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的历史地位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简答题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简答题
唐律是唐朝制定的最好的统一的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发展最深的法
律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
它的主要特点是:(1)法律统一唐律以宋律为基础,共有7个分类,涉及民事、刑事、经济纠纷、监狱及其他等各个方面,正式分为五部:《大唐律例》、《礼
部律例》、《户部律例》、《吏部律例》和《军机处律例》,并附有注解等,并根据国家情况和发展需要适度修改,为当时统一法律法规。
(2)法律实效唐律的实施是以实效为依据的,它的实施不仅具有民
事程序性的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还配备了仲裁和伪证制度,以加强
司法实践的权威性。
(3)以德治法唐律考虑了仁政的要求,将“有礼义之法以德治国”
的思想内化到法律中。
在制定和实施唐律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法律与伦
理的关系,把“仁政”和“仁义”运用到刑罚中。
历史地位:唐律是唐朝制定的最好的统一的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发
展最深的法律思想体系和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和法律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唐律是中国封建时代唐朝的法律体系,享有“应用最广、系统最完善、影响最大”的美称。
最早可追溯于盛唐高宗李隆基(公元681-684年在位)以前,及其后代宪宗起初年间,唐律形成三大支柱:皇室政令、衙署习规、相府识事章程。
这三项构成了支撑唐朝政治结构的法律制度。
唐律的完善,使得当时的活动得以有序进行,同时也消除了将领的蛮横。
唐律也影响了后世的刑法体系,其借鉴了蒙古时代的刑法体系,影响了日本的律令,同时也影响了南北朝的法令。
唐律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它有力地固定了唐朝的社会秩序和民法体系,管理了社会,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封建执政思想和实践,并影响了浙江、江南地区以及日本以外地区的法律体系。
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东方文明的传播,是中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前沿组成部分。
唐律的影响和地位

唐律的影响和地位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典之一,它影响深远,对中国历代法律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唐律被誉为“天下之法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首先,唐律对中国法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法律的内容和体例的整合以及对法律实施的规范。
在法律内容和体例方面,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典范,对后世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律为了寻求规范性和层次性,在法律编纂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唐律在内容上极其详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秩序和道德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并且,唐律总结了前代法律的经验教训,摒弃了一些陈旧、不合时宜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
此外,唐律还对体例进行了,弃用了繁冗、不易理解的文言文,采用了简洁明确的文体,提高了普通百姓理解法律的难度。
这种整合和,为后世法律编纂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法律实施的规范方面,唐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律对司法实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明确了审判程序、证据采信、刑罚量刑等各个环节的标准。
唐律注重审判的公正和公平,强调刑罚应适当,不得过度虐待犯人。
同时,唐律还对刑罚进行了分类和体系化,确保了刑罚的执行不过分偏颇。
这种规范性和公正性的处理,为后世司法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唐律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律在治理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唐律规定了公平交易、维护劳工权益等经济规范,增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此外,唐律对家族、婚姻、继承等个人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障了个人权益和家庭稳定。
通过这些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唐律在社会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平衡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总的来说,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典,对中国法制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它的内容和体例的整合为后世法律编纂提供了经验和范本,它对法律实施的规范提高了司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它还以细致的规定调节社会关系,增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
同时,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唐律是一部集众律之大成的法典。
唐律是秦汉魏晋以来数百年间封建立法、司法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自夏商以来数千年间法律文化的结晶。
在唐律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前代各朝关于五刑、十恶、八议等封建刑法原则、刑罚制度在唐律中最后完备化、制度化,历代的法律理论成果也被很好地吸收、利用。
在《疏议》中,对各种制度由来的阐述,就体现了对前朝各代法律制度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唐律对后世中国封建法典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律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刑事立法提供了样本。
唐律的基本精神,也同样贯穿于后世各朝法律制度中,正如元人柳赞《唐律疏议序》说:“然则律虽定于唐,而所以通极乎人情法理之变者,其可画唐而遽止哉……非常无古,非变无今。
然而必择乎唐者,以唐之揆道其中,乘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
