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综采工作面设计使用说明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2205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矿别: 李家窑煤业单位: 生产技术科工作面名称: 82205工作面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目录前言 (3)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概况 (3)第二节地质特征 (4)第二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及巷道布置 (6)第一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 (6)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7)第三章工作面生产能力及生产系统 (9)第一节工作面生产能力 (9)第二节生产系统 (10)第三节机电设备及供电 (16)第五章技术经济指标 (53)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54)前言根据《采矿设计手册》、《综采技术手册》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82205综采工作面进行设计,该工作面位于我矿+1240m 水平一盘区,预计2017年8月15日采出。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地表概况本矿井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行政区划隶属左云县小京庄乡,经济类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41″~112°47′52″,北纬39°45′57″~39°48′18″。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大同52km,与大秦铁路相连;南至朔州到太原长303km。
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大同的运煤专线。
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井田南东有岱(岳)~马(营)公路与大运也相连,另外井田内和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该矿东与峙峰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北与整合后的左云县长春兴煤矿相邻。
南、北无其它煤矿开采。
二、工作面参数82205工作面为22#煤层综采工作面,本采面北部为已采82203工作面,南部为82207设计采面,西部为22#煤层82204采面。
工作面标高:1302~1333.5m工作面走向长度:890m工作面长度:105m工作面面积:93450m²第二节地质特征一、煤层及顶底板情况1.煤层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石炭系山西组中部22#煤层,地质结构复杂,顶板多为中粒砂岩或粗粒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平均煤层厚度为4.47m,煤层倾角为0~150,煤的种类为气煤。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
在5~3为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
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23712综采设计说明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二章回采工艺与采场支护设计 (5)第一节回采工艺选择 (5)第二节工作面支护设计 (5)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臵 (8)第一节巷道布臵 (8)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臵基本参数设计 (8)第三节巷道布臵参数说明 (9)第四节巷道轨道线路设计 (10)第四章巷道断面与支护设计 (11)第一节巷道断面设计 (11)第二节巷道支护设计 (15)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9)第一节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19)第二节瓦斯防治 (20)第三节综合防尘系统 (21)第四节防灭火系统 (22)第五节通风安全监控 (23)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25)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26)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臵 (29)第九章生产系统说明与分析 (30)第十章避灾路线 (32)第十一章供电设计 (33)第一节采区供电现状及综采面供电方式的说明 (33)第二节工作面概况与设备选型配臵 (33)第三节供电系统的选择确定 (34)第四节负荷统计及移动变电站选择 (35)第五节高压电缆选择与校验 (36)第六节移动变电站负荷侧电缆选择与计算 (39)第七节移变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44)第八节高压配电装臵中过电流保护的整定 (49)第九节移变系统的整定计算与校验 (50)第十节工作面供电系统设备及材料明细 (53)第十一节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54)附:1、Ⅱ3712W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1000)2、Ⅱ3712W工作面设计平面图(1:1000)3、Ⅱ3712W工作面机电设备布臵平面图(1:1000)4、Ⅱ3712W工作面生产系统及避灾路线图(1:1000)5、Ⅱ3712W工作面切眼放大图及巷道断面图( 1:50 )6、Ⅱ3712W综采工作面供电方案的论证选择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臵该面位于Ⅱ7采区上山西翼,南临Ⅱ3710W采空区;北到Ⅱ3714W设计工作面(该工作面尚未准备);东至Ⅱ3712工作面采空区,与Ⅱ7西翼辅助轨道下山相邻;西至东大巷和南大巷保护煤柱。
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为3~5米的断层。
在F15点处揭示F3—07正断层,产状275<85°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15m3/h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大涌水量0.5~1.5m3/min,正常涌水量0.3m3/min。
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永煤集团公司永华能源一矿2201综采工作面设计编号:综2201-1号设计人员:年月日生产科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第一章工作面简介2201工作面原为炮采工作面,根据生产形势需要,现变更为综采综放工作面。
本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工作面内煤层平均厚度为4.2m,综采切眼以东剩余可采储量为96万吨,本工作面服务年限为21个月;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070m,倾斜长度为150m,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回采。
在二1煤层底板约10m的L7灰岩中下部掘进2201轨道集中巷及2201皮带集中巷,集中巷每隔150m掘石门(联巷)揭煤。
工作面支架型号为ZF2200/16/24,采高为2.2m;采煤机为MG132/320-WD双滚筒采煤机,前后刮板输送机长度均为150m;2201轨道集中巷为进风巷及材料运输巷道,2201皮带集中巷为回风巷及煤炭运输巷。
截止2010年5月底,2201轨道集中巷已掘进1450m,剩余390m;2201皮带集中巷已掘进1310m,剩余510m;2201工作面已回采420m。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2201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为+328.2m~+448.7m,地面为雷坡农田。
本工作面内有7209号钻孔,见煤标高为-68.19m,煤厚为5.2m。
工作面地面南部为雷坡村,北部为尚未开采的2203工作面,东部为井田边界,西部为双塔农田。
根据工作面及其附近钻孔资料可知,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大占砂岩之下,煤层底板下距L7灰岩顶10m左右,煤层顶板上距田家沟砂岩底71.21m,二1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矸1~2层,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煤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倾角12-20°,平均倾角15°。
煤层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具有短距离增厚变薄,具有典型的“鸡窝”状特征。
局部不可采,煤层赋存基本稳定。
二、煤质1、煤质的物理性质二1煤层为黑色、条痕灰黑色,粉状及鳞片状产出,属半亮型煤。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五章工作面生产系统第二节通风系统新鲜风由主、副井→井底车场→西大巷→21轨道联巷→21轨道下山上段→21中部车场→21轨道下山下段/21皮带下山下段→21下部一车场/21下部一车场皮带联巷→21101下付巷→21101工作面。
乏风由工作面→21101上付巷→21101上付巷回风联巷→21回风下山下段→21回风下山上段→21采区总回→西翼总回→西风井→地面。
