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耕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内蒙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与措施

一
态问题不容忽视。 内 蒙古总面积、 耕地资源数量和人均量在全 国 各省市中居于前 列, 但耕地中大部分为 中、 低产田, 而且相当一部分耕地因受种种 因 素限制而不能很好的被利用, 生产力也低于全国水平。2 O 0 年开始 0 国家实 了 施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 内蒙的部分低质量的 ̄ 2o o 2 和 20 年, 03 又出现了圈 占 土地 、 占 乱 耕地的势头, 致使耕地面积大幅 度减少, 20年降到峰值 。 (4 到 O 4 2 )年以来 , 国 / 随着 家宏观调控政策
耕地资源又相对不足的局 面下提 出来的。但 内蒙古在实施此政策
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 耕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
随着全区经济的发展 , 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基础设施项 目 增多, 生态退耕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开发的限制 , —定时
期内 耕地持续减少、 人口刚 性增加, 粮食生产 出现了播种面积、 人均 占 有量的下降。1 2 9 年的土地资源大调查中, 9 内蒙古有耕地近 l 7 _ 2
进行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 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 目 耕地质量和生
年提出了‘ 中国的地养活中国人’ 靠 L
保持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的
战略思想。19 年国务院发出的《 97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
护耕地的 通知》 9 年实施的《 ,9 19 土地管理法》 都确立了保护耕地, 使 耕地总量不再减少的国策。 土地管理法》 , 自 《 规定 省、 治区、 直辖市 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确保本行政区域内 耕地不减少; ‘ ‘ 米袋子’ 省 长负责制, 要求各省实现粮食 自 也即 我平衡。这就要求内蒙要保证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金良(内蒙古财经学院市场营销系,内蒙古呼和浩特oloosl>「摘要]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地域分异性显著:土地利用水平低生产率低而不稳但发展潜力人:土地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集约化农牧业:控制人口提高农牧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利一学技术水平增强农林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呼伦贝尔市[中图分类号} F301. 24[文献标识码1:}[文章编号X1004- s29s(2004)03- 0118- 03一、研究区概况呼伦贝尔市位于东经11s' 31’一126' 04},北纬47' Os’一s3' 20},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中最北的一个。
总而积2s. 3万kmz,占自治区总而积的21. 4%。
东与黑龙江省毗邻,南与兴安盟相连,西、西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北、西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
边境线有1 68s. 82km。
共辖13个旗市,市行政公署驻海拉尔。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据2002年统计,呼伦贝尔市耕地而积1 229300公顷,占总上地而积4. 90l0;林地13 s30 000公顷,占总上地而积的s3. 4%;牧草地8 4s7 700公顷,占33. 44%;建设用地比重逐年增加,而积199774. 97公顷,占总上地而积的0. 79%;水域s39 273公顷,占2. 13%;还有少量园地和1 726 s34公顷未利用上地。
耕地:呼伦贝尔市耕地的61. 13%分布在岭东地区,其余分布在岭西森林一草原过渡地带和半干旱草原地区。
耕地中,灌溉水田12 Os3. 32公顷,占耕地总而积0. 990l0,分布在岭东二旗市;水浇地163. 92公顷,占耕地总而积的0. O1%,岭东二旗市以外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也有较大而积的水浇地分布;菜地13 028. ss公顷,占耕地总而积1. 0s%,主要分布在城镇郊区;旱地1 204 Os4. 21公顷,占全部耕地而积中的比重高达97. 9s%,岭东地区分布较多,岭西集中分布在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
内蒙古满洲里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内蒙古满洲里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满洲里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研究该市土地利用现状,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市合理利用土地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满洲里市;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对策一、满洲里市概况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西起东经117°12′,东至东经117°53′,南起北纬49°19′,北至北纬49°41′。
东西长50公里,南北长34公里,总面积734.61平方公里。
东邻新巴尔虎左旗,西南与新巴尔虎右旗毗连,南濒呼伦湖,北与俄罗斯水陆接壤。
中俄边界满洲里管段全长101.1公里,其中满洲里市辖区内的边境线长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
(一)气候满洲里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干燥,夏季短暂、温暖。
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876小时,降水集中,年降水量为280-300mm。
春秋雨季气温变化剧烈、过渡快。
春季多大风,干旱严重,春温高于秋温。
年均无霜期100天左右,无霜冻期为113天,年平均气温-1.3℃。
(二)地形地貌满洲里市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大兴安岭边缘过渡地带,主要地形为波状起伏的丘陵。
霍尔津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于市区中部,表现为中部高、西部平缓,东部为沼泽洼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比较平缓。
地貌由西向东依次为高平原、低山、丘陵、河滩地四种类型。
(三)水文满洲里市河流湖泊属额尔古纳河水系,主要有呼伦湖、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霍尔金河。
(四)土壤满洲里市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另外有粗骨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碱土。
其中栗钙土占土类总面积69.21%,粗骨土占8.66%,草甸土占17.02%,沼泽土、碱土占5.11%。
(五)资源满洲里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褐煤、水泥灰岩、普通砂石粘土、珍珠岩、膨润土、明矾石、花岗岩、玄武岩、沸石、矿泉水等。
浅议莫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浅议莫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一、莫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1 土地利用概述莫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以农田为主,同时兼备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
1.2 土地利用现状概述莫旗土地利用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种植结构单一,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比偏低,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土地资源污染等。