”这说明唐律对我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影响。
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元朝《至元新格》二十篇,同于唐律九篇,其他如八议、十恶、官当等制度,也都沿袭唐律的规定。
明初制订《大明律》时,“今制宜遵唐旧”。
唐律对《大清律例》也有明显的影啊,“凡唐律篇目有完全沿用者;有唐律合而今分者;有名稍异而实同者;有分析而类附者……”。
总之,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楷模,是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在中周法制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三,唐律是一部有着厂泛世界影响的法典。
因为唐律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所以其影响所及不仅限于中国境内,对亚洲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61年)所制定的《大宝律令》,有律六卷,共分为十二篇,其篇目与次序一如唐律,而且律文内容也多相似,只在某些方面略作省并而已。
如八议,省为六议,删去议勤、议宾。
十恶改为八虐,删去不睦、内乱等。
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杰出代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规范详备、科条简要:唐律的内容全面且详尽,结构严谨,条文简明扼要,没有冗余。
这种规范详备的特点使得唐律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执行性和适用性。
2.中典治国、用刑持平:唐律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作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强调追求刑法的“中道”,防止过度严苛的刑罚,同时也反对轻罪重罚。
这种“中庸”思想的体现,使得唐律在实践中更加公正和平衡。
3.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唐律将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法典。
其中,刑法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涵盖了行政、民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要求。
4.依礼制刑、礼法合一:唐律将儒家的礼义原则融入到法律条文中,使礼和法相互渗透,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这种“依礼制刑、礼法合一”的特点是唐律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5.立法技术空前完善:唐律在立法技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条文简练明确,概念严谨,逻辑严密,反映了唐代立法技术的精湛水平。
同时,唐律的用语也十分确切、精练,没有歧义,使得法律条文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集大成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规范详备、科条简要、中典治国、用刑持平、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依礼制刑、礼法合一以及立法技术空前完善等。
这些特点使得唐律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律的历史地位极高,它上承着战国时期的《法经》,并发展到秦朝时制定的《秦律》,下启着《宋刑统》和元明清的法律,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法典。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唐律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独有的基本特征,在世界法制史上也被公认为是封建法律的杰出代表。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代表:唐律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最高成就。
试论唐律的

试论唐律的唐律的特点有:1、礼法合一。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唐朝在前代法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简宽原则,制定了12部法律,502条,从而改变了秦汉以来法律法规繁杂的局面。
3、用刑持平。
《唐律》规定的刑罚比前几代都轻,死刑和流放大大减少。
4.语言简洁明了,立法技术高超。
唐朝的法律结构严谨,立法技术相当完善。
唐律概念明确,用语比较确切,逻辑严谨,立法水平堪称楷模。
唐律当之无愧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
唐律的历史地位: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
唐律继承了秦汉的立法成果,吸收了晋法的成果,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
唐律是封建法典的典型和代表,对宋、元、明、清四代法律影响深远。
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大宝律令》、越南的《刑书》和朝鲜的《高丽律》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法律制度积累了2000多年的经验。
自夏代法律制度正式确立以来,每个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律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法律制度的发展。
早在西周时已提出了“三典”的理论,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以后,又在法典的体例和内容等方面不断发展。
从体例上看,自战国时《法经》的六篇,经过汉朝《九章律》等的演进,到隋朝的《开皇律》已形成十二篇及其篇名,并为《武德律》以及以后的《永徽律疏》所继受。
《永徽律疏》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可以说是世界中世纪法典的杰作。
《唐律》的内容是承前启后,在总结前人立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开创了中国古代法典法史结合的先河。
《唐律》之义疏自高宗时作成颁行后,终唐之世,一直没有废止过。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对律令格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删修,结果是“总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义疏仍与单行律并行。
唐律的影响和地位

唐律的影响和地位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整编纂的法律典籍之一,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律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以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唐律的历史背景唐律编纂于唐朝,也就是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时期。
