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课堂PPT)
合集下载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3章课件

(三)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全民族的先锋队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 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 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泽东
在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 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 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 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 反的道路。”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 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 的重要保证。 第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 针。 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二)武装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
废除帝国主义在
华的特权,中华 民族才能得到真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 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正的独立。
(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
慈 禧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 。
蒋 宋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毛概课件-第三章

•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 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 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 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 世界所少见的。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和根本任务
•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 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 然还有别的矛盾。而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 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前途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 二次革命论”--先帮助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 间穿插了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 主义究其根源在于他的“ 二次革命论”。 “ 一次革命论”--即“ 毕其功于一役”。试图将社会主义革 命的任务合并到民主革命中,一次完成。这样做的结果,革命 的敌人将不只是帝、官、封,而且会将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将农 民推到对立面去。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教 条主义就是不懂得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别。 正确的态度:将“ 革命发展阶段论”和“ 不断革命论”结合起 来
俄国十 月革命 爆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 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孙中山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 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既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和 优点: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 中便于组织团结、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联盟。
第
三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主
第一节
要
内
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大学毛概课件第3章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关于革命的对象 关于革命的领导 关于革命的动力 关于革命的性质 关于革命的前途
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 首要问题。 首要问题。”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3页。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 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 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 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内涵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 工农武装割据” 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 革命。 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产阶级的关系,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中共三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教学内容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
经验教训 •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自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性质: 2、特征: 3、阶级结构: 4、主要矛盾和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 有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现实依据: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前夕,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 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经过三年时间,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随着国 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其他各项民主运动的成功开展, 毛泽东和党中央就在思考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问题了。
毛泽东思想概论
政治上,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
特
经济上,存在五种经济成
征分
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
社会主义方向
工人阶级
阶
没有独立的发展方 向,可资可社
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一文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工业化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轻工业),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
——说明?结果?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但时间要 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 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那就要两头落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度性质的社 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 主义因素。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和经济上都 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结
构
主要
具有两重性
民族资产阶级
矛盾
新两面性
资本主义方向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建国头三年
主要矛盾:党务: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和 发展国民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即52年以后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和实质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鲜明特点
➢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变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逐步改造,逐步过渡。
1952年9月以前,先工业化后过渡,即先 “铲 地基”(需要10年、15年或者20年),然后 “盖房子”(搞社会主义)。这种设想,有人 称之为“将来突变论”,或者是“一举过渡 论”。
1952年9月之后,边工业化边过渡。现在开始 用10年到15年的时期基本完成转变。他把这 一过程比作“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 两步两年,三步三年,10年到15年走过。这 种方式称之为“现在渐变论”。
线和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P58)
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是
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 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 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专政。”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主要讲述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为什么过渡等 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
一 ) 过 渡 时 出期 总 路 线 的 提
毛泽东思想概论
教学内容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
经验教训 •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自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性质: 2、特征: 3、阶级结构: 4、主要矛盾和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 有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现实依据: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前夕,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 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经过三年时间,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随着国 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其他各项民主运动的成功开展, 毛泽东和党中央就在思考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问题了。
毛泽东思想概论
政治上,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
特
经济上,存在五种经济成
征分
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
社会主义方向
工人阶级
阶
没有独立的发展方 向,可资可社
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一文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工业化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轻工业),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
——说明?结果?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但时间要 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 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那就要两头落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度性质的社 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 主义因素。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和经济上都 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结
构
主要
具有两重性
民族资产阶级
矛盾
新两面性
资本主义方向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建国头三年
主要矛盾:党务: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和 发展国民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即52年以后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和实质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鲜明特点
➢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变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逐步改造,逐步过渡。
1952年9月以前,先工业化后过渡,即先 “铲 地基”(需要10年、15年或者20年),然后 “盖房子”(搞社会主义)。这种设想,有人 称之为“将来突变论”,或者是“一举过渡 论”。
1952年9月之后,边工业化边过渡。现在开始 用10年到15年的时期基本完成转变。他把这 一过程比作“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 两步两年,三步三年,10年到15年走过。这 种方式称之为“现在渐变论”。
线和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P58)
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是
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 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 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专政。”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主要讲述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为什么过渡等 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
一 ) 过 渡 时 出期 总 路 线 的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