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药物植入剂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合集下载

承载抗生素类药物植入剂的抑菌活性

承载抗生素类药物植入剂的抑菌活性

骨髓炎、骨及关节结核等骨科感染疾患属于慢性病,常规抗感染用药治疗需1~2年,疗程长,易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服药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很大,有时药物在病灶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而且复发率较高。

由于骨质感染治疗上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抗生素干预,花费巨大且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目前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难点[1-3]。

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上,植入剂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将组合药物放入相应的给药系统并植入病灶部位,再释放药物治疗,较之传统给药方式,其药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

聚乳酸是理想的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是比较适合的药物载体。

常见骨科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笔者在前期对组合药物植入剂体外释药行为研究的基础上[4-5],选用这2种细菌作为实验菌种,进行承载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聚乳酸植入剂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磷酸氢二钾(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磷酸二氢钾(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戊巴比妥(上海中西医医药公司);培养基(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2.0g,蛋白胨10.0g,氯化钠5.0g,琼脂20.0g,水1000ml,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1.2实验方法1.2.1配制混菌培养基把各种供试菌菌种用其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分别进行菌种活化。

然后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许已培养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含活菌数约为106/ml的菌悬液,待用。

取菌悬液1.0ml加到已灭菌干燥的培养皿(直径90mm)中,加入冷却至5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50ml,搅匀,待充分冷凝后备用。

1.2.2抑菌测试方法用钴-60对载有固定剂量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聚乳酸的植入剂[6]进行放射消毒后,在无菌操作下分别置于接种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中央(实验组),另取消毒后不含药物的空白植入体放入接有上述细菌培养基的中央作为对照(对照组)。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探讨目的研究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方法探讨体外释放度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体外释放度实验条件如释放装置、取样时间和取样方法等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以及体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

结果装置共有七种,释放度测定中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较多。

结论体外释放度检查条件更加多样,测定方法更加完善。

标签:释放度;检查条件;测定方法;探讨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1]。

体外释放度检查不仅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在体内外相关性建立以后更加成为对制剂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评价与预测的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替代方法。

可保证药物不会突释最终释放完全,并减少”峰谷”现象,平稳血药浓度,药物治疗作用持久,避免毒副作用等。

1释放度检查方法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随着缓控释技术的迅速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释放度的概念在溶出度的意义基础上提出[2]。

美国药典1985年版率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3],并对缓控释、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评价。

中国药典在1995年版中引入释放度检查法,释放度的检测方法在我国确立之后,2005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26个,2010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38个,其中缓释制剂21个,肠溶制剂16个,贴剂1个。

随着品种的增加释放度测定方法也越来越多,对有关药物的释放度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药品检验标准,提高药物制剂研制水平,确保药物的临床疗效。

2释放度检查条件2.1装置目前,用于释放度测定的装置共有7种,分别是装置1(转篮法),装置2(桨法),装置3(往复筒法),装置4(流通池法),装置5(桨碟法),装置6(转筒法),装置7(往复架法)。

美国药典收录了以上7种装置,英国药典共收录了4种释放度的测定装置:转篮法,桨法,往复筒法,流通池法,中国药典共收录了3种装置:篮法、桨法、小杯法,日本药典共收录了3种释放度的测定装置:转篮法,桨法,流池法。

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第7卷第5期 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7 No. 5 2009年9月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Sep. 2009 p.365 文章编号:(2009)05-0365-07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贾 强,王可可,韩 飞,刘洪卓,李三鸣(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

方法通过对凝胶因子、抗凝剂的用量等因素的考察,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

建立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凝胶中各组分对其释放的影响。

结果 制备了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确定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是影响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凝胶因子的用量对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不大。

结论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能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是一种新型药物剂型。

关键词:药剂学;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制备;体外释放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志码:A原位凝胶可分为聚合物原位凝胶和有机原位凝胶两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温敏型的聚合物原位凝胶[1],主要是由PLA/PLGA及其共聚物等聚合物和溶解聚合物的溶剂组成。

