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讲稿之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东圃中学曾健军

一、基础摸底

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中图中的黑色粗线表示某气压带的大致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气压带的名称是;此时的日期最可能是;

(2)图中的弧线AOB表示晨昏线,则其中表示晨线的是;

(3)图中B处的地方时是时;

(4)在图中示意出此刻的昼夜分布情况,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太阳的直射点。

(5)自此日之后,图中所示的气压带的移动趋势及其原因是:趋势:;

原因是:;

(6)如图所示季节,粤北某工厂烟囱所排放的废气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北B、东北C、西南D、无法确定

(7)该工厂可能是()(多项选择)

A、造纸厂

B、水泥厂

C、皮鞋厂

D、钢铁厂

二、考向把握

一)《考纲》要求

1、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的特点;

2、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程规范》要求

1、规范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法把握:

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想式考查——

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分析——

对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有关信息(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按照命题意向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出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法把握: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以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进行评价分析:

2、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考法把握:

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案例式命题角度:可以是围绕某地域的工业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对有关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考查;也可以是以论证和探讨的方式,对某地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分析论证或评价;

既要立足命题意图的普遍性规律的把握,也要立足实际情况突现特殊性问题的创造性分析;

三)例题分析——培养自己的“工业问题分析思维”

1、例题讲解

例题1、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16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17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6分)

(2)、图17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3分)(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4分)

例2、阅读某区域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铁路

图16

图17

1.从工业生产的投入角度分析图中丙处可能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有什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从工业区位影响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2.图中国家将制鞋业转移到我国,其考虑的区位主导因素是;该国汽车制造业的零部件已不再依赖本国,而是来自瑞士等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例3、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区工业发展

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2、读图指导(生产区位要素信息的获取)

1)先看清题意,大致把握命题意图;

2)再看图所示区域的位置信息(显性与隐性信息)——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定位;

3)再看图例,把握透露命题意向的信息源;

4)结合问题准确把握答案;

三、知识载体

1、《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布;

2、《中国地理》的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地带、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分布;

3、《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附:课本知识点填充

1、工业的投入——产出:

(1)投入要素:①自然条件:土地、、、等。②社会经济条件:、、设备、等。

(2)产出要素:①工业产品(主要):轻工业产品——满足的需要;重工业产品——满足的需要。②工业三废

(3)按投入要素的分类:

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①密集型(如采掘工业、某些农产品加工业);②密集型(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③密集型(如纺织工业、普通服装制造业、装配业);④密集型(如电子工业、宇航工业)。

2、工业的发展:

(1)简况:①近代工业的起源:18世纪中期的国。②分布:现阶段仍表现为分布的特点(就世界而言分布在洲、北美和)。③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熟记——标志、工业部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工业部门有——、、石油、、等。

(2)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变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工业投入的变化:①原料:种类越来越;范围越来越;对原料地在。

②劳动力:、在减弱;在增强。

(4)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由大批量、化生产转向中小批量的式生产。

3、主要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影响工业选择→经济效益

①指向型工业(如水果罐头厂、水产品加工厂、甘蔗制糖厂等)。

②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等)。

③指向型工业(如钢铁、冶金、化工等)。

④指向型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

⑤指向型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2)社会因素:→社会效益

①政策:为了解决问题,政府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

②个人偏好:如许多人乐意到自己的家乡投资。

③:指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3)环境因素:→环境效益

①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的。②污染水源的工厂,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地及河流。③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和。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原料地;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③对工业一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讯网络的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5、工业联系:(1)物质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与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共用,或共用,或共用市场。(2)信息联系:如网络。

6、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1)工业集聚:①优势:充分利用,加强彼此之间的和,扩大,获得。

②集聚状况:

传统工业——有投入产出的联系,运输量大的工厂集聚,主要集中在工厂附近;新兴工业——主要的协作工厂为了接近,及时,从而产生集聚。

(2)工业分散:

①原因:一是避免过度集聚产生的弊端;二是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三是利于寻找。②工业特点: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运输量,甚至可用运输。③实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或接近、或接近丰富的地区等。

7、工业地域:

(1)形成:工业联系导致了工业,从而形成工业。

(2)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的:有联系,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②形成的:共同利用基础实施。

(3)性质分类:

①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面积,潜力,多为信赖当地的发展的工业而成,一般不易形成工业城市。

②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区:面积,潜力,其位置由工厂的区位因素而定,可扩展为。

(4)钢铁工业区位的指向变化:早先指向区位;20世纪初因冶炼钢铁使用的量大幅度下降而指向区位;二战后多规划建设在,既便于运输原料,又接近。

四、知识再现

(高中地理必修2部分——工业生产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活动

1)特点:

①地域分布上具有

②在季节上具有

2)工业投入和产出

①投入要素:;

②产出:;

3)工业的发展

①工业的分布:

从世界范围讲: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日本

从一个国家而言:主要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少数地区;

②工业部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③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发达国家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

④工业投入的变化: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投入;劳动者的知识、技术的投入在;

⑤生产方式的变化:由大批量、规范化生产向中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转化;

2、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

2)主要的自然区位因子:

3)主要的社会经济区位因子:

4)工业的主导因子分类:

①原料导向型(原料型、原料指向型、资源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②市场导向型(市场指向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③动力导向型(动力指向型、能源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④劳动力导向型(劳力指向型、劳力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⑤技术导向型(知识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5)考向把握

①不同工业区位因子影响程度信息的呈现方式:

A、理想工业区位因子信息的呈现

如(例5)、其它如:

B、区域工业因子信息的呈现

如(例2)

②区位因子分析思路:

A、自然区位因子分析思路:

a、地形(等高线图判读):

b、江河湖泊(水资源、河运条件):

c、经纬度位置(气候、区域背景):

d、海陆位置(气候、地形与海运条件):

e、各种资源(区域背景或图例):

B、社会经济因子分析思路:

a、基础(水平及潜力):

b、交通(水、陆、空交通条件):

c、通信(信息通达性):

d、人地关系(劳动力资源、地价):

e、区域背景(政策、地位、地缘政治):

f、消费市场:

3、工业区位的选择

1)区位选择的含义:

2)工业区位选择的依据

①三个效益的统一

经济效益:低投入多产出

社会效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环境效益:绿色GDP

②工业区位因子的变化(信息呈现方式)

A、市场因子的与时俱进:

B、交通与技术因子的日益重要:

案例:

从鞍钢到宝钢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子的发展变化(注意工业区位因子信息呈现方式)——

C、环境效益的日益突现:

掌握:

课本P61页图4、6“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D、政策的隐性效益日益明显:

E、乡土情结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

如例3、例4、

3)工业区位选择的结果

A、工业的集聚(形成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B、工业分散(要更广的地域进行最优区位选择):

C、工业迁移(产业在地域上的转移):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从工业发展主导因子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以实例为案例进行具体利弊分析:

在珠三角,目前身家超过20亿元的专业镇就有上百个,如中山的全球最大电风扇制造基地——东风镇、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黄圃镇······“以小家电带动大产业发展”,搞产业聚集,形成“榕树效应”······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全球(或最优区位选择):

2)产业转移: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区域架构:

2)区位对比分析:

2、新工业区

1)区域架构:

2)区位对比分析:

例4、(00 全国)图6-6 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

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

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

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经管优势

D.技术优势

(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

异,这是因为它们()

A.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

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经管水平的地理差异

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D.降低原材料消耗

例5、(01 山西、天津综合)图6- 7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判断(1)、(2)题。

(1)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上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03 春季北京)图6-10是美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下面3(例6——例8)题。

例6、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资源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例7、该工业最有可能的是()

A.飞机制造工业

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档时装工业

例8、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例9、(03 江苏)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1)~

(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7—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例10、(03 广东)图6- 11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

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例11、(04 全国)图6-15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6-15,回答(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

B.②

C.③

D.④

例12、(02 广东)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图6-27),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工厂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8—

例13、(03 上海)读“世界部分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图6-30),回答:

(1)目前,世界钢铁工业按布局格局可分A、B 两大类型。根据图上信息,将图中①~⑧

按布局格局分类 A B

类型名称型型

型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

(填图上数字代号)

