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0、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1)理论基础:

4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明确了物质基础

50年代确定DNA的双螺旋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明确自我复制和传递

60年代提出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破译遗传密码,阐明信息流向和表达。

2)技术基础:

60年代的琼脂糖凝胶和Southern转移杂交技术,用于DNA分离和检测

60年代初70年代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实现体外切割

70年代中期,实现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

80年代实现体外重组DNA并进入宿主细胞

1、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或步骤

①从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PCR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②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

③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寄主细胞),并与之一起增殖;

④从大量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了细胞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⑤从这些筛选出来的受体细胞克隆,提取出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

⑥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物质。

2、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①基因既是携带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结构单位,又是控制一个特定性状的功能单位。

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实体

③基因象链珠(bead)一样,孤立地呈线状地排列在染色体上

基因是功能、突变、交换“三位一体”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的遗传单位。

3、一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基因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基因内可以较低频率发生基因内的重组和交换。

4、顺反子假说

1个顺反子决定1条多肽链。能产生1条多肽链的是1个顺反子,Cistron是基因的同义词。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突变单位:突变子(muton)。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交换子(recon)。

5、全同等位基因

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中,同一突变位点(site)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homoallele)。

6、非全同等位基因

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中,不同突变位点(site)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heteroallele)。

7、重叠基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概念:

大多数由一条DNA序列组成的基因,仅有编码一种蛋白质的功能(尽管基因在两端有非编码区,并且在编码区内有内含子)。但是,有些情况下,一条序列编码不止一种蛋白质。

生物学意义:

a)原核生物进化的经济原则(较小的C值编码较多的基因信息);

b)提高蛋白质的疏水性,以增强生物体自然选择的适应性。

8、重复基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概念:

在染色体组上存在多份拷贝的基因。重复基因往往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相关的基因。

生物学意义:

a)含有遗传调控信息:一些基因呈高度重复排列,如核糖体rRNA基因。这些基因的重复排列方式可以快速、大量地表达出蛋白产物,从而满足机体的需要;调控基因复制、转录、翻译。核酸碱基的错配更正,损伤修复,也受重复序列的影响。重复序列还可以形成核酸的高级构象,进而进行各种表观遗传修饰。

b)促使核酸包装成各种高级结构:重复序列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一些蛋白质,从而使核酸序列形成二级、三级甚至更高级结构。

c)通过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化而关闭基因的表达

d)维持重要基因的正常结构,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大量的重复序列保持重要的编码基因相对稳定,这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e)为遗传变异和新基因的生成提供了空间,产生进化的动力:新变异或者新基因经常出现在容易发生突变与重组的重复区域,既不会破坏原来的遗传信息,又可以提供突变进行的场所,产生新性状。

9、断裂基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概念: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由若干exon和intron相间隔排列的序列组成的间隔基因(断裂基因)。

a)Intron并非“含而不露”;

b)Exon并非“表里如一”;

c)并非真核生物所有的结构基因均为splittinggene。

生物学意义:

a)有利于遗传的相对稳定:即使错误剪接留下的intron部分,被mRNA监测系统降解,避免病变和死亡;

b)增加变异机率,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内含子增加了基因的长度,增加了基因内的重组交换几率,有利于形成变

异和生物多样性;

c)扩大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量:对Exon和intron不同方式的剪接(选择性剪接),形成不同的基因产物;

d)通过改变读码框架,利用intron编码基因。

10、跳跃基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概念:

跳跃基因也叫做转座子,是一些能够从一个染色体位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的DNA序列。跳跃基因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

生物学意义:

转座子对基因而言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可导致宿主序列删除、倒位或易位,并且在基因组中成为可移动的同源区。产生新的变异,有利于进化。

目前转座子元件是植物分子生物学操作和植物基因工程中分离克隆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其中的一大类—反转录转座子具有分布广、异源转座高和受组织培养诱导激活等优势,因此它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转座子标签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此外通过对现有转座元件的改造以及转座元件作为载体改造的工具,也将大大加速植物基因和功能序列的分离与研究,如利用转座子元件构建启动子捕捉载体,效率比T-DNA标签高

11、假基因

在演化过程中,很多基因经过了复制,其中的一个版本积累了使其失去功能的突变。

①与正常基因结构相似但丧失正常功能的DNA序列;

②假基因都是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发现的,在原核生物中未见报道;

③假基因由活化的原始基因突变而来,这是因为存在着在某个阶段伤及基因表达的一种或多种缺陷(如启动子错

误、有缺陷的剪接信号、框架中有终止信号等)之故;

④大多数基因家族都有一些成员是假基因。

12、模糊基因

RNA编辑造成了mRNA的密码子的大部分,使它们从无意义信使成为有意义的信使,它们原来的基因的A序列只不过是一串简略的意义模糊的序列(abreviateorcrypticgene),这一串简略的意义模糊的序列称为隐秘基因或模糊基因(cryptogene)。模糊基因在病毒、原生动物、哺乳动物与植物中广泛存在。

13、表观遗传修饰的方式

①DNA分子的特定碱基的结构修饰(如胞嘧啶的甲基化);

②染色质构型重塑(chromatinremodeling)(如组蛋白的构型变化):组成核小体的组蛋白可以被多种化学加合物所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组蛋白的这类结构修饰可使染色质的构型发生改变,称为染色质构型重塑。

a)组蛋白不同氨基酸残基的乙酰化一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常染色质和有表达活性的基因相关联;

b)组蛋白甲基化可以与基因抑制有关,也可以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这往往取决于被修饰的赖氨酸处于什么位置;

③基因组印记:生物体中约有1%的基因并不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而是只表达来源于双亲中的某一单亲的基因,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组印迹,那个被掩盖了的基因叫做被印迹的基因。DNA甲基化是“imprint”的重要机制;

④PTGS(RNAi)。

14、从基因概念的发展说明C值矛盾形成的原因

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染色体的数目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单倍体基因组总DNA的含量的称为最大C值;编码基因信息的总DNA含量称为最小C值。

C值悖论:

①生物体进化程度高低与大C值不成明显正相关。一些植物和两栖类动物,它们的DNA含量高达1010-1011bp,

而人类DNA含量仅为109bp;

②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大C值相差较大;

③一种生物内大C值与小C值相差极大。

原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不编码基因产物的DNA序列,一般而言,越是简单的生物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越少,它们的结构基因的数目越接近DNA含量所估计的基因数。

15、限制修饰系统

限制修饰系统(Restrictionmodificationsystem或R-M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可能还有其他原核生物),可保护个体免于外来DNA(如噬菌体)侵入的系统,主要由限制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组成的二元系统。

16、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或型号;序号:罗马字。例如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d表示来自菌株Rd,Ⅲ表示序号。以前在限制性内切酶和修饰酶前加R 或M,且菌株号和序号小写;

现在限制性内切酶名称中的R省略不写;Escherichiacoli。

17、限制与修饰系统的种类

根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分三类(I,II,III)

也有分四类,IIs类,即II亚类。

18、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序列的特点

1)识别序列长度:一般4-8,最常见为6;当识别序列为4个和6个碱基时,在可识别序列完全随机的情况下,平均256和4096个碱基出现一个识别位点。

2)识别序列的结构:①多数为回文对称:切割位点在DNA两条链相对称的位置;②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非对称;

③多识别序列(简并序列):可识别多种序列;④间断对称:有一些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呈间断对称,对称序列之间含有若干个任意碱基。

3)切割位置:①大多数内部;②一部分在两端;③还有一部分在两侧。

19、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末端类型

1)匹配粘端(粘性末端):识别位点为回文对称结构的序列经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末端为匹配粘端,亦即粘性末端(cohesiveend),这样形成的两个末端相同,也是互补的;

2)平端(Bluntend):在回文对称轴上同时切割DNA的两条链;

3)非对称突出端:①来自非对称识别序列,切割的DNA末端是不同的;②简并序列;③间隔序列:间隔区域序列是任意的;

4)同裂酶(isoschizomer):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同裂酶,但它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①同序同切,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置相同;②同序异切:识别位点相同,但切割位点不同;③“同功多位”:识别简并序列的限制酶包含了另一种限制酶的功能。

5)同尾酶:许多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是相同且对称,既可以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同尾酶切割DNA 产生的末端可以进行互补连接。

20、位点偏爱产生的原因

某些限制酶对同一介质中的有些位点表现出偏爱性切割,即对不同位置的同一个识别序列表现出不同的切割效率。

原因:

(1)NarⅠ,NaeⅠ和SacⅡ三种酶在切割DNA之前需要同时与两个识别位点作用的一类酶;

(2)BspMI、EcoRII、HpaII它们对要求作用的DNA序列上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一个是激活另一个的变构位点(allosteric)。由顺式方式提供(cis):它们相互靠近或可形成环(loop),或由反式作用提供:其变构位点由含识别序列的寡核苷酸提供;BspMI难以切割DNA:在pBR322和pUC18/19中有一个BspMI位点,100倍的过量切割时/一半DNA未切割。

21、星星活性产生的原因

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星星活性是限制内切酶的一般性质,任何一种限制酶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都能切割非典型位点。

限制酶的特异性变化方式与酶的种类和所应用的条件有关。最普遍的活性变化是①1个碱基的变化;②识别位点外

层碱基的随意性以及单链缺口

引起星星活性的因素:

①高浓度甘油(>5%);

②酶过量(>100U/μg);

③低离子强度(<25mM);

④高pH(>pH8.0);

⑤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乙二醇等);

⑥用其它二价阳离子(Mn++,Cu++,Co++,Zn++)代替Mg++。

抑制星星活性的条件(措施)

①减少酶的用量,避免过量酶切,减少甘油浓度;

②保证反应体系中无有机溶济或乙醇;

③提高离子强度到100~150mM(如果不会抑制的话);

④降低反应pH至pH7.0;

⑤使用Mg++作为二价阳离子。

22、酶切反应条件(缓冲液、双酶切策略、反应温度等)

1)缓冲液:

①常规缓冲液:

pH:通常7.0-7.9(at25℃),用Tris-HCl或乙酸调节;

Mg++:作为酶的活性中心,由10mMMgCl2或MgAc调节,一般为10mmol/L;

DTT(二硫苏糖醇)1mM:有抗氧化作用(强于巯基乙醇),保护酶分子上的还原性基团,稳定酶的活性;

BSA(bovineserumalbumin)(100g/ml):少数需要(BSA是酶的稳定剂,防止酶分解和非特异性吸附;BSA能减轻有些酶的变性,能减轻有些环境因素如加热,表面张力及化学因素引起的变性;BSA能防止酶吸附到管壁而损失)。

离子强度:不同酶对离子强度的要求差异大,一般用NaCl来调节。

②通用缓冲体系:

one-Phor-Allbufferplus,OPA+(通用缓冲液):可以适用所有的限制酶,缓冲液包括100mmol/LTris-HCl,500mmol/L 乙酸镁和100mmol/L乙酸钾;

不同酶使用的最佳浓度不同;常用浓度有0.5X,1X,1.5X,2X等。

③双酶切策略:

a)选用都合适的Buffer或通用缓冲液;

b)若找不到共用的缓冲液,可先用低浓度的,再加适量NaCl和第二种酶;

c)或先用低盐缓冲液再用高盐缓冲液。

2)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一部分为50-65℃,少数25-30℃;高温作用酶在37℃时活性会下降,一般为最适条件的10-50%;一般销售产品说明中都会表明最佳温度。

3)反应时间:1hrormore,许多酶延长其反应时间可减少酶的用量。

4)反应终止:①EDTA(通过螯合镁离子),终10mM;②加热:37℃酶65℃或80℃处理;80℃处理20min仍失活的酶,可以用苯酚去除蛋白。

23、酶切位点的引入方法

1)产生的5’突出端补平后连接:将产生的5'突出端补平后,再连接可产生新的酶切位点。

2)同尾末端的连接:不同的同尾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在相互连接时,可以产生新的酶切位点,同时原先的酶切位点消失。

3)平端连接。

24、甲基化酶概念和类型

原核生物甲基化酶是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DNA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在E.coli中,大多数都有三个位点特异性的DNA甲基化酶。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存在大量甲基化酶。

1)Dam甲基化酶:GATC腺嘌呤N6位置引入甲基;有些限制酶对Dam甲基化敏感,不能切割相应的序列,如BclI,ClaI,MboI,XbaI等;不敏感的有BamHI,Sau3AI,BglII,PvuI等。一般哺乳动物DNA不会在A-N6上甲基化;当需要在敏感位点上完全切割DNA时,必须从dam-E.coli中提取DNA。

2)Dcm甲基化酶:识别CCAGG或CCTGG序列,在第二个C上C5位置上引入甲基。

3)EcoKI甲基化酶:识别AAC(N)6GTGC;TTG(N)6CACG序列中AN6位置;但识别位点少(1/8kb)研究较少。4)SssI甲基化酶:来自原核生物Spiroplasma,CG序列中的C在C5位置上甲基化,可在未甲基化或半甲基化链上起作用。许多酶对此甲基化敏感。

25、甲基化对限制酶切的影响

1)修饰酶切位点:

①HincII:GTCGAC,GTCAAC,GTTGAC,GTTAAC;②BamHIGGATCC;M.MspI:m5CCGG;如果BamHI 前面为CC或后面为GG,那么M.MspI处理的DNA抵抗BamHI的切割。③构建DNA文库时用AluI(AG↓CT)和HaeIII(GG↓CC)部分消化基因组DNA;用M.EcoRI甲基化酶处理,然后加上合成的EcoRI接头,当再用EcoRI 来切割时只有接头上的位点可被切割。

2)产生新酶切位点;

3)用于研究细胞DNA中位点特异性甲基化的水平及分布;

4)对基因组作图的影响:在哺乳动物DNA中:CpG序列出现的频率大约只有预计的1/5;含CpG序列的识别序列极其稀少;大多数CpG都发生甲基化;含CpG的所有识别序列的酶不能切割。

26、常见DNA聚合酶类型及特点

真核细胞有4种DNApoly

α:位于细胞核内,催化细胞增生;

β:小分子蛋白质(4.4kDa)曾从小牛胸腺中提取,与细胞增生无关;

γ:100kDa,利用RNA为模板的效率比利用DNA为模板的效率高;

其它:线粒体DNA聚合酶、催化线粒体DNA合成。

原核细胞三种DNA聚合酶,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

I.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双链DNA的延长

II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

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EcoliDNApolymeraseI):

①活性:单链多肽(109kDa),有三种活性。

a)5’→3’DNA聚合酶活性。底物:模板(ssDNA),引物(带3‘OH基)或5’突出DsDNA;

b)5’→3’外切核酸酶活性。底物:dsDNAorDNA:RNA杂交体;从5’端降解dsDNA,也降解RNA:DNA中的RNA(RNaseH 活性);

c)3’→5’外切酶活性(proofreading):底物:3’-OHdsDNAorssDNA;从3’-OH端降解DNA,可被5’→3’聚合活性封闭。

②用途:

a)切口平移法标记DNA:(所有DNApoly中只有此有此活性)产生切口,外切活性和合成活性共同作用使切口沿5’--3’方向平移;若有放射性dNTP,则可标记成探针。

b)用于cDNA克隆中的第二链,即单纯的DNA聚合活性,但由于有5’---3’外切活性,已不再使用,而改用Klenow 酶和反转录酶。

c)末端标记(交换或置换反应):T4DNApoly、T7DNApoly更好。

2)Klenow酶:Klenowfragment:将大肠杆菌DNApolyI在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活性片段,而聚合活性和3’—5’外切活性不受影响。

①活性,共两种,同DNApolyI。

②作用:

a)补平3’凹端,注意要用dNTP,如果使用带标记的dNTP,可对末端进行标记;

b)抹平3’凸端,注意必须加足量dNTP;T4和T7具更强3’--5’外切活性,被取代

c)末端标记:A.置换反应同前,同样被T4poly代替;B.补平3’--凹端的过程进行标记。

d)cDNA克隆中合成第二链

e)随机引物标记

f)DNA测序(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被T7取代,Taq等PCR酶。

g)PCR反应被Taq等取代

h)在体外诱变中,用于从单链模板合成dsDNA

3)T4噬菌体DNA聚合酶:

①活性与Klenow酶相似,但3’—5’外切活性强200倍;

②用途:

a)补平或标记3’凹端,必须有高浓度dNTP(末端标记)

b)置换反应:必须有高浓度dNTP(一种)末端标记

c)标记DNA片段:即利用外切活性产生了3’凹端,再补平(用标记的dNTP)

4)T7噬菌体DNA聚合酶:来源于T7phage感染的E.coli,为两种紧密结合的蛋白质复合体(基因5蛋白和宿主的硫氧还蛋白)

①活性:T7DNApoly为持续合成能力最强的一个,平均长度要大得多,在测序时具有优势;

活性/功能与T4DNApoly、Klenow类似,但3’→5’外切活性是Klenow的1000倍

②用途:

a)替代T4的功能

b)长模板的引物延伸

c)修饰的T7DNApolymerase用于测序反应(测序酶)SequenaseUSBBiochemical.99%3’—5’外切活性被除去.

