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合集下载

15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5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号:CMF-FD.1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防治水科编制:苗敏楠科长:防治水副总: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年月日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名称15#煤水平名称﹢990 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5103工作面地面标高1300m-1437m工作面标高958.9m-1014.7m 地面对照位置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石圪垤山中西部,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5103工作面位于15#煤一采区,以真方位角34°沿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设计长度864m,切眼长度175m。

15103工作面北侧与山西汾西瑞泰正太丈八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边界相邻,最近点距其边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对应地面无建筑物,工作面回采不会对地面设施造成影响。

走向长864m 倾斜长175m 面积151200m2煤层情煤层总厚4.56m 煤层结构煤层倾角10°—16°3.7-4.97m 含1-4层夹矸可采指数 1 变异13.06% 稳定稳定15#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9号煤层47.10-59.62m,平均54.69m,根据SY-5号钻孔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揭露情况综合分析,工作面煤层厚度约4.56m,煤M%(水分)A%(灰分)V%(挥发分)Q(发热量)F%(固定碳)S%(全硫)Y(胶质层指数)工业牌号质情0.82 16.39 18.07 28.15 64.72 2.65 5贫煤、贫瘦煤、瘦煤黑色、灰黑色,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具节理,发育阶梯状、棱角状断口,有一定韧性,中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

宏观煤岩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K4石灰岩 3.91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1# 煤0.72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砂质泥岩 1.37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煤层顶底板情泥岩0.6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12# 煤0.50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属半亮型粉砂岩0.8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砂质泥岩 2.50 灰黑色,中厚层状,见水平纹理,垂直粉砂岩 2.15 灰色,薄层状,见均匀层理,含植物碎泥岩 5.50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细粒砂岩 1.85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K2石灰岩 5.43 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见大量14# 煤0.81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细粒砂岩 2.31 灰色,薄层状,水平纹理,垂直裂隙发粉砂岩 4.15 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老顶细粒砂岩8.16 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况直接顶泥岩0.95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植物15# 煤 4.56 黑色,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玻璃光泽-直接底泥岩0.3 灰黑色,薄层状,见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含铝泥岩0.2 深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滑面,老底粉砂岩 3.05灰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物碎屑化石。

XXXXXX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XXX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回采地质说明书

回采地质说明书

(8):257~258 [11]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2]S. Jayanthu.Stress Distribution During Extraction of Pillars in a Thick Coal Seam.1National Institute of Rock Mechanics[J}.Kolar Gold Field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04.37(3):171~192 [13]汤万钧,姜新宇,柳善忠等.复杂条件下煤层底板等高线生成算法研究[J]. 煤炭技术.2010.29(7):33~35 [14]丁安民.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的理论适用性研究[J]. 焦作工业学 院.1996.18(2): 14~17 [15]任玉娟,绍岩,张平等.浅谈煤层底板等高线的绘制及应用[J].矿山测 量.2006.12(4): 59~60 [16]魏亮.煤矿勘查建设中煤炭储量的计算方法[J].山西建 筑.2014.40(16):75~76 [17]赵宇.Surfer 软件借助 AutoCAD 实现计算机绘制煤层顶底板等高线图 [J].煤炭技术.2005.24(4):11~1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煤层等高线距取决与图的比例尺和煤层倾角等因素。图
的比例尺越大,煤层越平缓,则等高距越小。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以分煤层采掘工作面为底 图,绘图资料主要有井巷编录资料、钻孔资料、上部已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各开采水平 切面地质图及根据实际资料编制和修改的地质剖面图等。具体内容包括(1)煤层底板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依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井田开发经济技 6 中 煤 层 的 涌 水 量 。

8301工作面 回采地质说明书

8301工作面 回采地质说明书

前言8301工作面是八采区第一个回采工作面。

煤矿开采,地测先行,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采矿设计和生产的依据。

为了确保8301工作面顺利开采和受综采队的委托,特编制了《8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及有关地质预报。

《说明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8301工作面概况、地质构造、煤层概况、顶底板岩性、其他地质构造对回采的影响、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水文地质、储量计算、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因素、存在问题及建议等。

全书注重地质因素与采区回采的结合,反映了地质工作在采区回采期间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煤层变化与水文地质,是尤为重要的。

