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总结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总结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总结

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效率

1 公共管理效率的概念

(1)效率和公共管理效率

公共管理效率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所取得的管理成果、效果、社会效益与其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项公共资源投入的比率。

公共管理效率概念所包含的两层含义:

1)内涵—经济价值观;

2 )外延—社会价值观。

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实质是追求内涵与外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2)公共管理效率的特点:

(1)综合性;

(2)层次性;

(3)可测定性;

(4)相对性;

(5)滞后延伸性。

2 公共管理效率的分类

性质:(1)正效率(2)负效率

主体:(1)个体效率(2)群体效率

层次:(1)决策效率(2)管理效率(3)执行效率

实现程度:(1)计划效率(2)实际效率

3 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

总:当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政府发展思想。

因为:(1)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决定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2)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

(3)社会公平为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公共政策目的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

1 经济调解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1)计划手段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2 市场监管

1)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制度建设

◇2加强信用建设

◇3从严监管

3)反对垄断

垄断分为:市场垄断、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垄断的主要形式,也是反垄断的主要对象

3 社会管理

1)人口管理

2)环境管理

3)调节居民收入和国民财富分配

4)维护社会秩序

4 公共服务

1)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2)基础设施建设

三、行政组织

1 行政组织的概念

含义: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

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职权划分4)职位配置

5)人员结构6)管理方式7)运行程序8)法律规范

2 行政组织的特点:

1)权威性 2)服务性 3)层级性 4)适应性 5)合法性 6)强制性

3 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构成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决定,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构成:

1)领导机关——中央机构

2)职能机关——又称执行机关、业务机关(各部、委、办、局等)

3)辅助机关——分:政务性、事务性、综合性、专业性)

4)监督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政治监督

审计机关——经济监督

5)派出机关

四、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1 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

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

2 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宗旨

3)解放实现、实事求是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

4)民主集中制是公共政策选择的主要形式

5)走群众路线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6)红头文件是公共政策的主要载体

3 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1)生产力标准

2)效益标准

3)效率标准

4)公平标准

5)公共政策回应度

五、政策执行的特点和原则

1 政策执行的含义

政策则新就是公共政策执行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公共资源与管理手段,让政策对象接受并遵循公共政策,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内容的行为过程。

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执行者,包括执政党组织,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成员

核心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公务员

政策执行的客体——公共政策受益和约束对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政策执行的内容——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威

采用法定的措施

通过法定的程序

以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2 政策执行的特点

1)强制性 2)综合性 3)具体性 4)效率性 5)动态性 6)创新性

3 政策执行的原则

1)人本主义原则

2)规范高效原则

3)灵活创新原则

4)服务至上原则

5)检查督促原则

六、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1 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动态模型:

公共政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学习宣传政策1)试点与推广1)协调、监督与反馈

2)制定执行计划

———————————————————————————

反馈

1)制定政策执行计划

实质:具体确定在政策执行中做什么、什么人做、什么时间做,如何做等实际操作问题。

内容:

1)政策目标分解

2)政策执行的资源配置

3)政策执行的方案

4)政策执行的防范措施

2 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最多、最常用。具有强制性、具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具体形式:1)行政指挥:◇1口头指挥◇2书面指挥◇3会议指挥

2)行政处理

3)行政处罚

4)行政强制执行:◇1间接强制执行◇2直接强制执行◇3即时执行(2)法律手段——特点: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

(3)经济手段——特点: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4)思想手段——特点:科学性、启发性、生动性

方法:1)制造舆论

2)说服教育

3)协商对话

4)激励奖惩

3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执行体制——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

政策执行体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政策执行主体的权威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2政策执行机制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3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2)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本身存在的多种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1公共政策调整利益的性质

◇2公共政策目标和任务要求

◇3公共政策自身的完善程度

3)政策执行者

主要表现在:

◇1政策执行组织的影响

◇2政策执行人员的影响

4)政策对象

具体表现在:

◇1政策对象的规模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2政策对象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度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3政策对象行为的调节量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

5)政策执行的环境

具体分为:◇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时间环境

七、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1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 创造性和政策变通

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分析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1替换性执行政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2选择性执行政策——“曲解政策、为我所用”