由于聚合物原位凝胶存在突释现象等缺点,可能会引起组织刺激性和全身毒性[2],此外,聚合物降解产生的酸性代谢物也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3],而有机原位凝胶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它是以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凝胶因子,在很低的浓度下,通过氢键力、静电力、疏水力以及π-π相互作用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而形成原位凝胶。

这类凝胶因子在溶剂中能自发地聚集、组装成有序的结构,进而使整个体系凝胶化[4]。

有机原位凝胶可直接用于病变部位,延长药物释放周期,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植入剂开刀植入时的痛苦,而且工艺简单[5]。

本文作者合成了生物可降解性的氨基酸类衍生物凝胶因子,并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辅以无水乙醇制成室温下为液态的原位凝胶。

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在药物研发领域,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指的是药物在离开体内之后,在外界环境中的释放行为与特性。

这项研究对于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内容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药物的释放速率:药物在剂型中的释放速率是药物剂型体外释放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测定药物的释放速率,如体外扩散法、渗透法和离心法等。

通过了解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剂量,为药物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2. 药物的释放机制:药物剂型中药物的释放机制是进一步研究药物剂型体外释放行为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释放机制,如溶解控制型、扩散控制型和缓慢释放型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来研究药物的释放机制,为药物剂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3. 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溶解度、药物在剂型中的分布、剂型的微观结构和温度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为药物剂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方法药物剂型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体外扩散法:体外扩散法是研究药物剂型中药物释放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将药物剂型放置在一个体外扩散池中,利用药物在体外扩散池中的扩散行为来测定药物的释放速率。

2. 渗透法:渗透法是研究药物剂型体外释放行为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药物剂型放置在一个渗透池中,利用药物在渗透池中的渗透行为来测定药物的释放速率。

3. 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研究药物剂型体外释放行为的方法。

研究人员将药物剂型置于旋转离心机中,利用离心力对药物的释放行为进行模拟和测定。

药剂学-植入剂

药剂学-植入剂
心血管治疗
植入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主要用于长期给药,如心脏起搏器、药物洗脱支架等。这些植入剂能够持续释放药物,预 防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内分泌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植入剂可以作为有效的给药方式。通过 将药物制成植入剂并植入体内,可以稳定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02
植入剂的制备与生产
材料选择与处理
生物相容性材料
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的材料,如硅橡胶、聚乙烯等,确保植入剂在体内安全使用。
材料消毒与灭菌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Fra bibliotek状态,防止感染。
制备工艺与方法
混合与搅拌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进行混合,通过搅拌、研磨等方法 使药物均匀分散在材料中。
加工成型
根据需求将混合物加工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植入剂, 如圆柱形、球形等。
干燥与灭菌
对制备好的植入剂进行干燥和灭菌处理,确保产品质 量。
质量检测与控制
外观检查
生物相容性评价
对植入剂的外观进行检测,如形状、 尺寸、表面光洁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对植入剂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包括 细胞毒性、免疫原性等方面,确保植 入剂在体内安全使用。
药物稳定性与降解
药物稳定性
药物在植入剂中的稳定性与其化学结构、溶解度、光热稳定性等有关,需确保药物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药物降解
药物在植入剂中的降解过程受载体材料、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影响,需合理控制以降 低不良反应。
药效学评价方法
体外评价
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入剂的药物释放行 为、生物相容性和药效等,如药效学试 验、细胞毒性试验等。
3D打印技术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林莹;朱德权;谭丰苹;昝佳;蒋国强;丁富新
【期刊名称】《精细化工》
【年(卷),期】2005(22)1
【摘要】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为一类经手术植入体内或皮下,或经穿刺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适用于靶向给药或长期给药。