《说明书》在编制的过程中得到了矿总工程师李东涛、地测副总高殿江、技术部经理武强、综采队技术员王海龙同志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煤矿开采地质因素变化不定。

《说明书》中难免有遗漏和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3)第一节:工作面位置1:地面位置2:井下位置第二节:工作面范围、面积第三节:工作面与四邻关系第二章地质构造 (4)第三章煤层概况 (5)第一节:煤层及煤层厚度、结构第二节:煤质第三节:煤层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第四章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及裂隙发育情况 (7)第五章预测岩浆岩、冲刷带等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7)第六章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8)第七章水文地质及防治水措施 (8)第一节:预测工作面正常、最大涌水量第二节: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第八章工作面煤炭资源储量 (9)第九章地热、冲击地压和煤层自然危险程度等 (9)第十章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事项及建议 (11)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1、地理位置:8301回采工作面地面位于九台市九交中心小学西南90m,上顺位于九交农场东南130m,下顺位于九交农场边缘,一部分为民在宅,一部分为农田,地面标高:+174.9m。

2、井下位置8301回采工作面井下位于八采进风巷下山西南,是八采区第一个工作面,无相邻的采区。

112206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12206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资源
储量
(t)



(%)
可采
储量
(t)
2
380
75
28500
1.3
1.4
51870
95
49276
问题及建议
因与112204采面在同一侧区域进行,回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巷道顶板压力情
况,要加强对顶板压力观测和控制,严格执行强制放顶和支护管理要求,防止顶
板大面积来压和矿山压力显现造成的工作面支护困难及顶板破碎难以管理。确保
断层
北东-南西
20m
15°
逆断层
7m
影响不大,须重新掘进切眼进行搬面布置
褶曲名称
性质
轴向
两翼地层产状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
通过对该工作面的调查,采面上部为112204工作面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要注意老顶来压后的水患监测和部份地段的顶板会有淋水管理,在工作中要加强观察。在通过断层时要做好排水设施后进行施工,确保提前预防和有效防止水患发生。
走向长
(m)
380
倾斜长
(m)
75
面积
(m2)
28500
煤层情况
煤层总厚(m)
1.3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
10
简单
可采指数
0.97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顶底板情况
类型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砂岩
直接顶
炭质页岩
0.5-3.6
灰色,性脆、较硬。
伪顶
炭质粘土岩
0-0.5
灰黑色,易脱层,随采随落
直接底
粘土岩

2411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2411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倾斜长(m)
(常数)
斜面积
(m2)

厚(Leabharlann )容重(t/m3)
工业储量(t)



(%)
可采
储量
(t)
686
176
120736
6.3
1.4
1064891.5
93%
990349.1
问题及建议
1.在材巷揭露有两个正断层,回采过程中应注意调整采高。
2.贺岭小窑和永安二矿可能对工作面上部9#煤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回采须注意加强顶板支护和水情观测,以确保安全生产。
有滑感,遇水变软膨胀,抗压强度147kg/cm2
老底
煤岩层节理
节理组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玫瑰节理图
主节理
N 5º
79º
次节理
N76º
80º
地质构造情况
概述:工作面总体呈背斜构造,掘进时在材巷揭露有两个正断层,另据坑透显示,工作面有一异常区,预测为无炭柱。<如图所示>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m)
对回采的




Mt
A
V
Q
FC
S
Y
工业牌号
5.4%
23.39%
29.74
27.12MJ/kg
1.7%
20mm
JM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K2石灰岩
5.33
灰色、致密,坚硬,抗压940kg/cm2
直接顶
页岩
5.20
黑色,含砂岩,抗压强度389kg/cm2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105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05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5
最大涌水量(m3/h)
15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根据资料分析,10502工作面C5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5.6m3/t左右,工作面对应上保护层C4煤层已经尖灭;未保护区已实施了超前预抽措施。回采前,通防部门提前进行开采保护层后效果检验和未保护区域超前预抽措施进行效果检验,并提交工作面开采保护层和未保护区域实施超前预抽措施后的突出危险性评价。
泥 质
1.9~4.5
3.2
灰色,薄层状构造,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中部见一滑面,倾角10°,有擦痕,充填钙质薄膜。
老底
泥 质
粉砂岩
6.95~7.78
7.37
黑灰色,含菱铁矿及大羽羊齿化石;上部为3.41m粉砂岩,局部含似层状菱铁矿






