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卷首语——巩固普及,务求提高

诗刊卷首语——巩固普及,务求提高
诗刊卷首语——巩固普及,务求提高

日飞月驰,六花飘飘,己丑之冬业已始也,公元2009年也将载入史册。在此新旧交替临近之时,我们推出《笔架山诗刊》总第23期即今年最后一期,呈于各位领导、各位诗朋词友文几,作为新年之礼。

《笔架山诗刊》是潜江诗词楹联学会期刊,多年来,在各位的关心爱护和支助下,健康发展,定期出版,成了广大诗朋词友的喜爱之册,也成了展示时代风采、讴歌当今德政的载体,继承中华文化、繁荣诗词艺术的园囿。它是潜江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是云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一方热土。

回首往昔,潜江自古系楚国章华之地,屈骚宋韵,润泽至今,时值改革开放,文艺喜逢盛世,潜江领春气之先,诗词复兴,一时蔚然成风,2007年,在江汉地区率先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所授“诗词之市”殊荣。两年来,学会同人齐心协力,力争党政领导支持,多方营运,不断壮大诗词队伍,各乡镇事企纷纷创建诗坛诗社,期刊诗册如雨后春笋,诗墙诗廊竞相出现,成为净化尘俗、引领新风的一道靓丽景观。喜面潜江诗界,数其队伍,可谓壮也;观其刊物,可谓鲜也;临其诗会,可谓盛也;细敲其作,锦章佳篇,亦如身入花园,随处可见,令人喜,也令人醉。考证荆潜,查其唐宋,儒林雅伍,未必有其众也;诗朋盛会,未必及其豪也。然而,放眼当今诗界,察其邻省近市,比较其刊其作,毋庸讳言,吾地吾刊亦多有不及不达之处,是为友邻而喜,也当激吾曹敬学力追之行。故,在此学会换届之季,特陈“巩固普及,务求提高”之语,以之作为新届工作之座铭,督其实施,查其落实。

原诗之为诗,固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吾侪必敬而遵之。诗言志,词达情,曲娱趣,歌行载其情事,思求新锐康健,情求真实浓郁,语求晓达明丽,本是常律,不可忽也。诗必有境,言必具象,含蓄蕴藉,终是正宗;古之格律音韵,今之新声时韵,并行不悖。古体、格律,新诗、旧(体)诗,各有其津,竞相发展,各呈其彩;兴观群怨,美剌并行,不可偏重。屈子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等编务,正应如是,领其事必全其心,务求精选,细敲慎较,清样三校,务避错谬:终其工作,使精篇不漏,劣品不刊。至于辅导新进,激其投入,留其违拗,保其俚俗,那是情势之缘,权宜之举,是可容然终不可忽而长怠之事。今时异识迁,然诗之为诗,必多固守其宗,维其源,否则,焉用诗耶?诗是雅品,然诗之存在、发展、流传,都要天时地利人和、锦园沃土,经济是焉,领导是焉、民众亦是焉。潜江诗词,得有其荣,以往赖于是,今后亦仍赖于是。故恳请领导关注,加大支持,也请广大民众、诗词爱好朋友,多赐锦篇,多作建议,助我促我办好是刊。诗曰:“诗市金牌荣两年,春风时雨润花鲜。章华遗泽滋千古,更遣新词织锦篇。”谨以此明吾侪志焉。

小楼听雨诗刊(39)更新版

小楼听雨诗刊(39)更新版 展开全文 秋夜话别 作词:杨逸明 作曲:邓莉璇 演唱:发仔 江畔依依别泪多,如倾万斛月中波。 蛩吟小夜思乡曲,人唱阳关劝酒歌。 共沐空明心剔透,相看烟水梦婆娑。 好诗从此君须寄,春雨秋云入砚磨。

小楼听雨周刊 小楼听雨周刊 39 江干行吟 姚海宁(浙江) 之江何所惜,曲折复粼粼。一片黄昏月,来看独钓人。乐亭行 空空法师(香港) 朝巡渤海波,耳畔海鸥歌。日暮浮云散,几舟鱼获多?过清凉寺 墨兰心语(山西) 崇岭云天外,檐铃动梵音。依稀闻鸟语,相守宿幽林。街边 抱扑书生(武汉) 竟日黄梅雨,连天溽气赊。街边闻老妪,教买白兰花。和翼奇先生见赠 无花无果(浙江) 矜怜浮世味,相与白云思。