5)耐热DNA聚合酶

6)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具有5’→3’合成DNA活性;无3’→5’外切酶活性。

①种类

a)来自AMV(禽成髓细胞瘤病毒)。二链多肽(62kDa/94kDa);具5’→3’DNA聚合活性;具很强的RNA酶H活性(降解与DNA杂交的RNA);在反应开始时,引物和mRNA模板杂交体可成为RNaseH的底物,此时模板的降解和cDNA的合成相竞争;终止时,RNaseH可在正在增长的DNA链近3’端切割模板,趋向于抑制cDNA的产量并限制其长度;

b)Mo-MLV(M-MuLV):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单肽84kDaRNaseH活性弱,利于合成较长cDNA;纯度高、工程产品,42℃失活。

②用途

a)cDNA克隆中第一链的合成

b)测转录起始点(引物延伸法)

c)5’突出DNA的补平

d)测序反应(当用DNApolyI,Klenow或测序酶不理想时)

e)其它RT-PCRRNA二级结构

③活性

a)5’→3’DNA聚合活性(Mg++):RNAorDNA模板及带3’OH的RNA或DNA引物

b)RNaseH活性

④注意事项

a)无3’→5’外切校正作用,在高dNTP和Mn2+时,每500个bases会有一个误掺入。

b)为防止新合成的DNA提前终止,需高浓度dNTP。

c)单链拷贝,也可双链合成(自身序列为引物,但效率低),50g/ml放线菌毒D,抑制第二链合成。

7)末端转移酶:来源于小牛胸腺,存在于前淋巴细胞及分化早期的类淋巴样细胞内的一种不寻常的DNApoly,是不依赖模板的DNA聚合酶;在二价阳离子存在下,末端转移酶催化dNTP加于DNA分子的3’羟基端。

①底物

DNA,可短至3个核苷酸,对3’突出的末端底物效率最高;

低离子强度时,平端或3’凹出端DNA亦可,但效率低;

②用途

a)在3’端加同聚尾,cDNA或载体,用于克隆,或标记

b)末端标记ddNTP(标记的)

27、Weiss单位和NEB单位

Weiss单位:在37℃下20min催化1nmol32p从焦磷酸根置换到[γ,β-32P]ATP所需的酶量。

NEB单位(NewEnglandBiolabs):通过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来表示。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于16℃,使HindⅢ切过的λDNA(300μg/ml,0.12μM5'末端)在30分钟内连接50%所需的酶量为1个NEB单位。1Weiss=67粘端连接单位(NEB单位)。1NEB单位=0.015Weiss单位。

28、载体

由在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构成的一种遗传成分,通过实验手段可使其它的DNA片段连接在它的上面,而进行复制。

29、作为基因克隆载体的条件

1)容量:分子较小,可携带比较大的DNA片段;

2)(复制:能独立于染色体而进行自主高效的复制;

3)酶切位点:有尽可能多的多种限制酶切位点,但每一种限制酶又要最少的切割位点(多克隆位点multiplecloningsites,MCS);

4)标记:有适合的标记,易于选择;

5)安全性:要求载体不能随便转移,仅限于在某些实验室内特殊菌种内才可复制等等。

6)表达:有时还要求载体要能启动外源基因进行转录及表达,并且尽可能是高效的表达;

30、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并列举2-3种质粒载体特点

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复制起点:自我增殖的基本条件,一般具一个复制子。

2)具有抗菌素抗性:理想的质粒载体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

3)具有若干限制酶切单一位点多克隆位点(multiplecloningsite,MCS);

4)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低分子量的质粒易于操作,克隆外源片段后仍能有效的转化给受体细胞,同时低分子量的质粒对限制酶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几率也较低。

pSC101质粒载体:严谨型复制控制的低拷贝数大肠杆菌质粒载体,每个寄主细胞有1~2个拷贝;分子量9.09kb,编码有一个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有HindⅢ、EcoRⅠ、BamHⅠ、SalⅠ、XhoⅠ、PvuⅡ、SmaⅠ7种核酸内切限制酶。其中在HindⅢ、BamHⅠ、SmaⅠ3个位点克隆外源DNA,都会导致tetr基因失活;是第一个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pBR322质粒载体:具有较小的分子量:4363bp,克隆载体的分子量大小不要超过10kb;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可供作转化子的选择记号;有24种核酸内切酶的单一酶切识别位点。其中7种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在四环素抗性基因内部,2种识别位点在于这个基因的启动区内,所以9个限制酶切位点插入外源片断可以导致tetr基因的失活;另外有3种限制酶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有单一的识别位点。

31、pUC质粒载体的特点和优点

应用多克隆位点技术,在pBR322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在其5’-端带有一段多克隆位点的lacZ’基因。

1)典型pUC系列质粒载体特征:

来自pBR322质粒的复制起点;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但它的DNA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不再含有原来的核酸内切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大肠杆菌β-半乳糖基因(lacZ)的启动子及编码α-肽链的DNA序列;

位于lacZ’基因中的靠近5’-端的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段。

2)pUC质粒载体的优点:

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更高的拷贝数:仅保留了pBR322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复制起点;

复制起点内部发生了自发突变造成了基因rop的缺失,它是控制质粒的特殊因子,从而使拷贝数增加,平均每个细胞500-700个拷贝。

适用于组织化学检测重组体:具有来自大肠杆菌lac操纵子的lacZ’基因,所编码的α-肽链可参与α互补作用,用Xgal显色对重组子进行鉴定。

具有多克隆位点MCS区段:方便具有不同粘性末端的外源片段的插入。

32、穿梭质粒载体的概念

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记号,因而可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早期发现的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载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质粒载体;

大肠杆菌-牛乳头瘤病毒。

33、λ噬菌体载体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插入式载体:只具有一个可供外源DNA插入的克隆位点的派生载体;通过特定的酶切位点允许外源DNA片段插入的载体称为插入型载体。由于λ噬菌体对所包装的DNA有大小的限制,因此一般插入型载体设计为可插入6kb 外源DNA片段,最大11kb。

①cI基因插入失活:如λgt10,基因cI内有一个EcoRⅠ位点。其他EcoRⅠ位点都去除掉了,基因cI内的EcoR Ⅰ位点作为唯一位点,可用于外源DNA片段的插入。

外源基因插入后将导致cI基因的失活。cI基因失活后将导致噬菌体不能溶源化,产生清晰噬菌斑。

②LacZ基因插入失活:如gt11载体

该载体最大特点是在最左侧可替代区置换了一段lacZ基因,可编码-半乳糖苷酶,在IPTG/X-gal平板上形成兰色噬菌斑。

lacZ基因编码区终止密码子之前有一个EcoRI位点,可用于外源DNA片段的插入。

筛选时,在lac-宿主菌中非重组噬菌斑为兰色。当外源DNA片段与lacZ的阅读框相吻合时,可表达出融合蛋白,可用免疫学方法筛选阳性重组子。

2)替换型载体(取代型载体):具有成对的克隆位点,在这两个位点之间的λDNA区段可以被外源插入的DNA片段所取代。

通过特定酶切位点允许外源DNA片段替换非必须DNA片段的载体,称为置换型载体。如:EMBL3和EMBL4 EMBL3和EMBL4载体为43kb,其左臂、右臂和填充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0kb、9kb和14kb。

克隆DNA片段大小为9-23kb,在填充片段两端带有对称的多克隆位点,这两个载体的差别是多克隆位点的排列位置相反。

3)凯伦噬菌体载体:既有插入型,又有替换型,在基因工程实验中的用途十分广泛;

承受外源DNA的能力:几个kb到23kb。

34、单链DNA噬菌体载体类型和特点

单链DNA噬菌体的复制,以双链环形的DNA为媒介,这种复制形式的DNA(replicativeformDNA)简称RFDNA;不论是RFDNA还是ssDNA都能感染大肠杆菌;

单链DNA噬菌体颗粒的大小,是受其DNA的大小制约的,不存在包装限制问题;

容易测定外源DNA片段的插入取向;

M13:一种含单链(+)DNA(ssDNA)的丝状大肠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大小为6.4kb;

成熟噬菌体颗粒仅能感染E.coli的F+细胞,其感染位点在性纤毛上;

噬菌体颗粒大小受其DNA大小制约,这一点正好与λ噬菌体相反。所以M13噬菌体并不存在包装限制的问题。M13噬菌体基因组可编码3类蛋白质

复制蛋白(基因Ⅱ,Ⅴ和Ⅹ);

形态发生蛋白(基因Ⅰ,Ⅳ和Ⅺ);

结构蛋白(基因Ⅲ、Ⅵ、Ⅶ、Ⅷ和Ⅸ),所有结构蛋白在形态发生之前都插入在宿主细胞的质膜中;

基因组DNA为正链,按基因Ⅱ至基因Ⅳ方向合成,与噬菌体的mRNA序列同义。

单链DNA的酶切和连接比较困难,因此M13噬菌体在用作载体时是利用其双链状态的RFDNA。

RFDNA容易从感染细胞中纯化出来,可象质粒一样进行操作,并可通过转化方法再次导入细胞。

35、常用噬菌粒载体pUC118和pUC119的特点

常用噬菌粒载体pUC118和pUC119

1)具有较小分子量的共价、闭合、环形的基因组DNA,可克隆10kb的外源DNA片段,易于进行分离与操作;2)ampr基因作为选择记号,只有携带pUC118或pUC119噬菌粒载体的大肠杆菌转化子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3)拷贝数含量高,每个寄主可高达500个,只要用少量的大肠杆菌细胞培养物,便可制备出大量的载体DNA;4)存在着一个多克隆位点区,不同类型的外源DNA片段不经修饰便可直接插入到载体分子上;

5)由于多克隆位点区阻断了大肠杆菌lacZ基因的5’-端编码区,可按照IPTG组织化学显色反应试验,筛选重组子;

6)含有质粒复制起点,在无辅助噬菌体的情况下,克隆的外源基因可以像质粒一样按常规方式,复制形成大量的双链DNA分子;

7)带有M13噬菌体的复制起点,在有辅助噬菌体感染的寄主细胞中,可合成单链DNA拷贝,并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分泌到培养基中;

