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综合分析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探析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探析近些年来,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中国大学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国高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及其未来趋势进行讨论。
一、中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历史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就开始建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并在当时建立了众多体育学科及科学研究部门,如健康体育系、体育科学研究院等。
在此基础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体育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大量的运动人体科学类专业,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到了本世纪初,在当时高校体育学科的繁荣发展下,各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也大量涌现出来,如中国科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开设的博士后研究生课程,面向体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多学科中高级人才的培养。
此外,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大背景下,国家也大力支持相关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包括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及科学研究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中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仍将向着大众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届时,学校能力培养和领导者培训计划也会更加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况且,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强调科技支撑和体育数据的大量采集等,数据分析技术在体育及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今后,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积极结合科技,同时也将大力发展运动科学,更好地为国争取更多奖牌,提高国家体育事业的总体水平。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为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我们应当及时改进体育教育模式,加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加强体育专业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将来仍将继续发展,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势头。
而为了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学校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期在未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怎么样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怎么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健身中心也都应运而生。
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根据体质状况和健身目的选取合适的运动内容、形式,而对于多数减肥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饮食指导。
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开启运动处方来使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
因而,各健身中心配备具有专门知识的健康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
而以目前状况来看,各健身中心健身设备先进完备,健身教练也不少,健康指导却十分缺乏。
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将得到改善。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将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涉及运动学、生物学、养生学、医学等学科,在运动训练基地、运动保健康复中心等进行运动健身与营养指导、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以及保健推拿等。
课程:《人体解剖与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与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康复学》、《医务监督》、《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养生康复学》、《田径》。
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院校名单哪些大学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呢?以下是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详细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具备的能力1.掌握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就业前景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就业前景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逐渐受到关注。
那么,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呢?1. 健康管理机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管理行业逐渐兴起。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健康管理机构从事健康评估、健康咨询、运动处方等工作,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2. 运动教育机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意识,传授正确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发展。
3. 体育科研机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体育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开展运动相关的实验研究,提高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为运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4. 运动康复机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康复医院、康复中心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 体育产业机构:随着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体育俱乐部、运动器材公司、运动医院等机构从事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工作,参与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中。
6. 健康媒体机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在健康杂志、健康网站等媒体机构从事科普撰稿、健康咨询、专栏写作等工作,通过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7. 学术研究机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为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也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
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运动科学的持续学习和研究的热情,都是就业前景的重要因素。
总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具备广泛的就业岗位选择。
浅谈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55研究与交流作者简介:陈艳(1978),女,汉族,江苏泰州人,职称:讲师,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注:本研究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C255)资助。
浅谈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陈艳 南京体育学院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体育科研越来越重视。
运动健身的普及,人们也慢慢意识到健身锻炼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这个专业的学生意识到这个专业也有十分可观的前景。
但是近几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大,就业质量在逐年下滑。
针对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调查,将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尽可能找到解决方案,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念和环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一、国外研究现状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相对比较有优势。
但是随着水经济增长的转变,从2008年底出现金融危机开始,大批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各个岗位的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开始下降,给刚毕业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因此不管是在美国还是日本,本科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开始越来越被关注着。
而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年提升,就业也将越来越困难。
国外在对于就业率的研究中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国外,毕业生就业率也是他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但国情不同,所以研究内容也存在不同,许多国家甚至反其道而行,用研究失业率来反映就业率的情况。
在美国,就业率一般就是由政府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来统计,统计时间一般是在毕业生毕业后一年,而许多大学则更注重关注毕业生的起薪、工作层次和工作满意度等问题。
国外教育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模板和方法,且更加成熟先进。
但是也存在缺陷,比如他们更加偏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业问题,涉及学科专业设置结构和就业关系的研究则并不多见。