灯火阑珊处,绿痕青眼时。 读史,开国少将赵国泰,截下一火车皮援越军粮,救活老家一县人。感题 廖国华(湖北)当途何处不哀鸿,老幼嗷嗷待哺中。铁血将军知此理,杀人争比活人功! 宁海西门 范诗银(北京) 四百年前出此门,千重翠影几多痕。 心旌忽和角声动,海魄山魂酒一樽。 题《墨竹》三首用清泉兄韵(二) 潘泓(北京) 七贤形貌俨然存,老石情多护老根。 想是画家怜骨瘦,轻柔几笔写儿孙。 无题 鲍淡如(上海) 带火斜阳赤玉瑰,高温直逼不徘徊。谁能移步西天去,喝令吹风降雨来。 珠海行之望《野狸岛》 丁汉江(福建) 峰高缥缈耸烟鬟,江水茫茫隔一山。 仙女不禁长寂寞,飘然似欲下人间。 磐安花溪纪游

李利忠(浙江) 连日高温暗自嗟,花溪水涸薄于纱。蝉声听罢浑无事,认认山蔬认认瓜。枫桥感吟 邹国荣(广东) 长洲柳色挹秋烟,未听乌啼到寺边。碑下低吟张子句,钟声难再入诗笺。听雨 孙临清(辽宁) 砰訇列缺破沉沉,慰否郊原正望霖。我岂老来宵睡减,潇潇坐听隔窗音。桂林游(一) 胡文汉(广东) 童心一动作西游,才过端州又贺州。醉眼奇峰千百态,不知那只是神猴?寻根 一溪月(上海) 汨罗回溯透重光,九畹滋兰绕殿香。执着佳人临幸地,亦哀枯萎自彷徨。万世师表 吴承曙(上海) 出身贫贱学而知,后世尊为万世师。

星星诗刊选诗

星星诗刊选诗 雪韵 姜桦 走过大雪的那个人,一直 在寻找道路的去向 他听不见:枝头的小鸟,啁啾着 正一个接着一个地点着雪花的姓名 想不到:雪花,它根本 不需要耳朵,就能听见小鸟叫 那么细细的、软软的,像歌声 从一朵花,走到另一朵花 他还读懂了风雨——一场细碎的 风雨,正左右着春天的心情 雪融化的地方,花跟着 开出来,她不停地开出来 身后的小草跟着打节拍 一二一、一二一、 坐在门前的石头上 我的姐姐,穿着那件绣花的衣裳 秋暮 作者:刘景志 山梁上,狗儿叫着 远方滑落一抹红晕 秋风走过田野 抚摸鸟儿的睡眠 一杯烧酒 拉伸床上作响的骨架 月光挤进清贫的梦乡 我从死人那里看到了宁静 作者:孙启泉 祖父死了 父亲会死 我也会 一代代人都会死 仿佛那些亲人 只是出一趟远门 过一阵还会回来

我记得帮亲戚抬过他的父亲 一个面色发青的死人 那时是抬上车拉到火葬场 我一点也不害怕 像帮人去拉一车煤 或上坎用力去拉一车砖 我干得是那样镇定 我从死人那里看到了宁静 我看到一代代去赴死是那样从容 像风吹晃草丛 一浪一浪枯黄着 去季节的远方 时间之伤(二首) 作者:沙克 深刻的地方,你还要我什么 一块田里,种着爷爷和奶奶 一条路下,铺着父亲和姑姑 一个墓园中,妻子的体温还没散尽这是我从儿时少时开始的牺牲 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地方 我生在外城,打这里种下童年是苦是福,我都用时间的肩膀扛着现在我摸着角的一点白霜 想到了母亲远在外地逐渐老去 身边的女儿就要长大 埋葬着这么多家人的地方 在我的体内怎能不深刻 你还要我什么 除了母亲和女儿 我都给你,只要你让我称呼你 家乡 内陆河 那么长的游丝,系在地上 弯弯曲曲,拴着一些码头 一支船队,一个家,风雨不阻