(2)分析A、B 两类布局的区位特点:

A:;

B:;

(3)图上我国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中,布局格局与③相同的是(填图上数字代号),它的名称是,其生产与布局体现了近几十年来的世界钢铁工业企业的联合化和化,生产布局重心转向区的特点。

例15、图7 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

—9—

(02 广东卷)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回答例16~例20题。

例16、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例17、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例18、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本地化

B.全球化

C.城市化

D.工业化

例19、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例20、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

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参考答案

例1、(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2)、铁矿石煤炭钢铁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例2、1.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判断理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地区有丰富

的煤炭资源,五大湖附近有丰富优质铁矿,五大湖廉价水运,农业基础好,地势低平。从

工业区位选择分析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2.廉价劳动力资源,地价较为低廉;工业由集

中走向分散,寻找更优区位,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例3、(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部门齐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①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海运形成综合的运输网络;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技术力量雄厚;④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一定的能源;

⑤改革开放政策优惠;⑥接近香港、澳门,具有发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等。(2)D

例4、[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图,其次要掌握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解答]从图中看第Ⅰ阶段生产厂家设在中国,无法知道其产品和所需原料是什么,但可看出其产品既销往国内又销往国外(有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第Ⅱ阶段与第Ⅰ阶段不同的是:设在国内的厂家其产品销往国内,另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其产品直接销往该国避开了贸易壁垒,既减少了运输费用,也能迅速适应该国的市场需求。(1)图中虽无法判断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动力或劳力,但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要有市场,故正确选项为C。(2)由图可知该公司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在发展壮大,其品牌、经管、技术的优势自然不会失去,但成本的优势可能因在发达国家工资支出增加等因素而逐渐失去。故选项为B。(3)从“设计”角度分析四个选项,生产能力、经管水平是在产品设计以后的工作,并不对设计产生大的影响。产品要卖出去,关键要抢占市场,而抢占市场的关键在于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不同国家

的市场需求取决于该国消费文化,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A、D。(4)关税降低后,该公司继续在abc三国生产的有利条件应为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和近市场能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而abc三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显然高于中国,“降低原材料消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应基本相同,由此可排除A、D,故选项为BC。

—10—

例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区位因素变化条件。不同工业部门、同一工业部门在不同阶段区位因素不同。[解答]钢铁工业需原料(铁矿石)、燃料(煤)较多,为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其布局应近原料、燃料产地,如我国鞍钢区位选择。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钢铁工业每冶炼 1 吨钢铁所需的煤、铁矿石量不断降低,加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原燃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如宝钢区位选择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综上所述可推知(1)选项为A,(2)题正确选项为C。[注意]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区布局条件及区位条件的变化。

例6、[分析]结合工业生产分布图与美国各区资源、劳力、技术等状况综合分析。[解答]资源、动力能源在美国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技术相对集中在新兴工业区,该工业布局分布较广,且与人口、城市分布较一致应为市场指向型。故正确选项为B。[注意]美国工业区分布及布局条件。

例7、[分析]从市场指向型工业特点分析。[解答]题中四个选项中适合市场指向型的工业应为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工业部门,其中瓶装饮料运输不便宜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故正确选项为C。[注意]不同工业部门布局特点。

例8、[分析]在图中指出美国“硅谷”相应位置。[解答]美国最大电子工业中心即美国“硅谷”布局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的谷地。从图中位置可判断为③地区。故正确选项为C。[注意]美国电子工业中心位置及区位条件。

例9、[分析]影响运输费用的因素包括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和运距等因素。[解答](1)题中制糖厂的原料运量大而产品运量小,故应接近原料产地;造船厂需要大量钢材,应接近原料产地且靠近深水湾;瓶装饮料由于产品不便于运输,应接近消费市场;服装厂应靠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高级时装厂则应接近信息较畅通和高级设计技术人员密集并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瓶装饮料由于产品不便运输,应接近消费市场。故正确选项为C。(2)原料重量轻,则原料运量小,运价低;产品价值高则产品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小,因此运费构成对这一类产品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小。故正确选项为D。(3)现代工业布局中,由于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故正确选项为B。[注意]不同工业布局的条件及运输费用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例10、[分析]正确读取三角坐标系中不同位置数值,结合各部门区位因素分析。[解答]炼铝、炼铜工业需耗费大量电能,制糖工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大,原料不易长期保存,不适宜远距离运输。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奶制品同样宜接近原料供应地,制鞋业需劳动力较多。故正确选项为BD。[注意]三角坐标系中数据读取。