8)pUC118和pUC119:多克隆位点区的核苷酸序列取向彼此相反,于是它们当中的一个可转录克隆基因的正链DNA,另一个则可转录出负链DNA。

36、柯斯质粒载体特点以及粘粒载体的工作原理

cosmid载体:也称粘粒、柯斯载体。用于克隆大片段DNA的载体,由λ噬菌体的cos(cohesive)末端及质粒(plasmid)重组而成的载体。

带有质粒的复制起点、克隆位点、选择性标记以及λ噬菌体用于包装的cos末端等。

该载体在体外重组后,可利用噬菌体体外包装的特性进行体外包装,利用噬菌体感染的方式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但它不会产生子代噬菌体,而是以质粒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柯斯质粒载体的特点:

具有λ噬菌体的特性;

具有质粒载体的特性;

具有较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具有与同源性序列质粒进行重组的能力。

粘粒载体的工作原理

类似λ噬菌体载体,在外源片段与载体连接时,粘粒载体相当于λ噬菌体载体的左右臂,cos位点通过粘端退火后与外源片段相间连接成多联体。

多联体与λ噬菌体包装蛋白混合,λ噬菌体A基因蛋白的末端酶切割两个cos位点,并将两个同方向cos位点之间的片段包装到λ噬菌体颗粒中去。

噬菌体颗粒感染大肠杆菌时,线状重组DNA就象噬菌体DNA一样被注入细胞并通过cos位点环化,这样形成的环化分子含有完整的粘粒载体,可象质粒一样复制并使其宿主获得抗药性。

带有重组粘粒的细菌可用含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挑选。

37、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组成和特点

表达载体组成:大肠杆菌表达载体都是质粒载体。

作为表达载体首先必须满足克隆载体的基本要求,即能将外源基因运载到大肠杆菌细胞中。

在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增加表达元件,就构成了表达载体。各种表达载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表达元件的差异。

组成部分

1)启动子

强启动子、抑制型、诱导型与组成型

强启动子:目的基因在启动子指导下转录出大量mRNA,使克隆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10%-30%以上;

抑制型启动子:启动子呈现出一种低的基础转录水平,在表达毒性蛋白质或是有损于寄主细胞生长的蛋白质的情况下,使用高度抑制型的启动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条件;

诱导型启动子:能通过简单的方式使用廉价的诱导物而得以诱导,如IPTG;

PL、PR、lac、trp、tac;T7噬菌体启动子则属于组成型启动子

2)转录终止子

外源基因在强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容易发生转录过头现象,即RNA聚合酶滑过终止子结构继续转录质粒上邻近的DNA序列,形成长短不一的mRNA混合物;

终止信号存在于聚合酶已转录过的序列之中,这种提供终止信号的结构就称为终止子。终止子分为两类:一类不依赖于蛋白质辅因子就能实现终止作用;另一类则依赖蛋白辅因子(ρ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

两类终止子有共同的序列特征:在转录终止点前有一段回文序列。

转录终止子能增强mRNA分子稳定性,从而提高蛋白质产物的水平。

启动子封堵作用:由一个上游启动子驱动的转录作用,当其通读过下游启动子时,便会使该启动子的功能受到抑制,将这种由一个启动子的功能活性抑制另一个启动子转录的现象,叫做启动子封堵作用。

3)转录起始序列

5’-末端结构特征,决定mRNA的转译起始效率。

在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序列结构中,增加腺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残基含量的比例,诱发碱基发生定点突变;或使用转译偶联系统进行克隆基因表达;

4)转录增强子:显著的增加异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率。

5)转译终止子

mRNA转译终止必须存在终止密码子。大肠杆菌偏爱终止子UAA,尤其是在其后加上U形成UAAU四联核苷酸的情况下,转译终止的效率将进一步的增强。

38、T7噬菌体启动子的表达载体作用机制

T7噬菌体启动子PET系列表达载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表达载体;

表达能力强;可控性好。其组成是在载体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加入T7噬菌体启动子序列及其下游的几个酶切位点;当外源基因插入到这些酶切位点后,就可在特定的宿主细胞中诱导表达。

作用机制:

T7启动子只能有T7噬菌体RNA聚合酶识别并启动转录,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不能作用T7启动子;宿主细胞必须能表达T7RNA聚合酶;

大肠杆菌BL21(DE3):大肠杆菌染色体BL21区整合有噬菌体DNA,在DE3区有T7RNA聚合酶基因,该基因受到lacUV5启动子控制;

当PET载体进入BL21(DE3),宿主细胞的lacI基因产生阻遏物,抑制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上的目标基因无法表达;

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乳糖类似物)诱导后,和lacI产物结合,使其构象改变离开lacO,从而激活转录阻遏物失去作用,T7RNA聚合酶基因表达,产生T7RNA聚合酶,启动T7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的表达。

39、外源蛋白质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以及特点

40、PCR扩增的技术原理以及PCR反应程序

原理:

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优点:模板量少、无需纯化、快速特异、自动化。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模板DNA 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2℃、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PCR反应体系:缓冲液、dNTP、引物、模板、DNA聚合酶。

PCR反应程序

1)常规程序

将PCR反应所需的成分配置完后,在PCR仪上于94-96℃预加热几十秒至几分钟,使模板DNA充分变性,然后进入扩增循环。

在每一个循环中,先于94℃保持30秒钟使模板变性,然后将温度降到复性温度(一般50-60℃之间),一般保持30秒钟,使引物与模板充分退火;在72℃保持1分钟(扩增1kb片段),使引物在模板上延伸,合成DNA,完成一个循环。

重复这样的循环25~35次,使扩增的DNA片段大量累积。最后,在72℃保持3-7min,使产物延伸完整,4℃保存。

2)复性(退火)和延伸温度

复性温度是PCR扩增是否顺利的关键因素,通常在50-60℃之间。具体的温度主要由引物的Tm值决定。

延伸温度绝大多数设定为72℃;如果复性温度很高,可以将延伸温度和复性温度设置成同一温度,变成二步法PCR。

3)反应时间

变性步骤一般使用30秒钟;

如果模板的G+C含量较高,或直接用细胞做模板,变性时间可适当延长,复性时间有30秒种一般是足够的;

延伸时间由扩增产物的大小决定,一般采用1kb用1分钟来保证充足的时间。

4)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主要与模板的起始数量有关,在模板拷贝数为104~105数量级时,循环数通常为25~35次;

平台效应(plateaueffect):PCR扩增过程后期会出现的产物的积累按减弱的指数速率增长的现象;

原因:底物和引物的浓度已经降低,dNTP和DNA聚合酶的稳定性或活性降低,产生的焦磷酸会出现末端产物抑制作用,非特异性产物或引物的二聚体出现非特异性竞争作用,扩增产物自身复性,高浓度扩增产物变性不彻底。

5)PCR反应液的配制

PCR反应体系的配置方式有时也会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常规方法与其它酶学反应一样,在最后加入DNA聚合酶。早期PCR仪没有带加热的盖子,要求在反应液上覆盖一层矿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对使用具3‘-5’外切活性的高温DNA聚合酶时,有时会扩增不出产物;遇到这个问题时,若将反应成分分开配制,A管含模板、引物和dNTP及调整体积的H2O,B管含缓冲液、DNA聚合酶,然后再将两管溶液混合起来,可较好地克服这个问题;

按照常规方法配制反应体系,有时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的问题。热启动(hotstart)PCR操作方式可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将dNTP、缓冲液,Mg2+和primer先配制好,然后加入一粒蜡珠(如AmpliWaxPCRQam100),加热熔化,再冷却,使蜡将溶液封住,最后加入模板和DNA聚合酶等剩余成分。只有当PCR反应进入高温阶段后,蜡层熔化,所有反应成分才会混合在一起。

41、长片段的PCR扩增方法

常规PCR反应产物一般在2kb以下。在PCR反应中,随着扩增片段的延长,扩增效率随之降低。

在长片段的PCR扩增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高温会降低缓冲液缓冲能力,从而损害模板DNA和PCR产物;

高温下其它二价离子的存在会促进DNA的裂解;

长片段DNA分子的变性比短片段困难;

DNA聚合酶与模板DNA的趋近和结合变得困难;

错配碱基的掺入导致DNA聚合酶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从而限制产物的长度。

提高扩增产物的长度采取措施:

改进缓冲体系,适当升高镁离子浓度(10X长片段PCR缓冲溶液组成为:500mmol/LTris-Cl(pH=9.0),160mmol/L 硫酸铵,25mmol/LMgCl2,1.5mmol/LBSA);

采用混合DNA聚合酶,即主体使用扩增效率高、延伸能力强的TaqDNA聚合酶,少量使用具有3‘-5’外切活性的高温DNA聚合酶(如Pfu或PwoDNA聚合酶),及时切除不匹配碱基的掺入,这样可使扩增长片段DNA有效实施;

当需要扩增的片段大于20kb时,需加入高浓度的甜茶碱(终浓度为1.5-2.0mol/L)来提高PCR的效率,但甜茶碱加入后,要将扩增反应的温度降低2-3度;

Roche公司的长片段PCR扩增试剂盒将TaqDNA聚合酶和PwoDNA聚合酶接合起来,可扩增长达40kb的DNA 片段。

42、PCR扩增未知DNA片段方法

1)反向PCR:

当获得一段DNA后,若要得到与其相邻的未知DNA片段,可通过反向PCR来实现;

反向PCR主要解决侧翼未知序列没有引物可用的问题;