二、国内研究现状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国内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来说,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起薪高低,用人单位要求等方面,容易产生心理落差;2.其次,是针对就业体制改革和模式转变进行研究,主要由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变化,以及就业分配制度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3.再次,是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由于1999年开始针对大学生进行“扩招”,导致在2002年后毕业生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情况,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实用1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实用1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 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分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以运动与健康相结合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石,该专业突出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体现了体育和医学相结合的特点;一些高校每学期会支出一部分经费培养学生们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专业在体育类中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设有体育保健康复方向和运动生物学监控及应用两个方向。
(1)体育保健康复方向,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毕业生可在各类医疗康复机构、社会保健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团体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
(2)运动生物学监控及应用方向,研究提高运动机能潜力、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对训练进行生理、生化监控等的理论与方法。
毕业生可在专业运动队、运动俱乐部担任体能教练或科研教练等工作,亦可在体育科研机构、体育院系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
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人体生理和生物力学变化。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也愈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背景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和生物力学变化。
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和运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许多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都设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开设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无创测量技术和生物力学研究中的仿真模型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研究更加精确和有效。
2.跨学科交叉融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领域,还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使运动人体科学更加全面和深入。
3.应用领域的拓展: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体育运动领域,运动人体科学还涉及医学康复、人机交互、运动训练等多个领域。
这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
4.国际合作与交流:运动人体科学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领域,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活跃。
许多学者和专家都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项目合作,推动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以下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个性化研究:随着基因检测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运动人体科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研究。
个性化的训练和康复方案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运动与健康的关联:运动人体科学将更加重视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运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202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学科领域,主要研究人类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表现以及人体表现的相关问题。
这个领域的发展对提高人们体育素质、保障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本文将从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这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为大家解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方向1. 体育管理机构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种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同时体育场馆、培训机构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管理和指导。
因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体育俱乐部、体育馆、健身房等地就业,担任体育管理、健身指导、运动训练等职务,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
2. 学术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学、科研机构、医院等地方就业,担任教育、科研、医疗等职务,开展与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从事运动训练、运动物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3. 体育产业随着现代化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涌现,而这些运动品牌需要一支由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运动科学的研究、产品设计、创新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4. 自主创业经过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独立创业,例如开设健身房、体育教育机构等,开发与运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前景1. 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在体育事业方面的大力发展,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在政策上更受到重视。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强调以全民健身为民生工程,加强体育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行业需求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强调健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体育运动,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运动指导和训练,因此符合行业需求。
考研专业解析 运动人体科学

凯程考研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考研专业解析运动人体科学一、专业概况运动人体科学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人体与运动的关系,也是一门研究关于养生与运动关系的学科。
该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是专业性较强,要求对人体运动体系的理论和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体质策划培养和康复计划等。
运动人体科学下设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与营养、体质与健康、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解剖学、运动与适应、人体机能评定、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高原训练的医务监督、运动医学等研究方向。
二、就业前景1.体育竞技专职人员可以选择进入竞技运动训练基地、运动队等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为运动训练服务,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兼任一定科研工作。
除了运动员、教练员之外,训练中最重要的就是队医的工作,具体包括运动员的营养师、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师、医务监督人员等。
2.体育院类教师校师范人员工作性质来看,主要进入各级教学单位(主要是大、中专院校),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工作。
教书育人是社会层次较高的职业,生活相对稳定和自由,也比较受人尊敬。
偏向理科的专业性质使其教学的条理性比其他3个专业清晰,系统性比较强。
3.体育综合人员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而到高级宾馆、饭店、俱乐部及体育健身场所从事机能测试和评定、运动健身指导和营养指导工作也成为一种不错的就业选择。
而从目前状况来看,各健身中心健身设备先进完备,健身教练也不少,健康指导却十分缺乏。
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收入不低。
4.其他此专业毕业生还可以进入军队系统。
或者进入体育科研机构(主要是国家体委科研所,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科研所等),主要任务就是做科研,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
该专业科研工作的实践性比较强,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联。
三、专家建议运动人体科学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强、起点高、待遇优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综合分析余庆1庞元宁2(1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全国的就业率与该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相矛盾。
就这一问题,本文利用1996年、2000年的全国9省市“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运用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几年群众体育在活动场所和锻炼形式上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在人们日常体育健身的指导上就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要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关键是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关注及扶持相应健身辅导机构的建设;学校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训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群众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