星星诗刊杂志.pdf

公务员之家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国内所有合法期刊征订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本站不是星星诗刊杂志官网,直投稿件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编辑部。 星星诗刊 刊名:星星诗刊(上半月刊) TheStarPoetryMonthly 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 周期: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32开 ISSN:1003-9678 CN:51-1075/I 邮发代号:62-97 曾用刊名:星星 创刊时间:1957 《星星诗刊》杂志信息: 《星星》诗刊于1957年1月1日创刊,是新中国诗歌史上创刊最早的诗歌刊物。自创刊以来,《星星》坚持以全面推进中国新诗的繁荣作为办刊宗旨,发表了一批又一批的不同艺术风格的优秀诗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不同创作流派的优秀诗人,形成了鲜明的诗歌品质和诗歌特色。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星星》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不断改革创新,为汉语新诗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是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心灵家园和精神食粮。 《星星》诗刊与时代同步推出诗歌创作的新成果,以开放的理念展示诗歌文本的演变;不拘一格地见证诗坛新人的崛起。 《星星》诗刊品牌栏目众多,诗文并重,作品、理论与信息兼容。 《星星》诗刊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半月刊,上半月专发诗歌原创作品,下半月专发诗歌理论。 《星星诗刊》杂志荣誉: 《星星》诗刊是中国社科院评定的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也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评定的国家优秀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曾获国家期刊奖、国家重点社科期刊奖。 《星星诗刊》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云南记---雷平阳; 现代诗歌书写的复杂性及其宿命(评论)——谈雷平阳的几首近作---朱霄华; 蝼蚁笔记(组诗)---马嘶; 生命中可承受之重---晓静; 天生丽质(组诗)---沈奇; 耿占春的诗(四首)---耿占春; 十里堡的红花袄(组诗)---霍俊明; 在诗歌中练习爱情(组诗)---张德明; 荣光启的诗(三首)---荣光启; 刘波的诗(三首)---刘波; 所谓的异乡---唐以洪; 那些光照和尘埃(外一首)---许强; 他奔跑——献给父亲和至今扎根在农村的知青们---雨林; 杯盏存在的方式---西风; 在印刷厂(组诗)---池沫树; 马书勤:中国式农民---马东旭; 独居(外一首)---周南村; 葬礼---周南;周越; 毒贩---冰马;

诗刊社投稿邮箱

诗刊社投稿邮箱更改启事《诗刊》 《诗刊》是一本著名期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以发表当代诗人诗歌作品为主,刊发诗坛动态、诗歌评论的大型国家级诗歌刊物。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文革”期间曾停刊,1976年1月经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复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江泽民同志都曾在《诗刊》发表作品。《诗刊》一直坚持“刊载诗歌作品,繁荣诗歌创作”的办刊宗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和推出了一代代中国当代诗人,名篇佳作如林,为我国诗歌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中精品是为诗,《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为广大文学青年特别是诗词爱好者提供的一方舞台。新诗新作,今人今事,如缕缕清风拂面而过,似幽涧中涌出的一股清泉。诗人随笔,诗词评论,品诗如品茶,个中况味,又岂是一个“雅”字了得! 诞生时间编辑本段 1957年1月,解放后第一个全国性的诗歌杂志《诗刊》诞生,毛泽东主席亲笔复信支持创办《诗刊》。发刊第一期,就以毛泽东的十八首旧体诗词打头,这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 期刊信息编辑本段 《诗刊》由诗刊社编辑出版。现任主编高洪波;常务副主编:商震;副主编:冯秋子。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邮编:100026 中国刊号:CN11-1512/I 国际刊号:ISSN 0583-0230 国外代号:M26 邮发代号:2-274 发展历程编辑本段