首先用已知片段内部没有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模板DNA,再将酶切后的DNA片段连接成环状分子,其中至少有一个环状分子含有完整的已知片段。

根据已知片段两端的序列设计引物,可将邻近的DNA片段扩增出来。

反向PCR技术主要用于克隆已知DNA片段周边的未知DNA片段以及从总RNA中克隆未知cDNA序列,研究病毒序列、转基因和转座子等的整合位点区域的序列。

2)利用接头的PCR

将基因组DNA用限制性酶切酶进行酶切,然后将序列已知的接头片段连接到酶切片段的两侧,以提供PCR需要的另一端引物;

根据已知序列设计的引物和根据接头序列设计的引物,可以将已知序列侧翼的未知序列扩增出来。

3)TAIL-PCR(thermalasymmetricinterlacedPCR):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是一种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Walking);TAIL-PCR通过3个嵌套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和简并引物组合进行连续的PCR循环,利用不同的退火温度选择性地扩增目标片段;

在利用特异引物和随机引物进行PCR中一般有3种产物生成:由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扩增出的产物;由同一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产物;由同一简并引物扩增出的产物。

43、Southern杂交的基本流程和原理

根据毛细管作用的原理,使在电泳凝胶中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然后通过同标记的单链DNA探针的杂交作用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片段,这种实验方法叫做DNA印迹杂交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DNA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通过Southern杂交可以判断被检测的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段的长度。

步骤:

(1)酶切DNA,凝胶电泳分离各酶切片段,然后使DNA原位变性。

(2)将DNA片段转移到固体支持物(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

(3)预杂交滤膜,掩盖滤膜上非特异性位点。

(4)让探针与同源DNA片段杂交,然后漂洗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的探针。

(5)通过显影检查目的DNA所在的位置。

44、化学测序法和双脱氧法测序原理

1)化学测序法:

G系统:pH8.0:硫酸二甲酯→G→m7G→C8~N9断裂→脱G;

A+G系统:pH2.0:哌啶甲酸(pidine)→嘌呤环N质子化→脱嘌呤;

C系统:1.5mol/LNaClC+肼(hydrazine)→脱C;

T+C系统:肼(hydrazine)→打开嘧啶环→重新5C环化→脱嘧啶。

①先用限制性内切酶把DNA切成100—200bp的测序材料;

②用碱性磷酸化酶处理该片段,消除5‘末端上的磷酸;

③在5‘-OH端标记32P,用多核苷酸磷酸激酶催化;

④标记片段变性为单链;

⑤化学试剂在特定碱基位置降解单链DNA,产生一组长度不等的DNA片段;

⑥经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后,从4个反应系统统一阅读,待测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就可直接读出。

2)双脱氧测序法:

DNA聚合酶能够用单链DNA作为模板,合成准确的DNA互补链;该酶能够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作底物并将其聚合到新生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从而终止其延伸反应。

①用M13噬菌体做载体获得单链DNA模板,克隆并扩增待测DNA片段,使其变性;

②选择一条与DNA单链互补的短链引物,将引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③引物先同单链模板复性;

④在四个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待测DNA单链模板、互补引物分子、四种的dNTP、DNA聚合酶(Klenow酶)以及不同的ddNTP;

⑤进行聚合反应,DNA新生链延长,当掺入ddNTP时,聚合反应终止;

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⑦根据X底片对凝胶曝光所显的条带位置,读出DNA序列。

45、RAPD,SCAR,SSR,AFLP技术基本原理以及分子标记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举例说明!

1)基于DNA-DNA杂交(southernblotting)的标记

①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②VNTR: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s(minisatellites)(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标记):

2)基于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标记

①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

应用短的“DNA寡核苷酸”(通常10bp)作引物,通过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来检测DNA多态性的过程;

基本原理是通过随机引物在模板链的不同位置与基因组DNA结合,而结合位点在不同的品种不同,这样引物结合位点和两结合位点之间的距离就会有差异,从而经过数次PCR循环产生DNA片段的多态性。

RAPD技术的优点是:

自动化程度很高,操作简单,可为遗传图谱的建立提供大量的RAPD标记;

对于任意特定的引物可以用于不同基因组的分析,即该技术无物种特异性。

RAPD分析方便快速,与RFLP相比,大大减少了前期的预备性工作;

RAPD分析对DNA质量要求不高且DNA用量少。

缺点:PCR对反应条件敏感,因此实验的重复性较差。

②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序列特征化扩增)

SCAR标记是在RAP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本原理是先做RAPD分析(如和目的基因连锁的RAPD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

根据原RAPD片段两末端的序列设计引物(通常20-24个碱基),在进行PCR扩增,这样就可以把与原RAPD片段相对应的单一位点鉴定出来,这样的位点称为SCAR标记。

③SSR:SimpleSequenceRepeats(Microsatellites)(简单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着简单的重复序列如(GA)n,(AC)n,(GAA)n等,在染色体上呈随机分布,常连续重复多次,在不同物种其重复序列及重复单位数都不同,但重复序列的两端往往是趋于保守;

利用某个微卫星DNA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这个位点的微卫星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可显示不同基因型个体在这个SSR位点的多态性;

这种由保守序列确定的SSR可以检测出复等位的差异,常表现为共显性。

SSR缺点是必须针对每个染色体座位的SSR,测定并找到其两端的单拷贝序列设计引物操作复杂,劳动量大,这些都是该技术目前在应用上的局限。

④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单序列重复间区)

⑤DAF:DNAAmplificationFingerprinting(随机扩增多态性)

⑥AP-PCR:ArbitrarilyPrim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

⑧STS:SequenceTaggedSites(序列标签位点)

⑨EST:ExpressedSequenceTag(表达序列标签)

3)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标记

①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是Zebeau(1993)等发明的一项技术,它的出现是DNA指纹技术的重大突破。

基本原理是基于PCR技术扩增基因组DNA的限制性片段。

具体过程是先将基因组DNA用可产生粘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大小不同的酶切片段,然后将含有共同粘末端的人工接头连接到DNA片段的末端,接头序列和相邻的限制性位点作为引物结合位点

根据需要通过选择在末端上分别增加了1~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不同引物,经过PCR反应选择性扩增限制性片段,经过多次循环使目的序列扩增到0.5-1.ug,然后把扩增的酶切片段在高分辨率的顺序分析胶上电泳,产生扩增片段长度不同的多态性带型。

在AFLP引物中,3’末端上选择核苷酸数目的多少决定了AFLP扩增产物的多少。

实验中可根据基因组DNA的大小确定引物末端所需的选择性核苷酸数目。

一般大于l08bp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两个末端各有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引物进行扩增,即文献中常看到的3+3引物组合;l05-l08bp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两个分别含有2个或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引物进行扩增(即2+3引物)。

引物中用作选择性核苷酸的G和C含量也对扩增出的产物数目有较大影响。一般而言,G和C含量越高,扩增出的产物数目越少。

酶切片段要经过连续两次PCR扩增,通过两步扩增反应使产生的扩增结果更清楚、重复性更好;

首先以酶切后连接产物作为模板,用人工合成的选择性单链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预扩增。预扩增目的为了减少选择性碱基的错配,为选择性扩增提供更多的模板,同时对模板起到选择性纯化的作用,从而使产生的指纹图谱具有更好的重复性;

选择性扩增反应的条件与常规的PCR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复性温度,其PCR开始于高温复性(65℃),比常规PCR 反应的复性温度高10℃左右,以获得最佳选择性,以后复性温度逐步降低,一直降到最佳选择性,以后复性温度逐步降低,一直降到复性效果最好的温度(56℃),然后在这个复性温度下,完成其余PCR循环周期。

②CAPS:Cleaved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s(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分子标记的应用: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分析。

①人类起源与迁移:从分子系统发育水平上寻找非洲起源假说的证据。根据120个基因多态性数据作的进化树;根据mtDNA多态性数据作的进化树;

②图谱定位重要基因

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析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基因型来进行育种,从而达到提高育种效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育种学的结合点,分子标记可以在DNA水平上对育种材料进行选择

46、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图谱、物理图谱的概念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中基因序列信息和组成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序列作用特性并用结构基因组学解释

比较基因组学:比较不同组织基因组内容、结构、组成

遗传图谱:提供大致相同位点的基因与其他位点已知基因的遗传关系

物理图谱: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把片段连接成染色体,确定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的图谱

47、基因分离方法:同源序列法、基因组差示杂交法、基因标签法的技术原理

1)同源序列法:

根据基因序列上的同源保守性,从一种生物中分离的基因可被用于制作分子探针,分离另一生物中的同源基因。

通过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出PCR引物,然后在PCR放大植物染色体DNA或cDNA,在将获得PCR产物用做分子探针,杂交筛选基因库,就可得到所要分离的基因。

2)基因组差示杂交法:

基因组差示杂交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克隆那些由于DNA片断缺失而导致的变异的基因的方法。

首先用超声波处理变异植株基因组DNA,用生物素标记被超声波断裂的DNA片段。正常植物的基因DNA则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酶解。

用6倍过量的生物素标记的变异株DNA与sau3A酶解的正常植物基因组DNA进行杂交。

杂交液经含生物素的蛋白抗体处理后除去了两基因组中共同的DNA序列,保留了差别DNA片段(即变异株中缺失的DNA片段),重复上述杂交过程2—3次,从而使得这差别DNA片段得到富集。

