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合集下载

XXXXXX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XXX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XXXXX回采⼯作⾯地质说明书⼀、⼯作⾯的位置及四邻关系XXXXX⼯作⾯位于⼀采区的东部,665⽔平⼤巷的南侧,西部为⼆采区,现正在掘进,东部、南部未开采。

⼆、地表情况地表全部为第四系黄⼟覆盖,多为耕地,地势平坦,呈南⾼北低状。

⼯作⾯的地表南部有雁阳路通过,北部有朔南⼤道经过,均未留设煤柱。

三、埋藏深度1、基岩厚度:最⼤500.0⽶,最⼩258.41⽶,平均369.52⽶。

根据钻孔资料,⼯作⾯的北部J-3孔,基岩最薄258.47⽶,中部37219孔最厚,达到500.0⽶,⼯作⾯的南部3819孔,为350.17⽶。

(见附图)2、松散层厚度:最⼤277.45⽶,最⼩250.05⽶,平均265.22⽶。

⼯作⾯北部较薄,J3孔揭露厚度250.05⽶,南部较薄,37219孔揭露厚度277.45⽶,总体为南厚北薄。

3、埋藏深度:最⼤654.7⽶,最⼩494.21⽶,平均574.456⽶。

⼯作⾯的北部埋藏最浅,南部最深,由北⾄南逐渐变深。

四、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煤层:煤厚最⼤11.00⽶,最⼩4.00⽶,平均9.15⽶,稳定可采。

⼯作⾯的北部350⽶内,由于受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最薄为4.00⽶,⼯作⾯其它地段⼤部分厚度为9.00—1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含2—3层夹⽯,夹⽯⼀般为炭质泥岩。

厚度变化⼤,常呈透镜状分布。

2、煤层顶底板特征1)伪顶:粉砂岩,厚度0.--0.30⽶,局部分布,实见于顶回风巷的650-800⽶段、1450-1510⽶段、2480-2540⽶段。

2)直接顶;粉砂岩,⽔平层理,断⼝平坦,性脆,最厚17.68⽶,平均11.2⽶。

3)⽼顶:中粗砂岩,平均厚度5——7⽶。

⼯作⾯北部的西侧,南部的东侧及1800——2200⽶处,中细砂岩,成份以⽯英为主,长⽯次之,含云母及其它暗⾊矿物,夹⿊⾊炭质条带(见附图)4)底板:泥岩,厚度0.10-3.31⽶,平均1.38⽶。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10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1101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及工作面上、下顺槽切割在掘进过程中的实测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

保证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1101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西翼,东部为井底车场,西北部为尚未开拓地段,南部是11031设计工作面。

地表地形属丘陵阶地,地面标高为+500m~+550m之间,11011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735m,地表无河流、无建筑物。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并预测其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趋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其它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

该工作面因受向斜构造及F1断层的影响,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起伏频繁,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构造及断层的影响,顶板较破碎,容易出现冒顶事故,将对生安全产带来较大影响。

回采期间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回采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中如有异常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据上、下顺槽及切眼掘进揭露该工作面内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为确保安全生产,回采中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煤层产状井田开采的是古生界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为我矿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赋存厚度较大,局部煤厚不稳定较薄。

1、煤层根据工作面上、下顺槽两巷及切眼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赋存基本稳定,本工作面煤层走向:NW75°、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4.2m,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

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得马矿井(+1530m水平)一采区13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制:梁瑞审批人员签名日期安全技术科通风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机运副井长安全副井长生产副井长编制单位:得马矿井安技科编制时间:二0一0年四月八日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得马矿井+1530m水平 132工作面西至K3轨道上山,东以f1310断层为界,上部为即将回采结束的131工作面,下部为待掘133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约540米,倾斜长度约120米。

132回风巷标高+1582m,运输巷标高+1601 m,地面标高为+1725 m ~+1750 m,地面为山坡,无任何建筑,回采无任何影响。

二、地质情况1、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属亮至光亮型,煤炭以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单一,属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7——1.1米,平均为0.9米,煤层倾角30——90,平均为60。

2、围岩的性质直接顶:灰色泥质粉砂岩,夹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微波状水平层里发育,分选性差,钙质焦结。