唐律的编纂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创了唐律的前身,隋律。
隋律是唐朝创立的法律基础,唐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刑法体系。
二、唐律的编纂过程及特点唐律由唐朝政府组织编纂,历时长达二十余年。
唐律内容分为刑律、刑论和刑狱三个部分,共有五千余条。
这些条文详细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惩罚措施。
唐律的编纂过程是一个集中权力、严密组织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唐朝政府对法律规范的重视。
唐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以法治国:唐律将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的工具,以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
2.罪刑相适应:唐律刑罚稳定,罪刑相当,注重刑罚的科学与合理性。
3.法条详细准确:唐律对各类犯罪行为制定了详细的罚则,使得犯罪行为具有明确的惩罚标准。
4.人权意识强:唐律注重保障个人的权利,比如在审讯和羁押环节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唐律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对后世法律典籍的编纂和刑法体系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对后世法律的影响2.对中国政治稳定的作用唐律的完善使得唐朝社会的治理更加规范与有序,限制了统治者的专断与行为任意。
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保障,稳定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对于唐朝政治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唐律的编纂过程是一个集中政府权力的过程,体现了当时唐朝政府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视和管理能力。
同时,唐律作为古代法律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论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唐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唐律的特点主要包括总结前代法律制度的经验,修订完善法律条文和制定详细的刑事、民事法律规定等。
唐律在收集整理前代法律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唐朝的兴起,他们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社会秩序。
为此,唐律集结了前代法律制度中的大量内容,包括夏商周秦汉以及西晋和南北朝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这些法律制度的整理和总结,唐律形成了独特的法律风格和特点,为后来的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修订完善法律条文是唐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唐律对前代法律制度进行了精细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内容可读性。
唐律尤其注重了法律条文的细化和详尽,以确保法律的执行能够为社会带来秩序和稳定。
此外,唐律还对刑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罪名,例如盗墓、贪污、走私等。
这些不仅充实了刑法内容,而且为后来法律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唐律对于民事法律的规定也非常详细和系统。
他们制定了诸多法条以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婚姻法方面,唐律规定了长辈媒妁之命的婚姻制度,并明确规定了禁止近亲婚姻、妇女离婚的条件和程序等。
此外,唐律还明确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的保护措施,例如关于人身自由、契约法以及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条文。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唐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唐律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唐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
唐律的编制过程高度重视法典的完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为后来的法典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次,唐律的实施对于唐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律的规定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刑罚的适用和执行也更加公正公平。
唐律中的相关法条对于治理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唐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来的法律制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唐律是中华法系的经典,更是血缘立法的经典。
唐律直接以血缘关系主体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条文有77条,涉及唐代行政、民事、婚姻、家庭、继承、刑事、诉讼等各个方面;其他法律关系主体如凡人、奴婢、良人、皇帝等也以血缘为依据确定,因此唐律的血缘主义特征是特别明显。
血缘与唐律的密切关系根置于唐代的自然经济结构、专制政治结构和亲尊文化结构,血缘关系透过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转化为法律关系。
血缘与唐律的结合表明,血缘关系既是法律调整的对象,也是法律调整的基础。
血缘关系与法律关系的融汇,是中华法系一大特色,研究血缘立法,是丰富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创新中华法系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唐律血缘关系自然经济家庭中华法系
1 唐律的形成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
《贞观律》是唐太宗命房玄龄、裴弘献等人根据《武德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行。
《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在封建社会,法律是维护封建秩序、维持封建礼教和对人民进行镇压的工具。
根据这种原则制定的《唐律》,首先把谋反、某大逆、谋叛等定为“十恶”罪,犯者不得赦、减或赎免。
其次,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严禁妄认、盗卖、盗耕公私田。
再次,竭力维护各种封建性的等级特权,皇族、官僚、富人犯法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减刑或免刑,奴婢、部曲犯法则比“凡人”加等论罪。
《唐律》还起调