1.3 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莫旗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逐步扩大;负面的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污染等。
1.4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比例,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土地保护,减少土地污染。
二、案例分析2.1 内蒙古莫旗马铃薯种植结构调整实践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提高马铃薯利用效率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内蒙古莫旗生态用地扩大实践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扩大了生态用地比例,保护了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3 内蒙古莫旗土地资源污染治理实践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减少了土地污染的发生,保障了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2.4 内蒙古莫旗农田精细化管理实践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和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2.5 内蒙古莫旗农村土地闲置治理实践通过农村土地闲置的治理和利用,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结论在土地利用方面,莫旗要加强土地保护,增加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比例,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量;加强土地污染治理,保障当地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耕地,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莫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论述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

论述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内容摘要: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种种严峻问题,国家也相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而我们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土地资源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土地资源,存在问题,保护对策一·内蒙古地区土地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具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资源,荒漠面积广大。
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和平原,其中高原面积最大,地面开阔坦荡,起伏平缓。
全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基座占据中温带,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由于东西跨度大,距海较远,水分条件不太理想,大部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全区横跨五个自然地带(森林灰化土地带、森林草原黑钙土地带、典型草原栗钙土地带、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和草原化荒漠漠钙土地带),自然条件多样,农林牧业自然资源丰富多采,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沙化在扩展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据分析,目前沙化面积的95%是由各种人为活动引起的,其中历史上形成的有12万km2,近年形成的有5万~6万km2。
现有15.8万km2的土地面临沙化的危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1 500km2,受沙化危害的有11个省区的212个县,人口约3500万,耕地400万hm2,草场500万hm2。
【1】2000年我国内蒙古地区沙尘暴频频发生,草原逐渐被沙漠所替代,说明土地沙化已非常严重。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
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
3.耕地肥力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使土地养分减少,地力普遍下降。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剖析一、市里外况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 112°20 北纬 39°35′— 41°25′。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家产、商贸、旅行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
地理位置优胜、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 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家产区,拥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胜的外面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境,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
地貌种类山地占 %,平原占 %,丘陵占 %,其余占 %。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民风候,春天干旱多风,冬天严寒丁燥,夏天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
年均匀温度北部 2℃— 2.5℃,南部丘陵6.5℃一 6.7℃;≥ 10℃积温 2000 一 3000℃;无霜期 105 —150天,大多数地域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 小时,日照百分率56%,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
全市年均匀降水量400 毫米左右。
集中于 6 一 8 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固,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 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1 条,中小型水库 26 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
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
地下水资源散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全境水质较好,适合于农田浇灌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据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域。
《2024年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范文

《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部,以其广阔的草原、森林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闻名。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此政策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生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
二、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变化1. 土地利用现状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前,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以农业耕作为主,草原和森林面积相对较少。