根据10502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工作面内回采期间不会揭露大型断层、岩浆岩侵入体、陷落柱及古河流冲刷等地质构造。为确保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回采期间需注意以下事项:
回采对地表设施的影响
根据10502工作面实测标高和井上下对照图进行对比,工作面内回采C5煤层最小埋深为266m,最大埋深为290m,一般为278m。该工作面对应地表无重要建、构筑物、无住户;10502工作面开采时将重新对地表岩体进行破坏,将造成地表开裂及山体塌陷现象,开采沉陷有可能威胁到公路上活动的行人及车辆。处理措施如下:
6、加强地表巡查工作,发现险情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人员财产及人生安全。
7、10502工作面回采将对1110材料石门、10503运输下山、1165回风石门巷道造成破坏,回采期间,加强上述巷道顶板观测,防治顶板冒落伤人。


1、1050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健矿业集团公司()矿(公司)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可打印)
编制(必须手签)
审核(必须手签)
部长(必须手签)
总工程师(必须手签)
接到通知书时间
提交时间(要求工作面贯通后5天内提交)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说明:
一、煤层稳定性的评价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 )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详见下表。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煤层稳定性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 n
n Km '=
式中,n —工作面内参与煤厚评价的的见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
n ´—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2、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100%M
S
γ⨯=
1
n )
M (M S n
1
i 2
i
--=
∑=
式中,i M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M —工作面的平均煤厚; n —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S —均方差值。

三、附图编制要求和注意事项:
1、回采地质所明书附图包括有: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综合柱状图、上下付巷实测地质剖面图、切巷实测地质剖面图以及其他中联巷实测地质剖面图等。

附图可将上述图种绘制到同一张图上,但要做到布局合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幅。

责任栏尺寸为:长×宽=14cm ×7.5cm ,其中图名一栏宽3.5cm 。

主要内容包括:图名、编制(或制图)、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比例尺、资料来源、日期等。

图纸不分副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回采地质图;图纸分副
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实测地质剖面图。

责任栏中的签名必须为手写签名,严禁打印。

日期应与说明书相对照。

如下图(示意图):
外推60~100m。

主要内容包括:坐标网、指北针(可采用简易指北针符号,正方格网可不标注)、煤柱、村庄、铁路、公路、地表水体。

实际施工的巷道、回采工作面,钻孔,测点,煤层底板等高线、断层、褶曲及薄(无)煤带,掘进时的探煤厚点及全煤厚值,掘进时揭露的较大出水点、顶板淋水范围,设计停采线等。

若资源储量需分段计算时,需划分储量块段,并分段计算储量;不分段计算储量时,不需要标注块段边界符号。

3、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500、1:200,主要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高程线及注记、巷道方位、测点及标高、相交或立交巷道及其名称(包括设计和已经施工的)、探煤厚点资料(包括顶煤、全煤厚、底煤)、实际揭露的断层等。

特殊地点要附小断面图。

需要注意事项:①要严格做到平剖对照。

②煤层顶底板要采用圆滑实曲线,其中未见顶或底的探煤点附近的顶底板线采用短虚线。

③断层要标示出断层名称、产状、实际揭露落差以及上下盘相对位移方向。

④充填顶底煤时,颜色可采用浅灰色,以便于其他文字注记的标注。

出现打顶、打底现象填充岩性符号时,岩性符号要与煤层顶底板线相平行,其中采空区内的垮落顶板符号采用散乱的“△”表示。

4、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500、1:200,可采用掘进地质说明书的综合柱状图,但煤厚需采用工作面实际揭露资料。

四、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1、负责采煤的业务科室(部门)必须向地测科(部门)提出委托书,委托时间应在工作面贯通之前。

委托书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签字。

2、回采地质说明书应在工作面贯通后5天内提交。

说明书编制时应注意时间的前后对应,不能超过规定时间。

首页签名必须为手写签名,严禁打印。

3、要有完善的发放记录。

4、委托书、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和发放记录要严格按照档案化管理进行统一归档,同时回采地质说明书及附图的电子版本也要进行档案化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