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05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826里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Ⅱ826里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一、概述Ⅱ826里综采工作面是西二采区一个综采工作面,切眼总长140米,机巷420米。
该工作面采煤机选用MG450/1050WD型,工作面车选用SGZ800/800型,机巷安装DSJ100/100/2×75型皮带机、SZZ830/315型转载机、PLM2000/200型破碎机;运斜使用DSJ100/100/2×75型皮带机;选用BRW400/31.5型乳化泵站一套,通讯控制采用KTC-2 型。
供电电源来自西二下部变电所。
二、移变容量计算1、设备负荷统计根据设备选型,负荷统计结果如下:本系统设备设备额定功率之和为:∑P=1050+2×400+315+200+250+2×75+4+2×75+4+18.5=2941.5KW 2、移变容量计算与选择(1)移变选择:根据以上计算和目前现有情况,选用三台移变负责该面供电,其中1140V 系统采用3300V系统采用1#KB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工作面刮板机、转载机、破碎机供电和2#KB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对采煤机、乳化泵供电,3#KBSGZY-8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机巷皮带机、运斜皮带机和回柱绞车进行供电。
(2)容量验算如下:1#移变KBSGZY-1600/6型(6/3.3KV)控制工作面刮板机、转载机和破碎机:设备总功率:∑P=315+200+2×400=1315KW 需用系数:max 4000.40.60.40.60.581315de e P K P =+⨯=+⨯=∑ 式中:max p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de K ---为需用系数。
故移变容量为 0.5813151090cos 0.7de N ca wn K P S KVA ϕ∙∑⨯===式中: cos wn ϕ---一组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综采工作面一般取0.7。
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及供电毕业设计说明书

-活塞伸缩量
五、插板千斤顶:
式中: -插板千斤顶活塞腔直径
-活塞伸缩量
六、尾梁千斤顶:
式中: -尾梁千斤顶活塞腔直径
-活塞伸缩量
7、伸缩梁千斤顶:
式中: -伸缩梁千斤顶活塞腔直径
-活塞伸缩量
泵站所需流量:
3、乳化液泵的电机功率
式中: ------选用乳化液泵的工作压力,〔 〕;
式中 -支架上最大千斤顶的推力
-支架上最大千斤顶活塞的面积
-推移千斤顶活塞腔的直径
依照计算出 选最大值
故
液压支架的移置速度应大于采煤机的牵涉速度,由此推算出泵站流量,一样按一台支架全数立柱和千斤顶的同时动作来估算。
式中: -泵站所需流量
-采煤机的牵引速度
-支架的中心距
-从泵站到泵站支架管路泄漏系数
-一台支架全数立柱和千斤顶同时动作所需的流量
------选用乳化液泵的流量,〔 〕;
------乳化液泵的总效率,~。
依照所需泵站的压力和流量,确信先MRB-125/型化液泵。
第三章 采煤机的选型
第一节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要紧取决于采煤机的机械落煤能力,因此,依照不同煤层条件,正确选择采煤机械,对提高工作面产量,节约能耗和平安生产十分重要。
第一节
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做为能源的重要的一部份,在我国开采有着悠长的历史,开采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解放初期,采纳煤破落煤,人工装煤,木材支护,由于工作面运输机,运输能力有限,工作面长度大多在一百米以下,五十年代后期,采纳了运输能力较大,强度较高的刮板链运输机,为改良爆破技术,实现爆破装煤制造了条件,在此之间,部份矿井利用了宽截住深框形截住联合式采煤机及各类截住煤机。开始推行利用金属支柱,六十年代末期, 截住深滚筒式采煤机组。(滚筒采煤机与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刨煤机组和与之配套的金属支柱,铰接顶梁的利用,把回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破煤、装煤、运煤大体上实现了机械化、持续化。解放了工人笨重体力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面生产水平,同时,也简化了生产工序,改善了劳动条件,尽可能减少某些没必要要的辅助工作量,使我国煤炭事业取得了进展。走向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
在5~3为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
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一、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305掘进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4#煤层。
轨道巷长度936.8米,设计宽度4.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胶带巷长度971米,设计宽度5.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尾巷长度990.2米,设计宽度4.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
横贯采用炮掘。
305掘进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由北三采区变9504#高压开关供电,轨道巷掘进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由一台KBSGZY-630KVA型移变供电,胶带巷、尾巷所有机电设备由一台KBSGZY-1000KVA型移变供电。
