土覆盖在波状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
地势总体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海拔148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相对高差为。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酸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暂洪流,向西注入原子河,原子河向东南归入桑干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
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
地质资源量为,工业资源储量为。
设计资源储量为,设计可采储量为。
矿井设计规模为a。
矿井服务年限为,本矿井为单水平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为。
二、井田开拓方式本井设计按照调整后井田开拓方式为:新掘主斜井、将原副斜井改为回风斜井、原主斜井调整为副斜井,三个井筒位于一个工业场地内。
原有主斜井坡度25°,斜长428米,砌碹,半圆拱断面,净断面,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副斜井,由于原有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受井筒断面的制约也无法对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在确保井筒墙体稳定性和满足支架宽度与提升高度的前提下,拆除井筒内原有胶带,对原主井井筒进行扩刷,铺设30kg/m单轨,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提矸、下料等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扩刷后巷道净宽,净高净断面积为。
井筒落底水平标高+1265m,落底后,布置约60m长平车场,并在井筒北部与北部井田边界间布置水仓、水泵房、主变电所,过平车场后,布置轨道大巷,沿轨道大巷方位,向西基本平行于井田1、2拐点连线,布置约162m长的轨道大巷后,再折向南布置西盘区轨道巷至南部井田边界处,形成西盘区的辅助运输系统。
原有副斜井坡度30°,斜长331米,井筒断面仅,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回风斜井,由于断面无法满足重组后的回风要求,对原副井井筒进行扩刷,主要担负全矿井专用风井。
扩刷后巷道净宽,净高净断面积为。
井筒落底水平标高+1277m,回风斜井落底后,在轨道大巷南侧,平行于轨道大巷,利用原有巷道布置回风大巷,对回风大巷扩刷,轨道大巷与回风大巷间距平均15m,在西盘区轨道巷西34m处利用原有巷道布置西盘区回风巷(方位角为179°),在胶带大巷东处,利用原有巷道布置东盘区回风巷(方位角为175°),形成东西盘区的回风系统。
在调整开拓方式后的回风斜井南部新开凿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Y=.970,Z=,井筒方位角261°,井筒倾角25°,主斜井井筒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净高,净断面,落底点顶板标高为,全长。
井筒内一侧铺设1200mm宽胶带输送机,另一侧铺设检修轨,主斜井开凿约483m长后,布置下卧式煤仓,煤仓上口南侧与胶带大巷连接,形成主运输系统。
三、盘区划分根据井田内现有巷道情况,利用井田内中部现有巷道,以胶带大巷为界,将全井田划分两个盘区,即井田东部的东盘区和西部的西盘区,本矿井首先开采井田西部的西盘区。
第二部分西盘区概况第一章盘区巷道布置西盘区南北长平均,东西宽平均,面积约,根据盘区形状,大致沿垂直于盘区大巷的方位布置回采巷道,回采巷道采用一进一回U型布置。
胶带大巷位于西盘区轨道巷东侧,接主井煤仓,利用原有旧巷,以方位角178°扩刷至井田南部边界,形成东、西盘区主运煤系统。
采用矩形断面,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巷道净宽,净高度,净断面。
西盘区轨道巷接轨道大巷,利用原有旧巷,以方位角178°扩刷至井田南部边界,采用矩形断面,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净宽,净高,净断面。
西盘区回风巷位于西盘区轨道巷西侧,以方位角179°掘至井田南部边界,采用矩形断面,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净宽,净高,净断面。
第二章盘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
其中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分述如下:1、石炭系石炭系分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
中统本溪组: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数层浅灰色中砂岩及1~2层褐红色石灰岩。
本组厚—,平均厚。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太原组:由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泥岩、高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为大同煤田下部石炭系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11层,其中3-1、3、8-1、8号煤层在井田内赋存较为稳定,是主要可采煤层。
井田东、西部受煌斑岩侵入的影响,部分煤层发生变质、硅化。
最底部一层中、粗粒砂岩常含砾径不等的砾石,厚约4m,井田内普遍发育。
本组厚~,平均厚,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二叠系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薄层铝质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共含煤5层,为山1、山2、山3、山4-2、山4号煤层,煤层大多为不稳定、较稳定)。
及局部可采煤层,主要为山3和山4-2号煤层。
底部为3—6m灰白色粗粒砂岩(K3本组厚—,平均厚。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第二节区内地质构造井田位于大同向斜南部西翼,处在F1和F2两条大型正断层形成的地垒构造之上,井田为一背向斜组成的褶曲构造,褶曲轴向为南北向、北北西向,地层总体向南倾斜,倾角为4°—9°,井田界外发育2条断层,未见陷落柱。