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
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
难道该专业的人才在我国没有市场吗?如果有,那幺是什幺原因使这个专业的就业率与市场的需求不相吻合?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全国16岁以上的城乡人口,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
抽样范围涉及到北京、上海、吉林、内蒙、四川、广东、福建、甘肃、河南9个省(区、市)的54个区县,调查了城乡居民8000人,获得有效问卷7313份。
1.2 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从网上及近几年发表学术刊物中查阅了大量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群众体育活动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获得了不少相关的文献资料。
1基金项目:中国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活动现状研究”(342ss01090)作者:余庆(1971—),广西陆川,助教,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
Tel:(0759)3183317 E_mail:yukee@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Sport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Guangdong Zhanjiang 524048, China 2庞元宁(1954—),四川武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该项目负责人。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68, China1.2.2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中心的社会调查抽样框架制定的抽样方案,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及1996年调查,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社会调查的规范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全部资料的统计在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通过计算机用SPSS10.0社会统计软件包处理完成,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2 研究结果2.1 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种活动场所活动情况的研究结果表1 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种活动场所活动的情况单位 %收费体育场馆单位体育设施公共活动场所自家庭院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公路街道边场院树林河边16-25岁8.84 29.03 40.38 24.96 22.65 21.99 31.34 12.05 11.23 选择序9 3 1 4 5 6 2 7 8 26-35岁11.18 40.79 55.59 20.85 16.16 16.92 22.21 13.44 8.01 选择序8 2 1 4 6 5 3 7 9 36-45岁8.26 27.77 40.90 30.96 22.70 25.89 35.08 14.63 13.88 选择序9 4 1 3 6 5 2 7 8 46-55岁 5.88 23.26 33.16 19.79 26.74 22.46 33.69 11.50 11.23 选择序9 4 2 6 3 5 1 7 8 56-65岁 6.03 11.64 25.43 19.83 40.95 30.60 37.07 11.21 11.64 选择序9 6 4 5 1 3 2 8 7 65岁以上 1.37 8.9 19.18 15.75 42.47 29.45 46.58 10.96 8.22 选择序9 7 4 5 2 3 1 6 8 条件=同年龄组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图1:1996、2000年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种活动场所锻炼情况对比由表1、图1显示,与1996年相比,近15%的5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从收费体育场所、自家庭院中走出来,步入了公共活动场所、公路街道边、场院的行列中,而近10%的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则开始倾向于住宅小区空地、公路街道边、场院、自家庭院。
2.2 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形式的研究结果总体上,从参加体育活动形式来看主要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和个人锻炼两种形式(如表2)。
相比之下,年轻人较多的是参加单位组织的锻炼,而中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参加社区活动锻炼”的比例在逐渐增长。
其中,“参加社区活动”这种锻炼形式的65岁以上的老人的比例为23.29%,居各年龄段之首。
另外,还可以看出辅导站、俱乐部的体育活动形式所占比例不仅很低,而且较1996年还有所下降,特别是6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仅占3.42%。
表2 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单位 %活动形式合计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岁以上个人锻炼60.49 53.78 60.26 64.17 63.64 64.66 62.33 与朋友同事一起64.40 85.05 65.07 57.04 52.94 53.45 40.41 社区活动13.65 8.01 10.93 14.07 19.52 20.69 23.29 单位锻炼21.52 24.92 26.32 22.33 16.84 12.50 10.27 辅导站、俱乐部 4.34 4.38 3.48 4.32 5.08 6.03 3.42 与家人一起30.75 19.94 39.57 42.21 27.01 26.72 18.49 条件=同年龄组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图2:1996、2000年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比2.3 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资料指出,全国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北京、广东、江苏、湖南、山东。
表3显示[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主要集中于体育生物科学方向,也就是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后主要从事体育生物科学研究;而在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体育保健康复方向的就业情况却一般。
在主要部门就业的就业率也体现了这一情况。
表3 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趋向平均体育生物科学体育保健康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机关国有企业其它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三资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录取研究生出国就业率(%)65.6257.1437.252.34 2.34 6.253.9116.41 3.91 3.91 3.13 21.09 2.343 讨论与分析3.1近几年,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为了取得较好的商业先机,加强城市的绿化、公益设施建设事业已被各地列为重点,这使得我国的公园空地绿化及健身路径的建设日臻完善。
许多大中城市都已开放了公园,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创造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公园休闲与管理人员,这个名词对中国人来讲还较为新鲜,但在国外已不足为奇。
并且在不久的未来,群众体育必将融入休闲产业[2],而且从图1,表1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也趋向于到这些环境优美,有一定设备的场所活动,所以这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学生发挥作用的良好场所[3]。
3.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住宅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住宅小区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因而,许多老人开始倾向于离家较近的小区空地。
同时现代的生活也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时间,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人们已经不愿只满足于在自家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而希望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更多的人交流、沟通,从而既锻炼身体、又扩大交往。
社区健身指导员成为现代小区需要的人员。
表2,图2显示,从1996年到2000年在住宅所在社区的空地进行锻炼的人群增加了3.48%,参加社区组织活动成了中老年的时尚,因而随着社区文化的不断的发展,这种趋势还会更为凸现[4],社区健身指导员的位置有了较大的缺口[5]。
3.3一方面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抽出整块时间去锻炼已逐渐成为奢望。
虽然,国家给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公休日,但这些公休日是集中的,并不能解决人们日常锻炼的需求;另一方面,收费场馆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员,这使得收费场馆仅仅能够为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服务,而其它人只能望馆兴叹。
图2显示,1996年到2000年,本来就不高的收费场所的使用率又下降近1个百分点。
可是,解决人们的日常锻炼时间的问题、加强收费场馆的建设是必须值得重视的问题。
收费场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锻炼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应当提供有专业的健身指导,这不仅能提高人们锻炼的质量,而且让人们更加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才能更好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加强收费场馆内健身指导者的建设是必须值得重视的问题。
3.4在1998年教育部已明确规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的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从表3也可以看出,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口径较广泛。
但这几年,毕业生择业情况却是比较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单一化及教育部门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
3.5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打开了大门,从北京近几年健身辅导站的建设、健身辅导员的培训人数来看[6],36所高校培养的运动人体科学的大学生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