◇3象征性执行政策——“软拖硬抗、拒不服从”

◇4附加性执行政策——额外制定“土政策”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成原因:

◇1中央与地方“成本——收益”预期失衡

◇2公共政策本身的缺陷

◇3责任追究制度的缺损

3)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产生:

◇1建立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制度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

◇3增强公共政策透明度、提高政策认同感,便于政策对象的监督

◇4建立健全公共政策的责任追究制度

八、公共政策执行的沟通与协调

1 公共管理信息及其处理

(1)公共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定义:公共管理信息是指反映公共管理运行状况以及直接关联公共管理职能活动的各种情报资料、数据图表和各种信号。

特征:真实性与准确性相统一——首要特征

新颖性与时效性相统一

宏观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政策性与权威性相统一

(2)公共管理信息的处理

1)公共管理信息的收集——首要环节,关键环节

2)公共管理信息的加工

程序:◇1筛选、分类◇2提炼、综合◇3 制作

要求:◇1准确、及时◇2系统、有序◇3 经济、实用

3)公共管理信息的传递——重要环节

公共管理信息传递构成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4)公共管理信息的存

步骤和内容:登记、编号、存放、排列

5)公共管理信息的反馈

种类:◇1 跟踪反馈

◇2 逆向反馈

◇3 正向反馈

2 公共管理沟通

1)公共管理沟通的含义

公共管理沟通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公共管理人员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统一认识,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行为或活动。

2)公共管理沟通的类型:

按沟通的渠道分:◇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

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分:◇1上行沟通◇2下行沟通◇3平行沟通

按沟通的路线分:◇1单向沟通◇2双向沟通

按沟通的结构模型分◇1链式沟通◇2轮式沟通◇3环式沟通

3 公共管理协调

(1)公共管理协调的含义:

公共管理协调的主要任务:

1)统一立场、统一认识

2)分工协作、统一步调

3)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2)公共管理协调的分类:

1)根据发起公共管理协调的机关分:◇1主动协调◇2被动协调

2)根据公共管理协调的范围分:◇1内部协调◇2外部协调

3)根据公共管理协调的对象分:◇1机构协调◇2人员协调

4)根据公共管理协调的任务分:◇1常规协调◇2临时协调

(3)公共管理协调的方法:

1)平衡协调法

2)目标协调法

3)权威协调法

4)组织协调法

5)会议协调法

九、公共管理监督

1 公共管理监督的含义

含义:公共管理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公共管理主体及其所开展的公共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

1)公共管理合法性的监督

1)公共管理合法性的监督

2 公共管理监督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作用: 1)预防作用

2)补救作用

3)保障作用

4)促进作用

3 公共管理监督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公正性原则 3)经常性原则4)广泛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

4 公共管理的监督体系:

一般监督(最直接有效)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平行机关

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国家行政监察机关

特种监督——审计机关

政党监督——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

外部监督国家权利机关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

社会监督—————公众的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

十、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

1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法制管理原则

4)功绩原则

2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同国外相比

不搞“政治中立”

不搞“两官分途”

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同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较

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有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

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有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十一、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国家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1)国家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特点

我国公务员义务权利的双重性与特殊性

我国公务员义务权利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我国公务员义务权利的平等性与一致性

2 )国家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

忠包公维遵以密宣

3)国家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特点

非参对依获先提

2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品行端正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依法行政务实创新团结协作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综合基础知识点记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1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著了《行政学》一书2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3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a.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 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 据 c.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的职能 c.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5--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7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 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 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 机构管理 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汇总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4. 怎么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辨证统一性: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实质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5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 什么叫实是求是?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精华 版1) 行政党的三大作风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市场机制主体市场经济缺点生产要素的构成党的四种监督五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四大职能政府四大政治职能政府社会职能行政内部监督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建设法治中国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国家赔偿义务主体国家赔偿责任主体公务员考核事业单位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思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活动原则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行政职能转变关键构建和谐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领导职能运行行政管理特点1、选任制2、委任制3、考聘制4、聘任制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1、政治性2、服务性3、科学性4、法制性1、执政能力建设2、先进性建设3、纯洁性建设政企分开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1、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1、劳动2、技术3、资本4、管理1、党内监督2、民主监督3、法律监督4、舆论监督1、经济2、政治3、文化4、社会5、生态文明1、以企业为主体2、以市场为导向3、产学研相结合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军事保卫2、外交3、治安4、民主政治建设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1、直辖监督2、行政监督3、审计监督经济