1、褶曲背斜:位于井田内西部,轴向近南北,向南倾伏,两翼倾角4°—5°,(1)、S1井田内延伸长度约600m。
(2)、S向斜:位于井田中西部,轴向近南北,向南倾伏,两翼倾角5°—6°,2井田内延伸长度约600m。
(3)、S背斜:位于井田内中部,轴向N40°W,向南倾伏,两翼倾角36°—9°,井田内延伸长度约600m。
2、断层据左云南勘探区资料钻探控制揭露的断层有两条,控制了井田的南北边界,现分述如下:F1:位于井田北部界外(711钻孔和810钻孔间),倾向北,倾角80°,落差110-240m,延伸长度约15000m。
F2:位于井田南部界外(717钻孔南),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落差50-85m,延伸长度约9000m。
3、岩浆岩本井田有岩浆岩活动,据左云南区资料分析,主要为印支期煌斑岩,侵入方式为岩床形式,井田西部609号孔和井田北部711号孔均有揭露,711号孔煌斑岩厚,侵入3号煤层,使煤层有变为天然焦。
据井下资料岩床对两侧煤层的烘烤焦化现象,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从上所述,井田内褶曲宽缓,断层位于界外,岩浆岩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未发现陷落柱,纵观整个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煤层状况一、地层含煤性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含5层煤层,自上而下为山1、山2、山3、山4-2、山4号煤层,其中山4-2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井田内已采空),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煤层平均总厚,地层厚度,含煤系数为%。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含煤系数为%。
太原组共含11层煤层,自上而下为2、3-1、3、4、5、6、7、8-1、8、9、10号煤层,其中山3-1、3、8-1、8号煤层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地层厚度,含煤系数为%。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含煤系数为%。
二、可采煤层1、现将3号可采煤层叙述如下: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3-1号煤层,平均,煤层厚度,平均,结构复杂,普遍含5~7层夹矸,夹矸厚度,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属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井田北部少量开采。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细砂岩、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2、煤层结构及夹石的岩性和厚度西盘区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倾角一般为2~3°,煤层厚度~,一般,属特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由5~7层夹矸,煤层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炭质泥岩。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量一、含水层本井田共有4个含水层,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基岩风化壳裂隙含水量相对较大外,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侏罗系砂岩、砂质泥岩裂隙含水层组,富水性一般较弱。
二、矿井涌水量据地质报告提供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80m3/d,最大涌水量为720m3/d。
第五节其它开采条件一、瓦斯按晋煤资评瓦字【2013】10号《2012年度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评审意见书,我矿2012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min。
鉴定为瓦斯矿井。
二、煤尘各煤层均存在着煤尘爆炸的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按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评定3#层为容易自燃煤层。
四、地温根据测温结果,井下温度一般在14℃左右,冬季略低,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本井田为地温正常区。
第三部分 8101首采工作面设计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首采8101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为左云县树儿里村西南部,井下位于3号煤层西盘区西北部,为该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175~208 m。
西、北部为矿界保护煤柱,南为5103巷(未掘),东部为西盘区回风巷、轨道巷,工作面煤层向上~为3-1号煤层,再向上~ m为山4-2号煤层,在停采线外东南部有采空区。
附图1:工作面地质平面图附图2: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附图3:工作面层间对照图第二节煤层特征8101工作面煤层结构较复杂,为一特厚煤层,煤层总厚~,平均为米,煤层倾角2~14º。
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暗煤、条带状结构,沥青光泽。
从工作面煤层总体来看,盘区巷及切眼附近底板相对高,中间底板相对低。
煤层普遍有3层夹矸,夹矸厚度~,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
第三节顶底板岩性顶板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砾岩,3-1号煤,底板岩性为粘土—细砂岩和砾岩。
附图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根据已掘巷道资料,共揭露出七条落差~的正断层,揭露冲刷两条,宽~,深~,包裹体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