用DNA连接酶将一个人工设计的专门用作PCR引物模板的寡核苦酸片段(adaptor)连接到富集的差别DNA片段上。用PCR法扩增这些DNA片段。然后用这些扩增的DNA片段作探针从基因库中筛选相应的基因克隆,这些对应的克隆可用来分析和比较正常植株及变异株的基因组,找到显示差别的克隆,通过RFLP定位和序列分析及性状互补实验最终确定所获的克隆是否对应于缺失变异的基因。

3)基因标签法:

利用外来的DNA片段随机的插入基因组中引起基因失活,如果外来DNA片断插入的位点正好处于某个基因内,该基因的功能可能会丧失,产生易识别的突变表型鉴定未知基因的方法。通过分离转座子两侧宿主基因组DNA序列,从文库中分离目的基因。常用基因标签系统:T-DNA标签;转座子标签。

48、图位克隆法分离基因的技术流程以及原理

根据标记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分子标记定位,通过遗传和物理图谱逐步接近基因,最后从文库中分离目标基因;

需要大的分离群体精细定位。

49、常见转基因的方法

植物基因转化系统:

1)载体转化系统(Ti质粒转化载体、Ri质粒转化载体、病毒转化载体)

2)DNA直接导入转化系统(原生质体、基因枪)

3)种质转化系统(花粉管通道法、生殖细胞浸泡法、胚囊子房注射法)。

载体转化系统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最多、机理最清楚、技术最成熟的、最重要的一种转化系统,其中又以Ti 质粒转化载体最为重要。

动物基因转化系统:

1)DNA显微注射法

2)电击法

3)脂质体(liposome)法:应用人工脂质体包装外源基因,再与靶细胞融合,或直接注入病灶组织,使之表达。4)反转录病毒法

5)胚胎干细胞法

6)精子载体导入法

50、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原理

农杆菌附着到植物细胞后,只留在细胞间隙中。T-DNA首先在细菌中被加工、剪切、复制,然后转入植物细胞,并非整个Ti质粒都进入植物细胞。

1)T-DNA的加工及转移:Vir基因操纵子系统被活化后,在农杆菌中可测到单链T-DNA(ssT-DNA,亦称T链或正链)。T链的形成取决于VirD1及VirD2两种蛋白,这些蛋白具有内切酶活性,在边界重复序列的特定位点形成切口,产生单链断裂。

2)T链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及VirE的功能:T链必须横向跨越细菌细胞膜、细菌细胞壁、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膜及核膜,才能整合进植物基因内。在该过程中,T链必须避免被核酸降解,因此T链可能以一种DNA-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

3)T链复合体的转运及VirB的功能:T链复合体至少包括T链,VirD2及VirE2。VirD2及VirE2可能已足以保护T链并对T链的转运起导向作用;

T链的转运还需其它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可能是VirB蛋白。因为T链转运的第一步是通过细菌细胞膜,因此首先必须形成跨膜孔道,需有跨膜或膜结合蛋白的参与。

4)T链复合体靶向植物细胞核:VirD2及VirE2上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ingsignal,简称NLS)。VirD2N端50%已足以特异的剪切T-DNA的边界序列,C端50%则含NLS;在VirE2中也有类似的序列,将其与Gus融合作为报告基因,证明virE2可使融合蛋白导向植物细胞核;VirE2与VirD2相比,VirE2核定位功能较弱。VirD2可能

以一种极性方向,首先将T复合体定向至核孔,而virE2则作为一种促进因子,保证很长的T复合体在进入核孔时不受干扰。

5)T链整合植物基因组:T-DNA在植物染色体中的插入是随机的,插入位点常有以下特点:T-DNA优先整合到转录活跃的植物基因位点;T-DNA与植物DNA连接处富含A,T碱基对;植物DNA上的插入靶位点与T-DNA边界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

51、转基因的证据

1)有严格的对照(受体种和阴性植株)

2)外源基因控制的表型性状证据(如抗病、抗虫等):表型性状或筛选标记分析,确定转基因植株具有了目标表型;3)转化当代要提供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等物理数据,以及酶活性分析或其它表型数据;4)遗传证据。有性繁殖作物需有表型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证据,无性繁殖作物需提供有性繁殖一代稳定遗传证据。

52、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及其涉及的伦理学问题!

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问题。

1)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

技术的双重性必然导致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议,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适当的争论可以修正错误从而使技术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但是裹足不前甚至是恶意的争论不仅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会为舆论带来错误的导向。这就需要各领域的研究者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正视争议的问题,用科学有理有据的事实材料证明观点。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科学界不断拿出种种证据,以打消社会对转基因作物的疑虑。但由于转基因的一些机理尚不能完全被解释清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心有增无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所以一个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的形成是技术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2)社会的监督

技术的发展、应用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接受;任何一项技术的使用都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实现公众的监督,首先必须要让各界关心伦理的人发表意见,充分表达他们的合理诉求,应当让人们通过充分的公共讨论,剔除那些非理性的、不客观的因素,使最终理性的决策结果通过人们的讨论而达成共识。其次,政府需要对公众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确保公众能够产生科学的认识。最后,国家、政府需为公众的监督提供多条途径,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公民参与到讨论与监督中去。使得有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决策能够在公共决策和专家、学者决策中趋于平衡。

3)加强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但是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还尚待完善,2001年颁布的条例缺乏相应的效力并且遭到欧美等国家的指责,认为其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加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还需有计划地制定和完善专门的生物技术安全条例,如: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条例;胚胎干细胞技术安全管理条例、人体基因技术管理条例等,使转基因技术在法律的框架下发展,使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建立严格完整的转基因产品检测和安全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安全防范系统还比较落后,应加快完善安全保险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检测体系。严格把好国内应用转基因技术这一关,及时掌握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动态并且严格检测进口的转基因食品,防止国外有害基因进入我国,造成污染、泛滥。

4)参与国外合作、借鉴国外管理办法转基因技术是全球性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生物安全防护系统,共同参与、研究、抵御外来物种入侵、传染的防治,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和办法,及时更新技术和管理;其次发达国家生物安全立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产品管理的美国模式,一种是基于技术管理的欧盟模式。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管理模式,由特定的管理机构管理,对转基因进行标注、检验,一旦发现过敏、毒性、新成分等必须停止生产、销售;欧盟的管理就比较严格,欧盟分别针对转基因的技术和产品,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规定对于含有转基因的必须加以标注并进行检测,并且实行审定和可溯源回收制度,其中不仅涉及实验、生产、销售环节还涉及农用、餐桌、回收等都要一一进行标识,以确保基因的可追溯性。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重点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要点(待完善版) 类型: 一:填空(15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三:简答题(20分) 4个 四:计算题(50分) 4个 一:填空(15分)因为老师没给,只说了简单所以不好说(下面的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16选5 1、球形度:它是表征球形颗粒的形状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又称为形状系数。 2、干扰沉降:在流体中,如果流体的分率较高,颗粒之间有显 著的相互作用,容器壁面对颗粒沉降的影响也不 可忽,此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3、分离因数:将同一颗粒在同一种流体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 力沉降速度的比称为分离因数。 4、分割颗径:粒级效率正好为50%的颗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 5、深层过滤:是指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内部的空隙拦 截在介质的微孔流道内,固体颗粒不形成滤饼。 6、固体流态化:是指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流动的流体之中, 并在流体作用下使颗粒作翻滚运动,类似于液 体的沸腾状态。 7、傅里叶定律:内涵为通过等温面的导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和传 热面积成正比,即(P136)。 8、热导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与温度梯度的比 例系数 9、对流传热系数: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由牛顿冷却定律定义热流 密度q与ΔT成正比。 10、菲克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 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即。 11、漂流因子: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表达式为 P/PBMm。(P212) 12、双膜理论:双模理论基于双模模型,他复杂的的对流传质 过程描述为吸收质以分子扩散形式通过两个串

