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煤柱回采地质说明书

合集下载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10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1101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及工作面上、下顺槽切割在掘进过程中的实测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

保证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1101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西翼,东部为井底车场,西北部为尚未开拓地段,南部是11031设计工作面。

地表地形属丘陵阶地,地面标高为+500m~+550m之间,11011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735m,地表无河流、无建筑物。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并预测其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趋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它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

该工作面因受向斜构造及F1断层的影响,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起伏频繁,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构造及断层的影响,顶板较破碎,容易出现冒顶事故,将对生安全产带来较大影响。

回采期间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回采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中如有异常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据上、下顺槽及切眼掘进揭露该工作面内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为确保安全生产,回采中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煤层产状井田开采的是古生界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为我矿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赋存厚度较大,局部煤厚不稳定较薄。

1、煤层根据工作面上、下顺槽两巷及切眼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赋存基本稳定,本工作面煤层走向:NW75°、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4.2m,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

回采地质说明书

回采地质说明书

存 在 问 题 及 建 议
1、512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21203工作面上覆基岩、松散层及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4、51203工作面剖面图 3、51203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1:1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31406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由于工作面首次采取水力预裂放顶,在初采初放时,注意观察顶板垮落距离 、周期,顶板初次垮落后,预计涌水量会增大,建议加大工作面排水能力,保证 排水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 2、严格按照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要求进行回采,对51203工作面回收率不低于 93%进行考核。 3、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密切观察51202采空区防水密闭墙,发现渗水现象时及 时填堵、处理。
第3页

10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6

10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6

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100301工作面地质情况说明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八月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100301工作面地质情况说明编制单位:亨元顺防治水科编制:蔡晓文审核:孔祥忠附图1、100301工作面回采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1: 10002、100301井上下对照图 1: 10003、100301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及切眼实测地质剖面图 1:5004、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5、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第一章概况1、工作面名称:100301工作面2、工作面布置依据:2011年11月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2010年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瞬变电磁勘探报告》、2011年10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1年11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2011年10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瓦斯地质说明书》、2011年3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6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公司《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等。

3、开采水平:+870水平,地面标高:+1003--+1073,工作面标高:+898--+913。

4、地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槐树原村西部,地面为山地沟壑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5、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为我矿三采区首采工作面,开口位置位于运输大巷中部,位于本矿10号煤层,北邻三采区轨道大巷,西部为未采区,南邻矿井10号煤层未开拓区,东邻为未采区。

6、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该工作面地面为中低山区,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地面回采时将造成地面塌陷,应加强巡视,发现裂缝应及时开挖回填,尤其是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缝的调查处理工作。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

矿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三
3.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
4.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5.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6.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4.主要地质预想剖面图;
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6.其他相关图件。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511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511工作面)

兴文县建设煤矿1511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2017年3 月16 日目录一、工作面位置关系情况 (3)二、工作面地质情况 (3)三、煤层 (3)四、顶底板岩性、裂隙发育情况 (4)五、预测岩浆体、冲刷带等的位置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 (5)六、瓦斯 (5)七、水文地质 (6)八、煤炭资源/储量 (6)九、地热、冲击地压和煤自然危险程度 (6)十、影响回采地其他因素地质建议: (6)1511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位置关系情况1、工作面概况:1511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一采区,西为+290顶板岩石巷,东为1513回采工作面原生煤层;南为主井、副井,北为1512回采工作面。

现1512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

工作面走向长度370m,倾斜长度100米、面积37000㎡。

2、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

地表垂深约250-350m,地面无任何建筑物,为一倾斜山坡,因开采垂深较深,全部回采对地面影响不大;3、回采对地面的影响:由1512回采工作面回采推算,回采该工作面对地表无影响。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二、工作面地质情况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揭露,该工作面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褶曲。

地层走向330-340度,倾向240-250度,倾角28-35度。

煤层顶底板由于沉积原生构造有一定起伏,对回采影响不大。

三、煤层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揭露煤层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2.2米,最小厚度为1.1米,平均厚度为1.74米,工作面由于变化大,厚度变化在1.1-2.2米之间,再由此往上,煤层厚度变化较稳定。

煤层产状:煤层走向330-340度之间,倾向240-250度之间,倾角28-35度之间。

煤层结构: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在掘进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时,未发现有夹矸。

