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

7 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7.1 消防车道7.1.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2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1.6 堆场、储罐区的储量2 占地面积大于30 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

7 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7.1 消防车道7.1.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2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1.6 堆场、储罐区的储量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迅速转移危险物品并提供通畅行驶的通道。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的最新实施版,包括场地选择、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等内容。
一、场地选择1.消防车道场地应尽量选择离建筑物前方、侧边及对角线位置,便于消防车辆进出,最好为直线进入设计。
2.场地应能满足消防车辆进行调头或倒车的需要,并设置充足的转弯半径,不得影响到周边道路通行。
3.场地所在地区应地势平坦,无明显的坡度或高差,尽量避免存在水坑、沟渠、障碍物等。
二、设计要求1.消防车道宽度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需要,最低宽度不得小于6米,跨越电缆沟和施工缝跨度不得小于4米。
2.消防车道应设置消防专用标志,标示清晰明确,易于识别。
3.消防车道两侧应设置不低于1.2米高的防护栏杆,并采用防火材料制作。
4.消防车道应保证承载力足够,可承受消防车辆行驶和停靠带来的荷载,并设置无遮挡的通道,不得有掉落物。
5.消防车道场地应设置防滑路面,以确保消防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行驶稳定,防止侧滑。
6.消防车道应配备消防栓、喷淋系统等消防设备,保障消防安全需求。
三、施工规范1.消防车道场地施工前应进行勘察,对场地周边环境进行全面了解,清理垃圾、危险物品等。
2.消防车道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应对场地进行治理,确保路面平整,防止水坑积水和松散石块等。
4.消防车道的防护栏杆和标志牌等设施应坚固、牢固,不能有明显的缺陷或破损。
5.消防车道场地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并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合格证明。
综上所述,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规范的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组织宣传、培训和监督,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共同致力于提高消防车道场地设计的实施效果。
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回车场和消防登高场地

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回车场与消防登高场地一、定义:1、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就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
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她用途。
2、消防车道要求见下文;3、回车场:(1)《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4.3、2条中的第三条规定: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②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 的回车场地:③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④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8、0、5、5条中的第三条规定: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87版3.2、1条中的第三条规定: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x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x15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版中取消了这一规定(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0条中的第三条规定: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3.5条中的第三条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消防登高作业场地登高作业场地就就是沿建筑登高面实施登高作业的操作空间。
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新旧对比

2023年1月,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废止了781项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那么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相比,有哪些条款内容发生较大变动呢,我们来看对比清单: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
合建建筑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楼板最低耐火极限统一定为2.00h,不再区分高层、非高层
6.4.4电气竖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埋深大于10m的地下建筑或地下工程,应为甲级防火门;
1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2一层和一层半式民用机场航站楼;
3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²的单、多层人员密集场所;
5.1.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消防车道的坡度由“不宜大于8%”改为“不应大于10%”
放宽到车道长度大于40m时,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3.4.6高层建筑应至少沿其一条长边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未连续布置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保证消防车的救援作业范围能覆盖该建筑的全部消防扑救面。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实施版)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作者:————————————————————————————————日期:27 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7.1 消防车道7.1.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2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1.6 堆场、储罐区的储量名称棉、麻、毛、化纤(t)稻草、麦秸、芦苇(t)木材(m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m3)液化石油气储罐(m3)可燃气体储罐(m3)储量1000 5000 5000 1500 500 30 0002 占地面积大于30 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

7 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7.1 消防车道7.1.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2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6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1.6 堆场、储罐区的储量2 占地面积大于30 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消防车道、场地设计规范(最新实施版)

7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7 .1消防车道7 . 1 . 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 . 1 . 2高层民用建筑,超过 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 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 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 . 1 . 3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 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 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 . 1 . 4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 80m。
7. 1 . 5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 . 6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量大于表7 . 1 .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 . 1 . 6堆场、储罐区的储量2 占地面积大于 30 000m 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 150m 。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5m ;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消防车道、场地和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7.1.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2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1.4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7.1.6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量大于表
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表7.1.6堆场、储罐区的储量
棉、xx、稻草、xx、乙、丙
木材液化石油可燃气体名称毛、化纤秸、芦苇类液体储罐
333(m)气储罐(m)储罐(m)3
(t)(t)(m)
储量150030 0002占地面积大于30 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
4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7.1.7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
7.1.8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
4.0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其转弯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的外墙宜大于5m且不宜大于
15m。
供消防车停留的操作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消防车道与厂(库)房、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架空高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
7.1.9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及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该道路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要求。
7.1.10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
如必须平交,应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7.2灭火救援场地
7.2.1每座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进深大于4m的裙房,该范围内应确定一块或若干块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且两块场地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30m。
7.2.2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7.2.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且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至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2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
3操作场地及其下面的地下室、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4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
7.2.4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必须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7.2.5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每层均应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
0.8m×
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
1.2m,该窗口间距不应大于20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7.2.6进深大于90m的仓储建筑,应设置宽度不小于6m的消防救援通道。
储存棉、麻及棉麻纺织品等的仓库,应设置消防废水排放口。
7.3消防电梯
7.3.1建筑高度大于36m的住宅建筑,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7.3.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或高层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
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丁、戊类厂房。
7.3.3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7.3.4住宅与其他使用功能上下组合建造的建筑,可根据各自部分的高度按本规范第
7.3.1条的规定设置消防电梯。
7.3.5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应符合本规范第
5.5.30条和第
6.4.3条的规定,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注:
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置前室。
2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7.3.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7.3.7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7.3.8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每层停靠;
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5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7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7.4直升机停机坪
7.4.1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7.4.2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在屋顶平台上时,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
2停机坪通向屋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
0.90m;3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4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航空管理有关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