工作面风量计算①按气象条件计算Q cfi=60×70%×v cfi×S cfi×k chi×k cli(m3/min)式中:v cf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风速,取1.8m/s;S cf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取14.5m2;k chi—第i个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取1.1;k cli—第i个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取1;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60—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则Q cfi=60×70%×v cfi×S cfi×k chi×k cli=60×70%×1.8×14.5×1.0×1=109 6m3/min。
②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Q cfi=125×q cgi×k cgi(m3/min)式中:q cg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取2.19m3/min;k cgi—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2;125—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应超过0.8%的换算系数。
则:Q cfi=125×q cgi×k cgi=125×2.19×2=547m3/min③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 cfi=67×q cci×k cci(m3/min)式中:q cc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取1.2m3/min;k cci—第i个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3;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 1.5%的换算系数。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一、概况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下顺槽开口连接-470m胶带机石门,上顺槽连接-400m 机轨合一石门,东部临近辅3线,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无采动。
对应地表为农田及水系。
该面回采走向长285m,倾斜宽180m,面积51300m2,可采储量21.2万吨。
2.煤层情况本面8煤层赋存稳定,8煤,粉末状为主,少量粒状;煤厚1.5~4.0m,平均3.0m,8煤层结构复杂,8煤层的硬度系数在0.5左右。
3.煤层顶底板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断层水,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0~5(m3/h)。
6.其它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燃等级为不自燃~有可能,自然发火期3~6个月。
地温: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16.8℃,地温梯度2.3℃/100m。
工作面实际温度在26~30℃。
地压:本工作面上、下煤层无采动,估计压力不大。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1.巷道布置根据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开采程序,该工作面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均无采动影响。
计划于2009年2月1日回采。
由于东一采区1111(3)工作面已经回采,目前东一采区三条石门均已通过八煤,1XXX工作面生产系统已基本形成。
1111(3)工作面距离该面法距150米左右。
按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采面接替情况,1XXX工作面设计巷道布置如下:上风巷1XXX工作面上风巷在-400m东一机轨合一石门拨门,长823米,方位128°,拨门处标高-397.76m。
下顺槽在-470m东一皮带机石门拨门,长811米,拨门处标高-474.9m。
由于前期施工至拨门处110米时,遇到冲刷带影响,巷道调整方位为88°,施工38米,重新见8煤后继续沿方位角128°施工。
工作面切眼1XXX工作面倾斜长度180米,巷道坡度38°,方位35°06′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1 工作面地质概况2127工作面位于吕家屯村南约1公里处。
井下位置:位于F19断层和主暗斜井延伸之间,西2123工作面650m,工作面运输巷紧靠近矿区边界线。
该工作面周围无采动情况,工作面南侧有两条巷道,即二水平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
2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1 地质构造情况:由于邢东矿下水平钻孔稀少,所以在2003年初在下水平搞了三维地震勘探,从首采区的地震资料来看可靠性不大,下水平地震资料可靠性怎样?有待揭露验证。