例11、[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各工业部门生产特点判断。[解答](1)由图可知①属市场指向型,A、B、C、D 选项中彩印厂、啤酒厂属此类,②为能源指向型,四选项中炼铝厂属此类③、④劳动力及原料指向型完全符合的为D 选项,故正确选项为D。(2)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初期区位选择为近能源布局,故B 选项正确[注意]不同工业区布局条件。

例12、[解答]1990年该公司设在墨西哥城,其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根据箭头指向判断主要是销往亚洲中国,一小部分内销,同时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国外;2000年该公司设在上海,其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国内,一小部分外销,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各地区。(1)由以上分析,该公司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主要变化应为:生

产工厂由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者说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的国家。(2)该公司的生产、布局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靠近产品销售市场,并占领中国这一个大市场,同时也是利用中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降低其生产成本。这两点就是中国吸引该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11—

例13、[分析]利用图表资料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比较不同地区钢铁工业布局因素的差异,及读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中心的名称。[解答](1)据世界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是煤铁复合体型,布局在煤矿或铁矿附近,②是临海型,布局在沿海港口地区。对照地图,将临海型和煤铁复合体型钢铁工业中心的代号分别填在相应表格中。(2)根据钢铁工业布局类型的名称分析其布局特色,A 接近铁矿(原料)煤矿(燃料)附近,B 在沿海港口建钢铁企业,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3)确定图中钢铁工业中心③的布局类型,找出我国相应的钢铁工业中心。分析说明当今钢铁工业企业的特点。③属临海型工业布局,我国与③相同的应为宝钢即瑏瑡,此种布局体现世界钢铁工业企业发展向联合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布局中心转向近消费区及运输便利地区。[注意]比较世界不同钢铁工业区布局因素的异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新趋势。

例15、B

例16、B例17、B

例18、A

例19、AB

例20、BD

五、课后基础巩固习题

1、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2、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是因为()

A.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B.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C.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D.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3、下列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B.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D.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4、在北京、上海布局微电子工业最主要的条件是()

A.原料丰富B.劳动力充足C.科学技术发达D.环境良好

5、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区位类型基本相同的是()

A.制糖、家具、普通服装 B.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C.印刷、制鞋、水产加工 D.制伞、炼铜、集成电路

6、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工业是( )

A.钢铁厂和发电厂B.化工厂和炼油厂 C.水泥厂和酿造厂D.造纸厂和印染厂

7、下列工业产品有可能是石油制成品的是()

A.油漆、塑料B.橡胶、玻璃 C.硫酸、电石 D.纸张、水泥

8、从区位因素看,下列食品工业分类正确的是(双选)

A.瓶装饮料生产——市场指向型B.啤酒生产——原料指向型

C.水果罐头生产——原料指向型D.糖业生产——市场指向型

9、在乙烯生产基地及其附近可以集聚的产业是(双选)

A、涤纶生产

B、汽车生产

C、合成塑料生产

D、电子产品生产

右下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

的影响程度,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正确的是

A.①石油化工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水产品加工④服装厂

B.①照相机装配厂②啤酒厂③水果罐头厂④炼铝厂

C.①糕点厂②水产品加工厂③水泥厂④钢铁厂

D.①纺织厂②电镀厂③精密仪器厂④家具制造厂

11、关于农业或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工业区位选择优先考虑的因素

B.目前工农业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有所减小,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有所增大

C.现代工业生产,最终可以不依赖自然环境的物质支持

D.目前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消耗较多,而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消耗较少