基因工程原理

基因工程原理 内容提要 1.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 是P. Berg等于1972年创建的。基因工程技术涉及的基本过程包括 “切、连、转、选”。该技术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 2.基因工程中使用多种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和其他一些参与DNA合成与修饰的酶类。 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基因工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酶,属于水解酶类。根据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特点,被分为 三大类。Ⅱ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酶,该类酶的分子量小,专一性强,切割的方式有平切和交错切, 作用时需要Mg++作辅助因子, 但不需要ATP和SAM。第一个被分离的Ⅱ类酶是Hind Ⅱ。 4.连接酶是一类用于核酸分子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有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之分。基因工程中 使用的连接酶来自于原核生物,有两种类型的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基因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是T4DNA连接酶,它是从T4噬菌体感染的E.coli中分离的一种单链多肽酶,既能进行粘性末端连接又能进行平末端连接。 5.载体是能将分离或合成的基因导入细胞的DNA分子,有三种主要类型∶质粒DNA、病毒DNA、科斯质粒, 在这三种类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目的,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改造载体。 6.DNA重组连接的方法大致分为四种: 粘性末端连接、平末端连接、同聚物接尾连接、接头连接法。粘性末端 连接法是最常用的DNA连接方法,是指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两个双链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连接成为一个杂合双链DNA。平末端连接是指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将两个具有平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连接成杂种DNA分子。同聚物加尾连接就是利用末端转移酶在载体及外源双链DNA的3'端各加上一段寡聚核苷酸, 制成人工粘性末端, 外源DNA和载体DNA分子要分别加上不同的寡聚核苷酸,如dA(dG)和dT(dC), 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连接成为重组的DNA。这种方法可适用于任何来源的DNA片段, 但方法较繁, 需要λ核酸外切酶、S1核酶、末端转移酶等协同作用。将人工合成的或来源于现有质粒的一小段DNA分子(在这一小段DNA分子上有某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加到载体或外源DNA的分子上, 然后通过酶切制造黏性末端的方法称为接头连接法。 7.基因文库分为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等,是指在一种载体群体中, 随机地收集着某一生物DNA的各种克隆 片段, 理想地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8.DNA重组分子在体外构建完成后,必须导入特定的受体细胞,使之无性繁殖并高效表达外源基因或直接改变 其遗传性状,这个导入过程及操作统称为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目前常用的诱导感受态转化的方法是CaCl2 法(图3-20),此外也可以用基因枪等方法转化外源DNA。 9.重组体筛选有遗传学方法、核酸杂交筛选法等。 10.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目前在工业、农业和医疗中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并形成了一大 批生物技术产业。 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或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基因工程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它的创立和发展使生命科学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证明并实现了基因的可操作性,使人类从简单地利用天然生物资源走向定向改造和创造具有新品质的生物资源的时代。基因工程技术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有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基因工程也是当今新的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工程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基因工程原理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基因工程是_________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基因克隆中三个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通过比较用不同组合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某一特定基因区域所得到的不同大小的片段,可以构建显示该区域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点相互位置的___________。 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按属名和种名相结合的原则命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取自_______,第二、三两个字母取自_________,第四个字母则用___________表示。 6.部分酶切可采取的措施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等。 7.第一个分离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而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__。8.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suRI和HaeⅢ的来源不同,但识别的序列都是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 9.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段是用_____________切割DNA聚合酶I得到的分子量为76kDa的大片段,具有两种酶活性:(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10.为了防止DNA的自身环化,可用_____________去双链DNA__________________。 11.EDTA是____________离子螯合剂。 12.测序酶是修饰了的T7 DNA聚合酶,它只有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而没有_______酶的活性。 13.切口移位(nick translation)法标记DNA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__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14.欲将某一具有突出单链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转变成平末端的双链形式,通常可采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15.反转录酶除了催化DNA的合成外,还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可以将DNA- RNA杂种双链中的___________水解掉。 16.基因工程中有3种主要类型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就克隆一个基因(DNA片段)来说,最简单的质粒载体也必需包括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一个理想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低分子量。 18.一个带有质粒的细菌在有EB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中已测 不出质粒,这种现象叫。 19.pBR322是一种改造型的质粒,它的复制子来源于,它的四环素抗性基因来自于,它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来自于。 20.Y AC的最大容载能力是,BAC载体的最大容载能力是。 21.pSCl01是一种复制的质粒。 22.pUCl8质粒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载体。pUC系列的载体是通过 和两种质粒改造而来。它的复制子来自,Amp 抗性基因则是来自。 23.噬菌体之所以被选为基因工程载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是。 24.野生型的M13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载体,主要原因是 和。 25.黏粒(cosmid)是质粒—噬菌体杂合载体,它的复制子来自、COS位点序列来自,最大的克隆片段达到kb。 26.野生型的λ噬菌体DNA不宜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原因是:(1) (2) (3) 。 27.噬菌粒是由质粒和噬菌体DNA共同构成的,其中来自质粒的主要结构是,而来自噬菌体的主要结构是。 28.λ噬菌体载体由于受到包装的限制,插入外源DNA片段后,总的长度应在噬菌体基 因组的的范围内。 29.在分离DNA时要使用金属离子螯合剂,如EDTA和柠檬酸钠等,其目的是 。 30.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DNA溶液中加人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和NaAc, 其目的是。 31.引物在基因工程中至少有4个方面的用途:(1) (2) (3) (4) 。 32.Clark发现用Taq DNA聚合酶得到的PCR反应产物不是平末端,而是有一个突出 碱基末端的双链DNA分子。根据这一发现设计了克隆PCR产物的。 33.在cDNA的合成中要用到S1核酸酶,其作用是切除在 。 34.乙醇沉淀DNA的原理是。 35.假定克隆一个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必须考虑其表达的三个基本条件: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基因工程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

《医用基因工程》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基因和基因组及基因工程的概念 一、名词概念 ①移动基因(插入序列;转位子);②断裂基因;③RNA剪辑; ④内含子(间隔序列)与表达子;⑤重叠基因;⑥重复序列;⑦假基因;⑧启动子与终止子;⑨起始位点、终止位点。 二、讨论题 1.什么叫基因?何谓基因的新概念?基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一种基因一种酶的提法妥否? 3.基因密码子三联体间是否存在着逗号? 4.基因表达的产物中,氨基酸序列相同时,基因密码子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5.何谓转位子和转位作用?转位的后果如何? 6.基因中最小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什么? 7.基因工程应包括哪些内容?何谓基因工程的四大里程碑和三大技术发明? 8.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常有内含子存在,能否在原核细胞获得表达?能,为什么?不能,为什么? 第二章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 1.什么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什么是R/M现象?如何解释? 3.II型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影响II型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和避免这

些不利因素? 5.DNA连接酶有哪两类?有何不同? 6.甲基化酶有哪两类?有何应用价值? 7.什么叫同尾酶、同裂酶?在基因工程中有何应用价值? 8.平末端连接的方法有哪些?(图示) 9.Klenow酶的特性和用途有哪些?举例说明。 10.反转录酶的特性有哪些?有何应用价值? 11.列举碱性磷酸酶BAP/CAP的应用之一。 12.列举末端核苷酸序列转移酶的应用之一。 13.质粒单酶切点的基因连接如何降低本底和防止自我环化和提高连接效率? 14.基因片段与载体的平末端连接的方法有哪些? 15.用寡核苷酸和衔接物DNA的短片段连接时为使基因内部的切点保护,常用何种办法解决? 第三章基因克隆载体 1.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哪5种?其共同特性如何? 2.什么是质粒?质粒分哪几种?有哪两种复制类型,质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3.质粒存在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4.分离质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5.分离纯化质粒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CsCl密度梯度(浮密度)分离法、碱变性法的原理,如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6.作为理想质粒载体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7.什么叫插入失活,举例说明之。 8.构建pBR322质粒载体的亲本质粒有哪些? 9.什么叫插入型和替换型噬菌体载体?插入型和替换型入噬菌体

《热工基础》试卷A

2011-2012硅酸盐专业《热工基础》期末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流体的密度—— 2、静压强—— 3、体积流量—— 4、发热量—— 5、相对湿度—— 6、黑体—— 7、干燥—— 8、完全燃烧—— 9、高温系数—— 10、干球温度—— 二、填空:(25分) 1.煤的工业分析法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空气过剩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表示固体和液体燃料组成的基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燃烧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干燥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不完全燃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表示湿度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为了测定方便; ______表示空气的相对干燥能力;________便于干燥计算。 三、简答题:(25分) 1、燃烧计算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对煤进行工业分析? 3、如何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态? 4、冬天用手接触相同温度的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为什么?

5、流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定? 五、计算题(20分) 1、水从三段串联管路流过,管路直径分别为:d1=100mm, d2=50mm, d3=25mm, ω3=10m/s,求ω1和ω2. 2、已知标态下CO2的密度为1.96kg/m3, O2的密度为1.43kg/m3,CO 的密度为1.25kg/m3, N2的密度为1.25kg/m3。今测得某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的体积百分比:CO2 =28.8% ,O2=1.0% ,CO =0.2%,N2=70%,求此废气标态时的密度。 3、一炉壁由耐火砖砌成,厚度δ=250mm,耐火砖内表面温度t1=1000℃, 外表面温度t2=100℃, 耐火砖平均导热系数为λ=1.28W/(m.℃)。求通过炉壁的热流量。