轨道巷、胶带巷及尾巷设备型号及供电情况详见《305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图》和《305掘进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二、掘进工作面设备选型根据我矿现场实际及使用经验设备选型如下:1、掘进机EBJ-120TP掘进机主要技术参数:机长:8.6米机宽:2.1米可掘巷道断面:9-18m2最大可掘高度:3.75m 最大可掘宽度:5m供电电压:660V 总功率:190KW2、可伸缩皮带机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运输能力:400T/H 电机功率:2*55KW带速:2m/S 带宽:800mm3、刮板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输送能力:150T/H 电机功率:40KW三、掘进工作面供电设备选型1、变压器容量选择305轨道巷设备:EBJ-120TP 掘进机功率190KW ,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功率110KW:S=∑P n *¢cos kr ∑P n =P 掘进机+P 运输机=190+110=300KW需用系数: Kr=0.5(掘进)平均功率因素:cos ¢=0.7(掘进)S=∑PN*¢ cos kr =300*7.05.0=214KVA 根据实际条件轨道巷选用一台KBSGZY-630/10/0.69KV 移动变电站供电。
305胶带巷、尾巷设备:EBJ-120TP 掘进机功率190KW 胶带巷、尾巷各一台,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功率110KW 胶带巷、尾巷各一部:S=∑PN*¢cos kr∑P n =P 掘进机+P 运输机+P 刮板+P 650皮带=190*2+110*2+40*2+7.5*3=702.5KW需用系数:Kr=0.5(掘进)平均功率因素:cos ¢=0.7(掘进)S=∑PN*¢ cos kr =702.5*7.05.0=502KVA根据实际条件胶带巷选用一台KBSGZY-1000/10/0.69KV 移动变电站供电。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及内容要求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及内容要求》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范围、标高及周边采动情况二、井上下关系以及回采对地面的影响三、煤层赋存情况:煤层产状、煤厚、煤的硬度、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种、煤质等;对于煤层柱状图(1:200),薄及中厚煤层要提供不低于8倍煤厚的上覆岩层性质,厚及特厚煤层要提供不少于30m厚的上覆岩层岩性。
四、顶底板情况:岩性、厚度、力学特性。
五、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情况:对工作面回采构成影响的断层、褶曲等构造情况;工作面主要补给水源及最大最水涌水量。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说明,主要包括:预计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危险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地温等。
七、储量计算第二章回采工艺的选择一、回采工艺选择:依据开采技术条件,选择回采工艺(综采、综放)。
二、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1、支架类型的选择2、支架规格的选择3、按经验法计算支护强度(1)根据采高及上覆岩层碎胀系数计算冒落带高度(2)根据冒落带高度计算支护强度4、参考同一煤层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所得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列表说明参考工作面与本工作面预测。
5、工作面支护强度的确定6、综采支架的选择与验证根据工作面条件及计算参数与综采支架适应条件对比,分析支架适应性。
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1、工作面基本参数确定(1)工作面走向长度确定(2)工作面长度确定2、巷道布置列表说明巷道开窝点位置(座标)、施工方位、巷道层位、巷道设计长度(平距)等,并将有关参数标注在工作面设计平面图上。
第四章巷道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第一节机巷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一、断面设计1、计算工作面所需风量,根据工作面通风要求确定巷道所需最小通风断面(设备安装后巷道的净断面),巷道内最大风速不得超过4m/s。
2、根据设备(几何尺寸最大)运输需要确定巷道最小断面。
3、根据设备安装需要确定巷道最小断面,巷道宽度按如下原则确定:设备宽度+设备间间隙+人行宽度+设备与巷帮间隙,巷道高度和各类间隙、人行宽度、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的宽度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21条、第22条规定要求。
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为3~5米的断层。
在F15点处揭示F3—07正断层,产状275<85°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15m3/h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大涌水量0.5~1.5m3/min,正常涌水量0.3m3/min。