煤质:11#号煤层为半暗~半亮型煤。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Qgr·d
Mj/kg
C·daf
(%)
St·d
(%)
Y
(mm)
工业牌号
1.18
37.7
32.2
35.4
72
0.26
8
SM
xxxxx工作面内3煤属于中灰、中高硫、高热、中等固定碳、低变质瘦煤。
问题
及建议
1、xxxxx回风顺槽距原30304运输顺槽老巷只有4.5m,该区域为应力集中区,回采期间顶板压力较大,易出现冒顶事故;采取三排支护,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支护,严格执行一梁两柱措施,确保回采期间的安全。
编号:DZCLK—20100106
XXXXX有限公司
xxxxx综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
审核:
科长:
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Fra bibliotek编制单位:地质测量科
接到委托书时间:2010.08.03
提交时间:2010.08.10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3煤层
水平名称
+980水平
采区名称
三采区
工作面
名称
xxxxx工作面
3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金属光泽,夹镜煤条带,层状构造,块状结构,粉粒状次之的形式赋存,煤层内生裂隙发育。
煤层走向43°,倾向313°,煤层倾角12~21°,一般16°,xxxxx工作面煤层最大埋深293m,最小埋深47m,位于切眼上口附近。







顶底板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细砂岩
回采对地表设施的影响
回采期间采动波及地表,可能会造成对应地表发生开裂、塌陷及切眼附近山体崩塌;山体崩塌威胁人生安全及损坏农作物,地测科、工农办经常及时对地表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可能受山体崩塌威胁的地方提前标定警戒,并安排专人巡查,严禁人员入内。

××采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可采储量
(t)
130
50
6500
0.65
1.36
4862
97%
4716





1、因切眼附煤层倾角较大,使局部区域顶板较破碎,应加强破碎带附近顶板的管理支护工作,确保安全回采。
2、回采过程中,应加强薄煤带区域的顶板管理工作。yH:gFEJ_:x
3、该面有两个探巷,回采过程中,通风区应加强探巷区域的瓦斯检查工作,加强通风管理,并制定防有害气体溢出措施。j_I__OrB}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顶板
石灰岩
0.45
灰黑色结构粗糙f=6~8。
4煤

0.65
黑色、光亮型,块状贫煤
底板
中砂岩
3.3
灰白色,石英砂质,硅质交结,水平层里,参差状断口,硬度系数f=4~5。






工作面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变化不大,50~70。该采煤工作面通过上下出口掘进揭露和相关地质资料分析,该区域内无断层和其他地质构造。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面是矿井××采区第一个采煤工作面,东接××采区运输下山,西至火成岩墙,南部100m为一西平巷,北部火成岩墙侵入区,上层3煤未开采,下层5煤未开采,不受水患威胁。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回采工作面地面相对位于山下,无任何建筑物和设施,井上下相对高差342 m~351 m,回采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公司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2502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2502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25022综放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的关系第二章工作面地质―――――――――――――――--――---――1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第三节煤层产状、实见点的煤厚、煤层结构及其变化情况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3第一节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化情况第二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第三节煤尘与自燃第四章水文地质――――――――――――――――-----――――3第一节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富水性第二节本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含水层、断层及其他)第三节预计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第四节水害威胁情况分析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5第一节资源储量块段划分与工业指标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与结果第六章存在问题及建议―――――――――――――――――――6附表、附图――――――――――――-----――――――――――――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25022工作面属网下综放工作面,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目的是为工作面回采提供必要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以提高工作面安全回采,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的关系25022工作面位于我矿二水平五采区,东以下顺槽为界与红12断层相邻,南以设计停采线为界与25021边切眼相邻,西以上顺槽为界与红11断层相邻,北以切眼为界与矿井边界相邻。