直接底:灰色粘土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度为1.6米岩石。

老底:灰色粉砂岩,含夹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薄煤层,呈薄至中厚层状,具斜层里,分选性差,含植物化石,厚度约7米。

3、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附后)。

4、地质构造与水文及影响因素工作面小断层极为发育,多数为落差较小的断层,特别是f1309断层对回采影响较大。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附近破碎,淋水大,过断层时,需加强支护。

132运输巷地表无水体,裂隙极为发育,裂隙水较大,尤其是D28~D29间淋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0m3/min,最大涌水量为23m3/min。

5、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8m3/min;煤尘具强烈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40%;煤有自然发火性。

三、采煤方法1、采煤方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不留顶煤推进,采高为0.9米。

2、流程工艺采煤机进刀→割煤→打临时柱→铲煤→移溜→支柱→回柱放顶3、回采工艺(1)、工作面采用MG110/130单滚筒爬底板交流电牵引型采煤机落煤,人工铲浮煤,工作面采用SWG-40T刮板输送机运输,机巷采用SWG-40T 型刮板输送机运输。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2341(1)工作面回采说明书

2341(1)工作面回采说明书
f23411-20
228
138
40~60
0.3
正断层
影响较小
f23411-21
230
320
65
1.5~1.6
正断层
影响较大
F5
143~154
233~244
40~65
12~18
逆断层
边界断层
水文
地质条件
及防
治水
措施
该面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建议在回采前建立4吋排水管路及设备,并配有备用设备;回采期间加强水情观察。预计:
3.该工作面掘进时施工有上风巷高抽巷(距11-2煤层法距5.2~14.9m)、切眼高抽巷(距11-2煤层法距9.0~9.8m)及上风巷顶板钻场(6个),回采前应编制相应过巷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该面安全回采。2341(1)切眼顶板上有2341(1)高抽巷施工的瓦斯抽采孔,工作面回采前应先将高抽巷内积水排完,回采期间应加强顶板水情观察,加强巷道支护及顶板管理。
185
95
40
1.6
正断层
有一定影响
f23411-5
182
272
25~36
0.8
正断层
有一定影响
f23411-6
197
107
65~75
0.8
正断层
影响较小
f23411-7
146
56
30
1.3
正断层
影响较大
f23411-8
157
247
46~65
0.2~0.3
正断层
影响较小
f23411-9
165
255
38
构造名称
走向(度)
倾向(度)
倾角(度)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正文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
3.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4.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5.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6.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7.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8.工作面煤炭资源/储量;
9.地热、冲击地压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10.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事项及建议。

二、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4.主要地质预想剖面图;
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6.其他相关图件。

回采地质说明书模板

回采地质说明书模板

回采地质说明书模板一、引言回采地质说明书是用于记录矿山回采过程中地质情况的重要文件。

该说明书会对回采区域的地质特征、岩性分布、裂隙情况等进行详细描述,以便矿业公司在进行回采作业时能够全面了解地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地质背景在编写回采地质说明书之前,需要对矿山的地质背景进行全面了解。

包括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历史、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背景信息对于正确理解回采区域的地质意义和特征至关重要。

三、地质特征描述在该部分,需要对回采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岩性、岩层分布、自然裂隙的情况等内容。

可以通过钻孔、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式获取相应的地质数据。

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说明,但在模板中不包含图片这一要求。

四、地质风险评估针对回采地质条件,需要进行地质风险评估。

主要考虑的是可能会对回采作业带来的地质灾害,如岩层崩塌、滑坡、地陷等。

在该部分,需要对各种可能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五、回采方案回采地质说明书还需要包含针对回采区域的具体回采方案。

这主要包括回采路线、回采断面、回采方式等内容。

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回采方案,以确保回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具体撰写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公司内部的联系方式,保护隐私和安全。

六、总结与建议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最后,需要对整个地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结部分可以对地质特征、地质风险、回采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

建议部分则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意见。

七、参考文献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最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

这些参考文献可以是相关的专业书籍、论文、矿山调查报告等。

通过引用参考文献,可以证明说明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八、附录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附录部分,可以给出与说明书相关的其他信息,如地质剖面图、地质勘探数据等。