图3是我国某城市及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3中信息分析,图3中工业区

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石油化工

C.机械制造 D.大型服装

13、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这类工业的区

位指向变化是

A.指向资源区位 B.指向能源区位

C.指向市场和港口D.指向高速公路和航

空港

图二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判断分析完成14-16小题

14、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科技水平D.原材料

15、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科技水平D.原材料

16、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 ) A.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是造成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

B.劳动力丰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唯一的区位优势

C.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D.不同时期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可能不同

17、(2002年全国高考题)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回答:

(1)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生物药品

(2)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

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

(3)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过程称为( )

A.本地化B.全球化C.城市化D.工业化

18、下列工厂与其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有( )

A.炼铝厂——动力B.啤酒厂——劳动力

C.砖瓦厂——消费市场D.精密仪器厂——原料

19、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应首先发展()

A.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 D.技术密集型工业20、京广铁路沿线四城市中,从水陆运输条件看,对工业布局吸引力最大的是()

A.石家庄B.郑州C.武汉D.长沙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台湾等地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廉介的劳动力B.接近原料产地

C.科技发达D.原有工业基础好

22、鞍钢的建设,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劳动力C.销售市场D.政府政策

23、下列工业区位的选择对环境的要求,正确的是(双选)()

A.造纸厂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B.化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内

C.钢铁厂要远离居民区D.火电厂要建在最小风颇的下风

24、下面一些工厂区位选择,政府或厂商可能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因素是(双选)()

A.大型钢铁企业附近布局纺织厂B.坑口电站

C.20世纪50、60年代的“三线”建设D.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5、下列工业地域属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是()

A.汽车制造 B.石油化工

C.食品工业 D.计算机厂

下图所示为某国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分析判断26~28题

26、在I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原料

C.劳动力D.技术

27、在Ⅱ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原材料

C.劳动力D.技术

28、该公司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新建工厂,而且在发达国家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跨国公司;说明该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最主要的优势是( )

A.成本B。品牌C。经管D.技术

29、下列工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的是( )

①甜菜制糖厂②水果罐头厂③石油加工厂④精密机床厂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0、在上海宝山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主要考虑的工业布局因素是( )

①运输条件②协作条件③技术条件④自然资源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现代工业企业要求得持续发展,更多地趋向于( ) A.增加劳动力数量B.扩大资金投入C.加大科技投入D.加强政府宏观调控32、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

①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②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③电力供应的大幅度增加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可能造成工业惯性的原因有( )

①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②政府的影响③发展的潜力大④出于当地经济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图5-16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企业?

⑴自来水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印染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服装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副食品基地厂建在城市的____地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⑹绿化带布置在城市的____地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5、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回答问

题。(20分)图

(1)下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其所在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

(2)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纷纷到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德国大众首先选择了乙汽车制造厂,而没有选择历史更为悠久,基础更为雄厚的甲汽车厂。简述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汽车业其他

GDP85%15%

就业人口80%20%

该现象说明:。

36、下图是美国某企业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从事( )

A.啤酒生产B.汽车生产C.钢铁生产D.服装生产

(2)试分析该企业生产工厂为什么分散在全国七个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企业既分散又集中在美国东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附答案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右图是我国沿北回归线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a岛和b经济特区分别是 A.海南岛、深圳B.台湾岛、厦 门 C.台湾岛、汕头D.海南岛、汕头 2.b地与f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分属于 A. 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D.均为东部经济地带 3.有关a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为珊瑚岛或火山岛B.该岛多地震 C.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D.该岛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据此完成4~5题: 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下面是我国某地(大致位于东经1180,北纬300附近)等值线图,回答6~8题。 6.若是等值线图,且比例尺较小,右图所属 地形是 A.山地B.丘陵 C.高原D.集水线 7.该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季雨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该地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植树种草,栽种苹果、荔枝 B.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春小麦、油菜 C.以畜物业为主,适宜饲养羚羊、长颈鹿 D.以林业为主,栽种板栗、马尾松、茶树等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一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影响。读图回答9~12题: 9.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 10.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青岛到西安一带D.上海到重庆一带 11.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成都平原D.河套平原

世界地理练习题(附答案)..