工作面分五个块段(2个梯形,3个长方形)总面积:140887.5m2。

地表无建筑物,地面标高+221.6m~+210.5m,二1煤底板标高-233m~-314m,埋藏深度454.6m~524.5m。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他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从一分层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总体为单斜构造,断层较为发育,工作面共有大小断层39条(详见断层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自然
7煤层着火温度在307℃~367℃之间,还原样和氧化样的着火点之差在4℃~41℃之间,从不易燃到容易自燃。
地温
一般情况下,-550m以内,地温正常。
地压
断层附近应力集中
普氏硬度(f)
煤层
夹矸
直接顶
直接底
1~3
<3
<1
储量计算
块段号
走向长(m)
倾斜长(m)
斜面积(m2)
煤厚(m)
容量(t/m3)
断层位置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f1
209
30
正断层
绕2前15.4米
较小
f2
80
25
正断层
绕3前1.4米
较小
f3
205
35
正断层
绕4前10.4米
较小
Hale Waihona Puke f420260正断层
绕4前30.4米
较小
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
1、一灰:一灰距7煤平均21.25m,厚度均2.0m,富水性弱,揭露断层一般不会导水。该面回采过程中,预计不会发生大的透水事故,由于一灰处于7煤顶板冒落裂隙带影响范围内,一灰水以顶板淋水的形式出现。正常情况下工作面出水为巷道底板砂岩水和生产用水,出水量为5m3/h。在回采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顶板变化,注意观察顶板淋水变化情况,发现出水增大及时处理。
层结构稳定,局部有夹石一层,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煤层硬度f=1~3
煤尘爆炸性指数为%,7煤层原样着火温度在307℃~367℃之间,还原样和氧化样的着火点在4℃~41℃之间,因此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
煤质情况
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分Vdaf(%)
原煤发热量(MJ/kg)
粘结指数
全硫(%)
胶质层度Y(mm)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除对农田造成缓慢下沉外,其它无影响
走向长(m)
倾斜长(m)
56
面积(m2)
4909
煤层情况
煤层均厚(m)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度)
6°~10°
简单
可采指数
77%
变异系数(%)28
稳定程度
较稳定
预可采储量
万t
7煤为块状~粉末状,以亮煤为主,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有细小方解石脉顺外生裂隙穿切,煤
工业牌号
气煤(QM45)
7煤富灰中硫,挥发分一般大于35%,无机成分以黄铁矿为主次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结焦性能好,成焦率较高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顶底板分类
普氏硬度系数f
岩性特征
老顶
粉细砂岩
1类
5
灰~灰绿色,波状纹理,充填方解石脉。
直接顶
泥岩
2类
<3
灰黑色,贝壳断口,局部裂隙发育。
伪顶
本工作面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突水系数小于规程规定的m。故7310工作面煤柱回采不受四五灰水威胁。
3、回采过程若发现出水征兆,或遇落差超过5m的断层,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
最大涌水量
15m3/h
正常涌水量
5m3/h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本矿属低瓦斯矿井,瓦斯含量较低。
煤尘
煤尘爆炸性指数%。
3、7310工作面煤柱机巷靠近7310工作面老空区,回采时机巷里需加强超前支护。


1、7310工作面煤柱平面布置图1:2000
2、7310工作面煤柱储量计算图1:2000
3、7310工作面煤柱巷道素描图1:500
4、7300采区综合柱状图1:200
工作面标高
-398m~-414m
地面位置
7310工作面煤柱对应地面位置,处于工业广场的西北方向,距工业广场1420m~1855m,地面为农田。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面位于7300采区轨道下山东翼,东至7310工作面(已回采),北至7312工作面煤柱(已回采),南至7308工作面煤柱(未回采),西至7300轨道下山。
工作面煤柱回采地质说明书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7310工作面煤柱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
科长:
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2010年09月03日
提交时间:2010年09月08日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概况
煤层名称
7煤
水平名称
-395 m
水平
采区名称
西三采区
工作面名称
7310工作面煤柱
地面标高
+28m~+29m
2、四五灰:四五灰上距7煤平均距离90m,根据西大巷四、五灰观测孔观测数据,-385m水平四、五灰水压正常为,计算7310工作面煤柱四、五灰下限临界安全突水系数
T = P/M=÷90=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7310工作面煤柱标高在-454.4m~472m)取。
M----底板隔水层厚度,取90m。
无伪顶
直接底
粘土质粉砂岩

<1
顶部粘土成分多,向下粒度变粗。
老底
中砂岩

灰绿色,块状坚硬,易风化,以石英为主。






该工作面煤层走向近东北,从7310工作面煤柱准备时揭露情况分析,该面回采巷道构造简单,两巷共揭露正断层4条,其中落差超过1m断层2条,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构造名称
走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工业储量(t)
回采率(%)
可采储量(t)
1
56
4909
8713
97
8452
合计
56
4909
8713
97
8452
问题及建议
1、通过工作面准备时揭露的断层分析有四条落差在0~2米之间的断层延伸至工作面内,断层附近应力集中,在回采至断层附近时要保证支柱初撑力,及时制定措施,加强支护。
2、7煤层煤尘具有强烈爆炸性,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防尘的管理,确保煤尘不积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