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依法治国2、依法执政3、依法行政1、街道办事处2、区公所1、派出所2、税务所机关国家德、能、勤、纪、廉德、能、勤、纪1、优秀2、合格3、基本合格4、不合格1、合格2、不合格1、政事分开(政治和事业单位)2、事企分开(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开)3、管办分离1、脱钩2、分类3、放权4、搞活1、全额预算2、差额预算3、自收自支1、公益性2、公立公有性3、知识密集性4、服务性民主集中制行政职能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类型社会保障原则村委会居委会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人本原理2、激励原理3、能级原理4、系统原理5、权变原理6、效益原理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最高)4、社会优抚5、社会互助1、公平和效率相结合2、生存和发展相结合3、权利和义务相结合4、适度原则自治组织,和政府没关系,政府不是上级,政府起到指导、支持作用公文广义公文狭义公文公文三个特点公文作用公文三个特性收文发文公文处理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秘级公文紧急程度党政机关专用公文形式会议记录作用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3、事务文书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1、法定作者2、法定效力3、特定形式1、领导直到2、规范言行3、宣传教育4、处理公务5、凭据依据1、时代性2、及时性3、效用性1、签收2、登记3、初审4、承办5、传阅6、催办7、答复1、复核2、登记3、印刷4、核发1、公文拟制2、公文办理3、公文管理1、起草2、审核3、签发1、收文办理2、发文办理1、绝密2、机密3、秘密1、特急2、加急3、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由裁量行政行为。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适用范围没有限制,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20 年,适用范围没有限制,从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其中零还是用阿拉伯数字0 表示)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是发文中的核心程序,收文中的核心程序是承办)。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是:谁是世界的本原)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精品]综合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

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是竞争。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经济生活国际化是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 市场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 作用。 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价格机制是价格在其形式和运行中反应供求关系并诱导资源流动的技能。 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处于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凡是本国公民都应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这是建立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 充分就业即是济繁荣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标志。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优化是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直接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物价总水平基本问稳定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师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2.8亿立方米。 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 按中国社科院的分析,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六。一个国家的实力,首先是指经济实力。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成本优势理论是指建立在以生产成本低为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张各国生产和出口具有 成本优势的产品。 按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垄断权。■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干预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公平自 由地竞争。 我国对外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汇率制度是关于货币与货币之间交换比例的决定及其变动幅度的制度。 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货币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将覅固定汇率制度。 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消费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市场是消费品市场。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是完全一体化。 按照边际扩张理论,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以此进行。 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产增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以一单位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标示本币价格属于间接标价法。买卖双方事先约定,据此在未来一定日期进行的外汇交易叫做远期交易。 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降低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总需求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 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

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温馨提醒: 以下是某些同学对书本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大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会有些帮助。 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育是创造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培养人才 通过舆论影响政治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文化功能: 选择 融合 传承 创新 素质教育 思想 政治 品德 心里 身体 科学知识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 自主性 连贯性 形式多样性

新教师常见的三个错误 主修某一课程只能提供这么课程的全部容 教育只不过是知识的传递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累积的过程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专业知识上 问题解决的效率上 关于洞察力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方法: 说服法 锻炼法 陶冶法 榜样法 奖惩法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设置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作业的难度适中,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奖惩方法,妥善维护部动机 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公共基础知识大总结

201.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 ①必须满足雇农和贫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的利益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1946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最终形成 毛泽东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毛泽东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192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井冈山的斗争》1928.1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文献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反对本本主义》1930.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 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 《新民主主义论》1940.1.9 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 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论十大关系》1956.4.25 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理,强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6.19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6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论联合政府》1945.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12.30 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反对党八股》1942.2 延安整风的文献 八七会议1927.8.7 属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雏形阶段。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统一战线、农村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作了多次发言,针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带有根本性的意见,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性作用是在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体现的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