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设计资料⊙⊙⊙⊙⊙⊙⊙⊙⊙⊙XXX矿XXX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松藻煤电公司XXX矿机电运输部200X年X月X日目录概述 (2)1.工作面负荷统计(详细负荷统计见附表1): (2)2.变压器选择 (3)2.1确定变压器类型及台数 (3)2.2计算容量及选择移动变电站 (3)2.2.1S1821工作面运输巷口处的第一台移变确定(编号B01) (3)2.2.2所选变压器参数表 (5)2.3计算容量及选择移动变电站 (5)2.3.1S1821工作面距运输巷口606m处的第二台移变确定(编号B02) (5)2.3.2所选变压器参数表 (7)3.电缆的选择 (7)3.1电缆型号的确定及走向 (7)3.2电缆长度的确定 (8)3.3电缆截面的确定 (8)3.3.1高压电缆选择 (8)3.3.2低压电缆截面的确定 (12)3.4采区低压电器选择 (19)3.4.1计算各点的短路电流 (19)3.4.2高低压开关的选择 (20)3.5高压配电装置的整定校验 (21)3.5.1GK01高压开关的整定 (21)3.5.2GK02高压开关的整定 (21)3.6低压开关的整定校验 (22)3.6.1低压开关各种保护装置整定及检验 (22)4.工作面保护接地措施 (24)4.1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装设原则 (24)4.2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地点和要求 (24)4.3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接地 (25)5.防火措施 (25)附表1 (26)附表2 (27)参考资料: (28)概述1、工作面位置S1821工作面井下位于XXX矿S区W部+350水平上山部份,S区8#轴部巷以南,S1820工作面以西,S1821运输巷以东(S1821工作面以西为打通建筑物下保护煤柱),S1821切割巷以北,位于S1720、S1721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以下,属已保护的8#煤层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地表位于打铁沟、福龙岗、牛滚凼坪、双龙弯、大顶一带。
煤矿矿井二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矿井二采区设计说明书煤矿矿井二采区设计说明书前言4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5 第一节采区概况5 第二节地质特征5 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7 第四节储量计算8 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11 第一节采区方案设计及选择11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13 第三章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 第一节采煤方法17 第二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 第四章采区通风系统18 第一节通风系统18 第二节采区风量计算18 第三节矿井通风阻力计算25 第五章采区供水、防尘系统及防灭火系统27 第一节采区防尘供水系统27 第二节采区防灭火系统27 第六章采区排水系统28 第一节采区排水系统28 第二节排水设备选型28 第七章采区运输系统30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30 第二节运输设备选型30 第八章采区供电系统37 第一节采区供电系统37 第二节供电设备选型38 第三节高压配电装置的选择43 第四节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44 第五节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46 第六节采区变电所的硐室与设备布置50 第七节保护接地系统51 第八节采区照明设计52 第九章安全避险六大系统53 第一节安全监控系统53 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53 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53 第四节供水施救系统54 第五节通讯系统55 第六节紧急避险系统55 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55 第一节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55 第二节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58 第三节防尘安全技术措施60 第四节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61 第五节供电安全技术措施62 前言x煤矿井田位于x县x镇境内,距x县城3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24″~106°55′42″,北纬35°08′23″~35°09′16″。
x煤矿现行政隶属x县煤炭局管辖,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已完成一采区回采工作,目前正在回采二采区2525工作面,掘进布置2526工作面。
井田走向长度 2.1km,倾斜宽0.42—0.77km,面积约1.2175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2205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矿别: 家窑煤业单位: 生产技术科工作面名称: 82205工作面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目录前言 (2)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2)第一节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2)第二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及巷道布置 (4)第一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 (4)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5)第三章工作面生产能力及生产系统 (6)第一节工作面生产能力 (6)第二节生产系统 (7)第三节机电设备及供电 (12)第五章技术经济指标 (42)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43)前言根据《采矿设计手册》、《综采技术手册》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82205综采工作面进行设计,该工作面位于我矿+1240m 水平一盘区,预计2017年8月15日采出。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地表概况本矿井位于煤田南东部,市左云县东南26km,小京庄乡家窑村南,行政区划隶属左云县小京庄乡,经济类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41″~112°47′52″,北纬39°45′57″~39°48′18″。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52km,与大铁路相连;南至朔州到长303km。