这些附录信息可以为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回采地质情况提供帮助。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xxxxxxx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
Qgr·d
Mj/kg
C·daf
(%)
St·d
(%)
Y
(mm)
工业牌号
1.18
37.7
32.2
35.4
72
0.26
8
SM
xxxxx工作面内3煤属于中灰、中高硫、高热、中等固定碳、低变质瘦煤。
问题
及建议
1、xxxxx回风顺槽距原30304运输顺槽老巷只有4.5m,该区域为应力集中区,回采期间顶板压力较大,易出现冒顶事故;采取三排支护,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支护,严格执行一梁两柱措施,确保回采期间的安全。
编号:DZCLK—20100106
XXXXX有限公司
xxxxx综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
审核:
科长:
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Fra bibliotek编制单位:地质测量科
接到委托书时间:2010.08.03
提交时间:2010.08.10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3煤层
水平名称
+980水平
采区名称
三采区
工作面
名称
xxxxx工作面
3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金属光泽,夹镜煤条带,层状构造,块状结构,粉粒状次之的形式赋存,煤层内生裂隙发育。
煤层走向43°,倾向313°,煤层倾角12~21°,一般16°,xxxxx工作面煤层最大埋深293m,最小埋深47m,位于切眼上口附近。







顶底板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细砂岩
回采对地表设施的影响
回采期间采动波及地表,可能会造成对应地表发生开裂、塌陷及切眼附近山体崩塌;山体崩塌威胁人生安全及损坏农作物,地测科、工农办经常及时对地表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可能受山体崩塌威胁的地方提前标定警戒,并安排专人巡查,严禁人员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 防治水措施:

1、回采期间,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加强地面老窑搬缝的调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2、初次来压期间密切观察工作面涌水量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
停产撤人,报矿调度室。
3、回采期间加强矿井水情观察,加强涌水量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
停产撤人,报矿调度室。
最大涌水量
影 瓦斯


采 二氧化碳
的 煤尘
况 面煤层有夹矸,对煤质有影响。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为粉砂岩和 细粒砂岩
15.4-18.6 17
岩性粒度较细。以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为 主,灰白色砂岩较少,含砂率仅为 29%。

顶板主要砂

岩,局部为
1.3-3.5
泥岩:灰黑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顶 直接顶
呈层状,砂质泥岩:灰黑色,泥砂质结 2.4

泥岩和中粒
构,块状构造。


砂岩

主要为砂质
直接底 泥岩次为粉 砂岩。
1.6-2.8 2.2
细碎屑岩较多,以灰色粉砂岩、砂质泥 岩、泥岩为主,夹众多薄煤层、泥灰岩 及菱铁质泥岩透镜体

质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及生产实际揭露资料表明,该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稳
构 定,煤层倾角 1°左右、没有发现断层、褶曲等构造,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回采 没有影响。
顶板自然跨落 30m 左右,甚至更多。

2、工作面上部存在 3 号煤层采空区未放净积水。
3、工作面局部低洼处水不易于排出。

建 议:
1、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2、加强采空区的处理工作,防止煤层自燃。
3、工作面起采初期上、下两顺槽要各安设两台流量 50m3/h 排水泵采用 4 寸管路排
况 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镜煤为主,少量暗煤。煤层总厚 1.6m 左右,含厚度 0.35m 左右的夹矸,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
Mad (%)

7.62~10.33 9.25(6)

Ad (%)
4.67~10.73 7.48(6)
Vdaf (%)
35.06~36.97 36.14(6)
St,d (%)
未见异常
煤层 类矸
直接顶
直接底

4
6
6
块 走向长 储 段 (m)
号 量
倾斜长 (m)
斜面积 (m2)
煤厚 (m)
容重 (t/m3

工作面 回采率 储 量(t) (%)
可采储 量
(t)
计 1 1903
804038.
200 380700 1.6 1.32
96 774876
4

存在问题:砂岩为主,顶板不易垮落,砂岩厚度约为 15-18m,
中汇富能煤业有限公司
14203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 制 单 位:地测科

制:

核:
总 工 程 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 2020/6/18 提 交 时 间: 2020/6/23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4-2 号 水平名称
+1168
盘区 区名 称
一盘区
工作面名 14203

地面标高 +1003-(m) +1073

3、断层水: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未揭露的断层,工作面回采时无
地 断层水害威胁。