工作面涉及的断层共3条,以下列表说明:2.2 工作面回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2127工作面大部分储量在大色庄村庄保护煤柱内,通过矿与唐山研究院合作,计算得2127工作面在不同长度下回采完毕后对村庄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说明:⑴从水平变形来看,各个方案对大色村的影响均小于规程所指的Ⅰ级破坏。
⑵Ⅰ级破坏:水平变形≤2.0mm/m;倾斜变形≤3.0mm/m;曲率变形≤0.2×10-3。
⑶表中《2100及2300开采》是指2127、2125、2126及2321、2322、2323六个工作面全部开采对大色村影响的初步计算结果。
(此时的2127面宽度约155m)结论:2127工作面宽度可以取为150m,对大色村的地表破坏小于Ⅰ级破坏,因此可以正常回采,不用迁村。
2.3 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2#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影响除外),煤层厚度来源于相关钻孔煤厚资料和主暗斜井算术平均值。
2#煤为深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节理发育,参差状断口,主要由亮煤组成,并夹有镜煤暗煤条带,属半光亮型煤.具有三低一高之特点,即灰份低,磷份低,硫份低,发热量高等特点,其煤种为气肥煤类。
煤层顶底板情况:2.4 水文地质简介2127工作面是二水平一采区第四个生产工作面,采深大,水压大,开采标高下限达到-1200多米。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煤顶板砂岩水尚未得到疏放,在掘进过程中主要受到2#煤顶板砂岩水的影响。
当掘进到断层附近时,顶板裂隙发育,将出现大的淋水。
掘进过程中,应预防顶板砂岩水。
另外,应重点预防巷道揭露大的隐伏导含水构造(陷落柱等)导通奥灰水,发生突水事故。
掘进过程中采取以下防治水措施:⑴运料巷开口前,在二水平皮带下山向2127工作面设计区域进行瞬变电磁侧向探测。
⑵工作面掘进前要施工好一临时水仓,要求排水能力不低于200m3/h。
⑶两巷在掘进过程中要连续进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并留设62m超前距离。
⑷运料巷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运输巷掘进区域进行分段的侧向瞬变电磁三个角度的探测,以查明探测范围内是否存在异常区域。
⑸两巷施工过程中在巷道两帮均要连续施工底板超前钻,对巷道的掘进区域进行无缝隙覆盖,超前距离及帮距均留设62m。
⑹由于该工作面运料、输巷为下山掘进,在掘进过程中均要铺设一趟φ108mm排水管路,随掘随铺,距迎头不得超过30m,在迎头安装2台流量50m3/h的水泵,水泵及排水管路跟头掘进,并在后路备1台同型号的应急泵及配套管件。
出现洼斗时及时挖泵窝,安装两台排水能力不低于50m3/h的水泵,用φ108mm高压胶管与排水管路相连。
并在现场备一台相同型号的水泵及配套管件。
⑺当切眼掘出后,应采用瞬变电磁技术侧向三个角度探测F19导水断层位置,以便及时修改防水煤柱。
⑻施工单位在施工措施和操作规程中明确具体防治水措施。
⑼发现出水情况,要及时采取水样送检化验,判断水源。
2.5 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瓦斯:邢东井田各可采煤层的实际瓦斯含量都不大,无论是同一煤层的深部和浅部,还是上下不同的煤层瓦斯含量差值也不大,甲烷含量变化于0.11~6.67m3/t之间,属低沼气矿井。
根据邻近的2123工作面回采时测得数据,绝对瓦斯涌出量1.1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0.43m3/t。
2127工作面之煤层同2123工作面煤层属同一煤层,而赋存深度,相差不大,所以认为2127工作面瓦斯情况同2123工作面是相同的。
虽然邢东矿属低沼气矿井,但是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加强瓦斯管理,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煤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对本采区煤样作了爆炸性试验,从试验数据上分析2#煤层之煤尘具有爆炸的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6.58%)。
因此掘进及回采时一是加强通风,二是各转载点等地点要及时洒水灭尘。
当采用炮掘时用水炮泥、水钻打眼,迎头50米的地方设置水幕,随掘随移。
工作面回采时使用好架间喷雾,并实施煤层注水。
煤的自燃:据邢东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提供,2#煤属自然发火煤层;又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重庆分院对2123运输巷采样化验结果,2#煤有自燃倾向。
对此我们在掘进及回采施工中应按2#煤有自燃发火倾向考虑,这样有备无患。
根据煤炭自燃发火的三个必要条件即煤炭具有自燃倾向性、有连续供氧条件、热量易于积聚,所以要求在掘进及回采施工中应保持正常通风,巷道经常洒水降温,以免发生煤层自燃发火。
地温:据精查地质报告提供,邢东矿区既无高温区,也无异常区,其地温梯度每百米不足1℃。
但是在二水平皮带下山的掘进施工中,现场作业的职工都感到温度很高,估计是由于巷道断面大,风量小、地温高等原因所致。