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的运煤专线。
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井田南东有岱(岳)~马(营)公路与大运也相连,另外井田和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该矿东与峙峰山煤业相邻,西北与整合后的左云县兴煤矿相邻。
南、北无其它煤矿开采。
二、工作面参数82205工作面为22#煤层综采工作面,本采面北部为已采82203工作面,南部为82207设计采面,西部为22#煤层82204采面。
工作面标高:1302~1333.5m工作面走向长度:890m工作面长度:105m工作面面积:93450m²第二节地质特征一、煤层及顶底板情况1.煤层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石炭系组中部22#煤层,地质结构复杂,顶板多为中粒砂岩或粗粒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平均煤层厚度为4.47m,煤层倾角为0~150,煤的种类为气煤。
本采面在掘进过程中揭露4条断层,最大落差15米,最小落差2米,运输顺槽揭露全岩断层走向长度90多米,对回采影响较大,建议对断层进行探明,决定可采与否。
顶板:上距18号煤层24.75~65.62米,平均厚41.90米,岩性为粒砂岩或粗粒砂岩。
底板:下距22#煤层7.25~29.60米,平均厚21.11米,岩性为泥岩。
2.顶底板情况顶板:上距18号煤层24.75~65.62米,平均厚41.90米,岩性为粒砂岩或粗粒砂岩。
底板:下距22#煤层7.25~29.60米,平均厚21.11米,岩性为泥岩。
二、地质构造根据82205工作面胶带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掘进过程实际揭露情况,82205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产状平缓,倾角0~13°。
三、水文地质根据现有勘探资料及掘进期间涌水状况,82205工作面直接充水因素主要为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主要以中、厚层状的中、粗砂岩层间裂隙及脉状裂隙含水为主。
且工作面呈南高北低趋势,根据82205工作面胶带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掘进时涌水量状况,工作面在开采期间可能受水的影响较小,预计82205工作面回采期间正常涌水量5m³/h,最大涌水量10m³/h。
四邻间不会给工作面回采带来水害威胁。
工作面上部为18#煤层,历史采掘情况不详,为保证回采期间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及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
四、储量1、可采储量(890-80)*105*3.0*1.47=375070.5t2、设计采出煤量计算按停采线80米,采高3.0米,割煤回采率97%:割煤量:(890-80)*105*3.0*1.47*97%=363818.4t3、服务年限循环产量:105×3×0.8×1.47×97% =359t日产量:359×6=2154t月产量:2154×25.5=54927t可采期:375070.5÷54927=6.8(月)五、瓦斯、煤尘、自燃情况本面属低瓦斯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很小,但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Ⅱ级,属于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最短为62天。
所以应有严格的预防煤层自燃措施。
本工作面所采22#煤,属于煤尘爆炸性危险煤层。
在回采时要求防尘防爆设施齐全,加强洒水除尘和通风管理工作,并制定严格的防尘防爆措施,回采结束后采用黄泥灌浆处理采空区。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1、为了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注意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公司生产技术科联系,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根据回采时的情况,82205工作面回采时可能会受到煤层自燃、有害气体超标等威胁,要求综采队在回采时加强注意,发现异常及时向公司调度指挥中心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及巷道布置第一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1、采煤方法根据82205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结合周边矿井实际情况以及矿井现代化发展的趋势,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
2、采煤机的选型根据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05m,采高初步确定为3.0m,煤层普氏系数f=2-3,采用MG400/930-WD双滚筒采煤机。
3、液压支架的选型①、液压支架的选型根据本面煤层的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征,为保证选用适用的支架,使得综采各项工艺参数充分发挥,确保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进行工作面支架选型。