随着政策的推进,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的变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方面,大量的农田被改造为林地和草地;另一方面,原有的草原和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森林和草地的面积,也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
三、生境质量评估1. 评估方法生境质量评估主要采用生态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
2. 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生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森林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森林和草地的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生境质量。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更多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也是提高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表明了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土地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内蒙古土地利用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土地利用现状1. 农田利用内蒙古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农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农田,发现农田利用率普遍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面积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大,而另一些地区的农田面积相对较小,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不高。
其次是土地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需要加强农田环境保护。
2. 牧场利用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牧场利用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实地考察了几个牧场,发现牧场利用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牧场分布地域广阔,导致了牧场管理和利用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牧场管理和经营水平不高,导致了牧场利用效率的不高。
因此,需要加强对牧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牧场利用效率。
三、土地利用问题分析1. 土地承载力不足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载的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能力。
由于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农田利用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过大,导致了土地承载力不足;在牧场利用方面,由于牧场分布广泛,牧场规模较小,也导致了土地承载力不足。
2. 土地资源浪费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是农田面积不均衡,导致了部分农田的闲置;另一方面是牧场利用率低,牧场管理不善,导致了牧场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浪费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还增加了环境压力和经济成本。
3.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农田和牧场的污染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 1 ( ) 2 02 8 3 :2 8~2 1 3
Ab ta t h o a o fln sab s i ndn srl o iig tefmf n sakn fse i l so giut a sr c :T elc lg d o d i aewht ma l d ey n l n , h a l d i ido p ca mel f r l l a h v a l  ̄ q a c ur
维普资讯
第 1 8卷 第 3期 2 0 0 2 年 8 月
农
业
系
统
科
学
与
综
合
研
究
Jl I E
V0 . 8。 1 1 No. 3 AI ., l g 2002
S 1 M Ys SCI ENCES AND CO RE印 巳 I, s 1『 ES I AG砌 Cm NS 、E T DI N
内蒙 古 耕 地 利 用 现 状 及趋 势 分 析
何 满 喜 ( 中国计 量 学 院 杭 州 3 0 3 ) 10 4
赛 西 亚 拉 图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系 呼和 浩特
00 2 ) 102
摘 要 :对 内 蒙 古耕 地 利 用 的 现 状 进 行 数 量 经 济 分 析 ,研 究 耕 地 利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探 讨 提 高 耕 地 生产 力 的 途 径 ,这 对 内 蒙 古农 业 生 产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加 快 农 牧 民 收 入 增 长 的 步 伐 具 有 重 要
H n - z 104,C /a) a ylt ( n e n oa N r a nvr t H h hoe 0 02 , c a g uo 3 03 d hn ,S ki au In rMo g l om lU iesy, u ea t 10 2 懈 )/ s s a i i /S C A,
p o ucin. I t i p r t e pes n i g fr a d i n e o g la wa Iay e n q a tttv c n r d t o n h spa e , h r e to usn a ml n I r M n oi s a1l z d o u i ie e o omis, a d su id f n n a e n t de t e e t m b ms o sng f r a d.T e o e i o t e wa o rii he prd t e f reso a ml d. Th st m p ra t h  ̄s ng p  ̄ i u i aml f n h n prb nt h y t asng t o uci o c f r a v f n i ms i o tn p a tc infc nc o u ti be d v lp e g iu t a o u t d q i k n te ic e sng se s o am es i c me o r ci a sg i a e fr s sana l e eo m nto a rc lurlpr ci a u c e h n r a i t p ffr r n o l i f d on n f I ne n rMon oi g la. Key w o ds: fm fa d I u r a ln - I : a i u tr rdu to grc lu a p o ci n; q a tttv co o c l u n i ie e n mi s a
的现 实意义。表 2 ,参 9 。 关 键 词 :耕 地 资 源 ;农 业 生 产 ;数 量 经 济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1 33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6 ( 0 2 3—0 2 —0 0 1 0 8 2 0 )0 28 4
o t l y, f Me o g ro T ea ayi o r sn n e d n y i 岫 fr a d o n e n o a He Ma x ( hn 妫 h n ls fp ee ta d t e c s n n a mln I n r Mo g l / n i C ia f i
内蒙 古 自治 区 总 土 地 面 积 约 18 3万 k 2, 占 1. m 国土 面 积 的 l . % ,在 全 国 各 省 、市 、 自治 区 中 名 23
农 牧 业 旗 县 中有 2 4个 纯 牧 区 旗 ,多 数 集 中在 呼 伦
贝尔 盟 、锡林 郭 勒 盟 、伊 克 昭盟 、巴彦 淖 尔 盟 和 阿
, 占自
治 区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6 3 % , 待 开 发 的 宜 农 荒 地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有 。内蒙 古是 我国重 要 的农 畜产 品基 地 ,
拉善盟 。
列 第 三 。 内蒙 古 地 形 以高 原 为 主 ,高 原 从 东 北 向南
延 伸 3ook o m,地 势 由 南 向 北 , 由 西 向 东 缓 缓 倾 斜 ,一 般 地 区海 拔 10 0 m~150 m。地 貌 复 杂 多 0 0
内蒙 古 自治 区 现 有 耕 地 面 积 7 2万 5 6 o多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