整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保证统治机构正常运行的作用。
2 唐律的主要特点
从唐律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可能看出唐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唐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在唐律中,制裁各类犯罪的刑法规范仍然是其主要内容,同时,兼有民事、经济、行政、军事、诉讼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唐律对许多涉及婚姻、债务、财产、继承以及经济、行政上的违法或过错行为也都以刑罚手段予以惩罚。
中国自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因此必然需要借助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严厉的镇压,以维持统治秩序的安定,而强化立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
2.2 科条简要,刑罚适中
中国封建法典的编纂和法律的修订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简要的发展过程,唐律继承了北齐“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传统,共十二篇500条,律文之下附有准确而严密的注疏,是中国封建法典中最为简要、精练的一部,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法典编纂的楷模,反映出唐朝立法技术的成熟。
中国封建刑罚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残酷、繁杂到轻缓、规范的演变过程。
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在刑罚制度上也有所反映。
唐律中规定的五刑制度在刑罚种类、死刑方式、刑期限制、量刑幅度及行刑方式等各方面,都以从轻为原则,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如关于如何确定老疾犯罪的年龄标准及对"十恶"中"谋叛以上"重罪的处罚等,都体现了立法者欲以"宽仁治天下"的精神。
2.3 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依礼制律是指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礼法合一是指礼的要求与法的规范互相渗透,水乳交融,这一特点是唐律发展到成熟完备阶段的典型标志,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其它法系的最显著特
征。
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所有条文都以封建的“三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为了体现“君为臣纲”,规定了一系列严惩危害皇帝安全、尊严和专制统治的犯罪以及议、请、减、赎、当等一整套条款,以确认和维护封建皇权以及相应的官僚贵族特权;为了体现“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规定了对不孝、恶逆、不睦、不义、内乱等行为的严惩以及七出、义绝等一系列原则制度,以确认和维护以父权和夫权为核心的封建家族制度。
(2)许多法律条文都直接渊源于礼的规范,如大不敬、八议、同居相隐、五服制罪等许许多多规定,都将礼的精神与律的形式紧密而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定罪量刑,"一准乎礼","失礼之禁,著在刑书"。
(3)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唐律条文的"疏议"部分。
唐律继承了西汉以来礼律融合的传统,使封建的礼教纲常进一步法典化、制度化。
2.4 立法技术空前完善
制定唐律时,唐初统治者充分借鉴了以往历代统治阶级丰富的立法经验,继承和吸收了历代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立法技术臻于成熟、完善。
在法典体例篇目上,结构严谨,排列有序,篇条之间,联系清晰;在律文内容上,所涉广泛,但多而不乱,文字简约,却保证疏而不漏,法律概念和术语的使用准确而规范,律文与律疏有机配合,注释确切,举例恰当。
唐律代表了中国封建立法技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和意义。
3 唐律的地位
3.1 唐律的意义
《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故其立法比较审慎,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解释比较确当。
其立法理论依据儒家学说,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因此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
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
通过唐朝与周边各国频繁通使和文化交流,《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
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立法,大都摹访《唐律》。
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与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3.2唐律对现代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祭祀仪式,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我们说的封建礼数的“礼”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予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法的产生与“礼”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随着礼的产生和发展,礼由最初的原始习俗逐渐转化为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礼的一些内容成为法的组成部分。
礼与法的和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唐律中很多礼法和谐的条文规定都出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从两汉时的引经决狱到魏晋南北朝引礼入法的逐步深入,至唐时,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和唐太宗个人的法律思想,从而达到礼法结合的完善,《唐律疏议》是礼法和谐的经典之作。
在唐律及唐代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体现了礼法和谐的精神,即君威臣忠、尊亲重教、夫尊妻卑、官贵民贱。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礼发展到当代社会,日益具有了当代诠释,它不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逐渐演化为以忠为基础的职业道德,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以仁义和为起点的社会公德。
唐律礼法和谐的精神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其尊老爱幼、提倡孝道、关爱生命、保障人权、体恤妇女和重情重义的精神实质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