所以掘进时要采取加强通风,加强洒水、喷水等降温措施,在确保瓦斯煤尘在限度内同时还要保证温度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温度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地压:地压大。
它表现在巷道掘出后底鼓;顶板锚索托盘压扁,下沉严重;两帮移近量很大。
3 工作面储量及可采期2127工作面掘进总工程量:1762米,其中,岩巷65米,煤巷1697米。
具体如下:运输巷894米;运料巷658米;运料车场65米;切眼145米。
2127工作面地面标高+54~+55米,主采2#煤层标高-1132~-1256米;走向长672米,倾斜长150米,工作面平均推进长度581米,工作面长度141米(平距),面积81603m2,煤层厚度3.80-3.91米,平均厚度3.855米,煤层平均倾角12°,可采储量38.6万t;按每月回采8.5万t计算,该工作面可回采4.5个月。
4 巷道布置4.1 保护煤柱的留设根据生产需要,2127工作面采完后,需要在下方布置三水平排水系统,因此不考虑保护煤柱的留设问题。
4.2工作面尺寸的确定根据生产需要,需在2127工作面下方布置三水平排水系统,因此决定先采2127工作面,结合工作面倾角、机电设备等情况确定2127工作面沿倾向布置,走向推进,工作面长度141米(平距),平均推进长度593米;切眼沿F19断层防水煤柱线布置。
具体如下:2127运料巷掘进时,先从二水平皮带下山开口,沿1°11′方位角掘进538米后到开切眼位置;2127运料车场从二水平轨道下山开口,方位角为94°43′,长度46米,通过曲线与2127运料巷反向掘进贯通;2127运输巷皮带下山开口,沿116°方位角掘进124米后,将方位角改为64°52′,掘进184米后方位角改为1°11′,掘进586m后开切眼,切眼145米,方位角271°11′。
以上为2127工作面巷道布置简单说明,具体见2127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图。
5 巷道规格及支护方式2127工作面运输巷、运料巷、切眼及其它巷道均采用以锚梁网支护为主的支护形式,巷道规格及支护如下:5.1巷道规格(宽×高)2127工作面运输巷巷道规格为5000×3500mm ,2127运输巷开口处及拐弯处在掘进过程中顺便扩出皮带机头硐室及储带仓硐室,机头硐室规格为6000×3500mm ,长度10m ;储带仓硐室规格为5500×3500mm ,长度35m 。
2127工作面运料巷巷道规格为4000×3500mm ,运料车场4500×3500mm 。
2127工作面切眼巷道规格为7000×3500mm ,(其中导巷4000mm ,然后再扩3000mm )。
2127工作面运料车场巷道规格为4500×3600mm ,半圆拱形巷道。
5.2 巷道支护参数的确定(1)两帮煤体受挤压破坏深度值C :()29012cos 1000C tg h kc fc B H r K φα-︒••⎪⎪⎭⎫⎝⎛-•••••= K —自然平衡拱角应力集中系数,按矩形断面,K=2.8; r —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r=2.4t/m 3;B —固定(残余)支承压力影响系数,按实体煤巷,B=1; fc —煤层普氏系数,取fc=1; H ——巷道埋深,取H=1300m ;⎪⎭⎫ ⎝⎛+⎪⎪⎭⎫ ⎝⎛+=101.1211L B ff —顶板普氏系数,取f=4; B —巷道有效跨度,B=5.0m 。
1.867100.51.14211L =⎪⎭⎫ ⎝⎛+⎪⎭⎫ ⎝⎛⨯+=顶锚杆实际长度L 顶=L+L 3L 3—锚杆外露长度,取L 3=0.1m 。
L 顶=1.867+0.1=1.967m根据现有锚杆和以往使用经验,设计时取运输巷顶锚杆为φ22×3000mm ,运料巷顶锚杆为φ22×2400mm 。
帮锚杆:L 帮=l 1+Z+l 311211L1+-+++=B B f fl 1—两帮煤体非有效承载区宽度;Z —帮锚杆伸出非有效承载区之外的额定锚固深度,取Z=0.5m ; B —巷道有效跨度,B=5m 。
1.22m 15158141L1=+-+++=L 帮=1.22+0.5+0.1=1.82m根据现有帮锚杆和以往使用经验,运输巷帮锚杆为φ18×2400mm ,运料巷帮锚杆为φ18×2100mm ,同时在帮上打设两排帮锚索加强支护。
2)锚杆间排距确定锚杆间距: D ≤0.5L ,锚杆间距小于所选锚杆长度之半顶间距:0.5×2400=1200mm ;帮间距:运输巷0.5×2400=1200mm ,运料巷0.5×1800=900mm ,设计取顶、帮锚杆间距均为700mm 。
锚杆排距:ba r K Nn ••••=20L0式中:n ——每排锚杆根数;N —设计锚杆锚固力,N 顶=150kN ,N 帮=100kN ; K —安全系数,取K=3;r —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r=2.4kN/m 3; a —巷道掘进宽度之半,a 输=2.5m ,a 料=2m ; b —潜在冒落拱高度,b=4.85m 。
运输巷m 92.085.45.24.23202008L0=⨯⨯⨯⨯⨯=运料巷0.86m 85.424.23202006L0=⨯⨯⨯⨯⨯=根据邻近二水平皮带下山的支护状况,设计2127工作面的顶、帮锚杆排距均为800mm 。
3)锚杆锚固参数校核 顶锚杆实际锚固长度L 锚=()()2116mm 2222282823236002222=⨯-⨯⨯⨯⨯=Φ-ΦΦ⨯杆孔卷卷L 顶锚杆最大锚固力P 锚=L 锚×π×φ孔×σ σ—药卷实际黏结强度,取σ=2.08N/mm 2 P 锚=2116×3.14×28×2.08=387kN 顶锚杆破断载荷P 杆:P 杆=π/4×φ杆2×σb σb —顶锚杆破断强度,取σb =534MPa =π/4×222×534=203kN P 锚>P 杆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