《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是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的优秀品牌期刊。1957年 1月创刊于北京。第一届主编臧克家。它的任务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繁荣诗歌创作,推动诗歌运动。发表反映中国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诗歌创作,并登载理论批评和译诗,报道全国诗歌动态。诗刊还辟有《诗人论》、《诗人谈创作》、《诗苑杂谈》、《诗艺漫笔》等专栏。创刊以来,向全国读者推荐了不止一代有才华的青年诗人,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诗歌园地。创刊号第一次正式发表了毛泽东旧体诗词18首,同时发表毛泽东致主编臧克家和编辑部的信。1958年,《诗刊》刊登了较多的工厂、农村的大跃进诗歌。至1959年上半年,展开了新民歌和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1962年4月,《诗刊》编辑部主持了有朱德、陈毅、郭沫若、周扬等和50多位著名诗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了现代诗歌创作问题。会后,《诗刊》发表了报道这一活动的《诗座谈记盛》。《诗刊》1961年1月改为双月刊,1963年7月恢复为月刊。1965年出至80期停刊。1976年1月复刊,先后由李季、严辰、邹荻帆担任主编。几年来对繁荣诗歌创作,推动诗歌运动,作出了新贡献。1980年增加印张,由32开本改为16开本,1982年1月,《诗刊》庆祝创刊25周年时,总期数已达152期。1976年至1978年间,多次组织了诗歌朗诵会。1978年1月发表了1965年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由此引起文艺界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1979年1月,《诗刊》社召开了100多人参加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探讨了近30年来诗歌创作的经验。1980年组织青春诗会,扶植青年作者。 《诗刊》社还编有诗歌年度选集和专题诗选多种。1979年编了建国30年《诗选》3卷,是迄今容量最大的新中国的新诗选本。 因我社原投稿电子邮箱服务到期及三个编辑室阅稿分工需要,我社现将邮箱更改为: 编辑部一编室(上半月刊):shikan_1@https://www.360docs.net/doc/853288057.html, 编辑部二编室(下半月刊):shikan_2@https://www.360docs.net/doc/853288057.html, 编辑部三编室(事业发展部):shikan_3@https://www.360docs.net/doc/853288057.html,

《诗刊》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奖作品

《诗刊》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奖作品 四川射洪喻善平 一、七律.临江小斋抒怀 半生积蓄堪何用?打鼓滩头置小斋。 十里青山成剪影,一江碧浪洗襟怀。 茶余偶拾诗情去,饭后常拈画意来。 戴月归家弄清韵,梦圆醒罢上高台。 二、射洪滨江湿地公园赋 客往何处?天府射洪;洪城东望,滨江如画:截涪水二十里为江湖,挽江湖数万顷成清嘉;东岸清峰倒影,清峰与朝日共生,倒影缱绻登云塔;西岸洪城繁华,华灯璀璨花千树,书香门第十万家;中流碧水汤汤,子昂于斯开唐风,李杜扬帆向三峡。 东篱园前,临风写意:蟠龙镇水,幸留雅韵;五险锁江,还护汀芭。玉带凌空,带来生意;芦溪出涧,溪泻烟霞。诗意栖居,古渡人家。夕照古渡,垂钓清波,钓出满江红;朝迎新知,漫斟碧露,斟来蝶恋花。

水文塔上,舒怀畅目:五佛呈祥,香客无恙;堤岸逶迤,游人上下。亭榭历历,洲渚凸凸,河畔炊烟,苒苒桑麻,长天昊昊,白鹭排空,烟波若梦,苍苍蒹葭。 打鼓滩头,披襟远眺:巨榕横波,巨榕载沧桑,波横扁舟斜;四虹飞越,交通东西南,成渝与秦巴;凉帽屏西,凉帽与平安,西北无寒鸦。 昔者,涪江北来,任意东西,率性南下:旱现滩石累累,细流如溪;洪发巨澜滔滔,水洗县衙。今朝,整理山河,道开湿地,谱写童话:原生紫气,岸走流岚,岫藏野趣,水润清华;江湖园林,水旱由人,宜游宜居, 清新氧吧! 滨江今夕何夕?霓虹初上,堤灯列璧,半江星汉,星汉拥月华;夜阑桃花风起,桂影婆娑,桥灯亮罢,化为满天霞。 舍筏登岸,得意忘形;信步江堤,清风盈袖;宠辱偕忘, 自然天寿;天寿自然,种瓜得瓜。无虚度年华之悔恨,有人生得意之潇洒,无碌碌无为之惆怅,有无缘心仪之牵