世界地理测试题 (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增至500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左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 B.150 C.200 D.250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第1题,从甲处的季节性河流来看,甲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应最接近50 。第2题,图中死海为咸水湖,不能引水灌溉,本地降水稀少,不能用建设水库来解决用水紧张状况。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实施海水淡化,开发新的水源。第3题,甲区域发展农业的成功之处是把水资源由“少”变“多”,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1 2 3 (2011·深圳调研)图1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8个国家访问路线示意图,图2是图1虚线方框区域放大图。据此回答4~6题。

4.八个国家中,沙漠面积广布的两个国家是( ) A.喀麦隆、苏丹B.赞比亚、南非 C.苏丹、纳米比亚D.纳米比亚、南非 5.图2中M为一月份20℃等温线分布状况,虚线L1、L2、L3、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L1、L3B.L1、L4 C.L2、L3D.L2、L4 6.关于图2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自北向南减少 B.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 C.岛屿东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地形和洋流状况对岛屿气候影响很大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苏丹、纳米比亚位于回归线附近,属热带沙漠气候,沙漠面积广。第5题,等温线遇山地向低纬凸,遇洋流凸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6题,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山地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4 5 6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7~8题。 7.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8.“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7题,1月份影响欧洲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故0℃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且位于沿海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96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9~11题。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世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所临海域分别是( ) A.加勒比海、黄海 B.墨西哥湾、渤海C.地中海、日本海 D.孟加拉湾、墨西哥湾2.从甲港口出发,沿最近航线到乙港口要经过(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3.3月21日,当甲城正好日落时,乙城的区时约为( ) A.3月21日4时 B.3月21日20时C.3月22日4时 D.3月22日8时 读下图所示岛屿,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岛位于大西洋,②④位于太平洋 B. ②④两岛屿上主要居住黄种人,①③两岛上主要居住白种人 C. ①②④三个岛屿上都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D. 森林和水力资源都丰富的岛屿是②和③ 5.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6~7题。 6.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 7.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 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 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是亚洲G是北美洲H是大西洋B.G是亚洲D是非洲J是印度洋 C.D是欧洲E是北美洲K是大西洋 D.B是欧洲F是非洲J是印度洋 9.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我国上海港,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中的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10.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少1个B.多2个C.多1个D.少2个 读下列一组图,据此回答11-14题。 11. 四幅图中位于亚洲与北美洲边界的图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12. 四幅图中符合右图气候类型的图是 A. a图 B. b图C.c图 D. d 图 13. 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a、b B.a、c、d C.b、c、d D.a、b、c、d 14. 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A.2个 B.3个 C.4个D.5个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 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 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 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16.图中③地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回答第17、18题。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5题) 图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A 区域的放大图,读图回答1—3题 1.A 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 .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 .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2.A 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3.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 、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 、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读图2华北某地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4~5题。 4.该地想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来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选择种植( ) A .甘蔗 B .茶叶 C .优质梨 D .香蕉 5.图中水井2 的水位,离井口最多为( ) A .15m B .10m C .20m D .5m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6—8题。 6、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不足 B .水资源短缺 C .人口密度较大 D .洪水灾害频发 7、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深厚肥沃 0 1km 等高线(m ) 125 等地下水位线(m ) 105 流 125 120 115 110 105 105 110 115 120 井1 井2 井 3 井 4 P 河 图2 110 35P 甲 丙 乙 P P Q R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

作业题 1. 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 2.下列有关亚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面积最大的大洲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最近的分别是() A.己辛和甲戊 B.丙庚和戊己 C.乙己和甲戊 D.甲戊和戊己 4.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分,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庚B己.C.丙 D.乙 5.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的形状像“W”

C.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D.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上图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对马六甲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海峡上通过的巨轮,主要运输的货物是煤炭和铁矿 B.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8.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东半球 B. 乙在西半球 C. 丙是大洲分界线 D. 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各题。 9.甲国首都(图甲)位于甘德机场(图乙)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0.关于图中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濒临大西洋 B.纽芬兰岛位于太平洋 C.甲国属于北美洲 D.纽芬兰岛位于亚洲东岸 11.甲国首都(图甲)距甘德机场(图乙)的距离最接近() A.4500千米 B.450千米 C.3000千米 D.2500千米 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综合测试题