本文根据系统植入形式和释药机制的不同,将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入药物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反向温敏型注射式原位凝胶植入系统是一类最具潜力的长期释药系统,可实现药物的长期、安全、有效释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32-35)
【关键词】药物释放系统;注射式植入剂;可生物降解;温敏材料;原位
【作者】林莹;朱德权;谭丰苹;昝佳;蒋国强;丁富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7.5
【相关文献】
1.外伤性眼内炎用玻璃体内持续释放药物植入治疗一例 [J], 温新富;王海英
2.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研究进展 [J], 刘元芬;王亚晶;周咏梅;陈海燕
3.依诺肝素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植入兔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 [J], 吴涛; 齐
向北; 董栎; 赵戈; 王伟; 李智勇; 刘颖帆
4.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文献分析 [J], 武丹威;毛璐;李静;张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药物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释放度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药剂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药品检验方法。

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溶出度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重要地位,至20世纪80年代,缓释、控释技术发展迅速,释放的概念随之提出。

美国药典1985年版(第21版)率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对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监控,2000年版(第24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36个。

中国药典1995年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2000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15个,2005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26个。

1释放度研究的意义释放度研究的对象一般为半衰期相对较短(2~4h),首过效应明显,治疗剂量范围较窄,在很广的pH值内较稳定,并经胃肠道充分吸收的药物。

将此类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通过控制释药速率来降低临床不期望的高峰血药浓度,减少“峰谷”现象,避免血药浓度频繁波动起伏或是控制血药浓度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有效浓度以上,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与普通制剂相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药物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以维持疗效。

研究药物释放度,在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指导制剂处方筛选和指导制剂制备工艺优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是在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如温度、的pH值、搅拌速率等)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以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也是筛选缓、控释制剂处方的重要手段。

仪器装置 USP25共收录了7种装置用于释放度测定。

装置1(转篮法)、装置2(桨法)、装置3(往复筒法)、装置4(流通池法)用于缓释制剂释放度的测定。

装置5和装置6用于透皮给药系统释放度的测定。

装置7(往复夹法)两者均适用。

人血清白蛋白可注射用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人血清白蛋白可注射用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jc beipat od dw t HS a pe ae i oy 1c cC -l oi ai ) P G I stecre t r l et l m l a e i A w s rp rdwt p l(at -Ogy l c ( L A、a ar r ei a nl h h i c c d h i ma a
a tn o a e f r , O a o p o i e h i a ltfr o h e td n r t i eie y s se ci g d s g o m S st r v d a t c n c lp a m f rt e p p i e a d p oe n d lv r y t m.M e h ds I o t o n—

方 法 以 聚 乳 酸 一
羟基 乙酸共 聚物 ( L A) P G 为载体材料 N 甲基-一 一 2 吡咯烷酮 为共 溶剂制备载 HS 长效 可注射用植 入剂 ; A 用微量 B A法考察微球 C 的体外 释药特性及 影响因素。结果 论 加入泊洛沙姆 18后制备 的长效可 注射用植 入剂在一 个月 内的累积释放 显著提高 8
1a e es.
K Y W O DS u nsrm a u i;Ijc bei pa ; o (at egyo d cd ; nvt e ae E R :H ma eu l m n net l m n P l 1 i .l l eai) I iorl s b a lt y cd ci r e
w e - a d e .Co c s n H A cnb n a p di ijc bei pa i do emot ot u u e h nF6 w sad d 8 n l i S a ee t p e et l m n t y l n - nhcni o sr. uo r nn a l t o e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i u u l. On s ieae f rteo e t ed ly.whc n iae l o t o sy n eWa l rtd at t r l t ea b e h h wi l h ihi dc td mut i—du DDSh vn n rgI a iga — a iu u d a tg so e h n e t n ldugd lv r e ie i emso fiin yo r g . mb g o sa v n a e v rt e c v n i a r eie d vc n tr fe ce c fd u s o o y
cae i cl n ds a efc s T e mut —d u DDS t i ee tk n so tu tr r a rc td a d rtsdr d fsr cu e weefb iae n I
Ke r s: l — r g;mp a tb ed u eie  ̄ tm ; rg rla e y wo d mut d u i l a l r g d lv r s e d u ee s i— n y
目前 , 科 疾 患 联 合 用 药 基 本 上 采 用 2种 骨 形式 , 即关 节 腔 内交 替 注 射 不 同 药 物 和 交 替 口 服 不 同药 物u 。 这 些 给药 方 式 由 于 用 药 频 繁 , J 给 患 者 造 成 许 多 痛 苦 和 不 便 。那 么 , 不 能 在 能
A s atT em l t h d g e vr ss m (D S s vl rg evr f m y hc e rg i bt c:h pa a r l e t I D )ia oe du l e r s i t u b r i n b u d i yy e n d i yo b w h h d l -
第2 7卷 第 2期 2 1 年 4月 01