4、老空水:该工作面上部 3#煤层范围内存在老空区,3 号煤距 4 号煤
情 18-20m,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35.1m,受老空水威胁较大,由于原 3 号 煤采空区积水较小 2018 年 11 月 3 号煤停止回采,该工作面上部基本无水,

15-30m 时 , 地 面 因 回 采 造 成 塌 陷 , 回 采 距 工 作 面 道 路 距 1200m-1700m 时,西耳村公路有影响,回采至 1500m-回采结 束对西耳沟产生影响,地面塌陷深度约为 0.3-0.5m 左右。应加强 巡视,发现裂缝应及时回填,尤其是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缝的调
况 但不排除最近两年有积水可能,3 号积水区初步判断为:根据煤层标高 3 号煤
及 积水已流向原 14202 及 14201 工作面低洼处,3 号煤积水已通过 14202、
防 14201 工作面回采已流出。但是 14203 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在两顺槽低洼处对
治 3 号采空区进行钻探。

5、钻孔水:该工作面附近有一钻孔,H1-4 位置,不会对工作面回采有影 响。


断层名称 走向 况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m)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1、顶板水:根据本工作面掘进揭露情况,该工作面顶板直接顶为砂岩、
局部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老顶为砂岩,根据附近钻孔资料、3 号煤采动,结合
上下顺槽掘进过程中打钻记录,回风顺槽与运顺顺槽都未出现探水异常(未
出现有水现象),但不排除局部低洼出现少量砂岩水。根据现有资料及瞬变电
工作面长度为 416m,地面无其它构筑物分布。
该工作面为我矿一盘区区第三个工作面,南邻榆加梁井田边
井下位置 界,北邻矿井三条集中大巷,西邻 4-2 号煤层未开拓区,东邻 14202 及四邻 况 采掘情况
工作面采空区。上覆 3-1 号煤已回采。
该工作面地面为第四系黄土峁覆盖的山区,工作面起采距切眼
回采对地 面设施影
工作 面标 +898-- +913 高(m)
该工作面位于西耳新村东部,地面工业广场东南部,地面有一
条乡村公路从工作面距停采线 685m 处穿过,公路穿行长度约为
地面位置 670m 左右;另外有西耳沟(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从工作面
停采线运输顺槽 403m 至回风顺槽停采线 46m 处穿过,河流穿过 概
查处理工作,
走向长 (m)
1903.5
倾斜长(m) 200
平面积 (m2)
380700
10#煤层总 1..02-1.7
煤层结构
煤 厚(m)
1.43
煤层倾角(°) 不含夹矸的单一煤层
1
层 可采指数
变异指数 0.1 稳定程度
(%)
稳定

4#煤层表现为黑色层状构造,半暗半亮型,断口阶梯状;玻璃及油脂光
泽。硬度一般为 3—4,有一定韧性,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多参差状、贝壳状。
0.41~0.66 0.52(6)
Qgr,d (MJ/k
g) 29.17~ 32.12 30.68(6)
焦渣 特征
2(4) 3(2)
ARD
1.30~ 1.34 1.32(4)

该工作面煤层局部分为两个分层,中部有一层厚度约 0.7m-0.8m 的夹矸;
煤层产状局部发生变化,由于煤层薄,在回采过程中采煤机一次采全高;工作
资料,回采前必须再进行探放 3 号煤疑似积水区并对其进行疏放,确保安全
生产;该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 20 m3/h,正常涌水量为 5m3/h。
2、底板水:4 号煤下部为砂岩存在少量砂岩水,4 号煤层下部为我矿 5

号煤层,由于 5 号煤层为未采区,4 号煤层不受底板水的威胁;根据水文地质 类型划分报告,井田内没有奥灰水,所以受奥灰水的影响不涉及。
议 水,以防初次来压造成工作面涌水。

1、14203 工作面回采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1: 1000
2、14203 井上下对照图
1: 1000
3、14203 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及切眼实测地质剖面图 1:500

4、14203 工作面煤层及其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1:500
其 它
煤的自燃
地 地温
质 地压
情 普氏硬度(f)
30m3/h
正常涌水量
10m3/h
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 0.62m3/min,最大相对涌出量为 0.5m3/t。
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 0.62m3/min,最大相对涌出量为 0.5m3/t。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 I,自燃倾向性属自燃
16-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