高三地理综合测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34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图1),读图判断1-2题: 1.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 ) A .分别朝北、朝东 B .分别朝南、朝西 C .分别朝西、朝南 D .均朝北 2.在一月,该地区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以( ) A .东南向最高 B .南向最高 C .西北向最高 D .西向最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2回答3~5题。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 ) A .a 是城市,b 是郊区 B .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在③地建防护林带 C .若a 位于b 的正西方,则ab 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D .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 4.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 .a 为海洋,b 为陆地 B .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图 1 图2

C .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D .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5.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d 为沉积岩,则( ) A .a 代表岩浆 B .b 代表岩浆岩 C .②代表外力作用 D .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陆地环境的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据此回答 6~7题。 6.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图3所示的山脉中可能有终年积雪是( ) 7.有关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图4)的正确叙述为( ) A .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 .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 C .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D .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 阅读“PPE 怪圈” 材料:“PPE 怪圈” 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图(图5)。完成8-9题。 图5 N 图 3 图4

世界地理俄罗斯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世界地理-俄罗斯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受大陆影响明显 B.纬度高是冬季寒冷的最主要原因 C.北部比南部更干旱 D.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温带季风气候 2.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堪察加半岛是俄罗斯最大的半岛,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延伸1 200多千 米,北部以宽仅100千米的地峡与大陆相连,面积37万平方千米,是 荒凉冰冷的半岛。在这里,火山创造出冰火兼容的土地。据此回答3-4 题。 3.关于堪察加半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降水变率大 B.河流短小流急,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活动频繁 D.山地众多,垂直自然带谱丰富,植物种类多样 4.堪察加半岛上可能存在的自然景观有() ①林海雪原②石林溶洞③峡湾海岸④温泉地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回答5-7题。 5.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 A.东欧平原 B.西欧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6.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7.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其原因是() A.耕地面积少 B.人多地少 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水源短缺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判断8~10题。(2012年上 海) 8.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 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材料: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辽阔的国土面积和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工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据此完成11-12题。 11.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②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布 ④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俄罗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A.乌拉尔工业区 B.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C.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2010 年高考模拟优化卷)读“世界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等温线在P、Q之间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14.沿P、Q所作地形剖面图中,最接近的是( ) A.a B.b C.c D.d 15.能正确反映该国工业发展趋向的是(A )

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2012年度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80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岭—淮河 2.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高原 4.从乘火车沿陇海线西行至,可以顺道游览的旅游景点是( ) A.避暑山庄、泰山 B.西湖、园林 C.山水、 D.陵兵马俑、龙门石窟 5.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 ) A.、 B.、 C.、 D.、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 ) A.、华北、辽河、胜利 B.、辽河、华北、胜利 C.、华北、胜利、辽河 D.、胜利、辽河、华北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和青藏高原 B.、和盆地 C.、和青藏高原 D.、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位于中部的山地是: (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世界地理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世界地理测试题 1.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 B.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 D.丁——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海峡分别是() A.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 海峡 B.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 海峡C.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D.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 3.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4~6题。 4.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北,再向东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50米B.199米C.278米D.400米 6.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 向“投 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面试题7-9题。 7.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 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8.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9. 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D. 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下图为菲律宾吕宋岛,岛上的水稻梯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图回答10-11题。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004]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0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2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D.23°26′S,180°2.(2分)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6~7题. 3.(2分)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月20日,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依据已有知识,回答21~23题.