A、根据工作面自然条件,顶板为四类,煤层厚度平均为4.47m,煤层倾角为0°-15°等赋存条件,初步选用支架为掩护式支架。
支架的支护强度0.92Mpa,取支架支护强度为0.92Mpa。
B、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支架工作阻力:Q=Z b(l+c)(Kn)式中:Z——选定支护强度,取0.92Mpa;b——支架中心距,取1.5m;c——顶梁前端至煤壁距离,取0.2m;l——顶梁长度,取4.0m。
Q=Z b(l+c)=920×1.5×(4+0.2)=5796KNC、支架初撑力的确定由于82205工作面顶板较不稳定,故确定支架的初撑力不小于工作阻力的80%,即为5040 KN。
D、液压支架的高度计算(1)支架的最大支撑高度考虑到顶板有伪顶冒落或局部冒落,支架的最大支撑高度应是煤层最大开采厚度再加200-300mm,即:h max=H max+(200-300)mm H max——煤层开采的最大高度,mm。
=3000+300=3300 mm(2)支架的最小支撑高度支架的最小支撑高度为最小开采高度减去(250-350)h min=H min-(250-350)mm H min——煤层开采的最小高度,mm。
=2500-350=2150 mm根据以上参数,选用ZF6400/17/32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和ZFG6400/20/32型放顶过渡液压支架。
②.工作面配套设备选型工作面运输机:根据本面所选支架与运输机、支架控顶距与运输机的配合以及采煤机与运输机的配合须达到尺寸合理与操作灵活方便的要求,再考虑到工作面的运输能力须大于生产能力,本面运输机均选用SGZ-764/400型双中链刮板运输机。
③.运输道运输设备选型SZZ764/200机一部、PCM160破碎机一部、DSJ100/63/125胶带输送机。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一、回风顺槽1.布置:全煤巷跟顶定向布置,全长890m。
2.支护及断面:巷道净断面不小于12m2,掘进断面:宽*高=3500mm*3000mm。
顶板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顶部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φ20*2000 mm,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
锚索居中双排布置,间排距2000mm*2000mm,锚索6300mm;顶网为Φ6.5钢筋网,规格为:2000mm×1000mm。
巷道靠回采侧锚杆采用树脂锚杆Ф18*1800,杆体为全螺纹式树脂锚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间排距为1000*1000mm,托盘为φ125*37.5mm,帮网为尼龙网,规格为:3000mm ×50000mm;另一侧为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φ20*2000 mm,间排距为1000mm*1000mm,帮网为Φ6.5钢筋网,规格为:2000mm×1000mm。
3.用途:担负本工作面的回风、材料及设备运输、防尘管路等任务。
二、运输顺槽1.布置:全煤巷跟顶定向布置,全长890m。
2.支护及断面:巷道断面为矩形。
掘进断面:宽*高=4600mm*3000mm。
顶板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顶部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φ20*2000 mm,锚杆间排距800*800 mm,托盘采用Q235钢,规格为150*150*10mm。
锚索居中双排布置,间排距2000*2000mm,锚索φ15.24*6300mm,托板规格为300*300*12mm,顶网为Φ6.5钢筋网,规格为:2000mm×1000mm。
巷道靠回采侧锚杆采用树脂锚杆Ф18*1800,杆体为全螺纹式树脂锚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间排距为1000*1000mm,托盘为φ125*37.5mm,帮网是尼龙网,规格为3000*50000;另一侧为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帮网为Φ6.5钢筋网,规格为:2000mm×1000mm。
3.用途:担负工作面煤炭运输、进风、防尘管路、排水管路及生产电缆敷设等任务。
三、切眼1.布置:全煤巷跟顶定向布置,上下分别与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中-中长105m。
2.支护及断面:顶板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巷道断面为矩形:宽*高=7500mm*3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φ20*2000mm,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
锚索每排四根布置,间排距2000*2000mm,规格φ15.24*6300mm,金属网规格Φ6.5*2000mm*1000mm。
因切眼断面较大,中间增加两排单点液压支柱支护增强支护强度。
3.用途:装备采煤机、综放支架及工作面运输机等设备。
第三章工作面生产能力及生产系统第一节工作面生产能力本工作面采用“三八”制循环作业: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每个生产班以完成一次采装运支为一循环,一日6个循环。
回采工艺顺序根据工作面顶板情况分两种:当顶板较完整时,工艺顺序为:割煤→移架→移溜;当顶板较破碎时,工艺顺序为:移架→割煤→移溜。
煤机割煤高度3.0m:一、产量(生产能力)1.循环产量:Q循环=工作面净长×煤厚×截深×煤容重×循环进刀数×工作面回采率=105×3×0.8×1.47×1×0.97=359t2.日产量:Q日=Q循环×日循环数=359×6=2154t3.月产量:Q月=日产量×月平均生产天数=2154×25.5=54927t二、可采期1.日进尺:L日=截深×每循环进刀数×日循环数=0.8×1×6=4.8m2.可采期:T可采=设计可采走向长÷日进尺=810÷4.8=169天第二节生产系统一、运输系统(一)运煤系统:工作面→82205运输顺槽→漏煤眼→22#南翼集中胶带大巷→主斜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