V0 . 7 No 2 12 .
Ap . r 201 1
J 0URN AL OF HUANG m NS T E OF T CHN0 OGY S I T【 I E y T L
di1 .9 9 ji n 10 8 4 .0 10 .0 o :0 3 6 /. s .0 8— 2 5 2 1 .2 0 6 s
关键词 : 组合药物; 植入式给药系统 ; 释药行为 中图分类号 : 8 9 Q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2 5 2 1 ) 2— 0 5— 4 10 8 4 (0 1 0 0 2 0
S u y o l a e Be a i r o u t — r g t d n Re e s h v o fM li— d u
I p a t b e Dr g De i e y S s e m ln a l u l r y tm v
H A G W i n 1 efag O a XAXayu I i U N e og 2S n n Z U To I i o LU T g d h n n
(colf hmc dM t a ni e n,-ag intu ehd g , unsi ue450 ) Sh e i a a rlE g er g I n s ste f cn oy H agh H bi 303 ooC Mn e s ni i I h I i to T a

本 文 应 用 三 维 打 印制 备 工 艺 J 结 合 可 , 降 解 聚 乳 酸 高 分 子 研 制 一 种 可 承 载 多 药 物 的
植 入 式 给 药 系 统 。 左 氟 沙 星 和 利 福 平 是 骨 科 感 染 临 床 治 疗 中 适 合 于 组 合 用 药 的 匹 配 -J 7。 我 们 以 左 氟 沙 星 和 利 福 平 为 模 型 药 物 , 备 具 制 有 分 阶 段 释 放 药 物 特 性 的植 入 式 给 药 系 统 , 同
teri i o dsou in tsawe ei v s g td h erla ec a a trs c fI h i n vt isl t e t r n et ae .T ee s h r ceit so DDS wi i l tu t r — r o i i t smp es cu ei h r l lsrtd t a VF c u d b ee e a i rm DDS a d t r g r ee e rm h s e ie i— u tae tL X o l er la d e l f h s s y o I n wo d u swe er la d fo te ed vc sd s s
物浓度很低。制备了含多种药物的植入式给药系统 , 对其体外药 物释放行 为进行 了研究 , 研究表 明, 左氟沙星更容易释放 出来 , 而利福平释放速度 比较慢 , 以实现利福平先释放 , 可 然后左氟沙星开始释 放; 或左氟沙星先释放 , 然后利福平开始释放, 获得 2种 药物 分阶段 释放。通过植入剂释放行为研究 揭示 , 组合药物植入式给药系统相对传统释药方式具有给药效率高的优势。
组合 药 物 植入 剂 体 外 释 药 行 为研 究 水
黄 卫 东 李 胜 方 邹 涛 夏 贤友 刘 颊
( 石理 工 学院 化学 与材料 工程 学 院,湖北 黄 石 450 ) 黄 30 3
摘 要: 植入式给药系统是直接在病灶部位释药的创新制剂 , 植入部位药物浓度高, 入血液 的药 而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