挂。 可晨跑暮舞,享受晓风晚笛;或唱《阳春白雪》,或歌《下里巴人》;或凭栏呼天,不顾其他;或滨江北上,读书台下仰先贤,千年古镇是金华;或顺流南去,柳浪春里沱酒香,“舍得”一杯走天下。 或流连忘返:布谷声里,草长莺飞;湖光可鉴,樱桃枇杷;蕉花弄影,玫瑰吐丹;露湿清径,浪吻白沙;清霜落,银杏黄;薄雪悠扬,童稚哈哈。 或闲坐长椅:萨克斯吹红芙蓉,手风琴奏绿棕榈,镇江寺送来钟磬,晨曦中纸鸢风发。 人生无奈,也不必尴尬:可掬一泓清波,清波中有天光云影、离离水荇、似雪芦花。 滨江如斯,斯人可佳?滨江湖里,帅哥争流;滨江河畔,靓女如花。靓女帅哥何其多?钟灵毓秀,一品天下;地灵人杰,山水精华。 或曰:涪水无色,人生有幸。红尘有赋,

诗刊卷首语——巩固普及,务求提高

日飞月驰,六花飘飘,己丑之冬业已始也,公元2009年也将载入史册。在此新旧交替临近之时,我们推出《笔架山诗刊》总第23期即今年最后一期,呈于各位领导、各位诗朋词友文几,作为新年之礼。 《笔架山诗刊》是潜江诗词楹联学会期刊,多年来,在各位的关心爱护和支助下,健康发展,定期出版,成了广大诗朋词友的喜爱之册,也成了展示时代风采、讴歌当今德政的载体,继承中华文化、繁荣诗词艺术的园囿。它是潜江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是云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一方热土。 回首往昔,潜江自古系楚国章华之地,屈骚宋韵,润泽至今,时值改革开放,文艺喜逢盛世,潜江领春气之先,诗词复兴,一时蔚然成风,2007年,在江汉地区率先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所授“诗词之市”殊荣。两年来,学会同人齐心协力,力争党政领导支持,多方营运,不断壮大诗词队伍,各乡镇事企纷纷创建诗坛诗社,期刊诗册如雨后春笋,诗墙诗廊竞相出现,成为净化尘俗、引领新风的一道靓丽景观。喜面潜江诗界,数其队伍,可谓壮也;观其刊物,可谓鲜也;临其诗会,可谓盛也;细敲其作,锦章佳篇,亦如身入花园,随处可见,令人喜,也令人醉。考证荆潜,查其唐宋,儒林雅伍,未必有其众也;诗朋盛会,未必及其豪也。然而,放眼当今诗界,察其邻省近市,比较其刊其作,毋庸讳言,吾地吾刊亦多有不及不达之处,是为友邻而喜,也当激吾曹敬学力追之行。故,在此学会换届之季,特陈“巩固普及,务求提高”之语,以之作为新届工作之座铭,督其实施,查其落实。 原诗之为诗,固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吾侪必敬而遵之。诗言志,词达情,曲娱趣,歌行载其情事,思求新锐康健,情求真实浓郁,语求晓达明丽,本是常律,不可忽也。诗必有境,言必具象,含蓄蕴藉,终是正宗;古之格律音韵,今之新声时韵,并行不悖。古体、格律,新诗、旧(体)诗,各有其津,竞相发展,各呈其彩;兴观群怨,美剌并行,不可偏重。屈子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等编务,正应如是,领其事必全其心,务求精选,细敲慎较,清样三校,务避错谬:终其工作,使精篇不漏,劣品不刊。至于辅导新进,激其投入,留其违拗,保其俚俗,那是情势之缘,权宜之举,是可容然终不可忽而长怠之事。今时异识迁,然诗之为诗,必多固守其宗,维其源,否则,焉用诗耶?诗是雅品,然诗之存在、发展、流传,都要天时地利人和、锦园沃土,经济是焉,领导是焉、民众亦是焉。潜江诗词,得有其荣,以往赖于是,今后亦仍赖于是。故恳请领导关注,加大支持,也请广大民众、诗词爱好朋友,多赐锦篇,多作建议,助我促我办好是刊。诗曰:“诗市金牌荣两年,春风时雨润花鲜。章华遗泽滋千古,更遣新词织锦篇。”谨以此明吾侪志焉。