环工原理思考题

4热量传递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 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 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 (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 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 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 (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5质量传递 (1)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3)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 (5)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基因工程复习题答案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 基因工程绪论 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品系),生产人类急需的药品、食品、工业品等。 特征:1、具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 2、强调了确定的DNA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的扩增。 2、试述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目的基因的分离 2)、DNA的体外重组(载体、受体系统等) 3)、重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及其筛选 4)、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的扩增、表达、检测及其分析。 3、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上有何应用发展? 主要是通过基因重组,使各种转基因生物提高生产谷氨酸、调味剂、酒类和油类等有机物的产率;或者改良这些有机物组成成分,提高利用价值。 4、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请客观谈谈对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特性,改良培育新品种; 第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或增加营养成分; 第三,将抗虫防菌基因转入到作物中,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在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担忧在于环境方面。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生物,产生新物种或超级杂草、损害非目标生物、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也即转基因生物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已有数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有10亿之多,但至今仍未有转基因食品对生命造成危害的实例;更何况目前每一种基因工程食品在上市前,都要经过国家法律认可,食品卫生部门和环境部门的严格检测。只有测试合格了,才能投放市场。因此公众完全可以安全地消费、大胆地食用转基因食品。 第一章 DNA的分子特性与利用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有何差别? 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三个水平: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 1.基因组DNA存在的形式与原核生物不同; ● 2.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分开进行; ● 3.基因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 ● 4.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多个水平上进行:DNA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 录后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 2、什么是基因?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哪三类? 基因是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在染色体上占据一定位置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分子遗传的功能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XXXXXX 2016至2017学年第 1 学期 环境工程原理 考查试卷 考试方式: 开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 教研室主任复核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计算值: ln2=0.693, ln3=1.099, ln5=1.609,g=10 m/s 2 ,= 1.4 π=3.14, =1.44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 1.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2. 水污染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 压强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导出的表示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李白描述的白发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释印肃诗中有“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诗中描述的黄金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百分比浓度的量纲为_______________。 7. 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_________而变,不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质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能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考古学家发掘出长、宽、高分别为160 cm 、40 cm 、30 cm 的古代排水砖管,壁厚为3 cm ,则流过其中的流体的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__。 9.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____ ,縻擦糸数λ与R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0. 用二种厚度相同的材料保温时,往往把_____________ 的材料包在内 层,以达到好的保温效果。 11. 能量衡算方程中涉及的能量中机械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流体流动有两种典型的形态,即_________和_________,判别方法是用___________的值来判断,判断临界值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 测流量的装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 热量传递主要三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不能发生在固体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在真空中。 15. 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16.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是利用待分离的颗粒与流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对于土壤的污染只能产生局部污染。 ( ) 2. 对于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系来说,两种组分的质量比等于摩尔比。 ( )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密 封 线----------------------------------------密 封 线-----------------------------------------密 封 线--------------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思考题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什么是基因?基因有哪些主要特点? 基因是一段可以编码具有某种生物学功能物质的核苷酸序列。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 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2)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 genetic engineering遗传工程 gene engineering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操作,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连接转入目标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操作。 gene manipulation基因操作:对基因进行分离、分析、改造、检测、表达、重组和转移等操作的总称。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重组DNA技术 gene cloning基因克隆:是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和扩大繁殖等操作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得大量的基因拷贝,在技术上主要包括载体构建、大肠杆菌遗传转化、重组子筛选和扩大繁殖等环节。 molecular cloning分子克隆 3)什么是基因工程?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p2 p4 4)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p5 5)简述基因工程诞生理论基础p2和技术准备有哪些p3? 6)基因表达的产物中,氨基酸序列相同时,基因密码子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否,密码子简并性 7)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医学:人胰岛素和疫苗 农业:抗虫BT农药 工业:工程酿酒酵母

Chapter ⅡThe tools of trade 1)什么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述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是一种核酸水解酶,主要从细菌中分离得到。类型特点p11 2)II型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p12-14?简述影响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p14? 3)解释限制酶的信号活性?抑制星号活性的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DNA连接酶p15?有哪几类p16?有何不同p16? 5)什么叫同尾酶、同裂酶p12?在基因工程中有何应用价值? 同裂酶:识别位点、切割位点均相同,来源不同。在载体构建方面往往可以取得巧妙的应用。应用较多的同裂酶比如Sma1和Xma1,它们均识别CCCGGG,但前者切后产生钝末 同尾酶:来源各异,识别序列各不相同,但切割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由同尾酶(isocaudomer)产生的DNA片段,是能够通过其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用彼此连接起来的。 6)什么是DNA聚合酶?根据DNA聚合酶使用的模板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活 性?p17-18 聚合酶:在引物和模板的存在下,把脱氧核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 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 ①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②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 7)Taq DNA聚合酶:是一种从水生嗜热菌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具有5-3聚 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在分子中主要用于PCR。 逆转录酶: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8)Klenow片段的特性和用途有哪些?举例说明。p17 9)名词解释:S1核酸酶、核酸外切酶、磷酸化酶激酶、 甲基化酶

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基因工程的创始人是( )。 A A. Kornberg B W. Gilbert C P. Berg D S. Cohen 2.关于宿主控制的限制修饰现象的本质,下列描述中只有( )不太恰当。 A 由作用于同一DNA序列的两种酶构成 B 这一系统中的核酸酶都是Ⅱ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C 这一系统中的修饰酶主要是通过甲基化作用对DNA进行修饰 D 不同的宿主系统具有不同的限制-修饰系统 3.在DNA的3’-5’链上,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 ) A ATG(或GTG) B AGT C TAG D TGA 4.II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特异性地识别( )。 A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序列 C 特定的三联密码 D 以上都正确 5.末端转移酶是合成酶类,具有( )活性。 A 3’5’DNA聚合酶 B 5’3’DNA聚合酶 C 5’3’DNA内切酶 D 5’3’DNA外切酶 6.下面关于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性质的描述中,( )是不正确的。 A 质粒的复制只受本身的遗传结构的控制,因而有较多的拷贝数。 B 可以在氯霉素作用下进行扩增。 C 通常带有抗药性标记。 D 同严紧型质粒融合后,杂合质粒优先使用松弛型质粒的复制子。 7.关于cDNA的最正确的说法是( )。 A 同mRNA互补的单链DNA B 同mRNA互补的双链DNA C 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双链DNA D 以上都正确 8.关于T4 DNA Ligase,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 ) A 是最常用的DNA连接酶。 B 不但能连接粘性末端,还能连接齐平末端。 C 不但能连接粘性末端。 D 最适温度37 ℃。 9.下列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A 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DNA或RNA B 用反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链DNA C 以新合成的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 D 新合成的双链DNA克隆到载体上,并导入受体细胞 10.用下列方法进行重组体的筛选,只有( )说明外源基因进行了表达。 A Southem blot B Northem blot C Western印迹 D 原位菌落杂交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用 (闭卷,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什么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称为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驱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且无耗散。 2. 温度为500°C 的热源向热机工质放出500 kJ 的热量,设环境温度为30°C ,试问这部分热量的火用(yong )值(最大可用能)为多少? 答: =??? ? ?++- ?=15.27350015.273301500,q x E 303.95kJ 3. 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T 1吸收热量Q 1向低温热源T 2放出热量Q 2,证明:由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和功源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 。假设功源的熵变△S W =0。 证明: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为 (1分) 对热机循环子系统: 1分 1分 根据卡诺定理及推论: 1分 4. 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右图所示。若将隔板抽去,试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状态参数(T 、P 、u 、s 、v )如变化,并简述为什么。 答:u 、T 不变,P 减小,v 增大,s 增大。 自由膨胀 12iso T T R S S S S S ?=?+?+?+?W 1212 00ISO Q Q S T T -?= +++R 0S ?= iso S ?=

5. 试由开口系能量程一般表达式出发,证明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后工质的焓值不变。(绝热节流过程可看作稳态稳流过程,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答:开口系一般能量程表达式为 绝热节流过程是稳态稳流过程,因此有如下简化条件 ,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质量守恒,有 代入能量程,有 6. 什么是理想混合气体中某组元的分压力?试按分压力给出第i 组元的状态程。 答: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之下,当i 组元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体的容积(中容积)时对容器壁面所形成的压力,称为该组元的分压力;若表为P i ,则该组元的状态程可写成:P i V = m i R i T 。 7. 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否就愈大,愈有利?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否,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愈小,耗功越大。(2分) 证明:T T w q T T T R ?==-= 2 2212ε,当 2q 不变,T ?↑时,↑w 、↓R ε。即在同样2q 下(说明 得到的收益相同),温差愈大,需耗费更多的外界有用功量,制冷系数下降。(3分) 8. 一个控制质量由初始状态A 分别经可逆与不可逆等温吸热过程到达状态B ,若两过程中热源温度均为 r T 。试证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对外做出的膨胀功也大。

环工原理复习题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 1、连续介质假说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假设流体是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组成的介质,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 A 、流体的分子; B 、流体内的固体颗粒; C 、几何的点; D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2、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苯的质量分数为0.4,试求混合液在293K 时的密度( ) (已知293K 下,苯的密度为879kg/m 3,甲苯的密度为867 kg/m 3) 3、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 )(气体常数R=8.314KJ/kmol ·K ) 4、某混合气体压力为0.2MPa ,温度为30°C ,混合气体含CO 体积分数为0.3, CO 2体积分数0.2, N 2体积 分数为0.4, 氧气0.1, 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 5、水泵进口管处真空表的读数为100mmHg ,出口处压力表读数为250kPa ,水泵前后的压力差为( )。 6、某密闭罐内装有水,离罐顶10米处压力表上的读数为400kPa ,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kPa, 则罐顶的绝 对压力为( ). 7、下面关于流体粘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粘性是流体的固有属性; B 、粘性是运动状态下,流体有抵抗剪切变形速率能力的量度 C 、流体的粘性具有传递运动和阻滞运动的双重性; D 、流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A 、切应力和压强; B 、切应力和剪切变形速率; C 、切应力和流速; D 、切应力和剪切变形。 9、一底面积为40 ×45cm 2,厚为1cm 的木块,质量为5kg ,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已 知木块运动速度u =1m/s ,油层厚度d =1mm ,由木块所带动的油层的运动速度呈直线分布,求油的粘度。 (9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10、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上装有U 形水银测压计,其中1、2、3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压强关系为: A p 1=p 2=p 3; B p 1>p 2>p 3; C p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