4.(2分)芦山地震与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2分)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分)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如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

(完整word版)高中世界地理期末测试题.docx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地理知识清单 易错题目定时训练( 16) 考试范围:世界地理;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风兰 第 I 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分 ,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 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 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 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右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 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 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 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 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4. V 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 年 1 月 4 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5.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6.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 延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地理测试题_及答案(免费)

2011年度高二地理试题 裴征 一选择题(80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4.从连云港乘火车沿陇海线西行至兰州,可以顺道游览的旅游景点是 A.避暑山庄、泰山 B.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C.桂林山水、黄山 D.秦陵兵马俑、龙门石窟5.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A.大连、天津 B.秦皇岛、连云港 C.青岛、大连 D.天津、秦皇岛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位于新疆中部的山地是: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12.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

高考地理真题_世界区域地理练习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综合高考真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文综·T1·4分)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 通信卫星。读图,玻利维亚( )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3~5·12分)总部位于(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2~3题。 2.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3.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2014·地理·T9~11·9分)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4~6题。 4.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5.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6.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2013高考题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7~9题。

7.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 .太平洋板块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8.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于( )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9.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 .冰川与岩浆相映 B .极昼 C .成群的企鹅 D .台风 (2013高考题卷)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2回答4~5题。 10 0 20 30 40 50 60 70 80 美国 巴西 图2 土地产出效益 (105美元/公顷) 淡水产出效益 (美元/m 3) 能源产出效益 (102美元/吨标准煤) 10.两国相比( ) A .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 .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 .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 .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11.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中国地理选择题测试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 地区经纬度海拔(米)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甲102°E,25°N 1891 7.7 19.8 乙113°E,28° N 68 4 32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3、乙地所在的省份()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九线穿过该省 右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 是() A.流域面积最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 D.水土流失严重 读下图,分析回答6——8题: 6、2002年12月17日,河流在P处突 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7、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内蒙古~河南段 B.中、上游 C.河南~山东段 D.中、下游 8、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 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9~11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江南丘陵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渭河平

世界地理测试题基础

世界地理测试题(基础)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56题。 2.考试结束后交第II卷。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河流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A.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亚马孙河 B.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亚马孙河、④长江 C.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密西西比河、④长江 D.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密西西比河 2.地形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B.北美洲、大洋洲 C.南美洲、南极洲 D.大洋洲、亚洲 3.下列四个国家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国家是 A.中国 B.俄罗斯C.美国 D.加拿大 4.赤道没有通过的大洲有下列中的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孟加拉湾7。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亚洲和大西洋 C.非洲和印度洋 D.南极洲和北冰洋8.地跨亚、欧两大洲的西亚国家是下列中的: A.埃及 B.伊朗 C.亚美尼亚 D.土耳其 9.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中,不正确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10。下列欧洲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侯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 练习题十一

世界地理练习题(十一) 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完成1 ~2题。 1. 若此刻丙地是17: 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 C. 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 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答案】B 【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为北半球, 从乙地飞往甲地的最短路径偏向北极点,即先向 西北再向西南;乙地经度为东经25度,时间为17: 30,甲地经度为西经25度,飞机从乙地起飞时,甲地时间为14:10,再加上路上时间3小时30 分钟,所以到达甲地时,时间为17:40。 2. 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B.黄河正处于主汛期 C.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D.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 2.【答案】D 【解析】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季节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黄河主汛期还未到;亚洲为低压。 读右面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3 ~4题。 3. 甲处所处的大洲可能为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答案】B 【解析】深度从甲处向右下方越来越深,且甲处海拔在0 米以上,所以甲位于大陆东岸,温度从南向北越来越低, 说明位于北半球,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4. 乙处洋流可能是 A.加那利寒流 B.秘鲁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 拉布拉多寒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可知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性质为寒流,且位于大陆东岸,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7题。 5.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 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A.回到M点 B.在M点正西方 C.在M点正东方 D.在M点东南方

(完整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 一、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A.基督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2017年高中世界地理测试题与答案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地理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 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 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读某大洲局部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位于( ) A.北美洲境内 B.非洲境内 C.南美洲境内 D.大洋洲境内 5、影响等温线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分布 C.纬度位置 D.地形特征 6、甲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B.都位于东半球 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 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8.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丁河的主要影响因素() A.人口B.径流量C.地形D.经济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A.死海B.黑海 C.波斯湾D.红海 10.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11.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沿河、沿海的位置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便利的管道运输 D.活跃的宗教活动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12~15题。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上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 12.胡主席在出访的第一站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和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它们分别属于() ①飞机制造业②汽车制造业③电子信息业④石油加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胡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