2019年6月《诗刊》读后感【精选】

原标题:2019年6月《诗刊》读后感 作者: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 图片于c b. 作为2019年6月的《诗刊》,其文史之意义自然非凡。在上半月的作品中,冯至的《西安赠徐迟》一诗和评价此诗的蒋登科的《新中国创造的美的传奇》一文让我们思接千载,在这一时空中抚昔叹今,恍如隔世。作为《杜甫传》的作者的诗人冯至偶遇《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寄赠的个人之情映照在西南、西北和过去、明天的大张力之间,彷佛让我们回到了杜甫初赠李白时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诗人的风姿古今一揆,就在这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家国友爱诗情之中,我们重新回归了诗歌,时间和诗歌开始了,《诗刊》也开始了。 “方阵”栏目中收录的是高洪波的《霞客与侠客》的组诗,分别由《大诗吟》、《霞客与侠客》、《为陈子昂站台》三首诗组成。“言由心生/寺近圣明”,高洪波别出机杼,以拆字法来重构、改造、发问、回应“天下诗为何物”。学者戴锦华曾说,我们的时代是大时代而非小时代。大时代有小诗但也呼唤大诗,“大诗长诗史诗/贯穿人类精神的历史/没有诗的民族是爬行的民族”,真正的诗歌是诗,但也正因此而需要“哲思的深刻”与“历史的熟稔”。明人王鍪在《震泽长语》中曰:“世谓:‘诗有别才。’是固然矣。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这正是领略了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之真谛者。霞客与侠客,“两个客人/一个读音”,所谓“笔为利剑”( a d)。诗人自当以言行事,如子昂一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杜甫语)。 同心同理,“国际诗坛”中的法国诗人塞尔日·佩里()也认为诗歌是一种行动。他同时宣称:“诗歌不是一种解决方法。任何一种解决方法都不是诗歌。”诚然,诗歌的言语行为( c ac )应当更为深刻,如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所说的那样。诗歌并非意识形态或简单的反映论可以概况的,诗歌是鲁迅意义上的“复仇”和“希望”,又是塞尔日·佩里意义上的“诗棍”。诗是“剥掉外面的皮/在我们的最深处/找到里面”,诗歌“永恒流淌着/像水在我们指间/我们无法切割”。 2019年6月《诗刊》下半月的作品同样丰富多彩。比如由青年诗人汇合而成的“银河”栏目非常具有新生力。其中诗人白尔的《供暖机》组诗共分为《我将变成简短的语法离开你》《反复哭泣》《消失不见》《触摸,我的玛德莱娜》《供暖机》五首小诗,可谓是其中的代表。“我”或者奶奶让“我”“不再说那些自以为是的话,/那些刺痛我的神经,和我虚掷的写作。”于是“我滑落,坐在文献阅览室哭,就像,/从燕南园两颗白玉兰,掉下来的花叶。”白尔刻画的“我”之形象彷若一个孱弱的北大小诗人,有心而无力,倔强地承受着看似并非自己所应负的“日月的孤寂”,以至于“不敢抽出任何一个走廊,和任何一个/你相遇。”在这样看似过纯的诗心里,却住着一个反思的诗人的自我指涉与哀痛。“我并不记得自己会写作,那是一项耻辱,/它曾让我捕获爱情,又让我逆反背离。”在文学带来的最深二律背反的诗感中,政治、时代、地理乃至语言、爱情、自我……都变得失语了,在失语中言说这种“中性”,在努力“做工”中为了“分散精神”而集中精神言说失语,言说自己尚且热爱的事物,“在冬天里给我供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